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奖励实施细则

时间:2019-05-14 17:23: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汉理工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奖励实施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汉理工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奖励实施细则》。

第一篇:武汉理工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奖励实施细则

武汉理工大学科研院所

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

为了充分调动科研院所的工作积极性,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根据学校党委关于科研院所机构设置的有关规定和科研院所的工作职责,结合学校科研工作的实际,特制定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实施方案。

一、科研院所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思路与原则 科研院所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总体思路是:明确目标,分清职责,不断提高科研院所的科研实力和管理水平;简政放权,重心下移,进一步明晰和扩大科研院所的管理权限;以岗定薪,绩效挂钩,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加强领导,强化考核,促进科研院所的不断发展。科研院所实施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是:

(1)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在确定科研院所工作目标及其责任的同时,要给予科研院所相应的人、财、物的管理权和相应的经济利益,使科研院所的责任、权利和利益相一致。

(2)学校宏观调控与科研院所自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科研院所在本单位工作职责范围内,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和管理规定,自主行使管理职权。学校通过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实施工作业绩考核对科研院所的工作实行宏观调控。

(3)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的原则。科研院所必须依照国家的法律、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本部门的工作职责行使人、财、物的管理权,实行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4)效益优先与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以岗定薪、绩效挂钩、优劳优酬的校内分配制度,真正体现重岗位、重实绩、重贡献,充分发挥校内分配的激励作用与导向作用。1

二、科研院所工作目标的内容与确定

在学校办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的基础上,依据学校的年度总目标和党政工作要点,科学而合理地确定科研院所的年度工作目标,实行学校与科研院所的两级管理。

1、目标年限。科研院所的工作目标分为年度目标和三年目标,以年度目标为主。对于第一年确定的第二年和第三年的工作目标,在第二年和第三年情况发生变化时,可以适当调整。

2、目标内容。科研院所的工作目标内容包括科研工作目标、学科建设目标、研究生培养目标、队伍建设目标、行政管理目标和思政与党建目标六个部分。科研院所的具体工作目标将在该单位的《工作目标责任制任务书》中加以明确。

(1)科研工作目标。主要包括科研经费、成果奖励、论文收录、申请专利数和科研管理等目标内容;

(2)学科建设目标:主要包括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建设、国内学术交流和国际学术交流等目标内容。

(3)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包括研究生的教学建设、教学改革、培养管理等目标内容。

(4)队伍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人员结构的改善、科研队伍的培养、高级人才的引进等目标内容。

(5)行政管理目标。主要包括行政工作目标、财务管理目标、资产管理目标和后勤与安全目标;

(6)思政与党建目标。主要包括党建工作目标、宣传与思想工作目标和党风廉政建设目标;

3、目标分解。首先,把学校办学的总体发展规划分解成年度计划;其次,依据科研院所的工作职责的不同,分别将学校的年度计划依次分解到相应的科研院所。

三、科研院所的主要职责与权限

1、科研院所的工作职责。认真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规定和工作任务;加强单位的内部管理与建设;不断提高本单

2位的科研实力、教学水平和队伍的业务能力。

2、科研院所的人事权限。科研院所各类干部的任免,严格按照学校党委有关干部任免的条件和程序执行。副处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由学校党委任免;科级干部的任免由科研院所提出申请,学校组织部按规定办理。但科级干部的任命,应根据人事部门核定的科级干部职数和学校干部任免的规定以及岗位职责要求,在学校范围内实行竞争上岗,学校组织部门考核批准。科研院所工作人员的流动,以学校人事部门制定的相应实施细则为准。

3、科研院所的财务权限。学校划拨给科研院所的经费实行一级财务管理体制,由校计划财务处统一管理,统一核算。属于科研院所的包干经费,在符合财务管理规定的条件下,在“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基础上行使计划、使用、审批权。

4、科研院所的资产权限。属于科研院所管辖的学校各类资产,科研院所要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充分发挥资产的效益,保证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5、科研院所的分配权限。为了充分调动科研院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科研实力和教学水平,科研院所可自行制定职工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的分配办法和各种奖惩政策。

四、科研院所的经费构成与分配

根据学校党委确定的科研院所定编定岗情况,采取业绩与效益挂钩的方式,确定科研院所的经费包干方案,实行科研院所经费总额包干。

1、经费的构成。学校在统一发放在岗职工的基本工资(含第十三个月的工资奖励)以及补贴的前提下,划拨给科研院所的经费包括人员费用、通讯费用、党建费和水电费用四大类。人员费用包括岗位津贴和业绩津贴两部分,通讯费用主要用于科研院所固定办公电话、移动电话(指按学校规定享受移动电话补助人员的移动电话费)的开支;水电费主

3要用于办公及日常管理的水电费开支;党建费主要用于本单位党的建设和党员活动等方面的开支。科研院所用于文印、报刊、差旅、办公用品等方面的日常开支及设备的维修保养费、耗材费等从单位科研提成中列支。

科研院所由于工作需要,在特定的时期或特定的工作范围内需要学校投入经费的,由院所向学校提出专项费用申请,按学校专项费用审批程序审批。科研院所所需的学科建设经费按学科建设经费审批程序审批。

2、经费分配办法。根据教育部有关精神,依据学校确定的费用总额分配科研院所的人员费用、通讯费用、党建费和水电费。人员费用按单位职工编制数分配。科研院所承担教学工作的津贴,由任务下达院系按实际费用总额的10—15%提取管理费后划拨到相应的科研院所。通讯费用由计划财务处按学校财务预算的办法和程序确定。党建费由计划财务处依据院系该项经费的划拨标准,酌情予以核拨。水电费按学校水电费定量管理的相关办法核拨。

3、经费拨款原则。科研院所的人员费用、通讯费用、党建费和水电费由校计划财务处在年初根据人事处提供的各科研院所的职工编制数预算出经费总额后,一次划拨到相应的单位。年末,由计划财务处根据人事处和科技处提供的按各科研院所完成科研工作量情况核算后的编制数对有关经费进行决算。

4、经费使用原则。各类经费的使用实行自主审批,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做到经费到位,计划使用,支付明确。

五、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组织与实施

1、组织机构。由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领导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具体负责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任务书的制订、目标管理与调控、年终考核与奖励等工作。由校发展规划与改革办公室负责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日常工作。

2、任务书的制定。由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制定科研院

4所工作目标责任制任务书。在任务书中,一方面明确科研院所的工作目标;另一方面,要明确学校为科研院所提供的工作条件。工作目标责任制任务书制定后,报分管科技工作的校领导同意,经学校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审定后,由校长下达。

3、目标管理与调控。在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的实施过程中,由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目标的管理与调控,对学校提供的条件要督促到位。对科研院所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工作中产生的问题要帮助解决,工作中产生的偏差要予以纠正。

4、年度考核。由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依据《武汉理工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奖励实施细则》(另行制定)中的规定,结合科研院所完成《工作目标责任制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目标的数量和质量,组织有关人员对科研院所的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依据分类考核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分别确定各科研院所考核单项的等级。

科研院所年度工作考核的结果,将作为科研院所领导班子成员年度工作考核和晋升晋级的重要依据。

5、年度奖惩。根据科研院所年度工作考核的结果和学校的经济情况,学校将在年终确定科研院所工作人员的年终奖励标准,给予科研院所奖励或惩罚。

六、其它

1、本方案所适用的对象为全校实施二级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科研院所。

2、本方案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由目标责任制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二篇:中层干部考核工作实施细1[定稿]

华西实验学校中层干部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初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客观、公正、准确地考核学校中层校中层干部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加强对中层干部的管理与监督、激励与约束,结合本校的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考核工作,是指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对校中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履行职责的情况所进行的考察、核定、评价,并以此作为加强对校中层干部任用、奖惩等的依据。

第三条 考核工作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党管干部原则(二)客观公正原则(三)注重实绩原则(四)群众公认原则

第四条 本规定适用于考核学校中层干部。第二章 考核方式

第五条 对中层校中层干部的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定期考核。

第六条平时考核是对校中层干部所进行的经常性考核。要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了解考核对象的有关情况。

第七条 定期考核采取、任期末考核的形式进行。第三章 考核内容

第八条 校中层干部考核内谷:(一)思想政治素质(20分)

能不断学习,提高理论素质和思想水平,有大局意识、吃苦在前、以身作则、团结协作、廉洁自律,能主动广泛地听取普通老师的意见,及时采纳合理建议,包括理论学习、政治表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执行民主集中制、维护学校政令畅通、团结协作、廉政建设等情况。(二)组织管理能力素质(20分)

与本职岗位相关的组织协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领导能力、办事效率、开拓创新,能根据学校工作,结合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切实有效的工作计划,在落实的过程中,做到有检查、有总结、有反馈、有执行力,包括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等能力。(三)工作表现(20分)

办事讲实效,办事讲求效益,不拖拉,不借故推脱;工作有创新,成绩有突破;能带领一线教师共同发展。积极参加学校各类会议和活动,不无故缺席,在校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四)工作实绩(40分)

首先自己的专业素质过硬,真正能做好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引领,并能指导其他普通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能把分管的年级带好,所在岗位或部门对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能做出成绩。包括教学效果和质量、工作效率和成果、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成效等。第四章 考核程序

第九条 定期考核的基本程序:(一)考核准备;(二)述职;

(三)个别谈话;(四)调查核实;(五)撰写考核材料;

(六)综合分析,评定考核结果;(七)反馈。

第十条 考核准备:(一)拟定考核方案;(二)组建考核组;

(三)考核组与被考核对象商定考核实施计划。

第十一条 召开述职会议:

进行考核动员;被考核对象作本人述职报告。

第十二条 参加述职会议人员:

学校中层干部成员;

第十三条 个别谈话的对象要注意代表性,各类型、各层次都应有代表列入,应包括考核对象本人,具体人选由考核组确定。个别谈话时,考核组应有两名以上人员参加,并做好谈话记录。

第十四条 考核组在综合分析基础上,写出考核材料。

第十五条 校中层干部考核材料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核工作的简要情况和校中层干部的基本情况;

(二)考核情况,包括考核对象的优点、成绩、存在的不足、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三)考核组的评价和建议以及考核组对评定等次的建议。

第十六条 评定考核结果由考核组会议决定,考核结果应正式通知考核对象,考核对象对考核结果若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诉。第五章 考核结果的评定和应用

第十七条 对中层领导的考核要作出整体评价,并提出加强校中层干部建设的具体建议。对存在问题应督促其进行整改,问题严重的应责令整顿,限期改进,必要时采取组织措施予以调整。

第十八条 校中层干部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十九条 校中层干部经考核全部项目达到下列标准者,应评定为优秀等次:(一)思想政治素质高;(二)组织领导能力强;

(三)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风好;(四)工作实绩突出;(五)清正廉洁。

第二十条 校中层干部经考核多数项目符合下列标准者,应评定为称职等次:(一)思想政治素质较高;(二)组织领导能力较强;

(三)联系群众,工作作风较好;(四)工作实绩比较突出;(五)能做到廉洁自律。

第二十一条 校中层干部经考核多数项目符合下列情况者,应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

(一)思想政治素质一般;(二)组织领导能力较弱;

(三)工作作风方面存在某些不足;

(四)能基本完成工作目标,但工作实绩不突出;(五)能基本做到廉洁自律,但某些方面还有差距。

第二十二条 校中层干部经考核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评定为不称职等次:(一)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

(二)组织领导能力差,不能胜任现职领导岗位;

(三)在校中层干部中不能坚持原则,严重影响班子团结或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

(四)有以权谋私行为,存在不廉洁问题;(五)工作不负责任,工作中造成较大损失;

(六)连续两年未完成工作目标,工作实绩差。

第二十三条 考核结果应作为校中层干部选拔任用、职务升降、奖惩、培训、调整级别和工资等的重要依据。选拔担任上级领导职务的人选,应从考核中评定为优秀、称职的干部中产生。

第二十四条 校中层干部在考核中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的,考核组应对其提出诫勉,限期改进。视具体情况,也可以调整其领导职务。

第二十五条 校中层干部在考核中被评定为不称职的,应视具体情况,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法定程序作如下处理:(一)免去现任领导职务;(二)责令辞去领导职务;(三)降职。

校中层干部被免去现任领导职务或责令辞去领导职务后,可另行分配适当工作

第二十六条 考核意见反馈给部门校中层干部后,校中层干部应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研究整改措施,并向考核组专题报告。

第二十七条 考核工作结束后,校中层干部综合评价材料存人本人档案。第六章 考核的纪律和监督

第二十八条 考核人员要认真履行考核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实施考核,要全面、准确、细致地了解和客观公正地反映考核对象的情况。

第二十九条 在考核工作中,考核人员和考核对象必须遵守以下纪律:(一)不准凭个人好恶了解或反映情况;(二)不准借考核之机谋取私利;(三)不准泄露考核机密;

(四)不准故意夸大、缩小、隐瞒、歪曲事实;(五)不准搞非组织活动;

(六)不准设置障碍,干扰或妨碍考核工作;(七)不准弄虚作假,向考核组提供虚假数据;(八)不准对反映其问题的人打击报复。

第三十条 对违反第二十九条规定的,视其情节、性质、后果,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党政纪处分。造成考核结果失实的,宣布考核无效并追究责任。

第三篇:教育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

××教育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

各乡镇(街道)中学、中心小学(园),县直各学校(园),各民办学校(园),局各科室(站):

为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意见》(××[2011]40号)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战略,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如下考核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考核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强化学校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

二、考核对象

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

三、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切实加强对教育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列入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有安排、有督促、有落实;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制,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副职配合抓、主要职能处室具体抓、其它职能处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

(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县委关于人才工作重大政策及会议精神,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制定具体的措施或办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定期听取和收集学校师生对教育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拓宽为人才服务的渠道和提高为人才服务的质量;建立健全学校领导联系学校骨干教师的工作制度,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计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计划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知识更新培训;遴选掌握学校重点人才名单,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制定和落实各种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努力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四)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将人才工作经费列入经费预算,做到人才工作经费落实、人才培养等投入得到保障。

(五)加强人才档案建设。不断完善学校人才档案,积极推进教育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设人才资源信息库,及时报送人才工作重要信息。

四、考核目标及分值设置

人才工作考核主要是指:人才工作机制、人才工作载体、人才成长环境、人才工作投入、人才工作满意度等五个方面。

满分为100。如有学校涉及不到相关内容,则以考核的实际项目来折算分值。

1、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40分)。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形成规范有序的组织领导机制(5分)。重视人才和智力的引进工作,建立名师培养计划,形成重点突出的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机制(10分)。树立新型的人才观,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形成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5分)。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6分)。人才档案建设规范,建有人才资源信息库(10分)。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针对人才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报送人才工作信息(4分)。

2、积极创建工作载体(20分)。注重人才作用发挥、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的各类平台建设(10分)。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业务培训活动,搞好继续教育工作(10分)。

3、注重人才工作资金投入(10分)。将人才工作经费列入经费预算,做到人才工作经费落实、人才培养等投入得到保障。

4、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20分)。制定并落实管

理服务措施、兑现相关待遇和奖励政策(5分)。注重宣传人才及人才工作,及时树立典型,开展表彰奖励活动(6分)。为优秀人才办实事,解决后顾之忧(5分)。建立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4分)。

5、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监督评价(10分)。建立本单位人才

工作科学评价机制(5分)。组织师生开展人才工作满意度评价(5分)。

另设附加分: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市及市以上表彰的(市级加2分、省级3分、国家级5分);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市及市以上会议交流或得到省及省以上媒体作为典型宣传的(市级加1分、省级2分、国家级4分)。

五、考核办法

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台帐、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形式进行考核。

六、考核结果及运用

1、根据考核小组的考核意见,进行材料汇总,综合各方面情况,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考核情况,由领导小组审定考核结果。考核等次设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档。90分及以上者为优秀、75—89分为合格、75分以下为不合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当年考核不定等次:①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纪、违法,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②考核材料弄虚作假的。

2、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督导成绩并与学校领导政绩相结合,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

××教育局

第四篇:武汉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xiexiebang推荐)

武汉理工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实施意见

(经2013年第2次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及《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等文件精神,加强我校实践育人工作,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以“卓越教育、卓越人才、卓越人生”教育理念为基本理念的卓越人才培养工程,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积极探索实践育人规律,更新实践育人内容,改革实践育人方法,建立“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体系,着力培养“适应能力强、实干精神强、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型“三强人才”。

二、完善实践育人体系

进一步完善我校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育人形式。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学校“责任、诚信、成才”三项教育融入实践育人工作全过程,把实践育人工作摆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纳入教学计划,并计算相应课内学时学分或课外学分。

(一)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在制定各层次、各类别培养方案时,全面落实有关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人文社会科学类本科专业不少于总学分(学

时)的15%、理工类本科专业不少于25%。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学时不少于半年,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直接攻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学时原则上不少于1年、学分不低于5学分;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实践学分不低于2学分。

1.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各专业应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建立与理论课程体系相适应,体现教学与科研结合、综合设计与工程实际结合,具有学科特色的包含基础性实验、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研究性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鼓励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鼓励老师利用科研成果自制实验设备,鼓励各级各类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切实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实习教学。根据不同专业教学需要,合理安排工程实训、电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研究生专业实践,各类实习(实践)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等形式组织。加强实习(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进一步完善各类实习(实践)教学大纲,明确实习(实践)工作流程。加强过程管理,做到有计划、有动员、有检查、有落实、有总结、有反馈。确保实习(实践)教学目标明确,责任到位,组织有序。

3.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基本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论文)与教师科研、企业生产或社会实际、学生创新项目的关联度。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严把“选题关”、“指导关”和“答辩关”,实施全程监控,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综合训练和提高。

4.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理论课程中的实践环节。理论课程中的调研、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过程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社会调研、演讲、辩论、参观等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二)认真组织军事训练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军事训练内容,保证实训时间不少于14天。通过开展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积极争取承训部队或军事院校对学生军事训练的大力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增强军训实效。

突出抓好空军国防生军政训练,完善教学课程体系,并为国防生日常教育训练提供必要的场地设施和条件,大力支持国防生参加学校及部队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推广空军国防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

(三)系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紧密围绕“开展项目化实践,力行基地化建设,推动课程化改革,实施规范化管理,拓展国际化渠道”的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和勤工助学等各类实践活动。每个本科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间累计应不少于4周,研究生不少于2周,每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至少参加1次社会调查,撰写1篇调查报告。

1.进一步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形成调研结果。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进一步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大力提倡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

3.进一步开展勤工助学。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在活动中培养自立自强、勤俭节约的精神。

4.进一步开展“三助”活动。研究生社会实践可采取“助教、助管、助研”等形式参与导师的教学、研究和管理工作。进一步鼓励研究生通过“三助”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加强“三助”工作的管理和考核,考核合格者记相应学分并核发相应的酬金。

5.进一步开展红色教育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6.进一步推进社会调查与实践课程化建设。通过开设《社会调查与实践》等课程,加强社会实践的理论培训,提高课内教学、课外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社会实践选题、实施、总结等过程的全方位指导。

(四)大力支持创新创业活动

进一步推进学术科技活动与竞赛活动。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支持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验、创业计划和创业模拟活动,扎实推进“学生创新行动计划”。

1.进一步完善课内外培养教育体系。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科学研究方法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教育课程,把各种科技创新活动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将课外学分与科技创新活动的参与和成果挂钩。

2.进一步开展科技创新文化活动。面向广大学生认真做好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宣传,大力开展校内“创新杯”科技文化节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认真指导学术科技类社团开展各具特色的科技文化活动,浓厚校园创新文化氛围。

3.进一步规范学生科研项目实施以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自主创新研究基金、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为基础,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良、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鼓励学生围绕项目课题,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

4.进一步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宣传并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节能减排科技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活动,对在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和活动中取得重大标志性成果或历史突破性成绩的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大力宣传。

5.进一步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创业活动。以国家创业训练与实践项目为基础,以参加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以校内外创业基地为依托,大力促进

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模拟训练与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学校相关部门应在政策、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三、实践育人推进措施

(一)深化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不断探索实践育人的新形式、新途径、新方法,将实践育人理念贯穿于育人全过程。把加强实践教学方法改革作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总结和推广“教学方法手段与考核方式改革试点课程”经验,重点推行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加强综合性实践科目设计和应用。不断丰富军事训练内容,不断拓展社会实践形式,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活动。

(二)着力加强实践育人队伍建设。根据《武汉理工大学中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实施办法》(校人字〔2011〕16号)文件精神,积极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到社会各部门进行挂职锻炼,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以专职教师为主,军事训练采用专兼职结合的方式,社会实践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团干部为主。每位老师都有参与各类实践育人活动的责任和义务。配齐配强实验室等专职实践教学工作人员,鼓励聘用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作为学生兼职指导教师,并根据指导工作量核发相应酬金。教师承担实践育人工作计算相应工作量,并纳入考核。

(三)积极发挥学生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支持和引导学生会、学生社团、班级等学生组织自主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发挥学生在实践育人中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作用。

(四)结合“2011计划”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以各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与合作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组织的联系,统筹配置中心内外的优质资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区,以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知识体系创新,以实践创新落实交叉培养、联合育人和产学研合作。寓教于研,注重学生独立思维的塑造、学习能力的提升、国际视野的开拓和奉献精神的养成,培养善于创新的拔尖人才。

(五)加强实践育人基地建设。依托学校现有资源,合理规划和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共建的“人才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省级实习实训基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学科技园或其他园区,设立一批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社会组织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六)推动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科研基地向本科生开放管理办法(试行)》(校教字〔2012〕126号)文件精神,推动校级科研基地,省部级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以及各类公共科研基础条件平台向本科生开放,完善开放形式与内容,健全激励与配套政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七)加强安全管理。各项实践育人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制定安全预案,大力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确保实践育人工作安全有序。校外集中实践活动应组织学生集体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八)加强考核管理。针对不同形式的实践育人方式,制订相应实践育人成效考核评价办法,切实增强实践育人效果。进一步完善学生综合测

评体系与考核激励机制,及时表彰实践育人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并作为教师晋级晋职、学生评先评优及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等方面的优先条件。

(九)加强研究交流。定期召开实践育人经验交流会、座谈研讨会等,及时总结推广实践育人成果,研究深入推进实践育人工作的思路举措。在教研项目立项中,向实践育人倾斜,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探索实践育人规律,为加强实践育人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十)强化舆论引导。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宣传橱窗等校内外新闻媒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大力报道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广泛宣传实践育人工作取得的成效及涌现的先进典型,积极推广学校及各二级单位加强实践育人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在全校进一步形成全员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营造良好实践育人文化。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党委书记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副校长任副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研究生院、科学技术发展院、学生工作(处)部、武装部、宣传部、人事处、计划财务处、校团委、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等部门负责人。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践育人工作统筹规划。

实践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各相关部门人员组成实践育人工作组,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将落实实践育人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要点。

各学院(部)成立相应实践育人工作小组,由院长(或主任)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副院长、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任副组长,负责本单位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实施。

(二)完善政策措施。各实践育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学院(部),结合自身工作,进一步落实现有制度,制定或完善相关政策,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三)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安排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经费,从新增生均拨款和教学经费中加大对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实践育人工作的投入。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增加实践育人经费投入。

第五篇: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探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办法

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办法

一、总则

第一条 为促进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繁荣发展,规范对各文科单位和教师的科研考核,根据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进一步营造良好科研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研成果质量。

第三条 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任务考核与业绩奖励的总体思路是:放宽考核期限,规范考核办法,严格考核程序,强化考核激励。学校对各文科单位的科研考核实行绩分总量考核,不以教师个人为考核对象。

第四条 学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考核按照以单位为对象,三年一考核的办法进行。对各文科单位的考核,以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为依据。

第五条 学校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考核对象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各院、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直属学校的实体文科科研单位。

第六条 术语解释

1.本办法所称文科科研考核刊源指:

(1)“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ISSHP)、“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ISTP)来源期刊(论文);

(2)学校认定的国(境)外学术期刊;

(3)“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正式来源期刊;(4)新华文摘,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教育报理论版,人大报刊复印资料。

2.本办法所称文科科研奖励刊源指:

(1)“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艺术与人文引文索引”(A&HCI)、“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ISSHP)来源期刊(论文);

(2)经学校认定的国(境)外学术期刊;

(3)《中国社会科学》、《求是》、《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4)学校按照一级学科确定的奖励期刊。

3.本办法所指重要出版社包括: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科学出版社、三联书店、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仅限本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术丛书),以及经学校认定的国外图书

出版公司。

二、任务考核

第七条 学校依据各文科科研单位的教师结构数据、学科性质、学校科研发展的总体要求等情况下达各文科单位的科研任务。

第八条 学校对各文科单位科研任务考核的指标包括科研经费、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等,各项指标均折算为绩分,具体折算办法为:

1.科研经费

(1)纵向经费:每10000元记1分;(2)横向经费:每20000元记1分。2.学术论文

(1)在学校文科科研考核刊源发表论文,每篇记1分;(2)在学校文科科研奖励刊源发表论文,每篇记3分;(3)在学校认定的国(境)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每篇记6分;

(4)在境外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主题报告,每篇记2分;(5)纳入《珞珈讲坛》的学术讲座,每篇记1分。(6)纳入“武汉大学海外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前沿追踪计划”的论文,每篇记3分。

3.学术著作

(1)学术著作(专著、主编或译著,不含教材和论文集),每10万字记3分;

(2)由国外出版公司出版的外文学术著作,每10万字记6分;由国内出版社出版的外文学术著作,每10万字记4分。

第九条 学术集刊、学术会议、应用成果、获奖成果等不纳入任务考核指标,但在年终进行绩分核算时,可折算绩分,抵充完成科研任务的绩分。

1.学术集刊

主编专题学术集刊,每10万字记1分。

2.学术会议(须在社科部履行正常申报、备案程序)(1)在境外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每场记5分;(2)在境内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每场记3分;(3)主办国内学术会议,每场记2分; 3.应用成果(需要有效采纳证明)

(1)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纳的应用成果,每篇记8分;被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的应用成果每篇记15分;

(2)被省级党政部门采纳的应用成果,每篇记5分;被地市级党政部门采纳的应用成果,每篇记3分;

(3)被企事业单位采纳,并产生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成果,每篇记3分。

4.获奖成果

(1)科研成果获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记40分,论文类一等奖记30分;著作类二等奖记

30分,论文类二等奖记20分;著作类三等奖记20分,论文类三等奖记10分;应用成果视同论文类成果记分;

(2)科研成果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记40分;

(3)科研成果获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政府出版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正式奖记20分,提名奖记10分;

(4)科研成果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王力语言学奖、钱端升法学研究成果奖、孙冶方经济学科奖、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等部级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记30分,论文类一等奖记15分;著作类二等奖记15分,论文类二等奖记10分;著作类三等奖记10分,论文类三等奖记5分;应用成果视同论文类成果记分;

(5)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一等奖记25分,论文类一等奖记15分;著作类二等奖记15分,论文类二等奖记10分;著作类三等奖记10分,论文类三等奖记5分;应用成果视同论文类成果记分;

(6)科研成果获一级学科一级学会优秀成果奖,参照湖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记分;

(7)科研成果获校级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特等奖记5分,著作类一等奖记4分,论文类一等奖记3分;著作类二等奖记3分,论文类二等奖记1分;应用成果视同论文类成果记分;

(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成果被鉴定为“优秀”记20分;重点项目成果被鉴定为“优秀”记10分;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成果被鉴定为“优秀”记5分;

(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招标项目成果被鉴定为“优秀”记20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被鉴定为“优秀”记10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成果被鉴定为“优秀”记5分;

(10)其它省部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被鉴定为“优秀”记5分;

5.学校为促进全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临时组织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科研活动适当记分。

第十条 学校每年对各文科单位完成科研任务的情况进行绩分核算,三年为一个周期考核一次。各单位完成三年科研任务的总量达到学校下达的科研任务总量即为完成任务,其中科研经费必须至少完成三年总量的80%。

三、业绩奖励与考核惩罚

第十一条 学校每年对各文科单位的科研业绩进行奖励,科研业绩津贴主要用于奖励当:(1)经学校认定的获奖成果;

(2)在学校认定的重要出版社出版的学术著作;(3)在学校认定的奖励刊源上发表的论文;

(4)纵向科研项目;

(5)个人争取横向科研经费超过10万元者;(6)超额完成科研任务的单位;

(7)优秀科研人才、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8)优秀科研管理单位和个人;(9)其他需要奖励的事项。

第十二条 学校对各文科科研单位和个人的科研业绩奖励标准,根据对各单位的科研考核和学校当年下达的业绩奖励经费确定。

第十三条 未完成科研任务的科研单位按照其完成科研任务的比例参与学校对文科单位的科研业绩奖励分配。

第十四条 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到期未结项,或申请项目延期结项未批准的本校科研人员,自项目应结项当年起至项目结项完毕,不参加学校科研业绩奖励分配。

第十五条 对因到期未结项科研项目数量过多,严重影响学校学术担保声誉的文科科研单位,学校根据有关要求减少对相关单位的科研业绩奖励额度或降低奖励标准。

第十六条 经学校学术委员会裁定,违反有关学术道德或学术规范的规定给学校造成不良学术影响的本校科研人员,自该裁定做出当年起,三年内不参加学校科研业绩奖励分配。

第十七条 每个考核周期结束后,学校对各文科单位进行三

年一次的总考核,并评比表彰文科科研考核先进单位。超额完成学校下达科研任务的单科参与学校三年一次总考核的业绩奖励分配,未完成学校下达科研任务总量的单位,不参与学校三年一次总考核的业绩奖励分配。

四、附则

第十八条 学校各文科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单位的考核办法,考核办法的制定也要贯彻三年一个考核周期的思路,为学校教师营造良好宽松的科研环境。

第十九条 本办法解释权在社会科学部。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学 二○○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下载武汉理工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奖励实施细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汉理工大学科研院所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与奖励实施细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