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成企业环保不合格出路何在

时间:2019-05-14 17:36: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成企业环保不合格出路何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成企业环保不合格出路何在》。

第一篇:八成企业环保不合格出路何在

八成企业环保不合格出路何在?

http://2011年1月17日15:50中国环境报

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对行业重组升级发挥关键作用

2010年年末,《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入了出台前的最后准备阶段。而同期,商务部公布了2011年第一批稀土配额,比2010年第一批配额降低11.4%。近年来,针对稀土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的调控政策日趋密集。其中,通过提高行业环境保护水平,禁止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过度开采,将起到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行业优化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作用。

严格排放要求促进工艺升级

与之前公布的征求意见稿相比,《标准》对稀土开发的污染物控制和治理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按不同的生产工艺规定了二氧化硫、颗粒物、氟化物、氯气、氯化氢、三氧化硫6种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同时考虑到稀土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含钍粉尘(钍是天然放射核素),特别规定了较严格的排放浓度限值。

在水污染物方面,则控制了氟化物、总磷、总氮、氨氮等14种(类)污染物,对于多湖泊南方地区,还可能执行氨氮排放浓度特别排放限值。标准主编单位——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专家指出,严格控制氨氮排放浓度,可以促进无氨(铵)清洁生产工艺的推广及淘汰环境敏感地区生产工艺、污染治理技术落后的稀土生产企业。

新标准还分现有企业、新建企业两档,给企业2~3年时间作为缓冲期。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对选矿过程中的排水量、排气量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规定。

粗放发展引发资源环境问题

中国稀土学会资料显示,我国稀土年产量占世界稀土产量的90%以上,出口总量占全球的80%。但我国大部分稀土生产企业为中小型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污染治理设施不完善,有的小稀土冶炼厂甚至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排放的“三废”对大气、水体、土地造成了很大的污染,此外还有放射性的尾矿和废渣也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

包头稀土矿的开采量及选冶量居全国之首。据统计,包头地区稀土企业每年产生的各类废水约1000万吨。废水中的含氮量约5克/升,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规定的氨氮二级排放标准(25毫克/升)近200倍。这些废水大部分未经有效治理排放,不仅给生活饮用水造成污染,对周围水域环境和引灌农田也产生污染。

一直以来,我国未单独制订有关稀土工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稀土企业污染物排放管理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和竣工验收等,一直参考执行综合类的污染物排放标准。随着我国稀土工业的迅速发展,生产中排放的特征污染物如氨氮、钍尘等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通用性的污染控制标准缺乏针对性,在稀土行业的应用逐渐凸显不足。

企业要达标必须增加环保投入

据测算,稀土行业实施污染物排放新标准后,将带来显著的减排效益。按全国稀土冶炼废水量1500万吨、现有企业氨氮排放限值50毫克/升计算,全国稀土行业氨氮排放量每年可减少2.32万吨;按现有企业二氧化硫排放限值500毫克/立方米计算,全国稀土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每年可减少7500吨。

目前,我国约有100家稀土开采与冶炼企业,这些企业将成为行业准入门槛、环境标准等措施主要针对的监管对象。不过企业达标的前提是要大量增加环保投入、提高生产工艺和成本。如对高浓度氨氮废水采用蒸发浓缩结晶的方法处理,1立方米处理费用约130元。以年处理4万吨精矿规模焙烧分解生产线计,焙烧尾气净化和酸回收装置总投资约4000万元,运行费用每年约650万元。

专家估算,以我国将稀土产品产量控制在15万吨左右为基础,全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标准中新建企业限值计算,估计需新增环保投资11亿元,年新增环保运行费用约

2.8亿元,每吨产品增加生产成本1000~1500元;若全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达到新建企业限值,估计需环保投资两亿元,年环保运行费用约3000万元。

退出补贴机制很关键

数据显示,国内现有稀土冶炼分离产能已经超出市场需求近两倍。业内普遍认为,通过加强对行业污染控制,将加速稀土行业兼并重组步伐,缓解目前稀土行业产能过剩、混乱无序的局面,之前“贱卖”的局面有望发生改变。但政策实施过程中,还需要有关部门在补贴、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一位稀土行业资深人士分析说,目前全国稀土分离企业中,有近八成环保都不达标。稀土污染治理政策,如果没有铁腕贯彻,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由于目前对于不符合准入和环境标准的企业在关停上尚没有指定相应的退出补贴机制,频频“重拳出击”的稀土产业政策最终能否得到切实执行,仍然是最大的不确定项。

《标准》正式实施后,稀土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将是如何实现“达标”。业内资深专家认为,首先依靠科技创新,加强推广环境友好型成熟工艺技术,如皂化混合体系萃取分离稀土洁净工艺、稀土萃取分离新工艺等,解决“三废”污染问题;其次实施稀土集约化发展战略,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组建大集团提高资源利用率;再次是要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规范矿业秩序,严格执行采矿许可证制度,严禁乱采滥挖行为。另

外,还要集中建造放射性固体废物存放坝和存放库,防止对环境的辐射污染,同时加强对稀土行业监管,严格控制“三废”达标排放。

第二篇:学法学,出路何在?

学法学,出路何在?

只有在面临困境的时候,我们才会谈及“出路”的问题。“柳暗花明”的突兀和惊喜,要有“山穷水尽”的比照。“上穷碧落下黄泉”的求索,固然可敬,其实也不过是对“两处茫茫皆不见”的不死心。年轻的法律人所面临的困境,似乎是显而易见的:

法律毕业生,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法院、检察院的门槛高,律师事务所倒是正途,可一入伙就要案源,要创收,据说有的地方实习律师不但不赚钱,还要倒贴“实习费”。“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不改其乐”的颜回精神,也不是每个人都学得来的。于是进公司法务部做in-house律师,或者进外国律师办事处做中国法律顾问,要么干脆改行。

还有一途,就是继续深造,延期毕业。据我的一个小师妹说,教育部正商讨在“博士”之后,增加“壮士”,“斗士”及“烈士”等诸学位,以满足此类需求。

这种困境在中国出现,太过“早熟”。专职律师的数量与人口根本不成比例;公检法人员的素质急待提高;恢复高考至今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将“法治”二字写入宪法,也就是几年前的事;WTO才刚刚加入。正是用人之际,法律人才似乎就已经供过于求了。

情形如此,不免令人感叹前路的渺茫。感慨一发,已是暮色可掬。法律人成了断肠人,“上下求索”的豪情,变为“断肠人在天涯”的无奈。

可细想起来,困境和出路的感慨,似乎发得有些草率。

大学毕业生本来找工作就难。万事开头难嘛。国内难,国外也难。学MBA、IT、生物工程这样热门的行业,也都面临着就业的压力。

就业问题,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单单是专与学法律的过不去。我与澳洲、美国和 欧洲的学生聊天,他们也都为就业苦恼,往往发出几十封求职信,无一成功。好的工作,如大型事务所,政府公务员,法官助理等,一个职位,有几十人,上百人申请,简历一个比一个好,能有面试的机会,大家就觉得很了不起了。有的同学,提前一年就开始张罗,等到毕业,还是没有着落。前些日子,读了一篇文章,说80 年代,西方法律市场出现了一个高速成长期,90年代后期,开始有低落的迹象。以前在美国、英国工作的澳洲律师,都纷纷回国,寻求出路;为了降低成本,各大律师事务所也在裁人,望法律毕业生不要期望过高,云云。中国法治建设刚刚起步,尚属小儿科,当然更不能有什么奢求。

另外,找到工作,不等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以金钱论,除少数幸运儿外,很少有人一出校门就能拿高薪,多数人甚至连“中薪”都拿不到。以理想论,无论多么高妙,都要一步一步走,刚入社会,便可实践其理想的“英雄”不多。

以冷梦为例,刚入道时,主任很和蔼可亲地对我说:“在别的所实践,都要收实习费,我看你是个人才,实习费不但全免,而且每个月还发给你200块钱的生活补助。你都这么大了,不能总向父母伸手要钱”。当时,我被感动得差点没哭出声。就这样,做了七个月,收入共计1400元,另加过年红包50元整。出门办事不敢打的,不管多远都骑自行车。一次,去法院送律师报告,那天下雪,风又大,在路上摔了一跤,险些丧命。后来,自己开所,每次让实习的孩子去法院,都事先给打的费。都是穷人过来的,知道其中的辛酸苦辣。

实习期还没满,与主任会见当事人,记录做得不全,被主任臭骂了一顿,年轻气盛,一赌气就辞职了。又托人找了另一家事务所。该所是原司法局法律服务处改制的,在法院旁边开了一个小门脸,小到一几二凳,便无下脚之处。

该所主任倒是非常关心年轻律师的成长,让我负责法律咨询工作。虽然没有生活补助,但是所得咨询费,我与事务所四六分成。一般做一个咨询10至15元,代写诉状30元。下班之前,都要算一下当日的收入。因此,对于一个二位整数与6的乘机,至今还算得相当准确:毛收入为50,我的净收入便是30;毛收入为80,净收入是48。以此类推。毛收入为三位数的机会不多,若有,便起与朋友饮酒之心,于学法者不利。

但事务所有位中年女律师,对于我的职位非常之嫉妒,与主任争执了几次,无果,便爱 屋及乌地憎恨

起我来。比如我在所里唯一的电脑上打诉状,她会很敬业地对我说:“小冷,你走开,我要用电脑。”我口拙,不会与人吵架。忍了几次,见此女无 “立地成佛”的可能,便提出辞职。主任正愁无法解决我与该律师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便顺水推舟地应允了。

第三家事务所,每月发500元基本工资,包括一切跑腿打杂的工作。如有创收,与主任5/5分成。我没业务,在所里读书,学英语。主任说:“我这儿又不是图书馆,再不找业务,500块钱就不发了。”找上门的业务不多,便按报纸上的年检公告的地址,给各企业发信,往往发50封信,有一两个回复的。可回复的业务,又多被主任和老律师所接,当然是从爱护我的角度出发,怕我处理不了。只有一些需要用英语处理的案件,别人办不了,便将锻炼的机会,无私地让给我。

我的烟瘾大,主任是个曾经去过欧洲旅行的学院派律师,对禁止在办公室抽烟的国际惯 例,有独到的理解。几次半夜在办公室加班,忍不住抽烟,虽经细密的处理,转天还是被主任敏感的鼻子发现。从此不再理我。自知无趣,便第三次辞职。辞职前,主任特地把我的律师证留下,以减少我在“外面”招摇撞骗的机会。这是对社会负责表现,我自然欣然接受。

这街上逛荡了一些日子,有个朋友的朋友,介绍我去另一家涉外律师事务所。该所创始 人据说经过非凡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不是中国人的人了。一边身在海外为中国人增光,或替外国律师改写英文合同,一边毅然回国办所,报效祖国,自然不能两全。因此,只能留下一个爱打麻将的亲戚在所里打理法律事务。此时,我的工资升为1000元一个月。该亲戚没学过法律,但深谙“食色性也”之自然法则,而且丝毫不予抵抗。我几次试图向其传授“白骨观”的佛法,均因其对任何超出感官世界的思想嗤之以鼻的态度而作罢。于是所里便有了一个年轻的女秘书。于是我这个中国小律师便有了三个法律意义和习俗意义上的上级:不是中国人的事务所创始人,是中国人的该创始人的亲戚极其秘书。开始,我将一个以前客户带过来做,但终因三位领导的法律思想不统一,而逐渐转入地下,就是所谓的接“私活儿”。当然,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看来我天生不是给人打工的命,折腾了四家律师之后,有两个开公司的朋友知道我有自己开所之心,承诺给予应有的支持。这样纠集了几个律师,筹了10万块钱,开了一家自己的事务所。开所的钱还得差不多了,就忙活着出国,把所留给了合伙人。明年毕业,再回去,一切又要重头再来。

但也许是因为有了以上的经历,面对回国重来,心里格外平静。其实做律师跟开理发店没什么区别。刚开张,没生意,就收费低点儿,男女老少的活都做做,因为你没有选择嘛。慢慢的生意多了,自己的手艺也提高了,再把价儿涨起来,根据自己的兴趣定个大概的专业。

当然,除了赚点钱糊口之外,理想一直还在心里,对马丁路德金的讲演录音,《勇敢的心》最后那一声”Freedom……”,还是会激动不以。法律之外,还会读一点经济学,历史,儒道和佛教。总隐隐地觉得在某时某地,历史会让我站出来说点什么,总害怕到时候哑口无言。觉得特别疲惫的时候,还会想到“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样的话。但慢慢地学会了与理想和平相处,知道,命运让你说话的时候,你不说都不行;不让你说的时候,说了也白说。当然,这个认识过程,还是很痛苦的。

其实,求职和谋生的艰难,大家即使现在没有经历,以后也必然碰到,就是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之一的“求不得”苦吧。在这样的一种不安定的世界里,每个人的前途都不确定,都很渺茫。也算不得穷途末路的困境。做为人,让我选择生活在毛泽东时代还是现在,即使在毛时代没有政治运动,没有社会 **,完全按照马克思描述的社会主义蓝图运作,我还是会选择生活在现在。所有的选择,都要有个取舍,在经济学上称为“trade-off”,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就意味着放弃。现在我选择写这个帖子,同时也就是放弃了看电视或在月光下在海边散步的机会。同理,国家统一分配工作,决定工资和社会保障,固然没有求职和谋生的压力,但也剥离了人选择的自由。当某种东西强大到能给予你所想要的一切的时候,它也就有能力剥夺你所拥有的一切。当然,选择自由,就要有勇气承担自由选择的后果,其中就包括就业和谋生的压力。同时,做为律师,如果让我选择在中国执业或在澳洲执业,我选择中国。抛却爱国主义的高调不谈,单从职业发展的角度讲,澳洲法律很健全,健全到烦琐的地步,法律的问题,已渐渐变成了技术性问题。一个杀人案件的争论焦点,会集中在“垃圾箱 里的垃圾,在没倒入垃圾车之前,是否属于私人财产”的问题上。一部公司法,1300多条,新加入的条款,在原来序号的基础上编号。如在592款下,加入 592A,592B;在592A下,再加入592AA,592AB。2001的刚订立的联邦公司法,到了

2003年,竞有588FDA这样的条款编号。不仅如此,除了复杂无比的公司立法之外,以前英国和澳洲的普通法和衡平法依然适用。基本上,没人确切地知道”what's going on here”。中国法律的不健全,就更有法律人自由选择和表达的空间。法律的不健全,有如乱世,乱世是出英雄的年代。我们这些法律人要做的,远远超出了寻章 摘句的技术性范畴。当然,就业和谋生的压力,确实有体制的原因,法律调整的匮乏和不足,自然要有行政权力的介入。但这种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是在渐渐瓦解之中。入世的条件之一,就要求成员国建立一个独立的,不受行政权力干涉的司法体系。虽然,这个过程进展缓慢,但这确实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在立法,司法、法律服务、法律教学等各种领域,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不会萎缩,只能逐渐增长。这是我对中国法律的信心。在一个巫术盛行的社会里,医生当然难以立足。但只要有真正能够治病救人的医生出现,慢慢的就会淘汰骗人钱财的巫婆神汉。如果法律“人才”不出来搞法律,那只能让法律“庸才“跳梁。于是,真正的人才只能感慨怀才不遇了。

冷梦毕业,一晃十年了,校友们已经在网上张罗这十年聚会的事。十年里,看到很多人事的沉浮,自己的和别人的。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一个行业里做出点眉目的人,往往不是什么聪明人,而是那些坚持做下去的人。个中的道理也许很简单,机会不好或情势不妙的时候,聪明人都纷纷离去,当机会再次来临的时候,自然光顾那些坚持下去的人。

说到年轻法律人的出路问题,或许在此地。

第三篇:《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读后感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读后感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是列宁1917年9月份所写的。目睹了帝国主义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所带来的致命的打击和伤害,以及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后,列宁写下了这本书。

在书中,作者以客观的态度陈述了俄国目前所面临的“难”,深度剖析了造成这些灾难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战争,政府不起作用,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政府破坏民主组织工作,控诉了资本家为获取利益而不惜一切的 做法等等;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以及所谓民主政府的无能。为了解决俄国当前的困境列宁提出诸多有效措施:银行国有化,辛迪加国有化,取消商业秘密,强迫参加联合组织,调节消费实行工人对资本家监督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国民劳动,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而且会使居民中的劳动群众即多数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然而,要实施这些措施就必须大胆地打破资本主义的枷锁。那么,打破后俄国又该何去何从呢?通过客观的对比革命民主派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优劣后,列宁提出要使俄国摆脱困境唯一的出路就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俄国要前进,就不能害怕走向先进的社会主义——这也便是俄国的出路。正如文章最后一段所言:“资产阶级同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联盟破产愈彻底,人民受到教育也就愈快。人民也就会更容易地找到正确的出路,那就是:贫苦农民即大多数农民同无产阶级结成联盟。”

读完这一篇文章,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之初的种种政策,很多都是由列宁的思想而来,那是经过前人总结归纳而来的思想精华读。这篇文章也让我明白我国建国之初的私有财产公有制等措施的意义何在。虽然之前对于“斗地主”之类的表示反感和不解,为一些人打抱不平,对那些做法持否定态度。如今,也渐渐了解当时人们的做法。同时,对列宁,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中国的还算和谐的社会主义的确来之不易。因此,作

为祖国未来的一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国家,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我们也要时刻谨记,虽然我们的国家没有大的战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以前有了质的提升,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会影响和谐发展的因素,比如说:日愈扩大的贫富差距,不完善的法律制度。今年发生的“开胸验肺”“我爸是李刚”等事件,就是在警示着我们。这些,如果继续发展便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因此,我们的政府,人民还应继续为之奋斗,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第四篇:《大难临头_出路何在?》读后感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读后感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是列宁1917年9月份所写的。目睹了帝国主义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所带来的致命的打击和伤害,以及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后,列宁写下了这本书。

我读完这本书花了两周时间。文章不算太长,但内容却很是深刻,使我感慨良多。

在书中,作者以客观的态度陈述了俄国目前所面临的“难”,深度剖析了造成这些灾难的原因是:帝国主义战争导致饥荒逼近,政府不起任何作用,监督制度形同虚设,政府破坏民主组织工作,财政破产,控诉了资本家为获取利益而不惜一切的 做法等等;控诉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残酷性以及所谓民主政府的无能。为了解决俄国当前的困境列宁提出诸多有效措施:银行国有化,辛迪加国有化,取消商业秘密,强迫参加联合组织,调节消费实行工人对资本家监督等。这些措施不仅可以大大节省国民劳动,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而且会使居民中的劳动群众即多数居民的生活状况得到改善。

然而,要实施这些措施就必须大胆地打破资本主义的枷锁。那么,打破后俄国又该何去何从呢?通过客观的对比革命民主派和革命无产阶级的优劣后,列宁适时提出走社会主义道路。俄国要前进,就不能害怕走向先进的社会主义——正如列宁在文章最后一段所言:“资产阶级同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的联盟破产愈彻底,人民受到教育也就愈快。人民也就会更容易地找到正确的出路,那就是:贫苦农民即大多数农民同无产阶级结成联盟。

读完这一篇文章,读至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眼下的中国。虽然政府宣称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比“以前”有了质的提升,但遗憾的是生活了二十年了,我切身印象中,似乎没与什么大的变化。相反,一些不好大的东西却渐渐蔓延开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腐败。以前,我总觉得,腐败仅仅只是贪污受贿,仅仅只是社会中的极少的一部分。对于偌大的国家财政而言,九牛一毛,无伤大雅。可诸多的事实改变了我的看法倘若仅仅只是贪污受贿倒还罢了。以权谋私,钱权交易,权力滥用,监督体制遭到破坏;政府机构庞杂,职能重叠,人员臃肿,互相扯皮,效率低下。行政人员素质低下,暴力执法,践踏法律,漠视人权。腐败已然成为悬在政府的一柄利刃,随时有可能断送这个政府的前程。我不是危言耸听,这是摆在众人面前的事实,只是大家不愿说出来而已。

其次,社会道德败坏,人心不古,整个社会在一直向前看的同时,却丢掉了道德和素质的养成。整个社会被钱权和功利充斥着,道德与素质已不知沦为何物。见死不救,争名夺利,坑蒙拐骗,公众的良知正在被金钱与物质所击垮。正义,勇敢等字眼已不知所踪。如今,扶人已经成为一种过去。正如网上流传“如果我有一百万,我就去扶人”。其实若真要救人,何止一百万。高昂的医疗费和频发的医疗事故是医院成为了和屠宰场一样的存在。现在,我才理解那句“生不入官门,死不进医门”的深刻含义了。

之前发生的“开胸验肺”“我爸是李刚”等事件,就是在警示着我们。这些,如果继续发展便会产生一系列的严重后果,甚至会动摇社会主义的根基。

因此,我们的政府,人民还应继续为之奋斗,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资料来源:《大难当头,出路何在?》,《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第五篇:“存续”企业出路何在?走出四大改革误区!

“存续”企业,是一个伴随国有大型企业重组上市而出现的新概念,并没有一个完整明确的内涵。“存续”是指集团公司中未上市部分资产或非核心业务。在某些情况下,“存续”企业被当作劣质资产。那么,“存续”企业的出路何在?何谓“存续”企业为什么会出现“存续”企业?这是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紧密相连的。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进程大抵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92 年之前的改革,主要特点是政府向企业放权让利,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和市场调节范围; 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了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创新阶段。其明显特征是建立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结构、建立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大规模重组和随后的改制上市。到 2000 年年底,520 家国家重点企业中有 430 户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 282 户企业整体或部分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是一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按照国际惯例进行资产重组后,在国际市场成功上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把核心业务从集团公司分离,组建中油股份公司。2000 年 3 月,中油股份在境外成功上市,筹集资金 33。2 亿美元。6 月中国联合通信公司股票分别在纽约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挂牌交易,筹资 56。5 亿美元。10 月中石化集团在海外上市,筹资 34。6 亿美元。目前国企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随着大量国企上市以及一些非优质资产的剥离,“存续”企业成为社会关注的普遍问题。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进行内部战略重组,改制上市的中油股份吸收了原集团 60 %的优良资产,其人员仅为集团公司总职工的 30 %;而“存续”部分企业只有原集团公司 40 %的资产,而且其中的 40 %之多又是非经营性的资产,在册职工 106 万人,约占集团总人数的 70 %。和中石油的情况类似,中石化、中海油和其它上市大型国有企业也进行了主辅分离和人员分流。如果在建立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同时,“存续”企业改革能够取得成功,我国国有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经济竞争力将会得到质的飞跃。相反,如果“存续”企业改革严重滞后或改革失败,不仅将会前功尽弃,也使已脱困的企业可能复困。不过,在“存续”企业的改革方面,人们还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如何走出误区误区之一:存续企业是劣质资产,改革也没有出路。从总体上而言,股份公司几乎拿去了母公司所有的优质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存续企业的资产低劣,效率低下,冗员过多。表面来看,一个烂摊子,无论如何改革,都无法摆脱亏损的命运。但是如果将存续企业的资产分类,将有竞争活力的部分资产进行整合,无论是否选择上市,按照财务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市场化规范运作,同时也规范和股份公司的关联交易,这部分的经营性资产完全能够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成为一个成长性的现代企业。在该部分资产整合后的同时,逐步把企业的社会职能如历史形成的医院、学校转移给地方政府管理。中海油和中石油在存续企业改革方面已经走出了颇有成效的道路。2002 年,中海油把其存续部分企业进行第二次分离重组后,新成立的海洋工程公司和中海油田服务公司在国内 A 股和香港 H 股成功上市。其中,中海油服是由中海油旗下原有的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海上钻井、船舶支持和运输服务、油田技术服务的 7 家专业技术公司整合重组而成的。重组后的“七合一”公司成为拥有总资产近60 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海上油田服务市场占有领导地位的海上油田服务提供商。公司从重组到上市仅仅用了 7 个月的时间,在香港市场获得了 18.6 倍和在国际市场 15 倍的超额认购。上市第一天,公司股价相对于发行价增长了 12.5 %。公司的上市活动也因此被《 AsiaMoney 》杂志评为最佳中型招股项目。中海油服将利用资本市场扩大作业能力、提升技术装备水平、拓展作业空间,力争成为亚洲地区油田服务行业的龙头老大。这充分说明存续企业并不等同于劣质资产,存续企业的部分经营性资产经过整合,加强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样能够获得国际资本市场和客户的青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采取了同样的重组战略,按照行业特点进行存续企业改革,于 2002 年 11 月成立了拥有总资产 73 亿的物探公司和资产 10.3 亿的测井公司,以形成规模优势,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据悉,中石油还将会把最大的一块——陆地钻井分立出来成立专业化的钻井公司。误区之二:存续企业是上市公司的垃圾桶。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采取非整体式的、剥离非核心资产,建立以产权联结为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模式。名义上,授权控股的存续企业不直接参与和干预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是实施股权管理,主要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控制。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和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母子结构,使得控股公司(存续企业)对上市公司拥有实际的决策权和管理权。这样的体制安排容易在资本市场上产生两种趋势:上市公司是存续企业的“抽水机”;存续企业是上市公司的“垃圾桶”。第一种趋势是控股公司通过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上市公司的融资或剩余利润,把其用到异于上市公司向股东承诺的其他地方,也即所谓的“圈钱”。而第二种趋势是上市公司在利润不能保证时,采取减员增效的手段,把富余人员不断地以行政方式,低于市场价格的补偿或零补偿方式分流到存续企业。这样的结果,一是存续企业无论如何改革,也解决不了低效率问题,二是在上市公司以红筹、H 股或存托方式完全在海外上市的情况下,行使国有资产管理权的存续企业以承担富余人员的方式补贴上市公司,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指流失到国外的投资者手中)。去年 12 月,原国家经贸委等 8 大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富余人员的实施

办法》。该办法为存续企业股份化改制、职工就业岗位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指导方向。但是如果说以非核心资产对分流人员进行股权补偿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的话,那它也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因为存续企业的资产较大比重是非经营性资产,而且职工人数比上市公司多很多,在存续企业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保留岗位和下岗并没有什么两样。误区之三:存续企业重组上市是改革的唯一出路。存续企业的结构调整和重组是必须的,但是否采取上市手段则应依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定。其一,企业上市是一种相对“昂贵”的融资手段,不仅上市过程需要支付相当大的费用聘用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律师和公关人员等中介机构,上市成本一般占公开发行融资额的 3 %— 5 %,比如一个公司上市融资 100 亿人民币,则上市成本就达 3 亿— 5 亿元,这笔费用可能会占公司当年税后利润的 1 / 4 到 1 / 3。而且,相对于私募、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股权融资的成本要高许多。按照中国目前的贷款年利率 5 %— 6 %作为参照,股权融资所要求的年回报率会大于 10 %。其二,目前我国国有企业采取的母子关系为纽带的产权结构改制模式虽然表面上建立了现代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但是改制后的上市公司,国有股仍“一股独大”,董事会中原集团公司背景的董事占到一半以上,企业的控制权、决策权、人事任命权仍然控制在原集团公司的手中,小股东的利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这样的机制安排,使拥有核心资产的上市公司被非核心资产为基础的存续企业控制。上市公司面向市场的竞争力受到旧体制的约束。所以上市并不能为企业改制带来新的活力,不能点石成金,使没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一夜之间成为明星企业。其三,分离存续企业过多的社会职能,分流过多的富余人员是存续企业搞活的重要措施。目前,全国工业及其他部门自办医院 7297 所,占全国医院总数的 40 %;全国企事业单位自办中小学 1.9 万所,约占全国同类学校的 1 / 3。所以存续企业重组分流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前提。其四,存续企业并不是通过上市就可以塑造形成核心竞争力,决不是一上市,所有经营问题就一了百了。误区之四:把存续企业重组合并“做大”就能“做强”。在计划体制下,国有企业有做大的正向激励。因为企业和政府机关一样是有行政级别的,企业越大,级别就越高。但是“大”和“强”是不同的概念,“大”往往指职工人数多,或企业资产大,或企业营业收入多,是量的概念。而“强”是指企业的竞争力强,赢利能力强,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强,是质的概念。比如,在三大石油集团中,中海油的规模最小,但却被认为是三家中最具竞争力的企业。这三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对“大”和“强”的区别是一个有力的诠释。~ 年 1 月 28 日,中海油在香港交易所的价格为 9.8 港币/股,中石油 1.63 港币/股,中石化 1.41 港币/股,相对于发行价,中海油股价增长了 65 %,最高时增长约 100 %;中石油增长 27 %,最高时增长 66.4 %;中石化的股价仍然低于发行价,最高时也仅增长 8 %。而中石油和中石化的职工人数是中海油的 50 多倍。对于具有规模经济的行业,做大能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降低市场风险,“做大”和“做强”是一致的;但是对于没有上述特点的行业来说,生硬地把存续企业合并在一起,将会增加企业各部分之间的协调成本,造成规模不经济。即使是成功的合并整合也仅仅是短暂地释放财富,不会持久的。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建立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企业核心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持续改善。创新是创造新的财富,而不是释放企业原有的被不合适的管理模式束缚的财富。所以,存续企业的目标应当定为“做强”,而不是“做大”。(

下载八成企业环保不合格出路何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成企业环保不合格出路何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路何在

    内容摘要: 【摘 要】在 中国 经济 快速 发展 的今天,民营 企业 、私营企业也在我国快速的成长并飞速发展,并且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原有的国有企业却显得渐渐......

    大学生思想汇报:大学生就业出路何在

    尊敬的党组织:在当前金融危机的侵蚀下,原本就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更加严峻。据相关调查显示,截止2009年2月份已与雇主签约的本科毕业生只占2009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18%,而持续蔓延的......

    劳动派遣的出路何在?

    劳务派遣的出路何在 曾几何时,总会听到很多关于劳务派遣的前景,“有市场、有前途,有充分的生存价值”等等,因为企业有需要,这表面一看确实是如此,甚至包括我们大部分的传统机关都......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读后感(合集五篇)

    《大难临头,出路何在?》 读后感 《我读完《大难临头,出路何在?》花了两周时间。文章不算太长,但内容却很是深刻,使我感慨良多。 目睹了帝国主义战争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所带来......

    进口食品销售和出路何在[★]

    进口食品销售和出路何在?进口食品行业在国内日渐火爆。销售对象也逐渐从白领阶层向工薪阶层拓展。那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四海一心来为你解密其中的缘由。 2005年以前,......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路何在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出路何在【摘 要】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也在我国快速的成长并飞速发展,并且在我国的经济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而原有的国有企......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出路何在

    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出路何在(一)? 日期: 作者: 来源:第7版复制链接 转载到: 编者按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畜禽养殖业迅猛发展。这一产业在为人们提供大量畜禽产品的同时......

    金融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出路何在

    金融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出路何在 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普通关注的现实问题随着近期金融危机,甲型HINI的蔓延,更给何本薄弱的就业问题雪上加霜。一些大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