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长在全县财税审计工作会议讲话范文
同志们:
这次全县财税审计工作会议,是县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爱玲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全面总结了2008年的财税、审计工作、部署安排了2009年的财税和审计任务,讲得很全面,很具体,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财政、国税、地税等三个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实在,听了很受鼓舞。下面,我就
财税和审计工作分别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个问题,关于财税工作
重点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把握大势谋财。2008年,我县财税工作有喜有忧。讲喜,主要是实现了三个突破,即财政总收入突破3.5 亿元;地税收入突破9000万元,达到9013万元;国税收入突破1亿元,达到1.26亿元,收入增量继续在全市领先。讲忧,一方面,收支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3.5亿元,而支出达到12.15亿元。今年,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从收入情况看,经济增速下滑、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减收因素增多;从支出情况看,提高公务员津补贴,落实民生工程政策,都将新增大量的支出。另一方面,有效的财源支撑比较缺乏。基本上没有对财政贡献份额较大的骨干财源,后续财源培植缓慢,财政增收后劲不足,财政压力很大。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但其中面临的诸多机遇也非常难得。讲形势非常严峻,从国际形势看,金融危机正在从局部迅速蔓延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迅速蔓延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人们预料;从国内形势看,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增长减速、效益下滑的状况已从沿海迅速向内地蔓延、从出口行业迅速向其他行业蔓延、从中小企业迅速向大企业蔓延,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这种态势何时出现拐点难以预见。讲机遇非常难得,一方面,金融危机创造的机遇非常难得。金融危机势必推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转移,为我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将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势必推动企业加快重组兼并,有利于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大企业低成本扩张,为企业做强做大带来机遇;势必对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形成倒逼压力,为我们下决心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机遇;金融危机引发需求下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既给有些行业和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给其他行业和企业带来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机遇。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非常难得。国家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大支农、强农、惠农力度,为我们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全力抓项目、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全力推进全县财税工作开展。
二、要千方百计生财。马克思说,税收是国家的乳娘,就是说无财难行政。因此,财税部门要始终突出第一要务,在发展经济上下功夫,在财源建设上动脑筋,在促进财税增收后劲上求突破。
一方面,要壮大支柱产业生财。产业建设是财源建设的重点,是我县的主体财源,而工业更是重中之重。2008年,我县完成规模工业企业税收9765万元,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以上。因此,突出抓工业财源是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快壮大机电制造、矿产资源深加工、农林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要加快培育一批高产值、高税收企业,特别是纳税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机电制造业,突出抓科力电机公司。去年科力公司入库税收达到11481万元,是县里的第一纳税大户,我们要全力以赴扶持好。水电业是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税收高,而且长期稳定可靠,也是重点税源。我们的三个水电站建设要抓紧建设,尽快投产,拓宽新的税收来源。农林产品加工业要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作用,重点抓好天龙米业、银光粮油、湘妹食品、天圣有机农业、福泰席业、宝达食品、凯迪绿色能源等企业,特别是金浩茶油公司要争取尽快上市,一旦上市成功,税收将非常可观。要引进并开工建设1家畜禽水产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10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的发展。三产业是挖掘我县财源潜力的重要渠道。特别是房地产业税收项目多,见效快。去年,我县房地产业税收达到2100多万元,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了20%,是我们的重要税源。今年,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打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和权钱交易行为,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将应收交国家的税收收好。另一方面,要以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为契机,加大房地产业扶持力度,带动建材业、服务业、劳务业等方面发展。加快发展旅游、餐饮服务等其他三产业,
第二篇:县长在全县财税审计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县财税审计工作会议,是县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爱玲同志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全面总结了2008年的财税、审计工作、部署安排了2009年的财税和审计任务,讲得很全面,很具体,请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财政、国税、地税等三个部门负责人分别作了表态发言,讲得都很实在,听了很受鼓舞。下面,我就财税和审计工作分别再强调几点意见。第一个问题,关于财税工作重点讲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把握大势谋财。2008年,我县财税工作有喜有忧。讲喜,主要是实现了三个突破,即财政总收入突破3.5亿元;地税收入突破9000万元,达到9013万元;国税收入突破1亿元,达到1.26亿元,收入增量继续在全市领先。讲忧,一方面,收支矛盾十分突出。2008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3.5亿元,而支出达到12.15亿元。今年,收支矛盾将进一步加大。从收入情况看,经济增速下滑、增值税转型改革等减收因素增多;从支出情况看,提高公务员津补贴,落实民生工程政策,都将新增大量的支出。另一方面,有效的财源支撑比较缺乏。基本上没有对财政贡献份额较大的骨干财源,后续财源培植缓慢,财政增收后劲不足,财政压力很大。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更加严峻,但其中面临的诸多机遇也非常难得。讲形势非常严峻,从国际形势看,金融危机正在从局部迅速蔓延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迅速蔓延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波及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冲击强度之大超出人们预料;从国内形势看,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增长减速、效益下滑的状况已从沿海迅速向内地蔓延、从出口行业迅速向其他行业蔓延、从中小企业迅速向大企业蔓延,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这种态势何时出现拐点难以预见。讲机遇非常难得,一方面,金融危机创造的机遇非常难得。金融危机势必推动国际分工体系调整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加速国际和沿海地区产业资本转移,为我县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将创造前所未有的机遇;势必推动企业加快重组兼并,有利于具有优势和竞争力的大企业低成本扩张,为企业做强做大带来机遇;势必对加快结构调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形成倒逼压力,为我们下决心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了机遇;金融危机引发需求下降,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既给有些行业和企业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给其他行业和企业带来了降低生产成本的机遇。另一方面,国家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非常难得。国家强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大支农、强农、惠农力度,为我们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同时,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为我们全力抓项目、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后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努力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全力推进全县财税工作开展。
二、要千方百计生财。马克思说,税收是国家的乳娘,就是说无财难行政。因此,财税部门要始终突出第一要务,在发展经济上下功夫,在财源建设上动脑筋,在促进财税增收后劲上求突破。一方面,要壮大支柱产业生财。产业建设是财源建设的重点,是我县的主体财源,而工业更是重中之重。2008年,我县完成规模工业企业税收9765万元,对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以上。因此,突出抓工业财源是我县今后一段时期的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和税收杠杆的调节作用,加快壮大机电制造、矿产资源深加工、农林产品加工三大产业集群。要加快培育一批高产值、高税收企业,特别是纳税过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机电制造业,突出抓科力电机公司。去年科力公司入库税收达到11481万元,是县里的第一纳税大户,我们要全力以赴扶持好。水电业是国家支持发展的产业,税收高,而且长期稳定可靠,也是重点税源。我们的三个水电站建设要抓紧建设,尽快投产,拓宽新的税收来源。农林产品加工业要发挥财政支农资金作用,重点抓好天龙米业、银光粮油、湘妹食品、天圣有机农业、福泰席业、宝达食品、凯迪绿色能源等企业,特别是金浩茶油公司要争取尽快上市,一旦上市成功,税收将非常可观。要引进并开工建设1家畜禽水产深加工龙头企业,带动100万头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的发展。三产业是挖掘我县财源潜力的重要渠道。特别是房地产业税收项目多,见效快。去年,我县房地产业税收达到2100多万元,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了20%,是我们的重要税源。今年,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力度,打击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和权钱交易行为,严肃查处一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将应收交国家的税收收好。另一方面,要以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化为契机,加大房地产业扶持力度,带动建材业、服务业、劳务业等方面发展。加快发展旅游、餐饮服务等其他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另一方面,要抓好项目建设生财。项目直接产生税收,项目直接涵养财源。各级各部门要将项目作为抓财源的核心来抓,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攻方向,开发、引进一批产业项目。当前,重点要加快“一园两路三水四站五线”的建设进程。“一园”,即加大祁阳工业园新区建设的支持力度,县财政要给予重点扶持,确保全年投入建设资金1.5亿元以上,新征土地3000亩,开发面积1.5平方公里,引进项目10个,开工8个,到位资金1亿元以上,完成工业产值33亿元以上;“两路”,即抓紧抓好322国道XXX城绕城路和湘桂铁路建设;“三水”,即加快浯溪、晒北滩和湘祁等三个水电站建设进度,其中浯溪水电站和晒北滩水电站要完成移民拆迁扫尾、设备安装等工作,年底并网发电;湘祁水电站下半年要全面开工,相关部门要在5月底前办理好项目开工所需的手续、批文,确保围堰清基工作有序推进,力争大坝第一孔进入混凝土浇铸阶段;“四站”,即抓好白水220KV变电站,三口塘110KV变电站以及祁阳火车站、唐家岭汽车站建设,“五线”即全力抓好两条日产5000吨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三条2.5万KVA矿热电炉硅锰合金生产线项目建设。同时,康源药业和凯迪生物质发电项目要抓紧做好有关工作,力争早开工、早建成、早收益。可以说,项目在精不在多。只要这些项目建成投用达产,我们县的财税形势将会明显改观,新增2个亿左右的税收不成问题。下一页
三、要不遗余力聚财。根据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县计划,县委、县政府将今年的财政总收入确定为确保3.865亿元、增长12%;力争突破4亿元、增长16%,任务非常繁重。财税部门一定要掌握聚财的本领,创新聚财的方法,提高聚财的质量。
(一)要加大税收征管力度。要突出“三个狠抓”,即狠抓税源动态监控。各部门要经常深入一线排查税源,掌握税源动态变化趋势,超前分析税收形势,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严防跑冒滴漏。狠抓征管手段创新。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征管平台,做好“财、税、行、库”的横向联网,积极应用各类税收工作软件,提高征管效率。狠抓税收综合执法。加大税法宣传和执行力度,经常开展税收稽查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等违法行为,坚决杜绝“人情税”和“关系税”,确保各种税收应收尽收,及时足额入库。要继续加强木竹经营加工和房地产市场秩序专项整治,规范市场秩序,堵塞税费收缴漏洞。要巩固煤炭税费统征成果。在定产定量的基础上,要加大清理与稽查力度,防止“跑、冒、滴、漏”。各单位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绝对不能因为各类专项整治工作的铺开影响到部门利益而牢骚满腹,甚至宣扬不负责任的言论。各级各有关部门和企业一定要清楚,开展专项整治工作是县委、县政府为了堵住税费漏洞而采取的一项政策,是为了规范税费收取,必须正确理解,不折不扣地执行。
(二)要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要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政策,实行“征收、预算、使用”三分离。进一步加大国有资产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收费管理,不断扩大财政收入总量。
(三)要加大争资跑项力度。今年,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比往年可能要紧,必须加大争跑力度,确保祁阳的既得利益不受损,增加部分不吃亏。同时,对中央出台的4万亿投资计划,祁阳能分多少,也要看我们争取的力度有多大。因此,财政部门和其他部门要继续发扬“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跑破脚皮”的“四皮”精神,利用好各种关系,一门心思拼跑政策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上级政策资金。
四、要精打细算理财。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作为全县的“账房先生”要成为理财的行家里手,必须按照上级安排,做到“三化一保”。
(一)要细化部门预算。进一步完善部门综合预算、政府集中采购、非税收入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四项改革”,建立科学的财政预算体制,形成科学的财政预算体系。在预算执行方面,除防洪救灾、安全生产等少数急需的特殊支出外,严格控制追加预算,杜绝做一件事打一次报告的现象,严禁无预算花钱,努力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确保各项支出不超年初预算。
(二)要强化财政监管。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与外部、专项与经常相结合的全方位、多层次的财政资金管理监督机制,切实加强财政收入、支出、会计和内部监督,真正做到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督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全面提高财政监督能力和财政运行效率。严肃查处挤占挪用各类专项资金行为,严肃查处私设“小金库”、虚报支出、隐瞒收入等行为。积极推进政策公开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各方面的监督。
(三)要深化财政改革。当前,要认真吃透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精神,做好增值税转型、资源税适当扩大征收范围及消费税、个人所得税、车购税改革的相关工作。继续做好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规范支出行为,确保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继续深化乡财县管、村帐镇代管等各项改革。
(四)要保障支出需要。按照年初工作安排,今年各项公用支出要做到“零增长”。特别是对县四大家及常委单位公用经费,县里出台了新的办法,采取定额包干预算管理,同时规范县级领导公用经费支出范围及定额标准,年初预算安排到单位、记账明细到个人、结余资金留用、超支年底不补。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过苦日子的思想,坚决制止和反对铺张浪费。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格对“人、车、会、话、接待”的管理,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在今年的支出安排上,实行“三个优先考虑”。一是优先考虑民生支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理财观,保证干部职工的工资、政策性津贴及时足额发放,及时足额发放各类社保资金,支持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优先考虑“三农”支出。及时拨付各种涉农补贴,抓好农村道路、沼气、安全饮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新突破。三是优先考虑发展支出。千方百计挤出资金支持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支持工业经济优化升级,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要强化责任抓财。财税工作既是经济工作的“晴雨表”,也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做好财税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完成财税工作任务的关键在于强化责任、真抓实干。
(一)强化责任压着干。财税部门要与各征管单位、征管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将税收征管任务分解细化、落实到人,狠抓进度。当前,重点要继续完善协税护税机制。各部门各单位要牢固树立全县一盘棋的思想,与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经常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力抓,形成协税护税工作合力,确保税收及时入库。
(二)加大督查推着干。财税部门要围绕今年的收入任务和进度要求,严格目标管理,强化监督考核。部门负责同志要定期深入征管一线,查找薄弱环节,督促征管单位加快工作进度,实现应收尽收。
(三)严格奖惩逼着干。要继续实施“超出奖励、短收加罚”奖惩措施,进一步加大目标考核力度,充分调动部门积极性。对征管部门,要实行收入完成情况与工资、补贴挂钩,与年终考评挂钩,重奖重罚,真正奖出动力,罚出压力,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全面或超额完成。上一页下一页
(四)协作联动同心干。财税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沟通协作,实现信息共享,消除征收“死角”。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配合财税部门加强税费征管,营造良好征收环境。其它部门也要结合自身特点,大力支持财税部门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五)提升素质务实干。财税队伍整体上是好的,能打大仗、敢打硬仗、会打胜仗。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仍要不断加强对财税知识的学习,学会熟练运用现代化征管手段,用真本领应对新挑战。要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大廉政建设力度,抓思想教育,抓行为规范,抓违纪查处,真正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顽强的团队,树立奉公守法、严于律已、廉洁理财的良好形象。
第三篇:厅长在省财税工作会议上讲话
同志们:
这次财税会议,既是一年一度的工作大会,更是在全省经济发展处于回升向好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午,我们集中传达学习了苏荣书记、吴新雄省长对财税工作的重要批示,凌成兴常务副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省领导的重要批示和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到实处。按照会议议程,现在召开财政分
会,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传达学习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把握当前经济财政形势,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推动财政事业新发展。关于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主要精神,会上已印发了材料,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代表厅党组围绕会议主题讲四方面具体意见:
一、关于2009年全省财政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新世纪以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贯彻落实“三保一弘扬”总体要求,全面落实中央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决策部署和政策举措,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年初预期,呈现回升向好、逆势上扬的态势。全省财政工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危中求机,危中求进”的决策部署,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为宏观调控抓手,支持项目建设,着力培植财源,狠抓收入征管,深化财政改革,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增收节支,迎难而上,奋发拼搏,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总结一年来的全省财政工作,主要有六大进展:
1.财政收支稳中向好。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上,全省财政总收入928.7亿元,比上年增收111.7亿元,连续三年增收超百亿元,增长13.7%,人均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元;地方财政收入581.2亿元,增长18.9%,高出全国地方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83.7%,从而圆满实现8月份全省财税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增幅两位数、比重82%、不收过头税”的目标,并呈现三个特点:一是收入增幅逐季回升。受益于保增长、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全省财政总收入增幅一季度为5.3%,二季度6.6%,三季度15.8%,四季度27.5%。二是收入质量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一季度为78.2%,二季度84%,三季度85%,四季度86.7%。同时,通过规范征缴,非税收入增长15.8%,较上半年回落22.2个百分点。三是市县收入总体趋好。设区市中,财政总收入增幅超20%的有抚州、九江、景德镇、宜春、上饶和吉安。县级财政总收入增长19.4%,高出全省平均增幅5.7个百分点,其中,余江县、月湖区、湖口县、浔阳区、广昌县、庐山区等增幅超50%;总量超5亿元的县(市、区)47个,10亿元以上的14个,20亿元以上的2个;地方财政收入实现县县过亿元。同时,全年财政支出1548.6亿元,增长28%,增支额达338.5亿元,相当于2002年全年支出水平。这一组组数据充分说明,各地在应对危机促发展中工作有力,把握得当。
2.保增长措施扎实有效。在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保增长、扩内需各项政策举措中取得三个集中成效:一是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坚持从大局出发,宁可不要眼前的“政绩”,宁可财政暂时受些影响,也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企业发展,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年依法依规为企业、居民减免税收122.4亿元,减免规费16亿元,缓缴社保基金约3.5亿元;加快退税办理速度,为840户再生资源企业退税56.4亿元,为出口企业退税37.5亿元。二是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3亿元,用于省属国企改革安置职工。同时,由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将42家省属国有企业及市、县属国有企业闲置土地整体打包,向银团融资61.3亿元,统一借给各设区市,用于收储国企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制。这种“回购”土地筹措资金的模式,既保障了国企改革职工安置资金需要,确保国企改制任务圆满完成;又盘活了改制企业闲置土地,还可增加未来财政收入,运作十分成功,得到改制国企的好评。三是项目投资进一步拉动。按照扩大内需政策要求,积极支持、配合、协调投资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快项目审核、申报和资金分配工作,拨付中央扩大内需基建资金73.9亿元;向中央大力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拨付债券资金62亿元,加大高速公路、铁路、水利、天然气等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四是社会消费进一步带动。“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扎实开展,全省共兑付“家电下乡”补贴3.1亿元,兑付“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2.1亿元,活跃农村市场,扩大和促进了农村消费。同时,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工作平稳实施,成品油价格补贴及时发放到位。上饶、鹰潭等地在应
对危机促发展中,着眼长远,固本培源,减税清费政策落实快、成效好,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3.资产运作成果凸显。围绕破解经济发展“瓶颈”,以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为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进一步扩大融资、投资。除统一融资“回购”闲置土地支持国企改革外,还着力办了两件事:一是全省污水处理设施全部建成。这85个县市污水处
理设施逐步投入运营,其中77个以tot形式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已打捆出让,除管网以外的厂区建设贷款资金约30亿元将全部提前偿还。这种“统一融资、集中建设、建成出让、统一还贷”的模式,属全国首创,成功解决了我省县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融资难问题,在不增加政府财政压力的情况下,用两年时间建成原本需要十几年才能建成的项目。二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缓解。以省信用担保股份公司为平台,推行联保、企业互保、保理、退税质押、采矿权质押以及政府打捆担保新模式,并严把项目风险,降低担保成本。担保公司全年为561家“四有三不”企业提供一年期流动资金贷款担保,担保金额达50.6亿元,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同时,省财政还投入1.2亿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科技、旅游等担保融资事业发展,为相关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南昌、赣州、吉安等地也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打造政银企合作平台,有力支持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4.支农政策落实有力。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一是惠农补贴进一步增加。补贴范围扩大,补贴标准提高,并通过“一卡通”方式及时足额入户到人。全年向种粮农户兑付粮食直补6亿元、农资综合补贴24亿元、水稻良种补贴6.6亿元、农机购置补贴5亿元;新增小麦、玉米和棉花三种农作物补贴,扩大生猪和奶牛良种补贴范围,实现良种补贴全覆盖。二是现代农业投入进一步加大。积极整合财政支农资金,引导金融、社会资本,全省投入11.2亿元推动现代农业项目建设,促进粮食、柑橘、水产和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省财政以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为龙头,安排1.3亿元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排2000万元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安排5000万元支持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和带动农民致富能力的提高。三是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省财政共安排2.6亿元推进小农水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安排5000万元实施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工程,落实配套资金推动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通过直接统筹和衔接统筹两条渠道,全省共筹集17亿元,用于8000个省批新农村点建设,农村人居环境逐步优化。四是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补贴险种从2007年的1个扩大到2009年的9个,财政补贴资金达到1.6亿元,较上年翻一番,农民获得保险理赔资金达1.1亿元,促进了农民持续稳定生产。同时,大力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建立森林防火体系,生态建设扎实推进。
5.公共财政建设稳步推进。虽然财政收支异常紧张,省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积极筹措资金,在连续两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的基础上,2009年新增安排50亿元以上,围绕夯实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实施60项公共财政政策,进一步向困难群众、农村、基层、公共社会事业倾斜财力,全省用于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与就业、环境保护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达86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56.1%,民生保障水平得到巩固完善提高。其中,重点支持就业和创业,下达促进就业资金15.9亿元,用于工业园区新招员工免费培训2亿元;小额担保贷款创业扶持范围扩大,拨付贴息资金1.5亿元,全省共发放担保贴息贷款36.4亿元;积极统筹资金,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医疗改革积极实施,基层医疗机构经费保障机制逐步建立,省财政安排资金2.6亿元,实现乡镇卫生院人员基本工资财政全额保障;实施“光明·微笑”工程,各级财政整合资金1.7亿元,为2010年前完成20万例白内障患者和1.2万例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任务打下基础。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效推进,省财政安排5.9亿元对新建廉租住房进行补助,安排资金对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进行奖励,并积极推进城市(林区、垦区)棚户区改造,等等。新余、萍乡、抚州等地也积极将新增财力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不断巩固和扩大民生保障水平。
6.财政管理绩效提升。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省、市、县全面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支付质量进一步提升;全省所有80个行政建制的县(市)实行“省直管县”管理方式;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范围扩大到61个县(市、区);全年政府采购规模达125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节支12.5亿元;公务卡改革大力推行,省一级预算单位全部实施,设区市全面启动,县(市、区)积极开展试点;360个省直单位、9个设区市和40个县(市、区)实现票据电子化管理。同时,有四项专项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效:《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颁布施行,标志着我省财政监督工作迈上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省绩效评估中心成立,并制定《江西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办法(试行)》,资金使用绩效得到制度保障;通过大力开展厉行节约,全年做到出国经费压缩20%,车辆购置及运行费用降低15%,公务接待费削减10%,党政机关节电、节油、节水指标降低5%,实现会议费、差旅费零增长,省直单位购置小车均暂停一年;在“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中,全省纳入专项治理范围的部门和单位全面开展了自查自纠,重点检查查出“小金库”251个,治理工作得到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南昌、赣州、宜春、九江等地“小金库”治理工作力度大、措施实、效果好,财经秩序进一步规范。
在全省财政工作克难攻坚、稳步推进的同时,机关建设成果也得到巩固和拓展。各级财政部门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机关效能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重点推进优化行政项目审批、完善财政管理机制、提高资金拨付速度、提升资金监管绩效、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健全完善服务措施、加快金财工程建设、弘扬清正廉洁风尚、提高干部素质能力等十项工作,形成了权责明晰、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工作高效的运作机制,机关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效率·温馨”财政形象进一步树立。厅机关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机关党建工作特别优秀奖、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先进、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省特级单位,并由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吉安、景德镇、上饶等地在政风行风评议、精神文明单位创建、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中也硕果丰富,多次被评为先进单位。
2009年的成绩,是我们应对严峻复杂经济形势、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极为不易。我们更加深深感到,财政事业的发展和进步,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热忱关心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同心协力、奋发拼搏的结果。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
在总结、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要求相比,全省财政收入总量还比较小,收入质量还有待提高;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保障民生、保护生态、推进改革等投入需进一步加大,财政收支矛盾仍为突出;财政管理不够科学精细,预算支出执行进度不够均衡,资金使用绩效不够理想,等等。还需指出的是,在去年效能建设评比中,财政的名次有所下滑,这反映出我们的办事效能亟待提升,我们的机关作风亟待改进,我们与其他部门在管理上有差距。各级财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
准确把握形势,明确目标要求,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作了全面深入分析,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上来,统一到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
总的来看,在全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上,我省经济发展也迎来新的机遇,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主要是:国家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必将有力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发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国家将给予财税、金融、重大项目等综合政策支持,必将成为江西加快崛起的新引擎;各地项目建设陆续竣工投产,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效应加快释放,工业园区发展壮大,企业效益持续回暖,都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基于以上因素,今年我省财政形势将好于去年、好于全国。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复杂,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仍然很多,直接从财政收入上看,就有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翘尾减收、增值税留抵税金增加等减收因素50多亿元。另一方面,加大民生工程投入,确保农业、教育、科技支出法定增长,保护生态环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还需要大量的新增资金。今年财政仍将十分困难,财政收支紧张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为此,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立足全局,加强分析判断,认识上切不可盲目乐观,思想上决不能有丝毫松懈。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也要充分考虑不利因素和风险;既要增强忧患意识,趋利避害,未雨绸缪,更要坚定必胜信心,积极应对,乘势而上。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围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2010年全省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培植壮大财源,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四个倾斜”,优化支出结构,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勤俭节约;深化财政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依法理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为进位赶超、跨越发展作出新贡献。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2010年预算安排的总体原则有四项:一是积极平衡,尽力而为。努力开辟财源,积极平衡预算。充分整合财政资源,多方筹措资金,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各项重大政策落到实处。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兼顾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各方面需要,优先解决困难群众的突出问题,保障法定支出和各项重点支出,维护社会稳定,加大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投入。三是艰苦奋斗,厉行节约。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厉行节约的各项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俭办一切事业。四是深化改革,强化监管。坚持依法理财,创新体制机制,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严格财政监管,强化绩效考评,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以上总体原则,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初步安排1040亿元,比2009年增长12%,提前一年实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收入五年翻番目标;地方财政收入651亿元,增长1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84.2%,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需要强调的是,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财政总收入增长16%、完成1077亿元作为奋斗目标。这既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更是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只要我们紧紧把握战略机遇,坚定信心,下定决心,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完全可以实现这一目标。
围绕目标任务,结合近年来的实践体会,全省财政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好一些基本点,概括为“四个持之以恒”:
一是持之以恒创新财政发展理念。理念创新是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近年来,全省财政事业取得的成就,财政工作取得的进步,在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上探索出的一系列好方法、成功模式,归根结底,是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的结果。新的形势对做好财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更加牢牢把握财政工作主动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政策主导性,更加牢牢把握财政资金调控性,跳出财政看财政,善于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善于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善于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探索实践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前提下,积极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引导和撬动各方面力量,通过市场化运作解决更多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创出更多资产、资本、资金运作的有效模式和典范,努力谋划更多加快发展的好点子、金点子。
二是持之以恒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践证明,在应对经济波动期乃至危机时,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协调,起到“相对稳定器”效应,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更要加强和改善财政宏观调控,不断推动小财政向大财政转变,消极安排型财政向积极发展型财政转变,被动落实型财政向主动服务型财政转变;更要保持财政宏观调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好积极财政政策,重点在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上下功夫,扶持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扩大居民消费需求,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引导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推进可持续发展;更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的变化,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并把握好政策的重点、力度和节奏,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保持财政稳健运行。
三是持之以恒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坚持让发展的成果公平、充分地惠及广大群众,是执政为民宗旨的具体体现,是财政事业始终追求的目标。推进公共财政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财政部门贴近基层、服务社会、密切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途径,也是增强发展动力、拉动消费的有效途径。虽然今年我省财政仍将十分困难,但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毫不动摇地坚持民生投入只加大不减弱,坚持困难群众生活水平只提高不降低,坚持民生工程的覆盖面只扩大不缩小,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公共社会事业倾斜,想人民所想,解人民之忧,帮助人民群众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得到实惠。要进一步在完善政策体系和提高工作水平上下功夫,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可持续实施”的原则,突出“雪中送炭”,努力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是持之以恒加强财政文化建设。“服务是金、作风是旗”。规范、高效的工作作风既是推动财政事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根本要求。近年来,省财政厅机关以践行“八项服务承诺”为主题,着力打造“效率·温馨”财政文化,在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机关效能建设以及文明单位创建等活动中成绩斐然,市、县财政部门在推进财政文化建设中硕果累累,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打造丰富财政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是我们宝贵精神财富的积淀,各级财政部门务必常抓不懈。要以“心系群众、财政为民”为宗旨,牢固树立全局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从领导干部带头做起,从自身岗位职责做起,从服务群众小事做起,着力优化作风,提高效能,在推进财政事业蓬勃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充实、升华。
三、扎实做好2010年各项财政工作
2010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衔接“十二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扎实做好今年各项财政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这里,就做好全年财政工作重点强调五个方面:
(一)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各级财政部门要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一是全力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要求,积极争取国家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资金等方面的指导和支持,切实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强化财政扶持机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抓紧做好县市污水处理设施特许经营权出让,支持“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和农村清洁工程,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企业技术改造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力度,促进重大项目加快竣工、投运、投产,发挥项目投资效益。继续向中央财政争取地方政府债券额度,并加强债券资金管理。二是扩大就业和促进创业。扩大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规模,继续对工业园区企业招收员工进行免费培训;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就业,对下岗失业人员、外出务工农民和退役士兵的职业培训进行补助;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力度;进一步扩大小额担保贷款规模,鼓励和促进创业。三是进一步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增值税转型和成品油税费改革,促进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实现稳定增长;开展省直单位收费稽查工作,对全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全面清理,增强收费政策透明度。四是扩大和促进消费。加大财政补助力度,重点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及时审核兑付补贴资金,并积极推广家电以旧换新工作,扩大农村消费;加大对旅游业发展支持力度,促进旅游消费。五是继续支持国企改革。两年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坚定决心。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全力支持今年“五一”前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收尾工作,并积极配合推进农垦等其他七类企业的改革。在推进改革过程中,要积极支持有关部门,盘活国有资产,做大做强重点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必须把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放在首位,善待职工,厚待职工。六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将住房保障所需资金纳入预算安排,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推进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大城市、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支持力度。
(二)加大“三农”投入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突出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和强化惠农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稳步提高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标准,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并健全生猪、奶业、油料生产等扶持政策。二是夯实农业基础设施。大幅度增加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投入,推进重点县建设,使小农水工程配套改造基本完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施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要内容的农业综合开发,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增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是促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支持现代农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化水平;加大财政扶贫开发投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四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和落实农垦企业“两田制”,扩大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切实做到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同时,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先安排中央预算内补助投资、省基建投资、省财政性专项资金等,重点扶持小城镇建设,并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紧密结合起来,着力建设8000个新农村建设点。
(三)完善公共财政政策,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省财政在连续三年实施公共财政政策基础上,多方筹集资金,继续加大投入,新增72亿元资金,重点围绕十个方面实施56项公共财政政策,加上以前出台今年继续实施的项目,省财政投入总量达245亿元,增强政策的连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巩固和扩大民生工程成果。今年增加安排资金或新出台的56项政策是:社会保障方面,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省属企业改革,提高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户、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退休职工生活补助标准,为手工业联社大集体未参保退休职工发放生活补助,提高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安排专项资金支援小金县灾后重建,支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保障性住房方面,加大廉租住房建设投入,支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危房改造;国民教育方面,加大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投入,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职免费教育试点,继续提高公办高校和普通中专技校生均经费,支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加大省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投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推进“一大四小”造林绿化工程,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中小河流治理和推进区域性乡镇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设,对五大河流和东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做得好的县(市、区)进行奖励,加大节能减排支持力度;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方面,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支持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部分困难企事业等单位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全额资助在校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支持农村改厕建设,增加安排资金为乡镇卫生院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扩大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范围,提高村级医生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促进计生事业加快发展;农业农村方面,加大农业政策性保费补贴力度,对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进行奖励,对农民购买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进行补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规划内重点小
(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力推进中央扶贫和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林水事业发展;基层保障方面,增加对财政困难县(市、区)财力性补助,安排专项经费在全省全面推行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新增安排资金支持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支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新增安排城镇社区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文化方面,加大农家书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支持力度;公共安全方面,增加安排政法转移支付资金,新增安排招录政法干警培养经费;其他方面,对省级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进行奖励,新增安排资金支持烟花爆竹行业转产,支持农村物流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县市农贸市场建设,加大外贸发展支持力度,等等。
今年的公共财政政策安排,着眼于巩固、完善、提高,在继续执行原定政策的基础上,着力保障中央出台需我省出资和我省出台需新增安排资金的硬政策,以及其他需重点解决的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这些政策,坚持从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出发,坚持新增财力“四个倾斜”和“雪中送炭”原则,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意义重大。各级财政部门一要高度重视,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把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实到基层去,体现在群众中;二要集中精干人员加强研究,与相关部门密切协作,抓紧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早下达计划、早安排、早实施;三要加大资金筹集力度,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积极采用“一卡通”等便捷方式,减少滞留,确保到位;四要统筹兼顾,区分缓急,量力而行,把握节奏,集中资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解决最困难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真正得到实惠,不搞层层加码;五要加强对资金运行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对弄虚作假、冒领挪用等行为,一经查实,扣减相应的补助资金,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
(四)深化财政改革,增强资金使用绩效
围绕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资金使用效益目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在全省范围内实行部门预算改革;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改革单位和资金范围“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大力推行公务卡改革,建立“使用方便、操作规范、信息透明、监控有力”的公务卡管理新机制;拓展政府采购规模,对节能、环保、自主创新产品实行优先采购;将执收执罚部门收支完全脱钩试点扩大至全省所有县(市、区);积极推行“一个漏斗向下”的涉农专项资金监管机制。二是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办法,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由点及面、逐步推开”的原则,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投入特别是大额资金的实效性、安全性。在2008、2009年连续两年组织实施省级财政大额专项资金绩效考评的基础上,积极扩大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范围。各级财政部门要明确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强化财政监督检查。认真实施《江西省财政监督条例》,完善和创新财政监督检查方式,建立健全覆盖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要加大专项投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加强对扩大内需、国债等新增投资的监管,开展非税收入征缴和财政票据管理情况专项检查,并选择农林水部门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五)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升科学理财水平
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益,一是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继续完善预算编制办法,细化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预算编制,健全机制和流程,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准确性和精细化程度。建立健全有机衔接的政府预算体系,增强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尤其要逐步将在预算外管理的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二是要推进财政信息化建设。推广实施“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成各级财政机关内部、财政与同级相关部门、上下级财政部门互联互通的一体化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财政资金和政府资产的规范化管理。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加快打造办公自动化网络平台,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快建立运行维护体系。建立统一的非税收入收缴管理信息系统,加快实现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电子化、网络化。同时,努力完成省、市、县三级财政票据电子化管理改革任务;在全面掌握全省外债规模、分布、结构及动态变化情况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全省政府外债的统计、监测信息系统,提高政府外债管理水平。三是要加强财政支出均衡性。各级财政部门要努力提高本级财政年初批复预算的到位率和预算执行中代编预算的下达进度,并加强资金调度,国库资金要确保预算执行的支付安全;各级预算单位应当加强预算支出的研究分析,提高项目支出用款计划与项目进度管理的协调性,严格按照批复的预算、用款计划的要求以及项目的进度支付资金;要建立事前事中事后一体化的预算执行动态监控机制,提高支出的均衡性和时效性,严格防止违规操作和前松后紧现象。四是要强化基础工作和基层建设。加强支出标准和项目库建设,建立财政供养人员基础信息系统,实现人员、编制的动态管理,并研究建立预算单位项目库。认真落实省财政厅《关于推行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意见》,合理界定和充实乡镇财政职能,充分发挥基层财政和万名乡镇财政干部职工就地和就近实施监管的优势,建立健全乡镇辖区内项目管理监督机制,通过建立台账、抽查巡查等方式,对项目实施加强跟踪问效,及时将资金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实施效果等信息上报上级财政部门。为进一步加强基层财政建设,省厅将组织力量进行全面调查,摸清基层财政所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队伍基本情况,建立基础资料档案,逐步改善财政所办公条件,加强乡镇财政所人员培训,并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片区中心财政所改革。
在协同努力抓好以上五个方面重点工作的同时,再强调六个具体问题,务请大家高度重视,一并积极研究落实。
一要进一步处理好营造宽松财税环境和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关系。为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始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任务,既要坚持实事求是,依法治税、依法征管、应收尽收,保持财政收入合理、稳定增长,不断做大做强做优财政蛋糕;又要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坚持“放水养鱼”,全面落实保企业、保增长政策措施,涵养好税源,增强发展后劲,坚决防止“涸泽而渔”,坚决制止违规收“过头税”、出台收费政策等行为。各地、各部门编制预算时,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积极稳妥、收支平衡”原则;在执行预算时,要坚决维护预算的严肃性,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继续控制行政成本不合理增长,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一切铺张浪费。
二要保障实施民生工程必要的工作经费。近年来,各级财政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统筹资金不断加大民生投入,仅今年筹集的财政性民生资金就达240亿元,使更多老百姓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有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由于民生工程内容逐年增多,范围逐步扩大,政策性强,操作要求高,在实施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承担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特别是许多基层单位人员少、经费紧,政策落实中遇到很多困难。“钱少办不好事,无钱办不成事”。为确保民生工程顺利、持续实施,确保党的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各地既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也要统筹安排,保障部门必要的工作经费,更好地保证各项政策措施操作到位,并形成长效机制。比如,社会救助是帮扶困难群众最直接的方式,工作量大。各级财政要妥善安排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支持基层社会救助机构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加快推进全省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三要稳步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实施绩效工资涉及广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工作任务重,各级财政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妥善处理各方面关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要积极做好调研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认真测算相关数据,做到心中有数,为上级决策提供依据。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统筹管理,堵塞管理漏洞,整合集中各类资金,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必要资金保障。
四要切实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各级、各地在应对危机、支持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积极开拓创新,着力搭建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项目建设和解决突出问题;又要坚持适度原则,切不可超出地方财力承受的范围,防止金融风险逐步演化为财政风险,甚至演化为政府风险。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对事业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把防范、控制政府债务风险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摸清债务底数,掌握债务运行情况,对政府性债务收支逐步实行预算管理。各级财政决不能为企业融资作担保,更不能参与非法集资活动,要积极为政府化解债务风险当好参谋助手,对于政府承担的债务,一定要讲信誉,按期偿还。
五要进一步加大高中阶段教育投入。近年来,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巩固了义务教育办学成果,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相比较而言,高中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我省高中生均经费标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较多,重视和支持程度有所欠缺,成为制约教育全面发展的“瓶颈”。在中央、省财政主要支持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的情况下,市、县财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进一步加大高中教育投入,逐步提高生均经费拨款标准,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六要建立健全“小金库”防治的长效机制。各地要巩固“小金库”治理成果,不断深化对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工作责任感。要按照《江西省关于建立和完善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的意见》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纠建并举”的原则,在健全法制、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加强监管等方面积极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出操作性、制约性、威慑性强的具体措施,建立和完善“不愿、不能、不敢”设立“小金库”的长效机制,实现“彻底清理‘小金库’”的目标。
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和机关作风建设
机关作风建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要巩固和发扬成绩,更多地征询部门、企业和基层群众意见,更多地查找问题不足,以更加积极向上的态度,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推进财政机关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是开展教育培训,增强能力素质。学习是人生的永恒主题,学习更是工作创新和事业进步的源泉。为浓郁学习氛围,要以打造学习型机关为目标,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培训、专题讲座、网上课堂等形式,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要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提高财政干部依法理财水平。要根据不同的培训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开展分级分类培训,省厅将重点抓好厅内处级干部、县级财政局长和基层财政所长岗位培训班。要积极开展“争创岗位能手”等活动,营造“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竞争氛围。要按照中组部和财政部党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会计师事务所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扎实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二是创新服务理念,优化政务环境。要积极投身“创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创新服务方式,精简办事环节和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优势产业、高科技、低碳经济等大项目、大企业的招商引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培育发展、企业“二次创业”和升级改造、全民创业营造优良的服务环境。要深化“八项服务承诺”内涵,提升财政文化理念,塑造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和谐共处的团队精神,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工作精神。同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把群众最关心以及容易引发矛盾和滋生腐败现象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逐步推行财政预决算情况公开、预算外资金收支情况公开、预算执行过程公开、专项资金分配和拨付情况公开、政府采购程序公开。
三是大力开展调研,提高谋划能力。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广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谋划全局、做好前瞻性研究的能力,努力当好各级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要继续开展“重点课题调研”活动,更多地提出富有前瞻性、实践性、时效性、可操作性的建议,更好地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同时,要加强财政宣传,积极利用各类媒体和财政宣传载体,对当前重大财政政策和财税改革措施进行说明阐释,尤其要加大公共财政政策的宣传力度,让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深入人心,让人民群众更加了解、关心、支持财政工作。
四是推进廉政建设,维护清廉形象。一方面,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总体要求,切实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严格落实反腐倡廉牵头分工任务,确保财政资金安全有效;另一方面,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始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廉洁自律、勤俭节约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确保财政干部安全。财政干部在具体工作生活中,应做到“三不”要求,即:不多事,不惹事,不得好处,时刻铭记职责和义务,严格把握基本原则和准线,切不可因亲属、同学、朋友等关系,在土地出让转让、工程招标、资金分配等方面打招呼、写条子,更不能以权谋私,收受当事人的钱物。
新春佳节即将到来,各级财政部门要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关心百姓疾苦,解决群众困难,特别是对受灾群众、五保户、低保对象、下岗职工、部分企业军转干部等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及时雪中送炭,迅速拨付资金,让困难家庭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当前,防控甲型h1n1流感、安全生产等形势仍比较严峻。各级财政部门要时刻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心上,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落实防控措施,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全力解决实际困难,让广大群众欢度快乐祥和的新年。借此机会,我代表厅党组向大家拜个早年,并通过你们向广大财政干部职工及家人致以节日的问候。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进步,阖家幸福!
同志们,江西正处在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全省财政事业肩负着重要使命。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坚定战胜困难的信心,进一步鼓足开拓创新的勇气,进一步树立进位赶超的信念,奋力拼搏,扎实工作,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四篇:县长在全县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财政工作会议、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县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回顾总结和“十一五”时期的财政工作,分析当前财税形势,安排部署今年的财税工作任务。刚才,县委、县政府隆重表彰了全县纳税大户,目的就是在全县营造依法纳税光荣的浓厚氛围;“一财两税”局长就做好今年工作,作了很好的表态性发言,请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请文县长作重要讲话。
一、去年及“十一五”时期的财税工作回顾
是落实“十一五”规划最后一年,通过全县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财税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的成绩,财政实力进一步增强,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共财政作用进一步显现。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112万元,占预算23353万元的103.3%,增长16.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4万元,较上年129622万元增长9.6%,增支12386万元。县财税工作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税收质量不断提升。去年,针对平煤蓝天光化公司停产、政策性减收等不利因素影响,各级各有关部门继续完善、实施财税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财税经济形势的研判和对重点税源的动态分析,认真组织税收专项整治活动,税收收入完成15387万元,较上年12750万元增长20.7%,税收占比为63.8%,较上年61.7%提高了2.1个百分点。财税收入的总量和质量都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二)收入增量再创新高。,全县借势用力,积极争取到位上级财力性补助收入67498万元,是我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8倍,较上年净增万元。同时,各级各部门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跑项目,上报项目200多个,争取到位资金43904万元,有力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通过向内挖潜和向上积极争取,全年财力收入达到9.66亿元,总支出首次超过14亿元。
(三)惠民力度不断加大。积极调优支出结构,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保增长”的同时,加大对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全县民生工程总投入达36317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四分之一强。积极支持社会事业发展。在确保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和津贴补贴按时足额发放的同时,全年拨付各类事业资金99852万元,促进了教育、文化体育与传媒、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农林水、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认真落实支农惠民政策,全年共落实各类涉农惠民补贴资金25014万元。涉及对种粮农民粮食补贴、退耕还林补助、“两免一补”、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施肥、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石油价格改革财政补贴、农民工培训等十余项。着力解决了一些重点问题。提高村级经费标准,拨付村级经费1300万元、信访维稳经费195万元、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财政补贴资金1221万元、水利管理体制改革人员经费和公益性工程养护维护经费800万元。
(四)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一方面大力支持企业发展,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核心,抓好重大项目建设的跟踪服务。围绕节能减排增效目标,支持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提高企业效益,使这些重点建设项目尽快转化为重点财源项目。切实加强对茶叶产销、羽绒服装、粮油加工、新型建材、建筑材料、农副产品加工等重点产业的协调服务,搞好政策辅导,力所能及地解决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在政策、资金、水电上给予全力支持,采取财税优惠政策,实行最低收费办法。全年兑现官渡河产业聚集区、天瑞水泥等企业发展奖励1350万元。另一方面,加大投融资体制建设。加大对工业企业的信贷支持,支持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增产增收;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建立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华英农业”富民工程和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目前,全县成立投资、融资、担保平台6个,农村资金互助社49个,小额贷款公司1家,村镇银行设立正在争取中,初步建立起适合我县实际的投融资体制机制,促进我县形成多元投入、多元筹资、相互补充、互为一体的投资融资格局。
(五)改革步伐不断加快。圆满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债务清理化解工作,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6703万元,并代表全市通过了省考核组审核验收。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县共申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275个,筹资资金1060万元,争取上级财政补助1042万元。进一步扩大国库支出管理范围,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单位638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18.5亿元,节约额度29584万元,控支率13.8%。不断完善“乡财县管”、乡镇会计集中核算、“三资”代理服务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政府采购额较上年增长53%,综合节约率达20.5%。积极实施财政投资评审,全年共评审和出具评审报告的评审项目22个(项),审减资金1677.94万元。妥善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清理工作,清理虚报冒领财政工资人员135人。
财税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标志着我县财税工作“十一五”期间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五年来,我县财税收支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实力持续增强。“十一五”时期,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9.04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4.8亿元,年均增长19.7%。全县累计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51.3亿元,比上个五年增加36.5亿元,年均增长22.62%。财政收支总量分别增长了2.46倍和3.09倍。财政收入结构更加合理,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63.8%,比提高11.8个百分点,人均一般预算支出由的575元增加到的1753元,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为保吃饭、保稳定、保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五年来,我县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民生得到持续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支农惠民补贴全面落实,用于民生支出总额近40亿元,为民生改善作出了巨大贡献。
五年来,我县财税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支持经济能力不断增强。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建立健全税费和财政资金支持体系,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确保财政收支在困难中保持平衡。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产业集聚区发展、试验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财税调控经济职能和服务社会事业发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年来,我县财政改革不断深化,财政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财力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规模由的4.8亿元增加到的14.2亿元,财政的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和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预算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精细化,实行“零基预算”和部门预算,保证了财政资金科学分配。政府采购管理进一步规范,财政投资评审制度逐步建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加强,财政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大。
过去的五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光山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也是光山财税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五年来,我县财税工作通过狠抓增收节支、完善管理制度、深化体制改革,实现了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圆满完成了财政“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五年来,我县财税工作取得的成绩,是全县财税广大干部职工克难攻坚、勤勉敬业、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支持财税工作,积极协税护税的结果,也是各相关部门团结协作,积极关心支持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各级各部门及财税战线的全体干部职工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财税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作为贫困地区,我县财力较弱,财税收入的总量和质量不高,财政自给率低,对上级依存度高,社会事业发展仍处在较低水平,改善民生任务艰巨;二是主体财源结构单一,基础脆弱,财政增收基础还不稳固;三是收支矛盾突出,财政资金总量上的不足和各部门各单位刚性需求不断加大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四是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与监督还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务必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二、当前的财税经济形势和对策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总体上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但不确实因素仍然较多。因此,认真分析当前的财政经济形势,对于做好今年各项财税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机遇多。从国家政策导向看,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国家将继续实施新增投资计划,有利于我县在建和续建项目顺利完成并发挥效益;当前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农村综合改革实验区及潢光一体化建设,都将为我县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从财源方面看,我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开始显现,“两区一城”发展形势喜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效果明显增强,一批投资大、支撑带动作用强的优势产业、优势项目落户光山,为光山培植了一批骨干税源。我县的钼资源、石英砂资源将会逐步开发利用,将为我县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动。从财政自身发展看,我县财税各项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建立健全,聚财、用财的能力显著提高,收入、支出质量明显改善,财政收支规模迅速扩大,财政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财政改革不断深入,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建设基本完成;财政管理趋向完善,建立了覆盖所有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这些都是我们做好财税工作的有力因素。
(二)压力大。首先,政策影响。全省财政工作会议已明确,今年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开征地方教育附加及省、市(县区)分成比例,提高县区津贴补贴,提高农村五保户供养标准,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标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调标,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扩面,全面开展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和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这些政策的实行,都需要财政增加支出进行保障,势必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其次,在收入方面。我县经济既面临不少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资金、土地等要素制约难以根本缓解,经济大幅提升的基础还不稳固。二是国家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继续对小型微利企业实施所得税优惠政策等,都会减少收入。目前,我县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民人均收入、人均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增速等指标均低于全省全市水平。三是受国家政策调控和县内骨干企业停产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今年财税收入增幅可能有所回落,财政收入增速压力进一步加大。其三,支出方面,我县是要饭财政,财政支出增幅远高于财政收入增幅,新增财力不能满足刚性需求,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需要将全县新增财力的50%以上用于教育支出,加上保障房建设、扩大内需投资、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津贴补贴调整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全县推行新农保、全面推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等,需要大幅增加财政投入,财政支出压力特别大。
总体上看,今年我县的财税工作,既存在发展机遇,又面临巨大压力。面对机遇,我们要乘势而上,乘势而为,把发展机遇转变为发展优势;面对压力,我们要有更大的决心,迎难而上,主动应对,积极应对,科学应对。只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把今年的财税工作做实做好。
三、全力抓好2011年财税工作
根据县委经济工作会和县人代会确定的目标,今年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较上年增长13%,税收收入增长15%,税收占比达到65%。“一财两税”部门及各乡镇、办事处、园区、管理区的具体收入目标任务,会上已发文明确,各乡镇、办事处、园区、管理区及“一财两税”部门要围绕这个目标任务,紧盯不放,加大力度,确保完成。具体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着力加强税源建设。一要转变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利用财政信用担保、拓展公共财政职能来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开展担保、联保、分保、互保、再担保等业务,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扶植和壮大支柱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二要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统筹安排、集中使用”的原则,大力整合资金。通过整合,增加规模效应,提高融资能力,盘活间歇资金,实现滚动发展。财政资金整合坚持分级管理、分层整合,扎捆使用、项目整合,统筹规划、间歇整合三个原则;搭建财政资金整合平台,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充实担保资本金,做大做强担保体系解决重点工程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完善综合预算,实现滚动发展。三要继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财税体制,对从产业集聚区集中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收入,实行核定基数、超收返还政策,引导资源配置加快向产业集聚区集中,增强其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要坚决落实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奖励政策,坚决兑现各项招商引资政策,该优惠的坚决优惠,该减免的坚决减免,确保重大项目落地,为全县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二)严格财税征收管理。一要强化财税征收力度。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征税、协税、护税力度,继续依法组织收入,努力扩大收入总量,提高收入质量,把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总量作为筹集财政收入的主渠道,走上依靠税收增长拉动财政收入增长的良性轨道,提高税收占一般预算收入比重。严格税收纪律,对税收收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准减免、截留和挪用;要严格依法征税,既不收过头税,又必须坚持应收尽收。要加强车辆、房地产等新增税源的征管,一律按照先纳税后办证的规定办理。地税部门要继续加大土地增值税和房屋租赁税的征收力度,二要进一步加强非税收入的收缴入库管理。按照“收支两条线”和国库收缴管理规定,及时将各项非税收入收缴入库,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擅自减免、滞留或坐支财政收入。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加强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管理意见》,今年,为切实加强对非税收入这块的管理,县财政将村镇建设发展服务中心这块的规费收入集中调控15%,作为对乡镇非税收入完成情况的奖励。在此,需要向各乡镇讲明的是,调控的这部分,仍是乡镇的收入,完成任务的仍奖给乡镇,县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督促乡镇加强对非税收入的管理,切实做到应收尽收。三要继续加强土地出让金收入管理。近年来,我们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土地出让金联席会议制度,在土地出让工作中探索并实行了“净地出让、详规挂牌、宗地结算、及时清缴、做实基金”的做法,通过加大清欠力度,基本收回了历年陈欠,归集了大量资金,有力地支持、保障了民生支出和重点建设。这一系列制度要继续坚持并完善好。
(三)着力优化支出结构。一是坚持“工资第一、民生优先、稳定至上”的原则,确保大局稳定。对于应由财政负担的公职人员的工资和津补贴,各项惠民措施,离退休干部的离退休金、医疗费,以及其他保障个人的部分,必须足额、不留缺口地予以保障。二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确保财政预算的正常执行。对于涉及惠民的资金予以安排,对于其他配套资金,应当按照年初预算盘子安排,一律不再开新的口子。三是严格控制行政成本,要大力压缩人、车、会、话等行政费用,坚决遏制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克服盲目攀比,严格控制公车购置、公款出国、公款考察和新建楼堂馆所,精简会议,降低接待标准,大力压缩行政费用。四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逐步化解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债务。五是落实好对中低收入群体补助政策。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补助标准月人均增加140元。扩大新农保试点,将试点地区城镇无收入居民纳入保障范围。继续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待遇水平。增加惠农补贴规模。支持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六是进一步加大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方面的投入。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鼓励创业的政策扶持范围,做好就业扶持和援助等工作。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由人均120元提高到200元。加大城乡医疗救助支持力度。大幅度增加财政资金收入,落实好各项财税扶持政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一是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对等、相匹配,一级政府一级财政,合理划分、调整财政体制,调动各级、各部门加强收入征管的积极性。通过体制调整,解决好各级财政、税收征收秩序,解决好经济发展和稳定大局。二是严格预算的刚性管理,通过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逐步实现细化预算、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使预算科学、规范运行。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财政投资评审工作,实现“数字财政、精细财政、阳光财政”,切实提高财政精细化管理水平。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和绩效管理。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制度,财政资金运行到哪里,监督检查、跟踪问效到哪里。按照全市的统一安排,今年我县将要对十项财政惠民资金进行专项清理检查。涉及到使用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惠民资金的部门和单位,主要包括:财政、发改、农业、林业、水利、国土、交通、环保、扶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卫生、民政、文化、教育、科技、商务、畜牧、农机、移民办、食品药品监督等单位和部门。这项工作将来还要作具体安排,各牵头单位要提前做好准备,开展自查自纠,抓紧建立健全监管体制和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可靠,确保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有效落实。
(五)切实加强财税工作领导。县政府今年继续对乡镇财政收入完成情况实行奖罚兑现制度,各乡镇、办事处、园区、管理区要切实加强对财税工作的组织领导,要继续坚持协税、护税制度,做到协税、护税机构健全、人员不散、工作力度不减。“一财两税”部门都要围绕组织财政收入核心任务,充实一线人员力量,加强日常征收管理工作的指导、督查,确保财税收入均衡进度,确保全年目标圆满完成。与此同时,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财税、财务工作人员的法纪教育、廉政教育,严防违规违纪违法事件发生。
同志们,财税工作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工作,做好财税工作,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同心同德,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财政局长在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多措并举 扎实工作
推进财税组织收入工作迈上新台阶
——在2012年财税工作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
县财政局局长:王永峰
(2012年9月)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2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今天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全面完成组织收入的目标和节支增效任务,坚定不移推进组织收入工作,坚持不懈完善财政支出机制的落实,实现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下面,我主要就财税部门抓增收节支工作汇报如下。
一、1-8月财政收支完成情况
(一)财政收入总体完成情况
2012年1-8月我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9858万元,同比增收5306万元,增长36.5%,完成年初任务27939万元的71.1%,超序时进度4.43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8133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91.31%,同比增收5622万元,增长45%。
截止8月底我县基金预算收入完成16493万元,同比减收14092万元,减少46.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入库14913万元,减少49.2%。
分部门完成情况:
1、国税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53万元,同比增收1474万元,增长64.68%,完成年初任务4309万元的87.1%,超序时进度20个百分点。
2、地税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863万元,同比增收 4232万元,增长39.81%,完成年初任务21696万元的68.51%,超序时进度1.84个百分点。
3、财政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42万元,同比减收400万元,减少24.36%,完成年初任务1934万元的64.22%,低于序时进度2.45个百分点。
分收入来源完成情况:
1、本地税收完成情况:
剔除石油税收,我县今年本地税收收入累计完成16251万元,同比增收4187万元,增长34.71%,其中:国税完成2442万元,同比增收331万元,增长15.68%;地税完成13809万元,同比增收3856万元,增长38.63%。
2、石油税收完成情况:
1-8月我县全口径石油税收收入累计完成6934万元,同比增收5747万元,地方分享1882万元,同比增收1435万元,是去年同期的3.2倍。其中:国税增值税1311万元; 地税城建税236.47万元、资源税317万元。
3、其他非税收入完成情况:
截止8月份我县各项非税收入完成1725万元,较去年同期减收316万元,减少15.5%。
(二)1-8月份支出完成情况
截止8月底我县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101847万元,同比增支25317万元,增长33.1%,完成调整预算数145574万元的70%,超序时进度3.33个百分点。基金预算支出完成19189万元,同比减支11929万元,减少38.3%,完成调整预算数21280万元的90%。
支出在优先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及时足额发放、社保低保等民生支出、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和“转变作风 服务群众”以及“天山申遗”活动正常开展的同时,大力支持“两城三园”和县域重大项目建设步伐,确保“保增长、扩内需”取得实效。
二、2012年财税工作运行特点
一是财政收入质量明显提高。税收收入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继续保持上升态势,由上年的86%上升至91.31%,提高5.3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同比增长高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8.5个百分点,收入结构更趋优化。
二是主体税种保持平稳增长。我县三大主体税种共完成12822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64.57%,占税收收入的71.71%,增收3388万元,占税收收入增收额5622万元的 60.26%,是我县财政收入增长的主要力量。
三是投资拉动项目促进财政增收效果显著。从税收一、二、三产分析,财政收入来源逐渐向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聚集,二、三产业效益凸现,其经济效益通过财政收入指标已显现出来,表现为与投资建设密切相关的行业税种出现良好的增长势头,结合税务部门分行业税收统计反映出,我县二产、三产完成的税收所占税收比例分别为55.46%、44.3%,其中:采矿行业完成税收3501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1.65%;制造行业完成税收484万元,占税收收入的3%;建筑行业完成税收4181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5.86%;交通运输行业完成税收516万元,占税收收入的3.2%;房地产行业完成税收3744万元,占税收收入的23.16%;金融行业完成税收1659万元,占税收收入的10.26%。
四是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今年来,财政支出更加突出了民生建设,突出了社会公益投入,特别是在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不遗余力。1-8月民生支出83973万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82%。
五是争取上级资金数量大幅增加。1-8月我县共争取到各类资金125820万元,完成全县目标任务的84%,同比增加47376万元,增长60%,主要用于教育、社保、水利、卫生等方面,剔除重复计算因素,我县实际到位资金105357万元,同比增加35725万元,增长51%,有力支持了全县基础 设施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提高了资金供给能力。
六是财政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部门以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财政管理改革。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有序开展;财政专户管理不断规范,确保了专户资金安全运行;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础工作扎实展开;全面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恢复各级预算单位基本账户,同时开设预算单位零余额账户。
七是财政监督进一步加强。积极推进财政监督机制创新,提高财政监督效能。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安全检查,增强资金运行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加强会计监督与培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总的来看,2012年上半年我县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经济发展步伐的迹象明显加快。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工作氛围更加浓厚,企业信心持续增强,积极因素不断积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和产值稳步增长,有利于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
三、当前财税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增幅较高,主要是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为财政增收奠定较好基础。但从目前情况看,影响财政收入增长的因素仍然较多,主要表现在:
一是今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增值税转型、中 小企业企业所得税优惠、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税率的调整、再生资源增值税政策调整以及帮扶企业减免税费等政策性减收效应仍将持续。
二是规模性工业企业普遍较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从我县国民经济核算反映出,二产仍处于弱势地位,经统计一年纳税在二十万元以上的企业国、地税加起来不足百户,还缺乏支撑财政收入盘子的优、强势企业,税源基础还不够稳固。
三是随着我县各类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建设以及民生工程覆盖面的不断拓宽,财政的刚性支出因素越来越多,支出的快速增长高于可用财力的增长,截止8月底我县可动用财力一般预算为144763万元(含上级专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147440万元,收支相抵结余负2677万元;基金支出中安排的国有土地出让金支出已达17977万元,与缴入国库土地出让金收入14913万元相抵,收支相抵结余负3064万元,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凸显。
四是综合治税工作还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对综合治税的认识还不到位,工作缺乏主动性。
五是政府投资项目开工率不高。我县许多项目属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在资金还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目前只能做前期准备工作,致使项目进展缓慢。
四、下半年财税增收节支主要措施
下半年,我县财税部门将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以 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强化征管为手段,以实现“两个率先”为已任,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严格控制财政支出,加强财源建设,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扎实做好下半年各项财税工作。
(一)加大依法治税力度,确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财税部门要创新方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切实抓紧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税收大户的征收管理。
(二)坚持抓大不放小,做到应收尽收。一是加强对砖厂、瓷砖厂、砂石料厂等建材行业的税收征管工作,财税部门要针对其行业特性,有针对性的创新征收手段,确保应收尽收。二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建筑企业一次性税收收入征管。三是做好石油作业区的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工作,加强为石油作业区提供生产性劳务的二包、三包企业的税收征管。四是依托煤炭监控系统,尽快实现数据共享,盯死盯牢煤炭行业税收,强化煤炭行业税收征管。五是税务部门要尽快制定出新城区土地使用税征收方案,将新城区划入征收范围内。
(三)坚持科学理财,优化支出结构。一是要合理集中各类财政性资源,确保县委、政府重大决策和民生工程的资金需要,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重点要加大教育、科技、文化、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投入,确保机关正常运转,保障法定支出和重点支出。二要 加强财政融资管理,拓宽财政资金渠道,解决有限的政府财力和经济社会发展资金需求之间的矛盾。要加强政府资源整合,增强融资平台的融资能力;创新融资体制,加强与金融机构和经营实体合作,多渠道广途径筹集发展资金,发挥融资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健全制度,规范资金管理使用,切实防范财政风险。三是想方设法盘活存量资金,变“死钱”为“活钱”,提高财政资金的周转速度和使用效益。
(四)落实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加强财税管理。要狠抓预算执行管理,落实部门预算支出主体责任,督促部门制定预算执行计划,将责任落实到项目主管单位、具体执行单位和负责人,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努力做到均衡执行预算。
(五)加快财政专户沉淀资金支出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把加快财政专户沉淀资金支出进度作为当前最紧迫的任务,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全面梳理影响支出进度的各个环节和节点,仔细排查影响支出进度的项目和资金,多管齐下切实加快财政专户沉淀资金支出进度。
(六)抓财政监督,进一步规范理财行为。一是进一步完善财政投资评审制度,充分发挥财政投资评审职能作用,对政府性投资项目的立项、实施到项目的竣工进行全过程多环节的监督,保障工程质量,遏制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切实节约财政资金。二是加大政府采购专 项检查力度,加强采购行为监督,切实提高采购效率。
(七)加快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按照地区要求全面推行公务卡实施工作,做好公务卡办理、试点使用工作,预计9月底完成全年开卡工作。
(八)加快财政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财政信息大平台建设,加快各类平台应用,不断升级财政核心管理软件,实现财政内部各业务股室间、财政部门与各预算单位间、上下级财政部门间的信息贯通,建立起涵盖财政管理基础信息、财政业务运行数据等信息资料在内的大型中心数据库,为财政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九)进一步健全预算编制制度,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程度和完整性。推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有机结合,有序开展2013年预算编制工作。
(十)扎实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推动,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的要求,明确职责,形成合力,扎实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按照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确保在不同时期不断实现新的阶段性目标。对已经实施、走在前面的改革,要继续坚持、优化和完善;对已经破题、开始启动的改革,要加大力度,深入推进;对尚未破题、方向明确的改革,要创造条件,加快推进,进一步提高财政管理水平,促进财政事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