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论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己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我省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税收入管理新途径,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改革试点,我深深感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势在必行,出路在于创新。
一、问题仍然突出近些年,我省在非税收入管理特别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管理方面,积极推进收费征管体制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解财政困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推进反腐倡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非税收入管理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容忽视。
(一)思想认识不一,改革举步维艰。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单位甚至是一些领导同志,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及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认识不清,把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有资金,认为政府不必调控,财政无须管理;有的把非税收入与“三乱”联系在一起,认为抓非税收入就难免出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也有的认为非税收入毛多肉少,不能有效增加政府的可用财力,花大力气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得不偿失;还有的认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平衡财政预算,在管理上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单位既得利益,明“脱”暗“挂”现象较为普遍。
(二)征管主体不明确,执收行为亟需规范。非税收入征管主体不明确主要表现在非税收入由各执收单位自行征收,财政机关内部也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部门专司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这种多方征收、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财政管理职能,分散了非税收入征管力量,增加了非税收入管理成本,造成了“收费养人”局面,更是形成编制人员膨胀的主要根源。同时,现行执收执罚行为主要存在部门多、环节多、项目多、标准乱等问题。单位和个人要办成一件事,在涉及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几乎都要过“交费关”,一些部门和单位甚至将某些管理职能置于下属事业单位或团体协会,从而增加收费环节。执收执罚单位一方面超范围、标准收费(罚款),甚至擅立收费(罚款)项目强行收费(罚款);另一方面则存在该收的不收,该罚的不罚,随意减免,收人情费,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三)资金管理不到位,政府难以统筹调剂。目前,对非税收入主要是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未真正触及执收执罚单位利益,仍然是“谁收谁用,多收多用、多罚多返”,加上传统的“重预算内轻预算外”习惯势力影响,非税收入难以全额进入预算“笼子”;加之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安排上采取的是先非税后预算,这样,单位甚至财政机关相关管理部门往往不愿把非税收入基数编制过高,造成科学的部门预算夹带相当成份的人为因素,从而使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政府统筹调剂乏力。
(四)法制不健全,监督缺乏约束力。目前,非税收入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没有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虽有一些地方性规章,但由于监督不严或不合时宜,使得非税收入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同时,非税收入征管和使用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造成各级财政的管理模式不一样,不同地方的管理办法不一致,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的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对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法规约束。
二、改革势在必行政府非税收入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代行政府职能的单位,凭借国家权力、所有权或政府信誉,依法取得的。具体讲,一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通过收费形式将部分具有明确受益主体的公共服务成本直接向受益者收取的收入;二是为了校正或制止具有外部负效应的行为,通过惩罚性收费和罚款等方式取得的收入;三是凭借国有资产(资源)所有权,通过资产(资源)收益的形式取得的收入。因此,从取得收入的依据上讲,这部分资金的取得无不以国家的公共权力或所有者权力为依据,凭借这些权力取得的收入当然属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从世界各国的财政实践来看,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等非税收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财政收入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如在加拿大,非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6.8%,占地方财政收入27.5%;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20%以上的来自于非税收入。从我省来看,非税收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增长,已成为我省财力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我省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我省非税收入总额为278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的1.4倍,为同期地方各项税收收入125.2亿元的1.8倍;从增幅来看,1998—2000年,我省非税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5.35%、9.2%、13.2%,分别比同期各项税收增幅高10.6、4.7、6.5个百分点。
(一)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意义重大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公共财政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l、推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必然要求。政府非税收入实质上是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它与税收收入一样,必须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本原则,同时做到“征收有度、使用有规”。当前非税收入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说到底是分配不合理、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消除非税收入分配与使用上的不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非税收入的积极作用,支持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从而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推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实践证明,非税收入规模膨胀、管理无序、“三乱”屡禁不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恶化经济发展环境,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2001年10月,党中央、xx作出的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就明确将大力治理“三乱”、切实规范收费行为作为治理和优化经济发
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我们只有按照党中央、xx的统一部署,切实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才能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环境的根本好转。
3、推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是促进财政支出改革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的重要基础。财政支出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政府统管全部财政性收支,做到收入直达国库或财政专户,支出直达用款单位和商品劳务提供者。而改革非税收入管理机制,是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内容。为此,就必须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对包括非税收入在内的所有财政性资金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统一编制预算,统一集中支付。把非税收入纳入财政的统一预算,是建立全面、准确、真实、完整的部门预算以及公共财政体制的必要条件。
4、推行非税收入管理改革,是强化财政职能、提高依法理财水平的客观需要。财政机关是政府管理财政资金的宏观调控部门。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管理机制,加强对所有财政性资金的统一管理,既是履行财政职能的应有之举,也是为财政支出提供稳定可靠来源的迫切需要。同时,通过非税收入的统一征管,有利于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如通过采取统筹调剂一部分资金的办法,就可解决部门单位“苦乐不均”的问题。
(二)我省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试点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厅于2001年7月在怀化市辰溪县进行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试点。采取成立专门征管机构、明确管理职责、清理收费项目、制定管理办法、设立征收大厅等办法,有效规范了非税收入管理,达到了强化财政管理、增强政府调控能力的目的,其成效是显著的。同口径比较,到2002年7月,辰溪县缴存财政专户资金达6929万元,比改革前增加1796万元,增长35%;可用财力达到720万元,比改革前同期增长206万元,增长40%;专项资金归集150万元;清理撤消单位账户78个。在认真总结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怀化市从2002年7月起在市县两级全面推行了非税收入管理改革,郴州、邵阳、衡阳等市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工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到目前为止,全省各地先后成立了非税收入管理机构32个,确定编制226名,实际到位209人。
三、出路在于创新从当前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的实践来看,为了强化财政职能,增强政府调控非税收入的能力,摆脱贯彻落实“收支两条线”改革所遇到的部门利益驱动和行政体制改革滞后的约束,各地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但由于这些改革主要集中于某一方面或某一具体环节上,如各地开展的征收方式改革和实行部门预算等,并没有触及部门、单位既得利益等深层次矛盾,政府的调控能力仍显不足。因此,要使非税收入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唯有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模式,才能使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取得实质性成效。
(一)更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理念要逐步淡化预算外资金概念,就必须尽快建立非税收入新理念,真正把各级领导的思想认识统一到非税收入“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在财政”上来。一是要牢固树立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的新观念,把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与加强税收征管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二是树立全局观念,把非税收入管理改革置于全省财政改革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衡量,摆正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摒弃狭隘的地方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的倾向。三是树立宏观调控观念,注重完善政府的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通过改革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减轻社会负担,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从而为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二)创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模式要按照非税收入的管理流程,改革现行分散征收、自主使用的非税收入管理办法,建立“征收、预算、使用三分离”的新型非税收入管理模式。具体地讲,就是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一是统一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将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职责权限集中于专门的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机构。二是要通过收入直接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等途径,将非税收入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增强非税收入使用上的透明度,充分发挥政府预算在非税收入资金调控与管理中的作用。三是将非税收入与税收收入一同纳入财政收入预算,在财政支出管理上实行统筹安排,强化政府对非税收入的统筹调剂功能。四是要按照“收支两条线”的要求,将非税收入纳入国库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购体系。
(三)明确征管主体,强化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非税收入“谁收谁用谁管”的传统作法,就要把非税收入视同税收一样,将其征收管理权限集中于财政机关,明确代表政府管理一切财政性资金是财政部门的基本职责,强调财政部门是非税收入管理的唯一主体。为强化非税收入征管,建议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成立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局。真正把非税收入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抓税收的力度来管好非税收入。只有实现对所有非税收入的统一征收,统筹安排,统一管理,才能真正从源头上杜绝“三乱”,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我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
(四)改进征收方式,真正做到“以票管收”在征收方式上,要在现行“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基础上实行“单位开单(非税收入缴款通知单),财政(银行)开票、政府统筹”的征管制度,以票管收,统筹调剂。在具体征收方式上,针对非税收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按照有利征收、方便缴款的原则,采取不同的办法:对收入数额较大、来源稳定、群众反映强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专项收入设立政府非税收入征收大厅,由非税收入管理机构集中统一征收;对少部分非税收入采取委托征收的方式;对罚没收入则委托银行代为征收缴库;对零星分散的小额非税收入委托有关部门、单位在执法过程中现场征收。
(五)实行资金统筹,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的调控能力要按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充分发挥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作用,增强政府对非税收入的统筹调剂能力。一是要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财政综合预算管理,对非税收入形成的财力实行统筹安排,适当调剂。按照政、事分开原则,实现非税收入使用上的分类管理,改进行政部门和事业单
位的预算管理方法,真正做到非税收入的征收与使用分离。二是要积极探索非税收入按项目安排资金的新型预算管理方式,实现非税收入分配权集中于政府财政的管理目标。财政不但要在年度间对非税收入进行调控,而且在部门、单位间也要进行调度,并积极摸索非税收入在项目间进行调剂的新路子,努力提高非税收入的资金使用效率。
(六)加快法制建设步伐,健全非税收入监管机制一是要尽快结束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无法可依的局面,加快非税收入管理法律体系建设步伐,实现依法管理非税收入,为消除“按需取费”和“收费养人”提供法律保障。为此,建议省人大废止《湖南省预算外资金管理条例》,尽快出台《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在此基础上,由省政府分类制定《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形成健全的法规体系。二是要继续执行和完善非税收入政务公开和收费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非税收入项目和标准,实行挂牌征收,使缴款的单位和群众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建立和完善非税收入稽查、举报、违规处罚和责任追究等监督管理制度,对乱收乱罚乱用或应征不征、应罚不罚、随意减免的违纪现象,通过各种媒体公开曝光,并依法给予处罚。四是要建立定期将非税收入征、管、用情况向人大报告的制度,自觉接受人大、审计的监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阶段,作为实施宏观经济管理的财政部门,要为谋求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使我们的财政工作时刻体现出时代性、规律性和创造性,就必须在财政管理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而全面创新非税收入管理机制,必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再论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当前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己引起各级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自2001年以来,我省在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税收入管理新途径,已经取得初步成效。通过调查研究,进行改革试点,我深深感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的问题仍然突出,改革势在必行,出路在于创新。
一、问题仍然突出近些年,我省在非税收入管理特别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政
府性基金管理方面,积极推进收费征管体制和综合财政预算改革,不断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缓解财政困难,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推进反腐倡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非税收入管理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暴露,存在的主要问题不容忽视。
(一)思想认识不一,改革举步维艰。主要表现为一些部门、单位甚至是一些领导同志,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及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的认识不清,把收费、政府性基金等非税收入视为单位自有资金,认为政府不必调控,财政无须管理;有的把非税收入与“三乱”联系在一起,认为抓非税收入就难免出现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现象;也有的认为非税收入毛多肉少,不能有效增加政府的可用财力,花大力气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得不偿失;还有的认为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平衡财政预算,在管理上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单位既得利益,明“脱”暗“挂”现象较为普遍。
(二)征管主体不明确,执收行为亟需规范。非税收入征管主体不明确主要表现在非税收入由各执收单位自行征收,财政机关内部也没有一个统一归口的部门专司非税收入征收管理。这种多方征收、多头管理的格局,肢解了财政管理职能,分散了非税收入征管力量,增加了非税收入管理成本,造成了“收费养人”局面,更是形成编制人员膨胀的主要根源。同时,现行执收执罚行为主要存在部门多、环节多、项目多、标准乱等问题。单位和个人要办成一件事,在涉及的每个部门、每个环节几乎都要过“交费关”,一些部门和单位甚至将某些管理职能置于下属事业单位或团体协会,从而增加收费环节。执收执罚单位一方面超范围、标准收费(罚款),甚至擅立收费(罚款)项目强行收费(罚款);另一方面则存在该收的不收,该罚的不罚,随意减免,收人情费,导致财政收入流失。
(三)资金管理不到位,政府难以统筹调剂。目前,对非税收入主要是采取“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方式,未真正触及执收执罚单位利益,仍然是“谁收谁用,多收多用、多罚多返”,加上传统的“重预算内轻预算外”习惯势力影响,非税收入难以全额进入预算“笼子”;加之财政部门在部门预算安排上采取的是先非税后预算,这样,单位甚至财政机关相关管理部门往往不愿把非税收入基数编制过高,造成科学的部门预算夹带相当成份的人为因素,从而使非税收入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政府统筹调剂乏力。
(四)法制不健全,监督缺乏约束力。目前,非税收入从立项、定标、征收、票据管理和资金使用各个管理环节,没有一套完整、统一、规范、系统的法律法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虽有一些地方性规章,但由于监督不严或不合时宜,使得非税收入管理无章可循或有章难循。同时,非税收入征管和使用安排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造成各级财政的管理模式不一样,不同地方的管理办法不一致,财政部门在非税收入的管理上处于被动状态,特别是对非税收入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法规约束。
二、改革势在必行政府非税收入是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依法代行政府职能的单位,凭借国家权力、所有权或政府信誉,依法取得的。具体讲,一是按照“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通过收费形式将部分具有明确受益主体的公共服务成本直接向受益者收取的收入;二是为了校正或制止具有外部负效应的行为,通过惩罚性收费和罚款等方式取得的收入;三是凭借国有资产(资源)所有权,通过资产(资源)收益的形式取得的收入。因此,从取得收入的依据上讲,这部分资金的取得无不以国家的公共权力或所有者权力为依据,凭借这些权力取得的收入当然属于政府的财政收入。从世界各国的财政实践来看,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资源)收益等非税收入都是政府财政收入,特别是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在财政收入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如在加拿大,非税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6.8,占地方财政收入27.5;在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20以上的来自于非税收入。从我省来看,非税收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增长,已成为我省财力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持我省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我省非税收入总额为278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205亿元的1.4倍,为同期地方各项税收收入125.2亿元的1.8倍;从增幅来看,1998—2000年,我省非税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5.35、9.2、13.2,分别比同期各项税收增幅高10.6、4.7、6.5个百分点。
(一)非税收入管理改
第三篇: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工作经验
更新理念创新体制切实加强和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
为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增强地方财政实力,我市在几年前就开始对规范非税收入管理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年成立了市收费管理局,××年又将机构更名为非税收入管理局,××年又借《湖南省非税收入管理条例》颁布实施的契机,积极探索建立非税收入征管新模式,将全市所有非税收入实行统一征集、统一管理。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市非税收入管理已取得明显成效,非税收入从××年的万元增加到××年的万元,年均增长,××年更是上了一个台阶,截止月底则达到万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不仅堵塞了乱收费的漏洞,而且缓解了预算的压力,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加强领导,统一认识,营造良好氛围
由于我市财政拮据,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此,我们经过几年努力,反复用过来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平衡地方财政中所起的作用向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的通知》。在《通知》中,明确界定了非税收入管理范围、非税收入管理职责、非税收入征收管理方式、非税收入资金管理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我局以吉财非税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实行非税收入集中征收的通知》,对非税收入集中征收和委托征收操作流程作了明确规定。通过制定相关规范性的制度文件,搭建了管理非税收入的操作平台,使我市的非税收入管理步入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合法化轨道。
(二)严格票据管理。票据是规范收费行为和强化资金管理的源头,是“治乱”的重要环节。对此,我们实行“一审查、两统一、一稽查”。“一审查”就是审查单位能否取得票据购领资格。在单位取得票据前,我们审查单位是否有收费权限和项目,是否有收费许可证,是否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二统一”一是统一票据使用种类,根据非税收入的性质,我们严格按照省厅票据管理规定出售票据,督促执收执罚单位根据收费项目正确使用票据种类,不乱开、不错开非税收入票据;二是统一票据管理,对不征税的非税收入项目,要求单位一律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由非税收入管理部门负责发放管理。“一稽查”就是非税收入管理部门对单位票据实行稽查年检制度,对单位票据的领购、使用、核销进行全过程的检查,防止问题的发生。
(三)改进征管方式。针对非税收入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特点,我们按照有利征收、方便缴款的原则,对非税收入的征收由过去单一的委托执收执罚单位征收改为直接征收和委托征收相结合的征管方式。具体采取三种方式,一是设立非税收入征收大厅,把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开户银行引入大厅,采取直接征收的办法,按照“单位开单、财政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政府统筹”的方式运作,实行由单位开具《非税收入缴款通知单》,由缴款义务人持单到征收大厅财政窗口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然后持《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到银行窗口缴款,将《通知单》和《缴款书》的相关联退给缴款义务人回单位办理相关业务;二是对收费金额较小或需要上门征收的非税收入,实行委托单位直接征收的办法,即单位开具《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手工票)直接收款,在小时之内将所收款项汇总并填具《非税收入缴款通知单》,全额汇缴到非税收入结算账户;三是在收费业务量大且集中的市交警大队、市国土局、市房产局设立征收点,委托单位代开《非税收入一般缴款书》、银行代收款。
三、统筹财力,综合管理,增强调控能力
政府按照“区别对待,适度调控”的原则,对非税收入进行统筹安排。一是对非税收入采取不同的管理类型,对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益纳入一般预算管理,对政府性基金(附加)纳入基金预算管理,对事业性收费、其他非税收入和服务性收费纳入专户管理。二是建立政府统筹资金,对各单位收取的非税收入,首先由市非税收入管理局于预算前,核定执收单位非税收入计划,然后按照实际征收的非税收入的不同比例提取统筹资金,即行政性收费按收入总额的统筹,事业性收费按收入总额的统筹,政府性基金按收入总额的统筹,其他非税收入按总额的统筹,同时对各执收单位超年初核定计划部分,政府实行统筹。
第四篇:论非税收入管理
论非税收入管理
论非税收入管理
摘要: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的非税收入在财政上逐渐增多,占据了半壁江山。从而产生的就是非税收入的管理问题,各部门对于非税收入管理也不断进行着探索和改进,但由于各种原因,非税收入仍存在管理不规范、效率不高等问题,这是不可避免的,从而需要多部门完善制度,适当改革、加强管理,从问题着眼积极改进。
关键词:非税收入;非税收入管理
一、现状。
非税收入是政府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税收入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及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社会团体、企业主管部门、政府或行政事业单位委托机构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以及凭借国有资产、国家投入而收取、提取、募集的,除税收以外的各种财政资金。具体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的客观要求。近几年来,各级财政部门在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实行了以“税费改革”和“收支两条线”为主导的一系列非税收入管理改革,为我国非税收入管理步入正轨提供了走向规范的新起点。
二、问题。
虽然非税收入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非税收入的管理却非常混乱。多年来,一些省份未纳入预算的非税收入占总非税收入的60%-70%,使得财政对这方面资金的监管十分困难。长期以来,我国在非税收入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一是对非税收入的财政属性缺乏充分的认识。非税收入和税收收入一样都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形式,但由于长期以来非税收入并没有完全纳人预算内管理,大量非税收入游离于预算之外,以致于人们误认为非税收入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部门所有,不属于财政性资金,因而财政无需管理。
二是执法部门多,收入项目多,收入环节多,数量庞大,收入管理混乱。从管理的角度看,政府非税收入包括三部分,即纳入预算内管理的非税收入、纳入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和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的所谓制度外非税收入,其中后面两部分收入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主体,正是这两类非税收入造成了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混乱状态。而且越到基层政府,各种非税收入行为越缺乏约束,收费主体多元化就越严重。在中央和省两级政府,非税收入的设立和管理较为规范和严格,但在市县乡三级政府,非税收入的设立缺乏规范,在管理上逐渐弱化,非税收入的立项、收取标准的确立等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缺乏规范的程序和必要的监督,加之收入分散管理,贪污腐败不可避免,浪费流失更是严重。
论非税收入管理
三是在非税收入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办法上还有待进一步理顺。财政部门对收费等非税收入项目的管理尚处于规范和整顿过程之中,对收费及基金的管理基本上明确了项目的批准权限在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和物价部门分管项目审批和收费标准。收费和基金的实际收支、支出使用情况,都没有经过立法形式确立管理体制。在非税收入的实际管理中,除一小部分已经纳入预算内管理外,纳入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但在落实过程中阻力重重。还有相当一部分政府性非税收入游离子财政管理的视野之外。
四是一些非税收入项目设立的制度化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于许多非税收入项目是经过一些主要领导的批准或许诺出台的,执收单位在“红头文件”、“领导指示”的保护下,相关管理部门明知其既不合理也不合法,却不敢去查,即使查了,上头一个招呼也难处理。缴纳单位及个人明知其不合理但追于执收单位的淫威,最终不得不如数上缴。
五是大量非税收入范围模糊。如在收费方面,政府性收费与经营性收费本应是性质不同的两种收费,但二者的界限常常混淆,这不仅引起部门之间在收费管理权限上的争议,也造成政企职责不分和财政资金的流失。
三、对策。
针对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总结了如下基本的解决方法。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协作,从制度着手,完善各个环节。
一是完善相关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首先要对过去各类非税收入管理办法认真钻研。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不断修改完善,其次要出台一些切合各种征收管理的具体实施细则,对非税收入的征管必须有法律、法规作为依据。为此应加强非税收入征管的法制建设,逐步将非税收入的征管纳入法制化轨道,使非税收入的征收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处于严密监控之下。同时,进一步完善一系列配套制度,收入退付办法等,便于我们做好Et常非税收入收缴工作,逐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体系。
二是进一步深化政府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改革。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非税收入征收主管机关。除法律、行政法规另有特别规定外,非税收入应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或由财政部门授权其他部门和单位征收。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深化“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继续扩大非税收入收缴改革范围,要按照“金财工程”的要求完善非税收入收缴系统,实现财政、部门和代收银行间非税收入收缴信息联网,以及各级财政非税收入收缴信息联网,保证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防止隐瞒、截留、挤占、坐支和挪用非税收入现象的发生。
三是严格票据管理。非税收入票据是执收非税收入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是审计的重要依据。收费票据使用的合法性,是规范收费收入的重要环节,财政部门现已通过开展财政票据年检工作,进一步规范了财政票据管理,达到以票管费,以票收款的目的。对部分违规使用内部收款收据的单位财政部门应进行处罚,暂停票据的供应,责令限期整改,待符合条件后恢复供应财政性票据。只有在源头上管理好非税收入资金及各类往来款项,才能及时维护财政票据使用的严肃性,规范性。
论非税收入管理
四是强化非税收入收缴信息管理。按照“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管”的管理框架,财政部组织开发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我们应完善收缴系统动态监控功能,进一步规范执收项目和基础数据信息维护,建立财政、执收单位(部门)等部门信息核对与反馈制度,保证收缴信息完整、准确,实现相关方面信息共享切实发挥收缴信息的作用。
五是提高执收人员的素质。加强对非税收入工作的领导,就是把握好非税收入管理的发展方向,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执收队伍建设,做好政治素质培训、业务素质培训和防腐能力培养等各类培训,提高认识,使我们非税收入队伍达到一个高素质、精业务、拒腐蚀、高效廉洁的硬队伍。
六是健全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机制。要充分发挥财政、审计、社会中介组织等机构对非税收入的监督作用,建立起融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为一体,经常性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检查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机制。政府财政部门要在加强对非税收入日常检查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指示精神,开展非税收入稽查工作,强化对非税收入的直接征收、就地监缴和专项检查工作。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审计部门依法对非税收入进行审计。要充分发挥社会对非税收入的监督作用。有关非税收入的立法、征收过程、收入的使用及执行情况应向社会公布,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对政府非税收入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依法及时进行处理。目前,非税收入管理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制度下,非税收入层层上缴、截留挪用的状况,有效地规范了执收单位的收缴行为,提高了非税每笔的非税资金的运转效率和运行透明度,提升了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开创了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的新局面。非税收入管理是一个社会化大课题,需要我们以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为目标,以改革创新的进取精神,努力把非税收入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参考文献:
王华.如何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北京财会,2003.
贾浩波,陈凌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公共收入分析.理论学
陈元春.公共财政的本质、目的及其基本框架.财政研究,2004. 汪建国.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创新的路经选择.财政研究,2005.
傅道忠.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现状与前瞻.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冯雪芹,王宏星,佘芳.浅谈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中国农业会计.2011(12)贾康.转轨时代的执着探索.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王作勤等.非税收入管理的问题成因分析及改革思路.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999 张信立.税与费的关系及其国际借鉴.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9(6)王华.如何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北京财会,2003 吴云松,王庆华.政府非税收入的负面影响及其整顿.财经科学,2000
第五篇: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调研报告
非税收入是指政府以收费、基金、罚款、摊派、捐助等方式筹集的用于履行政府职能的收入,是除税收以外的其他财政性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理顺政府分配关系、健全公共财政职能、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财政部门越来越重视政府非税收入,加大了管理力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问题仍然较多,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显得尤为迫切。
一、我市非税收入的构成、规模及特点从我市财政收入构成来看,主要由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组成。非税收入主要包括排污费、水资源费、教育费附加、罚没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税务部门罚没收入、国库存款利息以及基金收入等。从规模上看,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较大,且收入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05年我市非税收入额为23,090万元,占当年全部财政收入的18.3%;2008年收入额为43,351万元,占16.7%。在非税收入中,基金收入占较大比重,要占到全部非税收入的一半以上。大量非税收入的存在,为缓解政府部门经费不足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政府财政收入中,预算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和游离于财政之外的政府各部门的收费、集资、摊派是政府非税收入的主体,由于其没有纳入预算内和财政管理,造成了政府非税收入的混乱局面,其负面效应也在相当程度上存在。
二、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
1、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一是认为非税收入并非真正的财政收入。受传统观念以及较长时间以来财政管理较为粗放的影响,部分执收部门认为非税收入是单位执收的,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理应作为成本补偿,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财政收入,无须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认为非税收入不形成政府可用财力,在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下,除部分非税收入分别纳入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外,确有相当部分非税收入仍在实行专户管理,且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也是列收列支。因此有人认为非税收入并不形成政府可用财力。三是认为非税收入规模过大影响了财政收入质量。一般认为税收收入应作为财政收入的主体,税收收入的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发展水平的高低,如果非税收入在财政收入中所占比例过大,则表明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管理方式不到位,统筹调剂乏力。日前对非税收入的管理,无论是预算内还是预算外,收入实质上仍归部门单位所有,反映为谁收谁用,多收多用。这种收费多少与单位利益直接关系使得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事业单位都有一种本能的多收费冲动。加之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后,财政部门在编制综合预算时采取先预算外后预算内,部门、单位往往人为地将年初收入预算编制过低,支出预算编制过大,造成本应科学、规范的部门预算中带有相当的人为因素,使非税收入的管理流于形式,财政统筹调剂乏力。
3、财政职能被肢解,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实际中,非税收入的所有权、使用权和管理权未真正归位,财政职能被肢解,难以发挥整体效应。一方面财政部门对非税收入的规模过快膨胀难以有效控制,给企业、单位造成额外的负担,影响了企业纳税的积极性,且名目繁多的各种收费也严重侵蚀了税基,出现了“费挤税”的现象;另一方面分散了地区财力,削弱了政府调控能力,影响了税收作为“内在稳定器”功能的发挥,造成分配无序,加剧了社会分配不公,败坏了社会风气,滋生了消极腐败行为。此外,纳入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名义上为财政性资金,实则为部门单位使用,纳入预算内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也基本上是列收列支,不能有效地形成地方可用财力,无形中虚增了一块财政收入,影响了地方财政职能的充分发挥。
4、法制不健全,缺乏监督约束机制。目前,我市在非税收入管理上依据的大多为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而没有制定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按照国家规定,设立审批收费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而现行的法律法规涉及设立收费项目的条款非常少。到实际工作中一般由业务部门向主管部门提出收费申请,审批机关依据单位财政经费不足实质上就成了审批收费的基本依据。法制建设跟不上,依法管理也就难以实现,加之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督乏力,非税收入在片管和使用安排上存在较大的随意性,违规违纪行为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