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潍坊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时间:2019-05-14 17:5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潍坊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潍坊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第一篇:2014潍坊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行政机关)主导。

3、《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利,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规范)。

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政府负责、专家参与、社会协同)。

5、应急预案的重点是(指挥协调)。

6、应急指挥的核心是(控制)。

7、应急预案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

9、(风险评估)是指模拟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我国将突发事件分成(4)级。

11、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需要协调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应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应急管理统一由(党委)来领导。

12、(预防)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

13、应急预案以危险源评价和(事故灾害后果)预测为依据,作为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14、编制预案是要强调预案的(培训、宣传和演练)。

15、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企业)预案。

16、应急预案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预案。

17、专项预案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阐述,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18、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是近几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效率的建立起来的,其直接起因是(2003非典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

19、所谓预警机制是指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预测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机制。

20、突发事件善后机制包括(终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结果)。

二、多选题

1、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国家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形成了对基本价值的威胁 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可能性极大 对威胁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

2、危机事态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个体危机社会危机政治危机

3、应急管理应包含的基本任务是 风险认知危险处置危机控制

4、风险认知应包括风险理论研究风险知识宣传风险应对能力培训和考评

5、突发事件的特点 不确定性危害性紧迫性复杂性

6、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7、《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规定的主要制度: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制度突发事件事后恢复和重建制度

8、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政府负责专家参与社会协同

9、做好突发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要及时要全面要客观要民主

10、“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 机制 体制 法制

三、判断题

1、突发性事件都是不可避免且时有发生的。(√)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危机事态是一个单层次的构成现象。(×)

3、法制化可能对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不利,(×)

4、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政府是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关键因素。(√)

5、一个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6、应急管理要做到有预测,有预警,有预案。(√)

7、应对风险只是理论课题。(×)

8、应急管理是创造性建设活动。(×)

9、危机控制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向危机的转化,特别是避免危机事态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

10、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

11、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公众或社会的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成本。(×)

13、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具有非常完善的联动机制。(×)

1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

15、编制应急预案,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

四、简答题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与区别:突发事件一般都具有公共性,但公共事件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公共事件是事件本身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但引起公共关注的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但是,如果一事件对公众利益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的基本价值,这样的公共事件才有可能成为突发事件;如果突发事件不需要公权力介入,只需要在一定群体中自行解决,就不一定是突发事件。

2、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危及社会安全、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及其他重大刑事案件等。

3、简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基本内容: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五、论述题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答:

1、健全应急管理的跨地区跨部门联运机制。一是日常信息的相互联动;二是各部门的相互联动;三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四是条块之间的联动;五是相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六是党政之间的联动。

2、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各级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本身特点的要求。

3、建立应急管理资源信息库。一是统一的危险资源信息库;二是应急物资信息库;三是应急人员信息库。

4、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一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承担起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信息汇总职能;二是垂直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信息要实行本垂直系统内的上下联动和互享;三是对一些特殊的跨区域的道路和大江大河的危机管理,也要建立贯穿整个区域的信息共享网络;四是要将垂直部门的信息网络、道路和大江大河的跨区域信息网络与地方政府的应急信息网络实现联网,以保持国务院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实时接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和现场图

像,并具有预测预警分析、检测监控、信息报送、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的功能,真正实现以应急管理办公室为枢纽的信息联动。

第二篇: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答案范文

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A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D政府)主导。

3、《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利,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B规范)。

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

5、应急预案的重点是(D指挥协调)。

6、应急指挥的核心是(C协调)。

7、应急预案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A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B基础)。

9、(B风险评估)是指模拟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我国将突发事件分成(B4)级。

11、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需要协调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应

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应急管理统一由(B政府)来领导。

12、(D预防)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

13、应急预案以危险源评价和(A事故灾害后果)预测为依据,作为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14、编制预案是要强调预案的(C预警、可行和评估)。

15、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B企业)预案。

16、应急预案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A社会安全事件)预案。

17、专项预案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阐述,具有较强的(C针对性)。

18、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是近几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效率的建立起来的,其直接起因是(B2003 非典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

19、所谓预警机制是指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A预测信息),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机制。

20、突发事件善后机制包括(D停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总结)。

二、多选题

1、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国家内部或外

界环 境发生变化 B形成了对基本价值的威胁 C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 可能性极大 D对威胁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

2、危机事态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B社会危机 C政治危机 D自然危机)。

3、应急管理应包含的基本任务是(A危机预警B风险认知C危险处置D危机控制)。

4、风险认知应包括(A风险理论研究 B风险知识宣传 C风险工作绩效考核 D风险应对能力培训和考评)。

5、突发事件的特点(A不确定性 B危害性 C紧迫性 D复杂性)。

6、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7、《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规定的主要制度:(A 预防和应急准备 B 监测和预警 C 应急处置与救援 D 事后恢复与重建)。

8、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A政府负责C社会协同 D群众参与)。

9、做好突发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A 及时 B 全面 C客观D民主)。

10、“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B机制 C体制 D法制)。

三、判断题

1、突发性事件都是不可避免且时有发生的。(错)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危机事态是一个单层次的构成现象。(错)

3、法制化可能对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不利,(错)

4、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政府是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关键因素。(对)

5、一个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对)

6、应急管理要做到有预测,有预警,有预案。(对)

7、应对风险只是理论课题。(错)

8、应急管理是创造性建设活动。(对)

9、危机控制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向危机的转化,特别是避免危机事态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对)

10、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对)

11、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

12、公众或社会的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成本。(错)

13、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具有非常完善的联动机制。(错)

1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对)

15、编制应急预案,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对)

四、简答题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公共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二者是往往联系在一起形成突发公共事件,突发性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2、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社会安全事件是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统称。主要包括战争、**、特大事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自然灾害等

3、简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五、论述题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1.政府应急办与议事协调机构在职能划分上要各有侧重,避免交叉,分工明确协调互补

2.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 3.应急办的设置应依托于该级政府的办公厅

4.对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应急行政管理体制的边界

第三篇: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A2007)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D政府)主导。

3、《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利,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B规范)。

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

5、应急预案的重点是(D指挥协调)。

6、应急指挥的核心是(C协调)。

7、应急预案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A特殊风险预案)、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B基础)。

9、(B风险评估)是指模拟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我国将突发事件分成(B4)级。

11、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需要协调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应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应急管理统一由(B政府)来领导。

12、(D预防)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

13、应急预案以危险源评价和(A事故灾害后果)预测为依据,作为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14、编制预案是要强调预案的(C预警、可行和评估)。

15、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B企业)预案。

16、应急预案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A社会安全事件)预案。

17、专项预案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阐述,具有较强的(C针对性)。

18、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是近几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效率的建立起来的,其直接起因是(B2003 非典事件)带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

19、所谓预警机制是指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A预测信息 B风险评估结果),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机制。

20、突发事件善后机制包括(D停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总结)。

二、多选题

1、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国家内部或外界环 境发生变化 B形成了对基本价值的威胁 C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 可能性极大 D对威胁作出反应的时间有限)。

2、危机事态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B社会危机 C政治危机 D自然危机)

3、应急管理应包含的基本任务是(A危机预警B风险认知C危险处置D危机控制)。

4、风险认知应包括(A风险理论研究 B风险知识宣传 C风险工作绩效考核 D风险应对能力培训和考评)。

5、突发事件的特点(A不确定性 B危害性 C紧迫性 D复杂性)。

6、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自然灾害 B事故灾难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7、《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规定的主要制度:(A 预防和应急准备 B 监测和预警 C 应急处置与救援 D 事后恢复与重建)。

8、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A政府负责C社会协同 D群众参与)。

9、做好突发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A 及时 B 全面 C客观D民主)。

10、“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B机制 C体制 D法制)。

三、判断题

1、突发性事件都是不可避免且时有发生的。(错)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危机事态是一个单层次的构成现象。(错)

3、法制化可能对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不利,(错)

4、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政府是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关键因素。(对)

5、一个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对)

6、应急管理要做到有预测,有预警,有预案。(对)

7、应对风险只是理论课题。(错)

8、应急管理是创造性建设活动。(对)

9、危机控制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向危机的转化,特别是避免危机事态严重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对)

10、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对)

11、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

12、公众或社会的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成本。(错)

13、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具有非常完善的联动机制。(错)

1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对)

15、编制应急预案,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对)

四、简答题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公共事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二者是往往联系在一起形成突发公共事件,突发性是二者的主要区别。

2、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社会安全事件是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统称。主要包括战争、**、特大事故、重大刑事案件、重大自然灾害等

3、简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应急预案包括各级政府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以及基层单位的预案和大型活动的单项预案。“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五、论述题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答:存在的问题:

1.指挥部与同级的应急办之间的职责没有划清、关系没有理顺

2.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权威性不足

3.一些领导小组和委员会与应急管理关联度低,部际联席会议的职责区别较大

4.各地政府应急办机构设置不一,职责规定不同,影响协调、枢纽职能的发挥

相应的对策:

1.政府应急办与议事协调机构在职能划分上要各有侧重,避免交叉,分工明确协调互补

2.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

3.应急办的设置应依托于该级政府的办公厅

4.对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应急行政管理体制的边界

第四篇:2014潍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2014年潍坊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

一、单选题

1、(A)年11月1日《突发事件应对法》的正式实施,我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轨道。

A.2007B.2008C.2003D.20002、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由(B)主导。

A.社会组织B.行政机关C.党委机关D.政府

3、《突发事件应对法》既授予政府充分的应急权利,又对其权利行使进行(B)。

A.限制B.规范C.约束D.扩展

4、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C)。

A.政府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B.党委负责、专家参与、社会协同

C.政府负责、专家参与、社会协同D.党委负责、群众参与、社会协同

5、应急预案的重点是(D)。

A.控制B.应急准备C.协调D.指挥协调

6、应急指挥的核心是(B)。

A.准备B.控制C.协调D.响应

7、应急预案都可以采用基于应急任务或功能的“1+4”预案编制结构,即一个基本预案加上应急功能设置、(A)、标准操作程序和支持附件构成。

A.特殊风险预案B.个别应急预案C.特殊事件预案D.重点风险预案

8、风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B)。

A.前提B.基础C.关键D.条件

9、(B)是指模拟脆弱性分析的结果,评估突发事件发生时,造成破坏(或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可能导致的实际破坏(或伤害)程度。

A.风险分析C.风险评估C.风险识别D.风险预测

10、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内容,按照各类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我国将突发事件分成(B)级。

A.3B.4C.5D.611、由于突发事件的处置往往需要协调动用大量的社会资源来共同应对,所以我们明确提出应急管理统一由(A)来领导。

A.党委B.政府C.地方政府D.垂直应急指挥机构

12、(D)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的第一阶段。

A.预测B.预案C.预警D.预防

13、应急预案以危险源评价和(A)预测为依据,作为预先制定的事故控制和抢险救灾方案,是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A.事故灾害后果B.事件类型C.事件发生过程D.事故发生可能性

14、编制预案是要强调预案的(B)。

A.预测、执行和评价B.培训、宣传和演练C.预警、可行和评估D.演练、操作和培训

15、应急预案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B)预案。

A.政府B.企业C.乡镇D.机关

16、应急预案按突发事件的类型,可划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A)预案。

A.社会安全事件B.群体性事件C.经济安全事件D.恐怖安全事件

17、专项预案对应急的形式、组织机构、应急活动等进行更具体阐述,具有较强的(C)。

A.协同性B.紧迫性C.针对性D.实用性

18、我国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是近几年来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高效率的建立起来的,其直接起因是(B)带给我们的深刻经验教训。

A.2011年美国9·11事件B.2003非典事件

C.2008年汶川大地震事件D.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事件

19、所谓预警机制是指根据有关突发事件的(D),依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确定相应预警级别,标示预警颜色,并向社会发布相关信息的机制。

A.预测信息B.风险评估结果C.监测信息D.预测信息和风险评估结果

20、突发事件善后机制包括(D)。

A.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总结

B.终止应急处置措施、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总结

C.终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

D.终止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开展安抚工作、实施恢复重建计划和应急工作结果

二、多选题

1、危机是和平进程的断点,它必须具备以下条件:(ABCD)。

A.国家内部或外部环境发生变化B.形成了对基本价值的威胁

C.卷入军事敌对行动的可能性极大D.对威胁做出反应的时间有限

2、危机事态划分为以下不同的层次:(ABC)。

A.个体危机B.社会危机C.政治危机D.自然危机

3、应急管理应包含的基本任务是(BCD)。

A.危机预警B.风险认知C.危险处置D.危机控制

4、风险认知应包括(ABD)。

A.风险理论研究B.风险知识宣传C.风险工作绩效考核D.风险应对能力培训和考评

5、突发事件的特点(ABCD)。

A.不确定性B.危害性C.紧迫性D.复杂性

6、我国根据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几类(ABCD).A.自然灾害B.事故灾害C.公共卫生事件D.社会安全事件

7、《突发事件应对法》中所规定的主要制度:(ABCD)。

A.突发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准备制度B.突发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制度

C.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制度D.突发事件事后恢复和重建制度

8、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特点:(ABC)。

A.政府负责B.专家参与C.社会协同D.群众参与

9、做好突发事件损失评估工作要把握好几个关键:(ABCD)。

A.要及时B.要全面C.要客观D.要民主

10、“一案三制”即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的(BCD)。

A.管制B.机制C.体制D.法制

三、判断题

1、突发性事件都是不可避免且时有发生的。(√)

2、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危机事态是一个单层次的构成现象。(×)

3、法制化可能对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不利,(×)

4、公众作为突发事件的直接参与者,其自身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是政府是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一个关键因素。(√)

5、一个地方政府应该有能力应对重大突发事件。(×)

6、应急管理要做到有预测,有预警,有预案。(√)

7、应对风险只是理论课题。(×)

8、应急管理是创造性建设活动。(×)

9、危机控制就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向危机的转化,特别是避免危机事态严重危及党的执

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

10、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

11、应急管理是政府公共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2、公众或社会的参与可以增加政府实施应急管理的成本。(×)

13、我国目前应急管理体制具有非常完善的联动机制。(×)

14、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专业性很强,应急管理是一门科学。(√)

15、编制应急预案,是把应对突发事件的成功做法规范化、制度化,明确今后如何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

四、简答题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答:联系与区别:突发事件一般都具有公共性,但公共事件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公共事件是事件本身引起公众高度关注,但引起公共关注的不一定就是突发事件;但是,如果一事件对公众利益产生较大影响,甚至严重破坏正常的社会秩序、危及社会的基本价值,这样的公共事件才有可能成为突发事件;如果突发事件不需要公权力介入,只需要在一定群体中自行解决,就不一定是突发事件。

2、什么是社会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哪几类?

答:社会安全事件是指危及社会安全、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群体性事件及其他重大刑事案件等。

3、简述我国应急管理体制的基本内容。

答:我国应急管理机制基本内容: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

五、论述题

试述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应急管理体制。

答:

1、健全应急管理的跨地区跨部门联运机制。一是日常信息的相互联动;二是各部门的相互联动;三是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联动机制;四是条块之间的联动;五是相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联动;六是党政之间的联动。

2、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应急管理的综合协调能力。各级政府的综合协调职能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本身特点的要求。

3、建立应急管理资源信息库。一是统一的危险资源信息库;二是应急物资信息库;三是应急人员信息库。

4、建立统一的应急管理平台。一是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要承担起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管理信息汇总职能;二是垂直管理部门的应急管理信息要实行本垂直系统内的上下联动和互享;三是对一些特殊的跨区域的道路和大江大河的危机管理,也要建立贯穿整个区域的信息共享网络;四是要将垂直部门的信息网络、道路和大江大河的跨区域信息网络与地方政府的应急信息网络实现联网,以保持国务院与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络畅通,实时接报各类突发事件信息和现场图像,并具有预测预警分析、检测监控、信息报送、综合研判、指挥调度和异地会商的功能,真正实现以应急管理办公室为枢纽的信息联动。

第五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参考答案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参考答案

声明:该答案仅供参考

一、单选

ABBADDABBBADABBACBCD

二、多选

1、ABCD

2、BCD3、ABD4、ABD5、ABC

6、ABCD

7、ABCD

8、ACD

9、ABCD10、BCD

三、判断

1-5√ × × √ √ 6-10√ × √ √ √ 11-15 √ × × √ √

四、简答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事件是指大范围的,群体性的,在社会在造成了广泛影响的事件。

突发公共事件一定属于突发事件,而突发事件却不一定属于突发公共事件。

(2)社会安全事件:一般是重大刑事案件、重特大火灾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涉外突发事件、金融安全事件、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民族宗教突发群体事件、学校安全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性社会安全事件的统称。

社会安全事件包括: 恐怖袭击事件; 刑事案件; 经济安全事件 ;涉外突发事件; 群体性事件;其他(新闻舆论事件、旅游突发事件)。

(3)应急管理体制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管理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五、论述

完善应急管理行政体制应该坚持这样的基本原则: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注重效率;有利协调;循序渐进。基本思路是加强和完善一个应急办协调若干个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的综合应急行政体制。

第一,政府应急办与议事协调机构在职能划分上要各有侧重,避免交叉,分工明确协调互补; 第二,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应急办)应当逐步完善和加强;

第三,应急办的设置应依托于该级政府的办公厅;

第四,对议事协调机构和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分类,进一步明确应急行政管理体制的边

下载2014潍坊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潍坊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潍坊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试卷答案大全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答案 一、ADBADCABABDCACBACBCD 二、ABCDBCABCABCDACABCDABCDACDABCDACD 三、√××√√√×√√√√××√√ 四 1、 公共事件是指大范围的,群体......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的机电类产品。电梯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故障,导致电梯困人等现象的发生,新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理》明确规定:电梯困人二小时以上......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卷2

    二 1. 按照动因性质划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以下哪一个不符 合?( )D、严重性突发事件2. 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 )A、调查与协 调机制3.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演练的步骤?( )C、 评审......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为了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增强全体员工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确保公司财产及人身安全,特制定此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第一条 应对突发事件领导小组为......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

    突发事件药事管理应急预案为确保突发性紧急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发生后能迅速处理,保证药学服务质量及医疗救护工作的顺利完成,特制定本预案。一、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试卷6[合集5篇]

    专业技术人员突发事件正式试卷61.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A、一般突发事件B、间接突发事件C、重大突发事件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2.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 )A、调查......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答案2

    1.试述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一都是发生在社会上的事件二是都可能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三 是突发事件包括公共卫生事件 区别:一是定义不同,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施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碧溪新区(街道办事处)、东南街道办事处,XX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开发区,服装城,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虞山林场),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为进一步提高全市预防和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