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不该被遗忘
2010年05月24日08:49来源:《科技日报》 纠错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留言论坛网摘手机点评E-mail推荐:提交
点击播放按钮,可以“听”新闻
“惊叹、好奇心、提问、大胆假设、观察、表达、交流这些都是科学家的学习态度。” 5月18日,在上海世博会中法科学教育日活动上,法国科学院院士皮埃尔·雷纳公布了一个令人沮丧的数字:15年前,法国只有3%的中小学有科学教育,而如今,这样的状况依旧在许多国家存在。“尤其,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几乎被人遗忘。”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对此深有同感,她发现,在中国,家长们似乎更关注知识,比如语言、计算或者阅读,科学教育却往往被他们忽略。
近年来,儿童缺乏科学教育引起了科学界人士的关注。皮埃尔·雷纳院士的团队曾在法国小学生中进行过一次调查,请参与的小学生画出心目中科学家的形象,结果一个头上长角、面貌丑陋的男人形象让人大跌眼镜。谁也没想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家的形象在孩子们眼中竟然是如此妖魔化的怪物。
国际科学院组织(IAP)代表韦恩·哈伦表示,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喜欢科学的人不多,想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也不多。国际科学院组织希望,让所有的人都能接受科学教育,所有人都能了解科学,将科学的快乐传递给喜欢科学的人,尤其对于儿童和女性,他们不该对科学感到恐惧。
法国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乔治·夏帕克最先行动起来,他1996年倡议并实施“动手做”项目,在法国开展基于探究式的科学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这个项目很快得到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的支持。
5年后,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发起了“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作为中方“做中学”项目领头人韦钰院士,花了不少精力研究早期的科学教育,她希望,能通过探究式科学教育,培养孩子们探究科学知识的饥饿感。
“做中学”是以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为切入点。从这个阶段开始进行科学教育,首当其冲的困难在于“小学老师比较害怕,觉得科学是复杂的事情,她们很难想象可以用简单的方式作出科学解释。”对此,皮埃尔·雷纳解释说,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只要建立了帮助体系,即连续教育的培训机制,不让老师害怕科学,老师们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发掘他们的好奇心。
上海静安区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幸运地成为“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项目的实验区的学生,他们获取科学原理的方式,大多从提出问题开始。这种探究式科学教育,是在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学习环境中,让儿童亲历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它大致包括:根据实际情景、观察到的现象和可以获得的信息,从儿童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了解和已具有的科学想法出发,提出问题;对问题的解答进行推测;为证实推测而设计实验或进行观察;收集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和进行交流,提出新问题„„在这些探究课题中,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科学知识和日常生活相互联系。
在皮埃尔·雷纳看来,科学首先是一个提问,还有好奇和会假设。(记者杨纯)
第二篇:科学教育叙事
科学教学叙事
清水九年制学校 赵艳梅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
第三篇:科学教育教案
中班树叶科学教案:多彩的树叶
【活动准备】幼儿:观察秋天去搜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教师:准备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树叶以及去校园路上或者教室周围有落叶的地方进行拍照并制成PPT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收集来的的树叶,感受树叶的多样性。
2、学习、比较树叶的异同,并进行简单分类。
3、乐于参与探索活动,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4、学会用树叶进行创意绘画(添几笔成一幅画)
【活动内容】
一、导入活动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吗?你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呢?
2、教师:观察一下我们的校园周围,到了秋天,树上的叶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幼儿自由谈论并回答老师的问题。
教师放映拍摄的树叶照片引导幼儿进入主题
3、教师小结:秋天到了,树上的原本绿色的叶子很多都会变颜色,有的变成红色,有的变成黄色。等到深秋的时候,秋风一吹,叶子就会随秋风到飘落到地上。
二、引导幼儿观察树叶,能够说出它的外形特征
1、教师:小朋友,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搜集树叶了,现在我们把自己的树叶都拿出来,大家互相看看,每个人的树叶都一样吗?
2、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感知树叶的形状特征,认识它们的名称。
教师:小朋友,你们认识你们拿的这些树叶吗?它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觉得你们的树叶像什么呢?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树叶的名字。
3、教师让幼儿摸一摸这些树叶,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再闻一闻,它又有什么样的味道。
4、请幼儿小组交换观察树叶
教师:这片树叶和你刚才自己的树叶有什么不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引导幼儿从形状、颜色等来说一说。)
三、认识树叶的名称,并拿自己的树叶在位子上向大家介绍
1、教师:你们都知道这些树叶的名字吗?
枫树的树叶像手掌,银杏树的树叶像扇子,松树的叶子像针,白桦树的叶子像颗心。教师:好我们都已经观察自己的和别人的树叶了,现在我们要请小朋友们来想大家介绍下你的树叶
“我的树叶叫什么名字,他是什么颜色的,他的形状像什么”
教师放映拍摄的树叶照片进行总结介绍
四、拓展想象绘画
1、教师:我们一起来用自己找来的树叶来创作一幅画吧我们把它粘在纸上,开动你们的小脑筋,看看它像什么,然后添加几笔,使它成为一幅美丽的图画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创意绘画。
3、教师进行小结,结束活动。
第四篇:科学教育随笔(定稿)
在科学活动中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
万和小学程富军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是一门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小学时,办学经费异常紧缺,但自然科学之实验工具、材料仍尽可能添置,招收大学毕业生和师范生到校执教小学科学科目。因为陶先生认识到年龄稍大的成人们,对于科学已不感兴趣。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身上的天才,才是新教育之要旨。他曾大声呼吁:“造成科学的中国,责任是在小学教师,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须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身上去加功夫培植。有了科学的儿童,自然会产生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中华民族……”
请呵护孩子好奇心,“当孩子问家长为什么蚊子会咬人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绝不能用“蚊子饿了”这种似是而非的话来敷衍孩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灌输给孩子错误的答案,还会使孩子形成思维定势,抹杀孩子对正确知识的求知欲。当然,打断孩子的话来打击孩子好奇心更不可取。
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采取的策略应是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同时将孩子的问题无限延伸,比如:除了让孩子观察蚊子为什么咬人外,家长还可以继续鼓励孩子观察蚊子喜欢咬什么人,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最喜欢咬人等等。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答案。陈耀认为,这种科学实践并不是家长认为的好动,而是由思维介入的活动。孩子们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索,将学会观察,学会
找证据、学会研究,这就掌握了一种最基本的科研方法。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可贵,是一切创新的基石。开设小学科学课,就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教育中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1)发展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证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于钻研、勇于创新,而兴趣狭窄,则不仅使人孤陋寡闻,知识面狭窄,而且会阻碍人的创造性思维,限制人的创造活动。
(2)加强科学技能训练。科学技能是通过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一系列动作方式,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一样,都是进行研究、创造的基础。
(3)开放式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学习,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得出多种多样的结论,不一定追求什么“标准答案”或“终极真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敏捷性和变通性。
(4)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创造灵感的浮现。
(5)助燃学生的思想火花。科学教师应随时注意抓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闪现出来的富有创意的思想火花,并且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把学生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转化为卓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和创新活动。必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或者鼓励几个有共同兴趣的学生一起合作,把创意变为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是注重以下方面
一、鼓励学生敢问。
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第五篇: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是一种以传授基本科学知识为手段(载体),体验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建立完整的科学知识观与价值观,进行科研基础能力训练和科学技术应用的教育。
“科学教育是指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和培养科学技术人才的社会活动。”
“科学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促进人的科学化的活动。”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观念、科学的价值观、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等)的教育。”“科学教育涉及个人需要、社会问题、就业准备以及学术深造基础四个领域,因此是一种向学生传授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科技世界的科学知识,教育学生如何处理科学与社会问题,让学生具有在今后择业所必需的科学技术基础与继续学习科学所必备的理论基础的教育。”[1]
“科学教育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其社会价值的教学,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学会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且懂得如何面对现实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作出明智抉择,以培养科学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全面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教育活动。”[2]
“科学教育是关注科学技术时代的现代人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一种养成教育,是将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作为整体的体系,使其内化成为受教育者的信念和行为的教育过程,从而使科学态度与每个公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现代文明中交融贯通。”[3]
[1] 袁运开蔡铁权主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70.[2] 顾志跃科学教育概论科学出版社199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