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

时间:2019-05-14 17:45: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

第一篇: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

前言

税源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和核心,离开了税源管理,税务部门就会丧失依法征税的主动权;提高税收政策的落实,税收收入的实现,税收计划的制定也就无从谈起。然而,一段时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误区,一些地方在推进征管改革的过程中,片面强调征管查职能分离,把税收管理职能人为地分割到各个环节,导致了“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这种情况的出现,使税务机关对加强税源管理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识。

2004年全国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以来,经过不断探索,税务系统不断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逐步形成和完善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34字税收征管模式,税收征管工作重心向税源管理实现了战略性调整,以税源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全面推进,各项管理措施相继出台并得到积极落实。为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和税收收入的快速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管理基础。

在强化税源管理的过程中,各地税务机关积极吸收一切先进的管理思想,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和作法,在税源管理上进行卓有成效的实践和探索。税源管理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税源管理的运行机制不断优化,税源管理的措施手段不断强化,税源管理的内外环境不断改善,税源管理的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在此基础上,对税源管理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进行理性认识,历史回顾,辩证分析,系统梳理,对于进一步推进税源管理的探索和实践,是很有必要的。

《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一书,在充分借鉴汲取近年来税源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贴近税收征管实际,对税源管理的基本认识、相关因素、制度体系、调查分析、分类管理、互动机制、动态监控、信息化建设、社会化协作、管理绩效考核等10个问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探讨和研究。总体来讲,既有对我国税源管理历程的历史回顾和经验的系统总结,又有对税源管理现状的客观分析和趋势的前瞻预测,更有对税源管理目标的准确定位和方法的科学界定。既贯穿了一般意义管理的基本内容,又体现了税源管理的要求。力求做到理论性、创新性、前瞻性、指导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该书结合工作实际对税源管理进行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但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纰漏。希望广大读者,特别是财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广大税务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2008年12月

第二篇:关于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2011-07-05 15:12:31 | 来源:青岛市地税局城阳分局 | 作者:赵红岩

孙曦红

2010年以来,青岛市地税局城阳分局深刻领会省局、市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精神实质,积极探索推行“专业化预警式税源管理”新模式,从辖区经济税源的实际出发,注重发挥重点税源企业的带动作用,逐步加大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力度,重点税源税收收入增长迅速。全年重点税源企业实现税收收入161058万元,增收31026万元,增长29 %。

一、科学分类,优化征管资源,从机制上确保重点税源管理高效运转。

一方面对重点税源设立重点税源科集中管理。按照城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税源分布以及机构人员实际状况,按纳税人规模分类,将占分局收入比重约为60%的重点税源企业集中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把高素质人员配备到重点税源管理部门,组成重点税源企业管理团队,专门研究和实施重点税源管理方式和方法,负责对重点税源的管理、纳税服务、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等工作。对重点税源管理部门建立联系人制度,按照业务事项采取以管事为主的专业化分岗位管理。

另一方面对一般税源设立一般税源科分区域管理。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现行财政体制的需要,便于税务机关与当地政府理顺关系,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另一方面有利于征管责任的全面落实,改变基层一线税收管理员“分户到人,各事统管”的管理办法,按区域设定征管责任区,将户籍管理、收入分析预测、核定征收等具体工作事项落实到征管责任区,以避免取消分户到人后再一次出现“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弊端。

除此之外,将外资企业统一划归直属征收局管理,同时保留个体管理科,负责辖区内个体工商户的专业化管理。

二、建章立制,突出信息管税,从制度上保证重点税源管理有据可依。

一方面,制定完善了“两办法一手册”。制定了《重点税源管理办法》,对重点税源的管理、纳税人应遵从的内容以及纳税服务的要求等方面予以规范,确保在重点税源企业的精细化、专业化以及创新纳税服务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制定了《税收征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通过设定数据质量标准,从信息采集入口着手严格按标准生成,为信息管税夯实基础;完善了《简约化预警数据分析手册》,包括基础征管数据分析、分税种管理数据分析、专项管理数据分析、行业收入分析、同税基不同税种关联分析、预警数据查询要求等6大类约25小

类的内容,不断完善行业纳税评估模型。

另一方面,集中力量编写了《税源专业化管理模式电子征管规程》。该业务规程以纳税人发起和税务机关发起两条主线所涉及业务事项为内容,以每个业务事项所流经的环节为节点,细化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标准,以明确新模式下按事分岗管理后,每个岗位、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工作流向和工作标准。在日常税收征管中,依据分局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制度,借助征管数据质量控制、重点税源管理系统、执法责任制考核系统、纳税评估管理系统、征管考核系统、重大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等一系列征管软件,对在征管软件和日常征管中发现的企业由于报表不规范、数据不准确、政策不理解产生的错误、预警信息导致少缴税款及滞纳金问题,适时召开重点税源企业培训会,以点带面,讲解预警指标间的相互关联关系和税收政策,严格规范报表报送质量和报送时间,不断提高重点税源企业税源监控工作效率和数据控制质量。

三、真抓实干,实现精细管理,从征管上抓住重点税源管理下大力气。

一方面,以房产土地的税源管理为切入点,以专业化促精细化。在分析所辖企业税收管理状况的基础上,2010年3月份对纳入重点税源的125户企业,在管理的精确、细致和深入上积极开动脑筋,狠抓工作落实。以房产土地的“计税依据资料信息、管理软件登录信息和申报税款信息三统一”为目标,开展房产土地税源全面核查,从计税依据资料信息、管理软件登录信息和申报税款信息三个方面同时核查纠正,在摸清税源家底,完善税源信息登记,深化软件应用,强化税源与申报的一致性,促进“信息管税”,建立房产土地税收管理的长效机制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征管成效,提升了征管质量。经核查,重点税源企业应补缴以前房产土地税及滞纳金716万元,年增加房产土地税589万元,共计增加税收1305万元。在此基础上,分局6月份将房产、土地核查工作在全局推广,每月纳入重点考核,2010分局共核查房产土地信息1500户,补缴房产、土地税及滞纳金3600万元,取得了显著的征管成效。

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分税种管理与分行业管理、分项目管理、分管理环节的统一。如:以对房地产行业管理为例,将房地产行业从税收管理的角度分为四个管理环节:取得土地、项目建设、产品销售、项目清算。从取得土地环节开始,将与取得和出让(转让)土地有关的营业税及附加、土地增值税、出让或转让环节的印花税、企业所得税等等全面纳入控管,极大地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能。如:以从城阳国土局取得的土地出让(转让)信息为切入点,仅土地出让(转让)缴纳印花税307万元,以专业化促精细化,带动分局整体征管质量明

显提升,增加了税收收入。

四、深化服务,引入风险管理,从数据上搭建重点税源管理监控平台。

一方面,创新措施拓展服务内涵,提高对重点企业的纳税服务能力。拟定了《致重点纳税人的一封信》并召开企业见面会,将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的改革情况、拟采取的纳税服务举措、下一步的征管思路和方向以及需要纳税人配合的事项一一告知,维护了纳税人的知情权,为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强化深层次税法辅导,结合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有针对性地开展税法讲座6次;设立重点税源企业维权服务电话,建立重点事项告知制度,依法维护纳税人在税收方面的合法权益。在服务方式上,积极探索协助办税的内涵,通过现场服务,协助办税,进一步拓展信息交流平台建设,畅通信息交流机制。开通了重点税源信息邮箱,用于日常纳税资料的报送;利用短信平台、语音电话、MSN等方式,保持畅通的联系机制,实现同重点税源企业财务信息的直接沟通;将城阳分局外网网站作为与重点税源企业交流和互动的平台,及时发布和更新税收政策,点评评估和检查工作案例,提醒企业避免类似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创建重点税源电子信息,引入风险管理机制。一是设计了《城阳分局重点税源电子信息卡片》,将重点税源的涉税信息分为常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常态信息主要是房产、土地等比较稳定的信息,通过对重点税源企业的实地调查,建立起第一手涉税信息资料库,确保信息的真实完整。二是引入重点税源风险管理机制,着重抓税源流失风险大的问题和环节,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对各主体税种的入库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变化,有选择地对该税种所属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户的税负水平进行纵向、横向对比分析,及时把握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根据行业税负标准和预警区间,对税负异常的重点税源户进行筛选,由税收管理员调查了解相关情况,按规定开展纳税评估。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管理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漏洞明显增多,探索税源建设新途径、新办法更显重要。笔者就如何加强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做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对税源管理与税源建设的认识

税源建设,广泛讲是指各级地方政府以及经济管理部门围绕税源健康、稳定增长而采取的一系列新措施。对税务机关来说,税源建设包括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两项内容。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根据税收法律、法规对税收收入的来源和渠道,通过一系列科学、规范、现代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全方位的信息跟踪和纳税控制,保证收入实现的管理活动。其核心是通过管理缩小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实现对税源的监控。具体地讲,税源管理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发票管理、税务检查、税务行政处罚以及协税护税等诸多工作。税源服务,是指税务机关为实现税收目的,无偿向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自然人提供的税法宣传、咨询以及办理涉税事项等各种服务。

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执法责任的体现,税源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责任的体现。一方面,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对纳税人行使管理权,对税源行使监控管理权,防止税源流失和税收不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也必须按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要求,为纳税人无偿提供税收服务,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为税源的发展壮大提供服务。税源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税收的管理水平,税源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税收征管的质量。加强税源建设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的必然要求,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措施与建议

笔者认为加强税源管理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对税源管理的认识,改变“重收入、轻管理”的思想,树立“以管促收、管理前移、精细管理”理念,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职责到位的原则,认真落实税源管理各项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切实达到税源管理的目的。具体讲,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税源管理工作。

(一)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税收管理员是联系征纳双方的桥梁和纽带,落实好税收管理员制度,是抓好税源管理的关键之所在。按照属地管理、分片负责的原则,明确规定税收管理员的职责范围,使税收管理员及时地对责任区内的纳税人的户籍、税基、税源管理进行按月调查分析,适时催报催缴,深入纳税户核实与监控经营状况。

(二)实行税源分类管理办法。一是对重点税源实行重点监控网络管理。根据重点税源企业具有财务核算健全、财务电子化管理程度高、纳税意识较强、社会影响力大等特点,把一些既懂税收征管又精计算机操作应用的复合型人才集中起来,运用计算机管理手段实施监控。二是对中小企业实行分行业管理。在督促中小企业建帐建制、规范核算的基础上,实行分行业管理,掌握各行业中小企业税源的规律,通过纵、横对比,强化管理,实现中小企业

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对零散税源实行源泉控管综合管理。由于这部分纳税人分散,经营规模小,发展不平衡,税源难控管,可将其分为固定业户、集贸市场经营户和临时经营户三类,分别采取不同办法管理。对固定业户,要加强户籍管理,实行源泉控管。对集贸市场税收要加强部门配合,实施综合治理。对临时户要加强社会监控,健全防范体系。四是对关、停、并、转企业、失踪户、挂靠户、非正常户等特殊税源实行跟踪监控,定期清理。对这部分税源按地域分户到人,实行行业监控和户籍管理,定期开展清理,一旦出现关、停、并、转等情况,提前介入依法对应征税款进行清算,防止税源流失。

(三)强化纳税评估,防范税收流失。纳税评估是税源管理的有效手段。制定科学的纳税评估分析指标,对评估的范围、内容、岗位职责、评估方式、评估规程等予以明确,形成一整套实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监控体系,掌握有关涉税信息,及时发现问题,确保纳税评估的信息质量。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够弥补纳税评估的不足,对纳税评估进行补充,对税源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四)加强发票管理工作,强化以票控税。税务机关应依法严格管理各类发票,加强各类发票的日常检查和发票的领、用、存管理。加大对普通发票的宣传,开展发票“有奖举报”和“发票抽奖”活动,增强公民的发票意识,调动消费者索取发票的积极性。积极落实以票控税的有效管理办法,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开发票的不法分子。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逐步推广使用税控收款机及相关税控装置,切实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从机制上有效控管税源。

(五)规范执法行为,加大对税源户的稽查力度。将税源户的管理纳入日常稽查范围,通过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的监督,为稽查提供监控依据。树立“重点稽查”的意识,对连续三个月未申报,又确实难以查找的非正常户进行重点稽查。加大对漏征、漏管户的打击力度,对漏征、漏管户,一经查处,按《征管法》相关规定处理,对触犯法律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绝不以补代罚或以罚代刑,充分发挥以查促征,以查促管,查管促效的目的。

(六)依托社会力量,建立税源管理社会化平台。加强与工商、国税、银行、公安、经贸委等部门联系和沟通,定期交换各部门掌握的涉税信息,重点交换注册登记、资格认定、资金流向、关联票证等信息,及时了解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变化情况。建立和拓宽信息交换与互联互通渠道,推行例会制度,指定税务机关内部职能部门或相关人员负责日常联系协调工作,实现税源源头控管。同时,建立税源管理的激励机制,重点奖励提供重要线索的举报人员,在全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人人参与协税护税的税收法治环境。

三、加强税源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近年来,税务机关大力推行和倡导优化纳税服务理念,引入和谐治税思想,从转变干部思想和工作作风入手,大力提升纳税服务质量,在文明执法,规范管理,简化流程,阳光办税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纳税人对税务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满意率也在逐年上升,税收工作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了纳税人的理解和支持。但同时,在我们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进一步做好税源服务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是我们今后仍需努力的方向。

(一)树立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并重的理念,坚持依法服务。税源服务是为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服务,税源服务不同于其他商业服务,是一种无偿的服务。在税收征管工作中,我们要将税源管理与税源服务有机结合起来,税源服务不是过分强调优化服务而淡化对纳税人的管理,忽视执法的严肃性,而是坚持依法服务,使税源服务既不能“缺位”、“错位”,又不能把税源服务等同于一般的商业服务,更不能无原则地一味迁就奉承、讨好迎合纳税人,甚至与偷逃抗骗税的不法分子同流合污,而是要为国家、社会和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广大纳税人的根本利益服务,更好地为国聚财、执法为民。

(二)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一是不断拓宽服务范围与空间,创新特色服务。在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行邮寄申报、网上申报、代理申报、银行代征、银行POS机刷卡、上门辅导、电话咨询、网络解答等多种申报纳税服务方式,实施首问负责制、办税公开、提醒申报、阳光操作等。二是简化办税程序,大力推行纳税申报“一窗式”、“一站式”服务。三是完善12366服务热线,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咨询服务。四是及时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在全面领会政策内涵的前提下,做到政策宣传到位、具体解释到位、优惠实施到位,使各类纳税人及时享受到优惠政策。五是打造平面化、多功能的纳税服务网络平台,开辟网上服务,网上咨询,提升纳税服务的科技含量。六是推行纳税人对办税服务质量的评议、评价、监督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建立纳税服务质量奖惩激励机制。

(三)不断加强税务干部素质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为了更好地文明执法、提高征管效率,更加准确、快捷地为纳税人服务,税务机关应不断加强和提高税务干部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在岗学习培训、轮岗培训、专业知识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一岗多能”、“全能复合型人才”,实现服务动机与服务效果的统一,真正使税收服务让广大纳税人满意。

(四)建立健全服务机制,保障税源服务到位。为纳税人服务要实实在在,不能只停留在唱高调、搞形式上,要切实急纳税人所急,想纳税人所想,建立健全税源服务机制,坚持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服务意识,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提供高效、便捷的符合依法治税要求和纳税人需要的执法服务。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税法宣传,定期开展税源管理和税源服务问卷调查,找出管理和服务中的不足,确保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增强征纳双方的良性互动,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和税收遵从度,营造一个法治、公平、文明、高效的税收环境。

(来源:哈密地区地税局)

第四篇:税源分析监控实践与探讨

近年来,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重点税源监控在税收征收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成为影响税收任务完成的“定盘星”。作为市直地税征收管理机关,*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局目前共负责市直990户企业的地方税收征管工作,其中:第一产业2户,第二产业75户,第三产业913户。为加强税源管理,堵塞征管漏洞,确保均衡入库,我们根据本局情况,把年税收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税源均作为了重点税源管理,切实加强日常跟踪、分析和监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税源管理体制。现结合*市地方税务局直属局两年多来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加强重点税源管理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是全面征管与重点管理相统筹。在抓好各种税源管理确保组织收入工作健康有序开展的基础上,加大对交通运输、通信业、房地产业等重点行业的监控力度,定期到纳税户实地了解情况,掌握其经营状况和收入、成本、价格、利润等财务情况,强化日常管理。二是分类管理与强化评估相统筹。加强税源监控管理,实行企业分类管理办法,利用数据集中和“一户式”信息管理优势,对纳税人当期涉税指标与历史指标纵向比对、同行业纳税人涉税指标横向比对,全面推进纳税评估,客观判断纳税人申报真实性和准确性。三是严格执法与重点帮扶相统筹。各相关科室要在对重点税源的监控过程中严格贯彻落实《征管法》及相关税种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宣传辅导和税收优惠事项的审核报批工作,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纳税人,及时给予审批;不符合减免条件的纳税人,取消享受税收优惠的资格,确保减免税适用政策准确、程序规范,全面提升税收征管水平。四是优化服务与帮困减负相统筹。要求管理员对重点企业管理服务做到“三有三不”,即:“政策辅导有记录、问题咨询有解答、困难申请有落实”;能一次办完的不让纳税人多次办,税务机关内部能够收集加工的数据信息不让纳税人重复报,税务机关能负担的征纳费用不增加纳税人负担。以分析为推动,促进税收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五是事前分析与事中、事后监控相统筹。凡进入重点税源名单的纳税人,明确专人负责,按户建立税源监控信息库,相关信息随时了解及时更新;税收管理人员经常性地深入重点税源企业,了解和掌握经营情况,并对企业同期相比增减幅度异常、大起大落的情况及时分析原因,制定工作预案,以保证税源监控的最终实效。*年,我们通过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138户重点税源的监控管理,征收入库税款2.155亿元;今年前10个月, 通过对年纳税10万元以上117户重点税源的管理,征收入库税款2.492亿元,起到了保证均衡入库稳定税收任务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一是有利于科学合理地对各科税收计划进行调整分配,确保经济与税收的良性循环。二是有利于发挥部门优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真实依据。三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加强税收薄弱环节和小税种的管理。四是有利于依法治税,公平税负,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二、重点税源分析监控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尚未实现各部门的优势组合上下联动

现今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主要归计财科负责,由于缺少及时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制度,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形成管理部门催报催缴、征收部门审核征收、计财部门负责填报三头不见面的局面,造成重点税源监控人员不能及时、准确、直接地掌握企业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而将税收入库情况的统计分析当作税源监控工作来做,就数字论数字进行事后分析,而对其入库数据的合理性、实际税源规模等情况并不十分清楚,对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漏洞也不能及早发现,因此,很难达到对重点税源实施全面监控的目的。

(二)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标准缺乏科学性全面性

当前重点税源户认定基本采取以年纳税额作为认定标准,这种认定标准虽能保证监控的收入额足够高,但企业上纳税额仅是一项历史和静态的数据,无法反映今后的发展变化趋势,另外采取以年纳税额为标准无法确保监控的行业、类型面足够广,不能全面反映整体的税源结构特点,势必会形成重点税源变化同整体税源变化脱节甚至背离的现象。

(三)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基础数据的真实性、价值性有待提升

目前,计财部门对重点税源信息的掌握主要依靠征收部门传递的企业的数据、信息,对税源的掌握只能停留在纳税人所提供的税务登记资料、纳税申报资料以及企业财务报表等有限的静态基础资料上,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报表漏填、缺项或逻辑错误时有发生,而且有的纳税人反映的财务状况也不真实,加上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展规模等最具征管监控价值的动态资料掌握不全,缺乏全程动态监控机制,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信息及经营动向,直接影响了税源监控的质量和效率。

(四)计算机技术在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中的应用需要扩大

尽管近年来各级税务机关不断加大了对计算机硬件的投入,实现了从纳税登记、税款征收到税款划解全过程的计算机管理,但信息化应用水平仍然不高,重点税源监控手段基本上仍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计算机运用的网络化水平较低,没有与银行、财政、工商、企业等部门做到横向联网,未能实现信息共享;计算机的智能化水平也较低,系统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工作尚处于“原始”阶段,信息处理分散,不能适应纳税人在信息时代经营业务迅速变化和转移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导致税源监控的缺位。

三、加强重点税源分析监控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加强专业培训,造就高素质的重点税源管理队伍。

只有建立一支既懂经济理论知识、税收业务知识,又熟悉经济税源情况变化、熟悉统计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税收分析队伍,才能保证重点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因此,要加强对这部分人员的专业能力、宏观经济掌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培训,多方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充分利用视频系统、内部网络,采取以会代训、专题培训、长短期培训结合等形式,加强对基层税收管理员、分析员和兼职分析员的系统培训。另外,还要及时总结、推广、交流工作经验,不断开拓管理思路,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建立联动机制,增强各部门各环节的互动交流。

重点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过程主要包括管理、分析、实施三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中牵涉到征、管、查各方。目前,税务机关在税源管理环节上不同程度存在相互脱节或衔接不畅的问题,不仅制约了税源管理信息的共享以及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而且已成为进一步强化当前税源管理工作深度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要进一步规范《重点税源企业监控管理办法》,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既强化个人责任,又注重部门责任,将税源管理分析和实施三个不同环节统筹考虑,尽快建立起由税收管理员、征收部门重点税源管理人员和计划财务部门相关人员共同承担,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良性联动机制,形成信息共享、衔接紧密、良性联动、有机统一的工作格局,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切实推进税源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

(三)尊重客观规律,实现重点税源标准的务实性。

实行重点税源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日常管理增加税收收入。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统一,税源构成状况不一样,所以,各单位在确定重点税源标准时也不应“一刀切”,而应因地制宜,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本单位税源状况相协调。建议确定重点税源标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一是税收收入达到一定规模,税收收入的贡献率相对突出;二是具有一定的行业特点,或是当年全局工作或上级确定的监控重点,全民或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三是确定实时或临时重点监控户:即将当年非重点税源户中每月新增税收收入额超过一定数额或新开企业投资规模较大、影响力较强的企业纳入监控户管理。

(四)加大投入,创新重点税源分析监控的新途径。

一要进一步完善经常性的分析监控方法,利用各税种与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分析方法、时间序列趋势分析预测方法、回归模型建立方法等,来判断税收增长与企业发展是否协调、税收征管是否到位、税收政策执行是否准确。二要实现重点税源监控信息处理系统与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以便直接利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进行数据的处理和上报,避免信息资源的浪费,减少工作量。三是要完善与各部门尤其是国税、工商、统计等部门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企业一次申报,数据多次利用,从而实现对重点税源进行全方位的有效监控。四要加快分析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纳税人、税款、其他数据的比较分析和进行数据挖掘的功能。

第五篇: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是应对新的经济税源态势、提高征管质效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近年来,临沂市国税局按照省局有关部署,以搭建专业化的征管框架为依托,着眼本地税源结构和征管现状,以“完善税收岗责体系,优化征管资源配置,构建专业管理团队”为重点,积极探索和推进具有本地特色的税源专业化管理。

一、税源专业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税源分级管理机制。在税源基础事务属地管理的前提下,探索明确层级管理定位,强化专业团队评估,取得一定成效。

1、确立分级监控对象。将全市税源划分为“市局、区县局、基层分局”三级税源监控对象。市局层面成立预警评估工作办公室,对全市纳税评估工作统筹管理,具体负责预警评估工作的专项考核和复审复核,全市行业税源、重点税源管理情况的集中分析。其他业务科室立足自身职能,开展征管数据分析,确定疑点企业清单,经评估办统筹后下发。区县局层面由税源管理二科统筹承接上级局下发的各类纳税评估任务,对下部署分配任务并负责指导和管理,同时直接实施对重点税源企业和高风险纳税人的评估。基层分局层面具体承担上级发布疑点企业的评估,并根据自身需要开展日常评估工作。

2、组建专业评估团队。成立市、县两级税源监控评估团队,推动市、县两级税源管理职能实体化。制订完善税源监控管理的相关制度办法,明确税源评估监控横向联动制度、工作例会制度、信息发布制度、风险应对反馈制度。市级机关负责全市税源监控、税收分析、遵从风险管理,市局整合各业务部门相关预警指标,完善税源监控指标体系,开发税源监控平台,由税源评估监控团队在充分采集数据的基础上,定期开展税源评估监控,对异常情况统一下达税源风险应对任务,监督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3、健全完善岗责体系。一是优化税源管理岗位设置,重新设立企业基础管理岗、个体基础管理岗、调查核实岗、评估管理岗和评估实施岗。其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为基础性工作岗位,调查核实岗、评估实施岗为专业工作岗位,评估管理岗为管理性岗位,同时规定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与调查核实岗不得兼岗,评估管理岗与评估实施岗不得兼岗。二是细化明确岗位职责,其中企业(个体)基础管理岗全面承担管户责任,主要负责户籍管理、日常巡查和信息采集;调查核实岗主要承担重点执法事项和评估取证查证工作,负责资格认定、优惠政策兑现核实、出口退税核实、增值税专用发票增量增额等专项调查;评估管理岗主要负责评估事项的管理工作;评估实施岗负责具体评估工作的实施。三是健全岗责体系。重新梳理和归集具体业务事项436个(其中基层286个),并对市局、区县局和基层分局三级岗责进行统筹规划,明确征、管、查、评和法律救济五大类业务序列之间的衔接关系,细化岗位操作标准、时限要求、应用模块、流转方向及相关手续,搭建新的岗责体系,并配有业务流程图129个、涉税文书339个,形成职能岗责的全覆盖。

(二)建立税源分类管理机制

以“规模+行业”为基础,对税源进行科学分类,建立“重点税源精细化,中小税源标准化、个体税源简约化”的税源分类管理机制。

1、科学划分税源。根据纳税人规模,将纳税人分为大企业、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特殊类企业等类别。根据地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行业分布、可以将纳税人细分为若干行业,进行专业化管理。遵循“管大、控中、规范小”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探索和把握管理规律,增强管理的实效性。一是大企业管理,侧重事前风险防范,促进自愿遵从。实施税务风险管理引导,帮助其在战略管理层建立健全税收风险内控机制。二是中小企业管理,实行按户管理与按行业类别管理相结合的办法,积极探索行业管理办法,加大小规模企业核定征收和督导力度,降低小规模企业零负低税额申报率。三是个体工商户管理,做好信息采集、典型调查、定额测算工作,实现税负核定公平、公开、公正,对零散税收,推行委托代征,实现社会化管理。四是特殊类型企业的监管,研究总分机构、网上交易、关联交易、恶意税收筹划等特定纳税人群体的风险发生规律,推出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五是加强所得税管理,按照企业所得税分类分层管理办法,以分类管理突出重点、分行业管理突出规律、分项管理化解风险、分层次管理提高效能为目的,根据纳税人不同类别实施相应管理,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

2、合理调整征管查职责。一是做实纳税服务。在税源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按基础性管理和专业化管理要求进行职能调整,合理界定好征收服务、税源管理、税务稽查职责。将申报征收、发票管理、税种日常管理、定额管理、欠税管理、档案管理以及其他日常管理,划为依申请的日常管理和依职权的日常管理,两类管理事项前移到办税服务厅。二是做专税源管理,以市局纳税评估办公室和县区局的税源管理二科为主体,深化以纳税评估为主的税源监控和风险应对工作。三是做强税务稽查。科学界定税务稽查与纳税评估的职责,规范评估案源移送和稽查结果反馈制度,建立评估与稽查的良性互动机制。

(三)建立以税源管理为核心的征管资源配置机制

目前,基层管理力量偏弱,事务性工作繁杂,是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瓶颈之一。为此,临沂市局提出围绕税源抓管理、以税源管理为核心配置征管资源的解决思路,采取 “职能下移或征管力量下沉”的方式,解决机关与基层的力量配置上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一是对征管力量进行重新布局,通过将机关人员下沉到基层分局,充实一线税源管理力量,实现机关“瘦身”。二是通过建立工作机制的办法,将机关职能转向税源管理,实行区县局与基层分局在税源管理上的一体化分工,做到工作重心下移。如,区县局业务科室直接参与税收分析,并将部分评估职能上收到机关科室,基层分局只负责常规性的调查核实、催报催缴等工作,使区县局与基层分局在同一层面上开展税源管理。三是着力减轻基层额外负担,使基层能够将主要精力集中到税源管理上。要求除确需基层实地调查采集的数据外,不得向基层索

要系统内已有数据信息,并尽可能地简并基层报送的各类资料,减轻基层负担,减少对基层工作的干扰。

二、对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构建专业化组织,应以县区局下设的一线管理机构为重点。应逐步考虑将按区域设置的派出机构调整为主要按纳税人规模和行业设置、少量按税源管理功能设置的“专业化”直属机构。但从操作层面看,仍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工作面广量大。既涉及观念更新、职能重置、流程再造、人力物力资源整合等诸多内部事项,又要争取所在区域各级财政主体、各类纳税主体的理解和支持,还要做好纳税服务网点和委托代征等配套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敏感性。二是实施要求较高。必须兼顾税源管理与纳税服务的不同要求,兼顾同向、同步提升征纳双方办税效能,兼顾发挥管事、管户制的优势,同时还不能因机构整合使纳税人办税不便、增加办税费用,或是形成管理漏洞和服务盲区。

(二)推行专业化应以税源科学分类为基础,并注重税源分类的科学性和适应性。从目前的税源管理实践看,按规模和行业对税源分类,适合于将基层现有的、区域化的派出机构转型为专业化的直属机构。因为按规模或行业对纳税人进行分类和归集,并以此为基础分别构建专业化的一线税源管理机构,不仅能够体现专业化理念和实践要求,而且能够保持机构功能和职责体系的相对完整,可以支持“一个头对外”执行任务。以税源管理主流程节点,或税收风险管理流程主环节等为依据对税源进行分类,并据以改造既有的、区域化的派出机构,似有一定局限性,主要是有可能造成机构功能零碎和职责界定不清。即使构成了专业化作业模式,也可能难以保证理想的效能,更重要的是可能难以避免“多头”直接面对同一纳税人处理涉税业务的问题。

(三)注重加快税收管理职能调整。应结合实际工作,认真梳理各类基础管理事项,尽量减少前置的无差别的形式要件审核要求,把确有必要的事前调查、核查、审批等控管措施转化为事后的风险控管事项,有选择地开展风险防控,把一些基础管理事项从管理员的基础管理职能中剥离出来。

(四)注意强化部门及各环节间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实施专业化管理,前提是分工、分责,核心是合作、协作。因此,税源专业化管理,对科室部门间、管理层级间及工作流程各环节的协作配合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无论是“纵”还是“横”,都必须围绕核心目标,牢固树立并强化责任意识和合作意识,找准、摆正部门和个人的工作定位,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有效整合各环节、各层级的力量,形成专业化分工下的工作合力。

(五)稳步扎实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会对现有机构人事造成冲击,而且工作的统筹度高、对体系化的要求高,不仅需要转变思维方式,突破管理思维定势,而且各层级、各环节之间需要更长的时间,相互磨合,相互适应,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做好长期坚持的思想和准备,并本着“先难后易”的原则,结合实际,稳步推进,不能犯急躁情绪,更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鉴于此,临沂市局目前采用了相

对稳妥的方法,即将专业化划分为“机构专业化、岗位专业化、人员专业化”三个层次,并在推行初期,要求各县区局结合实际,确定专业化实施的目标。条件不具备的县区局,可先通过实施人员专业化、岗位专业化,在条件成熟时再最终达成机构专业化的目标。

下载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税源管理实践与创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共5篇)

    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一、加强税源管理的实践近年来,湖南省国税系统对税源管理方法和途径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对经济税源进行全面的监控和分析。一是......

    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与思考(精选五篇)

    做好重点税源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层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征管手段的改进,给税收工......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推行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税源专业化管理,是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划分管理对象,优化配置管理资源,准确把握管理规律,施以专业方法进行税源管理的一种新的征管......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

    浅谈如何加强税源管理税源是税收的基础,对我们基层税务机关而言,税源的基础就是我们每天与之打交道的千千万万的纳税人。 税源管理是税务机关实施税收征管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

    税源管理

    为进一步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大力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根据《江苏省国家税务局关于深化税收风险管理推进税源管理专业化的工作意见(试行)》(201070,是破解人少户多、征管效率低下等突......

    税源管理初探

    税源管理初探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信息网络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税源分布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几乎涉及到各行各业,同时,税源的流动性进一步加大,隐蔽性进......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精选合集]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

    加强重点税源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重点税源管理是组织收入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各级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方式,调查、分析跟踪监控重点税源企业收入增减及税负变动趋势,及时准确掌握应征税款的规模与分布,对重点税源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