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工作的建议[大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推进单位负责人离任审计工作的建议 作者:郑世钜
来源:《财会通讯》2005年第12期
第二篇:离任审计工作资料
离任审计工作资料
1、公司营业执照,法人代码证书,开户许可证、章程
2、公司基本情况概括
3、被审计人的基本情况,任命书,任命期限,述职报告和个人总结
4、公司大事记
5、公司制度清单及详细内容
6、公司组织架构图,管理分工资料、管理层基本情况表
7、任期内公司总结报告
8、任期内公司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开设的全部账户(含已经注销账户)明细表
9、任期经营目标以及历年下达的考核指标
10、任期内历年经营计划和指标完成情况表
11、任期内重大投资经营项目及实施结果,对外投资明细表及相关合同、协议
12、财产物资盘点表,债权债务明细表
13、任期前后有关经济遗留问题的交接专门材料
14、任期内内审或外审出具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财务审计报告、验资报告、资产评估报告以及企业合并、分立等事宜出具的有关报告
15、任期内政府监督、检查机关做出的重大检查事项结果、处理意见以及纠正情况的资料。
第三篇:审计工作的建议
审计小建议
莫培长
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本股室认为实施审前调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审计成本、防范审计风险。
一、审前调查的定义。
审前调查是审前准备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在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前,就审计的内容范围、方式和重点,到被审计单位及相关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以掌握第一手资料的一项活动。结合本次关于司法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饶现庭同志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审计组在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前,先到司法局进行审前调查,与相关人士举行座谈会,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评估被审计单位存在重要问题的可能性,据以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事项,并针对审计事项进一步明确具体审计目标、范围和内容,确定审计应对措施,然后才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二、审前调查的意义。
(一)通过审前调查总体把握,可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大致情况,为制定好审计实施方案,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与被审计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谈话中可以知道一些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
(二)根据审前调查的内容和重点,发现薄弱环节,针对薄弱环节确定重点审计的事项。
(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走访被审计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税务、银行等专门机构,收集有关资料,为进行实质性测试确定 1
此次审计工作的重点、范围、内容等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审前调查的方法。
(一)书面或者口头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和外部相关人员。以本次对司法局的审计为例,审计组在下发审计通知书之前,与该单位主要领导、主管财务领导、财务负责人、主要业务经办人、相关主管等举行座谈会,口头询问单位的情况等。
(二)检查有关文件、报告、内部管理手册、信息系统的技术文档和操作手册。如本次司法局审前调查审阅了被审计单位以往拨入经费的相关文件、报告等。
(三)观察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场所、设施和有关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如,审计组本次对司法局的审计实践中,对圣堂等6个司法所的基建情况进行现场审计。
(四)追踪有关业务的处理过程。例如,审计组对司法局原局长党组书记饶现庭同志任期内的重要经济事项进行重点审计,检查其投资、基建等事项的报批手续是否健全、完善,以确保财政资金有效发挥其用处。
(五)分析相关数据。审计数据分析是基于被审计单位的底层基础数据,审计人员采集的数据是否完整,有无遗漏,被审计单位有无故意隐瞒部分数据,因此,采集数据是否完整是影响数据分析质量的基础性因素,可以从不同方面反映被审计单位总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情况。
四、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
审前调查的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内外两方面情况。外部情况有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行业地区环境等;内部情况有被审单位的组织经营情况、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情况等,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调查被审计单位所处的经济环境,如宏观经济形势、政策因素等对被审计单位产生的影响,主要考虑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对某些行业进行扶持,财税金融政策的优惠等。
(二)调查被审计单位所处的法律环境,包括与被审计事项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等,主要考虑开展对被审计单位的合法合规性检查的内容和重点。如本次对司法局的审前调查就查看了省物价局对公证业务的收费标准规定,在审计实施阶段就重点查看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执行该标准进行收费。
(三)调查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的地区环境,如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行业地区的主要经济指标和统计数据,行业地区运用的法规,特定的会计规定和惯例等。结合本次司法局的审计,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司法局的下属单位——公证处的收费标准,以及兄弟县市的公证收费现状等。
(四)调查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经营情况,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性质、管理体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情况,职责范围或者经营范围情况,财政财务隶属关系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关系,被审计单位涉及经济活动的业务开展情况等。本次关于司法局的审计,审前调查的主要内容也包括下属司法所的建设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五)调查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会计及内部控制情况,包括财务会计机构及其工作情况,相关的内部控制及其执行情况,重大会计政策的选用及变动情况,银行账号及重要财务收据,重大决策及相关的会议记录、合同、协议、文件等。
(六)调查被审计单位以前接受审计情况,如以前发现的问题,以前审计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等;对审计建议的采纳及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等。结合司法局的实际,对其以往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和监督,以确保财政资金得到最大的效用。
总之,审前调查已经成为审计准备阶段的重要内容。加强审前调查有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为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和制定内控制度符合性测试,打好基础,能够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
结合审计实践,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实行任中审计和离任审计相结合,扩大任中审计比例,逐步将干部离任审计转向任中审计为主,审计重点对象为“任职时间长、掌握较大资金量”的干部。
第二,加强审计整改力度,防止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存在避重就轻、敷衍了事、故意拖延、蒙混过关等情况,坚决维护审计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审计整改达到预期目的。
第三,加大审计处理处罚的力度。
第四篇:努力提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特殊的审计工作,与其他审计工作不同,审计对象是具有一定人、财、物权的领导干部,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不仅审计内容广泛、审计时间间隔跨度长,而且要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和评价,事关被审计人的命运前途,审计责任非常大。因此,我们根据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突出针对性,加以科学的把握,努力提高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一)坚持“三个突出”,科学地把握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一是针对审计对象的变化,突出了对责任的审计,对人的评价;二是针对审计内容的转变,在审计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出了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的变化情况的检查;三是针对审计程序的特殊性,突出了人性化特点,审计部门从下发审计通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都坚持与被审计本人见面,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重送达,双重征求意见,认真倾听被审计人的意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合理。
(二)坚持“三个结合”,创新审计工作。由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时间紧、任务重、时间跨度大,为提高审计效率,在工作中坚持“三个结合”:一是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安排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其他专业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衔接的问题,适当扩大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在各项审计工作中,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审计资料,建立审计档案资料库,以减轻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压力。二是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部门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选择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安排一定数量的任中审计,以便在领导干部离任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成果在抽查确认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量相对集中的时候,组织抽调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与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交叉组成审计小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三)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制定不同的审计侧重点。在具体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侧重点:一是对有经济指标单位的领导干部,侧重审计财政、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资产的管理情况、净资产的增减变化情况,以财政收支审计为主,资产负债审计为辅;二是对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着重审计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三是对有下属单位的主管部门的领导干部,视管辖范围、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统筹考虑,进行综合审计,必要时我们还要抽查其部分下属单位;四是对企业领导人的审计,主要审计其经营成果和资产负债情况,以资产负债审计为主。通过制定不同的审计方案,增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针对性,使审计结果和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的评价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具体、更形象。
(四)坚持实事求是审计,做到客观公正评价。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实事求是审计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本人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为此我们明确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四项原则。一是客观性原则,即以审计事实为依据,不带主观成份,以写实手法做出评价;二是准确性原则,即审计评价用语准确,不用修饰语言,不评价审计范围以外的事项;三是全面性原则,即全面分析审计结果和事实,不用单个事实或指标评价被审计人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四是对比性原则,即根据净资产接任前后对比变化进行评价。以此来把握好审计评价“越位”和“缺位”的尺度,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可靠资料。
(五)深化审计内容,增强审计报告的实用性。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是领导干部履行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干部考核内容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为增强审计报告的实用性,审计部门在具体审计中,一是注重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检查和考核,特别是对有经济指标的单位,通过纵向与接任前和历史最好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横向与同行或相似单位进行分析比较,客观地反映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二是注重清理资产家底,特别是净资产与接任时变化比较,以此来衡量该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实事求是地反映其工作成果;三是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据此检查领导干部的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并一一进行评价。使审计报告通俗易懂,方便使用。
第五篇: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施方案
关于开展2012年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为配合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村级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根据《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及有关政策。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现就村干部审计检查工作提出如下实际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的政策为指导,以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为依据,全面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审计,查明村级组织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合法性,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效益性,检验村级干部任期目标履行情况,为考核、选拔村级干部提供重要依据,为深化财务公开,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审计对象、范围
审计对象:本市辖区内2012年即将换届的行使村集体及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委会成员。
审计范围:2009年7月至2012年6月村集体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追溯和延伸。
三、审计重点
(一)农村经济责任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任期内农民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是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成;村级集体资产是否增值和债务是否下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民主理财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
(二)财经法纪执行情况
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帐,有无坐收支现象,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帐外帐”或“小金库”等问题;是否存在超标准发放村干部工资、奖金和补贴;是否存在通过虚增债权的手段来虚增收入以及将收入,或非法收入挂在往来账上虚增债务等问题;有无滥用职权侵占、挪用、平调集体资产和长期占用集体资金的问题;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序,私下交易变卖土地、集体林经营权转让等问题。
(三)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1.集体资产处置。主要审计:村集体资产处置,是否依法依规、按规定程序(民主程序等)处理。
2.债权、债务管理。主要审计:村里举债是否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款;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导致新增债务;有无借债进行达标升级活动等情况。
3.土地发包、承包。主要审计:“四荒”等资源型资产的发包是否采取招标、拍卖、租赁、参股和公开协商等方式,是否签订规范的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填写、发放是否规范;村级项目、基建工程建设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包”或“权力包”等。
4.专项资金管理。主要审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情况;农村合作医疗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情况等。
5.财务公开。主要审计:财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及时、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收取是否超标准、超范围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四、时间安排
这次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要求在2012年7月30日前全面完成,整个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2年1月30日前):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开展,由各审计组根据方案及各自实施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对各村实施审计。实行审计组长负责制,审计组人员根据组内分工履行工作职责,互相配合完成审计事项。
2、实施阶段(分二个阶段)①第一阶段(2012年2月1日—2012年4月30日):对重点监管村(社口、溪口、坦洋、岩下、溪坪、林柄、吉洋)七个村及群众来信来访较多的村进行重点审计。
②第二阶段(2012年5月1日—2012年7月30日):由镇组织有关审计人员对(填头、秀峰、沙溪)等17个村进行审计,各村的审计时间由审计小组根据实际工作情况作出具体安排。
3、材料形成、上报阶段(2012年8月5日前):镇里将开展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审计报告、审计结论、审计意见和建议),报送市组织部和市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并由有关部门跟踪处理。
材料报送时间:第一阶段重点审计村材料,应于2012年5月10日前上报;第二阶段审计村材料,应于2012年8月10日前上报。
五、几点要求
1、切实加强领导。这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在村级换届选举前完成,面广、量大,时间紧迫,任务繁重,要求各村(居)务必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及时整理整顿有关财务的各项往来,进行自查自纠抓帐务的处理工作。
2、建立责任制。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检查工作联络小组将组成村级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督查组,对各村(居)审计工作开展不定期督查,并适时进行大检查。各乡镇也要以组织、纪检分管领导为主,抽调干部组成督查小组,实行包片、包村,确保审计工作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各村要加强审计档案的整理与管理,对审出的各类问题要加以分类统计,镇纪委及有关部门对审出的各种违规、违纪、违法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依法审计:审计人员、审计程序、审计实施、审计处理等都必须按照《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规程》相关条款规定执行。在审计过程中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揭露问题,也要肯定成绩,在确定经济责任时,必须划清责任界限,正确提出处理意见。
4、严肃查处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应严格按照《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第八章规定处理。对违反规定乱发补贴、奖金和公款配备交通工具的,要全额清退;情节严惩的,要给予通报批语并视情节轻重对主要责任人给予党政纪处分。对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财产,以及在生产经营项目、基建项目发包等经济活动中收受贿赂、以权谋私的人员,除经济退赔和追缴非法所得外,原则上不作为新一届村干部候选人;对严重失职、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的,要护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追究主要责任人责任;触犯党纪国法的,移交纪检、司法机关查处。审计结束后,要及时做出审计结论或意见书,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布,并作为2012年村级换届选举和乡镇党委、有关部门考核、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
我镇将以这次审计为契机,大力宣传《福建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和农村财务管理有关的政策、法规,落实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制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全镇农村财务管理上一个新台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社口镇人民政府
2012年12月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