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行一级稽查体制 充分发挥稽查效能
实行一级稽查体制 充分发挥稽查效能
市局稽查局
一、实行一级稽查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各县(市)区实行一级稽查体制改革的情况。从2002年起,肇庆市国税系统在所属的8个县(市)区全面实行县(市)区一级稽查体制,取消原各农村征收管理分局负有的稽查职责。实行一级稽查后,县(市)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内设办公室、稽查股、审理股、执行股等四个机构,主要任务是负责所属县(市)区局管辖的所有纳税户的税务稽查工作和金税工程协查工作。目前,各县(市)区实行一级稽查体制运转良好,较好地发挥了一级稽查的效能。
(二)肇庆城区实行一级稽查体制改革的情况。在县(市)区局成功建立一级稽查体制、全市征管数据实现市局集中管理、数据信息高度共享的基础上,2003年4月,肇庆市国家税务局开始在肇庆城区实施一级稽查体制改革,撤消端州区国家税务局稽查局,由市局稽查局对肇庆城区范围内的所有纳税业户,不分行政隶属关系,直接实施一级稽查。实行一级稽查体制后的市局稽查局,内设办公室、稽查一科、稽查二科、稽查三科、审理科、执行科等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端州城区范围和大旺征收分局管辖的所有纳税户的税务稽查工作和金税工程协查工作,同时,还负责对全市国税系统稽查业务和日常检查业务的协调指导工作。
二、实施一级稽查体制的主要成效
(一)有利于实现从收入型稽查向执法型稽查的转变。实行一级稽查以后,稽查部门把工作的重心放到打击偷逃税行为和为税收征管服务上来,稽查执法权的统一集中行使,减少了执法干扰,减轻了办案压力,有利于公平税负,维护税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有利于更加稳、准、狠地打击涉税违法行为,增强执法的刚性,使稽查工作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的速度和力度明显增强。
(二)初步建立起一支专业化、集约化的稽查队伍。一级稽查突破了原来稽查力量分散作战的方式,从机制上改变了原来由于稽查机构和人员分散、未能有效形成稽查合力的状况,使稽查工作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管理,全市稽查队伍壮大到198人。专业化分工更能体现稽查的职能作用,便于调配人员,培训专业人才,把握时机,统一行动,发挥以查促管、重点稽查的作用。
(三)加大了稽查规范化建设的力度。实行一级稽查体制后,在全市推行稽查工作规范化管理考核,将规范管理、规范执法作为首要工作任务来抓,通过认真贯彻实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税务稽查工作规程》、《肇庆市稽查工作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和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选案、稽查、审理、执行4个环节(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操作要求,统一执法程序、处理依据和处罚标准,防止执法上的随意性。稽查人员依法办案、按章办事、规范执法的程度有效提高,大大提高了稽查办案的质量、效率和执法的统一性,使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有了提高。
(四)征管与稽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实施一级稽查后,进一步明确了征管与稽查的关系,弥补了由于部分税收监控权责交叉产生的漏洞,真正实现了征管与稽查两大系列的彻底分离。强化了征管与稽查的相互监督制约作用,稽查部门通过检查可以对纳税人和征管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而征管部门又可以对纳税人和稽查工作进行监督,以更有效地促进依法治税。
(五)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实施一级稽查后,从人力上确保了选案、检查、审理、执行的真正分离,从机制上确保了稽查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从机构设置上更有利于接受更高层次的管理和监督。同时,对稽查人员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教育,更有利于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更有利于整体素质的提高。
(六)以信息化为依托的一级稽查体制,信息共享,成本较低,效率更高,能及时反馈信息,有利于大量专案、协查案件的查处。
三、一级稽查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容易产生管理缺位。在一个县(市)区设立一个稽查局,特别是在端州城区只设置一个稽查局,面对众多的纳税人,稽查的区域范围大,查案的时效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时稽查能力鞭长莫及。稽查队伍增大,内设4-6个股(科)室,内部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稽查管理职能弱化。一级稽查体制下,市局稽查局职能主要是以城区范围的案件查处工作为主,对县(市)区稽查局的业务指导职能为辅。由于受协调工作、管理人员、稽查力量、工作思路等限制,而削弱了对县(市)区稽查局的业务指导职能。
(三)专项检查一定程度影响了稽查工作计划的执行和案件查处的深度和力度。首先是大量的稽查力量都被用于专项检查,影响了日常稽查的计划性,使检查工作安排形成被动,日常稽查工作计划难以实现,出现检查的真空;其次是专项检查时间紧,为了保证上报时限,稽查部门仓促安排人员,疲于应付,难以达到原有目的。再次是专项检查加重了企业负担,有些企业由于多次专项检查都要涉及,出现检查次数过多问题。
(四)国地税之间缺乏信息交流,整体稽查效能未能充分体现。国地税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制度,稽查范围、检查计划、实施检查以及查处情况互不通报、互不交流,这既降低了稽查效率,又加重了企业负担。
四、进一步完善一级稽查体制的措施和建议
(一)树立为经济服务的税务稽查指导思想。从当前的税收环境看,偷骗税活动还比较猖獗,纳税诚信度不够高,税收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如果税务稽查中不能发现问题,或发现了税收违法行为不能依法惩处,那么将对税收违法犯罪分子不但起不到应有的威慑作用,而且会导致税收的流失、税收秩序的紊乱和经济环境的恶化。因此,稽查部门必须牢固树立为经济服务的指导思想,把工作重点放在通过严格执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上来,妥善处理稽查执法与税收宏观调控目的之间的关系,使税收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
(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实施一级稽查后,随着稽查内部职能分工的细化,以及工作量的增大和人员的增多,建立和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显得十分重要。必须严格落实《肇庆市国家税务局税务稽查工作规范化管理考核办法》,规范各项工作管理,确保稽查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三)建立稽查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规范稽查执法的权力、义务,对执法人员实行资格和能级认证,并实行执法人员的日常业务监控、执法监督、监察监督、社会监督以及执法质量考核等措施进行监控,同时对容易发生问题的权力点制定细化的追究条款,使税收执法权的行使做到执法有依据、行为有规范、权力有制约、过程有控制、违规有追究,提高稽查人员执法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随意性,防止以权谋私和以税谋私。
(四)加快电子查账软件的运用,提高技查水平。信息化是提高稽查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大中型企业普遍实行电算化财务核算的情况,为了提高查账的工作效率,应加大技查力度,提高技查水平。要研究和推广高智能的电子查账软件,发现利用财务电子软件作案的蛛丝马迹,防范利用电子财务进行偷税。要推广应用《稽查管理及查帐软件》和《税务稽查案件管理系统》。
(五)完善选案工作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人机结合的选案工作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选案分析研究,明确选案有关部门的责任,减少选案中的自由量权和随意性,提高选案的准确率。
(六)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一级稽查体制。实行一级稽查体制,为稽查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是税收征管改革的总体要求。要善于总结和积累实行一级稽查体制的经验,加强与外地同行的经验交流,妥善处理实行一级稽查体制出现的问题,完善城区一级稽查体制模式,达到提高稽查效率,减轻基层和纳税人负担的目的。
(七)建立国地税稽查信息通报共享制度。一是建立定期的情报交换制度。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半年或一个季度国地税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一方面是双方将各自的稽查计划进行通报,尽可能避免重复检查;另一方面是将上期稽查查处情况进行通报,并就有关工作进行协调。二是建立信息传递渠道。三是建立案源信息制度。在可能的情况下,共同成立案源调查分析、资料传递组,从不同角度充分利用两方面信息资料进行案源调查分析,为两局输送有效案源,对两局的选案工作起到共同促进作用。
第二篇:浅议如何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效能
浅议如何提高税务稽查工作效能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征管模式的进程中,构建一个科学、规范、高效能的稽查体系,充分发挥稽查的效能作用,对于保障征管运行、维护税收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税务稽查效能是指在税收征管工作中通过税务稽查对税收征管、纳税人和社会公众所体现出的效用和所产生的影响。税务稽查固有的职能是稽查效能发挥的基础,而稽查效能的高低是衡量税务稽查职能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标准。那么,应如何建立科学严密的稽查体系,充分发挥税务稽查作用,在合理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打击偷税行为呢?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坚持“人本”理念,着力打造过硬的稽查队伍。
建立科学的人员管理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挥科技作用的首要因素是人,提高税务稽查效能应首先在人的管理方面下工夫。提高稽查队伍素质应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业务素质,建立学用结合的激励机制,全面推行执法资格认证制度和专业等级能绩制度,实行稽查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建立稽查人员更新淘汰制度、建立稽查人才库制度等,促使广大稽查人员系统学习会计知识、法律知识、税收基础知识、计算机知识,充分调动稽查人员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培养和造就一支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复合型稽查队伍。全面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为进一步提高税务稽查的质量和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提高稽查人员的廉政素质,用严格的纪律约束每一位稽查干部的行为,坚决防止出现查人情税、查关系税等以查谋私、侵害纳税人利益的情况,树立公正、廉明、高效的税收稽查形象。加强对稽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完善学习奖励制度,努力造就一支观念新、业务专、能力强、效能高的稽查队伍。
二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税务稽查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纳税人为本,规范执法,优质服务。但由于传统的税收稽查过分偏重于维护税收执法的刚性,过分强调执法的威慑力,往往使纳税人处于高压和被动的态势之中。为此,我们切实扭转观念,坚持从人性化执法出发,建立起执法与服务并重的和谐稽查新理念,在稽查执法中体现优质服务,在优化服务中落实稽查执法。
(一)规范执法,尽职服务
和谐稽查前提是坚持依法治税,任何违反现行税收法律的所谓“和谐稽查”都是不可行的。我们以规范执法为基础,做出了三项规定:一是稽查人员必须双人上岗,严禁单人下户稽查;二是稽查人员在实施稽查前,必须出示《税务检查证》,对不出示、未出示或不能出示《税务检查证》的,要求被查对象拒绝稽查,并将这一规定以查前告知的形式告诉纳税人,增强了约束力;三是着装下户稽查,对不便着装或不能着装的,须经批准后,方能下户稽查。
(二)以人为本,优质服务
和谐稽查对执法服务的质量和内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坚持以纳税人为本,推出限时措施,着力破解办案时间过长而造成稽查效率不高、纳税人负担过重的难题,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服务。一是限定实施稽查时间不得超过15天,未经批准的,均不得延期实施稽查,这既给稽查人员时间上的压力,也给稽查人员提供效率上的动力;二是限定对应作息时间,要求稽查人员根据企业作息时间科学安排实施稽查工作,在作息时间上与之相对应;三是限定各环节的办案时间,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对各环节的办案时间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将其纳入目标考核,对逾期行为实行扣分,情节严重的,年底不参加评先评优。
三是坚持依法治税,强化执法责任追究。
做到规范执法,阳光稽查,完善稽查案件审理制度,强化稽查执法的监督考核,严格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执法是提高稽查效能的基础。规范执法是税务稽查必须要牢牢把握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税务稽查职能,切实维护税法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力推进税收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规范执法来公平税负,为各行业纳税人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使各纳税主体都享有完全平等的税收权利,履行完全平等的纳税义务;通过规范执法来维护正义,严厉打击各种税收违法犯罪等活动,全面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通过规范执法来促进征管,净化税收执法环境,从而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大力推进稽查“三个一流”建设,确保顺畅的横向、纵向业务接口,将规范执法贯穿于稽查执法的的全过程,逐步提高选案的准确率、查案的正确率、审案的合格率、结案的执行率。
四是坚持观念创新,不断探求稽查工作新思路。建立税务稽查与税务管理的信息传递制度,目前的税务稽查应建立在高度信息化的基础上,与现行的新征管模式相适应。现行的征管目标是依托计算机网络和科学先进的稽查管理手段,对纳税人实现全面监控。为最大限度地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应该认真研究分析税收管理与稽查管理之间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各项因素指标,并据此开发相应的管理软件,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以减少操作中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干扰,形成各方面既相对独立,又互为联系的有机统一体。
税务稽查的目的是“外查内促”,即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建议征管部门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征管工作水平和效率。税务稽查不仅是查补税款,关键是通过稽查发现征管中存在的管理问题,改进工作,提高征收管理质量。一是建立一个广泛的案源渠道,使偷逃税等违法行为置于监控之下;二是完善内部沟通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反馈;三是税务稽查与管理各部门之间应该建立一套规范的联系制度。税务稽查的信息化,就是要在稽查工作中贯彻“科技加管理”的方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加强对稽查各环节的科学管理,目的是实现稽查工作的科学、规范、高效。建立税务稽查与税务管理的信息传递制度。
五是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用制度建设融洽征纳关系,倡导和谐稽查新理念。
推行和谐稽查,充分发挥稽查“以查促管”职能作用,建立健全各项制度,进一步促进执法人性化、稽查和谐化,让腐败现象无处遁形,牢固树立起公正、规范、高效、廉洁的国税形象。
(一)坚持定期座谈制度。定期座谈是沟通税企关系和纳税人反映问题并求助解决的渠道之一。实施和谐稽查以来,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坚持定期召开税企座谈会
(二)实施稽查约谈制度。稽查约谈制度是推行和谐稽查的一项创新举措。其核心内容是对征管部门提供的各种涉税资料和信息,实施静态分析和综合评估,根据分析评估发现的问题和线索与纳税人约谈。
(三)建立稽查建议反馈制度。一是在实施执行的同时,及时向纳税人送达稽查建议书,指出其在履行纳税义务、财务核算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帮助纳税人防止同类型税务违法行为再次发生,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二是在稽查执行以后,稽查人员要对稽查调帐实施跟踪管理,必要时则辅导纳税人进行帐务调整,实行正确核算。三是对稽查发现的问题,从宏观视野,从行业管理角度进行归纳和汇总,以定期召开例会的形式,与征收、管理部门共同探讨分析,共同研究解决措施,从而能及时规范管理,“以查促管”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第三篇:浅谈实施一级稽查后如何提升稽查质量和效率
浅谈实施一级稽查后如何提升稽查质量和效率
自一级稽查模式实施以来,稽查机构、稽查权力、稽查人员得到集中,消除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执法不严等现象。尤其新的《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实施后,有效解决了新形式下税务稽查实际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达到规范稽查管理、提高稽查工作效能、强化监督内控机制、有效防范稽查执法风险的目的,对促进稽查工作规范化和信息化,提高工作效能,加强廉政建设,降低执法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稽查质量和效率上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使案件不能查深查透,未能充分发挥稽查的威慑力和打击力,如何进一步提高稽查案件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探讨分析如下:
一、摒弃“就账查账”的固有模式,树立“查案办案”的理念
自稽查成立以来,“就账查账”和各税统查就是我们稽查工作常用的法宝,但随着纳税人偷税手段的不断翻新,原有的法宝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因为,一些纳税人精心谋划在账册上做假,同时,对税收政策也越来越了解,在账册检查上难以发现一些问题,“就账查账”难以取得突破。虽然人们已意识到这点,但是,在大部分稽查干部的意识中仍然认为稽查就是对纳税人账册的检查,正是这种观念的存在,使得我们大量案件查处的都是一些表面问题,加之上级对收入任务的要求,使各地稽查疲于应付,而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则无法发现,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查案办案”的理念,学会“查活账”、“活查账”,从思想上、潜意识中改变习惯思维,只有树立“查案办案”的理念,才能使稽查干部在检查中克服畏难情绪,把案件查深查透。
二、改进稽查方法,寻找案件检查的突破口
案件检查的深浅,与稽查的方法有着一定的联系,好的方法可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从而找到整个案件的突破口,目前,在稽查的方法上还是停留在核对数据、发票查核、费用调整等“就账查账”层面上,这种方法看似面面俱到,实则没有重点,无法在深度上取得突破,因此,提升案件查处质量和效率的当务之急是改进目前的稽查方法。
一是要加强查前的准备工作。在检查前搜集纳税人各方面的资料,如纳税数据、企业的经营状况、生产的产品以及资本组成等,将这些资料进行汇总整理,并有重点的进行分析,要将“数据分析”作为准备工作的必经程序,从中找出疑点,只有充分了解了被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在检查中才能有的放矢,有助于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二是要在实施过程中内查外调并举。在案件查处处于僵持阶段时,通过外围调查往往可以使案件取得突破,这已经被查处的大案要案的事实所证明,因此,在检查中我们一定要把调查、询问等手段用足用好,要树立检查账册与外围调查同等重要的理念,在检查中发现疑点无法消除的,就应及时采取外围调查来取得证据,寻找案件的突破口。而目前在我们的稽查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注重内查账册,忽视外调取证的现象,这一方面有稽查经费不足、交通工具短缺等客观原因的制约,但更多的还是主观上有畏难情绪,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这一现状,加强外围调查在检查中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件有所突破。
三是多开展突击性检查。目前的中小企业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涉税问题,因此按正常的程序是很难发现一些有价值的资料的,所以可采取对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现场进行突击性检查,可能会发现一些真实的涉税资料,有助于整个案件的检查。
四是采取审计式的稽查,对一些业务量不是很大的企业,我们可以逐项检查,特别是对一些大额扣除项目如成本、材料等必要时进行盘存,以确定有无多转成本现象,从而确保稽查的深度。
五是落实举报案件奖励制度,鼓励相关人员举报涉税违法行为,为案件的突破起到积极
作用。
三、取消收入考核指标,确立质量第一的理念
税务稽查的基本职能是监督税法的正确执行,严厉打击偷、骗、抗税行为,维护良好的税收环境,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但是,一些单位仍把查补收入和检查面作为对稽查工作的主要考核指标,这就迫使稽查在确定稽查对象时“避难就易”、“避重就轻”,选一些容易组织收入的企业检查,在稽查处理时则以能否顺利执行,以及是否有利于执行作为处理和定性处罚的基本尺度,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实现稽查的质量和效率的根本提高。
因此,应该取消对稽查部门的收入考核指标,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对稽查案件的质量和效率上,特别是对案件的查处的深度,要制定出科学的、可操作性的考核办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稽查案件在质量和效率上的突破。
四、密切与公安机关联系,加大处罚力度,增强震慑力
税收违法犯罪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犯罪,其作案手段有很强的专业性、技术性、隐蔽性。由于税务机关不具有留滞权、搜查权等刑事执法权,单靠自身的力量,不仅在查处重大案件中会遇到重重阻力,还容易打草惊蛇,贻误战机。
实践证明,借助公安机关的侦查手段,是查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有效措施。要主动同公安机关建立起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研讨当前纳税人偷税的新动向,分析其心理以及偷税的手段,制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要保持双方人员的相对稳定,遇有重大案件,要及时通报线索,开展联合行动,及时控制、抓捕犯罪嫌疑人,保证案件的顺利查处。对已成立公安驻税办机构的,应从人员、经费上进一步加强,暂未成立的应及早成立,充分发挥双方各自专长,形成办案合力,推动案件向纵深突破。
五、充分发挥政府部门作用,争取政府的最大支持
稽查工作离不开政府其他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各地应将税收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及其对各部门的考核体系中,特别是要将各相关部门对税务工作支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将《征管法》中有关条款落实到实处,对于属于税务部门职能范围的稽查工作,地方政府应全力支持,而不应以招商引资或保护重点企业为名设置障碍,要加强同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增强执法刚性,提高办案效率。对银行等部门该协助扣款不履行义务的,除由其负责赔偿流失的税收外,还应按《征管法》给予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应追究刑事责任。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社会形成合力,从而有效发挥稽查打击偷税的作用。
六、培养高素质的稽查队伍,提高稽查人员的办案水平
税务稽查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涉及会计、审计、法律、企业管理等各个领域和税收征管工作全过程,必须要求有一支训练有素的稽查队伍。
首先,要保证稽查队伍的质量。稽查人员应该是集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于一体的优质人才,政治上事业心强,为政清廉、拒腐防变、有高度的责任感;业务上精通税收政策,懂法律,会查帐,办案能力强。
其次,建立业务学习和培训制度,着重在现代会计实务、检查技巧和计算机技术上进行强化训练,紧紧围绕偷、逃、骗、抗税税收违法行为的作案手段,结合纳税人灵活多样的经营特点,突出稽查实务,培养办案能手,努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湛、作风过硬、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稽查队伍,为查办税收违法案件,发挥税务稽查的职能作用提供保障。
最后,把鼓励竞争机制引进稽查管理,坚持奖罚分明,坚持个人收入与稽查业绩挂钩,充分调动稽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篇:2012全市稽查工作思路(定稿)
二〇一二年全市国税稽查工作思路
2012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全市国税稽查工作的整体思路是:以强化队伍管理为抓手,大力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积极轮查重点税源企业和打击假发票,全力查处大要案件,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系统管理,不断提高全系统稽查工作专业化水平,为确保全市国税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作出积极贡献。
2012年,全市稽查工作的奋斗目标为:查补收入总额不低于全市国税收入的2.5%(不含车购税),人均稽查户数不少于3户,选案准确率不低于95%,案件查结率不低于95%,查补收入入库率保持100%,上级督办案件、协查案件按期回复率达到100%,协查信息完整率不低于95%,继续保持全省国税稽查系统综合考评先进行列。
一、打击涉税违法,切实发挥稽查职能
1.扎实开展税收专项检查和区域专项整治。2012年,总局确定的指令性检查项目为:房地产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煤炭行业、水泥行业、农产品加工行业,以及服装行业、家俱行业和电子产品业领域的出口骗税行为;省局确定的指令性检查项目为:教育培训出版行业和钢贸企业;全市专项检查除完成总局和省局指令性检查项目外,结合我市税源实际,将商贸企业、营利性医疗机构、竹木行业、冶炼行
业等列为全市指令性检查项目。市县两级稽查部门积极落实牵头组织责任,认真做好组织、实施、总结和上报工作,力争检查一个行业就规范一个行业,确保全市税收专项取得实效。
与此同时,通过对税收征管档案、行业及地区调查研究、数据分析,紧密结合举报案源、案件查处、网上协查和专项检查,着重对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税收秩序相对混乱、发案率较高或案件线索指向较为集中、宏观税负偏低的地区开展专项整治。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稽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稽查建议。归纳行业检查方法或标准,归集整理典型案例,达到促进行业、区域税收征管,整顿和规范行业、区域税收秩序的目标。
2.有序开展重点税源企业轮查。在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重点税源企业检查的方式方法,对近几年未检查过的重点税源企业分步骤开展轮查,将重点税源企业轮查工作作为税务稽查一项常规性工作有序开展,促进企业提高纳税遵从度。
3.继续开展发票打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打防并举,打击“卖方市场”,整治“买方市场”,认真做好全市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实施工作。紧密结合税收专项检查、区域税收专项整治、重点税源企业轮查和大要案件查办,对全市的房地产企业、商贸企业、建筑安装企业、教
育培训机构等行业的发票使用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做到“查账必查票”、“查案必查票”、“查税必查票”。充分发挥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工作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沟通,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处理开具和使用虚假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严打印制、贩卖假发票的犯罪团伙。继续开展对医疗卫生行业专项整治,深入查处涉嫌偷逃税款的药品、医疗器械供应商。按照省、市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机关、行政事业单位接受发票情况的专项检查。
4.全力查处重大税收违法案件。集中力量查处一批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加大对虚开发票、骗取出口退税和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偷逃税款等案件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成品油、煤炭、运输等行业的虚开发票活动;重点查处电子、家具、服装类产品的骗取出口退税违法行为;重点查处房地产、建筑安装等行业偷逃税案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严格落实大要案报告和督办制度,实行大要案件上报与稽查办案专项经费挂钩。全年市局稽查局至少查处2起大要案件,市局第一稽查局和各县局稽查局至少各查处1起大要案件,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震慑作用。
二、推进规范执法,切实提高稽查质效
5.规范稽查选案,提高选案准确率。各级稽查部门都要科学合理的制定常规检查计划,按照计划开展税务检查,严格控制检查频率,减少重复检查。要充分利用征管信
息、第三方信息等案源信息强化稽查案源分析,细化选案指标,实施科学选案,提高选案准确率。一是充分运用预警分析系统开展选案,将低于预警下限的纳税人列为重点案源筛选对象;二是积极深入开展案源调查,及时收集、分析纳税数据,加强税收调研,建立健全科学选案体系,避免盲目选案;三是将计算机选案与人工选案结合,广泛收集群众举报、有关部门转办、上级交办、情报交换等案源信息。
6.规范检查实施,优化稽查服务。下户检查过程中坚持依法稽查、文明执法,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确保权限合法、程序无误、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坚持执法与服务并重原则,通过依法查处税收违法行为和公正文明执法,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充分听取纳税人陈述申辩意见,依法尊重和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尽量缩短检查时间,减少对纳税人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减轻纳税人负担。
7.规范案件审理,加大审理力度。强化证据意识,规范取证行为,坚持大要案上报审理制和“两权监督”等规定,严格审核证据和适用法律,确保每起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得当。坚持开展案件质量检查和优质案卷评选,加强税收执法考核子系统的考核力度,进一步规范稽查案卷文书制作水平;落实案件复查制度,在全市范围开展案件复查交叉检查,随机抽查查结案件,查找稽查执法薄弱环节,复查内容包括:程序是否合法、事实是否清楚、证
据是否确凿、数据是否准确、定性处理是否适当、文书使用是否规范等,对复查不合格的案件进行责任追究,并将复查结果纳入系统考核。
8.规范案件执行,确保执行到位。强化事前调查,在执行文书送达之前,稽查执行人员及时与征管、税源管理等部门取得联系,充分了解被执行人的基本情况,分析判断被执行人的执行能力,使执行工作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严格按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及时办理案件移送工作。依法采取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保证税务处理与行政处罚决定的执行责任到人、责任到案,实现稽查案件查补收入颗粒归仓。
三、创新方式方法,切实提升稽查水平
9.试行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按照省局《2012年稽查工作要点》提出的“推广应用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模式”要求,借鉴辽宁省国税局稽查局编印的《税务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指引》,结合永州地区实际,对全市范围内规模以上重点税源企业等会计核算较为健全的纳税人推广应用稽查审计型检查工作底稿模式,强化检查环节痕迹管理,做到税种查全、环节查到、项目查清、问题查透,实现对稽查过程和质量的控制、监督。
10.建立税务稽查案例库。按照省局统一部署,依托协查信息系统,逐步建立税务稽查案例库,加强重大案件、案
情复杂案件、有争议案件的案例分析,提高税务稽查案例分析和应用水平。各级稽查部门积极推荐优秀案例,注重发现和总结作案手段和违法新情况,形成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的典型案例。
11.强化内外协作互动。继续建立健全稽查与征管、法规、税政等部门的互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及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的稽查建议,促进稽查成果的应用。继续完善与公安联合办案机制和涉税案件移送办法,提高查办大要案的震慑效果;加强与检察部门的联系,建立税务稽查渎职犯罪预警机制,监督税务稽查执法行为,防止渎职犯罪行为的发生;加强与法院联系,切实解决案件执行难的问题,确保每起案件执行到位;加强与地税部门的联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案件信息,适时开展联合稽查。
四、深化机制建设,切实优化管理水平
12.落实稽查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细化稽查分类分级标准,合理确定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明确市、县两级稽查局组织检查和直接检查企业的分类标准,使稽查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与重点税源的分布相对应。市局稽查局负责对全市重点税源企业实施定期轮查和重大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县级稽查局负责对一般税源企业实施常规检查和一般税收违法案件的查处。
13.加强全市系统上下联动。以建机制、带队伍、严执法
为要求,不断增强全市稽查系统上下互动共进,确保政令通达、指挥有力、反应快捷、管理有序;建立税务稽查系统管理考核评价体系,着重完善岗位考核办法、办案数量和质量奖励办法,确保稽查立案率、结案率、处罚率、滞纳金加收率达到规定要求,加大稽查工作绩效考核力度,实现稽查工作考核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
14.着力防范执法风险。通过规范稽查工作流程,依法稽查文明执法,避免因检查、执行等执法行为失误、不当引起纳税人不满和抱怨的问题,妥善化解矛盾冲突。完善稽查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接受外部监督。落实执法责任制,严格过错责任追究,有效避免自由裁量权使用不当、执法随意性和办人情案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15.严格稽查办案经费。继续严格税务稽查办案专项经费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严禁超权限审批、超范围使用、超标准支出办案专项经费;加大稽查办案设备、科技装备投入,提高稽查办案专项经费使用效益。
五、强化队伍建设,切实提振整体形象
16.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加强稽查业务骨干和专家型人才的培训,重点提高稽查人员的税收政策水平、法律素质、查账技能等实用型培训,重视电子稽查和执法办案策略培训,建立专业化税务稽查人才队伍。积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司法资格等考试,对取得“资格证书”
人员实行重奖,全面提升稽查干部整体业务素质。
17.建立稽查人才库制度。借鉴市局行政执法(纳税评估)人才库评选方法,按照严格的选拔、聘用、管理程序,遵循德才兼备、注重工作能力的原则,再造全市稽查人才库。大力开展稽查能手培训和选拔活动,继续调整、充实、更新和完善市级稽查人才库,实行动态管理。优化人才专业结构,形成多行业、多门类、多元化的专家型格局,充分发挥稽查人才库在打击涉税违法活动中的主力军作用,激励广大稽查人员精学稽查本领、学税收业务、广学相关知识,培养一批业务精、素质高的稽查人员,不断提高全市系统稽查人员业务水平。
18.加强党风廉政及内控机制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和警示广大稽查干部筑牢反腐败的思想防线。认真落实“一岗两责”、“一案双查”等制度。推行廉政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和廉政承诺书,开展明查暗访、廉政回访活动。切实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充分防范执法风险点。注重对稽查人员的廉政教育,将稽查执法行为置于纳税人监督之下,切实改进稽查工作作风和行风。
19.加大信息宣传力度。及时归纳总结稽查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力争在中央、省、市报刊杂志上推介国税稽查工作经验,扩大社会影响;深入调查研究工作中的不
足,提出改进措施,当好参谋助手;各级稽查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公开曝光典型案件,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教育、惩治和警示效应。
市局稽查局 二〇一二年元月 9
第五篇:稽查制度
邯郸光明中医院稽查制度
为加强医疗保险规范化、合法化,我院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稽查制度。稽查内容如下:
一、是否存在冒名就医、挂床住院、分解住院、故意延长住院时间等现象;
二、是否正确执行验证制度、一日清单制度、特殊诊疗用药病人签字制度、贵重药品及贵重特殊材料使用审批制度等;
三、是否存在乱检查、乱用药、乱治疗、乱收费现象;
四、是否正确执行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管理政策;
五、发票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填写是否规范;
六、病历书写是否规范,遗嘱于各项检查是否一致;
七、医保目录内的药品价格是否符合国家定价;
八、执行遗嘱要实行“三查八对”;
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批号 做好自查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心实意的为每一位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