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县承一接二连三转型竹产业

时间:2019-05-14 18:22: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吉县承一接二连三转型竹产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吉县承一接二连三转型竹产业》。

第一篇:安吉县承一接二连三转型竹产业

浙江省安吉县一根毛竹裂变百亿产业的主要

做法

竹产业是安吉县的支柱产业,该县紧紧围绕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目标,按照承接一产、拉动二产、带动三产的工作思路,强化竹资源培育、竹产业发展,并积极推动与竹相关的第三产业发展,实现了“承一接二连三”,竹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产值从2005年的53.6亿元提高到2010年135亿元,年均增长50.4%,对GDP贡献率达到32%,农民人均增收6500元,竹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60%以上。2011年,该县创新成立全国首个竹产业发展局,进一步规范行业管理,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该县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资源培育,实现一产提升

该县围绕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目标开展竹林经营,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一是政策引导,扩大资源总量。为加快安吉竹产业发展,该县相继制定出台了振兴竹产业规划和政策25项;加大财政扶持力度,4年累计投入竹林培育财政专项资金达8000万元;并全面落实和完善山林承包责任制和发放林权证工作,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每年发放林权抵押贷款1亿多元;鼓励企业与个人外出企业。在政策扶持下,全县竹林面积由1999年的94万亩增加到108万亩,毛竹蓄积量由1.1亿株增加到1.7亿株;毛竹年采伐量由1600万株增加到2800万株;全县有100余家企业、5000余人活跃在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省合作开发竹产业,建立

县外竹产业基地62万亩。

二是科技支撑,提高资源质量。在浙江省林科院、浙江林学院等科研院校的大力支持下,该县率先在全省建立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竹林测土配方施肥、竹林水分管理和节水定量调控等先进科技率先在竹林中得到推广。竹林科研方面该县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7项,厅、市、县级成果奖27项,推广应用新成果、新技术达32项。从2004年开始,该县启动实施毛竹现代科技园区、竹子速丰林建设、竹子良种基地和林区作业道路建设“四大工程”,使该县的竹林培育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科技下带动下,全县毛竹现代科技园区每亩产值已达到3000元。

三是生态经营,保证竹林安全。重视学习国际先进的森林经营理念和技术,完成100万亩毛竹林的FSC认证,毛竹林可持续经营不仅提高了竹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为该县竹制品进入欧美国际市场增加了一张绿色“通行证”;在竹林中实施“林业综合发展”项目,在毛竹林套种阔叶乔木、套种香榧、红豆杉等经济树木、珍稀树木,改变林分结构,增强竹林的生态功能。

二、发展现代企业,实现二产拉动

该县依靠科技创新,顺应市场发展现代企业,做大做强竹加工产业。

一是推进产品升级换代。该县通过大力引进科研单位和高新技术项目,立足高、精、尖产品开发,推进竹加工科技创新、竹产品升级换代,促进了从原来的卖原竹到卖产品、从竹杆加工到全竹利用、从物理利用到物理生化利用并举的跨越,废料利用率

达到100%。竹产品也从单一的竹凉席发展到了竹地板、竹地毯、竹窗帘、竹家具、竹纤维、竹饮料等八大系列3000多个品种。相应地,通过深度加工利用,一根竹子的价值从15元提高到60元。

二是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该县按照“集中布局、集聚产业、集约资源”的发展思路,加快竹产业集群发展和企业梯度培育,全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竹产业加工、集散、研发和培训中心。初步建成了3平方公里竹产业科技创业园,投资10亿元建成了占地500亩的国际竹艺商贸城,培育扶持了一批竹产业龙头企业,培育50个竹产品加工专业村。目前,该县拥有各类竹业生产企业200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和林业龙头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157家,产值超亿元企业8家。

三是推进品牌战略工程建设。政企合力建设品牌,财政三年投入1500万元,打造并打响“中国竹乡”、“中国竹地板之都”、“绿色地板〃安吉标准”等区域品牌,成为国际竹藤组织命名的全国竹产业会展和培训中心。出台专项政策意见,补贴企业参会、建立销售网络和电子商务,鼓励企业开拓市场。目前,该县竹业产品陆续进入省政府采购目录,世博会15个国家和地区展馆体现了中国竹元素,多家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专营直销连锁店。

三、开发竹林三产,实现产业“接二连三”

该县围绕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发挥竹文化的“裂变效应”,做深竹子立体经营文章,把“活竹变成活钱”。

一是开展文化交流。建成竹子博物馆、竹叶龙博物馆、山民文化馆等各类竹文化展示场馆。该县的竹叶龙、竹乐和百笋宴等

民间艺术多次走出国门、登上国家级艺术殿堂。先后承办了中国第一届竹文化节、“竹业走向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一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创意活动和首届中国竹工艺精品创作大赛等活动。以竹会友,广泛开展国内外各类竹文化交流活动,每年接待国内外参观考察人员近万人次。

二是经营乡村旅游。依托环境、整合资源,大力发展竹子第三产业。全力打响“中国大竹海”、“中国美丽乡村”两大品牌。建成亚洲最大的竹博园、县级最好的熊猫馆、整体最美的大竹海。推出“竹乡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农家乐”发展到800余家1万余床位,直接或间接从事生态旅游商品生产和经营的农民超过2万人。全县农家乐达580余户,共接待游客194.27万人次,农家乐经营收入达 3.01亿元,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3.06%和

8.24%。

三是发展文创产业。在广袤的竹海中高品位建设影视基地,在该县竹林中成功拍摄了《夜宴》、《越王勾践》、《蜗居》等著名影片和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被国家广电总局命名为全国生态影视拍摄基地。强化文创产业招商,该县正在建设的天使乐园、文化创意产业园等13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抓住 “世博会”、“休博会”契机,积极包装和发展竹文化创意产品,努力通过安吉县的万顷竹海而让三长角更多的都市人觉得“乡村,让城市更留恋”。(安吉县府办)

第二篇:浅谈安吉竹产业发展前景

浅谈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前景

摘要:安吉县是中国十大竹乡之首,地理条件优越,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厚。近年来安吉县政府制定了以生态立县的目标,并在竹文化的引领带动下,竹产业发展迅猛,同时带动以竹子为主的旅游业,经济增长稳定,本文浅谈了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历程,发展中的优势、定位,政府的政策扶持等,并对未来竹产业乃至安吉县产业集群的发展作了一些浅薄的论述。

关键词:竹产业,科技,产业集群

正文:

一、概况

(一)安吉县的地理条件及自然资源

安吉县素有“竹乡”之称,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南接临安、余杭,北连长兴,东邻德清,西与安徽宁国、广德相毗。全县土地面积1886平方公里,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一说。境内海拔最高点为1587.4米的天目山主峰,县内主要是山区丘陵,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为15.5℃,年平均降雨量为1476.3MM。全县辖16个乡镇,总人口45万。

(二)安吉县的经济概况

安吉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迅速,位于县城的浙江省安吉经济开发区,占地442公顷,地理位置优越,投资政策优惠。安吉有上规模的经济工业园区多处,重点发展绿色工业。全县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继续改善。2009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5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2%,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一。在159.52亿元的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13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增加值77.27亿元,增长9.9%,其中工业增加值67.28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64.13亿元,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突破40%,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经计算,2009年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4978元,按6.831年平均汇率折算为5120美元,首次突破5000美元大关。

二、安吉竹产业现阶段的发展状况

(一)安吉县竹产业加工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10多年前,安吉县的农民还是“守着竹山难变钱”,毛竹砍下来被拉到城里做建筑工地的脚手架,100公斤毛竹也只卖十几元,基本上是靠资源过日子。上世纪90年代末,当脚手架被钢材替代,毛竹销路不好时,安吉县确定了“立足竹资源优势发展大产业,将小品种、小题目做成大文章”的发展思路。

一开始,安吉县的竹产业基本是处于低端手工编织水平,局限于传统加工。真正

开始起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是招商引资,以股份制形式运作,加工产品从鲜笋加工、竹筷、竹签开始,发展到竹编制品、竹地板、竹工艺。2002年以后,一些外资逐渐撤出了安吉的竹产品加工行列。通过几年的摸索,安吉人开始掌握了竹子加工的核心技术,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研发新产品,现在除生产竹地板、竹地毯、竹工艺外,还生产竹工机械、竹生物医药制品、竹食品等多种产品,加工产品也从仿制生产、订单生产逐步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过渡,在许多方面有较强的研发能力,特别是竹叶黄酮、竹纤维、竹炭、竹醋液、竹木复合地板、数控竹工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全县竹制品生产上已有350多项专利,仅竹凉席就有专利200多项。全县现有竹加工企业1621家,其中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规模加工企业九十多家,品种近5000种,2007年竹产品总产值96亿元,有国家和省级林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家,市、县级龙头企业16家,安吉以全国1.8%的竹资源创造了全国20%的竹产值,产品主要销往港、澳、台和日本、韩国、东南亚及欧美。全县形成了十多个竹凉席、竹扫帚、工艺扇、竹编制品及竹工艺品专业加工村。

近年来,安吉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培育竹资源的同时,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同时依托百万亩“大竹海”,吸引农户和社会投资打造“美丽竹乡”发展生态旅游。

(二)安吉县由竹产业衍生出的相关产业

安吉县的旅游从无到有,得益于竹产业的发展。安吉第一个旅游景点为安吉竹种园。竹种园建于1974年,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竹文化旅游理念,成为全县第一个旅游景点,现在,这个600亩的竹种园,已成为了4A级中国竹子博览园。现在,全县与竹子有关的旅游景点除了博览园外,还有中南百草园、大竹海、天荒坪、龙王山等,占全县旅游比重达80%以上。由于安吉独特的地理位置,为她带来了江浙源源不断的游客。同时随着旅游业的兴盛,“农家乐”休闲游在当地已成风尚,解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也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利税,当地旅行社由1995年的1家发展到现在的16家,每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其中,接待海外游客约4万人次。目前,安吉的旅游年产值已达22亿元,年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受上海世博会的带动,今年全县旅游收入有望实现30亿元。

三、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动力

(一)以科技支撑竹产业

安吉县的竹产业发展,得到了科技部门特别是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目前,亚林所、省林科院、浙江林学院、浙江大学、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等单位在安吉都有自己的科研基地,有的还有自己的科研实体,这些科研机构在安吉共取得100多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为安吉的竹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大量的科研

成果的应用与推广都是通过安吉县竹产业协会开展的。在安吉,真正验证了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谁说科技只有运用到高新产业才是科技,在竹产业中,科技的运用,增加了竹产业的功能最大化,从竹竿,竹枝到竹叶,竹子的每一个部分都被运用的恰到好处,淋漓尽致。

(二)以政策扶持竹产业

政策上:竹子采伐不用下达采伐限额指标;所有的楠竹在采伐和交易过程中,不用交纳育林基金和维简费。再一个就是生产过程中,林业工程项目全部向楠竹生产倾斜,实行集约化管理,很多山上都利用林业工程项目安装了自动喷灌设施,农民从事竹生产,每亩每年最高收入达6000元,一般水平都在2000元/亩一年。

(三)政府支持竹产业

安吉县政府,确定了打造竹产业这一目标后,咬定目标不放松:第一是在培植竹资源上下功夫,用各种方式鼓励农民发展楠竹;二是每年对竹子生产大户进行评比;三是为了解决本县竹加工资源不足的问题,鼓励本县农民和企业到外地承包竹园,并每年给予重奖;四是要求全县所有干部和公职人员,转变工作作风,树立为企业服务的宗旨和观念。

安吉县委县政府每年年底,都会组团到安吉人在外承包竹林的地方去慰问承包者,并与当地党委政府沟通,希望当地党委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春节还就走访慰问情况,对在外地承包创业者进行重奖,体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程度。

四、安吉竹产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安吉县竹产业正在形成并已经形成一定的属于自己的竹文化,通过对竹乡文化节,旅游宣传等,这些都为中国竹乡打出了自己特有的品牌文化。而这些品牌文化的提升不仅对于这些中小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提升,同时也是为安吉的竹产业亮出了一张绿色名片。而安吉县地处长三角地区,拥有良好的交通环境等,同样也为竹产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优异的条件。

目前安吉县的产业集群典型表现为处于县域经济环境下的块状经济,以椅业、竹制品两大传统产业为主,附加值低,靠低成本获取竞争优势,处于产业集群的初级阶段,离现代产业集群还有较大距离。要加快推进安吉经济转型升级,一个重要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就是要促进安吉的产业朝现代产业集群方向发展,推进其优化升级。

未来应该逐步推进安吉竹产品从中国制造中心向集研发、设计、制造、营销、物流等环节健全的国际现代产业集群提升。主要任务是提高竹制品精深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以较强的产业链优势集聚全国的竹子资源。鼓励发展竹叶黄酮及延伸产品、竹质复合地板、竹装饰板、竹家具、高档工艺品、竹醋液等较高附加值产品,大力研发竹材新产品,淘汰低档竹席等落后生产能力。提升中国竹商贸城知名度,建立起较完善的竹资源保障机制。

如今安吉是靠一根竹竿撑起了一方经济,安吉县在未来的地方经济发展中,应该继续延续以科技支撑竹产业,以政策扶持竹产业,政府支持竹产业的道路。安吉县在区域规划中,也开拓了一系列的工业园区,例如天子湖工业园区等。这些整体规划不仅有利于中小民营企业的自身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安吉县未来走特色竹产业生态道路的发展。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的大背景下,相信安吉县的竹产业在未来一定能够以一种更强劲的势头向上发展,成为一道以生态立县,以竹产业带动经济的亮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安吉县地方志编篆委员会,《安吉县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

[2]顾仲阳,《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述评》,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7月

[3]经济日报,《浙江安吉县:发展竹产业 一根翠竹撑起一方经济》2010年7月13日05版

[4] 郭玥,《南方竹产业发展调查》,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8月

[5]万斌,2006年浙江发展报告:《经济卷》 杭州出版社2006年出版

第三篇:安吉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作为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安吉竹产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安吉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出口额、竹业经济综合实力五个指标名列中国第一,位于中国十大竹乡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第一竹乡”。安吉因竹而美、因竹而名、因竹而强,竹产业在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推进生态县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竹产业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从原来卖原竹到进原竹、从用竹杆到用全竹、从物理利用到生化利用,从单纯加工到链式经营的四次跨越,达到全竹、高效利用。基本形成了以孝丰镇、经济开发区(递铺镇)、天荒坪镇三大区域所组成空间格局,以竹质结构材、竹装饰材料、竹日用品、竹纤维制品、竹质化学加工材料、竹木加工机械、竹工艺品、竹笋食品等八大系列(3000余种品种)产品所组成的产品格局。无论竹林培育、竹产品加工还是竹旅游资源的开发,安吉都走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前列。2015年,全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其中一产7.8亿元、二产130亿元、三产52.2亿元),产业目前从业人员近5万人,为全县农民平均增收近8000元。

资源培育科技效果明显。安吉竹子资源丰富,面积达108万亩(已通过国际森林认证),蓄积量1.8亿支,县内年采伐量近3000万支,年消耗量1.5亿支。随着我县加大了竹子现代科技园建设力度,现已建成毛竹现代园区26个,总面积20余万亩;

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2家,合作社经营面积近20万亩。同时安吉与外省以多种形式合作发展竹产业,直接建立原料基地500万亩,带动全国3000万亩竹林资源的开发。

产品加工规模效应凸现。全县现有竹产品配套企业1600余家,其中省级农业骨干龙头企业5家,省级林业骨干龙头企业22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1家,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29家,规模以上企业70家,竹地板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0%以上,竹工机械制造业占据了80%的国内市场并出口印度、越南及南非等10个国家。目前已经形成由原竹加工到产成品的一条完整的竹材加工产业链,产业循环利用率高达100%。安吉竹产品注册商标200余个,各类专利技术1000多个,并制定了重竹地板、竹凉席、竹工机械、竹炭等产品的行业或地方标准。竹产业已成为安吉县的一大支柱产业。

休闲经济呈现多元发展。在一、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商贸和休闲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国际竹艺商贸城从2007年开张以来,交易额逐年增长,已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竹产品商贸活动平台。

近年来,竹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日益凸现,以竹博园、大竹海等为主的竹海旅游和农家乐快速兴起,极大地促进了安吉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休闲经济发展空间前景广阔。

第四篇:建瓯:演绎竹产业完美转型

建瓯:演绎竹产业的完美转型

-----

来自:2008年8月27日22:6

从福州驱车前往建瓯,在建瓯市出入境交界处记者看到,一个原本书着“中国竹子之乡”的巨幅广告牌被“中国笋竹城”的字样所代替,同时,在建瓯水西新区至城区主干道的电线杆上,记者又发现了“中国笋竹城”的宣传牌。甚至在建瓯各种货车、客车、三轮车的车体上都喷有“中国笋竹城”的字样。

随行的建瓯市竹业研究所所长林振清告诉记者,2006年藉着被国家林业局再次命名为“中国竹子之乡”的契机,建瓯市开始启动总投资将达到50亿元,计划用6年时间分三期完成的“中国笋竹城”建设项目,旨在全面提升建瓯笋竹产业的品质与规模。

这对于年财政收入只有4亿多元的建瓯市来说,无疑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而项目的启动也并非心血来潮。

然而,曾几何时,建瓯被“拥有全国最大的竹林面积”的名声所累,120多万亩竹林的丰富的自然资源、“靠山吃山”的满足感和安逸稳定的生活环境,使建瓯的竹产业失去了应有的创造力。2004年全市竹业总产值仅为13.2亿元。但同为“中国竹子之乡”的浙江安吉,凭借80万亩的毛竹林地,以1%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20%的竹业产值,是建瓯的三倍多。

建瓯需要一种突破,也在思索着一种突破。

于是一系列的变革随之而来:改造低产竹林、建设丰产高效竹林基地、发展笋竹加工流通,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竹材加工从竹凉席、竹筷、竹地板坯向竹胶板、竹工艺板、竹地板成品和竹纤维等升级。建瓯的竹加工企业也从 “星星点灯”发展到“星火燎原”。这为“中国笋竹城”项目的启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长林振清说,“建瓯的竹产业初步形成了从竹根到竹叶、从笋肉到笋壳、笋头的系列开发产业链,实现资源的„零‟剩余。”去年,建瓯竹业总产值达到24.1亿元。

从建设“中国竹子之乡”到打造“中国笋竹城”,建瓯竹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倾全市之力,做笋竹文章,建瓯要在发展竹产业上完成一个漂亮的转型,把“靠山吃山”这句古语演绎出新的内涵。

浩大工程

王建辉夫妇是建瓯市东风镇的居民,三年前他们扔下锄头当起了工人,如今已是建瓯某竹业公司的生产骨干。王建辉负责进料工序,妻子王琳秀负责粗选工序,每人每月有上千元的工资收入,公司还给他们上了保险,小日子过的相当滋润,城里人用的电视机、液化灶,他们家都用上了。去年还花了6000多元买了摩托车,改变了每天上下班骑自行车的历史,成了有工业背景的“品牌农民”。

“这样的日子以前是从来都不敢想的。”回忆起当初一年到头辛苦守着一亩三分地却仅能保持温饱的日子,王建辉略显伤感。“现在,随着„中国笋竹城‟的建立,很多有实力的企业来了建瓯。除了干农活,我们还可以到这些工厂里打工。工厂一个月放三天假让我们回去处理田里的活,我们家那400棵柑橘利用工闲时间,完全绰绰有余。现在一年能比以前多赚一万多元。”

王建辉口中的“中国笋竹城”位于建瓯通往南平的高速路口,占地1.5万亩,将耗资50亿元,是建瓯市政府为发展竹产业继改造低产竹林、建设丰产高效竹林基地、发展笋竹加工流通“三大战”役后打响的“第四战役”。这对于建瓯竹产业发展来说也将会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开始。

林振清告诉记者,目前占地1040亩的一期项目建设已经完成,有30家企业入驻,其中28家企业投产。二期开发面积将达到4600亩,已完成平整场地及“六通”等基础设施建设1000亩。三期规划面积9400万亩,预计2012年全面竣工。“建成后,它将是全国规模最大、品味最高、功能配套最齐全,集笋竹加工、产品贸易、信息交流、竹业科研、竹林休闲为一体的新型产业城。”

今年6月在武夷山举行的第十一届海峡西岸武夷国际投资洽谈会上,福建宏远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签订了竹纤维研发和产业化的科技成果对接合同,这项投资3.14亿元,年可新增产值14亿元,创税利4600万元的大项目落户建瓯,“中国笋竹城”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建瓯三森竹木有限公司9年前创办时,发展举步维艰。如今,成为我省最大的竹胶板加工企业,年生产竹胶板180万平方米,产

品被评为省名牌产品。董事长周樟成说:“这得益于„中国笋竹城‟大品牌形成的产业洼地效应,公司下一步将瞄准国家免检产品,通过做强品牌做大企业。”

带动项目的落地与企业发展的同时,中国笋竹城还吸纳了大批农村劳动力就业,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在建瓯,有9.18万农民进笋竹企业当了工人。

而“笋竹城”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品牌效应,也进一步带动了全市笋竹产业的发展,也促进建瓯中国根艺之乡的打造。现已在国道205线上动工的 “武夷根艺城”,构筑了中国首座根艺文化长廊,把丑陋、废弃的竹根变为精美的工艺品。用大毛竹制作的中华一绝的“建瓯挑幡”,成了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用竹制成的“建州伞技”,成了远近闻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项目。“初步形成了从竹根到竹叶、从笋肉到笋壳、笋头的系列开发产业链,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资源的„零‟剩余。”

对“中国笋竹城”的发展前景,林振清表示,“笋的市场前景很被看好,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纤维含量最高,这是现代膳食结构中不可缺少的。至于竹子,我国是世界上竹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利用开发做得最好的国家,而建瓯的竹林面积又位居全国前列,只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一定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笋竹城‟。”

现在,“中国笋竹城”已列入我省预备重点建设项目,是我省林产业发展重点区域“两区两城”之一,建瓯还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将“中国笋竹城”批准建立为国家级高新技术笋竹加工贸易示范区。

科技含量

说起竹产业,每一个建瓯人无不为此感到骄傲。123.4万亩的毛竹林面积,2亿株的毛竹立竹总数赋予这个“中国笋竹城”先天的优势。而科技兴“竹”又恰到好处的将这些资源变为财富。

“一吨原笋1000元,半成品2000元,精加工软包装笋则是1万元一吨。建瓯市一年有近30万吨笋,仅是笋加工一项就可多赚几十个亿。”但前提是科技的注入,林振清说。

事实上,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瓯市就着手组织实施“科技兴竹”战略,大力推广竹林培育技术。而今,除实施常规经营技术外,还开展竹阔混交林经营技术、竹山灌溉技术、生物防治竹林病虫害技术等无公害竹林培育技术推广活动,走竹林可持续发展之路。大力开设竹山机耕路,基本构建了竹山道路网络,为提升竹林培育水平奠定了基础,房道吴大元金三角毛竹林每hm2产值高达30000多元。

在引进企业上,建瓯市已从“招商引资”转到“招商选资”上,所选均是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而这批高新技术、高效益的品牌企业的进驻,不断延伸产业链,使建瓯笋食品加工从生产水煮笋罐头向软包装笋系列产品升级,开发出更多竹业“衍生品”;竹材加工也从生产竹凉席、竹筷、竹地板坯向竹胶板、竹工艺板、竹地板成品、竹纤维升级。

1999年,从建瓯市木材厂下岗的周樟成联合其他下岗的20多名职工,在建瓯市徐墩镇创办了建瓯第一家竹胶板企业——建瓯三森竹木有限公司。如今三森竹木有限公司已成长为建瓯竹胶板的领军企业,其产品还作为奥运场馆的建筑材料,并且荣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的称号。

周樟成说,“我们这个产品是资源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面对资源和劳动力的不断涨价,成本增加,生存空间小。而国内生产竹胶板的企业又不在少数,要想脱颖而出,开发先进的,高附加值的产品,才是必由之路。”

今年的“6.18”期间,三森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竹材工业研究所所长赵任杰的一项技术,开始研发一种叫浸渍纸贴面竹胶合板的新产品。“这个产品如果开发出来,就能保证产品在价格翻两番,在国内也是第一家。”

为了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周樟成还修建了“生物质燃料热载体锅炉”,使废气、废渣通过处理循环利用,实现生产过程零污染,这种环保技术的应用,在国内同样尚属少数。

除三森外,建瓯市特艺竹木有限公司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发“纳米改性竹炭光触媒材料”项目,从废弃的竹加工下脚料中开发出纳米改性竹炭系列产品30种,申请专利技术4项,均为国内首创;利树浆纸有限公司引进国外高科技制浆新技术——汽爆制浆技术,采用无水无药的物理制浆办法生产竹浆。该工艺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充分利用竹木废弃物和小径竹材、节约能源和水资源、得浆率高、又能满足环保要求的高效制浆技术。

颖食物产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毛竹笋加工附产物活性物资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经过三年多的研制,建立了竹笋氨基酸肽类提取物生产线,开发出笋竹氨基酸肽口服液、笋竹膳食纤维、笋抽酱油等8种新产品,均为国内首创。竹笋氨基酸肽类产品还荣获国家商务部“全国商业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些领先创新产品的开发,无疑是在建瓯市竹产业在开疆拓土的一把把利剑。

目前,建瓯全市现在共有73家笋加工企业,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2家,290家竹材加工企业,其中规模企业32家。产品多达13类500多种。林振清表示,到2010年,全市竹林面积稳定在130万亩,竹业总产值达46亿元。同时,培育10家年产值上亿元的笋竹加工企业,力争创立20个国家级的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免检产品、著名商标、科技示范区。

开疆拓土

对于现已年过七旬的建瓯市水煮笋同业公会的会长范寿泉而言,1997年显得不太平凡。

那年,建瓯加工水煮笋仅8000吨,其中4200吨卖不出去,全市36家水煮笋初加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当时供职于供销社的范寿泉深入企业调查发现,各企业生产设备简陋,信息封闭,而且还存在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于是,他当机立断,决定成立水煮笋同业公会,首要任务除了带领各企业走出经营困境外,就是要创建一个属于建瓯水煮笋自己的品牌。因此,同业工会于1999年4月12日向国家工商行政总局申报“金瓯”牌水煮笋集体商标。

为扩大“金瓯”牌水煮笋在国内的影响力,建瓯市通过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提升其在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占有率。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加强笋文化的宣传,建瓯市还请有名望的厨师制作36个笋菜谱,举办笋宴。改变笋作配料为主料,促进笋进超市、进酒家、进厨房、上餐桌。还计划举办培训班,把笋宴菜谱介绍给国内大酒店,使人们对竹笋有一个新认识。

此外,同业公会更是不断创新品种和规格,并且在“建瓯农产品信息网”上,开辟水煮笋专栏,加强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联系,实行产品上网介绍、宣传销售。如今,建瓯的水煮笋仅铁罐包装就有3.、9、18立升等不同规格。精深加工、软小包装笋产量逐年上升,已达2.23万吨,并开发苦竹、绿竹等小径竹笋产品,已有品种、规格76个。

如果说国内市场仅是建瓯近年来不遗余力开辟的一块“新疆土”,那么,国外市场尤其是日本则当之无愧的成为它们的主战场。2005年,日本参照“肯定列表制度”中的新标准对来自中国等地进行农药残超标摸底检查。这一“石”投下,在建瓯市的水煮笋产业掀起“大浪”。

范寿泉对此忧心忡忡,作为天然食品,水煮笋原来在农残方面是免检的,“肯定列表”的出台意味着水煮笋没了这个“豁免权”,这样必然增加企业成本,延长产品出口时间。

为稳定水煮笋在日本市场上的地位,同业公会积极配合政府对外交涉,并组织企业苦练内功,做好行业自律,严格执行国家行业食品外销产品标准,做到产品质量有章可循,坚决杜绝使用添加剂。企业间加强联合,实现向集团型的转变,且加大技术投入,真正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

种种努力换来一个结果:日本客户提出只要“金瓯”牌水煮笋。

在巩固日本市场的同时,建瓯还积极开拓欧美等地市场。明良、颖食等龙头企业还在日本的东京、大阪等地设立水煮笋销售中心。现在,建瓯笋产品已经远销日本、韩国、美国、西班牙、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

尽管如此,范寿泉依旧有个遗憾:“现在建瓯的水煮笋在国外,几乎都是贴国外的牌子。建瓯自己的牌子没能打入国际市场。”

如果说水煮笋品牌的创建有同业工会这个强有力后盾的话,那么,作为建瓯竹产业重要的另外一支——竹材加工,其品牌创建过程则是孤军奋战。

以三森竹木有限公司为典型代表。它的品牌之路始于2005年……

2005年董事长周樟成参加年会,惊奇的发现,市场上中低档的产品和有品牌产品每平方米在价格上相差六百元到八百元。这些品牌产品并没有因为其昂贵的售价而影响销量,相反销量相当好。

受到启发,周樟成下定决心:“要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就得打响产品的品牌。”

于是他不惜重金引进国内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一次性投资近700万元,同时启动了三项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引进了一条日产1万张浸渍纸生产线,使每立方米竹胶板价格提高近100元;新上全国单机产量最大的竹胶板生产线一条,公司竹胶板生产能力实现翻番,达1.8万立方米。

“这么优越的资源条件,如果我们生产出来的是一些次品,怎么对得起这满山遍野的好竹子!所以,即使只是其中一小道工序,我们都要严格把关。”周樟成指出。据了解,三森在将半成品收购进来后,都会在上面挂上相应农户的名字,一直到成品入库完,才取下来。如果出现问题,则直接追求其责任。通过保证每道工序的产品质量,来确保产品最终的质量。

路不好走

不可否认,在“中国笋竹城”的打造上,建瓯市尽心尽力。尽管如此,记者在采访中依然发现,建瓯在发展竹产业上存在的“硬伤”,首当其冲当属建瓯产业总体水平不高,企业规模偏小。

据了解,目前,全市笋、竹加工企业有1237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仅120家,占笋竹加工企业总数的9.7%,相当部分企业受资金、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满足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生产条件,因此,大都是生产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或为外地企业配套生产半成品。如笋加工主要以生产原料型的清水笋为主,深精加工产量只占笋加工产量的9%左右,并缺乏产品深度开发。

竹材加工产品品种近年虽然显多元化趋势,但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不多,生产终端产品的企业也以生产竹筷、竹凉席、竹摸板为主。附加值略高的产品,如竹地板,则以生产半成品为主,约占产品总量三分之二,均为外地大企业配套生产。

由于企业多是规模小,实力较弱,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小,产品的市场份额少,难以形成大规模的品牌优势。在建厂之初,企业更多是考虑如何有利于获取资源,而对企业长远发展,以及企业将来的集群效应考虑甚少。

同时,建瓯市专业工业园区建设滞后,也难以满足中小企业建厂入园的用地需求。因此,企业分布零散,集聚度较低,影响到上下游企业产品及配套产业链的延伸,不利于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相关专业人才的缺失,也成为制约建瓯竹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林振清说:“虽然建瓯市林业院校毕业的大中专生不少,但专门从事竹业开发研究推广的很少,尤其是加工利用的就更少。从笋加工企业来看,毕业于食品加工专业不到10人。目前全市笋竹加工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普遍偏低,极需引入经理人才。”

除上述外,建瓯市政府在创建品牌上,没有一个主管部门起到真正指导性的作用,也让不少企业犯难。

回忆起当初创建品牌的艰辛过程,周樟成难免有些感慨:“当初,我想报个著名商标,连找哪个部门都不知道,一个部门推另一个部门,最后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我们政府很多东西都还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文字上,没有实际的支持。我们投资搞个项目,四百多万,政府只要能给我们一百万左右的补贴,我们的信心就更足了。”

与此相比,“邻居”浙江省对于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则明显更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竹材工业研究所所长赵任杰介绍:“在浙江只要是企业处于刚起步阶段,他们的林业、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都会来给企业提供帮助,实实在在给企业解决一些问题,在政策上也都有所倾斜。”

对此,赵任杰也提出了积极的建议:“竹产业的发展单靠企业是不够的,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出台扶持笋竹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加大扶持一批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使之发展壮大,通过龙头企业连接市场,搞活流通、带动基地;同时对规模小、产品相同的企业,要积极引导组建成股份企业,或专业集团、扩大生产规模、调整企业布局,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标准统一、资金互助的集团效应,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形成拳头产品的企业集团,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蜕变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宏伟的项目,政府与企业的联动,科技与产品的创新,品牌与市场的结合,建瓯市竹产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之上。但要真正做“足”竹子的文章,使竹产业发展完成一个质的飞跃,建瓯,这个“中国竹子之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克服种种不利因素,除了时间外,建瓯更为需要的是一种观念上的革新……(时报记者 林佳 见习记者 曾宇星)

第五篇:珙县赴浙江安吉竹产业学习考察报告

赴浙江安吉竹产业学习考察报告

为有效的利用竹资源,加快我县竹产业的发展,2011年3月28日至4月4日,珙县林业局局长康林、巡场镇政府镇长何彬带领本县林业业主和基层林业站相关人员一行6人到浙江安吉学习考察竹产业,沿途学习考察了安吉县最具林业产业特色的几家较大规模企业:竹纤维加工企业“谈竹庄”,氧碳竹地板、家俱生产企业“永裕竹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绿色特色食品开发企业“圣氏生物”等。学习考察期间得到了安吉县竹产业发展局的大力支持,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安吉县竹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人口45万,是个典型的山区县,全县竹林面积100万亩,其中毛竹(楠竹)80万亩,杂竹20万元,森林覆盖率70%,被称为“中国竹乡”。2010年以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近300亿元,财政总收入20多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3万元,其中林农通过伐竹、卖笋等可获利0.7万元以上,同时,该县引进培育竹(笋)加工企业大力发展竹业深加工,生产笋类、竹器类(家俱、工艺品)、竹饮料、竹纤维制品等多种 —1—

竹产品、竹产业年产值130亿元,以全国2%的竹产量创造全国20%的竹产值。

二、安吉竹产业的发展思路与做法

安吉县县委、县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发展、构建和谐为指导思想,在“竹”字上做文章,走出了一条“精心培育一产、开发壮大二产、加快发展三产”的新路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做法是:

1、搞好生产培育,为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2000年以前,安吉县主要是引导林农培育竹资源,在部门投入和林农管护上下功夫,为竹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通过经济补助等扶持政策,调动林农积极性,使本县80%以上的农户融入到竹产业发展中,这期间,使竹资源迅速增长,同时为竹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实行分林到户,自主管理,自主经营,更大的提高了林农和承包业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引进加工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安吉丰富的竹资源,带动了竹加工的迅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先后有台湾、香港等外商来投资,竹加工企业从10余家发展到今天2300多家,从初加工到深加工、精加工,竹子加工已成为今天安吉的经济支 —2—

柱产业,通过品牌商标效应,和开发出竹窗帘、竹地毯、竹叶黄酮等高端技术产品,突出了“全竹利用,高效利用”的思路,同时竹工机械也得到蓬勃发展,目前,安吉竹产业产品已占据80%的国内市场,出口国10余个。

3、以“中国竹乡”之名,打造休闲旅游胜地,通过多年的打造,安吉已成为全国的竹资源基地和休闲旅游胜地,各类星级宾馆、休闲农庄、度假山庄遍布竹产区,就此一项,安吉每年接待游客和考察学习人员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0亿元,有效的发挥了竹子的综合效益。

三、学习考察后的思考和建议

安吉属典型山区县,其气候、土壤、地形、地貌与珙县相似,安吉经验给我们一个重大的启示就是“观念”的转变:

一方面,干部群众要形成“把山当地耕,把竹当菜种”的合力,在谋划竹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完善机制、集中相关部门,紧密配合,齐抓共管,在生产培育上,直接投入资金到农户,以加大农户管护力度。

二是,注重招商引资,扶持业主和企业加快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性,珙县目前应在投资环境上给予优惠和鼓励,发展一至二家成品,半成品加工企业。

—3—

三是打造特色休闲旅游,通过安吉考察看到旅游开发离不开林业发展,我们可以利用我县当前的资源优势,在逐步培养和壮大的基础上,发展具珙县特色的林业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培养如薰衣草等林下植被,真正体现林中有花,花中有林的生态环境,给珙县人民一个优雅、舒适的休闲场所和人居环境。

珙县林业局

珙县巡场镇人民政府

2011年4月5日

—4—

下载安吉县承一接二连三转型竹产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吉县承一接二连三转型竹产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产业转型

    产业转型 [发布日期: 2011-07-13 ] [字号:大、 中、 小] [关闭窗口]按照支柱产业提升发展、新兴产业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的思路,落实“4+8+8”产业发展规 划,即用信息......

    竹产业介绍材料

    竹产业发展情况介绍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XX。”作为两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的XX竹产业,在国内外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XX的立竹量、商品竹年产量、竹业年产值、竹制品年......

    对加快庆元竹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对加快庆元竹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竹产业发展工作,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把竹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抓,全县竹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安吉白茶产业现状[5篇]

    安吉白茶产业现状 浙江安吉白茶最早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被科技工作者发现,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到2010年全县拥有安吉白茶面积10万余亩,产量达850吨,产值近10亿元。目前,规模加工企......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 产业转型升级,应定义为产业结构高级化,即向更有利于经济......

    我县产业转型

    我县产业转型“独辟蹊径”gx.lcxw.cn更新日期:2011-9-14 9:33:28点击:129 近年来,我县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改造传统产业,引进高新产业,拓宽创新渠道,在推动县域产业转型升级中“......

    奉化市产业转型升级探讨

    目 录 一、产业转型的相关理论、时代背景及意义 ........................................................... 1 (一)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含义...................................

    城乡产业转型工作汇报

    城乡产业转型工作汇报 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古人讲: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时。市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何去何从?务必要引起我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帮助资源枯竭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