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与科技创新同在
我与科技创新同行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精神,根据我校工作目标,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科技教育活动,普及科学知识,营造浓厚的“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氛围,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活动更加深入地开展,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目的和内容
1、满足三个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需要;科学文化知识与动手实践能力的需要。
2、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活动主题:节约、环保、创新、发展。
三、活动要求
1、全员参与、点面结合。既要让每个学生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又要注意参赛项目的数量、质量。
2、体现特色、突出个性。
3、科技创新、与时具进。紧密结合我校科普特色,围绕活动主题,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
四、主要活动内容及安排
1、注重科普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三月份开始启动我校的科技创新活动。利用学校宣传橱窗加强科普宣传。主题是:我与科技创新同行。
2、注重实践,开展科技创新体验活动
(1)科幻绘画比赛。
(2)开展科技小论文竞赛活动。
(3)发明作品比赛。
3、阶段性活动总结。
4、选拔优秀作品推荐参加区及比赛。
5、科技创新活动成果展示活动。
6、科技创新活动总结。
第二篇:“我”与经典同在作文
“我”与经典同在作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写作时限的不同可以分为限时作文和非限时作文。还是对作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与经典同在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经典是否还被人们记得?
仿佛在此经济高速运转的社会中,经典已被人们遗忘,取而代之的是时尚,潮流。
在今天,我们过多地追求时尚,选择潮流,虽然减少了对经典的追捧,但是经典它永不会被泯灭,他会躲在角落暗暗发光,等待那一个有心人。
在今天,时尚、潮流已几乎快趋于大众化,许许多多许许多多的东西都希望是新颖而出众的,这固然很好,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但是在过多的追求过后为何不蓦然回首,细细品读那曾经的经典,或许那会让你发现和拥有一个更不一样的世界呢!
今天,又是一个淅淅沥沥下着小雨的天气,我极其讨厌此天气,因为它我不能外出,只能乖乖在家。心情烦躁的我坐在窗前,默默祈祷那小雨可以不要再下。无聊了一阵的我决定要拿一本书共度时光,我在书架前,前挑后选不是小说不是哲理书,而是一本经典《西游记》。我坐在窗前翻开了书,伴着那淅淅沥沥的雨声,咀嚼起了我的经典,我仔细地阅读着,那切实的`语句把每一个画面都好像真实的反映出来,写得可谓是活灵活现。
我一页一页地翻啊看啊,看得非常入神,就好像我的灵魂已和经典一体,早已忘乎了窗外那厌烦的雨天,感受到的只有那经典中的经典,不知不觉看得已有些疲倦,我便合起书望向窗外,窗外的一弯彩虹映入我的眼帘,我叫了一声:“啊!好美,好经典!”美既是对彩虹的喜欢也是对经典的赞颂。
此时我觉得经典才是时尚,才是潮流。或许你会想要跟我说:“这很矛盾”。但在我看来,它一点也不矛盾。反而是正确的,是追求时尚潮流的完美“经典”。
时尚,潮流可使您与社会并肩齐走,但在此不妨把经典也带在身上一同享受。如若这样,你便会发现那最完美的你。
如果“我”是时尚,而你是经典,那就让我们完美结合,携手而走吧!
“我”与经典、时尚与经典,同在。
第三篇:我与诗歌同在
我与诗歌同在
息烽县第一中学高二(5)班 赵泽华
再回首,往事如风。而我心依旧。在白驹过隙的日子,我与诗歌同在,犹如友谊同在。
诗歌是能源,供给我“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毅力与勇气;诗歌是翅膀,让我如鹰击长空般的翱翔天际;诗歌是月亮,在黑夜指引我光的希望;诗歌是音乐,载我横渡生活的海洋……我与诗歌同在,它化为我生活及至生命的元素,在有限的生命里,我要用诗歌谱写生命的华章、纪念我的挚友。
我与诗歌同在,无不是像古人一样耐着“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寂寞,抱着“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信念,才达到“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我与诗歌同在,以诗歌会友。中学时代,我认识了L,诗歌是他的最爱;“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他的志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他的信念。几乎每个黄昏,我们都如影随形,倾诉心声,畅谈理想,要做一代风流人物。而如今我们各怀理想前进。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时代,想起一样令我斗志昂扬。
我与诗歌同在,用诗歌弥补那曾经缺少的欢乐和美好,用诗歌完美心中的夙愿,用诗歌谱一曲青春之歌,用诗歌诉说美丽的故事……
我与诗歌同在,在寂寞的日子,我与L习惯了生活的距离,却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吟唱中拉近了心的距离。诗歌给了我们激情与动力、信心与坚强。
我与诗歌同在,在秋的季节,用诗歌美化秋的悲凉,用金黄的希望装载落叶的沧桑。秋的日子,满院落叶,只等秋风来扫;枯枝的灵魂,只等秋雨的洗涤。各有等待,各有所求。而我只等秋风秋雨涤荡,然后孕育新的生命,新的青春。不再为秋伤感,虽然“无边落木萧萧下”,但却“不尽长江滚滚来”。
我与诗歌同在,喜欢用“凝寒独自开”去装点生活,在银装素裹的世界去品尝“独钓寒江雪”的高雅。再煮酒一杯,对酒当歌,激活生的希望。我不再迷失在未来的路上,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与诗歌同在,一万年太长,只争朝夕; 我与诗歌同在,她是友人; 我与诗歌同在,她是恋人……
第四篇:科技与我们同在演讲稿
科技与我们同在演讲稿
2012年11月26日是凌云中队国旗下讲话的光荣日子。
冬日暖阳下照耀着一派生机勃勃,嘹亮的国歌,昂扬激越的校歌响彻青青校园。操场上整齐的队列,稚气活泼的身影庄严肃穆却洋溢着灵动纯真的向往。高高的主席台上,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李思洋同学代表四年级二班的全体同学自信而圆满地完成了“科技与我们同在”的国旗下讲话。
科技与我们同在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四年级二班的李思洋。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科技与我们同在。
春风拂过的地方,总会留下一片生机盎然;秋风走过的路上,总会留下丰收的喜悦;雨露滋润过的,就是鸟语花香。那么,同学们,让我们想一想,科技浸透过的,又会是些什么呢?
从远古的钻木取火到今天的电子打火;从远古的徒步远行到今天的太空遨游;从四十年代庞大的计算机到今天席卷全球的掌上电脑,无一不是倾注了科学家毕生的心血,他们用知识和智慧为科技技术与革新注入了无限活跃的能量。钱学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领导者,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们的成功理所当然的源于科技,科技也就这样留下了见证中国的脚印。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听老师们风趣幽默地传授科技知识,徜徉在科学的海洋里,那些值得探究的科学现象,出乎意料的科学实验,动手动脑的科技发明都会激发我们爱上科学的热情,只要我们有一颗探索追问的好奇心,有勤于钻研不畏困难的精神,有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相信所有点点滴滴的积累,都会成为我们驾驶科技之舟飞跃未来的动力。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做一个热爱科学的有心人,擦亮我们稚气但聪慧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科技,将来,你或者我,一定会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装扮我们更加摇曳多姿的生活!
第五篇:朱庆敏-我与科技创新
向科技创新要发展 水泥分厂 朱庆敏
伟大的改革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16年5月30日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这足以看出科技创新对一个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科技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新服务的过程。科技创新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和现代科技引领的管理创新。
6月17日公司举办了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大会,大会上表彰了一批先进的科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吴董事长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皖维集团想要发展需以科技创新为内生动力,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才能增强皖维集团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谋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不知不觉中,水泥分厂成立一年时间了,在这一年时间里水泥分厂取得的成绩,公司上下有目共睹。生产上高效运行,水泥人斗志高昂,丰厚的工资收入,激发了水泥人的工作积极性。作为曾经一名水泥人我深感骄傲,也尝到了科技创新所带来的甜头。水泥分厂能取得这些成果得益于设备改革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
设备改革创新 —— 去年7月份在集团公司统一部署下水泥分厂对袋收尘、煤磨、生料立磨、3#熟料生产线回转窑窑头AQC余热锅炉几个大的项目进行了设备和技术上的改造。袋收尘的改造主要是扩大了袋收尘的体积,增强了袋收能力,达到了国家标准。在3#回转窑窑头、窑尾加装余热锅炉利用高温烟气热能生产蒸汽,蒸汽直接输送至公司蒸汽管网,提高了回转窑余热利用效率。3#水泥熟料生产线每小时能产55吨蒸汽,热电分厂停开一台54t/h锅炉,每年可以节约6.8万吨标准煤。今年又对3#高温风机进行改造,改造后不但每年可以节省348.4吨标准煤,还提高了水泥熟料的产量,大大降低了单位水泥熟料生产成本。对制成粉磨站2#水泥磨系统前增加HT高效优化粉末设备并且对水泥磨内部进行分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改造后2#水泥磨工序单位电耗下降了6kwh/t。对3#、4#水泥磨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主要在3#、4#水泥磨前增加一套熟料预粉碎生产设备,对球磨机磨内结构和构件进行升级改造,提高生产效率,这样单位电耗量下降了6kwh/t。通过技术改革,降低了水泥生产成本。
生产工艺创新——水泥分厂之所以取得骄人的成绩不仅仅是设备上的创新,生产工艺的创新对水泥的生产至关重要。水泥分厂千方百计降低水泥熟料生产成本。第一从加强原材料管理,进一步优化配料方案,减小因原材料管理不当而影响水泥熟料的质量。通过干部职工不断地努力,克服了一些高产稳产的瓶颈,为水泥分厂逐步走上快车道插上了翅膀。第二从降低窑头余热利用效率,以此来降低水泥熟料的生产成本。改变煤磨取风口位置的工艺,充分利用篦冷机尾部废弃烘干煤粉,窑头袋收尘处理废气量减少,增加了余热发电系统发汽量且该项目实施后耗煤量减少,环境效益显著。
管理制度创新——去年10月份,水泥熟料达到20.15万吨,创造水泥分厂历史新高,这一成绩不仅仅靠的是设备创新、生产工艺创新、管理制度的创新占有很大的比例。水泥分厂成立时,经过两次减员,共减80余人,机构合并,减少了用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在人员改革初期领导担心人员的减少会影响生产的稳定,可是事实证明水泥分厂的管理制度改革创新是很成功的。分厂将职工的收入与分厂的效益紧紧联系在一起,用“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原则来管理。提高了职工的收入,激发了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分厂专门设立了职工信箱,这进一步拉近了领导与职工的距离,职工的观念转变了,主人翁意识增强了。分厂领导很重视职工的职教培训工作,提出了“职工教育,从我做起,职教不通过,不放过”的原则,旨在提高职工的业务技能,为稳步高产保驾华航。
我相信在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氛围的带领下水泥分厂的发展趋势将越来越好,通过水泥人的不懈努力得到了科技创新的实惠。成绩已成为过去,我们应该展望未来,加强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改革创新,向科技创新要发展。科技创新来于实践,又高于实践,需要我们职工不断解放新思想,开拓新思路。我们应该对“科技创新”抱一颗“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坚定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