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教育随笔(定稿)
在科学活动中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
万和小学程富军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是一门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课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者陶行知在创办晓庄小学时,办学经费异常紧缺,但自然科学之实验工具、材料仍尽可能添置,招收大学毕业生和师范生到校执教小学科学科目。因为陶先生认识到年龄稍大的成人们,对于科学已不感兴趣。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身上的天才,才是新教育之要旨。他曾大声呼吁:“造成科学的中国,责任是在小学教师,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须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身上去加功夫培植。有了科学的儿童,自然会产生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中华民族……”
请呵护孩子好奇心,“当孩子问家长为什么蚊子会咬人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绝不能用“蚊子饿了”这种似是而非的话来敷衍孩子。因为这样做不仅会灌输给孩子错误的答案,还会使孩子形成思维定势,抹杀孩子对正确知识的求知欲。当然,打断孩子的话来打击孩子好奇心更不可取。
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采取的策略应是引导孩子自己观察,同时将孩子的问题无限延伸,比如:除了让孩子观察蚊子为什么咬人外,家长还可以继续鼓励孩子观察蚊子喜欢咬什么人,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最喜欢咬人等等。在整个观察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答案。陈耀认为,这种科学实践并不是家长认为的好动,而是由思维介入的活动。孩子们通过科学实践和探索,将学会观察,学会
找证据、学会研究,这就掌握了一种最基本的科研方法。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可贵,是一切创新的基石。开设小学科学课,就是为了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教育中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1)发展学生对自然、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践证明,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往往勤于钻研、勇于创新,而兴趣狭窄,则不仅使人孤陋寡闻,知识面狭窄,而且会阻碍人的创造性思维,限制人的创造活动。
(2)加强科学技能训练。科学技能是通过实践锻炼而形成的一系列动作方式,科学技能和科学知识一样,都是进行研究、创造的基础。
(3)开放式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学习,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得出多种多样的结论,不一定追求什么“标准答案”或“终极真理”。这样有利于学生培养思维的发散性、流畅性、敏捷性和变通性。
(4)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的氛围有利于创造灵感的浮现。
(5)助燃学生的思想火花。科学教师应随时注意抓住学生在科学学习中闪现出来的富有创意的思想火花,并且尽可能地创设条件,把学生稍纵即逝的思想火花转化为卓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和创新活动。必要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手或者鼓励几个有共同兴趣的学生一起合作,把创意变为具有社会价值的产物。
在进行科学课堂教学是注重以下方面
一、鼓励学生敢问。
为学生营造一种和谐的宽松气氛,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于表达的真情实感。使学生感到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一起探索,研究。若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提不到要害处,教师要先给予积极鼓励,赞扬他敢于提问的勇气,而后再给予点拨和启发,让他们带着成就感体面地坐下。
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教师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会质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爱迪生“我能孵出小鸡来吗”、牛顿“苹果为什么往地上掉”等具体事例,教育学生学习科学家善于思索探究的思维品质。只有在大家互相质疑的过程中,自己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二、引导学生会问。
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
作为教师首先应从教育观念上更新,采取更适合学生发挥主体性的教学模式,让科学课堂“活起来”。
第二篇:大班科学教育随笔
大班科学教育随笔
大班科学教育随笔1
我发现有趣的科学活动能较长时间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能有效的调动幼儿的探索欲。同时我也发现,在一般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科学活动常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注重科学结论的传输,忽视发展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但是科学教育真正的意义在于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究科学的能力。
其实幼儿科学教育是整个科学教育体系的起始阶段、基础环节。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可以萌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积累科学经验,掌握一些初步的技能,为以后的学校科学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我觉得我们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幼儿自身的特点而精心设计,使幼儿在活动中充分的进行探究、操作,并在动手、动脑过程中积累科学知识和技能。
大班科学教育随笔2
以前上学的时候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牢牢的记住了一句话:“每个孩子的身上都有闪光点,要善于去发现”。
经过半年的接触和观察,我更进一步的相信这句话的真理性。
我们班有几个孩子一度让我觉得头疼,几门功课学起来是油盐不进。对于教学前班来说,我本身就是有压力的,更甚者还有老教师带的平行班比对着,我总怕自己耽误他们什么,所以需要使出浑身解数,想让他们学会。或许有时候我太急功近利了,弄得自己和孩子们都很无措。于是在很烦很崩溃的时候会抱怨他们啥也不会,没有一点让人满意的地方。现在想来我是大错特错了,我需要向他们道歉,我的行为很不负责任。因为很多很多时候,那几个孩子也曾让我很感动。他们会主动握住我的手说:“老师,你试试我的手暖和吗,我给你暖和暖和手。”有时会突然扑到我身上,紧紧的抱着我和我闹;有时会塞给我一点点好吃的;他们很有很有礼貌,一点点小事,他们也会对我说:“谢谢老师”。这些时候,我多喜欢他们呀!
所以每个孩子都是好的,以后我会用发现的眼光去审视,用心上的态度去发现,用发展的全面的眼光去观察,用淡定的态度去评价他们。
我需要发现并发掘每个孩子身上更多的闪光点!
大班科学教育随笔3
不管在什么时候孩子对游戏总是很感兴趣,游戏形式的多样性也总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大班的孩子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也懂一点简单的推理。因此我们班的孩子最近对智力方面的游戏有些着迷了。
智力游戏的形式比较多样,但其目的都是提高和开发幼儿的思维能力,使幼儿学会动脑、善于动脑。猜谜就是智力游戏的分割。只要认识到它的趣味性,并能顺利开展的话,其成效回应是令人喜悦的。
猜谜。其实有一定的难度,它需要对某种事物的特征有较深刻的认识,所以在猜谜活动前夕,我们一般先在日常活动中有意无意地让幼儿熟悉一下,了解了它的特点,使其对所猜的谜语有个概念性的印象,这样在游戏时稍加引导回忆就可以了。经过几个星期的尝试,我越来越发现进行这个游戏的的好处了。
1、幼儿能安静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注意力比任何时候更为集中。
2、幼儿在对事物特征的观察更为仔细,形象思维和联想思维也渐趋形成。
3、更好地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4、幼儿在猜谜正确后,成就感使他们的自信更为增强。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开始对和孩子们玩这个动脑筋的游戏也有些着迷了!在让幼儿猜谜时,看着孩子们转动着灵活的大眼睛,抓耳挠腮的样子,听着他们争着悄悄在我耳边说出猜想的谜底,还有猜谜成功后他们脸上喜滋滋地保守秘密的表情等等,这一切使我发现自己又找到了一种和孩子共同快乐、共同学习的方式!
“猜谜”这种智力类的游戏,不尽益智又有趣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以让幼儿根据事物的特征编创谜语,这样就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了。
大班科学教育随笔4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认识周围世界、获取知识经验的重要途径,在实现幼儿园培养目标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科学教育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存在于幼儿日常生活的各个空间,教师可因势利导、抓住契机、灵活进行科学教育,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使幼儿形成对人和事物的正确态度。幼儿在科学活动中需要调动各种认知功能,积极参与、观察、比较、分类、操作、思维等,从而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在活动中得到相应的培养与提高。科学教育的一些内容与其他教育内容有着潜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比如:语言故事《小蝌蚪找妈妈》、体育活动《走平衡木》、各种建构游戏等都包容着一定的科学内容,教师可以通过科学教育帮助幼儿对知识、技能的掌握。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总结出科学教育的开展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预定目标,选择、设计合适的科学教育内容。
目标是实施科学教育的导向,我们在实施科学教育前可先根据幼儿实际认知水平和科学发展目标,结合时代特征,明确在这一阶段要认知什么,达到什么水平,培养哪些能力等。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就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和设计科学教育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开展科学教育。我们的目标也许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最容易实现的。
科学教育内容丰富多彩、神奇有趣。教师要充分发挥科学的魅力,巧妙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对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探究方法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的乐趣,培养一定的探究科学的情感与认知能力。
二、创设良好环境,为幼儿学科学创造条件。
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幼儿在正规的科技活动中表现积极,而且对非正规的和偶发的科学也很有兴趣,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能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可见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为此在开展科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环境的创设。
三、善于观察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
在平时实验的过程中,幼儿的操作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幼儿也会出现重复现象,老师要不断的发现,并及时进行有效的指导。例如:在“米中取物”这节教育活动中,幼儿看到一个孩子用磁铁取米中的小铁珠,余下的幼儿也相应的去模仿,这时候老师发现后及时进行了指导。“你们都选择了这样的方式,说明这是最好的方法,恭喜你们,那下一步要看看谁的方法更有创意。”孩子们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很高兴,在新的任务中又开始了新的实验……
科学活动正是存在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它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周围物质世界紧密联系,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可能发生。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就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教师要锻炼自己高度的灵敏性,善于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活动意向,结合幼儿的一日活动,利用各种机会,随机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对幼儿来说,科学就是他们每天所要做的事。这就要求我们敏锐地察觉到幼儿随时出现的探究兴趣和关注的事物,生成不断深入的科学探索活动。
大班科学教育随笔5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应该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我刚接任大班时,孩子们玩玩具弄得满地都是,课本我今天找不到了,后天他找不到了,跳绳随玩随扔,日常活动搞得乱七八糟。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我注重加强孩子的养成教育。
上课的时候,我教孩子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发现哪个孩子坐不端正,我会及时提醒。我给孩子们编了好多提示语,如:1、2、3坐好了;小眼睛看老师;小嘴巴闭起来;小手放放好。就连跳绳我也给每个孩子规定了挂钩,谁的跳绳挽得不标准,从钩上一看便知。下课,我提醒幼儿将桌椅排排队。我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衣服,自己叠被子……)久而久之,这些孩子都已成习惯,不再用老师提醒,孩子们个个做得很好。
良好的习惯,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终生受益。
大班科学教育随笔6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是刚刚转过来的小朋友,活泼可爱,小嘴巴特别甜,笑起来有点像“小猴子”。大家都很喜欢她,可是由于她年龄比较小她总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不是碰碰这个、就是推推那个,常常精心准备的一个活动不是被这个小朋友的告状声破坏掉,就是被那个小朋友的哭声搞得无法进行。于是,受批评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转变她的方案就出台了。那就是,我把她的表现记录下来,编成小故事,让其他小朋友们表演,再由“观众”评出对错。她也慢慢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渐渐的变了,不再像刚来时那么调皮了,上课也能认真听讲了,不像刚来的时候一分钟都坐不了,老师和小朋友越来越喜欢她了。
其实,孩子的调皮也是另一种美,相信孩子,我们应该用爱的目光和行动去帮助他、改变他,相信他们会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参天大树。
第三篇:科学教学随笔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一)应各庄小学 黑英林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代教师的历史使命。现就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一些自己的体会。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教学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和谐程度。营造一个生动、活泼、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在课堂上都能自由”呼吸“。在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充分尊重个性的环境和心理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思维才有可能进入状态。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不仅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的交流。当我们在互动过程中,达到”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融洽相处“时,学生成了真正的学习主人,才能敢想、敢说、勇于创新。试想,教师板着一张脸,学生对老师也是唯唯诺诺,学生又怎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他们只能是一切听老师的,把教师的话当作圣旨,不敢质疑,又谈何创新。
2、保护好奇心,激发兴趣
好奇心是由新奇刺激所引起的一种朝向、注视、接近、探索心理和行为动机,它是人类行为的最强烈动机之一。好奇是孩子明显的心理特点,他们对周围任何事物都充满探索求知的渴望,并善于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应抓住孩子的好奇心理,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给予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并鼓励孩子多思考,多提问题,有意识的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要想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其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儿童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对学生的一些超现实或异想天开的想法或问题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而成为创新的动力。
3、注重知识建构的过程
科学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遵循学生学习科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科学知识来自日常生活,在学生身边随处都有科学,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推导出新的知识,从而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特别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
4、加强科学思维训练
科学思维是一个联想、想象、推测、实验论证和创造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特点。引导学生从尽可能多的不同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尽可能与众不同的新概念、新思想、新办法、并能从”异中求‘优’“。这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我们应努力探索、大胆创新,不辜负己任,培养出全面发展、具有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更加聪明的新一代。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二)实验是科学课堂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有助于学生更有效的学好科学。在实验前要尽可能多的想到实验中可能出现的一些不好的行为,做到动手之前先动脑;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个别不良行为习惯,要及时纠正;实验后总结实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让学生们引以为鉴。
经过一段时间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们已具备了一定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整套的实验仪器能够摆放有序,零散的仪器能够按一定要求摆放好,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做好分工合作,及时进行记录。
但在一些细微的行为上,做的不够。各个年级都有一小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丢一些碎纸片,和实验中的一些废弃物,当时不易发现,时间长了才注意到,再有就是个别学生在实验中目的不够明确,操作顺序混乱,导致实验效率较慢。
我计划让学生们制作弃物盒,让后摆放在实验桌上,再和学生说明盒子的作用,加强引导和训练,这样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清楚对部分学生存在的乱丢废弃物的习惯,加强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着重从情感上引导学生。对于实验中目的不明确的学生,先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精力集中,在操作上加强引导和做好指导工作,并注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教学随笔
(三)小学科学与初中科学的最大区别就是小学重点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不是知识的积累。刚开始担任科学老师的时候,我把实验和知识的学习一并放在首位。但经历那么多的听课活动、教案的研究以及自己上课的实践经验,让我茅塞顿开,颇有顿悟的感觉,在此浅谈一下自己的小小心得体会。
科学课程的目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起他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为以后深入的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索打好基础。
小学科学不注重知识积累的多少,而是在于学生对于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的培养。现在小学科学课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就是以探究过程为核心,在活动中学习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素养。但这个“活动”也不是学生按部就班跟着老师的指令做。教师的角色引导者和活动的合作者,而不是指挥家。科学课上学生会有很多的想法,老师更多的是参与他们的想象和实践。这里要注意的是,不能随便的否定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或许我们有确实的证据证明它的不存在,但是对于未有涉及理论知识的小学生,我们的鼓励是对他们养成动脑和探究习惯的支持。我们可以借其他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往正确的方向走。
我觉得,科学课上氛围很重要。如果每个学生都安安分分坐着听,老师说一才做一,那跟按部就班的学习没两样;如果学生过于活跃,那整节课带来的只有混乱的感觉,最后只能一无所获。学习气氛也是需要老师的引导的,我们应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就能很好的来协调这一点。探究式学习过程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在第一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中就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然后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能给予学生释然的感觉,更具有成就感。通过自己的探索从未知变知之,也不难理解有些学生会开心得说上科学课比较有意思。
第四篇:科学教学随笔
科学教学随笔
都说小学科学是小学唯一的一门理科,科学严谨的课逻辑性强,而这恰恰是我的软肋,学校最初安排我带三年级的科学课时,我迷茫了好几天,自觉无从下手。感觉不足才得更加重视,于是,我开始了我艰难的边学边教之旅。
科学课的开放性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老师知识的渊博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一桶水,它对老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极其严峻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上一节课,往往要求学生查找大量的资料,教师要想驾驭课堂,就得同时查找更多的资料,并且要预想到多重知识出现的可能,学生会对哪些内容产生疑问。但即使这样,课堂上还是会出现我始料不及的情况和对于我来说还很模糊的科学知识,学生的问题千奇百怪,令我应接不暇。每每遭遇这样的情形,我会对孩子们说:“你是个好学的孩子,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敢确定,我们一起查阅资料,然后交流答案好吗?”因为我知道,知识的匮乏不是最大的问题,教科学最主要的是要诚实的面对孩子,教给他们科学求真的态度。
一节成功的科学课,不但要求教师的知识要渊博,而且问题的设计也是很关键的。三年级观察花一课,在设计问题的时候,我并没有按照课本上的步骤让孩子们只测量花冠,和植株的高度,而是这样提问的:前边我们学习了测量和观察,接下来我们就来测量和观察你所带的一盆植物,(课前布置学生每组带一盆花)谁来说一说,你都想观察和测量植物的什么?对于这一发散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很多种回答: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瓣的形状,测量叶子最宽的宽度和最窄的地方的宽度,厚度,长度,„„这样的问题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也给了学生发挥的空间。对于这个实验过程,因为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学生做起来不亦乐乎,干得热火朝天。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儿童思维开阔、想象力丰富。对学生的一些超现实或异想天开的想法或问题要给予肯定和赞赏,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新课标下科学课是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的科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我就在讲植物时利用一节课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观察树,并做树皮拓片,在他们自己探究的过程中发现了以前从没注意过的事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老教师的经验方法,积极进行课后反思,扬长避短,为学生带去知识的同时也把欢乐带给他们。
科学课的教学与数语外的教学不同,后者的课堂是安静的。可科学课就不一样了。每个同学的思想不同,知识积累不同,实验又是每个同学都喜欢做的。因此课堂上不再有评优课的安静,学生也不再是规矩的。这就是科学课的随意。一个问题的提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很兴奋,每一个实验都会让他们坐不住,这时候的课堂气氛就特别的活跃,每个学生都在大声地说,生怕自己的声音别人听不到。这时候的你该怎么办?是大声的镇压,还是含笑而立?我想选择后者的是少数吧。为这个问题,我曾经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大声的镇压,结果是嗓子疼,学生不高兴,即使不在大声说话,也还在小声的低估。如果是后者,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肯定进行不下去。怎么办?无奈之下,请教老教师,回答是: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说,这样学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不但自己省嗓子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也就是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变得不再有教师,虽然课堂放出去交给了学生,但该收回的时候也必须得收回来。曾经听敦老师讲了一节课,在这一节课上,每一个问题的处理,敦老师都会说:这是最后一个了。就这一句话让其他同学也知道了该是安静的时候,教室一下子就安静下来了,课也得以顺利地结束了。
纵观小学科学课本,无论是哪一节课,只要把握好严谨和随意的尺度,每一节课都会上得很精彩,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第五篇:科学随笔
小学科学教学随笔
通过这几年的科学教学与探究,我觉得上好科学课应该抓住这几点:
一、重视课前预习,学生产生兴趣
课前我给学生布置了预习的任务,每个小组都有明确分工,此时,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干劲十足。他们在课前准备试验材料时,在查阅相关资料时,会发现许多有趣的、搞不清的问题或者许多新奇的事,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很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很想知道个究竟。学生天生就好奇、好动,这些实践对他们最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课前预习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
二、重视实验过程,学生会学学懂
实验过程前对教学资源的筛选、加工、处理,能反映出一个老师驾驭课堂的基本功。
什么是科学?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而学生的现状是掌握的“理性的方法”不多,层次不高,往往是简单地用经验去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的教学任务就是在他们现有的基础上、通过探究的实践养成他们用“理性的方法”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面临问题的习惯,逐步丰富和提高他们的“理性的方法”。我们的教学实践,包括设计每个环节,选择每种材料,采取每一种教学方法,都要从这里出发来考虑,都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实施,这就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解决“怎么教”这个问题的出发点。特别是我们科学老师,有时我们要的材料没有,只能自己用土办法解决,只能自己在生活中随时注意处处留心,有时办法简单,学生容易找到身边的材料,实验效果反而更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用教材教,教材只是一个范本,一个载体,只要能过滤,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分离,只要有效,就能达到我们所要的目标。
三、重视典型观察,学生快乐学习
前苏联心理学家提出了活动内化的理论和皮亚杰等的建构理论都指出学生基于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把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升华,这就要学生亲自去观察、操作、记录……学生必须亲身经历、才能得到他应该得到的东西。
看来,科学课究竟怎么教,具体方法固然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中:紧紧抓住学科的基本目标去设计教法。最关键的要把握两条:根据学科和内容的目标确定教学的基本思路,思路一偏,整个课就错了方向;根据教学的基本思路找准训练重点和最有训练的内容。沿着这个路子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一定能收到满意的,理想的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