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文科学的科学精神

时间:2019-05-14 17:0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人文科学的科学精神》,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人文科学的科学精神》。

第一篇:论人文科学的科学精神

论人文科学精神

摘要:本文说明了何谓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进而系统的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只有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进行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并为我国现阶段在某些方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人文精神;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其精髓到底是什么?无论是一个小小的个人让座行为,还是大到城市、国家的建设、民众的教育,我们都在提倡人文精神,但好象没有谁说清楚了人文精神到底是什么,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让我渐渐得出了一个答案,无论是人文精神,还是说到一个人的修养教养,其实质很简单:首先,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别人也当成和自己一样的人,像理解自己一样理解别人,像知道自己的需要一样知道别人的需要,像保护自己样去保护别人。其次,任何学科,即使在解决专业问题的时候,也能首先从人的角度出发去思考。科学应从人出发,再回到人。正如建筑师设计大楼,如果首先考虑人的需要,对人的本性有所理解,就不会设计出冬凉夏暖的房子,老师教育学生,就不会发生教育只是扼杀学生的对世界的好奇、天真的心,而像填鸭似地把学生教育成一个个世故的小大人。“真正的人文教育,是引领一群孩童,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来到星空之下,整个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数学、物理、生物、心理,象星星一样在深蓝的天空中闪耀,大人们手把手地告诉儿童,那个星叫什么星,它离我们有多远,它又为

什么在那里。

科学精神是什么?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我们只有认真的思考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才能更好的去引领社会的进步

对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理解,首先,科学精神反应的是追求真理,实事求是.而人文精神追求的是人们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摒弃一切虚伪的价值取向.于是我们就可以根据马克思真理的价值的辩证统一性来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性表现在:一.成功的实践必然是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二.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三.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互相制约,互相引导.互相促进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和人文的辩证性和统一性.其次.要是我们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割裂开来的话,那么结果将是造成了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或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的“边缘人”.这两种结果都将是造成人的不完整的发展,都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走

极端.而这又必将造成社会畸形发展.最后.科学知识其实也是一种人类文化,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类精神.如果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科学主义只能是盲目的和莽撞的;如果没有科学精神融入,人文主义只能是蹩脚的和虚妄的。作为求真、求实的探究,科学本身无法解决自身存在的意义问题,只有在人文精神的引导下,科学才能被赋予善的目的。如果科学失去人文精神的引导和制约,并将道德理想、终极关怀、文化价值、情感体验和人生意义问题排除在外,只能陷于工具理性和技术功利主义的泥潭。人文主义也是这样,如果失去科学精神的光芒和照耀,只能是暧昧不明的喃喃呓语。无论何时何地,人文精神都不能背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所蕴涵的客观性、逻辑一致性和试错的检验方法是推动人类知识进步和文明演进的重要力量。

从历史上看,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宗教、神话与医学、化学等自然科学是共生于一个知识体系中的,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一开始呈现出的是相互交错、交相发展的融合态势。随着人类认识的发展,科学虽然与神话、宗教渐渐分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但它总难以完全割舍同形而上思辩等人文观念的联系。就科学的现实形态而言,科学知识也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包含着人文的意蕴。即使从近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形成来看,它们也同是批判宗教神学的有力武器。人文精神首先呼吁人性的解放,尊重人的价值和权利。科学精神紧随其后,提倡科学实验,反对迷信。科学精神的弘扬恢复了理性的权威,人文精神的倡导重新树立了人的尊严,二者的紧密结合为人们推翻宗教神学的统治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

指向。实际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同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有学者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形象地比喻成发动机与制衡器:如果将社会比作一辆行进的机车,科学精神及其在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则起着发动机的作用。如果没有发动机,机车就会停滞不前;但如果光有发动机而没有制衡器,动力系统非但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而且极易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人文精神相对于科学精神而言,正是起到了这种制衡器的作用。正是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共生互补中,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地走向灿烂和辉煌。

人文精神的张扬对科学精神具有保护,激励与导向作用.人文精神追求的善,自由,平等等范畴,对科学活动和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护作用,现代科学家不再担心宗教裁判所和火刑柱了,相反成为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群之一.同时,人文精神内蕴着内在超越,不竭创造的人生理念和人生态度,对科技工作者进行科研活动电是重要激励.但是,在现代科技经济的发展中,人文精神的缺乏显而易见,主要表现在科技进步成果被少数人享有和科技异化两个方面.前一方面在前面制度创新的两个标准(科技经济进步与社会正义)及政治制度创新时已论述到,这里着重谈一下后一方面.现在全世界出现的所谓“后现代问题”,就是科技异化的表现.过分强调科技作用的唯科学主义,“技术中心论”,代替经济中心论成为另一种机械的社会发展观,而所谓“后现代问题”主要是技术中心论和唯科学主义造成的,主要表现有人的异化,主体意识丧失,精神空虚,主体感受受压迫与奴役;环境破坏;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发展遭到破坏等.许多思

想家对此作过深刻批判.最早批判这一现象的是马克思,他说:“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种事物好象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我们看到,机器具有减少人类劳动和使劳动更有成效的神奇力量,然而却引起了饥饿和过度的疲劳.……技术的胜利,似乎是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换来的.随着人类愈益控制自然,个人却似乎愈益成为别人的奴隶或自身卑劣行为的奴隶.”对这种“技术奴役人”的现象,爱因斯坦也有与马克思类似的见解,他说:“科学技术一方面,它所产生的发明把人从精疲力竭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活更加舒适和富裕;另一方面,给人的生活带来严重的不安,使人成为技术环境的奴隶.而最大的灾难是为自己创造了大规模的毁灭手段”,“生活的机械化和非人化,这是科学技术思想发展的一个灾难性的副产品”.面对科学技术这种巨大的异化作用.他主张一切科学技术,道德,政治和艺术等“都是同一株树上的各个分枝.所有这些都是为着使人类的生活趋于高尚,把他从单纯生理上的生存境界提高,并且把个人导向自由”,“关心人的本身,应当始终成为一切技术上奋斗的主要目标.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传统农业文明,现代工业文明,后现代信息社会文明共存.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反对遗留的封建落后文化还是发展市场经济,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都必须大力培养和弘扬科学精神.世界形势和国情不允许我们再走西方发达国家那种”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近代我国向西方学习以来.包括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许多有识之士,都主张”吸取精华,去其糟粕“.其精华就是科学精神.但同时要以自己的人文精神去整合西方科学精神以避免科技异化的负效应.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优秀的人文精神,例如道家思想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个性和心灵自由,无为而治等观点,就包含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思想;儒家正诚格致,修齐治平,民贵君轻,德治,王道等学说,也反映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及对百姓大众的关怀.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人文精神的宝藏,它根本上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为追求,这种追求在中国共产党那里具体化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理论创新.这些精神通过制度创新加以保障,必将为新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中追求自由平等,注重环保等电值得借鉴.总之,在初现端倪的,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走出一条新型的社会发展道路.”

第二篇:论科学精神

论科学精神

姓名:魏伟学号:02130098 班级:自然辩证法2班

当今时代,可谓是科学的时代,科学日益社会化,社会日益科学化。在科学与社会的互动中,产生于科学领域的科学精神,具有了普遍的社会意义。然而,就在人们享受科学所带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却忽视了科学精神的存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科学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各个国家都在竞相发展科学事业,特别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更是把科学推上了神圣的殿堂。这种对科学的崇拜,在一定范围内是能够推动科学的发展的。恩格斯曾经说过,“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步”。社会技术上的需要能推动科学事业的进步,但这毕竟是科学发展的外因,从长远来看,科学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一个国家要保持科学持续不断地发展,就必须大力弘扬科学精神,中国也是如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的繁荣与起伏深刻影响着科技的发展,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一些重大发现和发明深刻地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许多成就至今还令我们感慨和赞叹。但由于种种原因,近代以来,我们的科学落后了,我们的经济落后了,国家和民族落后了。如今,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作用下,我国的科学事业蓬勃发展,人们也在充分享受着科学所带来实惠,但我们应该看到,科学的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不只是极大的物质财富,更是丰裕的精神财富。然而,何谓“科学精神”呢?所谓科学精神,是指科学与科学活动的内在精神和灵魂,它是科学主体(科学家)的内在精神气质,品质和科学活动的内在性质,特质在求真创新基础上的统一。这就是说,科学精神是科学家群体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形成和体现的高尚卓越的情操、气质、品格和行为特征以及科学活动过程中制度化的共同价值观和规范的内在统一。科学精神在科学家身上表现为崇尚真理、唯实求是、锲而不舍、执著探索、善于怀疑、敢于挑战、敢于创新、坚守志业、忘我献身等的情操、品质和行为特征;在科学活动和事业上体现为“普遍主义气”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等共同的价值体系和制度化规范。然而,在我国当前社会中,许多人,包括部分科研界的知识分子或某些精英人物,面对科学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物质福利,只看到了科学“形而下”的力量,而忽视了科学的“形而上”的作用。于是人们把科学看成了纯粹的追求物质利益的工具,或是永恒不变的真理等等。这种极端功利主义和物欲主义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科学完整形象,泯灭了科学的精神,更重要的是严重影响了科学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视科学为工具的这种实用主义观点固然推动了民众对科学的热情,但这只是由于物质利益而重视科学,而不是从整体上来把握科学的。作为文化形态或意识形态的科学,其本原的精神价值和意义,是超越了功利主义和物欲主义的。虽然这种“形而上”的力量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所起的作用却是实在的和深远的,犹如轻柔的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科学的形而上的形态和力量,是根本错误的,因为这样便否认或贬低了科学的精神的意义和人文价值。西勒说的好,“科学是女神,不是挤奶的母牛”。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科学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强大,人们越来越折服于科学的惊人力量。但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现实:人们崇尚科学,大力发展科学的背后是科学精神的缺失。昔日令国人振奋的“汉芯”系列却成为一幕欺世闹剧,上海交大的陈进事件令人寒心。对于当今科学精神缺失现象,我们改怎么办呢?换句话说,科学精神能培养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从个人因素上来讲,科学精神是科学家在长期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形成的高尚的情操、卓越的品质、顽强的毅力及其良好的行为特征,而这些情操、品质、意志和行为特征是科学家良好素质的体现,是科学家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或天赋的外在体现,人是有天赋的。科学家内在的科学精神,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科学家的非凡品质,既然是一种品质,它自然是和科学家的心理有密切关系的。所以应当提高当今科学家的科研心理动机。

其次、从社会因素上看,社会对科学的认识和理解,影响科学精神的培养,当人们把科学仅看成是“救亡图存”的工具时,仅看成是促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时,科学精神被实用主义的价值观所遮蔽,科学不仅有实用的工具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具有的理性价值。大力推广科学的理性价值也显得

尤为重要。最后、科学精神培养的教育途径 从非智力因素培养上看,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始于好奇,好奇心被称为是“科学家的美德”。永无止境的好奇心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好奇心与科学家的好奇心毕竟不一样。如,孩子往往只是对事物表面和感官现象做出好奇的反映,它是瞬间的和无意识的行为,通过现有的知识和简单的行动就能够得到满足的。但即便如此,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加以保护,并借此激发孩子对世界各种现象的兴趣,引导他们去探索,去理智地思考,在探索思考中磨练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建立在兴趣和爱好基础上的探索将是执著的,是废寝忘食的,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这些优良的品质,可以说就是科学精神的雏形。一个人这些品质的获得,并不是一下子产生的,它需要长期的磨练,从小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此,我们的科学教育必须将学生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

学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促使人们道德观念的转变是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科学精神在科学共同体的框架下,体现为一种制度化的价值观和规范。它引导科学家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它体现的是科学共同体的价值取向"但对科学家来讲也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是一种他律,能不能将这种他律转化为科学家的自律,这与科学家的道德素养又有着密切的联系。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条件下,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规范受到了挑战,默顿关于科学的精神气质的四规范理论是在一个纯粹理想的状态下。一个人科学道德素质的提高,基础在教育,科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也是现代文明的基

础,科学教育可以开发人的思维能力,培养人的科学素养,掌握理性的分析事物的方法,为此,我们要做到:转变教育观念,将科学知识教育与科学精神教育统一起来。科学知识与科学精神是密不可分的,但不能将知识的传授代替精神的培育。科学教育不仅在于使人获得知识,更重要的在于开启智慧、提升精神为此我们应该改革教学模式,主要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传统教育的“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学中不但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好奇心,而且是泯灭了学生的好奇心。没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是使学生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在此情况下,老师的强制措施成了学生学习的唯一动力。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真正具有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克服传统教育中严重制约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的教师中心主义。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尊重、理解和关心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身潜能。

总之,“科学精神”是当前科研事业不可磨灭的精神力量,这股力量影响着社会发展,促进着社会进步。作为一名当代的研究生更应该发扬良好的“科学精神”,为祖国未来的科研事业贡献一点自己的微薄之力!

第三篇: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天津工业大学世界科技文化史

世界科技文化史结课作业

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姓名:王 大 海

学号:091031091

5专

班级:机自099

学校:天津工业大学

2010年12月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探析对象和发现自己的活动中形成的两种观念、方法与知识体系。科学精神的核心是“求真”,人文精神的核心是“求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精神必不可少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践所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当代人类实践的发展对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既提出了紧迫要求,也奠定了现实的实践基础。应使对今天社会发展的现实状态,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运用要融和与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了社会发展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高度统一,保持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立足当代人类实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要融汇中西,致力创新,加速分化,促进综合,在新的时代的条件下构建和谐与融合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促进人类精神的健康发展,这也正是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历史责任与现实要求。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追求真理过程中所创造的人类精神世界中不朽的旋律。从古希腊开始,科学精神就在西方世界开始萌动,古希腊科学中的理性精神、分析精神非常的发达,柏拉图的理性主义还使理性负载着精神生活的意义,这样,亚里士多德才有可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善的形式逻辑体系。而突出表现在近代,启蒙时代的思想家更是把理性推崇到了万能的地位,认为理性可以达到人的一切目的。如在康德看来,意志行为惟有合乎理性。在近代科学发展中,由于客观精神与理性精神的复兴,实证精神和分析精神的迅速发展,由此引起近代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全面繁荣。突显出来科学精神的大旗更是在波澜壮阔的现代科学革命中表现出来。历史把科学精神推向了人类精神的核心地位。科学精神的演变与发展凝聚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中。而何谓科学精神?在美国科学史家默顿看来,普遍主义、“公有性”、无私利性、有组织的怀疑主义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特质。他进而认为,“科学的精神气质虽从未被整理过,但从科学家在习惯中,在无数论述科学精神的著作中,在对触犯精神气质的行为的道德谴责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道义一致性,可以推断出它的存在。”而从科学认识方法的视角,哲学家海德格尔则指出科学精神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分离。“物本—物化—对象化,这就是这种科学精神的基本内核。”在我国,明确提出科学精神并提倡“弘扬科学精神”的是任鸿隽。伴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推进,黄昌款、胡适、毛子水、屠正叔等对科学精神的研究从而使这问题进入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而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从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刻卜勒、牛顿、波义耳等人身上,总结出了科学精神的几个特点,它们分别是:不盲从,不附和;虚怀若谷,不武断,不蛮横;专心一致,实事求是等。当代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拓宽了科学精神的内涵,赋予科学精神以新的时代特征。科学精神是科学实践中

逐渐形成并不断表现出来的情操、气质、品格和特征,它是时代的科学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力。现代社会实践要求人们反思以往对科学认识的片面性,要求全面认识科学理性的作用。科学探索就是要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把握其本质及内在的规律性,反对用任何形式束缚人们追求真理的思想和行为。科学精神是一种时代精神,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来理解它。科学精神体现着人类对客观性、真理性、合理性的追求与创造。它激励着人们驱除愚昧,求实创新,并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宣传和探讨“科学精神”的热潮,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都充分展示了科学精神及其巨大作用。

人文精神是从人文文化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价值观念和思想精髓。它以人为尺度,注重形象思维和整体综合,开掘主体生命内在的体验、感悟和直觉,人文精神突出了人主体地位,揭示主体价值。人文精神就其核心来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的意义,人生的追求、目的、理想、信念、道德、价值等等。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上。人正确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与自然和谐共处,人也要正确处理好人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中把握人的价值,人还要处理好人自我表现的超越性的问题。作为一种延续下来的文化传统,西方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注重对个体的关注,夸大物欲作用,忽视精神价值的单面人文精神。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也即通常所说的对人的“终极关怀”、“精神追求”等。有学者认为,人文精神就是人之为人的一种理性意识、情感体验、生命追求、理论阐释、评价体系、价值观念和实践规范。人文精神,说到底就是指“一切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实践原则,这种原则是评价一切实践活动结果的根本尺度。人文精神把人的利益、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人文精神是推动起一种有别于科学认识的探究活动,去展现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它与外间世界的交相辉映。以人性、人文理念来观察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它活跃于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中,是一种理性意识与非理性的体验的结合,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善和美,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重视人的精神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它既表现为一定的知识形态,也蕴含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应承担消除人文危机的重任,为人类科学发展与社会进步开创一片新天地。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共生的,都是承认与尊重客观实际、提炼与抽取客观现象的本质、探索与揭示客观规律的,其基础在于社会实践。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统一在人的实践活动,尤其是这一活动的基本形式——生产劳动中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具有共同的基础,其共同的根基就是人。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是人,而从事人文学科研究的也是人。许多科学家还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这样主体层

面的科学精神中也包含了人文精神。科学界的优秀分子意识到自己从事的科学工作对于社会、人类的责任,从主体层面把科学精神理解为科学家的精神,是人文知识分子身上体现的精神价值。杰出科学家身上体现出的精神品质,如怀疑精神、敬业精神、奋斗精神、献身精神。这都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高度结合的体现。在人类社会实践层面,人们要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深入实践的行动,自觉促进科技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相互渗透与统一建构。要在自然——人——社会相统一的基础上,发展和发挥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在相通性,建立一种真正的大科学观,这种大科学观中蕴含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在气质和广博内容,从而具有更加广阔的科学视野和实践价值。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撇开种种理论上的谬误,回到马克思说的现实的生活世界本身,才会确信,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本来就是统一的。科学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丰富的人文世界,科学精神同艺术精神、道德精神等其他文化精神是不可分割的融合在一起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相伴相随,科学精神根植于人文精神之中。科学作为一项探求知识和真理的认识活动,体现的对真理的无私追求的崇高精神永远激励着人类向着真善美的最高境界前进。近代科学的诞生,把人从神权的奴役下解放出来,这不是充满着人文精神吗?控制论奠基人维纳有一本著作,书名就叫《把人当人来用》,希望改变把人当机器来用的状况,这不也是充满着人文精神吗?科学精神就是人类一切美好、崇高、值得肯定的精神品质,其中包含了人文精神。

然而,在我们所在的大学,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决定了大学的文化生活,而大学的文化生活又决定着大学的风格,影响着大学的运作行为,影响着师生的气质和品性,进而形成一所大学特有的价值观念、学风、教风和校风。它决定着大学的形象,使大学之所以成为大学。每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大学精神,那些具有个性的大学精神必然能形成办学特色和发展优势。大学精神作为整个国家和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在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同时形成后的大学精神也反过来影响着社会文化的长远发展。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弘扬和发展人文和科学精神。首先,我们应该学习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生活中注意我们的大学生形象,将这两个精神融合的注入我们的体内。

第四篇:人文科学

一、国内部分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要求,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部分条款进行修改,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修改后的细则自2011年11月1日起施行。

11月1日5时58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583秒后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1月3日1时36分,神舟八号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 成功交会对接。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11月3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六次峰会在法国戛纳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11月7日,新华社建社8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11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十次会议。温家宝在讲话中表示,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0 年来,朝着维护地区安全、促进共同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迈进,在成员国之间营造了团结和睦的政治环境,形成了打击“三股势力”的强大合力,密切了经济合作关系,培育了世代友好的信念。11月10日,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发布《万宁宣言》,承诺将以民间力量,促进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11月13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则表达了所有人的共同目标。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讲话。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试验成功,进一步考核检验了交会对接测量设备和对接机构的功能与性能,获取了相关数据,达到了预期目的。

11月13日,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参与区域和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程,为实现亚太地区和世界的持久和平、共同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参加2011年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年会的外方委员和代表,听取他们就环境与发展问题给中国政府的政策建议。温家宝说,绿色发展的本质是节能、降耗、可持续,通过加强环境保护、生态治理和减少污染,提高人们生活的环境质量。中国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抓手,将加大力度推进经济发展的绿色转型。

11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草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有望统一征收,以保障参保者的利益不受损,社保基金也将应收尽收。此外以个人身份参加社会保险的,也有望在网上办理缴费申报。

1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 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会议指出,该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和我国淡水资源重要补给地,是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11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国务院扶贫办主任范小建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我国扶贫标准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数量

从2000年底的9422万人减少到2010年底的2688万人,农村居民的生存和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

11月17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迎来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两个多星期前发射升空的“神舟八号”飞船在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试验后,于17日19时32分在 内蒙古阿木古郎草原顺利着陆。

11月1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六届东亚峰会,并发表讲话。

11月21日,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一份文件,我国将探索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重点产业人才供需报告制度,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对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专业,调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根据教育部统计: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达68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

11月25日,阿尔巴尼亚传来喜讯,国际象棋女子世界冠军对抗赛提前结束,17岁的中国棋手侯逸凡 在第八盘比赛里与印度名将科内鲁握手言和,提前拿到5.5分,成为继谢军之后首位蝉联“棋后”荣誉的中国国象选手。

11月26、27日,唐英年、梁振英分别宣布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

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宣布,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的扶贫标准提高了92%,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到今年年底约为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比例约为13.4%。

11月30日上午10时,我国首艘高速客滚轮“海峡号”,搭载500多位游客,从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客滚码头缓缓起航。

11月30日,总投资逾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顺利下水,标志着我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即将建成,将推动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二、国际部分:

11月2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重申联大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支持,并呼吁会员国继续支持其工作。

11月10日,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在日内瓦举行最后一次会议,一致通过了俄罗斯入世条约的最终文本,从而结束了俄罗斯长达18年的入世谈判。11月13日,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正式任命蒙蒂为新总理。

11月28日,为期12天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在南非德班开幕,各方在会议开幕式上呼吁坚持多边谈判原则,进行建设性的谈判,达成包容、平衡、公正、可信的结果,让各国根据自身能力做出减缓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

11月28日,数以百万计的叙利亚民众走向各大城市的中心广场举行爱国游行,谴责阿盟经济制裁叙利亚的决定,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叙内政,强调国家统一,支持国家主权独立。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大会于11月28日在南非德班开幕,德班气候大会会议通过了延长《京都议定书》、尽快启动绿色气候基金等在内的一揽子协议,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

一、国内部分:

据新华社12月1日报道,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12月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初步统计,201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10年增长4.5%,不仅再创历史纪录,而且达到2020年粮食产能规划水平。这也是我国粮食产量连续第八年增长。

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实现“零”战略目标——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我国艾滋病日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12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对外贸易》白皮书,全面介绍了我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同世界各国开展经贸合作,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进程加快、对外贸易活力进一步增强等情况。

12月10日,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湄公河联合巡逻执法首航仪式在云南西双版纳关累港举行,四国联合巡逻执法正式启动。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周年高层论坛12月11日上午举行。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介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来,我国进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5096.51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9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1.6%,10年来,进口额累计达到7.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中国货物贸易额的全球排名由第六位上升到第二位。

12月11日,国务院法制办牵头起草的《校车安全条例(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广纳民意。经过反复征求部门、地方、专家的意见,形成了保障就近入学,大力发展公交,重点支持农村校车服务的总体思路。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12月15日晚,《中国新闻周刊》2011“影响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1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农村 工作会议时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

12月3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修订的标准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及限值,增设了PM2.5平均浓度限值和臭氧8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二氧化氮等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二、国际部分:

12月12日,加拿大宣布正式退出《京都议定书》。

12月11日凌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 闭幕。大会通过的4份决议,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两个根本诉求: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一步减排;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12月16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八次部长级会议在日内瓦正式批准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该国18年入世历程由此画上句号。根据入世协议,该国总体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的10%降至7.8%。

12月17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 逝世。朝鲜19日宣布成立以金正日之子、朝鲜劳动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金正恩为首的国家治丧委员会。

1、2012年新年前夕,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共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新年贺词。

2、1月1日,行政强制法、居民身份证法、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等法律法规

开始实施。

3、2012年1月1日起,火车票实名制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实施。

4、2012年1月1日起,欧盟开始征收(即所谓航空“碳税”)。

5、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讲话,公布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新战略暗示美国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6、国务院1月9日召开会议,讨论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和《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会议指出,要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优先位置,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7、1月12日农业部日前批复了北京市大兴区等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

8、1月13日,《专用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专用校车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两项国家强制性标准通过审查。两项标准涵盖了3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及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

9、2012年1月14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果揭晓。马英九以689万多票获得连任。

10、2012年1月16日,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

11、1月17日公布,去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9.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增长5.4%。”2011年末,中国大陆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51.27%,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从年龄构成看,2011年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7%,比上年末提高0.47个百分点。

12、1月18日,全部采用国产CPU和系统软件构建的我国首台千亿万次计算机——“神威蓝光”千亿万次计算机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投入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继美国、日本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采用自主采用CPU构建千亿万次计算机的国家。

13、1月25日至29日,第42届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即2012冬季达沃斯论坛在瑞士东部小镇达沃斯举行。2012年年会主题为“大转型:塑造新模式”。

14、英国经济商业研究中心日前公布,英国现在是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第一大经济体仍是美国,之后依次为中国、日本、德国、法国和巴西。

15、(2012年1月27日)广西龙江河1月15日出现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镉浓度一度超标80倍。

16、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道路交通安全“十二五”规划》,规划指出,要建立健全校车安全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校车优先通行权利。新华社1月22日报道,发布的《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我国将实施“阳光助残扶贫基地建设”项目。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农业科技成为关键词。

2、2月1日,教育部公布了义务教育阶段19个学科新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今年秋季,中小学将全面启用“新课标”。3、5、2月3日,《感动中国》2011人物评选活动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2011“感动中国”人物的是:中华之光——朱光亚、肝胆春秋——吴孟超、烈火金刚——刘金国、公仆本色——杨善洲、希望之翼——张平宜、高义薄云——胡忠、谢晓君夫妇、最美妈妈——吴菊萍、孝女当家——孟佩杰、隐形翅膀——刘伟、义侠巴郎——阿里木。

4、2月4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俄罗斯和中国对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

5、2月6日国务院批复《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分为两级体系。

6、2月9日报道,国务院已印发《质量发展纲要(2011年-2020年)》,提出到2020年,建设质量强国取得明显成效,质量基础进一步夯实,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7、2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将于2015年基本完成。政府将采取多种措施鼓励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具有竞争优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文化企业对外投资,吸纳基层群众参与管理国家兴办的博物馆。同时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

8、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会议明确了今年改革的重点工作,包括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电力、成品油和水资源价格改革,推荐社会领域改革,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深化农村改革,深化涉外经济体制改革。

9、2月16日,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的主要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目前我国年用水量已突破6000亿立方米。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到2030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7000亿立方米以内。

10、2月21《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日前出台。规划指出,为应对我国长江三角洲、华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日趋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我国将实施地面沉降调查、地面沉降监测、地下水控采与超采区治理、地面沉降防治技术创新等四大工程。这是我国首部地面沉降防治规划。

11、2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以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核心,在三个方面重点突破,包括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15万名以上全科医生;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除“以药养医”机制。

12、2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会议要求2012年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以及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开展细颗粒物与臭氧等项目监测。

13、2月14日,2011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获得2011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家麟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颁奖。

14、2012年2月16日,朝鲜在平壤锦绣山纪念宫举行隆重仪式纪念金正日诞辰70周年的“光明星节”,宣布将锦绣山纪念宫命名为“锦绣山太阳宫”,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正恩出席。

15、2月25日0时12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2020年左右,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覆盖全球的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16、2月28日,教育部网站公布了《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实施方案》,要求在青少年学生中广泛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做全面发展一代新人”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要将学雷锋活动当做一项常态的工作来抓,制定完善考评措施,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1、2012年3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并作出决定,授予郭明义同志“当代雷锋”荣誉称号。

2、3月5日莫斯科统计结果显示,现任总理普京以63.6%的得票率赢得俄罗斯总统选举。

3、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国家主席胡锦涛当日签署第55号主席令予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总则。

4、国家海洋局日前对我国海域海岛进行了名称标准化处理,此次公布的钓鱼岛标准名称为“钓鱼岛”,同时公布了龙头鱼岛、鲳鱼岛等其他70个钓鱼岛附属岛屿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和位置描述。

5、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

6、第34个植树节到来之际,中央文明办等六部委联合下发通知,在全国部署开展“关爱自然、义务植树”志愿服务行动。

7、壬辰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3月24日上午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景区举行,来自海内外24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名炎黄子孙,共同祭拜人文始祖。以“同根同祖同源,和平和睦和谐”为主题。

8、国家主席胡锦涛25日抵达韩国首都首尔,出席26日至27日举行的首尔核安全峰会。会议通过了《首尔公报》。峰会后,胡锦涛将出席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这次会晤的主题是“金砖国家致力于全球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伙伴关系”,并对柬埔寨进行国事访问。

9、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25日揭晓。现年57岁的梁振英以689张有效票当选。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的任期自2012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

第五篇: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部分、两大领域。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这种精神来源于无数科学先驱在科学探讨的路途中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求真。求真,就是相信世界是客观的,相信客观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2)求实。求实,即我们常说的务实,追求事物的真实性和实用性。(3)创新。创新是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局限性的,所以科学探索活动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因为人类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4)存疑。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有怀疑才能去探索。科学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于它的存疑精神。因此,科学是宽容的,它与独断论水火不容。但是,最后的真相却只能有一个。这些特征都是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所有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本精神,也是保证他们在科学上有所突破的本质精神。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它的表现往往不像科学精神那样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它更多的是借助文学艺术这一平台借以展现。它是通过创造一个符号世界表达人的情感和价值。人文精神具有以下特点:(1)追求完美。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求真,那么人文文化就是求善、求美。科学也求善、求美,但那不是它的直接目的;人文也求真,但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即真诚和真实感,这种真只是一个中介和手段,它不停留在真的境界,它要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2)超越性。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超越的精神。它根源于人类对于真善美生活的价值追求,又超越于实用理性和当下功利,反映了人类本性中理想化的一个方面。它是人的一种自由的本真精神,即超越于各种现实的、外在东西的束缚,构筑人类精神和文化自身的世界。(3)以人为本。人文文化实践的尺度既不是外在的客观世界,也不是异化了的神学教条,而是人自身,人的需要,人的理想。它可以在实际的基础上构建,构建完成后可以脱离现实,这完全取决于人在完成时的追求目的。

人类在步入近代工业文明之后,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的选择总是不平衡的,即非此即彼。随着近代科学的兴起,人们感受到了先进科学给生活带来的好处,从而自然科学占据了人类思维的中心,导致了科学主义乃至唯科学主义的错误和倾向。如果我们过分的强调科学精神,过于夸大科学,那么势必使人的人文价值观受到打击,人们会感到焦虑、烦躁,冷酷。追求的不再是真善美,人性之美,而是金钱等物质。而过分强调人文主义,则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人本主义。它过分夸大人的意志、情欲、生命、潜意识直至本能的作用,使人活在脱离现实的理想中,同样会造成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严重分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消极的后果。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科学精神的发扬使人类更好的理解世界并对自身做出合理的定位,它使科学发展有了今天的辉煌成就,给人类生活带来无法想象的快捷方便;人文精神则始终贯穿在人类自身发

展的过程中,它是人类发展的精神引导,它指挥着人类的发展一直走向理想的方向。

如果把人类发展比作一辆火车,那么科学精神就是火车的内燃机,它决定着我们发展的速度,决定着我们何时能达到目的地。而人文精神则是铁轨,它决定着火车里乘客的安全,因为只有它的坚固结实才可以保证,无论以什么样的速度行驶,当我们到达的时候,我们仍然是一个完整的“人”。

下载论人文科学的科学精神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人文科学的科学精神.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科学精神与价值

    论科学精神与价值对于科学教育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念,即认为科学教育只有工具性价值而没有人文价值,人文精神似乎只能在人文学科的教育中培养,科学教育与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无关。......

    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科学精神或科学理性精神呢?(范文)

    从人文科学的角度来看,什么是科学精神或科学理性精神呢?首先,科学精神是一种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尊重客观规律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与盲从、迷信、独断、偏执、僵化相对立的精神。......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精选多篇)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谈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看似与我们大学生无关,其实它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当今大学生,特别是工科大学,就以我们交大为例,学校重视科学,忽视人文精神的现象......

    论执着探索的科学精神

    浅谈执着探索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执着的探索精神摘要: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

    人文科学学习心得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深入,医患双方的主体地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虽然各级医院都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医疗服务的根本宗旨,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都得到了......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摘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论转基因技术中的人文关怀 转基因技术——这个饱受争议的农业新技术:一方面在相关的科研人员和农业行业的业内人士看来,是可以改善农产品......

    论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合集)

    论医学中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20世纪医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在医学诊疗的过程中,不但要考虑人自身的生理机制,而且还要考虑人自身所形成的内在环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