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随州开发区国税开创三位一体征管新机制2
适应“工业兴市”战略创新“三位一体”模式
开发区国税局税源管理质量再创新高
开发区国税局今年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管理”的“三位一体”税收征管新机制,作为该局管理创新的“精品项目”,积极探索税源管理、促进税收的有效途径,使开发区国税收入再创新高。1—10月己完成税收收入4808万元,同比增长59.79%,增收绝对额1799万元,完成年度征收任务的90.87%,为快速适应“工业兴市”战略夯实了基础。
一、“两个平台”筑牢税源监控网。
开发区国税局充分运用“税收管理员”综合业务系统数据分析模块和每月召开的“良性互动”会议两个分析平台,全程掌握开发区内税源、税负变化情况,建立“黄、红、蓝”三级税源预警管理级别,先后对源丰化工、同星农业、威龙食品、新成集团、汽车销售公司、汽车拆解中心等长期零申报、负申报及税负较低的企业(预警值)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结合开发区实际完善了《纳税评估实施方案》,设立起23项与增值税紧密相关的涉税指标和经济指标,列举了8项预警指标,对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增减率、存货周转率等重点关注的指标进行分析和预警,为纳税评估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载体。仅今年前三季度就发现问题企业5户,评估补缴税款近300万元。分析制定了《开发区国家税务局废旧物资回收经营业务税收管理办法》,坚决杜绝了此类企业虚开收购、销售发票的违法活动滋生。
二、“四项措施”夯实税源管理基础。
一是全力抓好企业所得税征管工作。开展了内外学习培训、政策宣传和业务辅导等基础工作,及时做好2009年度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加强对企业税前扣除的成本、费用、损失的真实性审核管理力度,前三季度共组织企业所得税收入118万元,增收112万元,同比增长19.5倍。
二是强化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全面落实增值税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加强了对货物运输发票、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等的抵扣管理;建立预警机制,强化零负异常申报管理。
三是进行户籍清理,强化对小规模企业税收管理。对辖区纳税户进行地毯式排查登记,对清理前29户非正常户中的17户纳入正常户管理;新办理税务登记证12户。对淅河小酒厂、小砖瓦厂、二手车市场、家电下乡行业建账建制,实行依据开票金额进行纳税,减少了税源管理漏洞,促进了小规模企业税收增长。
四是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支持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为资源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农业深加工、化肥化工等经营类型的11户企业和30余户不达起征点的个体经营户办理了减(免)税审批手续,截止9月底,全局实现出口退税 2594万元,同比增长484.23%,上升绝对额2150万元。
三、“三位一体”整合再添新动力。
一是税收管理更加突出。“三位一体”模式的推行,进一步强化了对干部服务质量考核,增强了税务人员的服务意识,节约了办税时间,纳税人的办税效率大大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的管理产生了良好的效益,税收政策落实及时到位,税收调控能力日益显现,税收收入稳定增长。
二是税收执法责任制取得新突破。通过系统整合,实现了考核工作和执法责任追究的配套联动,实现了今年规范税收执法行为、提高征管质量的目标。使该局税政管理工作名列全市系统考核第一位,税收执法系统管理工作连续七个月(2—9月)正确率达到100%,受到通报表扬。
三是构建了和谐的税收外部环境。由于工作中注重了对服务质量的考核,广大干部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今年共举办各类政策辅导班3次,培训纳税人400多人(次),帮助35户企业健全帐务,使区内企业按期申报率和征期入库率都达到了100%。
自该局推行“三位一体”目标管理一年多来,不仅激发了广大干部的活力,提高了税收工作执行力,也使税源管理“便于管理、责任清楚”和“不交叉、不漏户”的原则得到落实,使税源管理“五清”(纳税户数清,基本情况清,生产经营情况清,财务核算清,纳税情况清)目标得以实现,更有力提升了税源管理质量和效率,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产生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得到了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的一致好评。
第二篇:开发区国税信息04期
晋中开发区国税分局信息
第4期 签发人:
开发区税务分局综合科
二〇一〇年二月三日
开发区国税纳税评估工作成效显著
为进一步提高征管质量,堵塞税收漏洞,开发区国税局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加强纳税评估工作,2009年共组织纳税评估993户(次),重点税源企业和骨干税源企业评估率达到100%,有问题的评估88户(次),累计评估入库税款373.84万元,占分局同期入库税款的4.43%,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是制订评估计划,管理员负责纳税人数据的采集,由综合业务科具体安排专项评估,并定期对评估工作进行辅导、监督和检查,提升评估效果。二是加强业务培训,使评估人员具有完备的税收业务、企业财务和计算机等知识,同时有效利用四位一体互动管理工作平台,科学选定评估检查对象。三是完善评估指标,根据行业或企业特点,分别确定其营业额的主控指标、合理税负值和警戒值,注重评估疑点的核实和证据的收集。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评估制度、评估责任追究制度和评估稽查、评估与管理衔接等制度,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五是严格考核,要求评估人员在规定期限内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分局对各管理科评估的情况进行了通报和工作质量考核。
第三篇: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开创人民调解
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开创人民调解新局面
——————兴平市司法局人民调解工作经验介绍
兴平市司法局为了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以加强司法所建设为基础,以强化人民调解为重点,以深化法制宣传为先导,以优化法律服务为关键,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目标,着眼于解决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着重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利益问题,着力于预防冲突、调处纠纷、化解矛盾,扎实做好人民调解等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人民调解工作是司法行政工作中最基本、最基层、最重要的工作,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给基层的社会稳定带来威胁,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努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是司法行政工作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新课题。我们兴平市司法局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做法有一下几点。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人民调解网络
为了适应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需要,使人民调解工作有
组织、有领导、有人抓、有人管,更好地落到实处,我们从抓组织建设入手,强化市、镇、村三级调解网络。一是突出司法所建设;近年来,我们利用国债资金全面完成标准化司法所建设任务;
2008年实现了司法所垂直管理;2009年落实了司法所长副科级待遇;2010年创建了南市、桑镇两个省级示范司法所;2011年完成了西吴、阜寨、西城三个省级示范司法所建设。二是突出司法所内部管理;统一台帐、统一案件调解模块,统一受案程序和调解程序,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管理制度,明确管理目标和管理措施,发挥司法所职能,不断促进司法所各项业务全面开展。三是突出调解组织建设;目前,我们兴平市共建立调解组织260 个,其中,镇人民调解委员会14个,村居调委会236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8 个,行业性专业调委会 2个。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镇(街道)、村居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四是突出学习宣传和培训;组织基层科全体干警、司法所长参加了省司法厅组织的学习培训班,提高了业务技能。深入开展了“千名村官”调解员培训,举办培训班4场次,参训人员1200余人次,通过培训,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逐步提升
二、创新工作模式以案定补试点取得良好效果
村(居)级调解组织是人民调解制度的重要支点,是维护
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近年来,由于没有经费保障,基层人民调解员的误工补助得不到落实,调解队伍工作积极性不高,“第一道防线”功能弱化,大量矛盾被推向上级。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努力实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一目标,2011年6月份以来,我们在南市司法所进行了“以案定补”工作试点。“以案定补”就是对人民调解员依照调解纠纷的数量、质量、纠纷的难易程度、社会影响大小及调解规范化程度进行补贴的制度。南市镇相应制定出台印发了《南市镇人民调解以案定补实施办法》,规定对人民调解员调解民事纠纷按照简易、一般和复杂疑难的类型分别予以补贴30-50元,100-200元和200-500元。一案一补。“以案定补”工作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以往无偿调解的惯例,极大地激发了基层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热情,提高了人民调解工作质量,使大量矛盾纠纷得到了及时有效预防和化解,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彰显,有力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以案定补”,实现了责权利挂钩,明确了目标和责任。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得到充实,各村调委会力量普遍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程序、文书、台账等更加规范和齐备,村级人民调解员改变了过去以口头调解为主的模式,绝大多数纠纷调处有了调查笔录、调解笔录、书面调解协议和履行记录等相关资料,村级调处真正起到了“第一道防线”作用。今年,我们将在兴平市范围内全面推广以案定补工作,切实发挥好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三、建立预警机制,开展矛盾纠纷排查
针对当前农村矛盾纠纷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摸排预警机制。开展矛盾纠纷的摸排工作,要坚持二个原则。一是群众性原则,二是早发现原则。结合我市社会管理巡查团三级网络和人民调解网络,我们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人
民调解网络植根农村一线群众中的作用,明确调解员的职责和任务,开展摸排预防工作。针对农村各类矛盾纠纷隐患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和矛盾纠纷发生、发展、爆发的规律,要求调解员每月必须排查两次,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有效地捕捉问题苗头,及早发现及时反映和报告发现的问题,提前介入,采取措施,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确保社会稳定。
四、开展大走访和大接访,畅通矛盾纠纷反映渠道
2011年,我局提出要把主要精力用在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服务发展上来,要转变作风,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切实了解民情为老百姓办实事。4月20日至5月5日,我局干警30人,会同其它政法部门干警及镇(办)干部和村级干部共计1000余人,分成14个大走访工作组,深入镇办开展大走访活动,共走访群众98000余户,发放宣传单(册)50000份,归纳征求意见和建议共13大类200余条,排查矛盾纠纷73起,现场化解6起,排查治安混乱区5处。5月11日至14日,我局和其他政法部门一道,以“听民生、察民情、排民忧、解民难”为目标,分头在全市主要广场,通过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快板、秦腔等形式,接待群众反映问题,共接访群众184人,受理和现场答复61案104人,受理有关政策和法律咨询113人,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及便民联系卡7000余份。今年十一月份,我局开展法制宣传“大篷车”活动,在全市十四个镇办轮回进行法制宣传教育,重点宣传司法行政工作职能,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和对司
法行政工作的认知同时现场受理矛盾纠纷案件,现场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共出车一百六十余次,发放印有司法行政职能的门帘4000余件,司法职能宣传册页2万份,便民联系卡5000多张。受理案件18件,解答群众法律问题81件,办理法律援助3件。通过大走访、大接访以及法制宣传“大篷车”活动的开展,畅通了矛盾纠纷反映渠道,提升了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
人民调解是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独特优势。人民调解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站在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今后,我们将转变工作作风,完善工作机制,再接再厉,不断超越,内修素养,外树形象,使我们的司法行政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兴平市司法局
2012年2月5日
第四篇:国税征管2011总结[小编推荐]
征收管理科2011工作总结
2011年,征管科在县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同志们的大力配合下,紧紧围绕税收工作大局,以加大征管力度,夯实征管基础为重点,大力提升征管数据质量,深入开展税收专项整治工作,征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征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化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
从年初开始,我们就把此项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本着“分户到人,各事统管,规避风险”的管理目标,制定出了专业化管理的整体框架,报市局批准后,修订完善了《税源专业化管理实施方案》,于5月份被市局正式批准,成为全市第一个被批准实施的方案,7月29日,税源专业化管理工作全部到位,运行状况良好。
二、落实风险管理。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申报纳税信息、发票信息、第三方信息等各类涉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比对,查找税收风险点,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税源管理的支撑作用,同时开展税收风险分析、识别、排序和处置,深化对高风险企业、行业、区域的管理,强化风险管理的任务落实、反馈和评价。今年共接收省市局派单7户,共查补入库税款、滞纳金、罚款29万元。
三、加强普通发票管理。
今年,我们本着提高普通发票使用面和使用量,稳步推广、扩大机打发票使用范围的目标,认真清理旧版发票,落实新的《发票管理办法》,稳步扩大机打发票使用范围,对旧版普通发票缴销做好了扫尾工作,纳税人结存的旧版发票全部缴销,对库存旧版普通发票全部核销完毕,电力、供水、医药、印刷等八个行业全部推行机打发票。
治力度不够强硬,整治效果不够明显,在税源管理工作中,整体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在今后的征管工作中,应注重调研,全面掌握情况,尽快探索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体系,使整体征管质量有大幅度的提高。
2012年工作思路
二0一二年的征管工作主要概括为以下内容:打好一个基础,完善两项工作,突出两个重点,探索一个结合。即做好征管基础建设工作,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办法和征管信息化建设工作,突出个体起征点调整和普通发票专项整治,探索国地税联合办税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征管基础建设。
以提高征管质量和征管效率为切入点,抓好户源管理,重点在清理专业市场上下功夫,确保管理户数稳步增长,同时做好个体大户的税收管理;落实重点指标重点管理的思路,做到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把个体征税户数、小规模企业低零申报率、一般申报入库率、税收风险管理等指标作为整治重点,并且要把应付指标考核切实转移到打基础、提质量、促增长的的思路上来;强化征管目标考核,完善并严格落实征管目标考核办法,加大考核力度,切实提高征管数据质量。
二、完善税源专业化管理。
结合税源管理分工情况制定岗责管理体系和税源管理考评办法,建立健全适合我县特色的税源管理体系。回顾总结专业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把专业化管理的重点放在完善行业税收管理办法上,根据企业的经营特点、经营规律、可能存在的风险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强的行业税收管理指南,全面推进税源专业化管理。
第五篇:全省国税系统“征管能手”先进事迹
**,是一名普通的税务工作者,一名基层的国家公务员。自1994年从省税务学校毕业参加税收工作至今,他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税收工作的无比热爱,在本职岗位上苦钻业务,锐意进取,真诚奉献,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取得了非凡的业绩:1995年、1996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市国税系统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全省国税系统“征管能手
”;1998年被评为全市国税系统“稽查能手”;1999年又被评为“**市国税局税收执法检查先进个人”、“廉政建设标兵”,1997-1999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成为**市国税系统征管线上的一面旗帜。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些荣誉的取得,是他刻苦钻研,勤学苦练的结晶。在实际工作中他及时为自己充好“电”。以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业务技能服务于税收工作。他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面对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在物欲横流,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不忘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以他们为榜样,不断地充实和修正自己。熟悉他的人都知道,每天晚上7:00-7:30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是他必看的老节目,八年如一日,从不间断。面对着税收征管改革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学习税收业务知识、掌握专业技能的欲望与日俱增。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进一步完善自我,他放弃节假日和双休日,自学了税收征管改革和财税专业课程及行政诉讼法等知识,记下了近上万字的学习笔记,对税收业务知识有了全面掌握和深刻的认识。近两年,随着微机在税收征管中作用日益提高,他为了很快地掌握这门技能,便主动到计算机培训中心去学习微机操作知识。在学习中,他甘当小学生,不耻下问。他不仅向书本学习,还向系统内业务骨干学习。他自我加压,学以致用。常常深入企业进行税收政策执行情况检查,以检验学习效果。在工作中,他一方面探索经验,积累知识,研究解决新问题;一方面乐于助人,传授技能,甘当“人梯”。在他担任沙洋县国家税务局第三分局主管业务的副局长期间,他在分局强化业务技能训练,提高全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在干部职工中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1998年,在沙洋县国税局组织的业务抽考中,三分局有4人进入了全县局的前五名,在系统内引起轰动。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税”消得人憔悴。**同志对税收工作有着火一般的热诚。他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勤奋敬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自94年7月进入后港税务所一直到2000年10月,一直坚守在税收工作的最前沿阵地,从事过会计、出纳、发票、征管、稽查、办公室等岗位。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他都能克尽职守,真诚奉献。以积极的工作热情和出色的工作成绩向党递交了满意的答卷。98年6月,分局机构重组时征管范围扩大。为了尽快地摸清“家底”,收集和整理纳税户的相关资料,身为副局长的他,不顾自己患了重感冒,早晚打针,白天依然坚持上班,连双休日也顾不得休息,与管理股的同志一道,对辖区内各纳税户一一走访,在很短的时间内收集和整理好了辖区四个乡镇所有纳税户的征管资料,为分局顺利实施征管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税收执法者,他秉公执法、无私无畏,捍卫着税收法律的尊严。他每月带领稽查股对辖区内所有纳税户进行税收大检查,总是和同志们战斗在第一线,严厉打击和清理偷税和欠税户,不让国家的税款流失一分一厘。在1998年9月沙洋县国税局开展的粮食企业税收大检查中,**积极主动地协助检查组,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精湛的业务技能,排除各种阻力和干扰,对粮食企业的销售情况逐一进行了核实,核增销售收入15万元,为国家增加税款3万多元,赢得了县、市国税局领导的充分肯定。
人们常说:收税难,难收税。这句话在他的税收工作中得到了应验。为了提高征管质量,促进税收任务的完成,他总是和一线征收人员摸爬滚打在一起,“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是在面对刁蛮无理、横行霸道、胡揽蛮缠的纳税户时,他从不畏惧,敢于斗争,总是挺身而出,用真实行动、用法律武器来捍卫税法的尊严。2000年5月份,在清理农村粮食油料市场税收时,一个沙市贩子专门重金聘请了蛟尾镇的两个“土痞子”为其开路。当税收执法人员找到他计税时,两个“土痞子”拿着验粮食质量用的铁锥冲着税务人员威胁说:“别人出钱请我们就是要我们帮助摆平这些事,谁要是想收税,我们就捅死谁。”面对这种情况,**毫不畏惧,正言相告说:“依法收税是我们的职责,谁要是阻挠,谁就在与国家作对,税今天是一定要补的。”沙市贩子看着不对头,只好主动补交了1000元税款。事后,同事们回想起当时的情景都有些后怕,劝他以后不要再冒这种险,但**坚定地说:“为了税收的尊严,流血牺牲我也不在乎。”
**以依法治税为己任,以为国聚财为天职,是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