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2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商鞅南门立木》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人间天平。本单元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心体会人物的情感与认识,从而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课文主要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1、注重学生课前资料的搜集。课文讲的事情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在理解课文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课堂上交流时,学生都能积极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我先让学生命题的角度考虑,这是一篇些什么的文章,然后让学生根据记叙文的特点,采用要素归纳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有教师的引导,所以学生概括的很到位。紧接着,我又问学生,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概括,学生积极发言,有的说用段意连接法,有的说用课题拓展法……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是对学生已有学习方法的整合和巩固,提高了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
3、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当商鞅南门立木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人们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并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也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因为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积极感悟,大胆发表自独特的见解,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当然,课堂上还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充分,没有照顾到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还有教师的引导没有把握好时机等,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的第二课时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那就是,在城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并规定谁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门,就有十两黄金的奖励,后来涨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个小伙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践行承诺奖赏了小伙子。南门立柱的事情传遍全国,震动了国民,为朝廷树立了威信,为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难点是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教学目标有继续学习课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采取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在交流问题中合作探究,老师只是引导点拨的方式方法。从执教过程来看,是朝着既定方向去努力了,但是由于课前考虑不足,引导不是很到位。老师或多说,或者说少,以至于在课堂上本应用时很少的部分(第一自然段分析)却用了15分钟,导致来后来的时间紧张,乃至于最后草草结课。当然,本节课有一点自认为做得还不错,那就是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如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描写方法的训练,语句的揣摩体会等。
最后总结一下:首先,备课一定要充分,要预设好教学环节,并
精心备好引导过渡的语言,实现课堂环节的流畅自然;其次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去思、去分析、去回答,老师做好引导点拨。在这里不妨说一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授课时,不到弟子实在弄不懂而发急时,不去启发开导他(不愤不启),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最后,师生合作,实现一堂好课。
第二篇:商鞅南门立木反思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包信镇中心校邹光耀
《商鞅南门立木》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突出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教学:
1、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进行小组合作的学习。课前我布置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由于课文内容比较容易,课堂上我让学生围绕课文写人的方法,展开阅读和感悟。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学生都能积极展示自己问题,小组讨论也比较热烈,学习效果良好。
2、让学生通过读去体会课文内容、感情。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当商鞅南门立木的消息传出去之后,人们都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并把相关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想一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把自己的体会在旁边写下来。这一环节的设计其实也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过程,因为有这一环节的设计,学生能积极感悟,大胆发表自独特的见解。
3、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感悟。商鞅南门立木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他的变法才得以顺利进行。我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或他人的经历,不守信用的后果,守信用的好处让学生知道“言而有信”的好处,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此外,还让学生拓展了一些内容,如古诗,格言,以及推荐的书目等。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一节课反复磨练,对于老师而言,是一个教学经验成长的过程,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反复的学习同样一节课,学生难免会厌学。一节好的课堂,是可以也应该有遗憾的,存在的问题可以放在下一个课堂上想办法避免,而不是围绕一节课反复“锤炼”,以免有作秀的嫌疑。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学生读不到位,我没有创设一个好的情境,范读也没有任何的感染力,以至于想要指导好有感情朗读,却有心无力。老师缺少激情,而学生之前也缺少类似的练习。指导学生评价朗读情况的时候,泛泛之谈,没有深入。
3、教师语言不够简洁,有重复学生语言的地方。
4、教师基本功不够扎实。课堂上没有激情,语言没有感染力。一节课,用了心思去设计,听取了别人的建议而不断修改,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有不足,也有收获。
第三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反思
今天讲了一节公开课,是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商鞅南门立木》的第二课时内容。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为顺利变法,首先解决百姓的信任问题,于是商鞅想出了南门立木的办法。那就是,在城南门立一根大木柱,并规定谁要把大木柱扛到北门,就有十两黄金的奖励,后来涨到五十两黄金。有一个小伙子把大木柱扛到了北门,商鞅践行承诺奖赏了小伙子。南门立柱的事情传遍全国,震动了国民,为朝廷树立了威信,为变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难点是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目标有继续学习课文,品析文中关键语句,深入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用意交流对商鞅南门立木这一做法的看法,从中感受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在具体的执教过程中,采取老师设置问题,学生自主阅读,在阅读中解决问题,在交流问题中合作探究,老师只是引导点拨的方式方法。从执教过程来看,是朝着既定方向去努力了,但是由于课前考虑不足,引导不是很到位。老师或多说,或者说少,以至于在课堂上本应用时很少的部分(第一自然段分析)却用了5分钟,导致来后来的时间充裕,乃至于最后让学生品读课文(留有3分钟之久)。
当然,本节课有一点自认为做得还不错,那就是注重了语文的工具性,如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描写方法的训练,语句的揣摩体会等。
最后总结一下:首先,备课一定要充分,要预设好教学环节,并精心备好引导过渡的语言,实现课堂环节的流畅自然;其次是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去思、去分析、去回答,老师做好引导点拨。在这里不妨说一下孔老夫子,他老人家在授课时,不到弟子实在弄不懂而发急时,不去启发开导他(不愤不启),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不悱不发),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最后,师生合作,实现一堂好课。
第四篇:商鞅南门立木课后练习
《商鞅南门立木》课后练习
一、形近字组词
孝葫础
考湖绌
二、理解词语。
真心实意:。
冥思苦想:。
惹是生非:
大步流星:。
喜笑颜开:
三、、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下面词语造句。
一方面……另一方面……
只有……才……
容满脸笑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四、复习课文
1、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
2、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议议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3、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表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
理解小伙子的用意:“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他为什么会这样说?
讨论: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4、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从小伙子的表情体会他高兴的心理。
议议: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
5、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及主题思想
五、课后阅读
(二)阅读短文,完成文后问题。
无翼鸟的联想
鸟有翼,这是常识。但有一种鸟,却无翼。她端庄妩媚,能舞善啼,极讨人欢心。新西兰人爱之尤甚,将其命名为国鸟,倍加宠养之。据说,这生灵早先也曾能够遨游于高空,啾啾于山林,后来被人类饲养着,无须再远走高飞了。久之,便消失了双翼,失去了飞翔的能力。这似乎是喜,因为她终于不必自己觅食了。但实在是让人觉得悲怜,因为鸟儿失去了翅膀,毕竟是个不幸。除供人赏玩外,她再不能振翮(he)。人类宠了她,但又确实是害了她。宠她的人,倒是出于厚爱,谁知道适得其反呢?不过,现在并不要紧,反正有人宠着,她尽可以饱享人们的恩惠,无忧的生活。可我想,某日人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不再欣赏着畸形的美了,那时候,这鸟又依谁而生活呢?
想起山鹰来了,山鹰训练雏鹰,总衔着雏鹰,狠心地把它扔下山崖下练着飞上来,飞上来……终于练就了一副健劲的翅膀。
鸟儿是应该要有翅膀的,这是常识。
1.在带点的字正确的读音下面画上横线。
常识(shíshì)妩媚(méi mèi)悲怜(lián lìn)
不幸(xìng xíng)厚爱(hòuhoù)畸形(jī qí)
2.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2分)
(1)对无翼鸟,新西兰人“倍加宠养之”,其中“之”字指的是()
A.无翼鸟B.新西兰人C.无翼鸟和新西兰人D.以上都不是
(2)无翼鸟被“倍加宠养”,其原因是()
A.无翼鸟无翼
B.无翼鸟端庄妩媚,能舞善啼,极讨人欢心
C.早先曾遨游于高空
D.不会自己觅食
3.文中插入了关于无翼鸟的传说,从全文角度分析,插叙的作用是()
A.交待了无翼鸟的历史,她为什么会无翼,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完整
B.交待了无翼鸟辉煌的历史
C.主要是为了介绍无翼鸟的知识
D.主要是通过对无翼鸟历史的交待,衬托他的端庄妩媚。
4.“适得其反”的意思是什么?可以用另外一个词语来替代文中的这个词吗?说说“适得其反”的缘由。
5.“某日人们的审美观念变了,不再欣赏着畸形的美了,那时候,这鸟又依谁而生活呢?”读着这一句,想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无翼鸟的未来担忧,希望新西兰人制定一项永久保护无翼鸟的法律
B.为无翼鸟的将来忧愁,不知道在若干年后,她又会落入怎样的悲惨境地
C.希望人们再持之以恒,一如既往的欣赏无翼鸟的美
6.“鸟儿是应该要有翅膀的,这是常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由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么?
第五篇: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1【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2)指导学生根据课后第3题的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在生活中要做到言而有信。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文章大意。
(2)文道结合,联系实际,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3)抓住商鞅的言行,体会其胆识与魄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要言而有信。
(2)体会商鞅的胆识与魄力。
【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使学生受到诚信教育。
2、难点:通过文章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
【授课时数】
2课时
【课前预习】
学生在课前搜集商鞅的个人资料。
【教与学】
一、诱导 定向
1、板书课题;
2、指名学生汇报自己收集的商鞅个人资料(对不正确的部分学生和教师要随后纠正。)
3、引导喜学生根据题目质疑,学生和教师选择最有价值的问题作为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 指导自学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自学生词:划出生字新词,利用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
(1)商鞅为什么要南门立木?
(2)商鞅是怎么做的?
(3)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4)自己对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感想?
3、存疑: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1、生字生词:教师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对重点生字的书写和重点词语的理解加以关注。
2、课文朗读: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及时指导,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3、交流问题答案,整体感知
四、深入领会 探究归纳
(一)究立木之因,感信用宝贵
1、默读第二、三小节,思考:商鞅为什么要 “立木”?实行变法的困难在哪里?
指导学生理解关键词“重重困难”、“苦思冥想”和“终于”等词语。
2、相机补充背景资料,帮助认识秦国变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板书:
自古驱民在信诚
(二)识方法之巧,晓取信之难
1、出师不利
(1)开始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持什么态度?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为学生提供当时黄金的购买力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赏金与扛木头的不成比例(也为学生认识商鞅的品质埋下伏笔)。
板书:
一言为重百金轻
指导学生通过 “言”(变疑问句为陈述句)和“行”(猜想原因)两方面来体会老百姓对朝廷和商鞅的不信任。
指导分角色朗读围观人的对话,加深理解。
2、再度出击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位小伙子出场扛木头了。读一读扛木头的这位小伙子的话,先想一想,再议一议:他为什么这样说?(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揣摩小伙子的真实想法)
为什么小伙子“后边跟随的人群汇成了一条长龙”?(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猜想老百姓的想法)
3、言行一致
(1)小伙子仅仅是因为得了重赏而高兴吗?
(2)学生朗读商鞅的发言,想一想、议一议:老百姓看到小伙子“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后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指导学生通过“补白”来归纳商鞅的品质。
4、趁热打铁
你从他的话语中听出了什么?指导学生体会商鞅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态度,并指导朗读。
(三)知影响之远,悟诚信之贵
(1)商鞅“立木取信”在全国引起的震动包括哪些?(补充变法前后秦国的国力对比)
相机板书:
严格执法论罚赏,千古流传影响深。
(2)想象:当人们看到或听到商鞅“立木守信”这件事后,又会议论纷纷些什么呢?(指导学生角色扮演,加深认识)
1、总结
《商鞅南门立木》这个故事已经被载入史册。司马迁在《史记<商君列传>》一文对此事就做了记载,“立木南门”这个成语就出自这个故事,用来形容言而有信,取信于民。
2、拓展积累
1000多年后,又一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宋朝的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题目就是《商鞅》: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其中“一言为重百金轻”就是王安石对商鞅南门立木一事的评价。根据商鞅变法的故事和王安石的诗,人们又引申出“一言为重”这个成语,比喻说话算数,言行一致。
3、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呢?
4、教师发放或抄写有关诚信的语句,学生积累: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六、反思研讨 认识深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深化
2、你学到了哪些学习方法?
板书: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六、读写结合 以文载道
1、课下读有关诚信的故事,积累有关诚信的成语和古诗文名句。
2、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么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实际。
附板书设计:
板书一:
商鞅南门立木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严格执法论罚赏,千古流传影响深。
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诚信乃成功之本
板书二:
通过人物言行揣摩内心世界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2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全篇课文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选编本文的目的:让学生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本课的设计围绕课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交流、讨论,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去读书,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生的主人。给学生更多发挥自己语言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特点。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准备:
1、让学生查阅商鞅变法的资料。
2、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商鞅变法的故事吗?
2、你对商鞅有那些了解呢?(课件出示商鞅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搜集。)
【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的能力,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为了进一步了解商鞅,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故事。板书课题。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并标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同桌或小组内交流一下是怎么学会生字和新词的?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教师检测生字和词语。
●课件演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组词。
●认读词语“葫芦、基础、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
●重点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让学生用“冥思苦想”、“惹是生非”说话。
【重点指导字“孝、葫、”两个字。“葫”上下结构,上小下大,左下“古”略偏上;“础”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边“出”的笔顺;第一、四笔为竖折、第三笔竖纵贯上下。注意“惹是生非” 不要写成“事”。】
1、指名学生读课文,同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全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课文主要写的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为了在全国建立起一种诚信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从根本上保证变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门立木取信的故事,显示了他变法的决心和意志。)
【要求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评价中促进朗读;对于学生的回答,不要求统一和精确的答案。】
2、互动交流:课文可以分为那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四、合作评价,归纳质疑。
1、通过初读课文,你觉得商鞅是个什么样的人?
随机板书:商鞅--政治家--赏罚分明--严格执法
诚信和聪明
【引导学生评价,尊重学生独特感受。】
2、通过合作学习你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学生提出,教师进行归纳。
预设: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学会读书,学会思考。发现问题,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下节课我们继续对这些问题的探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帮助学生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葫芦、基础”,理解“冥思苦想、大步流星、喜笑颜开、真心实意、惹是生非”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1.以游戏的形式复习生字、新词,并引导积累运用词语。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南门立木》这篇课文,文中的商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最欣赏他的哪些做法?
3、这节课让我们结合课文和上节课滞留的问题继续感悟商鞅变法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
下面请同学们围绕上节课几个问题,抓住课文中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的描写进行读书、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提示:
(1)商鞅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
(2)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困难?
(3)商鞅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人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商鞅是怎么做的?
(4)商鞅南门立木有什么影响和作用?
(5)你对商鞅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6)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
2、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点拨引导。
【以学生自学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的感悟和体验,不要求统一的说法,说出自己的理由就可以。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点拨引导。教师灵活把握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1)交流、体会商鞅变法的决心。
①阅读第一部分,解决第一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改革家”“说服秦孝公变革旧的法规,争取国家富强”“主持变法”等,了解商鞅是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要说服秦孝公变革旧法。】
②阅读第二部分,通过理解重点句,解决第二、三个问题,教师指导阅读。
【要引导学生了解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遇到了哪些苦难,他为什么要在南门立木。抓住商鞅在南门立木时出示两个告示及人们看告示后的议论,了解人们对商鞅南门木的看法。引导学生抓住“商鞅立即大声宣布”和“郑重地对大家说”的具体内容,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严格执法的精神和意志。】
③阅读第三部分,解决第四个问题。
【引导学生抓住“在全国上下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不但……而且……”理解商鞅南门立木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写法。
①“天底下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怕是耍人玩儿的吧?”(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人们围在大木柱的四周议论的一句话。把大木柱从南门扛到北门,就赏十两黄金,天底下不会有这么便宜的事,恐怕是耍弄人。人们的这种想法,表示对商鞅变法的怀疑。这样写为体现商鞅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埋下伏笔。)
② 从围观的人群中走出一个小伙子,只见他挽起衣袖,把大木柱扛起来就走,一边走,一边还嘟囔着:“我倒要看看,这位左庶长大人说话算不算数。”(小伙子为什么会这样说话呢?从这段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小伙子在商鞅第二天下令“谁能把这根大木柱扛到北门,就赏给他五十两”之后,一边走一边嘟囔的一句话。他认为事情不会是那样,有反说的语气。左庶长说话不算数,试试看吧。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表明他对商鞅下的令持的怀疑态度。这段描写让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南门立木”的言而有信会对变法的实施有深远的影响。)
③小伙子噌噌噌地登上了城楼,不一会儿,手捧五十两黄金,喜笑颜开地走了下来。(小伙子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赏金而高兴吗?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
(小伙子“喜笑颜开”不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黄澄澄的赏金,还因为他亲眼看到了这位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说话算数、有效。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小伙子心里会想些什么?旁观的人又会说些什么?两个问题的设计,填补了课文空白,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了商鞅的了不起。学生对商鞅的做法有了更深的体会,我感到一个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逐渐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我更欣喜地看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并灵活地运用了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是怎样了解的,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写时要注意结合生活实际。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3设计思路: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两个词,引导学生读书并品味两个词,以感悟两个词语引领全文的学习,让学生自行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的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现、质疑,从而了解商鞅南门立木之举,不仅是为朝廷树立了一个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更是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
2、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课前准备:商鞅变法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1、指名在前后黑板上听写生字。
(前后各7名学生,其中各一名同学读词语。)2、学生修改,找共性问题集中解决。如:“惹是生非”,学生容易写成“惹事生非”,师引导学生:“惹是生非”就是“惹是非、惹麻烦”,学生很容易就记住“惹是生非”。
3、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一)教师导入语前,先在黑板上从上到下写上:齐、楚、燕、韩、赵、魏、秦,导入:“同学们,在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中,大家从排序可以看到当时秦国的势力怎么样呀?”生:“很弱。
”我接着说:“是呀,但秦国却最终吞并了其他六国,统一(二)默读课文,你对哪些问题感兴趣?议一议,说一说。
生:
1、商鞅“言”的内容是什么?
2、他是怎样“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
3、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直接推行新法?
4、他这样做产生什么影响与作用?
5、商鞅南门立木的作用是什么?
(三)请同学们再次深入地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批注,然后小组解决这些问题?
(抓住“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条线索,理清故事脉络。)
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圈点批画,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文本,相机处理阅读中的问题,使学生真正读懂课文。)
(四)学生交流。
1、教师相机指导
(使学生更深地感受、理解商鞅言而有信、说道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形象。)
2、师:小伙子“喜笑颜开”的原因是什么?只是为这50两黄金吗?(学生讨论)
3、
三、
(一)归纳“南门立木,言而有信”的故事。
培养学生归纳课文重要内容的能力,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整体感知文本。
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在“对话”中生成问题。
(二)谈谈对商鞅这一人物的认识。
1、从故事中体会商鞅什么样的人?
2、联系上下文,说说商鞅什么样的人。
(一)师
(二)请大家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的现实生活中如何做到“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学生自由交流。)(一)读一读有关诚信的名言。
(二)谈谈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
板书设计:
商鞅 南门立木
言而有信说到做 到严格执法
国家富强
教学反思:
本课依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师生的双主体性,教学方法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授,而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在课堂设计时注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商鞅南门立木教学设计4教学要求:
1、认识“鞅”1个会认字和学会“孝、葫、础”3个会写字,掌握生词。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根据提示,体会句子的意思,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4、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初步建立法制观念,在生活中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商鞅南门立木的历史故事和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认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和赏罚分明、严格执法的重要。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到图书室或上网查阅课文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初识人物。
同学们都知道战国七雄的秦国,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来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为了国家的富强,主张变革的秦国国群招纳贤士,这时卫国的贵州商鞅出现了,为了取得老百姓的信任,保证变革成功,商鞅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历史故事《商鞅南门立木》(板书课题)。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认真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从文中找出生字新词,读读认认,联系上下文或查阅工具书加以理解。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全班评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4、提出有疑问的词、句,集体交流解疑,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5、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6、组织交流: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再次默读课文。
2、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给文章分段,试着概括段意。
4、交流总结。
第一部分(1):写商鞅受权变法。
第二部分(2~14):讲商鞅南门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
第三部分(15):讲商鞅“南门立木”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文本。
1、指名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商鞅南门立木是为了什么?(立木取信)
3、怎么理解“立木取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
4、师生共同深入体会商鞅南门立木的良苦用心。
二、细读品析,深入理解。
1、话题一:当时,商鞅要在秦国实行变法,面临哪些困难呢?一方面……另一方面……
(教师适时简介贵族及百姓各自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师:秦孝公虽是一国之君,权力无边,但是,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得不到百姓的信任,想做什么都也难以实现。
2、话题二: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老百姓对朝廷的不信任?用“”在文中画出,简单写上自己的感受或理解。
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师:同学们可以从事故中人们及小伙子的语言、动作以及神态上分析体会。
3、话题三:同学们对商鞅南门立木的做法有什么看法呢?请结合文中相关语句发表观点。
师:大家可以从“立木取信”这件事的作用及意义上加以分析。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边读边体会。
1、再来说一说你对商鞅的认识。
2、教师小结:作为一名政治家、改革家,商鞅有着过人的胆识与魄力,他的南门立木之举看似无足轻重,但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不但为朝迁廷树立了言而有信、说到做到的形象,取得老百姓对朝廷的信任,而且为新法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任何一个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何其重要啊!
3、小练笔。你对“言而有信、说到做到”对怎样理解的,请结合实际写一小段话。
作业设计:
1、搜集古今中外其他的诚信故事,进行课外阅读。
2、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