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黄兴中学)
2010年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
----长沙县黄兴中学
我校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青少年科技示范性学校”,“长沙市文明单位”。我们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特长”的办学思路,以科技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自1995年开展群体性的学生科技活动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全体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建科技特色学校已形成动力,科技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办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里。每年都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三小”、“三模”、科幻画等科技活动,学校的科技教育屡创佳绩,科技特色日益明显。确定了以普及科技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树立科学态度、养成科学品质为目标的科技教育。参加活动的学生达到了90%以上。下面就我校在科技方面所做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强化科技活动氛围,注重科技启蒙教育。
科技教育实验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他们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教的氛围作为科技启蒙教育的重要举措,千方百计利用校舍有限空间相继建立了科技制作发明室、计算机网页制作室、科幻画制作室、科技作品陈列室,配以校园广播站,每周定期播放由学生编辑的科技节目,并不断更新板报、宣传橱窗的科技版面,内容异彩纷呈,营造了一个浓厚的科教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一入校门就产生崇尚科技、尊重科学的潜意识。
二、强化管理,精于指导。
1、健全机制,为开展科技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为了使我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建立了运行机制,长期、有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技术指导。一方面成立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科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作为长设机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开展科技教研活动并对活动进行技术指导:每学期建立好学校科教活动的档案,制定科技工作计划,组织领导学校的科技活动,并经常组织科技教师听课、观摩、听科普讲座,定期举办科技“三小”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教育活动成果展览等。使科技活动做到目标确立层次化、管理工作网络化、活动安排系列化、学生参与全员化。学校行政小组每月都要对科技活动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紧跟形势,对学校科教工作作出指导及决策,并及时解决科技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近年来,学校已投入三十多万元用于添置科教方面的设备、设施,并保证每年
至少2万元的活动经费,并逐年递增,切实解决“创新”与“耗资”
这一对矛盾,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我们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活动队伍,成立了以班为
单位的科技活动小组,班主任担任班科技辅导员,学校设有科技总辅
导员、校兴趣小组辅导员,这样便形成了学校科技活动总网络。在此
基础之上,我们每年定期举行学校科技节,具体开展以下几项基本活
动:科幻画现场制作、电脑知识竞赛、现场科技实践活动,收集评价
学生的科技作品和科技论文,综合学生成绩,评出优秀班级。并精选
部分作品参加上级评选活动,获奖作品的学生与辅导老师分别给予综
合素质加分和奖励。
2、管理规范,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
我校非常重视科技辅导教师的业务学习。我校的科技辅导员采用
了聘任制,实行竞聘上岗,对于选定的校级辅导员,学校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重视科技师资培训,让辅导员参加省、市科技员培训;派
科技辅导员参观学习上级科技协会举办的作品展或创新大赛,以了解
最新科技动态;科技辅导员在平时也通过继续教育、自学等途径,在知识能力结构上,从过去的“单一型”转向“综合型”,并具有实事
求是的科学精神;学校还订阅系列科技报刊杂志供师生共同学习等。
为了对科技教师的工作能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为了进一
步激励科技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体卫艺科成果奖励办
法》。使对科技教师的奖励有了制度的保证、和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
这样我校的科技工作能落到实处,而不是喊口号、做表面文章。
3、明确职责。
学校根据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明确了相关领导和教师的职
责,并尽量使各自的职责明确化,使相关的领导和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履行责任,保证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例如校长职责是完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保证经费投入,学校订立的《艺体卫科成果奖励办法》,对在科技一头得奖的教师与
学生实行奖励。分管领导的职责是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各组工作到位。
总辅导员的职责是调整活动形式,组织好科技材料的征订,组织各类
竞赛,制定科技节的方案,进行技术方法的指导等。科技辅导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好学生开展自己承担的科技活动,使学生得到教育。
三、注重兴趣培养,走“一体两翼”的科技教学模式。
1、以情激趣。
每周每班设有一堂科技课,教材由全体科技辅导老师共同编写。
几年来我校自编的科技教材有《照相机》、《计算机基础》、《反季
节莴笋的栽培》、《红栀木的栽培》、《无公害蔬菜》等。在各项科
技活动中,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调动
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力量以及给人们
带来的巨大方便和效益。并予以正确引导,挖掘学生的潜能。
2、以趣激学。
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去获得新的成功。
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科技活动会全身心地投入,并伴随着愉快的心理
体验,会自觉地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进行艰苦的探索,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科技活动中,我们首先在活动中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明
白为什么要进取。其次我校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舞台,激起学生
学习的兴趣:组织、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收集信息,完成科
技活动;举办科技制作周,展示科技作品成果;组织开展“三小”、“三模”、计算机操作、采集动植物标本、科技节、艺术节、美食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系列活动,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促
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通过激励手段,将学生短暂的兴趣,引导
为长期的、稳定的兴趣并使之内化,增强他们动手、动脑能力。
3、进行“一体两翼”的科技教学模式
⑴一体:课堂为主体。在科技课堂上,我们通过学生完成实验、制作、探究,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最终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校进行了
《以科技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并获得了市二等奖。
⑵两翼:科技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科技活动与学科渗透相结
合。
A、科技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我校在进行科技活动时除常规性的科技活动外,每年还组织学生开展“八个一”的课外活动。即开展
一次“奇思妙想,展望未来”的头脑运动会;读一本科技小发明书;
出一期以科技为题材的手抄报;画一幅科幻画;做一件创造发明的作
品;写一篇科技日记或农村调查报告;采集一次动植物标本;回家种
一块小实验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技的爱好,让学生在活动
中锻炼、成长。
B、科技活动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学校从两个方面在相关学科中渗
透科技教育,第一形成了二种常规课型,第二开发拓展课程。
二种常规课型是:常规性渗透,即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活动课程,包括外出参观、组织讲座,每两周一次的科技广播讲座,每学期一次的考察活动(春秋游);学科性渗透,利用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语文学科写制作说明、船模介绍、竞赛体会等,数学相遇问题与车模编应用题与测量,美术学科制作科
技小报,地理学科进行国土知识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另一方面是
拓展课程,拓展型课程是学校安排的选修课,科技方面我们设置了三
模、环保制作,科学实验与制作,天文、生物识别等课程,为学生参
加各类科技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当学生学习新课程知识时可挑选一些待研究性的问题
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求新知识在生产、生活、学习中新的运用方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启迪他们的创造力。做到学以致用。如我们在学习《现代农业基础知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水是农业的营养元素,又是环境因素。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依赖于自然,也得益于自然,我镇如果无节制的对水资源进行破坏会受到哪些自然的报复?我们应反
思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采取哪些对策?等。
4、合理利用校外资源,服务科技教学。根据我校地处农村的实际
情况,我们坚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早些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开辟
了无公害蔬菜园、药材百草园、精品花木园等学生实习基地(今年因
建学生公寓而遭毁坏),目前我们重点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我镇已形成产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精品花卉园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
寻求知识的大课堂。近年来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活动:
⑴、对浏阳河流域的调查实践活动。
⑵、对我镇十三家硫酸锰化工厂关闭的调查。
⑶、我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调查。
⑷、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为科技活动课服务。学校利用双控
中心,中午有计划安排,“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等节目,要求学生到时收看,利用学校摄像机拍摄很多补充教材所需的材料,丰富补充教材的教学手段。
(5)、我镇地下水资源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等等
四、勤于积累,成绩斐然。
我校本着“引科技活水,载特色教育之舟”的办学理念,一路走
来勤于积累,迎来了素质教育的春天,收获了累累硕果:
1、“校园科技”教给了学生知识,传授了技能,发展了智力,锻
炼了品质,也给了学生美的熏陶。由此培养了学生好奇、热爱、信心、毅力、灵感、富于想象力、高度的注意力、时代的责任感等优良品质,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的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2、“校园科技”是创造性的,也是示范性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
以自身的知、情、意、行感染教育对象,使其身心发生一系列变化,达到甚至超越原有的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学生形成的创造品质,在他
们继续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都能以批判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善于对平凡的现象产生不平凡的见解,善于在思索中捕捉
创造线索,并能自觉钻研拿出创见。
3、“校园科技”使教师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进学生之中,缩短了
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设计的实践内容有不同难度,也就给了不同层
次的学生学习与创造的机会;问题学生的敏感、抵触在实践教学中也
会被教师的公平、公正、热情、民主冲淡并主动与班级共同进步。“良
师益友”的关系使教学更显得轻松、愉快。
4、“校园科技”鼓励学生超前思维,敢于向教师、课本挑战,敢
于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鼓励给了学生勇气去大胆尝试,并在尝试中获得超越课本,甚至超越教师的成功。让思想走在年龄前面正
是“校园科技”所追求的。
5、跨越课本、课堂、教师的实践探究,使学生们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更使他们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勇气和自信。这样的勇气和自
信组成了学生优良品质的部分,伴随其成长,并促使学生在成长之后,不断进取积极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教师在探究教育中,为教育活注
入了丰富的内容,使教育效应不仅影响学生甚至改变了农村家长对孩
子成长的理解,使他们也主动参与了学生由“纯知识型”向“全素质
型”转变的教育轨道上。
由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学生的热情参
与,我校的科技工作成绩斐然,近年来,我们师生制作的科技作品获
得国家级奖励38项,省级奖励32项,市级奖励91项,县级奖励154
项,共计315项。其中有三项已获得国家专利。在2008、2009、2010
年的“奇思妙想闯七关”竞赛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9
年参加第26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0年参加第27届“市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均以不俗的成绩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
称号。
我校的科技活动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
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努力践
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让黄兴中
学的科技活动更加红火,全面、全程、全员推进我们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使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迎接新的挑战。
长沙县黄兴中学
2010.12
第二篇:2010年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黄兴中学)_解读
2010年长沙市青少年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申报材料----长沙县黄兴中学
我校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市青少年科技示范性学校”,“长沙市文明单位”。我们围绕“学生=全面发展+特长”的办学思路,以科技教育为切入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我校自1995年开展群体性的学生科技活动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全体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创建科技特色学校已形成动力,科技教育融入到学校的整体办学中,渗透在课堂教学里。每年都在全校范围内举行“三小”、“三模”、科幻画等科技活动,学校的科技教育屡创佳绩,科技特色日益明显。确定了以普及科技基础知识、紧密联系社会生活、树立科学态度、养成科学品质为目标的科技教育。参加活动的学生达到了90%以上。下面就我校在科技方面所做工作做如下小结:
一、强化科技活动氛围,注重科技启蒙教育。
科技教育实验告诉我们,创设良好的科技教育环境能潜移默化、行之有效、影响学生的行为与情感,陶冶情操、锻炼意志,激发他们科技实践活动的兴趣,能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设科教的氛围作为科技启蒙教育的重要举措,千方百计利用校舍有限空间相继建立了科技制作发明室、计算机网页制作室、科幻画制作室、科技作品陈列室,配以校园广播站,每周定期播放由学生编辑的科技节目,并不断更新板报、宣传橱窗的科技版面,内容异彩纷呈,营造了一个浓厚的科教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耳濡目染,让学生一入校门就产生崇尚科技、尊重科学的潜意识。
二、强化管理,精于指导。
1、健全机制,为开展科技活动提供必要保障。
为了使我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普及、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建立了运行机制,长期、有效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技术指导。
一方面成立学校“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制订了《科技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作为长设机构,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开展科技教研活动并对活动进行技术指导:每学期建立好学校科教活动的档案,制定科技工作计划,组织领导学校的科技活动,并经常组织科技教师听课、观摩、听科普讲座,定期举办科技“三小”竞赛活动,每年举办一次科技教育活动成果展览等。使科技活动做到目标确立层次化、管理工作网络化、活动安排系列化、学生参与全员化。学校行政小组每月都要对科技活动进行专题讨论研究,紧跟形势,对学校科教工作作出指导及决策,并及时解决科技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近年来, 学校已投入三十多万元用于添置科教方面的设备、设施,并保证每年至少2万元的活动经费,并逐年递增,切实解决“创新”与“耗资”这一对矛盾,解决辅导员的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我们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科技活动队伍,成立了以班为单位的科技活动小组,班主任担任班科技辅导员,学校设有科技总辅导员、校兴趣小组辅导员,这样便形成了学校科技活动总网络。在此基础之上,我们每年定期举行学校科技节,具体开展以下几项基本活动:科幻画现场制作、电脑知识竞赛、现场科技实践活动,收集评价学生的科技作品和科技论文,综合学生成绩,评出优秀班级。并精选部分作品参加上级评选活动,获奖作品的学生与辅导老师分别给予综合素质加分和奖励。
2、管理规范,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
我校非常重视科技辅导教师的业务学习。我校的科技辅导员采用了聘任制,实行竞聘上岗,对于选定的校级辅导员,学校提供很多学习的机会:重视科技师资培训,让辅导员参加省、市科技员培训;派科技辅导员参观学习上级科技协会举办的作品展或创新大赛,以了解最新科技动态;科技辅导员在平时也通过继续教育、自学等途径,在知识能力结构上,从过去的“单一型”转向“综合型”,并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学校还订阅系列科技报刊杂志供师生共同学习等。
为了对科技教师的工作能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激励科技教师们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体卫艺科成果奖励办法》。使对科技教师的奖励有了制度的保证、和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这样我校的科技工作能落到实处,而不是喊口号、做表面文章。
3、明确职责。
学校根据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明确了相关领导和教师的职责,并尽量使各自的职责明确化,使相关的领导和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履行责任,保证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例如校长职责是完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积极性,保证经费投入,学校订立的《艺体卫科成果奖励办法》,对在科技一头得奖的教师与学生实行奖励。分管领导的职责是完善运行机制,确保各组工作到位。总辅导员的职责是调整活动形式,组织好科技材料的征订,组织各类竞赛,制定科技节的方案,进行技术方法的指导等。科技辅导教师的职责是组织好学生开展自己承担的科技活动,使学生得到教育。
三、注重兴趣培养,走“一体两翼”的科技教学模式。
1、以情激趣。
每周每班设有一堂科技课,教材由全体科技辅导老师共同编写。几年来我校自编的科技教材有《照相机》、《计算机基础》、《反季节莴笋的栽培》、《红栀木的栽培》、《无公害蔬菜》等。在各项科
技活动中,教师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爱好,调动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亲身体验科技的力量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巨大方便和效益。并予以正确引导,挖掘学生的潜能。
2、以趣激学。
兴趣可以引导和推动一个人去钻研,去探索,去获得新的成功。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科技活动会全身心地投入,并伴随着愉快的心理体验,会自觉地排除各种困难、干扰,进行艰苦的探索,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在科技活动中,我们首先在活动中通过理想教育,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进取。其次我校开展了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舞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组织、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广泛收集信息,完成科技活动;举办科技制作周,展示科技作品成果;组织开展“三小”、“三模”、计算机操作、采集动植物标本、科技节、艺术节、美食节、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系列活动,开阔学生眼界,丰富学生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通过激励手段,将学生短暂的兴趣,引导为长期的、稳定的兴趣并使之内化,增强他们动手、动脑能力。
3、进行“一体两翼”的科技教学模式
⑴一体:课堂为主体。在科技课堂上,我们通过学生完成实验、制作、探究,不断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最终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此我校进行了《以科技教育活动为载体,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并获得了市二等奖。
⑵两翼:科技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科技活动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A、科技活动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我校在进行科技活动时除常规性的科技活动外,每年还组织学生开展“八个一”的课外活动。即开展一次“奇思妙想,展望未来”的头脑运动会;读一本科技小发明书;出一期以科技为题材的手抄报;画一幅科幻画;做一件创造发明的作品;写一篇科技日记或农村调查报告;采集一次动植物标本;回家种一块小实验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科技的爱好,让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成长。
B、科技活动与学科渗透相结合。学校从两个方面在相关学科中渗透科技教育,第一形成了二种常规课型,第二开发拓展课程。
二种常规课型是:常规性渗透,即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活动课程,包括外出参观、组织讲座,每两周一次的科技广播讲座,每学期一次的考察活动(春秋游;学科性渗透,利用教学计划中设置的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生物等课程,语文学科写制作说明、船模介绍、竞赛体会等,数学相遇问题与车模编应用题与测量,美术学科制作科
技小报,地理学科进行国土知识教育、环境保护教育等。另一方面是拓展课程,拓展型课程是学校安排的选修课,科技方面我们设置了三模、环保制作,科学实验与制作,天文、生物识别等课程,为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课堂上,当学生学习新课程知识时可挑选一些待研究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寻求新知识在生产、生活、学习中新的运用方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启迪他们的创造力。做到学以致用。如我们在学习《现代农业基础知识》时教师向学生介绍:水是农业的营养元素,又是环境因素。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依赖于自然,也得益于自然,我镇如果无节制的对水资源进行破坏会受到哪些自然的报复?我们应反思自己的哪些行为?应采取哪些对策?等。
4、合理利用校外资源,服务科技教学。根据我校地处农村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走适合自己的道路。早些年来,我们因地制宜,开辟了无公害蔬菜园、药材百草园、精品花木园等学生实习基地(今年因建学生公寓而遭毁坏,目前我们重点是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观我镇已形成产业的无公害蔬菜基地、精品花卉园等,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寻求知识的大课堂。近年来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活动: ⑴、对浏阳河流域的调查实践活动。⑵、对我镇十三家硫酸锰化工厂关闭的调查。⑶、我镇旅游资源的开发调查。
⑷、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资源,为科技活动课服务。学校利用双控中心,中午有计划安排,“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物质科学”等节目,要求学生到时收看,利用学校摄像机拍摄很多补充教材所需的材料,丰富补充教材的教学手段。
(5、我镇地下水资源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等等
四、勤于积累,成绩斐然。
我校本着“引科技活水,载特色教育之舟”的办学理念,一路走来勤于积累,迎来了素质教育的春天,收获了累累硕果:
1、“校园科技”教给了学生知识,传授了技能,发展了智力,锻炼了品质,也给了学生美的熏陶。由此培养了学生好奇、热爱、信心、毅力、灵感、富于想象力、高度的注意力、时代的责任感等优良品质,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的提高,使素质教育落到了实处。
2、“校园科技”是创造性的,也是示范性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以自身的知、情、意、行感染教育对象,使其身心发生一系列变化,达到甚至超越原有的教育目的。在实践中学生形成的创造品质,在他们继续深造或走上工作岗位时,他们都能以批判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善于对平凡的现象产生不平凡的见解,善于在思索中捕捉创造线索,并能自觉钻研拿出创见。
3、“校园科技”使教师走下高高的讲台,走进学生之中,缩短了师生的心理距离。教师设计的实践内容有不同难度,也就给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与创造的机会;问题学生的敏感、抵触在实践教学中也会被教师的公平、公正、热情、民主冲淡并主动与班级共同进步。“良师益友”的关系使教学更显得轻松、愉快。
4、“校园科技”鼓励学生超前思维,敢于向教师、课本挑战,敢于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鼓励给了学生勇气去大胆尝试,并在尝试中获得超越课本,甚至超越教师的成功。让思想走在年龄前面正是“校园科技”所追求的。
5、跨越课本、课堂、教师的实践探究,使学生们对知识有了新的认识,更使他们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勇气和自信。这样的勇气和自信组成了学生优良品质的部分,伴随其成长,并促使学生在成长之后,不断进取积极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教师在探究教育中,为教育活注入了丰富的内容,使教育效应不仅影响学生甚至改变了农村家长对孩子成长的理解,使他们也主动参与了学生由“纯知识型”向“全素质型”转变的教育轨道上。
由于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全体老师的积极配合,学生的热情参与,我校的科技工作成绩斐然,近年来,我们师生制作的科技作品获得国家级奖励38项,省级奖励32项,市级奖励91项,县级奖励154项,共计315项。其中有三项已获得国家专利。在2008、2009、2010年的“奇思妙想闯七关”竞赛中分获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009年参加第26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2010年参加第27届“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均以不俗的成绩获“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
我校的科技活动虽然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我们决心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针,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抓住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让黄兴中学的科技活动更加红火,全面、全程、全员推进我们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使科技工作再上新台阶,迎接新的挑战。
长沙县黄兴中学 2010.12
第三篇:先进集体 申报
集团公司“先进集体”参评资料
XXXX公司物资组是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奋发的大家庭,拥有成员26名,下辖配件库、管件库、辅料库、原材料库、白坯库和成品库六个库区。2010,在公司领导悉心关怀和正确引导下,所有组员本着“效率更高、服务更优”服务宗旨,正满怀豪情,朝着一个不断进取、力争上游的方向迈进。
物资组主要承担物资出入库管理、库存品管理及相关账务处理等任务。今年,特别是XXX部长分管物资组以来,物资供应保障工作获得了扎实开展,并着力构建高效发展的运行队伍,大大提高了整体的管理水平和绩效水平。
2010年,我们紧紧围绕公司生产和发展的需要,以账实管理为切入点,完善机制,规范业务操作,以实践“服务生产”为载体,进一步提升库管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引领成员创优争先,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的学习力、向心力、服务力。
1.严格物资出入库验收,抓好货物数量关
物资入库验收,是仓储管理工作的开始,入库时严格按品种、规格、数量进行验收,并要求库管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精心核对,认真检查。发货是为了确保生产的需要,也是控制成本,获得利润的关键。因而,所有库管员坚持 “三核对”、“五不发”的原则,严格检查领料手续,防止不合理的领用。
2.强化账实管理,为ERP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首次在各库区全面推行存料卡,及时正确地反映仓库物资收、发、存的数量动态,一物一卡,并及时上下卡,配合标识卡的采用,保证卡物一致,为账实相符率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有物资库管人员每周对库存品的账实进行抽盘,部分重要库区实行全盘;在月末,各个库区所有物资由库管人员亲自进行全盘,保证账实的一致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账实相符率逐月上升,持续达到了公司要求的99%的目标,为ERP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3.加强库存品管理,合理控制库存物资
为适应公司生产和销售的需要,物资组对货物仓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根据日常工作经验,以科学、严谨和预见的工作态度,按照货物类别、型号、库存量以及周转率的特点,对仓库存货进行合理有序的调整,力求做到易拿、易放、易视、易盘点,坚持货物先进先出,强化仓储基础工作。全面清理呆滞品,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审,逐项处理,减少库存资金积压。
4.整洁的库容库貌,使仓库达到可视化管理的要求
库容库貌是仓储管理的“直观面板”,如果保持不好,会造成库存物资外观品质降低甚至返修。物资仓库布局分散,周围环境较差,极易积聚灰尘。因而,各库区加强了各库区的清洁清扫的工作,成品机架必须装袋入库,坚持每天一勤扫,每周一大检,发现有积灰或凌乱等现象,立即予以整改。推行库区6S管理,规划主次通道,使陈列物资标识清晰、整齐有序。
5.夯实进取,不断提高服务生产的效率和能力
对物资管理流程进行重点梳理,配件/管件严格实行限额发料、超额领料制度,并在焊接生产线试行工位交接;所有焊接线实行盛具(如塑料箱)化配料,提高焊接线效率,改善生产线环境;配件/管件差缺报送及成套率统计,及时为生产调度及绩效管理提供有益参考。物资组的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还存有一定的差距,即在管理的规范化、精细化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和加强。展望未来,我们仍将不懈努力、积极探索,持续在账实管理、服务保供、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大手笔, 进而推动相关工作健康运行和队伍的稳定,争取再上新台阶,续谱新篇章!
第四篇:申报先进集体
XX煤业申报先进集体
汇报材料
2012年XX煤业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步履维艰的转型跨越发展任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公司上下团结一心,攻坚克难,为李阳煤业的“十二五”开好了头、起好了步。现将取得的主要工作业绩总结如下:
一、指标完成创历史新高;
原煤产量:全年计划 30万吨,实际完成33.89万吨;掘进进尺:全年计划1200米,实际完成2250米;煤炭销量:全年计划销售30万吨,实际销售33.87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479亿元。
二、公司适时推进组织结构管理与改革工作,快速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 公司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三走到”、“三必到”、“三三制”和管理人员下井带班、值班制度,基建矿井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充分发挥队组、队干、班组长的现场安全管理指挥权和决策权。牢固树立“重大事故可防可控”理念,努力做到“三不”、“两超前”、“一透明”。
三、公司组织机构健全,各系统运行稳定、可靠;
公司严格按照集团公司高瓦斯矿井进行管理,对瓦斯防治“十条禁令”严格落实到位,现矿井通风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监控正常;并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有采必探、先探后采”的标准,现已成立了专业的探放水队伍,实现了掘探分离;35KV变电站正常稳定运行,主要设备均实现双回路;满足了我公司的需求,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四、多形式开展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定期做好全体从业人员(包括季节工)的三级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对新工人量身制定了安全培训计划和管理办法,对其进行严格的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合格后需签订师徒合同才可上岗作业。同时公司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给所有职工建立档案,办理安全资格证和操作资格证,保证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监管人员、特种作业人员100%持证上岗。
我们是一支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队伍。今天的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会继续继续努力求真务实、不断创新。
XX煤业 二○一二年四月五日
第五篇: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兰州理工大学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汇报材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丁 雨 田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西部地区材料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长期以来紧密结合西部,特别是甘肃省区域经济和地方资源特色,立足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开发研究,形成了健全的本科、硕士、博士的多层次材料、冶金学科高级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学院依据国家、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科研特色,培养出了一支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研究队伍,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开发研究,新产品开发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国家尤其是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
学院现从事科研工作教师及技术服务人员9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31人。具有博士学位36人,硕士学位4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2人,国家级专家及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12人,省部级专家13人。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兄弟院系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
一、学科建设成绩斐然
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要求和学院学科建设的实际,学院
认真落实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实现了学院材料与冶金学科发展并举,并突出学科特色的目标。
2005年,学院成功获得了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突破了我校无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历史,提高了学校与学院的办学层次。同时,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也获得认定。目前学院已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冶金物理化学与有色金属冶金2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权点、材料加工工程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从而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培养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
2007年,学院成功申报了“材料加工工程”学校重中之重学科团队,并获得学校的重点支持。“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有色金属冶金与新材料”二级学科连续两届通过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评审。
为了加强学科建设力度,学院对原学科团队进行重新整合,依托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组建了九个研究部,从而更好的凝炼学科方向,努力向有色金属材料研究方向转移,更好地为甘肃省经济发展服务。
二、科研基地建设成绩突出
“甘肃省有色金属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5年4月份顺利通过了科技部组织的建设验收,表明圆满完成了建设计划任务书确定的各项目标,成为甘肃省省属院校
中唯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属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也于2006年5月份通过教育部验收,正式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更名为“有色金属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8年2月份甘肃省经济委员会正式批准依托我院成立甘肃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业技术中心,并于2008年9月挂牌;2008年8月“甘肃省有色金属及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了省科技厅组织的评估。同时学院还建有四个校企联合工程中心,这些科研基地的建设有力的支持了学院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三、科研队伍实力雄厚
学院科研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数量保证、结构合理、质量优先的工作方针,为了提高科研队伍的水平,学院近年来加强了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培养,通过输送优秀人才国外深造,现有在岗职工的岗位培训和再深造,加大招才、引才等措施的力度,加速了科研队伍建设步伐,使学院的科研队伍更趋于优化、稳定。
为了保证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质量,学院在人才引进时首先注重考虑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重点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科研工作经验的学科带头人,保证每一位引进的人才有饱满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近年来学院共引进博士11人(其中博士后2人,留日博士1人、留美博士1人),硕士16人。
为了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才,学院长期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让导师不仅要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而且还要负责他们的思想引导、学习和生活。2007年学院专门筹措15万元经费用于支持青
年教师进行科学研究,经严格评审,共有16位教师获得资助。2007年,喇培清教授获得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工程并获得甘肃省青年科技奖,有12位教师获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2008年学院通过“高水平论文资助计划、优秀博士论文资助计划、重大项目支持计划、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措施的实施进一步促进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
四、科研工作成果丰硕
科研工作一直以来是材料学院的优势所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1-2007年底,学院共承担国家项目28项,教育部项目15项,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与省自然基金项目91项,与企业合作项目140余项。完成科研鉴定成果48项。其中: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4项;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家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90余项,同时完成了一批重大横向项目。尤其是2007年,在与酒泉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合作中取得重大突破,科研项目金额达350万元,2001-2007年,学院共完成科研进款4252万元。其中纵向科研进款1865万元,横向科研进款2387万元。
2001年以来学院共发表学术论文1475篇,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7篇,被SCI、EI、ISTP收录论文279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8部。
2001以来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其中:甘肃省自然科学
二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甘肃省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
2001以来学院共申报发明专利7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7项,实用新型授权2项。发明专利“用于铝及铝合金Al-Ti-C系复合晶粒细化剂的制备方法”被评为“首届甘肃省十大优秀专利”。
学院科研工作长期坚持为地方经济服务的方针,围绕甘肃冶金有色特色中镍、钴、铜、铝及其合金、不锈钢材料的制备及其加工,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与地方冶金有色企业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合作研究。目前已与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酒泉钢铁集团公司、连城铝业股份公司、白银有色金属公司、中国铝业西北铝加工分公司等甘肃主要冶金有色企业建立了长期产学合作关系,并取得了良好的合作成效。为企业解决了大量技术难题,一批科研成果在企业得到了推广应用,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合作,目前研究部在技术合作研发方面已进入这些企业的主业领域。
学院还积极加强同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国内外专家来学院讲学与合作科研,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先后有德国Fraunhofer材料力学研究所、德国奔驰公司、俄罗斯科学院巴依可夫冶金材料研究院、英国伯明翰大学、中国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多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与合作研究,并与他们达成了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协议。近年来学院成功主办了“敦煌国际焊接学术论坛”,承办了“焊
接环境、健康与安全学术与技术交流会”、“中国机械工程年会机械装备结构材料与表面技术分会”、“甘肃省有色、黑色冶金行业技术成果交流会议”;协办“全国航空先进材料与热工艺技术发展战略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均获得圆满成功。
以上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帮助。在此,我代表材料学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