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监系统稽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质监系统稽查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金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金川分局
质监部门作为国家重要的监督管理和执法机关,全面做好质量工作特别是质监稽查工作,对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法律尊严至关重要。稽查工作是推动综合管理得到有效落实,提升行业整体质量水平,促进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是稽查队伍建设的核心,也是稽查队伍的灵魂。同时,稽查工作又是质监系统的“窗口”、“形象”。因此,努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执法环境,积极推进稽查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科学化,自觉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稽查工作由“罚没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构建和谐质监稽查,加强稽查队伍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金川区质监稽查队伍现状
金川质监分局现有编制13人,实有在职人员12人,其中分局领导班子成员2人,机关业务股(室)2个、直属技术机构1个,稽查执法人员4人,占职工总数的33%,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1人,年龄结构在26岁至40岁之间。学历高、年龄轻为稽查工作注入了新鲜活力,同时经验欠缺、业务不专又制约了稽查工作的有效开展。金川区质监部门成立较晚,人员均为区直部门选调,虽然学历较高,但所学专业不对口,业务工作不专业为行政执 1
法增加了难度。辖区内监管生产企业300多家,经营店面近200家,工作量大、人员偏少,稽查一线工作人员不仅要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同时还要对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抽查和日常巡查,工作往往是“顾头顾不了尾”,大量工作有始却无终,无力达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又好又快”发展要求。
二、质监稽查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和国家给质监稽查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目前,稽查工作仍存在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受到许多来自内外部因素的制约。
(一)、稽查队伍思想波动大。目前,在质监系统稽查队伍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感到稽查工作“没有意思”、“越干越没底”,认为稽查工作是“干的活多、挨的骂多、得罪的人多”,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追其原因在于稽查工作本身是行政执法,而目前质监系统稽查队伍行政编制却极少,众多稽查人员不占公务员序列。在这样一个工作环境下,稽查队伍编制未定、人员身份不明、工资待遇不公等原因,造成了稽查队伍工作顾虑多,人心不稳。再加上受社会上干部任用中“论资排辈”、“看背景用人”等不良风气的影响,稽查一线人员情绪低沉,思想波动较大,工作积极性、凝聚力在逐渐消弱、自豪感和责任感渐渐淡化。
(二)、稽查工作潜在责任风险大。“辖区要管好、企业要说好、群众要满意、罚款要到位”,“罚了别人的款,还要别人说好”,这就是目前稽查人员真实的工作环境。在经济
快速发展下,稽查人员工作异常辛苦,经常是超时间、超精力、超负荷工作,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和所承担责任风险越来越大。办的案件越多,承受的工作压力就越大,尤其在采取区域监管后,责任更大了、要求更高了、任务更重了,“人少事多”的行政执法矛盾也更加凸现了出来。
(三)、行政执法环境不通畅。地方政府一昧地强调经济建设,忽视了质量环境的优先性,淡化了行政执法的权威性。还有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完成“招商引资”等硬性考核指标,一路为招商引资企业开“绿灯”,对无证生产企业给予方便,甚至在其受到处罚时为其说情,稽查工作中遇到的“三难”情况十分普遍,即“进入企业难、调查取证难、执行处罚难”。在这样一个执法环境下,执法难度和阻力明显增大,稽查的公正形象难以建立,稽查的社会诚信难以形成,若当某一问题成为区域性问题后,稽查人员难以有效防范和应对。
(四)、稽查队伍自身建设不力。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高科技制假、售假日益显现,这对稽查人员打假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质监系统稽查队伍组建及其发展历史来看,就带有明显的先天不足。底子薄、基础差、业务不专,人员成份复杂,学历、年龄、装备、能力等层次参差不齐。而稽查工作的特殊性,不仅要求有很强的法律法规知识,而且还要有质监稽查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以及交流的艺术、谈话的策略等综合技能。因此,如何拓展质监稽查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稽查“铁军”,打假治劣的“尖兵”,着力塑造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稽查队伍,成为了各级领导重点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否则,稽查队伍就有可能因自身建设不力而退出历史舞台,结束使命。
三、加强质监稽查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上述问题的存在,势必严重影响和阻碍质监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痛下决心,狠下良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革新用人机制,提高稽查工作积极性。一方面,引入发动好质监大文化建设理念,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业务技能学习、法律素质的提升,增强稽查队伍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大兴学习之风,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稽查人员政治素质。另一方面,打破选人用人上的不和谐因素,不拘一格选调新人,做好人的文章、调动人的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一些诸如“打破身份界限”、“轮换岗位”等用人举措,搭建施展抱负的新平台,积极为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一些人“铺路子、搭梯子、压担子”,让其逐渐成长为工作的“多面手”和“顶梁柱”,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专而精、作风上过得硬”的年轻干部充实到质监稽查队伍中来,激发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
(二)、健全保障机制,提高稽查队伍自信力。坚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切实解决好稽查人员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一是积极出台一些激励制度,诸如“购买人身保险”、“补助通讯费用”等举措,解决稽查队伍的后顾之忧,激发工作热情;二是配备稽查专用车辆,为稽查工作提供方便,提高工作效率;三是采取“请进来”与“送出去”的培训方式,拓宽稽查业务知识面,有效缓冲业务不精的工作压力,提高工作自信度。
(三)、健全监督机制,提高稽查工作透明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严格落实管辖、受理、检查、立案、调查、审理、告知、执行等程序的前提下,逐步对执法稽查工作加以规范。另一方面,设立投诉举报箱,采取聘用社会监督员等形式,自觉接受社会和企业的监督,加强对稽查执法过程的监督。同时,自觉抵制行政处罚中的“说情风”、“人脉情”等歪风邪气,有效维护法律尊严和执法工作的严肃性。
(四)、整合内外资源,强化质监执法打假水平。以“12365”投诉举报中心为依托,在受理社会各界投诉举报的同时,全方位、多方式、多渠道获取、收集线索,广泛整合内外信息资源,加强与公安、工商、食药、新闻媒体等部门的联系沟通渠道,切实开展联合执法工作,真正发挥好执法打假作用,切实赢得群众对打假工作的广泛支持,彰显质监执法打假的影响力,使稽查打假工作的整体效能进一步得到加强。
第二篇:质监系统竞争上岗演讲稿--稽查队长岗位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叫XXX,今年X岁,XX文化程度,中共党员。首先感谢市县局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这次竞争上岗的机会,感谢组织多年来对我的培养和关怀,感谢同事们对我帮助和支持。
1997年,我进入XXX质监局,十几年来一直从事稽查工作,从最初文书制作人员,到2000年担任中队长,再到2005年担任稽查队副队长,一步一个脚印,以不做则已要做就全力以赴的精神,在每个岗位上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通过不同工作岗位的磨练,我拥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拥有了较快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十几年来,我经历了稽查从初创到成熟,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转型,面对时代背景的转换和工作要求的步步提高,我及时把握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认真领会上级文件精神,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法律法规知识,边学边干,边干边总结,使工作在规范中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在创新中稳步发展。十几年来,我参加的专项整治活动不下百次,每次都能顺利完成,取得满意的效果;办理的违法案件达 500余起,无一起行政诉讼败诉案或行政复议撤销案。长期的实际工作让我掌握了稽查工作的规律,培养了爱学习、爱钻研,肯吃苦,乐于创新,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好习惯。
在工作中,我打交道的既有身家千万的大老板、企业家,也有投入千儿八百元就开始生产的作坊主、个体户;既有学识渊博、熟悉法律的知识分子,也有目不识丁的老农村妇;广泛的工作对象使我练就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综合协调各方面关系的能力。许多曾被我处罚的相对人变成了对我局工作大力支持的拥护者。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我既有过孤身探窝点的历险,也有过与大队全体的配合出击,处理案件的多样性造就了我的胆识和勇气,磨砺出我遇事冷静、耐心、细心的良好心态,使我形成了大局为重、团结协作的意识。
08至09年局党组委派我主持稽查大队的工作。我既不因怕得罪人而敷衍应付,也不因初担重担就目中无人,而是按照XXX工作理念和XX质检精神,大胆管理、勇于负责;扑下身子,带头苦干,促进了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开展。在大家的支持下,圆满完成了稽查队两年的工作任务,2008年的XX专项整治胜利结束,我县被评为XX专项整治先进县;2009年稽查队各项工作目标顺利实现,在市局组织开展的XX活动中,荣获了XXX。在全省争创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活动中,我县稽查队被河南省监察厅评为群众满意的基层站所,这是我市质检系统唯一一个,全省质监系统也仅有两个,XX局长亲自代受奖牌,给予表扬。
所有的成绩都只能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今天,我站在竞争上岗的舞台上,不由想到物竞天择这条法则,只有竞争,才有创新,只有竞争,才会发展,市县局领导破除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和框框,打破了“封闭化”的运作方式,运用竞争的方式,按照公平、公开、公正、择优的原则将真正优秀的人才充实到领导岗位上来,正是高瞻远瞩、适应形势需要,为进一步推动XX质监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富兰克林说过,推动你的事业,不要让你的事业推动你,经过了十年磨一剑,我渴望到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施展自己的才华,推动我们的事业迈向更高的目标。同时,我也明白,参与就是胜利,无论结果如何,我都将常怀感激之情,永葆进取之心,以更足的干劲,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谢谢!
第三篇: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008〕13号)第七章44条至49条文件精神和重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09〕9号)文件精神,实现区域性综合党校的奋斗目标,结合渝北实际,切实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深感意义重大,不可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应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加以深化落实。
一、充分认识党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党校承担着历史性的重任。
(一)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适应“主阵地、主渠道”的需要。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要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必须首先加强队伍建设,这既是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内在要求。
党校是传播思想的净土,是武装理论的圣地,是科学研究的殿堂,是培养干部的熔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而由什么样的人去培养更为重要。党校姓„党‟的校魂,实事求是的校训,要求党校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使党校始终处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科学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使党校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推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党校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大力加强学风、文风、教风、校风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落实“两大”培训任务的需要。党校承担着“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任务。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不断完善教学新布局,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转折和中国新发展的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教育课程,拓展教学新内容,努力实现以素质教育培训为主到能力和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的转变,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加强党的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干部资源,而这一切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党校工作者队伍作保证。
(三)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或科研水平的需要。党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效果是党校教学永恒的主题,是主阵地、主渠道的具体体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为党委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科研立校、有所作为、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举措。教学科研工作离不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难以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有影响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发挥和完善党校功能作用的需要。在党校培训教育中,党校工作者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党校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深化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如:党校教师和学员之间存在“一大一小”问题,“一大”是指教师和学员之间实践经验和实际处理实务的能力进一步拉大。“一小”是指教师与学员之间在学历学位和知识方面的差距已经进一步缩小;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两张皮”现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更应立足科研,以科研为基础,实现“教”、“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目前实际存在的教学和科研割裂对立、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为科研而科研的“纯科研”倾向,导致了实际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情况等。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党校队伍建设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党校队伍建设。
二、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创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班子为目标,切实加强了班子的思想、作风、制度和能力建设。全区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按照“忠诚、敏感、敬业”的要求,选好配强镇、街道、区直属中学和企业党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常务副校长。要坚持党校工作特殊需要的德才标准,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中。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校务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委员提名人选,有条件的地方可兼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副校长(含专职校务委员)按同级党委部门副职领导干部选配。对于优秀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根据其工作表现和能力,要突破限制予以培养使用。
根据党校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对人才需求的高层次性,党校教研人员参评教授职称或晋升处级非领导职务,不受人员职数的限制。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区内各、街道、区直属中学和企业党校要按照用好现有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原则,加大对党校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人才队伍。
一流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形成党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关键。
一要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专职教师师资结构和学科结构,解决目前师资不足、学科不全、骨干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无暇从事调查研究的问题。区委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引进优秀人才和急需人才开设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有志于党校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知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党校人才队伍;人才引进要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引进若干名博士、硕士和学科带头人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上;引进的教师必须是学科需要且是优秀的人才;要加强对拟引进人才的考察,确保引进人员的质量;要继续严格控制行政后勤人员的数量,使教研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趋向合理。
二要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培训方式的能力。区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党校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专职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由区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每年安排1-2名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每年选送3-5名党校教学科研骨干到中央党校、市委党校或高校进修培训,做访问学者;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给予经费保障;要为教师出国(境)培训考察或参加学术交流创造条件;要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注意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实现老、中、青三结合。
三要强化名师培育力度,要积极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实施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活动计划。开展研究式教学,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专题课教学内容,以指导学员工作实践;由区委组织,每年评比一次渝北党校名师,享受中小学教师的区级名师待遇。特别是要抓紧培养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不断充实壮大后备梯队,增强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加强挂职锻炼领域,加大交流力度,探索党校教师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双向流动”的机制。区委组织部每年安排1-2名党校中青年教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到党委、政府综合部门及基层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区委要把党校干部流动纳入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加大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交流力度,注重从党政部门选拔优秀干部到党校任职,注重把党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派到党政部门、改革发展一线任职,增强党校干部队伍的活力。
五要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党校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按照专兼结合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提高党校办学层次和教研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才资源,弥补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一是要巩固和完善已建立的以市委党校、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主的紧密型的兼职教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二是让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理论功底而又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进入到党校兼职教授的行列中来,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讲课制度。
六要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学科带头人选拔和管理实施细则》,评出首届学科带头人,并将这项工作持续、规范地进行下去;进一步完善《科研成果考核奖励条例》,加大科研成果奖励的力度;要进一步推出吸引高层次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和留住优秀人才的举措,培养和造就若干名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给新引进教师在教学安排、学习培训、课题调研上,多提供锻炼机会,用“压担子”的培养方法,快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七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对教师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要充分考虑其职业的特殊性。既要对教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尊重、关心和爱护教师,做到科学、民主管理;教师课堂讲课,既要严守政治纪律,坚持原则的严肃性,又要解放思想,保持理论的鲜活性;既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教师进行激励和约束,坚持和完善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并与津贴、奖励、晋级晋职等挂钩,使之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又要尊重教学科研工作本身的规律,尊重教研人员精神劳动的特点和学术个性,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保证教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要为教研人员创造宽松的搞学术的环境,营造创新求索、宽容大气的学术氛围。要努力改善党校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其待遇,增强党校的吸引力、凝聚力,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八)加强行政后勤队伍的建设。行政和后勤管理队伍是党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水平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对行政后勤人员的培训教育,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增强管理能力,提高业务水平。适时组织行政后勤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开阔眼界。在党校队伍建设中,要树立“大队伍”的观念,教师、行政和后勤三支队伍的建设、管理、待遇要相互协调,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行政管理,增强后勤服务保障功能,行政后勤部门要牢固树立服从于、服务于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落实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员教师服务、为党校发展服务的宗旨,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党校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增进教研、行政、后勤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创造机会开展交流活动,以增进理解,融洽感情,扩大共识,齐心协力搞好党校工作。
(九)配强学员管理干部。党校设专职组织员担任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专职组织员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要选配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学员管理干部。要改进教学管理,积极试行并逐步推广教学管理项目制。要把培训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完整的项目,打破教学管理部门与教研部门之间以及各教研部门之间的限制,针对特定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抽调专门人员,组成项目小组,从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到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教师的选聘,再到教学方式方法的设定、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馈,等等,都要做全程的总体设计,实现“一条龙”组织、管理和服务。每年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组织评选管理名师活动,对敢于管理、认真负责、学员公信度高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嘉奖。
三、加强管理,建立优化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和完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党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对党校工作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对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党务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对其他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三)建立评聘机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原则,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凡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党校教师,区职改部门在指标分配上要予以保证。
(四)保障教师待遇。党校属于特殊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既有从事教学或管理的参公人员,又有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还有从事管理的兼职教师。对于从事教学或管理的专兼职教师除了享受公务员的相关待遇外,根据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应该享受科研课题等相关费用。对于走专业技术系列的专业教师,应严格执行“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的规定,确保党校教师在“事业人员津补贴、中小学教师提高10%的岗位和薪级工资以及满30年教龄在退休后享受100%退休工资”等各方面真正享受同等待遇。
第四篇: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学习《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发〔2008〕13号)第七章44条至49条文件精神和重庆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渝委发〔2009〕9号)文件精神,实现区域性综合党校的奋斗目标,结合渝北实际,切实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深感意义重大,不可仅限于理论层面的探讨,而应具体到操作层面上加以深化落实。
一、充分认识党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队伍建设是党校事业发展的关键。党校工作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党校承担着历史性的重任。
(一)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适应“主阵地、主渠道”的需要。党校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主渠道和主力军,要实现这一战略任务,必须首先加强队伍建设,这既是新时期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校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内在要求。
党校是传播思想的净土,是武装理论的圣地,是科学研究的殿堂,是培养干部的熔炉。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校培养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而由什么样的人去培养更为重要。党校姓„党‟的校魂,实事求是的校训,要求党校必须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使党校始终处在党的领导之下,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手段,以科学发展为目标,认真研究新情况,切实解决新问题,不断总结新经验,使党校各项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因此,推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党校队伍建设,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大力加强学风、文风、教风、校风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落实“两大”培训任务的需要。党校承担着“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重大任务。要完成好这一历史重任,不断完善教学新布局,建设好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充分适应世界转折和中国新发展的包含“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和“党性修养”四个方面的教育课程,拓展教学新内容,努力实现以素质教育培训为主到能力和素质教育培训相结合的转变,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综合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为加强党的建设奠定组织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干部资源,而这一切都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党校工作者队伍作保证。
(三)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或科研水平的需要。党校的中心任务是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培训效果是党校教学永恒的主题,是主阵地、主渠道的具体体现。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大对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力度,为提高教学水平服务,为党委决策服务,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是科研立校、有所作为、出成果、出人才的重要举措。教学科研工作离不开教师队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也难以有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有影响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四)加强党校队伍建设,是发挥和完善党校功能作用的需要。在党校培训教育中,党校工作者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培训质量的关键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党校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与深化培训内容或培训方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要求相比,教师队伍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如:党校教师和学员之间存在“一大一小”问题,“一大”是指教师和学员之间实践经验和实际处理实务的能力进一步拉大。“一小”是指教师与学员之间在学历学位和知识方面的差距已经进一步缩小;教学工作与科研工作“两张皮”现象,教学科研工作的开展,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学更应立足科研,以科研为基础,实现“教”、“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目前实际存在的教学和科研割裂对立、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为科研而科研的“纯科研”倾向,导致了实际存在较为严重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情况等。因此,必须进一步提高对党校队伍建设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党校队伍建设。
二、加强党校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以创建“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班子为目标,切实加强了班子的思想、作风、制度和能力建设。全区各级党委要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按照“忠诚、敏感、敬业”的要求,选好配强镇、街道、区直属中学和企业党校领导班子特别是常务副校长。要坚持党校工作特殊需要的德才标准,把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有开拓创新精神、忠诚于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的优秀干部选拔充实到党校领导班子中。党校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体制,校务委员由同级党委任命。党校校长一般由同级党委书记或副书记兼任;主持日常工作的副校长按同级党委部门正职领导干部选配并作为同级党委委员提名人选,有条件的地方可兼任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副校长(含专职校务委员)按同级党委部门副职领导干部选配。对于优秀的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根据其工作表现和能力,要突破限制予以培养使用。
根据党校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对人才需求的高层次性,党校教研人员参评教授职称或晋升处级非领导职务,不受人员职数的限制。
(二)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区内各、街道、区直属中学和企业党校要按照用好现有人才、造就拔尖人才、培养后备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原则,加大对党校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力度,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结构优化的高素质教学科研和服务管理人才队伍。
一流的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形成党校学科优势和办学特色的关键。
一要继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不断完善专职教师师资结构和学科结构,解决目前师资不足、学科不全、骨干教师工作负担过重无暇从事调查研究的问题。区委组织人事部门要为党校引进优秀人才和急需人才开设绿色通道,积极引进有志于党校教育事业的专家学者、优秀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知名高校毕业生充实党校人才队伍;人才引进要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引进若干名博士、硕士和学科带头人等复合型高层次人才上;引进的教师必须是学科需要且是优秀的人才;要加强对拟引进人才的考察,确保引进人员的质量;要继续严格控制行政后勤人员的数量,使教研人员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趋向合理。
二要切实加强教师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全面提高在职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培训方式的能力。区委组织人事部门要将党校教师进修培训学习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专职教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个月;由区财政提供专项经费,每年安排1-2名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或博士,提高党校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每年选送3-5名党校教学科研骨干到中央党校、市委党校或高校进修培训,做访问学者;积极鼓励广大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并给予经费保障;要为教师出国(境)培训考察或参加学术交流创造条件;要重点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同时注意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经验优势和传帮带作用,实现老、中、青三结合。
三要强化名师培育力度,要积极引导教师走“科研型”和“学者型”道路,实施创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活动计划。开展研究式教学,并把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专题课教学内容,以指导学员工作实践;由区委组织,每年评比一次渝北党校名师,享受中小学教师的区级名师待遇。特别是要抓紧培养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不断充实壮大后备梯队,增强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是加强挂职锻炼领域,加大交流力度,探索党校教师干部与党政机关干部“双向流动”的机制。区委组织部每年安排1-2名党校中青年教研人员和管理干部到党委、政府综合部门及基层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区委要把党校干部流动纳入整个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安排,加大党校与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干部交流力度,注重从党政部门选拔优秀干部到党校任职,注重把党校的优秀中青年干部选派到党政部门、改革发展一线任职,增强党校干部队伍的活力。
五要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建立党校教育培训师资库,实现资源共享。按照专兼结合原则,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党校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在提高党校办学层次和教研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要确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观念,加大投入,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才资源,弥补党校师资力量的不足。一是要巩固和完善已建立的以市委党校、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为主的紧密型的兼职教授队伍,实行动态管理,充分发挥兼职教授的作用;二是让一些既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有较深理论功底而又善于课堂讲授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不断进入到党校兼职教授的行列中来,进一步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定期到党校讲课制度。
六要进一步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落实《学科带头人选拔和管理实施细则》,评出首届学科带头人,并将这项工作持续、规范地进行下去;进一步完善《科研
成果考核奖励条例》,加大科研成果奖励的力度;要进一步推出吸引高层次人才、培养拔尖人才和留住优秀人才的举措,培养和造就若干名在市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学者;给新引进教师在教学安排、学习培训、课题调研上,多提供锻炼机会,用“压担子”的培养方法,快速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能力。
七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和改进对教师的管理。对教师的管理要充分考虑其职业的特殊性。既要对教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尊重、关心和爱护教师,做到科学、民主管理;教师课堂讲课,既要严守政治纪律,坚持原则的严肃性,又要解放思想,保持理论的鲜活性;既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教师进行激励和约束,坚持和完善对教师工作业绩的考核,并与津贴、奖励、晋级晋职等挂钩,使之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又要尊重教学科研工作本身的规律,尊重教研人员精神劳动的特点和学术个性,充分发挥教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保证教研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同时要为教研人员创造宽松的搞学术的环境,营造创新求索、宽容大气的学术氛围。要努力改善党校工作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其待遇,增强党校的吸引力、凝聚力,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
(八)加强行政后勤队伍的建设。行政和后勤管理队伍是党校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这两支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水平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对行政后勤人员的培训教育,改善结构、提高素质,增强管理能力,提高业务水平。适时组织行政后勤人员外出参观学习,交流经验,开阔眼界。在党校队伍建设中,要树立“大队伍”的观念,教师、行政和后勤三支队伍的建设、管理、待遇要相互协调,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行政管理,增强后勤服务保障功能,行政后勤部门要牢固树立服从于、服务于教学中心的指导思想,落实为教学科研服务、为学员教师服务、为党校发展服务的宗旨,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积极做好党校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要增进教研、行政、后勤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团结。创造机会开展交流活动,以增进理解,融洽感情,扩大共识,齐心协力搞好党校工作。
(九)配强学员管理干部。党校设专职组织员担任班主任,负责学员管理工作。专职组织员由相应级别的干部担任。要选配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丰富和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同志担任学员管理干部。要改进教学管理,积极试行并逐步推广教学管理项目制。要把培训过程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完整的项目,打破教学管理部门与教研部门之间以及各教研部门之间的限制,针对特定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抽调专门人员,组成项目小组,从教学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到相关课程的设计和教师的选聘,再到教学方式方法的设定、教学效果的检测和反馈,等等,都要做全程的总体设计,实现“一条龙”组织、管理和服务。每年由区委组织部、区委党校组织评选管理名师活动,对敢于管理、认真负责、学员公信度高的班主任进行表彰嘉奖。
三、加强管理,建立优化队伍结构的长效机制
(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新的管理运行模式,建立和完善组织人事管理制度,形成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充分调动党校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对党校工作人员实行分类管理的要求,对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的党务工作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参照公务员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对其他人员执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三)建立评聘机制。根据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的原则,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凡符合相应职称条件的党校教师,区职改部门在指标分配上要予以保证。
(四)保障教师待遇。党校属于特殊的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既有从事教学或管理的参公人员,又有从事教学的专业教师,还有从事管理的兼职教师。对于从事教学或管理的专兼职教师除了享受公务员的相关待遇外,根据党校教育的特殊性,应该享受科研课题等相关费用。对于走专业技术系列的专业教师,应严格执行“党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有关教师的各种待遇”的规定,确保党校教师在“事业人员津补贴、中小学教师提高10%的岗位和薪级工资以及满30年教龄在退休后享受100%退休工资”等各方面真正享受同等待遇。
第五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思考建议
一、主要做法。
近年来,按照中省市关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要求,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立足自身、深挖潜力、改进机制,坚定不移推进“科教兴X”战略,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完善考评机制,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结合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X县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细则》《中小学追赶超越考核评价细则》等一系列制度考评办法,提出了X类X项考核指标。及时出台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统一考核档次和差距,坚持将重点向一线教师倾斜,突出优劳优酬、多劳多得,增强了广大教师做好工作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二是改革职称评审机制,保证教师职称晋升。
针对教师职称评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对因年龄、身体等原因无法在教学一线工作的高级教师由学校予以解聘的办法,将保留的高级教师名额作为下职称评审的过渡性指标,用于解决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骨干教师职称评定问题,减轻了教师职称评定压力。三是推行教师全员竞聘,促进教师合理分流。
以实施全员聘任、严格岗位管理为重点,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科学设岗、平等竞争、择优聘用、严格考核”,加强了教师全员竞聘长效机制建设,优化了队伍结构,盘活了师资潜力。四是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学校建设力度不断加大。
近年来,县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项目,通过建设公办幼儿园、教学综合楼、餐厅等,北部塬区中小学的教育教学环境不断改善。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师资配置不均衡。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X年以来,一些教师想方设法流入县城校园,加上因各种原因借调到行政机关或其他事业单位上班X人。新招考教师申请辞职X人,造成教师在区域分布上失衡,一些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此种情况下,一些农村学校为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普遍招聘临时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既挤占了农村学校的办公经费,又增加了教师队伍的管理难度,教学质量也难以有效保障。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
全县X岁以上教师占X.X%,X岁—X岁教师占X.X%,X岁—X岁教师占X.X%,X岁以下教师占X.X%。今年年底前,全县还将退休教师X名,今后三年将退休教师X人,X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数量偏少,补充压力很大。因一线年轻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导致的教师队伍断档断层问题,势必严重影响到全县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三是职称评定难度大。
教师的职称评定是对教师的奖励与激励,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拥护。但全县近年符合晋升副高级职称条件的X余人,每年仅有评审指标约X个,可评率为X.X%;现有符合晋升一级教师条件的X人,每年仅有指标约X个,可评率为X.X%。职称可评率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线教师,特别是年富力强骨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四是学科结构不配套。
高中段,生物、地理、物理、化学等短线学科人员吃紧,给实施高考改革带来很大压力;初中段,“所教非所学”教师占比达到X.X%,学科结构不合理引起短缺教师X名;小学段,农村小学大多为“两名教师包班制”,两人平均分担X门课程教学任务,课头多、任务重,较难实现学啥教啥;多数农村小学没有专任音乐、美术、体育、信息等专业教师,致使农村小学的体音美等课程流于形式。五是编制管理不科学。
调研发现,教师队伍出现的缺编与超编相互矛盾现象,主要是由于我县农村小学班额小、教学点相对分散等因素造成的。对此,希望县政府和教育部门积极研究,尽快拿出一些好的解决方法。六是后勤保障有待提高。
X年-X年,全省实行新进教师“省考、市选、县用”机制,外地教师占我县招聘人数的X%。如何让这些优秀的教师安心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继续加大对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保障力度,确保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四、意见和建议。
一要进一步优化人员结构。结合我县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按专业需求招聘教师,逐步建立长效的师资力量补充机制和后备骨干教师储备机制,解决好教师缺编及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同时,要根据二胎政策的影响、学生数量变动、学校布局调整等情况,结合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加强县域内教师的动态管理,推动师资力量合理调整,实现各校园师资的均衡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大财政专项支持。
目前,全县中小学(特别是小学段)共有临聘教师X人,分散在各农村中小学,每年约需发放工资X万,全部由各学校挤占办公经费解决,给教育教学的正常运转造成了严重影响。对此,希望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能够引起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分析,拿出可行办法,进一步减轻临聘教师聘用压力。三要进一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要按照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一是结合实际出台政策,采取加大奖励、浮动工资或在晋升职称、评优树模等方面优先考虑等办法,鼓励那些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到农村中小学支教,逐步形成城乡教师相互交流支援的良性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开展城乡学校“一对一帮扶”活动,通过开展学科观摩、课程听评、教研互动等形式,送教下乡、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三是借鉴X市的“一长多校制”,采取一个县城学校的校长托管一个农村学校的办法,逐步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农村教育质量。
四要进一步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一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增加教师职称评定指标的同时,制定符合我县教师职称评定实际的规划计划,既体现竞争择优,又调动一线骨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要充分利用教育方面的闲置资源,规划设置建设一批规模相对较大、部室完善、基础设施完备、条件较好的寄宿制农村中小学校,通过整合现有教师及校舍资源,促使大部分农村学校小班额、特小班额多导致的教师配备不足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从而进一步激发农村教师的工作热情,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的提升。
五要进一步做好教师后勤保障工作。一方面,要加大资金投入,切实解决好农村中小学取暖锅炉、空调因办公经费不足导致的闲置不用问题,为农村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促使广大教师更好立足农村、教书育人。另一方面,要尽快启动教师周转房项目,为吸引更多高学历、骨干教师回县任教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