加快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

时间:2019-05-14 16:39: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

第一篇:加快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

加快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

清远信息港讯:昨日上午,清远市落实民政重点工作督查会在市府召开。本次会议主要研究如何加快社会福利院建设,并对其他重点民政工作进行部署。副市长曾贤林出席会议。

会上,英德市、连州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连南瑶族自治县、阳山县人民政府分别汇报了社会福利院的建设情况。截止8月底,我市共有社会福利院5家,其中市级社会福利院1家,县级社会福利院4家,但床位总数只有598张,养老床位不足老年人口总数的0.1%,与国家要求的1.8%的比例仍存在较大差距。据了解,今年我市已将县级社会福利院全部建成列为为民办好十件民生实事的项目之一。

会上,曾贤林表示,民政工作是一项特殊工作,全面完成县级福利院建设目标任务,是民政人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落实市政府为人民群众办十件实事,加快推进我市县级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是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时间紧,任务艰巨,本着“特事特办,特事快办”原则,加快福利院建设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如期完成县级社会福利院的建设任务,向全市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本文转载于:清远信息港 连州论坛 http:///

第二篇:社会福利院

福利院发展现状、困境及其对策分析

——关于2015年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的医疗情况调查问卷社会实践

周雪梅

瑞康临床医学院2012级临床医学 201206126

摘要: 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体现着国家社会文明的进步,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保障。在提倡全社会共同关注弱势群体的形势下,在国家不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同时,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服务功能、工作内容也在不断变化发展之中。在这些背景之下,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应该如何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资源,更好地服务社会,存在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关键词:社会福利院;基础设施;社会意识;服务质量

引言: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调查了南宁市社会福利院的发展现状,以及其目前所处的困境,并就其中的问题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处理对策。

一、南宁市社会福利院发展面临的困境

1、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政府对福利机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启动社会资源也不够,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有些滞后,医疗、康复、保健等辅助治疗设施不足,无法满足孤残儿童的养、教、治、康、送,无法满足入住老人的养、乐、学、为的基本需求,更无法充分实现福利院进一步发展的良性循环。如何解决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升级问题,是促进南宁市社会福利院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性问题。

2、经费不足。财政拨款额度相对不高,因此政府投入基本上只能解决福利院日常运营,而难以充分满足福利院发展的需求;同时,市内效益较好的企事业单位投入较少,因此较少有相关企事业单位主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社会资助资源有限。如何解决经费保障问题,是推进南宁社会福利院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瓶颈问题。

3、队伍素质不高。目前在岗的编外人员主要来自农村、外地打工者和下岗失业人员,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层次低、护理水平低等问题,加上岗前培训还不到位,且人员流动性大,服务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管理难度也较大。但是,由于福利院一线工作内容特殊,干的都是苦活、脏活、累活,工资报酬低下、职业风险大、存在社会歧视等原因,无法招聘到高素质的人员,更无法留住优秀人才,导致一线护理骨干极为缺乏,技术力量薄弱。如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管理和工作人员队伍,是推进湘西州社会福利院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

4、社会福利事业意识淡薄。一是公众福利事业意识淡漠。由于湘西州交通、通讯、信息的闭塞,公众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认识比较滞后,而且基层政府部门对福利事业的宣传和引导也不到位,大多数人都认为福利事业是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很少有企事业单位给予福利院捐赠或资助,更没有专业的志愿者和社会工作者来福利院协助和指导工作。二是福利事业对象观念落后。相当一部分老人传统养老观念还未根本转变,家庭观念较强,习惯于既定的生活方式和熟悉的居住环境,入住专门的养老福利机构往往是最终无奈的选择。经济条件、伦理观念等因素导致无法从社会化角度引领南宁福利事业的发展。如何提高社会和公众对社会福利事业的认识,是推进南宁社会福利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南宁市福利院发展对策与建议

1、加强基础建设,改善服务环境。为适应南宁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大投入资金,改善福利院的服务环境,总体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分步实施,立足给福利院的儿童和老人提供一个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的场所,为孤残儿童和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改革传统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明确长期发展目标,形成发展总体规划,构建长效发展机制,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统筹规划南宁市福利事业的发展。突破以“养”为主的传统模式,引进“医疗、康复”的理念,形成集收养、托养、医疗、保健、康复、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模式。建议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树立“开源节流创效益,以人为本求满意”的办院方针,建设一所“环境卫生园林化、护理服务整体化、医疗康复普及化、膳食营养多样化”的社会福利机构,根据孤残儿童、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护理等级,科学地实施分区管理、分级护理,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为儿童、老人提供舒适、周到的服务,把提高孤残儿童、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命质量作为福利院的工作目标,真正体现儿童、老人的需求就是福利院的追求。

3、完善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一是增加编制。建议加大专业人才的引进,特别是要合理配置医务人员、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等专业技术人员的编制,切实改善福利机构从业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工资福利待遇。二是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创新、完善和落实,严格按照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流程,做到责任细化、杜绝差错,以管理抓效益,以服务树形象,以自身高效管理和优质服务改变社会整体观念和看法。三是加强队伍引导教育。树立 “一切为了孩子老人”的服务宗旨,坚持“视如亲生、奉若父母”的服务理念。极力打造出一支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爱岗敬业的高素质专业化服务队伍。四是提升队伍能力素养。有计划地开展从业人员业务技术培训,借鉴和参考上海、南京、北京、广州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理念、管理经验,融入管理与服务之中。

4、加强宣传与交流,争取政府和社会支持。一是整合资源。发动和借助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福利事业,激发全民共同来参与福利事业、关注弱势群体。二是争取支持。根据福利机构的特殊性,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三是有效协调。积极与各级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交流,多方筹措,力争社会福利事业各项资金投入和支持方式,积极和相关职能部门协调,提供减免各种费用的优惠政策,争取地方政府将福利事业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和考核目标,根据本地实际,统筹规划,加强督导检查,抓好落实。四是走社会化发展的道路。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引导社会资源投向福利事业,鼓励单位、团体和个人支持福利事业发展。

在今后的发展中,南宁市福利院要抓住发展契机,立足固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建立适合南宁市福利机构发展的全新模式,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国家福利事业的良好形象,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全面推进南宁市社会福利事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构建和谐南宁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菏泽市社会福利院新址建设情况

菏泽市社会福利院新址建设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60岁以上的老人逐渐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不能适应要求,社会和家庭都迫切需要社会化养老。我院公寓床位120余张,现已满员,且挤占部分“三无”对象床位,但预约要求入住者仍不绝。由于现址福利院受到地理位置和占地面积的影响,服务范围较小,发展受限,菏泽需要一所大型的福利院来满足日益膨胀的社会养老需求。2005年,市民政局决定改扩建福利院,定格省内一流的综合性社会福利院,把搬迁工作列为全市民政工作的头等大事,我院也集中精干力量,派配专车,抽调专人,成立了改扩建工作办公室,筹建改扩建事宜。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国资局、市规划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先后完成了新址规划、土地征用、项目立项等报批工作。

福利院新址占地90亩,位于菏泽开发区丹阳办事处卢庄社区内,居广州路以西、钱塘路以北、武汉路以东、卢庄以南地段。项目投资9000万元,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工程项目分儿童福利院和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两部分。

1、儿童福利院占地30亩,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设床位450张。一期儿童福利院中心楼工程建筑面积9706平方米,主体工程已完工,工程装修配套也进入收尾阶段,计划今年6月份儿童福利院移牵新址。儿童中心后3层条形设计,划分婴儿生活区、幼儿生活区、儿童生活区,玻璃长廊与其相交形成,具有较强的收养能力,集养育、康复、服务、娱乐于一体,更多的孤残儿童将得到救助和安置,大大提高我市儿童福利养育水平。二期儿童福利院康复中心楼、后勤保障楼、行政大楼工程施工正在设计之中,待规划建设手续齐全后计划今年动工建设。

在儿童中心楼工程中严格质量监督,狠抓了工程质量,包括工程选材、购料、保养都进行了严格把关,同时积极争取地方配套资金,弥补了建设资金上的缺口,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大大的提高了工程进度。

2、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工程占地约60亩,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设床位1500张,公寓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分高中档设计,不单单满足疗养等功能要求,更注重提高环境生活空间的质量,强化服务、医疗、康复、娱乐于一体。待儿童福利院二期工程开工建设后,我院将计划吸收社会捐赠资金,增加地方政府投入,争取省部级资金,提前建设老年公寓,届时,将入住和服务越来越多的社会老人,我市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封顶,随之,二期、三期也即将开工。我们坚信一所高规格,高档次、功能齐全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的社会福利院将成为菏泽的一个亮点工程,届时,将入住和接纳越来越多的社会老人和社会病残儿童,更好的为社会老人、社会病残儿童服务,我市的社会福利水平也将上一个新的台阶。

菏泽市社会福利院

第四篇: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职工群众后顾之忧

首都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研究课题组

一、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中的作用

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使劳动者享受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业有济、工伤有偿”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对于维护首都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市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在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首都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对社会保障的需求相比,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有很大距离,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无论制度模式、覆盖范围,还是待遇水平,都有相当大的差距。因此,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考虑和通盘谋划,加快完善城乡相互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首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状

(一)首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全市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1996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在此基础上,实行了养老保险基金全额缴拨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从机制上保证了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做到了既无历史拖欠,也无当期拖欠。从2001年我市启动了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多层次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大额医疗互助、企业补充保险、公务员医疗补助、特困人员医疗救助在内的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普遍实行了大额医疗互助制度,并建立了补充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制度、企业工伤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也逐步建立和完善。

经过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职工参加到社会保险范围中来,社会保障覆盖人口持续增长。目前,全市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99.1万人、326.1万人、274.9万人和532.6万人。同时,社会保障人员结构日益多样化,从过去的基本只针对国有企业职工,转变为面向各类非国有企业职工和个体经营者等。

近几年,我市还着力探索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参加社会保险的问题,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建立了社会保险与促进就业相结合的转非劳动力安置制度,将建设征地转非劳动力统一纳入城镇社会保险体系;整合完善政策,扩大了整建制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试点;制定政策,妥善解决了征地转工自谋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确立了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模式和筹资方式;按照“低门槛、低缴费、保大病、保当期”的原则,出台并实施来京务工人员参加工伤和医疗保险办法,增强了来京务工人员抵御风险的能力,努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社会保障。为规范基金的管理,我市建立了以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为核心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制度,健全了行政监督、内部审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为基金的安全可靠运转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我市从1994年开始,坚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相关待遇调整机制,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存在的不足

目前,我市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范围覆盖不全,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需要进一步推进。尤其是长期以来,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市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处于分割状态,在制度模式、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上城乡之间都有相当大的差异。在城镇,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

育保险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则处于起步阶段。对农民而言,医疗和养老保险是最重要的两个险种,“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每个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我市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自1995年全面推行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其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还比较低。从覆盖范围看,据2003年统计,全市有农业人口约328万人,农村劳动力140万人,33万人参加了农保,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10.1%,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3.6%;当年全市有9882人领取养老金,平均年领取标准为1032元/人,月均领取标准为86元/人,保障待遇水平偏低。2004年,我市开始实施的农村初级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仅在怀柔、大兴区试点,覆盖范围还很低。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也仅占农村人口的1.3%。这种状况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有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以乡镇或村为单位,在农民医疗、养老方面实行了“乡镇、村级小保障”的保障形式。据2004年对23个乡镇调查,有11个乡镇实行了“小保障”,这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医疗、养老的需要,弥补了农村社会保障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受乡镇、村经济的影响,这种保障方式很不稳定,保障标准差别较大。我市城乡之间社会保障的巨大差异,与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很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加快我市农村社会保障改革的步伐。

三、健全首都社会保险体系的对策

在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过程中,必须明确以下思路:一是城乡保险制度统筹谋划,相互衔接;二是社会保险改革与就业政策统筹考虑,相互促进;三是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考虑,相互适应;四是基本保险与补充保险统一考虑,协调发展。

(一)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

完善城镇社会保险体系的总目标是: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健全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完善养老保险制度,超前谋划研究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方案以及前期准备工作;加快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的有关政策和待遇计发的衔接办法,保证两种制度的平稳过渡;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减轻参保人员医疗费负担;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为参保人员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稳步推进公务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以及《北京市生育保险规定》。

二是积极推进企业补充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落实和规范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加强对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巩固成果;积极研究制定《补充养老保险的暂行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养老保险,通过建立企业补充社会保险制度,提倡劳动者参加商业保险,形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三是强化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扩大覆盖范围。全面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加快社会保险征缴模式和经办方式的改革,以实施“金保工程”为契机,在实现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统一征缴、一单托收”征缴模式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纳入统一征缴体系,最终实现“五险合一、一单托收”;适应多种用工形式和多种经济成分协调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为劳动者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

四是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逐步实现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由企业向社区转移,优化发展环境,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平等条件。要重点做好国有破产、改组、并购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二)深化农村社会保险改革,实现模式创新

创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由完全储备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向积累加补贴的模式转变,实行家庭保障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模式;按照“政府扶持、集体出资、个人缴费”的原则,改革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从医疗保险来看,要进一步完善以大病医疗统筹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试点的基础上,尽快扩大覆盖范围,完善相关政策,提升保障能力;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能齐头并进,要找准重点和突破点,当前重点是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把失地未转居人员全部纳入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快建立城乡社会保险制度相互衔接机制

城乡社会保险的衔接,主要是指社会保险政策衔接和基金划转两个方面。政策应体现在保险关系转移的双向性,基金要体现劳动者缴费的连续性。我市已于去年出台了《北京市建设征地补偿安置办法》、《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办法》,从制度上将农转居、农转工以及农转工自谋职业人员,纳入了社会保险体系,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新制度的覆盖范围。以农转居和失地未转居人员为切入点,建立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合理衔接机制,制定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农村相关制度衔接办法,合理确定保障标准和方式。积极推进本市农民工和来京务工人员参加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解决本市农民和外来劳动力社会保障问题。

四、健全首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体系的对策

(一)做好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1.健全完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

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助、社会互助为补充的综合性、多层次的社会救助体系。

(1)进一步完善低保制度。基本思路是科学设定低保标准,准确分类低保对象,规范救助程序,扩大低保资金,加大低保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实现救助标准科学化、救助程序规范化、救助管理网络化、救助对象动态化,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低保制度,切实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一是建立低保标准的科学调整机制。二是进一步细化和量化家庭困难系数,进一步完善分类救助办法,使困难程度大的家庭得到更多救助。三是完善低保动态管理机制。做到社区每月、街道每季度、区县每半年对重点低保对象走访一次,随时掌握家庭情况,确保救助进出渠道畅通。四是加强低保与就业政策、扶贫政策的有机衔接。增强困难群体社会资本,提高低保对象自我发展能力。

(2)健全专项救助制度。从健全制度、完善机制、扩大范围、规范程序等入手,加大医疗、住房、教育等专项救助力度,根本解决低收入家庭看病、住房、子女入学等困难。第一,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医疗救助制度、危重病救助制度、大病救助制度,有效缓解低收入人员的医疗困难。全面进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第二,加大教育救助力度。建立北京市扶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专项教育基金。形成不同教育阶段采取不同方法的教育救助体系,帮助低收入家庭子女完成学业。第三,进一步深化廉租住房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多途径筹措资金、拓宽廉租房供应渠道,增加廉租配租人员名额。

(3)提高应急救助能力。依据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和生活状况的变化情况以及突发事件制定实施应急救助预案,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危机、市场价格波动、家庭变故的应急救助能力,充分发挥临时救助的补充作用,基本建立起体系完善、反应迅捷、效益充分的应急救助体系。规范临时救助程序,建立市级资金补助机制,从医疗、教育、供暖、突发事件影响等方面,对低收入家庭面临的阶段性、临时性困难给予及时有效的救助。继续完善以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为基础,灾害应急机制为主体,社会动员机制相配套的灾害救助体系,积极推进社区减灾,提高救灾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受灾群众得到切实保障。

(4)建立健全外来人员、农民工中的困难人员和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制度。目前对生活困难的外来人口和农民工的救助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这对整个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是一大隐患,必须着手进行相关制度设计,以确保该群体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要进

一步规范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重点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完善与救助管理工作相匹配的制度体系,严格控制职业乞讨;完善跨省救助、危重病人救助、未成年人救助保护、长期滞留人员安置等工作机制,从特殊困难群体的特殊需求出发,逐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救助管理体制;加强救助管理设施系统和网络系统建设;健全部门配合协调机制;构建民间组织、慈善团体、宗教组织和广大市民参与机制。

2.理顺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社会救助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1)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全市社会救助工作实行各级政府负责制。市和区县政府分级成立社会救助工作联席会议。市民政局负责本市社会救助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管理、信息统计和对外发布。区县民政部门负责本辖区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发展改革、劳动保障、统计、财政、卫生、教育、建设、农委、公安、司法、人事、城管、审计、监察、工会、妇联、共青团、残联、慈善协会和红十字会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做好社会救助相关工作。建立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和效绩考核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推动工作落实。成立社会救助监督小组,加强救助政策监督检查。定期委托专业评估机构或组织专业评估组,对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活动进行效益鉴定与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加大社会救助工作宣传力度,培育公益意识,倡导参与、分享、和谐、发展的社会救助理念,营造全社会扶贫济困、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社会氛围。

(2)强化街道(乡镇)的综合救助职能。按照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关于“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精神,应该进一步明确街道(乡镇)对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的综合管理职能,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救助款物应由街道(乡镇)负责合理调配发放,街道(乡镇)应及时汇总掌握救助对象和救助工作的情况,从而形成各业务部门政策指导、街道(乡镇)具体落实的管理体制。可以说,完善基层社会救助工作综合职能,是社会救助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落脚点,有利于实现社会救助工作“条块”结合、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开展社会救助服务。

(3)加强社会救助队伍和网络建设。一是要健全完善市、区、街社会救助机构,社区居村委会全部建立救助协管制度。二是全面推行阳光救助工程,努力实现社会救助管理服务工作的规范化和便民化。三是构建社会救助信息服务平台,基本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信息化和网络化。

(4)提高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水平。第一,统一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程序,有条件的区县要建立社会救助部门联合审批制度。第二,实施低保家庭动态跟踪管理,逐步建立救助对象收入审查制度,确保救助渠道畅通。第三,推行救助一次性告知和协议管理制度。所有符合条件的低保人员均应参加街道(乡镇)组织的公益活动,并实行考勤制、时间储备制、活动纪要制。

(5)建立起多渠道、稳定增长的救助资金筹措机制。一是确保政府救助资金的稳定投入。同时,分级建立应急救助资金,用于困难家庭的应急救助。二是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的筹措。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和支持社会救助工作,进一步扩大救助资金的融资规模。三是做好社会救助资金的宏观调控和使用监督。在资金的管理上,低保资金应该列入各级财政的预、决算,建立低保的专门账户。在时间上,要做好各级财政拨款和地方分担低保经费的衔接,不使低保经费使用出现空档。

(二)做好社会福利工作,进一步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

1.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按照北京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充分论证,科学地编制北京市养老服务机构设置规划,既要考虑不同地区老年人口的数量和床位需求,也必须考虑全市的整体发展格局,考虑不同地理环境等对养老服务的适宜性,以此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指导性发展指标。根据目前的情况,条件较好的近郊区可适度发展,城区、边远山区以巩

固、完善为宜。在充分利用现有养老服务存量的基础上,要提高养老服务机构总数,科学合理调控各区县养老服务机构和床位数,使每个街道乡镇(包括地区办事处)养老服务机构,每百名老人拥有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科学合理的标准。适应养老服务需求多元化发展趋势,建立符合市场和群众需求的高、中、低三个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适应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加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或机构建设力度。

2.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改革

应进一步从投资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思路出发,全面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并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发展格局。第一,全面推进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实行政事分开,扩大养老服务机构的经营自主权,使其成为不依附于政府的独立的法人实体。发挥政府办养老机构的示范作用,带动和促进养老服务的产业化,增强养老服务机构自我发展能力。扩大“公办民营”试点,通过招标、招聘或委托经营等成功做法,将政府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充分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条件成熟的地区,可探索股份合作开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思路。第二,鼓励支持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发展。进一步制定和落实资助社会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政策措施。第三,加强养老服务行业建设。针对老年公寓、养老院、老年护理院、老年康复中心、临终关怀院等不同类型及其特点,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提高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第四,继续倡导社区和居家养老,多形式、多渠道解决社会养老问题。扩大日间照料服务,完善和丰富各项社区为老年人服务的内容和项目。第五,完善五保供养制度,积极推行集中供养,完善政府供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分散供养机制,确保五保供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3.积极发展儿童福利事业

当前儿童福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儿童福利工作法规非常薄弱,儿童福利机构收养能力不足,家庭寄养缺乏规范和监督,儿童福利社会化水平明显偏低,专业化服务能力需要提高。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加紧对儿童福利法规政策体系建设。应针对儿童福利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关法规政策体系建设。二是加快儿童服务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尤其是要大力支持社会性儿童福利机构的发展,同时加强政府对儿童福利机构的宏观指导、行业监管。三是进一步探索完善家庭寄养模式,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扩大家庭寄养规模,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认养家庭和寄养儿童双方的权益,为儿童创造更好的家庭成长环境。四是积极发展专业社会工作,逐步形成儿童社会工作专业体系和专业队伍。

4.加快福利企业和福利彩票事业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福利企业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目前,最关键的是要加快发展,加大改革改制改组力度,调整福利企业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注重企业管理,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增强福利企业的经济效益。在提高福利企业的经济效益时,要切实维护广大职工尤其是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实现福利企业的社会效益。

北京市福利彩票事业自开办以来,取得了骄人成绩,每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大幅度增长,2004年全年彩票销售达到18亿元,销售总量、筹集资金、增长幅度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下一阶段,要突出抓好以下三个环节:第一,扩大福利彩票的发行。借助销售网点、销售人员、促销、调配等一系列市场营销概念来从事发行工作,站稳市场;针对市场需要开发出各种彩票产品,抢占市场;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降低营运成本,促进销售。第二,加强福利彩票的管理。健全完善福利资金管理措施和办法,建立健全财务机构,配齐人员,建独立账户,做到专款专用、列项报批,使彩票资金的管理更加规范。第三,注重福利彩票的使用。福利彩票的使用必须公开、公示、透明、高效,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必须把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公益性事业作为福利资金的投入重点,而且投入使用必须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课题负责人:市委副秘书长、市委研究室主任王力丁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陈之昌

课题组长: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所长王鸿春

市社科联正局级研究员马仲良

执笔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周立今

市民政局雷承佐

第五篇: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最近,国务院发出《关于做好建设节约

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提出了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并提出了加快节约资源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七个方面的措施。这个《通知》,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部署。我们一定要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下大气力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什么)

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

总结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国家。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努力缓解资源不足的矛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长期以来,我国高度重视节约型社会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2004年与1990年相比,全国每万元GDP能耗下降45%,累计节约和少用能源7亿吨标准煤;火电供电煤耗、吨钢可比能耗、水泥综合能耗分别降低11.2%、29.6%和21.9%,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主要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的,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论据一)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撑。我国经

济已进入新的快速增长阶段,而粗放式的增长使得我国能源、淡水、土地、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凸显。与此同时,生产和消费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相当突出,脱离实际、贪大求洋,追求奢侈、挥霍浪费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如果不在全社会进一步强化节约资源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的制约,生产生活环境会越来越恶化,这将直接影响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论据二)

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树立和落实科学

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怎么样)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坚持勤俭节约,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

社会,不仅是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不仅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也应成为生产企业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要认识到,每个人浪费一点资源,数额就非常巨大;每个人节约一点资源,就是一笔巨大财富。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贯彻《通知》精神,加强对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领导和协调,抓紧建立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保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各项部署落到实处。要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带动全社会广泛开展各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活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努力营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节俭、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理念,用节约资源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文明、节约的行为模式,形成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尽责、人人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出力的良好风尚。(怎么样)

地球只有一个,资源极其宝贵。未来15年,我国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增大资源消耗的强度。我们面临人口不断增加、资源约束突出、环境压力加大的严峻挑战。为了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子孙后代的福祉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行动起来,坚定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为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应

有的贡献。(是什么)

下载加快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县级社会福利院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恩点公务员论坛-国内最大的公务员考试学习基地,为无数考生实现了公务员的梦想价值,源自恩点……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快建设节约型......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我国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的有效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的国民经济体......

    宁南县社会福利院

    宁南县社会福利院 (宁南县中心敬老院) 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说明 一、基本职能及主要工作 (一)主要职能。 宁南县社会福利院(宁南县中心敬老院)是由宁南民政局主办的社会福利事业单......

    宁国市社会福利院

    精心打造“爱心护理工程”推动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 安徽省宁国市社会福利院 一、基本情况 宁国市社会福利院系省二级福利院,成立于1957年。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

    去社会福利院(本站推荐)

    开封市马市街小学五二班石博文A031212112去社会福利院 11月26日周六上午,《汴梁晚报》校园小记者中心组织我们去慰问社会福利院的孩子们。我和妈妈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途......

    社会福利院工作总结

    XX社会福利中心 201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今年以来,我院在上级部门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

    社会福利院年终总结

    社会福利院年终总结 篇一:福利院工作总结 篇一:福利院职工个人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热衷于本职工作,严格要求自己,摆正工作位臵,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律己......

    社会福利院策划书

    社会福利院策划书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许多老人缺乏子女的关爱,而福利院多“三无”老人。慰问福利院的孤寡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关注今天的老人,也是关爱明天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