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体会
认真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基本精神意义。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描绘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蓝图,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把握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 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二、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深化科学发展观活动。
要深化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深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按科学发展观要求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分析和思考教育改革发展的规律,以科学发展观分析现实、查找问题、谋划未来。
1、认真抓好学习讨论。要采取多种学习方式,组织全体教
师认真学习党的精神,学习下发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辅导资料。要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进一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发展规律、教学规律等业务知识,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理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在事关学校科学发展、规范学校管理、提高办学质量等重要问题上形成共识。
2、广泛开展走访活动。认真听取教师、学生和家长、周边群众的意见,及时发现办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些管理、教学、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准制约学校科学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把调研走访与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努力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吸引力,引导广大师生、学生家长和周边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3、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分析检查报告要充分反映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情况,系统梳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实事求是分析存在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明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努力方向、总体思路和主要举措,为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打好基础。党组织主要负责同志要全程主持分析检查报告的起草工作。其他单位要对调研走访中征求到的意见进行认真梳理,也可形成简要的分析检查材料,为制定整改落实措施打好基础。
4、整改落实、解决突出问题。
要集中力量解决一些目前能够解决的突出问题。要坚持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多为师生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促进科学发展的实事好事。要按照科学发展要求,做好规章制度的“废、改、立”工作。对于确需上级帮助才能解决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协助解决。
三、落实教育工作计划,推进“创先争优”活动。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牢记党的宗旨,党员义务和权利,增强党的观念,发扬优良传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意识,永远保持坚定的理想信念,做合格的人民教师,办好群众满意的教育。
1、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学习宣传。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学xxx省、市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和领导的重要讲话;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干部培训培养学习方面,不断创新,改进方法,完善途径,采取方式,通过 “请进来,走出去”,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抓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各类规章制度。通过校务公开宣传栏,让教师广泛接受监督,实现学校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完善财务室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达到财务公开透明、账目清晰可查。通过修订完善评优评先标准,鼓励先进,表彰模范。促进学校全体教职工的可持续发展。
3、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宣传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基本精神,提高广大党员群众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最大限度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4、积极开展工作,注意总结经验。我们要主动积极开展工作,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尽力完成任务。注意总结经验、摸索出更好的工作方法进而提高工作效率。虚心学习别人的先进工作经验,把自己的经验慷慨的传授给别人。要保持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先进性,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同时我们要结合当前课程改革的实际,及时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样才能走在时代的前面,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用实际行动践行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科学发展观,争先创优,勇往直前!
通过对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学习,结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的实际情况以及目前我校的一些做法,我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意义,也更加深刻理解了老师这两个字的内涵,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奋斗目标方向。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一定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开创性开展工作,热爱农村教育事业,为农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模版]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摘要: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深入学习领会全教会精神、实施教育规划纲要,首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要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要着重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工作、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
关键词:学习全教会和纲要 精神 心得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教育干部远程教育,使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又多了一个奋斗的目标。在近一个月的远程培训中,我较系统地了解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对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认识,感受颇多,其中感受最深的是:“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作为教育战线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学习贯彻纲要精神和全教会精神,就是要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职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作为教师学习之余应该认识到四个坚持的重要意义:即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相信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实施,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大业一定会谱写出更加绚丽的篇章。现就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些内容与同仁做一个分享。
一、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在首位
《纲要》在保障措施部分明确提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温总理提出,让全国人民做有尊严的人。所以,保障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倡导教育家办学。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教育家。那么,要创建一流的教育模式,就一定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保障。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养,是教师真正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创新、特别能学习、特别能教育的教师队伍才可能实现建设一流学校,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和要求的学生才可能实现。我想,这同时也是国家推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切实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
《纲要》在发展任务部分明确提出,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危害民族未来。通过减轻课业负担,保证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我个人认为,减负势在必行。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课业负担重,几乎没有自己的自由活动时间,更谈不上有自我利用的学习实践。很多中小学生疲于完成作业,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着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导致了中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匮乏。教师一味追求考试成绩,忽略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对自主学习的强烈愿望。应试教育是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根源。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大好形势下积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观念,积极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我们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而不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的考试的奴隶。真正做到为党和国家及人民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注重区域内教育的均衡发展
《纲要》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虽然不断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但各地区间的差异却很巨大。所以,教育的均衡发展势在必行。我个人认为,教育均衡除了在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外,还应该重点加强教育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均衡。大家都知道,师资建设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好学校的教师相对素质较高,这就导致了家长想尽办法也要送孩子去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非常清楚,只有一流的教师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这就导致了部分学在社会的声誉较好而人满为患,而有的学校则因教育教学质量差而鲜人问津,这是造成不均衡的根本源头。而教学硬件的投入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如果没有良好的硬件设备,势必阻碍教育的与时俱进。很多教师想要把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但苦于一块黑板,一盒粉笔的现状而无法实现。对于学生来说就没有很好的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开阔眼界,触动灵感,创新也可能只有闭门造车,无法获得更为先进的知识和理念。
这一个月的学习,使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体现了国家的意志,表达了百姓的愿望,更是反映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声。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的学习体会
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一个月的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结束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也是我国今后10年教育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在前面单位组织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此次培训,我收获了很多,也有不少的体会,在此,就本人的几点体会作以下汇报:
通过学习,对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了具体的了解,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需求有了明确的认识,更进一步体会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的道理。深刻的认识到:
一、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必须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
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教育事业发展的生机活力在改革开放,必须始终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
四、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五、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我们教师,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和业务素质,用自身的人格魅力赢得社会的尊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能力。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要注重学思结合,知行并重,让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纲要》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形成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纲要》特别强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成功的保障。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培养广大师生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要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总之,未来教育不仅为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教师的专业化成
长,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教育必将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美好景象。
以上为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点体会,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批评指正。但我同时感受到:《纲要》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我们要抓住机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四篇: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在近一个月的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全教会精神,有了深刻的体会,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教育。越是发达的国家,越重视教育,同时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也越高。要使我们国家尽快走上繁荣富强、迈入世界发达国家的前列,应该对教育问题形成共识,抓紧抓实抓好。
通过学习全教会精神与《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我感到纲要处处体现着党和国家重视和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根据学习重点,谈一下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以人为本是根本
把育人为本作为今后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可见推进素质教育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
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二、德育为先是途径
坚持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和改革创新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方面。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纲要》具体的指明了教育的目的及途径,这就要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将之贯穿于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就是要拥有爱心和责任,加强自身师德修养,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究,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业务能力,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当做一种事业,做实做好,只有这样才能将《纲要》精神落到实处。
三、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的指导。
四、师资队伍,教育前提
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素质德尔教师队伍,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体制等措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要优先发展教育,搞好教育,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首先要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电大有有计划,有目标培养一批适合远程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要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尊重教师,尊重人才,提高教师待遇和地位,使广大教师能够安居乐业,有很强的敬业奉献精神。
教育是面对心灵的事业,必须坚持以智慧启迪智慧、以人格影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只有做到了这些,我们才对得起“为人师表”四个字,也才会给自己带来事业上的惊喜和收获。总之,学习全教会精神与《纲要》,就是要把纲要精神植根于具体的工作中,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岫岩满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孙
鑫
第五篇: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近一个月以来,我在网络上参加了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专题培训,通过收看教育部有关领导的讲话和专家讲座,参与学习研讨,使我进一步提高了对学习和贯彻全教会精神和《纲要》重要意义的认识。领导和专家的讲话高屋建瓴,方向明确,思想新颖,启发思考,令我受益匪浅。现结合自己主抓的教学研究工作,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只有深入学习和贯彻二十字工作方针,才能把握未来十年教育发展的方向
《纲要》提出了二十字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公平是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在这次学习中,袁贵仁部长深入阐释了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即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他指出,这“五个必须”是一个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进行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这“五个必须”贯穿于《纲要》的全文之中,体现为《纲要》的20字工作方针。我感到只有深入学习和贯彻这二十字工作方针,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纲要》中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教育发展目标。
二、只有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把提高教育质量落到实处
纲要指出“只有好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实践表明,“提高质量”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才能切实为师生减负增效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真正找到出路,把提高教育质量落到实处。我们在所承担的国家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方式研究”的行动研究中,在全国首先提出并形成了“学案教学模式”,在高效课堂课题研究中,我们形成了“五策四字四度”教学改革新经验,“五策”是: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策略;二是学生主动学习策略;三是课堂教学的高效策略;四是教学管理的创新策略;五是学校、班组文化个性化建设策略。“四字”是指课堂教学要追求“趣、实、活、新”四个字;“四度”是指课堂教学要力争达到四个满意度:一是学生喜欢;二是同行佩服;三是领导认可;四是自感成功。引导教师实现由“主讲人”向“主持人”转变,课堂教学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要让学生学得高兴、主动和深刻,教师要认真研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点。由于我们坚持自己好的东西往实处、深处去做,引导教师研究课堂,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师的素质在不断提高,浚县的教育教学质量在稳步提升。
三、只有让校长有思想,把学校办出特色,才能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思路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要想办出特色,关健在于要有一个有思想的校长。”“校长没有思想是制约学校发展的最大障碍”。校长如果没有思想,学校的发展状态就非常“疲软”,学校工作“盲目”且“忙动”,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社会满意度的提升。这是我县近年来立足“一手抓安全稳定,一手抓教育质量”,引导农村学校实现创新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新认识。在这次学习中,国家总督学顾问陶西平的《大家不同,大家都好》,全面分析了基础教育“千校一面”的同质化问题,指出了“学校特色发展的途径”。然而,学校怎样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到:课题引发思考,思考引起探索,探索就会形成经验,本土化的经验就是特色。课题犹如一面学校发展的旗帜,让学校的发展有了方向感。从我县几年来对实施课题引领过程来看,经历了先动员少数学校承担课题,到部分学校同意承担课题,再到目前“校校有课题,人人都参与”主动承担课题三个阶段。学校从不理解到认同,再到主动立项论证、开题实施、主题深层推进,彰显出了校长思想的成长性变化。课题研究是学校教育教学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校校有课题,一校一特色”,是我们在引领学校创新发展中的指导思想。一开始,学校可能没有什么特色,但是有了课题研究,就会引发校长拓宽思路,在联系和整合中产生创新思维。以我县成名的申店学校“星级管理模式”和淇门学校的“腰鼓艺术文化”形成的特色过程为例来看,两所学校特色的形成都来源于市级课题研究,课题研究引导校长进行有益的联系与整合。前者受农村“十星级文明户”牌子和执法人员佩戴胸牌卡的启示,将素质教育的内含以六颗星的形式巧妙建构起来定格在小学养成教育之中。在实验研究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农村特色,操作方便,规范有序的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价模式”。每周五的评星课和晋升星级给小学生带来的成长性体验成为最大的亮点,这一模式经验已在全县所有小学推广。后者则是顺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求,将学校所在的淇门村濒临消失的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腰鼓艺术文化重拾起来,利用农村资源优势并逐步形成学校的校本课程。这一联系和整合性做法,深受学生的喜爱和群众的支持,成为我县通过特色办学吸引学生,提高教育质量的成功范例,同时也成为我们思考如何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生动启发。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引发了我许多思考,我感到:只有认真学习和贯彻《纲要》提出的指导思想和二十字工作方针,加强教育科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引导校长有思想,把学校办出特色,建设先进的学校文化,将素质教育引向深入,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