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使用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实效性
《如何使学生的语言积累有实效性》课题小结
曾听到过一个笑话,一位小学生游完长城后,感慨于长城的雄伟却无法抒怀,最终说了一句——“长城真长啊,他妈的真长!”为什么这个小朋友有了“米”还是做不出“饭”呢?主要原因在于语言积累的贫乏。正是由于大家注意到了语言积累的重要性,所以最新颁布的“九义”小学教学大纲第一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并在大纲后面附有古诗词推荐篇目80首。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少于150万字(六年制)。的确,积累语言文字对作文教学有着巨大的作用。
如何积累语言文字呢?
首先从课文中积累。我们所学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篇,无论是在布局谋篇、情感抒发,还是在遣词造句、修辞应用上都独具匠心。要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多仿。在熟读的基础上最好能背出来,并摘录精彩片断,妙词佳句,学习其中表情达意的方法,进行仿写。
其次是要养成搜集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的习惯。成语、格言等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品,是语言宝库中灿烂的明珠。经常注意阅读、搜集、积累,是提高作文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哪怕是一些老百姓中流传的话也值得搜集。比如:“鸭吃砻糠空欢喜”,“穷在债里,寒在风里”,“冬冷不叫冷,春冷冻死牛”……这些句子鲜明生动,又富有思想哲理,多读多用,无疑能提高思想水平和语言水平。
此外,还要适当掌握一些语法、修辞、逻辑等。语法解决句子通不通的问题,修辞解决句子好不好的问题,逻辑解决句子对不对的问题。这些,都要靠平时的积累。
如果学生坚持多阅读,勤摘记,经常收集整理,就会为写作建立起一座“资料库”。长期积累,就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二篇:加强语言积累
加强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质
根据二十一世纪人才素质要求,语文素质应包括四大方面:
1、要求学生既能迅速而有效地理解评议文字接受信息,不断提高文化科学水平,进行思想交流。
2、要学会做人,要有良好的性格高尚的思想、品德、情操;要勇于克服困难,迎接挑战。
3、要有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形成文明的素质。
4、要有良好的思维品质。
可见,语文素质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但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人类交往过程中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无论是口说,还是笔写,都是要通过对其加以组织而成的,反过来说,能否听懂别人的,能否在阅读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点,也都是以自身的语言储存为基础的。只有不断熟悉语言,积累语言,才能把古今中外的语言精华据为己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积累的指导是不容忽视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用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解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地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1-
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江泽民总书记访日,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
(1)省编的《小学业生阅读文选》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
(2)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
(3)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
(1)每周星期三的语文必修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谭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
(2)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
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作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红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作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解放军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行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童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凭借以上途径,学生的语言运用频率不断加大。学生在不断运用语言中,既激活了自身的语言积淀,又吸收了其他的新鲜语汇,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
综上所述,诵读、博览、作文,三者都以语言积累为轴心,再加上三管齐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学生的语文素质定能得以提高。
第三篇:初中学生作文素材及语言积累初探
初中学生作文素材及语言积累初探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学生难于作文往往是缺乏素材、语言贫乏。要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写出一篇篇象样的文章,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多种手段,要求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亲情”、“关注社会”、“积累语言”、“勤写日记”等。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体验和积累时带着自己的感情,才能加强印象,激发写作动机,也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关键词】中学生;作文素材;语言;积累
【Abstract】Composition teaching is the heavy head of the language teaching drama.The student is difficult at the composition usually is lack a material, language needy.To work°out this problem the exaltation student listen to, say, read, write etc.language cultivated manners, make student„s ability write an article of an article elephant kind, the teacher want to adopt variety means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 request student„s“concern nature”, “concern natural affection”, “concern society”, “backlog language”, “frequently keep diary”...etc..Only let student at the reading, experience and the backlog take oneself of affection, then can strengthen an impression, stir up writing motive, then can also“study to break 10000, set down on paper such as have absolute being”.【Key words】High school student;Composition material;Language;Backlog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一篇文章是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学生能否写出一篇好的文章,直接反映了语文教学成效的高低。对于作文教学来说,教师难指导,学生难写作,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多数是望“题”兴叹,只能是“皱眉头,咬笔头,想开头”。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不浓,更重要的是作文素材缺乏,无话可说。我曾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作文兴趣调查,统计情况如表1:表1类别人数百分比(%)喜欢2525不喜欢无内容可写4242无语言可写2020不感兴趣1313从表1可知,学生作文难的最主要原因是无内容和无语言可写,即缺乏写作素材。作文时,缺少了生活的体验,即使有写作的欲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无话可写,不是没有生活,而是没有主动地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对身边的事物熟视无睹。法国伟大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具有一双慧眼,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风霜雨雪、日月星辰、山光水色,任何事物都可以纳入我们观察的视野。通过观察,你就会发现:“一滴水里有一个太阳”,“一滴水中有一个世界”,任何景物、人物,你都能于平凡之中发现它的“伟大”之处来。
1.关注自然感受大自然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对话,一声鸟啼也许就是春天的序曲,一片落叶也许就是秋天的骊歌。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思考要自然而然地流露在景物描写之中,写出景物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不要只对景物作如实记录。感受自然,要从自然的表象中挖出人生的、社会的意义,不能为写景而写景。观察景物要调动自己诸多的的情感,善于运用联想和想像,“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花草树木各有情态,目力所及处,所见之物都能触动心弦,感动之情溢于言表。有时带给人的是心灵的震撼,有时带给人的是哲理性的思考。见“落叶而知秋”,“既然冬天已然来临,春天离我们还远吗”,你从四季的轮回可以想到人的一生:春的浪漫,夏的激情,秋的成熟,冬的冷峻。你从小溪流入大海的过程同样想到人生:青少年是小溪,天真活泼;中年是江河,成熟稳重;老年是大海,博大深沉。你还可以从大自然想到环保问题,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教材中有激发写作兴趣的极好范例,如学了《中山访友》捕鱼带学生在校外的山沟中亲身体验,学生的兴致很高,都写出了各自的观察感受,不少学生写出了独有见解的佳作。
2.关注亲情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庞大的素材库,我们生活的亲情世界看似平凡,那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用审美的眼光凝眸身边的亲情画卷,你的眼前定会“横
看成岭侧成峰”,诗意顿生,美不胜收。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都可能蕴涵着深邃的主题。现实生活中,人的性格是一个庞大的立体的系统,这个系统由各个性格侧面组成,各个侧面由好多性格点构成。这样,点——面——立体,组成丰富复杂的性格系统。可以说,每个人都是一本书。“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森黛玉”,“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学了《老王》一课,我启发学生关注身边像老王一样的弱势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困境,体会他们的善良,不少学生写出了真实感人的人和事。
3.关注社会社会是一部生活的百科全书。引导学生多读书、看报,多看电视,了解热点新闻、社会动态,可写社会调查报告,可对某一热门话题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等等。如前年四川发生震惊世界的“汶川8.0级大地震”,那震后惨烈的场景,救灾中感人的画面,一定让你永志难忘;2008年北京奥运会、“神七”飞天及太空行走,一定让学生激动万分。老师必须抓住这些“关键”材料,让学生尽情写出自己的“佳作”来。
4.积累语言如果说内容是文章的内核,语言就是文章的外壳包装。好的文章必须要靠准确、生动的语言点缀。力求做到写景状物绘声绘色;写人叙事生动传神;议事言理生动风趣。塑造鲜活的形象,创设新颖有意境,使用传神的个性化语言。要做到这些,必须要求学生多读书,勤积累。要求学生给自己定一个读书计划,定期要从百忙之中抽出一定的时间来读书。老师要督促学生写读书笔记,有话即长,无语即短,日积月累,收益匪浅。可以每周拿一节自习课让学生读经典名着、报刊杂志和优秀习作等,读后摘抄优美的词句和段落,教师定期检查。还可以每月举办一次班级读书汇报会,交流读书心得,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养成读书习惯。
5.勤写日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日记就是自己积累生活素材的“百宝箱”,它是生活的真实记录:可以写人、记事、摹景、状物、抒情;可以写观后感或读后感;可以写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想;也可以对生活现象加以点评,发表个人见解;可以写观察日记,包括景物、人物、社会现象等;可以写心得体会,观后感或读后感。看了一篇好文章,看了一部好电影或电视剧,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如学生看了《小兵张嘎》《亮剑》过后,剧中的小嘎子和李云龙成了学生谈论的热点人物,这些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大多数学生在日记中能正确评价,指出他们的优点和缺点,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学生积累素材、体验生活时要全身心的投入。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观察眼前之物的同时,以眼前之物反观自身,将身心融入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发现“万物皆有情”。杜甫目睹“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写下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千古名句,将自己的情感移注于花鸟之上,不是花鸟也在为离乱之世“感时”“恨别”么?只有让学生在阅读、体验和积累时带着自己的感情,才能加深印象,激发写作动机,也才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第四篇:浅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浅谈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
衡阳市珠晖区马路口小学 赵艳
小学阅读教学,不仅要指导和训练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而且必须指导和训练学生积累语言。积累语言,是小学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呢?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一、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中体会语言的魅力
二、汉语是世界上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思想美、意境美、节奏美、音韵美等特点。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在理解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语言的魅力,激发积累语言的兴趣。常用的方法如下。
三、(一)语言动态分析法
有的用词造句看似普通,却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单靠读一读、想一想是难以体会其中奥妙的。这时就须用比较的方法(一是省略原句原段中的某些词句与原句原段比较,二是用其他词句替换原文的词句再与原文比较),联系实际还原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原文遣词造句之精妙。(二)想象法
对意境优美的句段或全文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文中意境之美。具体方法有图文对照想象,联系实际想象,拓展延伸想象等。(三)感情朗读法
有的文章用眼看,不一定能充分体会它语言的艺术美,而只要读一读则可比较细致地体会,如节奏美、音韵美等,连意境美、思想美也可在朗读中加深体会。
二、指导学生在掌握方法中体会积累语言的乐趣
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必须在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指导中训练学生掌握语言的方法。(一)熟读成诵法
必须教给学生熟读成诵的基本方法,然后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哪种方法最适合自己。基本方法如下。
1.主导词背诵法。这适于背诵某一段或几段。以段落中的重点词为主导词,然后循着主导词熟读成诵。
2.提纲背诵法。这适宜背全文或篇幅较长的段落。列出段落的层次提纲或全文的段落提纲,然后按提纲熟读成诵。
3.手抄与背诵结合法。有的人目视口诵记得慢,而过手一遍则能很快记住。因此不妨让学生试试,这种方法是否适合自己。此外,还应教给学生防止遗忘的方法。应告诉学生,读到能背下来时不要停下来,应再读几遍,这样才能记得牢;背诵后忘得最快的是开头十几天,因此,在熟读成诵后隔三差五就要复习一下。(二)摘记法
对优美词句应摘记在本子上(有条件的可用读书卡片),有空时经常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三)归类法
对摘记的优美词句,一个阶段要做一次归类工作。把同类的抄在一起,以便查看,如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
学生掌握了积累语言的方法,就有可能在实践中乐此不疲,成为一种爱好。
三、指导学生在运用语言中增强积累语言的乐趣(一)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
对学生摘记的优美词句,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学生在作文中运用积累的语言常犯的毛病是堆砌词句,这时学生最需要的是鼓励和指导,而不是指责和嘲讽。否则,学生就有可能从此失去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兴趣。对学生作文中堆砌的词句,哪些可保留,哪些要删除,哪些应替换,教师应予以悉心指导。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体会到运用语言的方法和积累语言的乐趣。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可用红笔标出并加以赏析,增强学生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乐趣。
(二)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
在语文活动课上,可用成语接龙方式,找近、反义词方式,指定一个意思要求用各种形式表达的方式等,指导学生运用积累的语言,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
四、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积累语言的乐趣
对学生积累的语言,可用多种形式组织学生交流。学生在交流中不仅可以互相学习,更重要的是可在同学的赞赏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积累语言的乐趣。交流的方法如下。(一)园地交流法
在学习园地上开辟“优美词句赏析专栏”,选登同学摘记的优美词句。(二)手抄报交流法 把“优美词句共赏析”作为手抄报的内容,交流手抄报时,也交流了优美词句。
(三)读书笔记交流法
这是最广泛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同学间定期交换读书笔记,把每个同学的读书笔记作为全班同学的共同财富。
以上的做法,只要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篇:浅淡积累语言材料
积累语言材料“五”做到
甘肃省天祝县第二中学 祁俊来733203***
语言材料的丰富是语文素养提高的基础。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可以培养语文的语感,可以从中发现一些特殊的语文现象,掌握语文的规律,形成新的话语,丰富语文知识,提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从古至今,人们都非常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我国宋代的朱熹曾说:“学者观书,读得正文,记得注释,成诵精熟。”(《学归类编》)就是要求读书人注意积累语言材料。“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也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那么,积累语言材料做到些什么呢?
一、要做到博古通今,广泛涉猎。我国唐代诗人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中,首先,涉猎的对象是古今中外名著。古今中外名著是人类社会的“百科全书”,记录了前人对世界生活的探索和思考,既是人类群体才智的结晶,也是作者个人精神世界的展现。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复活》《战争与和平》等。阅读这样的作品,我们仿佛直接进入了作者的精神世界,从中汲取知识,开拓视野,丰富感情,陶冶情操,使我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高。其次,涉猎的对象就是各学科教材。语数外,史地生,政物化等,知识包罗万象,是语言精华的宝库,我们与它们朝夕相处,就应该占有它,读懂它,读熟它。如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内容,我们都可以用时代的目光去审视,或移用,或改造后再用。每当提到以国事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时,我们就会想到屈原、文天祥、鲁迅等人的典型事迹;每当提到虚心向他人请教,礼贤下士时,我们就会想到韩愈、刘备等人; 1
每当提到讳疾忌医,有错不改时,我们就会想到蔡桓公、项羽等人的事迹等等。倘若我们在写作中,思路阻滞,心烦意乱,不妨静下心来想想教材中有哪些可借鉴的内容,从而使我们的写作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第三,涉猎的对象还有电影电视、报刊杂志、标语广告等,只要是对写作有益的,我们都可以阅读学习。如太平洋保险的广告语“平时献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联想集团的广告语“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中国移动的广告语“情满回家路,移动送祝福”等。只要根据个人的兴趣与爱好,确立富有特色的阅读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博览深学,积累就会落到实处。
二、要做到注重实用,仔细品味。积累语言材料实际上也是应用语言材料的过程。积累的过程中应用语言材料,培养我们运用工具书和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以及语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像能力。从而发现一些语言的特殊现象,总结其规律,进一步培养我们观察现象和捕捉信息的敏锐性。要深入学习,就要仔细品味,这是积累材料的关键。古人说“读诗如品茶”。我们所读的文章就是一杯茶。是浓是淡,是清凉是香醇,只有品味,才会知道;只有品味,才能把握语言的应用规律,才能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凝练含蓄,朴实真挚,幽默诙谐等不同风格。如读《故乡》一文,我们可以品味富有哲理性的名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也可以品味人物描写的对比方法,如对“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对比描写等。还可以品味动词的运用,景物的描写。通过仔细的品
味,让语言材料烂熟于心,就能够为今后灵活自如的写作“埋下伏笔”。
三、要做到确定目标,分类积累。积累语言材料要有明确的目标。这一阶段积累什么,下一阶段积累什么,要根据自己的要求分类积累。是描写方面的,还是叙事方面的;是抒情方面的,还是议论方面的;是名言警句方面的,还是俗语谚语方面的,都要有目标有分类地去积累。如需要花草山河方面的,就积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需要典型人物及事例方面的,就积累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以及为科学事业献身的居里夫人等的典型事迹;需要巧用修辞,含义深刻的名人名言,就积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我们不应该像蚂蚁一样单会收集,也不应该像蜘蛛一样光会在肚里抽丝,而应该像蜜蜂一样采百花酿甜蜜”等优美的语句。此外,还可积累精彩的描写片断、幽默的电视小品、悠扬动听的歌词等。或摘抄,或剪辑,形式可不拘一格。
四、要做到善于引用,点缀文章。这既是积累的目的,又是对积累的强化。对于积累的语言内容,写作时,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像名言警句,格言俗语等,可以直接引用;精辟独特的观点,我们领会其实质大意,可以间接引用。对于积累的语言形式,我们可以仿造词句,也可以学习其结构之巧和布局之美等。如学习了《论求知》后,写作有关读书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把“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这句话恰当地用在作文里,就会为我们的文章增添不少文采。学习了冰心的《谈生命》,写作论人生的文章时,我们可以把“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它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流„„”,“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延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这句话引用在作文里,来点缀我们的文章。一篇平淡的作文如果能有这样几句话作装饰,何不就像昏暗的天空中有几颗耀眼的星星在装点?我们的文章也就会灿烂引人起来。
五、要做到持之以恒,日积月累。积累语言材料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活动,不仅要眼勤、耳勤、手勤、脑勤,还要边听边记边思考。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不思不想不读书。在阅读和倾听中,我们一旦发现符合一定要求的语言材料,就要及时地整理和抄记下来。持之以恒,日积月累,一定会“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千万不可一曝十寒。
总之,“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积累语言材料时,我们只要做到博览群书,仔细品味,善于引用,分类积累,持之以恒,我们的作文就会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