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是..

时间:2019-05-14 17:15: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是..》。

第一篇: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是..

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XXX的关键

所谓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就是指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让从事科学、技术、科研、科教等相关工作人员,他们的科学、技术、知识、精神、物质都富起来。

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知识上升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地位。知识成了最重要的资源,智能资本成了最重要的资本,在知识基础上形成的科技实力成了最重要的竞争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企业的发达和个人的发展,无不依赖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开拓与应用,而知识的生产、学习、创新,则成为人类最重要的活动,知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以高科技信息为主体的知识经济体系,迅速扩展令世人数目。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反映时代特色,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它能推动社会崇尚竞争,崇尚探索,崇尚创新,崇尚发展,崇尚新知,从而激励人们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价值回归。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指按劳动者其劳动的时间、强度以及创造的价值大小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老少得,不老不得。(而在资料中出现的...)谁手中掌握的权力越大,谁占有的社会财富越多,谁掌握的社会资源越丰富,谁就在社会分配中占主导作用,这违背了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造成社会分配不公。而作为社会进步中间力量的科技工作者,其所获得的社会收入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不成比例,这将严重影响科技创造的积极性。因此,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制度体系就是建立报酬与能力、贡献对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制度,从而调动科技人员和全社会(……对应资料)

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保证。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最紧缺的战略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成为强国的主要争夺资源。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贝克尔曾说,如果说科技是现代经济腾飞的发动机,人才就是这个发动机得以运转的“燃料”。发达国家的资本75%以上不是实物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永不枯竭的可持续资源,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发展中大国,拥有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唯一出路是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劳动力资源存量中人力资本的含量,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

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第一要务。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体系,就是将科教兴国战略制度化的有效措施,使科教兴国战略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防止执行过长偏离战略目标,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劳动者中科技人才的比例,提高劳动者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知识经济是经济增长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它以高技术产业为第一产业支柱,以智力资源为首要依托,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知识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形态的确立是近年来的事,其主要标志是美国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为代表的软件知识产业的兴起。盖茨的主要产品是软件及软件中包含的知识,正式这些知识的广泛应用打开了计算机应用的大门,微软公司的产值已超过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产值的综合。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就是5000家软件公司,它们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亚于名列前茅的5000家世界大公司。

第二篇: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

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加强新时期农村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措施,对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保障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我的老家商水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于2008年在全县范围内展开了医疗制度的建设,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下是我对老家商水县关于医疗保障的调研情况。

商水县政府专门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合管会)来进行这一惠及百万民生的工作,将建设医疗保障制度上升到政治高度,合管会主任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成员由县政府办、卫生、财政、发改委、农业、民政、广电、人事、教育、计生、药监、审计、扶贫等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乡镇(场、办)主要领导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代表组成。合管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方案》,领导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协调各方关系,动员社会参与。合管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合管办),办公室设在县卫生局。县合管办在各乡镇(场、办)设立经办机构,办公地点设在各乡镇(场、办)卫生院。

首先制定实行方针,采取以下医疗救助措施

一是拓展医疗救助形式。对城市低保户、三无对象和农村五保户、特困户中的重残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及因重大疾病造成生活困难的给予大病医疗救助;二是调整救助范围和标准。医疗救助资金补助额度,合理扩大救助病种范围,及时调整起付线、救助比例和年救助标准,做到量入为出,确保资金使用率达到96%以上;三是加强医疗救助资金管理。医疗救助资金实行专项列支、专款专用;四是规范医疗救助程序。县局统一审批制度,将救助资金及兑现到人。同时,积极探索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机制,不断提高救助质量和效益。

措施方针出台以后,又出台了集资方法

城镇居民医保以家庭(个人)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基本医疗保险费的筹集标准为:

(一)学生、少年儿童和其他18周岁以下城镇居民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90元,其中,个人缴纳10元,财政补

助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0元)。

(二)18周岁及以上非学生的城镇居民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个人缴纳70元,财政补助8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0元)。

(三)属于低保对象或重度残疾的学生儿童,每人每年90元,个人不缴费,财政补助9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45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25元);

属于其他低保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每人每年150元,其中:个人缴纳10元,财政补助140元(其中:中央财政补助70元,省级财政补助20元,县财政补助50元

凡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的城镇乡村居民都有优惠的住院待遇,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参保居民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起付标准以下的由个人支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由城镇居民医保基金和参保居民个人按比例承担。

参保居民住院起付标准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0元,二级定点医疗机构300元,三级定点医疗机构500元,异地转诊(省内和省外)600元。

一个自然内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暂定为59000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23000元,大额补充医疗保险36000元。

参保居民在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发生的符合医疗保险规定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疗保险起付标准以上、大额补充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下,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比例为:一级定点医疗机构(含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70%;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65%;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城镇居民医保基金支付60%。经批准转诊到异地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居民医保基金支付50%。

城镇居民连续缴费每满3年的,其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比例提高5%,但提高支付比例最高不超过10%。

通过一系列措施方针的实施,这几年在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下,医疗基础建设取得新突破 2008年以来,商水县卫生局在22个乡镇卫生院组织开展了改善就医环境和重点科室建设活动,共自筹资金700多万元,对卫生院环境进行了美化、亮化、净化,对急诊室、供应室、手术室、妇产科按规定标准进行了改造,提高了卫生院的诊疗服务水平,为群众创造了优美的就医环境。同时,抓住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加大投入的机遇,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加快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县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及5个乡镇卫生院合计争取资金5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利用项目资金179万元建成153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这是我县卫生事业发展史上投入最多、发展最快的两年。

新农合制度实施惠及百万农民

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开启了农村医疗保健的新纪元,惠及百万农民。商水县卫生局加强对基金安全和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新农合制度自2008年1月1日实施以来,全县参合农民94万多人,参合率达89%以上,目前已累计报补人数758169人,报补金额11290万元,其中达到封顶线3万元的17人,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重大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

该县卫生工作者以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应对各类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及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在防控非典、手足口病防治、处置问题奶粉事件、甲型H1N1流感应急防控工作中,商水县卫生局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进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在各自的岗位上日夜奋战,不辞劳苦,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扎实有效地开展了艾滋病防治、结构病管理、疟疾防治、计划免疫、妇女病普查普治、儿童健康体检及“降消”项目实施工作。免疫规划扩展到使用9种疫苗预防12种传染病,极大地提高了全县人民的健康水平。

强化医院管理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该县卫生局在全县卫生系统广泛开展了“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促进卫生改革发展教育活动,开展了争创“十佳医生”、“十佳护士”活动,在今年护士节举办了“健康卫士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并表彰了16名护理工作先进个人。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管理。各医疗单位从建立完善规章制度入手,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强化“三基三严”知识培训,严格医疗护理操作规程,规范医疗行为,为群众提供周到、安全、价廉、方便的医疗服务。

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

采用宣传车、悬挂过街联、印发宣传册、设立咨询台等多种形式,开展卫生法律法规宣传教育。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医疗市场,三年来依法取缔无证诊所474家,捣毁非法诊所广告牌592个,没收器械125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155份,移交法院强制执行案件10件,依法刑事拘留和行政挽留5人,有效整顿和规范了医疗市场秩序。开展了食品卫生执法专项检查,对食品卫生和学校食堂、超市加强监管,对学校食堂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了食品卫生知识培训,以食品摊点、饭店、学校餐厅为重点,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保障了广大消费者的饮食安全和身体健康。“脱贫三五年,一病回从前;得了阑尾炎,白种一年田;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民谣曾是农民看病难的真实写照。如今,这种情景正悄然转变。

一、医疗保障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协调各个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重要源泉。因此在社会生活当中,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出台的各项措施才能取得社会各阶层的共识和认同,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从而得到顺利实施。在调节各种不同利益关系时,只有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绝大多数社会成员受益,这项措施才能获得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广泛支持,才能有效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和力量,实现全社会的团结与合作。只有坚持公平正义,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才能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医疗保障制度对全体社会成员来说,是一视同仁的。任何社会成员,不分职业、地域、地位、财富等,只要遇到疾病,都享有医疗保障。因此这

一制度必定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2、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社会要实现安定有序,必须不断化解矛盾和冲突,不断消除各种不稳定因素。近年来,随着医疗费用的增长,医疗支出成为广大社会成员一种不可预期的消费支出,导致容易出现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等现象,因而疾病风险成为社会生活中导致社会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医疗保障制度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医疗保障和医疗费用补偿,有效地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不可预期性,从而有效地控制疾病风险,保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社会在安定有序的环境中发展。

3、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充满活力。和谐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均衡发展和协调相处的社会,是保证社会活力永不衰竭的前提,是保护人民群众创造力持久发挥的必要条件。医疗保障制度不仅能够保证和促进劳动力的再生产,还能通过使劳动者在遇到风险时减轻不可预期的经济压力,从而把一部分费用用于自己和家庭成员的智力投资等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劳动者的自由流动和组合,必将会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增添活力。

4、医疗保障制度能够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拥有生命和健康是公民在社会上生存、享有做人的尊严以及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公民实现一切权利的基础。因此以保障民众健康为目标的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必将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

第三篇: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立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建立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使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政府结合国内实际情况采取的旨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策,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制度。新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民族自治地方,也是全国5个自治区中唯一区、州、县三级自治单位俱全的自治地方。自治区成立后,在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制定自治法规、完善地方立法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

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以后,仍延续过去的省建制。当时,对于新疆将采用何种政治体制,如何处理与国家的关系问题等方面有过一番争论,少部分人甚至提出仿苏联实行“联邦制”,希望在新疆成立“共和国”。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以及中共中央新疆分局的意见,对这些错误主张进行了批评,要求在新疆以各民族聚居地区为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据民族特点和地区特点发展各民族的经济和文化。省人民政府在大力宣传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的同时,迅速开展民主改革运动,改造省以下的各级旧政权,废除封建王公制度、千百户长制度和保甲制度,建立人民的城乡基层政权。在全疆进行普选,选出了乡、县、市、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逐渐完成新旧政权的交替,稳定了新疆的社会秩序。有计划地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少数民族干部,为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50年全疆仅有少数民族干部3000名。到1955年自治区成立之时,全疆少数民族干部数量已达到4.6万名。

新疆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贯彻了“慎重稳进”的方针,由小到大逐步建立起多种民族区域自治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先从维吾尔族以外的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区开始筹建。1953年11月,从乡一级开始试点,成立了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族自治区(乡级)人民政府,以后相继成立了县级、州级自治单位。1955年9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第21次会议通过了《撤销新疆省建制、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议案》。同年9月30日,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撤销新疆省建制。赛福鼎•艾则孜当选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任主席。至此,新疆完成了区、州、县三级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和民族自治机关的设立工作。

新疆是以一个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维吾尔族)为基础,包括若干人口相对较少的少数民族自治单位的自治地方。在新疆13个世居民族中,除俄罗斯、满族因人数过少且分散,不适合建立自治单位外,其他少数民族都建立了自治州或自治县等各级自治地方或者民族乡。目前全疆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回等4个民族的5个自治州(分别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哈萨克、回、蒙古、塔塔尔、锡伯等5个民族的6个自治县(分别为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及43个民族乡(分别为14个哈萨克族乡、10个蒙古族乡、6个柯尔克孜族乡、5个回族乡、4个塔吉克族乡和锡伯、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族乡各1个)。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后,各级自治机关在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以及干部配备上都坚持各民族共同参政议政、共同管理地方事务的原则。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有关法律外,新疆也有一些地方性的法规、决议、决定,保证各民族共同当家做主。如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及各级人民政府领导成员时,实行差额选举的办法,即哪个民族成员落选就补选哪个民族成员;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少数民族代表候选人名单,由选举委员会根据多数选民意见及当地具体情况确定,选举时,各民族的候选人在本民族中差额选举,以此保持各民族人大代表以及领导干部的一定比例。自治区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共有代表542名,有13个民族的代表,其中少数民族代表占到65.5%,比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总人口中的比重高出4个百分点。各民族群众还享有参与管理国家大事的权利。出席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新疆代表共60名,由11个民族成分组成,其中60%是少数民族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的领导成员中,都有来自新疆的少数民族人士。

各级党委、政府一直把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关键,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在全国各地先后建立民族学院以及各类干部学校,将在实际工作中表现突出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少数民族选拔出来,送去学习。同时采取短期培训、基层锻炼、异地交流等多种形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近10年来,在中央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新疆选派了一部分少数民族干部到中央有关部委和沿海省份挂职,实行干部相互交流、干部轮换等措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人数和素质都提高很快。1955年,全疆有少数民族干部4.6万,1965年为6.7万,1975年为9.3万,1985年为20.2万,1995年为27.2万,2005年达到34万,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7%,是1955年自治区成立时的7倍。目前自治区的政府主席、各自治州的州长、自治县的县长以及相应的人大常委会主任、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都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的公民担任;地、州、市的专员、州长和市长,除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等新兴城市以外,也均由少数民族干部担任;全疆83%左右的县长、区长是少数民族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在自治区一级领导干部中占55%左右,在地、州、厅局级领导干部中占43%左右。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的数量也增加很快。2001年底少数民族专业技术干部队伍达到了25.1万人,占到全疆专业技术干部总数的55%。各族妇女也大量地走上了各级党政干部的岗位。

2005年全疆妇女干部达31.7万,其中少数民族妇女干部占到一半左右。同时,国家还向新疆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现在自治区已形成了包括党务、政务、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各方面人才的各民族干部队伍,从组织上保障了各民族管理自治地方事务及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政治权利。

民族区域自治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自治机关的立法权,即依照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自治法规,包括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及变通执行或停止执行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它保证了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同时自治地方还享有地方 国家机关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截至2000年底,自治区人大及其常委会颁布实施的自治法规、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决议、决定共213项,内容涉及法制建设、经济建设、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会治安、社会保障、民族宗教等诸多领域。

地方立法适应新疆的实际情况,保障了新疆各民族群众的权益。首先,对不完全适应自治区实际情况的上级机关的法律规定进行变通,或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补充性规定。如: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我国公民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新疆一些少数民族结婚年龄偏早是历史上长期沿袭下来的习惯,将婚龄很快提高到婚姻法规定的年龄较为困难。①1980年自治区五届三次人代会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将少数民族公民的结婚年龄变通为男不得早于20周岁,女不得早于18周岁。在1996年颁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中补充规定:在自治区境内生产并销售的商品,其包装和说明书上应有少数民族文和汉文;经营者在其经营场所悬挂和在食品包装、装潢上标注“清真”字样或标记,必须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事务管理部门批准。在1988年通过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若干规定》中,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国家有关规定,对自治区境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进行具体界定,尤其注意各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并强调要培养少数民族文物专业技术人员。

其次,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涵盖不全或国家尚未立法,根据自治区域内的具体情况和特有问题,先行制定地方性的单行条例。如:1993年施行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条例》,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文字自由的权利,并提倡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促进民族语言文字的科学研究和规范化工作。1996年第二次修正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扫除文盲条例》对使用汉语言文字与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扫盲的标准进行明确规范。1991年,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结合新疆境内存在大麻毒品犯罪和对种植大麻原植物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的情况,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禁止大麻毒品条例》,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吸食大麻毒品及种植大麻原植物的违法犯罪行为做出相应的禁止和惩处规定。

在地方立法过程中,对不同民族、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区别对待。如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国内地,普遍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83年在修订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补充规定》中提出了少数民族也要实行计划生育,但与汉族有所区别:“对汉族要求要严,对少数民族要适当放宽。”1992年颁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计划生育实施办法》具体规定少数民族居民一般可以比同类情况的汉族居民多生育一个子女。这种区别对待的政策,使有关法规更具有可行性。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5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显著提高,政治权利大大增强。实践证明,坚持并不断完善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的重要因素,是我国民族问题能够得到较好解决的关键之一。

第四篇:如何建立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建立完善半工半读制度 实现职教新突破

10月24日,教育部在青岛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半工半读试点工作会议。会议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总结交流了近些年来各地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经验和做法;研究部署了下一阶段职业教育工作;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百所试点院校,提出了新形势下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的任务和要求。

会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战线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精神上是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进一步提高对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半工半读是现代职业教育的一种学习制度,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基本形式是学校与企业等用人单位合作培养学生,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完成学业。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需要;是帮助学生、特别是贫困家庭学生成才就业的需要。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下大气力,认真研究解决学校和企业开展半工半读中的认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试点工作的开展。

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一是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半工半读的多种实现形式。要根据学校教学和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试点学校可以在部分专业试点,也可以在所有专业开展半工半读。在工学交替的具体形式上,学生可以在学校集中学习一段时间,然后到企业实习;可以在学校和企业实行工学多次交替的学习方式,学生边学习边工作,完成学业。二是要探索建立适应半工半读的教学与管理制度。试点学校要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共同研究制订试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习制度;探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和学生考核办法;改革招生、学籍、教学及有关的学校管理制度。三是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试点学校要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企业要为学校发展提供多方面支持,实现学校和企业合作互惠、共同发展。

会议要求,各地要切实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除了在安排中央和地方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时要优先支持开展半工半读试点的职业院校外,还要安排一定的工作经费用以推动试点工作的进行;要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对接受学生实习并支付实习报酬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的政策;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试点院校和企业都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并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要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对取得突出成绩的试点院校和企业予以表彰;要加强对半工半读制度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积极为试点院校和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要为半工半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会议指出,2007年是落实国务院《决定》、实现职业教育“十一五”目标关键的一年。各地要以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要在2006年招生总量的基础上再扩招50万人以上,招生总规模达到800万人,初步实现高中阶段教育中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要深化教学改革,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放在突出的位置;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认真研究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东西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成人教育和继续教育问题以及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问题,公办职业学校的运行机制问题,民办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依靠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问题,就业准入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设问题,进一步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等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继续采取有力措施,巩固并扩大成果,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据了解,2006年以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落实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召开了省级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会议精神,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部署。二是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预计将达到750万人,在校生规模将突破1700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三是“四大工程”的实施取得新进展。目前参加教育部等六部门组织的“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已达1000多所,企业达2000多家,覆盖的学生和学员超过300多万人。教育系统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规模达3500多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5000多万人次。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规模达到1亿人次以上。四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作全面启动。2006年,中央财政已投入专项资金15亿元,其中国债资金10亿元,支持了17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22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财政专项资金5亿元,支持了321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示范性高职建设计划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经费正在落实之中。在中央财政的引导和带动下,各级地方财政也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地方安排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资金是中央投入的两倍多,达到30多亿元。这些投入,较大地改善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基础能力。五是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建设,2006落实中央专项资助资金8亿元。六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取得新进展。

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作了关于在职业院校开展半工半读试点工作的报告,山东省副省长王军民介绍了强化各级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推进校企合作的经验。天津市教委、胶南市委市政府、吉林市公用事业工程学校、重庆万州商贸中专学校、扬州市天海职业技术学校、山东鲁泰公司、秦皇岛职业技术学校、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等作了会议交流发言。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主管职业教育的负责人、半工半读试点学校与主要合作企业的负责人、有关行业部门及组织代表、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系会议成员单位负责人、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约350人参加了会议。

第五篇:党建统筹引领,让集体经济富起来

党建统筹引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让村集体经济的“钱袋子”鼓起来

XXX作为国家级生态镇,是较为典型的传统农业乡镇,全镇下辖21个行政村,3涉农社区,先前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滞缓、增收乏力等现象,近年来,XXX镇党委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创新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真正让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党的威信树起来,群众日子好起来。

XXX镇党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农村基层党建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了“市级统一指导,乡镇集中组织,村级具体实施”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机制,建立由镇党委书记牵头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组织实施,先后带队赴周边县市先进村参观学习成功经验。各村党支部主动认领任务,建立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xx

余个。有力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2018年村营收入XX万元村实现全覆盖,全镇村营总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XXX%,全镇实现农村集体经济规划发展更优、收入来源更稳、经济实力更强的目标,2019年全镇村营总收入预计可达XXX万元,同比增长XXX%。

一是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XXX、XX、XXX等4个村由党支部发起,以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实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同时,对具备一定产业基础的村,积极鼓励兴办种植养殖型、加工增值型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

二是合理开发资源,走土地流转型路子。以XXXX创建为契机,稳步推进“三个全覆盖”工作,综合考虑经济基础、区位特点、资源条件,选准路子,“一村一策”发展实体经济,XXX、XXX积极探索了以乡村旅游、农家乐为主要形式的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全镇共流转土地XXX万亩,土地流转率达XXX%,已实施规模经营面积XXX万亩,招引种植大户XXX个。许家庄村与群众签订土地流转合同XXX多亩,流转率达XXX%,成功对接种田大户流转土地XXX亩,增加村民收入XX余万元,增加村集体收入XXX万元。三是发展实体经济,走服务创收型路子。以农户全覆盖、土地全覆盖、服务全覆盖、受益全覆盖为基础,探索创办社会化产业服务联盟等现代农业服务组织,发展“合作农场+社会化服务”的经营模式,为村域内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市场主体,尤其是粮食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资采购、农机作业、粮食烘干、仓储物流、产品销售等综合性服务,通过服务规模化带动生产规模化,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渠道。鼓励有条件的村在搞好风险评估和效益分析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以土地、水面等资源入股,创办农副产品生产、加工、运输、储藏等经济实体,增加集体收入来源。对村现有经济实体,通过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增强现有村集体企业的盈利能力。X

下一步,XXX镇党委将继续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扩大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以点促面,因地制宜,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带领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加大土地流转和新型合作农场建设的推进力度,巩固和深化

XXXX创建成果,不断扩大我镇“三个全覆盖”影响力,力争到2020年底,全镇村营收入达XXX万元以上,实现村营收入XXX万元以上村全覆盖,带领全镇人民在致富小康路上阔步前行。

下载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立完善的让科技人员富起来的制度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立完善党组织设置制度

    丹麻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制度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有关规定,为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特制定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

    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度

    摘 要 资金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主动脉,其高流动性可以为企业转换为其他任何类型的资产,也易引发贪污、诈骗、挪用等违法乱纪的行为。建立一套完善的内......

    建立和完善农发行客户经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发行客户经理制度 银行客户经理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专职从事营销优质客户、推介金融产品、提供银行服务、开展贷前调查、实施贷后管理等一体化金融工......

    如何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五篇范文]

    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使企业无时无刻不被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监督和报道;同时,也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企业通过新闻发言人发布信息,可以引导舆论提升企......

    建立完善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

    丹麻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试行)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的新要求,为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完善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机制

    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和机制 一、培训师的选择 1、熟悉成人教学安排 2、精通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经验,能够赢得受训的尊重 3、善于信息沟通,而不仅仅是表达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4......

    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范文模版)

    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责任追究是落实制度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5篇范文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一、什么是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人员,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及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等开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