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5篇)

时间:2019-05-14 17:41: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浅析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各地城市化进程加快,房屋租赁在我国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行业,给各地的房屋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我国目前房屋租赁业所呈现的主要特点

房屋租赁业是指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单位以其拥有所有权或处置权的房屋建筑物在合同规定期内让渡使用权,并获取一定经济利益的行为。从用途上可

分为营业用房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和住宅用房出租;从租赁方式上可分为直接出租、中介出租、变相出租、转租和再转租等类型;从权属性质上可分为私房出租、公房出租、公房私租等。其主要特点:

1、随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它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城市化和大量富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经商和就业的情况下,迅猛兴起,日趋活跃。

2、点多面广、隐蔽性强。个人私房出租户在现有的房屋出租户构成群体中占主体地位,私下交易多;变相出租现象大量存在,如以亲戚免费使用为名私下出租、以提供场地合作经营为名实际并不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却按期收取固定的租金;以合作建房为名,承租方以基建款冲抵租金等等,租金支付方式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税收征管难度较大。

3、所涉及的地方税种多。经营性房屋应收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法律规定建制镇、工矿区以上)等,租赁业房屋还包括营业税、城建税、教育附加、印花税等。

4、名义税收贡献率较高。以个体出租门点为例:某人于2002年元月1日出租一县城商业门点,合同确定租期为一年,年租金收入30000元,根据相关税收法规,该人应纳地方各税如下:房产税30000×12%=3600元,营业税3000×5%=1500元,城建税1500×5%=75元,教育费附加1500×3%=45元;印花税30000×1‰=30元;个人所得税(每月)[30000/12-800-(3600+1500+75+45+30)/12]×10%=126.25元(现行房屋租赁业个人所得税减10%税率征收)。全年应纳个人所得税1515元;各种税费相加得出该人全年应纳地方各税(t)为6765元。即税收贡献绝对值为6765元;该纳税人的收入(c)为30000元,其税收贡献率pt=t/c×100%=6765/30000×100%=22.55%。

二、当前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1、房屋出租户纳税意识淡薄,主动申报纳税少。近年来,各地房屋出租户主动申报纳税的人数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总体而言,纳税人自觉申报纳税的比例仍然不高,特别是个人房屋出租户依法纳税的意识仍有待于进一步增强。

2、个人私房出租业务税收负担重,征管难度大。在开征房产税的地区,房屋出租收入的名义税收负担高,其中个人最高可达27.65%以上(其中房产税12%,租赁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5.5%,印花税0.1%,个人所得税10%,另外还有土地使用税、政府有关基金、费用),并且个人的同一出租收入既要征房产税,又要征收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明显存在重复征税的现象。这种高税负的名义负担率不但增加了该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催生了一部分房屋出租人偷逃税收的动机。

3、税务机关税收监控手段较落后,税收漏洞多。房屋租赁业纳税主体多元化、课税对象多样化、租金标准复杂化、现金交易普遍化,大大增加了税务机关对该项税收的征管难度;同时,由于征收成本高,征收效率低,在“任务至上”的税收考核计划管理体制下,税务机关往往对面广量小、税源分散的房屋出租税收没能给予足够重视,在监控手段落后,国家税收法规相对滞后情况下,造成许多业户游离于税收监管之外,使税收增长速度大大低于其税源增长速度。

4、涉及税种过多且计税依据不同,操作上不便。有关房屋租赁业所涉及的税种最少有3种,多则7—8种,甚至上10种。这不仅使税收征管带来诸多不便,不便于征纳双方的理解和执行;不同行政区划适用税种的多寡,造成征纳矛盾的激化,同时有损税收法律公允、公正和严肃性;出租和自营房产税收计税依据不同以及分别适用不同税率,纳税人抵触情绪较强。

5、有关政策法规法律效力欠缺,易引起税务纠纷。如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下发《关于加强对出租房屋房产税征收管理的通知》文件规定“对出租房屋征收房产税,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向房产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在清理检查时,可规定承租人为房产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在征管工作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但将承租人规定为代扣代缴义务人与现行《征管法》相违背,同时纵容了应纳税义务人逃避纳税、不主动申报纳税,并在具体工作中,由于法律效力不够,容易引起税务纠纷。

三、加强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税法宣传,增强人们依法纳税意识

大力进行税法宣传既是税务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也是房屋租赁业税收征收工作顺利开展的保证。由于房屋租赁业税收涉及税种多,征收起步晚,个人私

房出租户多且纳税意识普遍较差。为此,要加大投入,扩大宣传效果,做到征收与宣传相结合,做好各项服务,使房屋租赁业税收深入人心,引导大家自觉申报纳税。

2、提高立法层次,提升有关政策法规效力

进一步完善税收法律体系,提高税收征管办法政策的立法层次,使有关房屋租赁业税收管理的行政规章有足够的法律效力。同时,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坚持“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的原则,将房屋租赁业税收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统一征收营业税,设计合理的房屋租赁业营业税税率,建议选择18%—20%之间较为适宜。

3、完善税收管理办法,健全税收监控机制

(1)建立健全以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为主要内容的房屋租赁业税务登记管理制度,租赁双方必须在《房屋租赁合同》签订后30日内持合同文本向主管地方税务机关报验贴花,并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税务登记。

(2)探索和建立由付租方代扣代缴房屋出租税款的征管办法,严格实行由税务机关开具《房屋租赁业发票》,承租方凭发票支付租金的制度,如果出租方未提供发票,承租方有权拒收。出租方不在当地的,由承租方扣留相当于应付租金30%的款项,于房屋租赁合同规定付款期到期之日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

(3)实行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缴情况的定期公布和举报奖励制度,对于各类出租房屋,税务机关进行定期普查,摸清税源,掌握底数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房屋的地段、楼层、用途,分门别类进行管理,及时制定相对合理又与市场租金比较接近的最低租金标准,对于所提供租金收入明显低于计税租金标准又无正不当理由的,则按计税租金标准征税,规范租赁行为。

(4)建立健全以公安、房管、房屋租赁中介机构、居委会、村委会、物业管理等为依托的房屋租赁业税收代征网络和协税护税网络,进一步提高对房屋租赁业税源监控水平。

4、坚持依法治税、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

简化办税程序,引导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建立催报催缴机制以及房屋租赁税收的专项整顿、定期巡查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零星、监时税源和漏征漏管户的税收征管。建立主动申报优惠税率、被动补税高档税率的纳税申报诱导机制,对查出和被举报存在偷逃税行为的纳税户,按高税率进行补税和罚款;对不履行代扣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按新《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增加偷税的风险成本,降低偷逃税的预期收益。强化税务人员自身素质建设,提高征管和检查水平,防止税收执法中的不规范行为。

5、充分发挥网络依托作用,堵塞征管漏洞

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实现与城建、房产、计划、规划、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协调规范同有关部门的租赁合同的文书管理,建立定期呈报(送)制度,从而实现对房屋出租税收的即时、动态、有效的监控,堵塞征管漏洞。

参考资料:

1、试论房屋租赁业的税收征管(《税收与市场调查》2002第8期)

2、个人私房出租业务税收征管工作的调查(《税务研究》2001年第1期)

第二篇: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房屋租赁市场日益活跃起来,工业、商业、住宅和办公等各类房屋的租赁活动不断增多,城镇房屋出租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对发展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房屋出租户纳税意识淡薄,租赁双方由于受经济利益的影响,想方设法隐瞒房屋租赁收入,这给房屋租赁业

税收征管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房屋租赁业税收流失现象较为普遍。

一、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1、房屋租赁大部分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租赁,收入控管难。

(1)房屋租赁行为大部分是出租户将私有房屋出租给个人生活居住及出租给小型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因承租者业务较小,交纳房屋租金大部分是即时租赁,即时收取租金,不需要开具发票,业主多以自制收据或白条代替正式发票,租赁收入核查难度大,税源难以控制。

(2)有相当部分私房出租户一年签订一次合同,一次性结清租金,有的甚至一次性结清几年房租,由于税务机关对租赁信息掌握的滞后,无法及时找到出租户,承租户又不愿代为缴纳,给税款征收工作带来困难。

(3)部分下岗职工或不达起征点的业户对国家下岗再就业和不达起征点税收优惠政策精神片面理解,认为减免的税收应包括缴纳房产类税收,加之税务机关税法宣传力度的不到位,纳税人对房产税收的征管产生不少怨言,抵触情绪很大。

2、租赁双方恶意勾结,降低计税依据,租赁收入认定难。

(1)出租方将房屋出租后,正常使用和结算租金的是正式租赁合同,但为了达到少缴税的目的,提供给税务却是虚假的合同(甚至是经过公证处公证的假合同),其合同金额远远低于原始签订并实际操作的合同,而税务机关对其收入取证相当难,由于其手续完备,税务机关只能按照虚假合同计征税收,虽然税务机关有核定征收权限,但实际征管工作中难以操作。

(2)出租方将房屋出租后,不签订房产租赁合同,以内部承包名义,签订虚假的联营承包合同,按期从承租方取得固定收入,变相将实际的租金收入人为地转化为联营利润,税务机关难以认定。

3、特权思想严重,政府机关的税款征收难

政府机关作为政府财政供给对象,作为一个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发生房屋租赁纳税义务,理应带头缴纳相关税(费),但实际上这些单位特权思想占主导地位,内部资产账目不清,纳税意识非常淡薄,出租房产与自用房产混在一起,偷逃出租房屋的税款,或以各种理由不缴或少缴出租房屋税收,加大了税务机关的征管难度,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4、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弱化,部门信息取得难。

由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银行利率不断降低,许多人将购置房产作为一种投资行为,这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无疑是件好事,但由于目前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弱化,房屋租赁市场基本上处于管理无序、监督不力的状况。房屋出租经营是一项特殊的经济活动,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房屋租赁经营应取得房产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租赁许可证》、公安部门颁发的《房屋租赁治安管理许可证》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的《房屋租赁计划生育责任书》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经调查发现房屋出租基本上没有纳入这些部门的监管范围,税务机关要想从这些部门获取有价值信息难度可想而知。

5、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税收政策执行难。

(1)根据税法规定,房屋出租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房产税,以及按收入扣减一定的费用依10%或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等,税收负担较重;而自行经营的纳税人仅按房产原值减除10-30%后的余额后,按1.2%的税率征收房产税,税收负担则相对较轻,不同的经营方式,税收负担差异较大,有失税收公平原则,税款征收难度大。如,面积为200平方米、原值90万元的房屋,年出租租金收入9.6万元,按原值计算年应缴纳房产税0.86万元,而出租经营按租金收入计算年应缴纳各项税收2.89万元,为自行经营按原值的3.34倍。

(2)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下发《关于加强对出租房屋房产税征收管理的通知》文件规定“对出租房屋征收房产税,出租房屋的单位和个人未按规定向房产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在清理检查时,可规定承租人为房产税的代扣代缴义务人”,在实际征管工作中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但上述规定与现行《征管法》和《营业税暂行条例》相违背,容易引起税务纠纷,还会纵容纳税人不主动履行申报纳税义务。

(3)房屋租赁税收涉及税种众多,计税依据也不尽相同,操作上极不方便,给税收征管带来诸多不便,不便于征纳双方的理解和执行,不同行政区域适用税种的多寡,会产生税负不公,容易造成征纳矛盾的激化,有损税法尊严。

6、税源零星分散,税源监控难。

第三篇:加强个人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加强个人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2011-07-27

近年来,我市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个人购买商铺和两套以上住房的越来越多,房屋租赁市场也日益活跃起来。但是由于个人房屋出租活动隐蔽、分散;出租人经济实力强,社会地位高,租赁市场整体处于买方市场,承租人与出租人结成利益同盟;房屋租赁业税率又高,征管难度阻力大。同时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对租赁业市场管理的手段有限,无法掌握充分有效的监管信息,造成房屋租赁业税收严重流失,实际征收率偏低的现状。

一、房屋租赁业实际征收率低的原因

1、房屋租赁大多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租赁,收入隐蔽、分散、控管难。

房屋租赁行为大多是出租户将私有房屋出租给个人生活居住及出租给小型私营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因承租者业务较小,交纳房屋租金大部分是即时租赁,即时收取租金,不需要开具发票,业主多以自制收据或白条代替正式发票,租赁收入核查难度大,税源难以控制。有相当部分私房出租户一年签订一次合同,一次性结清租金,有的甚至一次性结清几年房租,由于税务机关对租赁信息掌握的滞后,无法及时找到出租户,承租户又不愿代为缴纳,给税款征收工作带来困难。

2、出租人经济实力强、社会影响力大,租赁市场整体处于买方市场,承租人与出租人结成利益同盟。

使承租人和出租人结成利益同盟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有房出租的个人一般经济实力都比较强,社会影响力大,拥有的社会话语权也较大。二是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出租的房屋(商铺)矗立在公共场所,贴上“此房出租”的标语,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叫卖,光顾的承租户比较多,各承租户之间就形成了竞争,出租人就处在了有利的地位上。三是由于竞争就业压力大,在商业区占有一间门面就相当于谋取一个职业,承租人与出租人相比有更多的生存压力。表面上,税务机关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承租人找到出租人,但是承租人与税务机关合作,他或者失去继续租赁房屋的机会,或者接受出租人转嫁而来的税款,他几乎没有选择。最后,承租人在税务机关和出租人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与出租人进行合作。出租人与承租人结成利益同盟,税收征管从承租人入手的路便走到了死胡同。

3、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弱化,部门信息取得难。

由于目前政府职能部门管理的弱化,房屋租赁市场基本上处于管理无序、监督不力的状况。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房屋租赁经营应取得房产管理部门颁发的《房屋租赁许可证》、公安部门颁发的《房屋租赁治安管理许可证》和乡镇街道办事处签订的《房屋租赁计划生育责任书》等,但在实际工作中,经调查发现房屋出租基本上没有纳入这些部门的监管范围,税务机关要想从这些部门获取有价值信息难度可想而知。再说,房屋出租税收征收成本高,征收效率低下。税务机关对面广量小、税源分散的房屋出租税收没能给予足够重视,加之监控手段落后,造成了许多出租户游离于税收监管之外,使税收增长速度远远低于其税源增长速度。

4、房屋租赁名义税率高,税收政策执行难。

根据税法规定,房屋出租要缴纳营业税及附加、印花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各税种的税率为:营业税3%~5%、房产税4%~12%、城市建设维护税7%、教育费附加3%,个人所得税10%~20%,印花税1‰,不计地方性的各种收费,总体税率就近30%,如果加上土地使用税等则更高。过高的税负使纳税人难以承受,想方设法逃避纳税,加大了征管工作难度。

二、对加强个人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的建议

1、建议市政府牵头协调财政、工商、公安、房管、土地、地税、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建设部门充分行使对房屋租赁行业的行政管理职责,制定出了房屋租赁市场管理办法,要求租赁双方必须签订统一的租赁合同并报地税部门备案;工商部门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时,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对承租经营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提供房屋租赁合同等有关资料,并定期向地税部门通报情况;房管部门对从事房屋租赁的单位和个人依据租赁专用合同、税务登记证等有关手续,核发房屋出租许可证书,并向地税部门通报情况;公安部门认真清理暂住人口,核发“房屋出租户”门牌,及时向地税机关提供出租房屋登记底册,交换出租房屋动态信息;纪检、监察部门对从事房屋租赁,但不认真履行纳税义务的单位及国家工作人员进行严肃查处;财税部门应加强与工商、公安、房管、土地、地税、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科学的信息采集机制,积极开展房屋出租税源普查,充分掌握房屋租赁的第一手资料,将所采集的资料与征管信息进行比对,真正建立起分街道、分经济类型的税源档案,使税源信息涵盖房产原值、租金收入、产权所有者、承租者及经营方式等各个方面。通过部门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为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市政府可以借鉴其他地市的经验尽快出台《个人出租房屋管理办法》,将协调事项以及对个人出租房屋的其他管理事项予以明确

2、建议财税部门联合建立个人房屋租赁委托代征管理制度。从北京、江苏、江西等省市目前对个人出租房屋委托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代征。我市可以借鉴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地税部门依法委托房地产管理部门,有关街道办事处、居(村)委会及其他部门代征房屋租赁税款;由财政部门依法返还5%的手续费作为代征费用。代征税款及返还手续费的做法是有法定的依据和现实的可行性。根据《征管法实施细则》第44条的规定:“税务机关根据有利于税收控管和方便纳税的原则,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委托有关单位和人员代征零星分散和异地缴纳的税收,并发给委托代征证书。受托单位和人员按照代征证书的要求,以税务机关的名义依法征收税款,纳税人不得拒绝;纳税人拒绝的,受托代征单位和人员应当及时报告税务机关”。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代扣代收和代征税款手续费纳入预算管理的通知》(财预〔2001〕523号),以及参照《国家税务局系统代扣代收和代征税款手续费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门可以按代征协议的规定,支付给代征人的代收和代征税款一定比例代征手续费。

建立以房地产管理部门,有关街道办事处、居(村)委会等以社区(乡镇)为单位的代征体系,对解决房屋出租征管难题是有现实可行性的。一是社区(乡镇)是一个综合管理的基层组织,建立在若干个居民(村民)委员会之上,是政府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社区(乡镇)组织对本区内居民生活用房情况了解深入、细致,各种变化均在掌握之中。同时社区(乡镇)有较强的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强,有一大批吃苦耐劳的社区(乡镇)干部,还有部分离、退休干部,有较好的社会群众基础。二是委托社区(乡镇)代征房屋出租税收有利于对税源的监控和税款的征收。虽然租住房屋变化较快,但社区(乡镇)干部天天工作在其中,访东家,走西家,信息反馈也较快。三是社区(乡镇)干部工作热情高,对党对事业忠诚,是地方党政的基石,为地方财政聚财,社区(乡镇)及干部有较大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四是社区(乡镇)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当地财政,其发展要靠财力支持。在当前地方财政并不宽裕的状况下,委托社区(乡镇)代征房屋出租税收,按实际代征税款数额的一定比例支付手续费,财政既可增收,社区(乡镇)也得到收益,国家税收政策能很好执行,实现“多赢”。五是社区(乡镇)代征房屋出租税收,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是执行税收政策的一个具体体现,是宣传税收政策的好阵地,是地方税务机关工作的延伸,也是各级地税机关想做而很难做到的事,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和事半功倍的作用。

3、建议借鉴北京、江苏等地区的经验,根据“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的原则实行

综合税率的征收管理办法。

近年来,一些城市对个人出租房屋实行综合征收率的征收管理办法。比如北京市地税局对个人出租房屋综合征收率的规定:对个人出租房屋应征收的各项税费应按规定计算。为便利征收,降低税收成本,也可采取按每一百元应税收入含五元的税额的负担水平统一计算应纳税额,即按实际收入的5%计征。对于个人转租或再转租以及非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的个人出租房屋取得的收入,按实际收入的2.5%计征。个人所得税按照现行办法进行申报纳税,不得并入综合征收率征收。又如青岛市地税局对个人出租房屋综合征收率的规定:纳税人出租住房,不区分用途,其租金收入达不到营业税起征点的,税收及附加的综合征收率为4%;达到营业税起征点的,税收及附加的综合征收率为5.665%。纳税人出租其他房屋,其租金收入达不到营业税起征点的,税收及附加的综合征收率为12%;达到营业税起征点的,税收及附加的综合征收率为18.65%。对此,根据《征管法》第35条规定,对纳税人不设置账簿等无法取得准确纳税人经营状况的可以实行核定征收,实际工作中存在出租人隐瞒收入、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等情况,以综合征收率征收税款是一种征收管理办法,是与实际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办法,并不违背法律原则。

结合我市情况,建议对房屋出租税收应缴各项税费按综合征收率或按建筑面积核定税额计征。综合征收率设定在7%~10%之间,征收计算办法:一是对租金收入申报属实,且能提供真实有效的房屋租赁合同、协议和真实合法的租赁发票的,以实际取得的租金收入和规定的综合征收率计征税款。二是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地税机关可以按照最低租金标准核定其应纳税额:(1)拒不向地税机关提供房屋租赁合同、协议等纳税资料或提供虚假的租赁合同、协议的;(2)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地税机关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地税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3)纳税人申报的计税租金收入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三是自有房产用于自己生产经营的,能够提供合法有效的依据证明房产原值的,按房产原值计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不能提供合法有效依据证明其房产原值的,按核定的房产自营价值标准计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四是每平方米租金收入或房屋价值标准由各县市按地段、用途及市场租金等情况进行核定,以核定租金标准作为最低计税依据,并适时调整。经核实,租金高于核定的最低计税依据标准的按实际执行。

第四篇:论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论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税收征管模式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定时期税收征管工作的主体形式。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传统税收征管制度和征管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税收征管模式结构由传统的“一人进厂,各税统管”的“保姆式”征管模式,逐步向税收专业化管理转变。

一、传统征管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申报征收问题

1、尽管我局在推行网上申报、房地产一体化、网络开票、三方协议扣款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纳税人是“上门申报”,申报往往流于形式。在申报手续仍然繁琐的背景下,大量的业务量集中到办税服务厅中,集中在被限定的时间内完成,必然导致审核极为粗糙、流于形式。

2、“集中征收”覆盖面有限。在交通不便的农村乡镇不切实际,即使得税务部门要在中心乡镇建设相应的办公和住宿用房,增加不少投入,仍不方便周围乡镇纳税人缴税,而且一些流动性比较强的个体户往往不主动上门纳税,税务人员集中在中心乡镇,就会导致征管力量薄弱,税收流失严重。

(二)税收征管问题

1、档案问题。征管档案是税收工作的基础,但长期以来,档案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资料不齐全、文书填写不规范、执法程序 1

错误等问题比较严重。没有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由各分局保管,造成档案遗失、档案利用不高、查阅困难。

2、税管员工作负担问题。目前税源管理方法是管理员划片管户,“一人进场,各税统管”,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了“管理员什么事情都做,什么事情都做不好”的被动局面;同时管理员大部分的精力被消耗在催报催缴、办理涉税事项、填报各类报表等事务性工作中,无暇顾及重点业户的核心税源管理工作。

3、税管员执法风险问题。管理员对其所管辖的纳税人从成立到注销,统包统揽,权力过大,隐性风险巨大,无法监控,不符合税收风险管理的科学理念,从强化管理、保护队伍的角度出发,探索新的税源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4、征管流程问题。税费征管信息系统上线后,业务流程只针对系统流程,但相应的业务规程没有出台,以致在征管当中,同一件涉税事项既要走系统流程,又要走纸质文书流程,并且各市县的业务流程不一致,加重纳税人负担,税务工作繁琐,效率低下。

5、人员素质问题。(1)系统操作不精通,许多税务工作者不熟悉新系统,不能有效的利用系统进行管理,数据利用率不高。(2)业务不精通,税务人员的政策水平及业务素质普遍不高,每个管理员的管户情况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实现对片区内各行业、各类型的纳税人均能实施有效管理、提供优质服务的目标。

6、奖励机制问题。现阶段我们很难通过具体的指标、方法去评价考核其管理质量,容易出现“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的情

况,很难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部分税务人员对工作敷衍拖延,个别人员出现“混日子”的工作态度;同时在制度建设上也存在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对管理员的考核乏力等问题。

7、纳税服务问题。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属于粗放型、被动型的管理,存在着专业化服务水平较低,服务措施针对性不强,缺乏对纳税人的个性化服务,管理与服务脱节等问题,使其无法为纳税人提供更加深层次高效率的纳税服务。

(三)机构职能问题

目前我省实行机构改革后,税源征收管理主要有三个机构执行:一是纳税服务管理局,负责全市的税款征收工作,二是局属各分局,负责管辖区内的纳税人管理,实施日常管理事项工作。三是纳税评估管理局,纳税人纳税情况进行审核、分析和评定工作。目前分局内部是按管片制划分管户,税管员对管辖区内的纳税人所有涉税事项进行管理,即“包户到人、各事统管”。

在管辖范围划分上,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按行业、重点税源和属地划分管辖范围,二是按属地划分关系片区。第一种方式有利于税源专业化管理,但容易造成管户交叉、多头管理等问题。第二种方式不利于行业、重点税源的集中管理,不能实现专业化管理。

(四)系统问题

1、数据质量问题。数据是信息管税的基础,但目前基层信息采集随意性大、涉税信息数量少、质量差、数据利用率低。税收征管人员普遍只重视纳税人的申报表、税务登记、税款入库和发票数据等信

息的收集,忽视对纳税人的财务报表、生产经营情况、财产情况、银行存款以及会计核算等信息的采集,很多纳税申报表以外的指标,只能通过手工采集,不利于通过计算机进行涉税信息评估分析。

2、系统功能问题。新税费征管信息系统上线后,纳税评估、风险管理、定期定额核定等模块还没有设置或利用。系统实现申报征收功能,但在数据的查询、利用、分析方面的功能仍有待提高。

二、新税收征管模式

传统的税收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当下经济发展的要求,无法实现新时期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目标。只有创新税收管理员方式,实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才能破解当前税源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一)调整机构职能,深化税源分类管理

调整属地管理模式,实行按行业、规模、属地相结合的划分方法。原则上对纳税户分散、税源规模较小的农村片区,一般采取按属地管理划分方式,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按业务类属实行分组分岗管理;对纳税户较多且大企业集中、税源规模较大的分局,可采取不同规模税源或行业的分类管理,对面向纳税人的管理序列业务同样按业务类属实行分组分岗管理。

(二)合理设定岗位职责,实行按业务分岗管理

打破基层一线征管机构按区域“包户到人、各事统管”的方式,对基层征收、管理序列的业务按照前后台相互衔接、上下业务相互对应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类,调整岗责体系,实行按业务分岗管理。将基

层现行征管序列业务划分为征收服务、日常管理、税源管理、综合管理四大类,按照四类业务所涉及的事项设置岗位,实行分岗管事。

(三)完善工作流程,实行流程化管理

工作职责重新分解,业务流程重新调整,管理模式转型后,工作职责按照“管户”变“管事”进行了重新划分。通过税收风险管理理念,按照分析识别、等级排序、应对处理、绩效评估等设计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以纳税人自主申报为基础,在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之前,税务部门主要负责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咨询,通过便捷的申报、办税渠道等为纳税人提供各类服务。纳税人申报缴纳税款后,税务部门主要负责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控,全面审核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选择有疑点的纳税人开展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

(四)以信息管税为依托,促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

信息共享是建立和推行专业化税源管理新模式的支撑。必须加快征管信息化建设。一是提高系统的数据质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二是完善系统功能,为专业化管理方式提供技术支持。三是保证各个管理环节衔接顺畅,实现信息共享,防止工作脱节,避免出现漏洞,提高管理效能。四是提高信息利用率,落实信息管税各项工作任务。五是疏通社会涉税信息传递渠道,拓宽第三方信息来源。

(五)以核查申报数据真实性、合法性为重点,强化纳税评估 纳税评估工作作用大,能更多地发现问题,为税收征管服务。一是建立各行业不同的纳税评估模型,分行业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分

析,提出疑点信息,找出评估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评估工作;二是开展多种联动评估工作,建立相关预警指标,参照预警值进行税种之间的关联性分析,对指标差异较大的纳税户进行评估;三是建立评估长效管理机制,针对纳税评估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加强行业管理。征管部门定期总结分析评估发现的税收管理隐患,推动相关部门从制度层面完善管理工作,努力实现评估一个行业促进一个行业的管理,评估一个地区提升一个地区的管理,不断提高纳税人遵从度,建立防范税收风险的长效机制。

(六)建立专业化管理队伍

根据各类纳税人的不同管理要求和税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专业化管理人才队伍。建立能力评价体系。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能级制度,明确各类管理岗位的业务技能、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标准等。根据岗位能力标准,对管理人才进行分类,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库,强化分类培训。按照“岗位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开展岗位分类培训。注重专业岗位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突出能力操作与训练。优化人员配置,将各类管理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其专长的税源管理岗位上。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在提拔任用、奖惩评价等方面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提供空间。

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问题和对策

完善个体工商户的税收征管工作,一直是我们税务工作者积极探索和追求完善的老话题。近几年,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科学化、精细化的税收征管工作的新要求,不断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加大对个体户税收管理的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个体工商业户自身利益驱动的特殊性和税务部门征管手段的滞后等诸多原因,在基层税收工作中,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始终成为一个难点。解决这一难题,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影响下,对各级国税机关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既加强重点税源的管理,也强化零散税源的征收,采取有效措施挖潜增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现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浅谈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几点建议。

一、当前个体税收征收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中,个体工商户不登记、不申报或申报不及时以及申报不实的问题普遍存在,税务机关虽然积极探索和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因基层现有人员少、工作任务重、征管手段滞后等多种因素困扰,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难点主要表现在:

(一)对个体税收征管认识不足

部分单位、部门对加强个体税收征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认为个体税收征管工作量大、收入小,将所有个体户都管好也不如管好一个大企业;有的税务干部认为个体征管难度大,花费很大精力,收效甚微,产生畏难情绪;还有的税务干部只注重税收收入,工作方法简单,缺少个性服务手段,出现个体工商户种种不配合现象。

(二)纳税户数难于准确掌握

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普遍具有零星、分散、规模小、分布广、监管难度大的特点,其中有相当部分是无证(税务登记证)经营,特别是在管理薄弱的区域(城乡结合部及边远乡村)出现较多;部分经营者,在领取营业执照后不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致使基层税收征收机关在工作中对无证经营户、有营业执照未办理税务登记和变更经营地址不变更税务登记证的纳税户数难以准确掌握,更谈不上有效、及时地管理起来。

(三)纳税定额难于准确核定

个体工商户绝大多数没有设置健全的经营账簿,没有完整的经营资料,经营业务不填开发票,购进商品和原材料不索取凭证,有相当部分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有的经营时断时续。即使设有账簿的业户,大都有账外经营现象,除少数依法纳税意识强和财会制度比较健全的业户外,很多业户不能如实申报经营收入。在这种情况下,通常做法是采取定期定额的征税办法。但由于目前采用的方式方法理论性强、操作性差,缺乏科学的计税依据,给确定纳税定额造成很多困难,存在因人差异、区域差异、定额核定与实际经营情况不符的现象。虽然采取了《个体户计算机核定定额管理办法》,由于难于采集到准确的数据,仍然无法核算出准确的税收定额。

(四)纳税申报难以规范

个体工商业税源分散,文化素质和纳税意识相对偏低,以征管质量考核标准衡量,遵期纳税申报率和税款入库率偏低,主动申报纳税率更低,每个征收期都存在催报催缴现象,基层税务机关为此付出较大人力、物力,成为个体税收管理中的一大难点。特别是未达起征点的业户,当达到征起点后按照规定应当如实申报营业额,税务机关依此调整定额,但实际上即使连续几个月的营业额超过起征点后,个体户为了逃避纳税义务,也不主动如实申报纳税,税务机关因受人员、时间、科学依据等方面的局限,难以及时准确核实营业额、调整纳税定额。

(五)纳税情况难以检查

对个体工商户的纳税情况进行税务检查困难多,主要有:一是缺乏经营资料,或者经营资料不齐全,查核缺乏科学依据;二是经营活动不规范,经营场所和居所混在一起,在经营场所难于掌握其全部进、销、存和生产经营情况,进入居所或其他地方检查又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甚至有的业户一旦得知税务检查信息,很快就会将生产经营的产品、商品进行转移,检查人员难于掌握真实经营情况;三是现金交易多且不开具发票,无法查核其真实的经营额;四是多头开设银行帐户,通过银行查核其业务往来情况困难重重。

(六)使用发票难以管理

大多数个体工商户在发票的使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问题有:一是填开发票不规范,项目填写不齐全、不按顺序填开、有的拆本使用;二是使用不合法的“收据”代替发票,或对不要发票给以低价“优惠”等变相不开发票;三是虚开发票或“大头、小尾’’填开发票;四是为他人“代开”发票;五是普通发票缴销制度不够完善,发票使用的时间没有明确的限制规定,造成不换票的个体工商户,发票存放时间过长;“废业户”既不办理注销登记,也不缴销发票;六是发票保管场所缺乏安全保障,损坏、丢失隐患大。

(七)起征点难以准确把握

起征点是税务机关落实国家税收政策,公平、公正、公开个体税收管理的具体体现。现行增值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销售额未达规定的增值税起征点的,免征增值税。征纳双方关于起征点临界点的界定存在异议。同一街道、同一市场,相邻且规模相差

不大但经营收入不同的个体户,对于月销售额在起征点上下的个体户,月税收负担额之差超过150元。一家征税,一家不征税,易造成纳税人心理不平衡,税务部门界定工作难度加大。尤其是个体户销售收入时高时低,绝大多数不建账,税务部门对起征点边缘户的征免界定难以准确把握,影响公正执法和征纳关系的融洽。

(八)税收管理员潜能难以发挥

体税收管理工作繁琐、复杂、综合、具体,即需要较高素质,又需要满腔热情。目前,个体税收管理员人员少、工作量大、分管范围广,年龄趋向老化,往往一个税收管理员还要负责多项岗位,业务素质难以提高,工作难以精细化。因此,基层税收管理员难以在短期内提高素质,应对各种复杂工作,造成工作责任心不够强,对个体户采取走马观花式的粗放型管理,加上提高个体户的税收起征点,大部分个体户的每月定额都未达起征点,有时税收管理员只关注起征点以上的业户,对起征点以下业户疏以管理,出现失管漏管的现象比较普遍。

二、完善个体税收征收管理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个体户税收管理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采取如下措施进一步加强个体户税收管理。

(一)提高思想认识,重视全面管理

在思想上,要使广大税务干部充分认识到,加强个体税收征管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增加税收收入、公平税收负担的需要;在人员上,要适当增加个体税收管理员的数量,解决个体征管力量薄弱的问题;在工作中,要积极研究个体税收征管中存在的新问题,制定出新措施,同时应就个体税收政策、计算机定税等内容,对个体税收管理员进行专门培训,使其尽可能适应新的个体征管形势,解决个体征管人员素质较低的问题。

(二)宣传与管理并重,增强纳税意识

解决个体户征管难的问题,提高纳税意识是最好的办法之一。因此,从机关到基层要继续加大税收宣传力度,不断增强个体户的纳税意识,纳税人自觉如实申报纳税了,征管上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按现行税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有明确的纳税起征点,这对安排下岗工人再就业和解决合法经营者的最低生活标准起着积极作用。但千篇一律都实行这个起征点,给那些无证经营的、或者是流动性较大的业户有机可乘,达到少缴或不缴税的目的。对此,建议取消无证经营和流动性较大个体户的起征点,要加大管理力度,以法治促进个体工商户依法办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增强合法经营意识,即有利于个体经济健康发展,又有利于个体税收征管。

(三)健全征管制度,促进规范管理

为了便于检查考核个体工商户纳税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在税收法规中对未设置帐簿或账簿设置不健全、核算不规范的,对其必须提供的纳税资料要作出严格规定。即都要提供下列资料:一是进货登记簿;二是销货(营业收入)登记簿;三是收支凭证粘贴簿、月未存货盘点表;四是主管税务机关规定需要提供的其它资料。这对于规范纳税人的依法经营行为,税务机关准确核定纳税定额、审核纳税申报,推进查账征收,起到重要作用。

(四)加强发票管理,严格“以票管税”

要健全对个体工商户的发票管理制度。一是在发票领购使用方面,为了防止业户领购发票丢失和失控,凡需购领发票的,应规定必须提供担保人,并明确担保人承担的法律责任;凡不能提供担保人的,可以实行保全制度,由领购发票的个体工商户提供适量的保证金;既不能提供担保人,又不愿意执行保全制度的,均由主管税务机关代开。二是在取得发票方面,应明确规定:购进货物、接受服务(除向农业生产者购进农业产品外),均应向销售方取得发票,应取得发票而未取得发票的,除按违反发票管理规定予以处罚外,还应补缴销售方应缴未缴的税款。三是发票领购的数量,主管税务机关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制,原则上不能超过一个月,并要求做到按月进行核销,方便税务机关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用票情况,促进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制度的完善。

(五)结合征管实际,完善定期定额办法

一是实行最低行业起点营业额核定法。即税务机关根据当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分别按照不同的行业、不同路段、不同规模对“双定”户进行分类和分等级,统一制定“双定”营业额的起点标准(最低标准)。除特殊情况外,主管税务机关在对具体业户核定营业额时,依照业户所处的经营行业、路段、规模所对应的最低标准作为核定的尺度,核定营业额只能高于最低标准;对于跨行业经营的业户,其适用的行业最低标准,就高不就低。二是明确个休工商户发票使用与纳税定额的关系。尽快建立类似发票兑奖方式等机制,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监督。三是完善个体户计算机核定定额的具体落实。个体户计算机核定定额的关键不仅是数据来源的真实与否,更正要的是具体行业、区域、路段业户的调查、测算、落实。应尽快抽调精干力量、组织专门小组,对具体行业、区域、路段业户的调查、测算、落实,实现夯实基础,掌握税源,强化组织税收收入的目的。

(六)建立信息共享,强化个体税收征管效率

在不断完善与地税联网的基础上,尽快与工商、银行、城建、公安等部门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第一时间准确掌握社会各类经营、经商活动信息,即节省税收成本,又能实现基层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

(七)加强业务培训,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

税收管理员监控的重心之一是重点税源监控,这对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水平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个体户税收管理员精力忙于应付日常琐事,很多培训又注重企业和稽查人员,因而就忽视了对个体户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培训,造成对个税收管理员业务技能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工作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要通过各种专业知识的培训,增强个体户税收管理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责任心,使他们热爱税收、服务税收,更热爱本职工作,为税收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职尽责。

下载浅析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与对策(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个人所得税实行多年以来,人们的纳税意识逐渐得到了提高,我们税务部门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不断完善个人所得税各......

    浅析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各级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建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的要求,好范文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收......

    浅析税收征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各级税务部门按照国家税务总局提出的建立“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税收征管模式的要求,文秘部落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

    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个体工商户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个体工商业户数量庞大,区域分布广,经营分散,交易灵活,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出于多种原因不愿建账,致使个税征收管理难度大、执法风险和征收成本......

    农村个体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

    农村个体税收征管问题及对策随着国家经济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特别是国家税务总局对个体税收调高起征点和降低征收率等税收政策逐步实施后,我县城乡市场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

    房屋出租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几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一再升温,房产和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因此大部分个体工商户和少数企事业单位暂时买不起合适的经营或办公用房,致使房产出租业越来越活跃,形式也趋于多样化,这......

    加强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和对策

    加强集团性企业税收征管中的问题和对策2011年,东明区国税局组织税收收入4.4亿元,税收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税源企业有9家,税款2.6亿元。在这9家企业中集团性企业7家,税款1.3......

    浅谈税收征管中需注意的问题

    《刑法修正案(七)》已于近日经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与以往相比,修正案(七)对“偷税罪”定罪量刑的修改成为关注的焦点。就本次刑法修订对税收征管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