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修辞答案
【答案】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
(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1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1分。)
【答案】⑴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⑵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答案】B 项错在作用分析。这两句诗强调的是“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应该坚持前行,风雨无阻。并非表现对“同甘共苦的友谊赞美之情”。
【答案】D(设问)
【答案】B 【答案】参考示例:清洁可爱家园,装扮美丽柳州
【答案】C
【答案】示例:细雨探访大地,微风探访林梢,溪流探访小草,我们探访春天.(使用某种修辞方法以优美的语句分行写作,1分;表达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感受,1分。)
【答案】B
【答案】B [答案:示例:三个在车站维持车站秩序的志愿者,身着朴素大方的校服,肩佩鲜艳夺目的绶带,面豆类灿烂如花的笑容,演奏着一首充满青春活力的进行曲。
【答案】谈(所填为动词,使用拟人修辞并符合语境即可。)
答案示例:①祝愿起航文学社乘着理想的风,聆听时代强音,描绘心灵画卷,在文学的浩瀚大海里杨帆起航,满载而归。共4
【答案】A
【答案】参考示例一:时间再珍贵,若任其流逝(不能抓紧)也只是等同于流水。
参考示例二:生命再宝贵,若虚度光阴(不知珍惜)也只是等同于朽木。
【答案】示例:一片绿叶里有春天的影子,一个微笑里有鼓励的影子一朵白云里有天空的影子,一次抚摸里有信任的影子。(语意连贯2分,具体、形象2分)
【答案】A(2分。B项破折号表解释说明;C项主干是“艳阳跳跃,打扮”;D项没有比喻修辞手法)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3分)
【答案】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的人。............
【答案】十里飘香(四海闻名等)(平仄不作要求,宽对即可。)
第二篇:现代汉语-修辞(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修辞
思考和练习一(172页)一.有人说:“修辞就是咬文嚼字,修辞就是雕琢词句。卖弄文字技巧。”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
第一种说话欠妥。它的弊病是把修辞看作单纯的文字技巧,贬低、缩小了修辞的功用。不可否认,修辞是要从锤炼词语的角度,咬文嚼字的,可这只不过是它的部分功用。修辞还要研究句式的调整、修辞格的运用以及语言风格与同义手段选用的关系等,单单在文字上雕琢是不够的。第二种说法虽然比第一种说法扩展了修辞的功用,然而也不尽合适。选用同义手段提高表达效果虽然离不开对词句的雕琢,然而修辞是语言的综合运用,要恰当地运用各种积极的语言手段,涉及面很广,不是“雕琢词句”所能全面概括的。在说,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达到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并非只是语言形式的雕琢问题,思想内容的锤炼更为重要,不要把修辞看作单纯追求文字技巧的问题,更不是“卖弄”。
二.结合实例谈谈修辞同语境的关系。
修辞中语言手段的恰当运用要以适应语境为前提,修辞效果的检验也难以离开语境。像适应表达内容一样,适应语境也是修辞的重要原则。
“超常”是修辞特点之一。修辞往往借助故意违反常规表达而取得不同一般的表达效果,但这要紧紧依靠语境的配合和制约。
双关就是故意使语句具有双重含意,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辞手法,不管是利用词语意义,还是借助语音条件,总是以语境为前提的。这不必举例。
“种”是个动词。它可以用“花草、树木、药材”等做宾语,这是正常的语法结构,如果以“希望、理想、精神、意志”做它的宾语,是搭配不拢的,但是,在甲乙两件事连说的语境里,后一种用法却可“起死回生”,产生别开生面、含义深厚的表达效果。如说:“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在这句话里,把“种„„树秧”的“种”同“希望”拈用到一起,不仅不是病句,而且顿生文采,含蓄、隽永、别具一格。
修辞的情境意义、形象意义、色彩意义以及风格意义都要受制于语境。
三、修辞同语言三要素有什么关系?明确它们的关系对学习和研究修辞有什么好处?
修辞用语音、词汇、语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既非并列关系,也不是从属关系。
修辞从综合运用的角度、提高表达效果的角度研究语音、词汇和语法。修辞把语音的双声叠韵、叠音、轻声、重音、儿化、字调、平仄等作为语言手段加以调动,使之特定题旨情境中以声传情,以音达意,收到较好的修辞效果。修辞还从筛选、锤炼的角度,就声音、形体、意义、色彩、用法方面对词语加以选用,使语言材料成为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语言手段。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靠句子传达修辞感受的。一般地说,修辞要在合乎语法的基础上进行,但有时也可突破语法规则。修辞往往是从同义手段选择的角度研究句子和句群的表达效果的。语言和文章的力量、气势、情采、义理、跌宕等方面的效果是离不开句式的选择和调整的。
总之,语言三要素为修辞手段的选用、为修辞效果的体现提供了条件,而修辞又在语言的综合运用中扩大了语言三要素的功用。
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综合角度研究语言的运用,有利于多方面地恰当地选用语言手段,也有利于了解修辞的某种特点并就此去辨证地分析修辞现象。
思考和练习二(181页)
一、词语锤炼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为什么?
词语的锤炼应该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入手。在意义方面,应力求用最准确妥帖的词语集中地突出地揭示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世界;通过联想,用动态的词语去烘托、渲染静态的事物,使之栩栩如生;用含义比较具体、色彩比较鲜明的词语描绘事物,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还须注意词类活用,临时改变某些词的词性,赋予新的生命力。这些都应以提高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基础。在声音方面应力求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韵脚和谐以及叠音、双声 叠韵的运用恰当,使词语声音协调。因为词语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所以,要想以声传情达意,只有从意义和声音两方面锤炼词语,才能收到完满的表达效果。
二、下面这些句子在声音配合上各有些什么特色?
① 您的光辉将永远照耀者雄伟的天安门广场,照耀着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⑻照耀着五洲四海,照耀着我们的万里征途。
叠韵词“照耀”(zhaoyao四声)多次重现形成了声音的反复美。各分句谓语结构大体一致。又“广场”(仄仄)和“河山”(平平)、“四海”(仄仄)和“征途”(平平),平仄相间,声音错落有致,悦耳动听。
② 他坚强不屈地斗争,铮铮铁骨,凛凛情操,真正表现了松树的风格。
“铮铮铁骨”(平平仄仄)和“凛凛情操”(仄仄平平),音节整齐匀称、平仄相间,有节奏感。又“铮铮”和“凛凛”叠音相对,音调铿锵,表现了一位革命家的崇高气节。
③ 人民中国,屹立亚东。光芒万道,辐射寰空。艰难缔造庆成功,无星红旗遍地红。生者众,物产丰,工农长作主人翁。
这段文字或4个音节连用成句,或7个音节连用成句,或3个音节与7个音节连用成句,在音节配合上比较整齐匀称,有变化,有节奏感。押韵自然,合辙(中东辙)上口,读起来比较有诗词的格调和韵味。
三、比较下面各组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A ① 山愈聚愈多,渐渐暮霭低垂了,渐渐进入黄昏了,红绿灯渐次闪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
② 山愈聚愈多,暮霭低垂了,进入黄昏了,红绿灯闪着光,而苍翠的山峦模糊为一片灰色。
例① 用“渐渐”修饰“暮霭低垂”和“进入黄昏”,用“渐次”修饰“闪光”,描绘了夜景的变化和时间推移的过程,表现了人的悠闲的心情和细微的观察。
例② 虽也描写了夜景,但不能使人明显地感觉出它的变化,也暗示不出人的有限心情和细微的观察。
B ① 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冰水,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老黄风。
② 那时候,天气还很冷,潍河里还在流着冰水,平原上整天价在刮着扬天揭地的老黄风。
例① 对“老黄风”缺乏具体的描写。例②用“扬天揭地”修饰“老黄风”,写出了“老黄风”猛烈的情状,形象而有气势。
四、从词语锤炼的角度谈谈下面这两段文字中一些词语的修辞效果。
① 金刚山的美景,被朝鲜人民引为自豪。
她位于朝鲜中部东海岸太白山脉的北部地区,绚丽多姿,四季有不同的雅名。春天万紫千红,叫金刚山;夏天飞泉腾空,浓荫蔽日,又名蓬莱山;秋天谩山红叶,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人称皆骨山。
“绚丽多姿”一语十分准确地概括了对金刚山美好景色的总印象。“绚丽”言其美,“多姿”言其变化,只此一语包括了下文的许多描写。“万紫千红,飞泉腾空,浓荫蔽日,谩山红叶,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等四字格词语描绘了金刚山四季景物的变化,音节整齐匀称,声调仰扬起伏,富于音乐美。又“飞、腾、蔽、染、装、裹”等动词使静止的景物鲜明而生动,随季节的变化更替的山名,更使人感到金刚山的四时之美。
②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石间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中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永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出叮叮咚咚的响声。
首句用了“多、清、静、柔”4个单音节形容词,简洁干脆,描写贴切,有容量。作为总写部分,很有概括力和形象感。次句对偶十分自然,“深潭”、“小渠”点出到处是深水浅流。第三句的“有河”、“有井”、“有溪”除了同前一句尽写这里水多之外,还暗含无水不成景之意。接下来的对偶句又含蓄地写出了这里的水给人的感官之美:清亮、平静、柔和。水之源肉就是难老泉。这段文字用词准确形象,朴素自然,透出一股清新之气。单音节词用得平时稳妥,全文有整句的效果。
思考和练习三(190页)
一、句式选择的总的原则是什么?
不同的思想内容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几种句式来表达。为什么用这种句式表达而不用那种句式表达?
这说明人们在表达思想时对句式是要进行调整和选择的,调整和选择句式的总的原则就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表达的目的,选择那种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句式。这种句式应该是尽可能准确、鲜明、生动、简练的,尽可能连贯得体的。
二、从《白杨礼赞》中选出适当的例子谈谈句式选择的作用。
《白杨礼赞》中有短句、有长句;有整句,有散句;有陈述句,有反问句;有的句子有比较长的插入语。各种句式都有它的表达作用。
以反问句为例,文中第七自然段连用4个反问句:“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他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紧靠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向着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这4个用“难道”的排比句,语气激昂,极有气势和力量,启人深思,激人奋斗,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几句结构基本上相同,只是宾语越来越长,内容越来越丰富,热情地赞颂白杨树,赞颂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赞颂中华民族的奋斗精神,写得有变化,有层次。
三、从句式选择的角度看,下面句子是那种类型?他们有什么修辞效果?
① 那种假统一论,不合理的统一论,形式主义的统一论,乃是亡国的同意论,乃是丧尽天良的统一论.这个句子是个整句,有结构相同的两个谓语,形式整齐,气势贯通,有力地揭露了??顽固派所宣扬的“统一论”的阴谋实质。
② 抑不住的颂歌啊,尽情地歌唱吧,止不住的喜泪呀,甜甜地流吧,金子般的光辉题词啊,把各族人民团结的金桥飞架!
这也是个整句,三个分句都是结构想色的主谓句,而且主语、谓语的末了都是押韵的,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流畅地书法了赞颂党的真挚感情。
③ 他生得身材高大,面貌敦厚,眉目间透出股英武的俊气。
这是个散句,两个分句结构不同,但语意贯通,散而不乱,描述了一个英俊人物的特征。
④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在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
这是书面语句式。句中用了“„„而„„,„„而„„”的结构,揭示了真、善、美的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严密的逻辑性。
四、现代汉语的句式多种多样,除了讲到的五组,还有哪些?举例并说明它们的特点。
从修辞角度去分,常见的句式爱有松句和紧句、常式句和变式句,等等。现将松句和紧句加以比较,说明其特点:
①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人民。
② 中国人民是勤劳的人民,是勇敢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
例① 是单句组成的紧句,“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三个定语集中在一起说,没有语音停顿,结构较紧。语意的重点是“人民”。
例② 是复句组成的松句,“勤劳(的)、”“勇敢(的)”、“伟大(的)”分开来说,作三个分句的“人民”的定语,分句间有语音停顿,结构较松,突出表明这三个定语是语意的重点。
五、分析下面各组的原句和改句,说明它们属于哪种句式变换,再指出改句的修辞效果。A、原句:苏轼有“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诵。
改句:苏轼有名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一诗,久为人所传诵。
原句的第一分句是宾语有同位短语的句式,因同位语列举全诗成了动词“云”的宾语,虽然形式上仍是两个分句,但诗的内容较原句明显突出,读起来更觉顺畅。
B、原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气太热,要多喝开水,等会来了咸菜要猛吃。告诉他:下班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赶紧,要不走到家就会打泡的!还告诉他: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手脚。
改句:他告诉将军:因为天热要多喝开水,等会儿来了咸菜要猛吃;下班的时候要把鞋里的沙土倒干净,要不到家会打泡的;睡觉前要用热水烫烫水脚。
原句是个并列关系的句群,它由带双宾语的三个单句构成。
三个单句的谓语都有“告诉”,句群的中心意思比较明确:通过一再告诉,强调了要提醒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人们对将军的关照和热爱。如此表达,既可突出提醒的内容,又显得有条理。
改句把有三个单句的句群改成一个有双宾语的长单句,远宾语成了复杂的复句形式,把“告诉”的三个内容都集中在远宾语成分上,表达效果不如单句清楚。字数少了,句式化简了,但结构上拖沓,表意不如原句突出。
思考和练习四(201页)
一.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各是哪种类型,它们的修辞效果如何。
1.人需要真理,就像庄稼需要阳光和雨露才能生长,开花,结果一样。
这句的比喻是明喻,喻词“像”的前后有本性和喻体。本句是想把“人需要真理”(本体)这个比较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些,具体些,形象些,使人容易理解,并加深印象。
2.波浪“哗哗啦啦”有节奏地拍打着船舷,溅起千百朵璀璨的水花,恰似撒下一把晶莹的珍珠。
这句的比喻是明喻。“似”是喻词。用“珍珠”比喻“水花”,使“水花”更加形象生动,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3.生命如果是树,那么,理想是根,勤奋是叶,毅力是干,成功是果。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暗喻。首先从总体上来比,用喻词“是”把“生命”(本体)比作树(喻体);接着根据“树”的特点,又从四个方面比作:用四个本体和四个喻体。全句通过“树”的各部分的特点,把一个人的“成功”过程,具体而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表达效果非常突出。
4.树影再长也离不开根,雁飞再远也忘不了故乡,人走天边也怀念祖国。
这句用的是没有喻词的比喻。第一二两分句是喻体,第三分句是本体。喻体和本体排列成结构相似,互相映衬的并列句式,有突出本体,使人印象深刻的作用。有人称这种比喻为引喻。
5.再往下走几十级,瀑布就在我们上头,要抬头看了。这时候看见一幅奇景,好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天边还留着几点残星。
这是明喻,“瀑布”是本体,“好像”是喻词。“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千万枝银箭直射而下”是连用的两个喻体。作者意在描写,把瀑布的奇景说成像“天蒙蒙亮的辰光正在下急雨”,进而又像“银箭直射而下”,是为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二,形式上带有“像,好像,同,如同”一类词的,有的是明喻,有的不是。是与不是的根据是什么?举例说明。
A1.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溶化了。
2.那年轻人像他来的时候一样,匆匆忙忙地打开屋门,冒着大雨走过去了。
B1.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2.泥塑《收租院》,如同真人真事。
A,B两组的第一句都是明喻,把“红军”比作“火炉”,把“敌人进到直罗镇”比作“钻进了口袋”。“像,如同”前后的事物本质是不同的,但又有突出的相似点。又如“月光好像水 银泻地一般”也是明喻。
A,B两组的第二句虽也有“像,如同”这类词,但它们前后的词语并不代表不同本质的事物,所以不是明喻。又如“他像他哥哥一样高”也不是明喻,而是比较。
三,就下面两句进行比较,说明比喻和比拟的区别在哪里。
1.满天的阳光下,一川的翡翠雕刻似的大瓜,一个个大如斗。
2.沙家店一战,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一败涂地,再也不敢恋战,只有夹着尾巴冒死南逃了。
例1.有两处比喻,例2是比拟(拟物)。比喻是取其一个相似点,通过喻体加以形象描绘,并不涉及本体事物其他方面属性的描写问题。如例1.以“翡翠雕刻”喻瓜的色泽与整个光洁晶莹的外形,以“斗”喻瓜的大。比拟是物我不分,把拟体的特征家给本体。把本体完全当作拟体来描述。例2.把敌人当作狗来描述,拟体(狗)并不出现,直说本体“夹着尾巴”,这就是比拟。
四.试就比拟的运用分析一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的修辞效果。
《卜算子•咏梅》这首词运用了比拟修辞手法。作者用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和动作情态的词语,如“送,迎,俏,争,报,笑”等来描绘大自然和梅花,把大自然的现象和梅花写得栩栩如生。通过比拟,赞美刻傲霜斗雪的梅花,也就赞美了不为名利,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韧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五.借代也就是“换名”,为什么要“换名”?换名的方式主要有那些?
借代就是利用客观事物之间的种种关系,巧妙地形成一种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这主要是为了引起人们的联想,使表达富于变化,取得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换名的方式通常有这样几种:
(一)特征代本体。(如用“红领巾”代替少先队员)
(二)专名代泛称。(如用“诸葛亮”代替有智谋的人)
(三)具体代抽象。(如用“头脑”代替思想)
(四)部分代整体。(如用“柴米油盐”代替所有日常生活资料)六.举例说明粘连和比拟的区别。
1.在高原的土地上种下一株株的树秧,也就是种下了一个美好的希望。
2.群山肃立,江河挥泪,辽阔的祖国大地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例1.是拈连。拈连的特点主要是利用上下文的联系,即甲乙两事物连起来的时候,把适用于上文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下文乙事物上。“种下”和“树秧”的搭配关系而临时运用的。拈连的成立是依赖甲乙事物都出现。
例2,是比拟。比拟是由本体和拟体构成,在字面只出现本体,而拟体是不出现的。“群山”“江河”“大地”都是本体,它们有共同的拟体——人,然而拟体并没有出现,字面上只是把人的特征¬¬¬——“肃立”“挥泪”“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直接加在本体上。
七.夸张常常借助哪些词格加强表达效果?举例说明
(一)借助比喻来夸张。例如:
1.眼睛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2.跟随的人越来越多,霎时汇成了一条长长的河流。
(二)借助比拟来夸张。例如:天简直热的发了狂。
(三)借助借代来夸张。例如:他们看见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着一尺长的蜒水。
八.运用比喻,比拟,夸张辞格,以“人与自然”为题写一篇300~400字的短文。
思考和练习五(210页)
一、双关的修辞作用是什么?从你读过的诗文里选出两个运用栓关的例子,分析一下他们的修辞效果
双关有两类。一类是谐音双关。例如:我失骄阳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闻讯吴刚和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毛泽东《蝶恋花 答李淑一》)
第二句中的“杨柳”字面上写的是轻轻飘飏直上重霄的氧化柳絮,实际上是指杨开慧和柳直荀烈士,歌颂他们忠魂升天,永垂不朽。谐音双关,寓意伸长。一类是语意双关。例如:可是匪徒们走上着几十里的大山脊,他们没有想到马蹄的麻袋片全踏烂掉在路上,露出了他们的马脚。(曲波《林海雪原》)
“露出了马脚”的另一种意义是匪徒露出了破绽。一语双关。含蓄幽默,很有表现力。
二、运用反语应力求明显,切忌含混,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试结合实例加以说明。
采用下列办法刻是反语明显,不含混。
(一)用上下文来显示某些词语是反语.例如:也有解散鞭子,盘的平的,初夏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是标致极了。(鲁迅《藤野先生》)
行文“扭几扭”已将清国留学生留上小姑娘似的发髻的丑态描写出来了,接着却说“实在是标致极了”,这就是反语。
(二)用引号表明某些词语是反语。例如:
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同上)
“正人君子”加上引号,实指它的反面。
三,举例说明婉曲和反语,双关的区别.1.今天光明的新中国已经到来,他这个最有资格看到它的人却永远闭上了眼睛。(巴金《忆鲁迅先生》)
2.流氓欺乡下佬,洋人大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
3.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吧。
例1是婉曲。它是用委婉曲折的话来正面表达本意的。这里不说“去世了:而用“永远的闭上了眼睛”来委婉地表达。
例2是反语。它是故意使用和本意恰好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里“豪杰”的本意与句中本意恰恰相反。反语的意思一定是与本义截然相反,或者是感情色彩上的对立的,对越鲜明,反语的效果也就越明显。
例3是双关。它有意用语音和语意的条件,使词语或句子可以是实指,但更重要的意思却在于他们暗指黑暗的社会和革命的征途。双关的两重意思一般只有意义上的联系或御用上的联系,并不一定要求对立。
四、下面的诗文都用了什么辞格?
①朱毛会师在井冈,红军力量坚又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败江西两只羊。
诗中末句用的是谐音双关。“羊”与“杨”谐音,指的是敌军师长杨池生、杨如轩。
②希望大家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工作,促进这一工作,而不是“促退’’这一工作。(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促退”仿“促进”而造,是仿词。
③中国军人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屠戮妇婴的“伟绩”、惩创学生的“武功”,都是反语。
④要不是咱们今天搞到这口袋小米,你们的行军锅就要挂起来当锣敲哩。(杜鹏程《保卫延安》)
“你们的行军锅就要挂起来当锣敲哩”,是婉曲。
⑤我妈呀,心里总想着别人,就是不想自己,老是说:咱是党员,是人民代表,只能奉献,不能索取。别人家里都现代化了,我们还是一贯制。
例⑤中末句用的是婉曲和映衬辞格,不直说自己家还没现代化,不比别人富裕。
6.他勇敢地承认了错误-是别人的;他坦率地说出了对顶头上司的全部看法-都是优点。
思考和练习六(217页)
一、下边两句,一个是用对偶方法,一个不用。比较一下,用和不用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1)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应当向科学进军,不怕征途上的千难万险。(2)向科学进军不畏征途坎坷,朝四化迈步何惧道路崎岖。
第(1)句是一般陈述句,是散句形式,有口语风格,语言简单好懂,常用于一般语境。第(2)句是对偶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有节奏感,有书面语风格,语言凝练,便于记诵,常用于特殊语境。
二、排比的修辞效果是什么?了解排比的结构形式对写作有什么好处?
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份排列起来的一种辞格,它可以增强语势,突出语义加深感情,提高表达效果。构成排比的各项往往有共同的提示语,因而节奏感强,和谐流产。在写作中遇有内容不便于做总括叙述时,可以采用排比列举叙述;有的虽然能作总括叙述,但为了加强语势,突出重点词语,也可采用排比句。排比多用于说理、抒情。用于说理,可以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于抒情,可以把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三、就下面两例谈谈排比和层递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①首都人民,全体中国人民,在自己的歌声中,表明了自己的要求,自己的愿望,自己的意志,自己的力量„„
②后来我才体会到,这位老教师是怎样关心青年一代,关心教育事业,关心祖国的未来。
例①是排比,例②是层递。
两者的相同点:(一)都有三个以上事物较整齐地排列着;例①是四个偏正短语并列,例②是三个动宾短语并列。(二)都有提示语,例①是“自己”,例②是“关心”。
两者的不同点:(一)从形式上看,排比要求相同或相似,要求有共同的提示语,层递没有这样的要求。(二)从内容上看,层递要求有层递性(递升或递降),排比没有这样的要求。
四、就下列两列说明顶针和回环的区别
举例说明顶真和回环的区别。
①有翼的屋头仿佛靠着一个谷仓,仓前边有几口缸,缸上边有几只箱,箱上边有几只筐。
②生产促进科学,科学促进生产。
例①是顶真,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或短语或句子构成。
它从甲到乙,从乙到丙,从丙到丁等,一环扣一环,递接而下,是上萱下接的关系。
例②是回环。它只由两个词或短语或句子构成。它是在词语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用颠倒语序的手段,巧妙地调遣它们,从甲到乙,又从乙回到甲,是回环往复关系。
五、试给下面的①、②、③出句(上联)按正对、反对、串对分别填出相应的对句(下联)。
①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正对),无粮要粮无钱要钱(反对),捕鸟得鸟捕鱼得鱼(串对)
②乐观者从灾难中看到希望,开拓者从挫折中看到光明(正对),悲观者从幸运中看到失望(反对),革命者从失败中看到成功(串对)
③江山添秀色,天地沐春晖(正对),风雨送阳春(反对),人民庆长春(串对)
六、下面的句子都用了什么辞格?
①时代变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的曲调,换上了新的内容,歌唱革命,歌唱抗战,歌唱生产。
“歌唱革命,歌唱抗战,歌唱生产”,三项并举,都是动宾短语,这是排比。“歌唱”一词又三次出现,这是反复。
②村子靠着山,山脚下有个大龙潭,龙潭的水流到村前成了小溪,溪水碧清碧清的。
句中的“„„山,„山„„”、“龙潭,„龙潭”、“溪,..溪”,这是顶真。
③走生路,生而出新;走险路,险而出奇;走难路,难而不俗 三部分句子字数、结构都相同,构成排比格式
④我的许多作品,尤其是剧本,差不多都得到周总理的亲关怀。他在日理万机之中挤出时间读剧本,看演出,提意 见,使我深受感动和激励。
句中的“读剧本,看演出,提意见”,既有时间上的先后,又有事理上的先后,这是层递。
七、自拟文题,在对偶、层递、回环、排比、双关、拈连、仿词、反语中选用四种不同辞格写一段300至400字的短文。思考和练习七(224页)
一 对比和映衬有什么不同?指出下列句子里对比 映衬的表达作用。
A 我急急走前几步伏在他身上,叫着,喊着。灶膛里火光熊熊,他的身体却在我的胸前渐渐变冷了。
有的人死在战场上,有的人死在酷刑下,而我们的钱班长却死在他的岗位上---锅灶前。
B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互相依存的。映衬是用陪衬事物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例1中的“灶膛里火光熊熊”与“身体„渐渐变冷”是映衬手法,写出了钱班长忠于职守,死于工作岗位的敬业精神。又以钱班长死于锅灶前与“有的死在战场上” “有的死在酷刑下”对比,死的环境虽然不同,但公而无私,其死重如泰山,是相同的,两者对比,可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文中的映衬和对比连用更能表现出钱班长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革命精神。例2中的
二、就下列例句说明反复与重复的区别
三、什么是设问?设问和一般的疑问句有什么不同?试从形式和效果上加以比较说明。
设问有时是自问自答,如“是谁把天安门打扮得这么漂亮?是劳动人民巧手一双。”设问有时是明知故问。设问可以使语言有波澜,引导人们注意和思考问题,或激发人们的感情。一般疑问句是有疑而问,要求对方回答的,如“你知道明天有雨吗?”对方回答:“我不知道。”它的效果就是使对方明白自己的疑问而作出回答。
四、下列诗文都用了什么辞格?
①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
对比。
②杨嗣信艰难地翻了个身,转脸眺望着窗外。夜空阴云 密布,看不见一颗星星。可他那颗跳跃的心却是明亮的。映衬。
③苏州城里,有不少这样别致的小街小巷: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石子路面,经过夜雾洒过,阵雨洗过,光滑、闪亮。在它的旁边,往往淌着一条小河,同样是长长的,瘦瘦的,曲曲又弯弯。
间隔反复。
④是云?是雾?是烟?还是沙漠中常见的海市蜃楼的幻影?还是翻译同志眼尖,脱口而叫着:“骆驼!骆驼!”
设问 思考和练习八(227页)
一.辞格的综合运用形式有哪些?它们的修辞效果是什么?试举出几个综合运用的例子,分析它们的类型和表达效果.辞格的综合运用有连用,兼用,套用等形式.辞格的连用是指同类辞格或异类辞格在一段文字中的接连使用.具有不同修辞效果的辞格的 交错使用,前后搭配,互补互衬,珠联璧合,浑然一体,可使思想内容表达的更加丰富多彩,鲜明有力.例如:杜鹃花开遍山头的时节,英雄们终于唱着凯歌,欢送着亲手砍下来的那三十万毛竹.让它们沿着满山旋绕的滑道,一路欢唱着下山去了.这是比拟辞格的两次连用.”欢送””毛竹”是把毛竹比作被欢送的人.这是第一次比拟.日让毛竹”一路欢唱着飞下山了”‟是把毛竹比作又欢唱又能飞的动物,这又是一次比拟.文字写得极其生动活泼,使读者对毛竹有深刻的印象.辞格的兼用是指一种表达形式有多种辞格.也叫兼格.它可以使多种修辞效果相得益彰.多彩多姿,使文章的表达效果更有文采和力量.例如:
真是天大的好事!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这是拟人与夸张两种修辞兼用.扫帚在欢笑,是拟人,也是夸张,它描绘了喜事临门,皆大欢喜的景色.二、从综合运用的角度分析下文的辞格。
①那黄河和汶河又恰似两条飘舞的彩绸,正有两只看不
见的大手在耍着;那连绵不断的大小山岭,却又像许多条龙灯一齐滚舞。——整个山河都在欢腾着啊!
分号前是明喻与拟人连用,分号后是明喻,破折号后是拟人。
②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对偶、警策兼用,其中套用暗喻。
③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以营养呢?马克思主 义的回答只能是:人民。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首先设问,其次是暗喻。
④这种感情像红松那样,根深蒂固,狂风吹不动,暴雨浸不败,千秋万载永不凋谢。
首先是明喻,其次是夸张、对偶兼用。
⑤在古老的年代,玛瑙河对岸是一片森林,森林边上的村落里,有一个名叫米拉朵黑的年轻人,他是一个出色的猎手。论力气,米拉朵黑能和野熊摔跤。论人才,米拉朵黑像天神一般英俊。论性情,米拉朵黑像一个温柔的少女。
“„„森林--森林„„”这是顶真,其次,三个“论„. 其中套用夸张、明喻。
⑥东方白,月儿落,第二行是拟人兼夸张,第三行晕拟物,第四行是拈连。
⑦好!黄山松,我大声为你叫好,谁有你挺得硬,扎得稳,站得高!九万里雷霆,八千里风暴,劈不歪,砍不动,轰不倒!
第一行是拟人,第二行是排比,后两行是夸张,其中第三行兼对偶,第四行是排比。
三、四.有人把连用,套用,兼用的综合形式叫做”混用”,你有什么看法?
辞格的综合运用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从复杂的修辞现象中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连用,套用,兼用的三种基本形式,它们各有其特点和表达效果,应该各立门户,但有时候它们会有交叉现象,或在连用中有兼用,或在套用中有连用等.这种错综运用,有人又叫”汇用‟,不管是哪种形式,统称辞格的综合运用,是有道理的。“分析”与“综合”相对应说,也很明确。“混用”的说法,笼统模糊,不必用此概念。思考和练习九(236页)
一、下列句子在声音配合上有不和谐的地方,请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①动人的事数说不尽,丰收的喜讯到处传。
改为:动人的事迹说不完,丰收的喜讯到处传。把“事”改为“事迹”,把“数说”改为“说”;改“尽”为音节相称,配合得当,声音和谐。
②我是一名清洁工,为人民服务记心怀,挥舞革命铁扫帚,扫除一切旧传统。
这是一首诗歌,诗歌一般要讲究押韵,要将第二句末尾的“怀”改为“中”,韵脚才和谐,读起来才上口、好听,也比较好记。
二、比较下面两例的原文和改文,从音节方面谈谈为什么改。
①原文: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下时,将绳一拉,便罩住了。
改文: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筛子底下的时候,将绳一拉,便罩住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原文中的“筛下时”,是三个书面色彩的单音节词,读时音短促,语气急速,不很适应上下文的要求。改文为“筛子底下的时候”,是三个口语色彩的双音节词,读时音节和谐匀称,自然顺口,语气舒缓,适应语言环境的需要。
②.原诗:他要和你算账,不要你的银洋;要交的朋友,也不是朱桂棠。
改诗: 他来和你算账,不是要你银洋;他要交的朋友,不是你这条狼。
这首诗改了几个地方,就音节而言,改诗比原诗整齐匀称,第三句增加了一个音节,使每句都是六个音节。
三、比较下面各例的原文和改文,从词语的意义上说说为什么修改。
①原文:蜂王是黑褐色的„„每只蜜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
改文:蜂王是黑褐色的„„每只工蜂都愿意用采来的花精供养它。(杨朔《荔枝蜜》)
原文中的“蜜蜂”是个大概念,它包括工蜂、蜂王(母蜂)和雄蜂,用“花精”供养蜂王的只是工蜂。改“蜜蜂”为“工蜂”,表意准确贴切,符合实际。
②原文:白天在图书馆的小书库一角,夜晚在煤油灯底下,他又在爬,爬,爬了,他要找寻一条一步也不错的最近的登山之途,又是最好走的路程。
改文:白天在图书馆的小书库一角,夜晚在煤油灯底下,他又在攀登,攀登,攀登了,他要找寻一条一步也不错的最近的登山之途,又是最好走的路程。(徐迟《哥德巴赫猜想》)
原文中的“爬”,是比喻陈景润攻关所做出的努力。“爬”是手脚同时着地向前移动的意思,它的方向可以是向上,向下,向水平方向,表意不很确切,人物形象也不够高大。改“爬”为“攀登”,是特指抓住东西向上爬,用手“攀”,用脚“登”,生动形象,既从正面写出陈景润攻关时坚忍不拔的神情,又从侧面烘托了科研山路之险阻,高峰之巍峨。
四、比较下面两例的原文和改文,从句式选择上说说改文的好处。
①原文: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手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
改文:正说着,门被谁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彭荆风《驿略梨花》)
原文第二句是一个定语过多、结构过于复杂的单句,文学作品不宜多用,因句子显得冗长,不便阅读。改文是结构较松的复句。它由三个短分句组成,内容突出,能更好地表达语意。语气比缓,便于阅读和理解。
②原文:碧梧园里游人实在不少,彩色的衣裙在温热阳光中闪耀着,人的视神经被刺得晕晕的。
改文:碧梧园里的游人很不少,彩色衣裙在炎热的阳光中闪耀着,人们只觉得眼花缭乱。(叶圣陶《两样》)
原文中的“人的视神经被刺得晕晕的”是被动句。陈述的是“人的视神经”,其中的“视神经”是专用语,不通俗;从上下看,语体色彩也不很协调。改文为“人们只觉得眼花缭乱”是句,用语简练明确,通俗易懂,语体色彩协调一致。
五、比较下列各例的原文和改文,从辞格运用上谈谈为什文好。
①原文: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篷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
改文:几只木船从下游上来,帆给阳光照得像透明的白色羽翼„”(刘白羽《长江三日》)
船上挂在桅杆上的布篷叫帆,也叫篷,把“帆”和“篷”合成一个词有点生硬,不好念,改用“帆”,念起来就顺畅得多。“篷”是口语,如改用“篷”,就和下面的词语格调不一致了。②原文:四周的人挤得紧紧,皇帝要避没法避;想要蹲下来,缩做刺猬似的一团,也办不到。
改文:人围得风雨不透,皇帝东撞西窜,都被挡回来,他又想蹲下,学刺猬,缩成一个球,可是办不到。(叶圣陶《皇帝的新衣》)
原文用“四周的人挤得紧紧”,比较抽象;改文用“人围得风雨不透”,是夸张说法,更好地描绘出入多的情态。原文用“缩做刺猬似的一团”,是比喻,也具体,但“一团”比较笼统;改文用“学刺猬,缩成一个球”,仍是比喻,但形象生动得多。
③原文:武震一到桥头,先听见一片人声,鬼哭狼嚎地从桥南头滚过来,转眼就有无数朝鲜人从烟火里涌出来„„
改文:武震一到桥头,先听见一片人声,连哭带叫地从桥南头滚过来„„(杨朔《三千里江山》)原文中的“鬼哭狼嚎”,纯为贬义,不能用来比喻描绘朝鲜老百姓从烟火里逃出来的情景。改用中性词语“连哭带叫”,就比较贴切,符合实际。
六、改取下列各句中所用辞格的错误,并说明理由。
①这歌声似一盏明灯把我的红心照亮。
这是用的比喻(明喻)手法,把“歌声”比作可见的“明灯”,二者毫无相似之处。可改为:“这歌声将变成一盏明灯把我的红心照亮。”
②登山远望,对岸一方池一方池的稻田,好像天上的繁星一样。
这里用的是比喻(明喻),把“稻田”比作“繁星”,也不恰当,二者无相似点。可改为:“登山远望,对岸——方块一方块的稻田,好像绿色的方格锦缎一样。”
③收割那天,我们拿着镰刀,走向田野,金黄的稻子吓得浑身发抖,低头求饶,好像在说,别割我,别割我!啊,我痛死了!
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割稻的景况。镰刀割稻,稻子发抖、求饶、痛死,这与丰收的环境气氛很不协调。可改为:“收割那天,我们拿着镰刀,走向田野,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伏,好像在欢迎我们,齐唱:“来吧!来吧!快收获!快收获!”
④人群欢跃,泥土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着人们微笑。
这是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泥土”,但缺乏真实的思想感情。“泥土”怎么能“从地下伸出头来”?可改为:“人群欢跃,土块也微笑。
⑤晨踏白霜,晚披红绸。
这是对偶,句中的“红绸”,语意不明。联系上文看,好像指的是晚霞。可改为:“晨踏白霜,晚披红霞。”
⑥一个南瓜如地球,结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架到大西洋,世界又多一个洲。
这首诗歌是通过比喻来夸张的,但夸张得不合情理,没有实际基础。既然南瓜如地球那么大,又如何“结在”地球上的“五岳山上头”,又怎样把它“架到大西洋”,怎么好说“世界(指地球)又多一个洲”?思维混乱,矛盾百出。这是假话、大话、空话,故意虚张声势。应根据实际情况,重新创作。
⑦大家决心学习雷锋人,走雷锋路,接雷锋枪,使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这里用的是排比手法。“雷锋人”是生造词语。可改为“大家决心做雷锋式的人物,走雷锋的道路,接雷锋的枪支,使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 思考和练习十(246页)一。什么是语体?
语体使为了适应不同交际需要而形成的语文体式,它是修辞规律的间接体现者。
二 公文语体和政论语体各有哪些特点?举例说明。
公文语体的特点是明确性 简要性和规格性。
明确性是指公文语体所要求的时间 地点 数量 范围等方面必须写得明确,避免发生歧义和误解。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 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简要性是指公文语体的内容必须扼要 清楚 通顺,指出问题和争论之所在;不能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例如《征兵工作条例》规定:“部队应该派思想好 政治观念强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干部和医务人员,组成精干的临时接兵机构,做好接兵工作。”
规格性是指公文语体有固定的格式,不能有随意性。例如命令 通报 决议之类的标题 编号 发文日期有一定的规格。(关于政治语体的特点,可参考课本自答)
三 文艺语体有几种类型?
文艺语体可分为散文体、韵文体和戏剧体三类。散文体指小说 散文和特写等。韵文体指诗歌 词曲和快板等。戏剧体指话剧 歌剧和地方戏等。
四 比较下面两个例子,说明文艺语体 科技语体的主要特点。
A三株名松都在这里。“卧龙松”与“抱塔松”同是偃仆的姿势,身躯奇伟,鳞甲苍然,有飞动之意。“九龙松”老干槎丫,如张牙舞爪一般。若在月光底下,森森然的松影当更有可看。此地最宜低回流连,不是匆匆一览所可领略。(朱自清《谭栝寺戒坛寺》)
B细菌有三种主要形态:球形(球菌)杆形(杆菌)及螺旋形(螺旋菌)。但在这三类之间,还有许多不显著的过渡形态。细菌的形体虽然如此之小,但各类细菌间,其体积的差别很大。最小的杆菌,长约0.5微米,宽约0.2微米;一般杆菌的体积为2乘以0.5微米。(李杨汉《植物学 细菌》)
例1是文艺语体。它的特征是语言的描绘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努力追求艺术化。例2是科技语体。它的特征是语言表达具有精确的性和严密性,不追求艺术化。
第三篇:2011修辞言语艺术答案
《修辞与言语艺术》复习指导
一、出题情况说明
《言语交际学》是现代语言学中研究语言应用的一门新学科,是文科各专业省开 的必修课(或选修课)。使用由中央电大出版社出版、胡吉成主编的《修辞与言语艺术》。基本题型为:填空题(10题,共20分);单项选择题(5题,共10分);名词解释(2题,共10分);简答题(3题,共30分);分析题(2题,共30分)
二、综合练习
一、填空题
1、句子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
2、修辞格特定结构形式的功能包括定势功能;形成形式美。
3、女性语体的特点是文雅性、敏感。
4、词语锤炼的最高境界是恰当自然,各具风格。
5、根据交际环境和语言特点的不同,口头语体可分为交谈体、演讲体。
6、老年语体的特点是怀旧性、重复性、情味性。
7、孔子主张:“文质兼备”,是指内容与形式应该力求做到完美统一。
8、“朱元璋出身贫寒,是地道的„红五类‟。”运用的修辞格是短语仿拟
9、唐钺先生1923年出版的《《修辞格》》一书,是我国研究修辞格的开山之作。
10、选择词语,要适应言语环境,这是词语选择的基本原则。
11、言语风格大体可分为民族风格、时代风格、个人风格、表现风格四种类别。
12、《文心雕龙》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基础。
13、陈望道先生1932年出版的 《修辞学发凡》一书使修辞格这个术语广为流传。
14、言语交际中角色原则包括两个准则:定位准则、风格、准则。
15、“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运用的修辞格是词语仿拟。
16、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 辞格、修辞方式,它是在语音、语汇、语法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17、言语的时代风格最突出地表现在语汇上。
18、现代修辞学的建立以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为标志。
19、奇问,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只是用疑问的格式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也可以称作“虚问”。
20、语体是根据言语风格的异同划分出来的类别。
二、单项选择题
1、专家、学者从事科学研究时常用的一种语体形式称为(C)
A科学语体 B事务语体 C专用语体 D书面语体
2、“盲流就是有活干就„忙‟,没活干就„流‟。”运用的修辞格是(B)
A 反语 B 别解 C 拆字 D 幽默
3、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而从事的教学活动的语体形式是(A)
A 课堂语体 B专用语体 C专业语体 D科技语体
4、豪放与柔婉;朴实与华丽;简洁与繁丰;庄重与幽默的分类所体现的言语风格是(D)
A时代风格 B民族风格 C表现风格 D个人风格
5、“干这么点活,有房子住,有白面馒头吃着,还能说累?”运用的句式是(A)
A 反问 B奇问 C询问 D设问
6、目前修辞格分类最多的著作是(A)。
A《 汉语修辞格大辞典》 B《修辞格》 C《辞格汇编》 D《辞格》
7、结构相同或相近、形式整齐的句子是(B)A长句 B整句 C散句 D书面语句
8、鼓动性、逻辑性、适应性这种特点体现的语体形式是(B)
A科技语体 B政论语体 C课堂语体 D执法语体
9、在我国,将“修”与“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A)。
A 《周易》 B《春秋》 C《文心雕龙》 D《庄子》
10、“我祝愿贵报进一步办出特色……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优。”运用的修辞格是(C)A 反复 B回环 C顶真 D仿拟
三、名词解释
1、交际类型:交际类型是从不同角度划分出的交际方式的不同类型。在语言交际中,交际类型是对语言运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同语体一样,可以把它视为语境的特殊组成部分。
2、语体风格:交际的内容、目的、对象、条件、范围等各个因素,对于语言材料和修辞方式的选择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当这些因素相同时,在选择材料和修辞方式等方面就会出现一些共同的特点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叫做语体风格。
3、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又称为谈话语体,多用于日常生活的交谈。它可以用于叙述。口头语体大量运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具有实体意义的口语词。书面语体又称伟书卷语体,它是伟适应书面交际的需要在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而形成的。它比口头语体更规范、更严谨、更注意遣词造句和结构布局、更讲究条理性。
4、交际环境:交际环境是语言环境,通常成为语境,是指言语环境,通常称为语境。是指言语活动(包括说写和听读)的客观环境。
四、简答题
1词语锤炼的目的
[1]准确明白 [2]稳妥和谐 [3]形象鲜明(4)新鲜生动 效果?
2004年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有一期节目的主题是“张学友:男人四十”,播出后,不少观众网上留言:我又一次看到内地谈话节目与香港明星不合拍。
这期采访张学友的节目,主持人朱军是这样开场的:“我们都知道,张学友是一个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这
2、修辞格的作用
(1)赋予句子以信息和美感双重价值。(2)突破了逻辑的限制
(3)使话语产生会话含义(4)创造了新的语言组合形式
(5)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3、简述修辞格的特点
(1)特定的结构形式(2)表意的双关性(3)具有主观性(4)具有民族性
4、简述句子修辞的目标
(1)切合题旨(2)适合对象(3)符合交际主体身份(4)连贯流畅(5)适应语体和风格
5、修辞与审美活动的关系
修辞与审美活动的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活动要遵循美的规律,符合美的原则;一是好的修辞能激发交际对象的审美活动引起美的愉悦。首先,从修辞行为主体的角度看,好的修辞活动就是创造美的活动,其次,从修辞接受者的角度看,修辞的欣赏,也伴随着审美活动,而且也伴随着美的再创造。此外,言语艺术也是美学研究的对象。
6、修辞与心理学的关系
(1)修辞本身就是一个以语言为媒介的心理活动过程,修辞主体的修辞行为和修辞对象接受修辞成果,都伴随着心理活动
(2)修辞活动会受修辞主体和修辞对象双方心理因素的制约。
(3)修辞活动是修辞活动参与者心里互动的结果
五、分析题
1、利用语境的制约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
2003年4月12日著名演员濮存昕当上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副院长,这在一般人看来,是个非同小可的工作,既光荣又艰巨。而濮存昕的“就职演说”却是在非常平静的气氛下进行的,他说:“我对这个剧院热爱而熟悉,对创作人员和行政人员都很信任,我们会以发展的眼光和务实的精神来建设剧院。我没有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咱们事要慢慢干,话要慢慢说。”
答:从著名演员濮存昕的就职演说的前言后语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严谨和务实的精神,正是通过语境的制约功能,让我们看到了它能担此重任的原因。
2、怎样认识同一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才能取得同步
本来正常而略有“恭维”的开场白,应该让张学友很高兴,可张学友看着朱军说:“什么得意?我听不懂。”朱军不得不花上好几分钟来解释这个“德艺”的含义。答:文化背景是人的交际背景,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交际,能使交际者之间拉近距离,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和默契,而朱军采访张学友的开场白中的不合拍现象,正是由于香港和内地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的,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了交际上的障碍,因此让我们也认识到,同一文化背景下的言语交际才能取得同步效果。
3、利用语境的解释功能分析下面这段话。
当1979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访美时,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与邓小平在国宴上谈笑风生,席间,史沫特莱对邓小平的个人经历很感兴趣,邓小平幽默地说:“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金牌。”
答:主席风趣幽默的设喻,既没有破坏当时谈笑风生的融洽氛围,又不失礼貌的侧面回答了提问,避免泄漏更多的国内信息,由此能看出邓小平主席的风范和气度,也表现了他高超的言语技巧。
4、运用言语交际的基本原则的理论分析下面的话。
电影《与往事干杯》里有一个叫肖蒙的女孩子,平时不卑不亢,学习很好,在师生中印象不错。有一天正在上课,有人推开教室门问:“谁叫肖蒙?”还没等肖蒙回答,这人又接着说:“你爸和你妈离婚了,你爸给你送生活费来了,下课到办公室去取!”说完走了。这时全班交头接耳,肖蒙涨红了脸,难为情地低下了头。答:言语交际有其基本原则,文中的捎话者违背了言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品学兼优的肖蒙遭遇父母离异的变故,已属不幸,应予以同情关注,捎话者在众多同学面前直接告诉其事实,会让其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因此人际交往中应学会尊重他人同情和关爱弱势群体使交际获得成功。
汉语修辞学》期末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押韵的常见方式有:偶韵,即 押韵,隔句押韵。排韵,即 押一韵,或“一韵到底”。(偶句。数句。)
2、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是,作者是。(《修辞学发凡》。陈望道)
3、根据拈词和拈体的组合关系,拈连可以分为:、。(主谓拈连、述宾拈连。)4、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
。(《语法修辞讲话》)
5、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四字格”)
6、反问句又叫 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的意思。(反诘;确定)
7、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连珠)
8、出于表达的需要,对描述的事物故意“言过其实”,加以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格是。(夸张)
9、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和规则。
10、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对应统一)的一面,又有(矛盾对立)的一面。
11、骈立四字格包括骈立的四音节熟语、(成语)和(复合词)。
12、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13、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不幸在(词性)、构词能力和(语法功能)上。
14、长句的特点是(结构复杂)、(层次多)和容量大。
15、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最常见的是(判断式)、描述式、(抒情式)
16,我国修辞学的研究源远流长,早在先秦两汉,古人就已经注意到了修辞现象,提出了自己的见解.17,西晋陆机的 《文赋》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其中对修辞的方法,技巧也有较多的论述.18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 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19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 三个要素.修辞和语言的三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20,语言环境对语言表达具有制约作用.21词语锤炼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朴实.简洁有力.新鲜活泼.生动形象。.22句子的格式简称句式.23散句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24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相关,结构相同,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没有重字,平仄,协调.25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 整齐一致.集中突出.清晰醒目。
26反问句的修辞作用,主要表现在比一般句式具有更强烈的语气和感情色彩.27、在汉语里,时态的语气词、(时间副词)和(时
间词)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干的概念。
28、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思想内容)、文体风格和句子的(上下文)有密切关系。
29、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他们所表现的语气、(情味)、(风格)等修辞色彩往往不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30、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主谓句)、(非主谓句)等句式。
31、同义词情味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词的附加意义所带的(感情色彩)、(形象色彩)和语体风格上。
32、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逻辑范畴)、(风格范畴)和语法范畴。
33、修辞学就是指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和(技巧)的一门学科。
34、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意思)相仿而在(修辞色彩)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35、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书面语)词汇和(口语)词汇。
36、修辞的变异形式大致可分为三个范畴,即逻辑范畴、(风格范畴)和(语法范畴)。
37、在汉语里,时态的语气词、(时间副词)和(时间词)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干的概念。
38、虚词通过修辞、(连接)和(附着)三种主要方式,把各类实词、词组或句子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39、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但他们所表现的语气、(情味)、(风格)等修辞色彩往往不同,各有其适用的场合。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C)。
A.孔子 B.刘勰 C.唐钺 D.陈望道
2、“玲珑、苗条、星星、看看”这些词语分别属于(C)。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 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 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3、“辞达而已矣。”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作者是(A)。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4、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段的使用,能使语言(A)。A.具有生动性 B.得到强调 C.具有形式美 D.具有音乐美
5、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中的“道是晴无却有晴”属于(B)。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 D.风景描写
6、从修辞角度看,下列句子中(B)词语运用不当。A.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赢得了一阵阵掌声。B.公安战士早就设下了陷阱,量他们也跑不了。C.您的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
D.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他们两位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7、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语出自(A)。
A.《文心雕龙》 B.《文则》 C.《文选》 D.《文赋》 夸张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直接夸张就是不借助于其他修辞格的夸张,也称单纯夸张或自身夸张。间接夸张就是通过与其他修辞格结合进行的夸张,常见和比喻结合,实际上是一种比喻性夸张。
2、明喻、暗喻和借喻之间有什么不同?
明喻指主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句。常用:像、好像、如、如同、似、若、仿佛、犹如、恰似、一般、好像……一样、仿佛……似的等比喻词。暗喻又称隐喻,它的主体和喻体也都在句中出现,但不像明喻那样用
8、“推敲”这一典故出自于唐代诗人(A)的诗中。A.贾岛 B.韩愈 C.李白 D.杜甫
9“辞达而已矣.”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的作者是(A).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老子
10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语出自(A,).A.《文心雕龙》 B.《文则》 C.《文选》 D.《文赋》 1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C).A.孔子 B.刘勰 C.唐铖 D.陈望道
12“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C ,).A.明喻 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D.暗喻(本体-喻体)13 “孟蓓气得看瞪对面的辛小亮.谁让她天生一副笑模样呢,像生气,又像笑.”其中的“像……像……”属于(D).A.明喻 B.暗喻
C.表比较 D.表不确定
14“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C).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 B.有生命事物人化 C.把人拟作物 D.反一物拟作另一物
15,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中的“道是睛无却有睛”属于(B).A.语义双关 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 D.风景描写
16,“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属于(A).A.正对,严对 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 D.反对,宽对
17,“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D).A.平起平收 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 D.仄起仄收
18,“玲珑,苗条,星星,看看”这些词语分别属于(C).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 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 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
1、说明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的区别。
“像、如”一类的比喻词,而是用“是、为、就是、成、变成、当作”等词语。借喻是不用比喻词,本体也不出现,直接用喻体来替代本体。比起明喻、暗喻来,借喻的本体和喻体关系最紧密。
3、什么长句?长句有什么特点?
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长句的特点:
1、信息丰富。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所以能负载较多的信息
2、气势充畅。长句内容较多,常常蕴蓄丰富的情感,读来显得很有气势。
3、脉络分明。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既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又使其内部的关系表现得很明晰。4,有人说“修辞的基本原则是适应语境”,你认为对吗 为什么
修辞的基本原则可以说是“适合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包括背景,场景和句境,广义的语言环境包括说话时的地理,人文,宗教,题旨等等因素,“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在什么样的场合说什么话.词语句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是看它的使用地方.普通的词语可以产生很好的修辞效果,这是因为这个词语适合那样的语言环境.5举例说明成语活用的方式(不少于三种)
成语的活用方式由以下几种:(1)易字,指更换原形中的某个这,如:望洋兴叹——望书兴叹;(2)谐音,指变体和原形中如:一往情深——一网情深;(3)拆用,指把成语原形拆开使用,如:根深叶茂——根深才能叶茂;(4)易色,指借用成语原形,但感情色彩不同;(5)易序,改变成语原形成份的次序,如:心安理得——理得心安;(6)别指,成语原形指某一事物,变体借用来改指另一事物.6,举例说明设问句和反问句的联系和区别.设问句和反问句都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设问句是指先提出问题,接着把答案说出来,自问自答的句子.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引起对方的注意.反问句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表现较强的语气和感情色彩.(例略)
7,怎样区分借代和借喻 答:借代和借喻都是不出现本体,以借体或喻体代替本体.其差别在于,借代在于“代”,借喻在于“喻”.构成借代的基础是相关,构成借喻的基础是相似;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像……),借代不能.8指出下列鲁迅作品的句子中活用了什么成语,并加以说明(每题4分,共20分)
1)、中国也真有一班人在恐怕中国有一点生气;用比喻说,此之为“虎伥”。(《徐懋庸作〈打杂集〉序》)
答:“虎伥”是“为虎作伥”的紧缩。紧缩之后,动宾结构的短语变成了偏正结构的名词,送给那班扼杀中国生气的人,恰如其分,而且格外精警动人。
2)、因为一方面是“自视太高”,于是别方面也就“求之太高”,彼此“忘其所以”,……(《隐士》)
答:“忘其所以”则是由“忘乎所以”改造而来。“忘乎所以”一般是就一方而言,这里把“乎”改为“其”字,与前面指双方的主语“彼此”严格保持一致,表意更为准确,并且十分熨贴自然。3)、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利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有些桀骜锋利的。(《记念刘和珍君》
答:“桀骜锋利”中的“桀骜”节取自成语“桀骜不驯”,“锋利”当是由“锋芒毕露”中节取了“锋芒”,但因“锋芒”系名词性,不完全合乎需要,又改造成为“锋利”。所以要省去“不驯”和“毕露”,显然因为这些字眼具有明显的贬义,不适合于表达作者对进步学生的感情。而新组的“桀骜锋利”一词,则准确地表达了作者想象中的刘和珍那种勇于抗争的斗士形象,恰当地表现出作者的感情。4)、不能“心照”,而又不能“不宣”,从此口舌也就多起来了。(《隐士》)
答:成语“心照不宣”的分用。分用之后,中间下一转语,指出“口舌多起来”的原因所在,辛辣地讽刺了所谓“隐士”与非隐士的争吵。5)、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为了忘却的记念》)答:“延口残喘”系由“苟延残喘”节用而成,因为“苟延残喘”这一成语中“苟”字有明显贬义,不宜用于自身,所以把它省掉,只取“延残喘”的意思———维持生存,而内在的涵义则是继续战斗。
9、简述双关的修辞作用。
要点:用意表达泫外之音,意外之意,或借题发挥,把内容表达地更加含蓄,意境更加深远,引起读者深入思考、丰富的联想从而增加语言淡然里生动性。
10、简述反义词的类型。
要点: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成对的经常并举、对待位置的词;
11、简述运用成语需注意的地方。
要点:对含有典故或意含褒贬的成语,要格外注意;注意成语的定期性,不随便改动成语,生造成语;
五、应用分析题(每题12分,共36分)
1、“有的人是嘴巴和手脚相脱离,说的一套,做的又是一套;有的人养尊处优,心里根本没有群众;有的人老虎屁股摸不得,只讲自己“过五关,斩六将”,不讲自己“走麦城”,吹吹拍拍,假话连篇。“试分析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格?这种修辞格的修辞作用是什么?本句使用该修辞格有什么作用?
分析:这是从多方面使用借代的语群。借代的修辞作用是非常显著的。(1)运用借代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属性,使人获得鲜明、深切的感受。(2)运用借代还可以使语言显得活泼风趣。(3)运用借代可以使本体具有的某些含义、情味、色彩附着在所指代的借体上,从而丰富了语意,增加了信息含量。这句话里,用“嘴巴”代说的,用“手脚”代做的,用“过五关,斩六将”代功劳,用“走麦城”代错误和失败。由于集中地使用借代的修辞手段,给人深刻、鲜明、风趣的感受。
2、试从语境的作用来分析下面这段话。
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
分析:语境可以补出被省略的内容,使话语语义由含而不露转为露而不尽。这段话中“……”省去的是些什么呢?这里的“……”本来是含而不露的,但根据语境提供的信息,又转为露而不尽。人们靠语境可以意会到“……”内的深刻含义。“……”表示大幅度情感的迭宕。其中有无限的哀痛:像柔石这样革命的文学青年,就这样无辜地被夺去了生命;也有激烈的控诉和愤慨:反动派秘密杀害青年,竟凶残到如此地步。这是可以意会得到,但完全要把它补出来又是不可能的。“……”含有的信息量是无限的,具有含蓄美。
3、“白猫、黑猫,只要提住老鼠就是好猫。”试分析邓小平的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格,这种修辞格的修辞作用是什么?本句使用该修辞格有什么好处? 分析:这句话用了比喻。比喻的修辞作用是:(1)说明事理;(2)描述事物;(3)刻画人物。本句是运用比喻来说明事理,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浅显,使艰深的问题变得通俗平易,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具体。比喻的目的就是要把不易理解的问题变得容易理解,所以,说明事理是比喻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作用。本句是邓小平同志在探讨生产关系采用何种形式时,引用的一句熟语。对中国采用何种形式的生产关系,这样一个复杂抽象的问题,用这样简单、生动的比喻,既形象又寓意深刻。这句话甚至成为实事求是的代名词。
4,屈原《离骚》中有一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翻译.(1)想到草和木都时刻地在雕零,怕的是理想的佳人也要早衰.(郭沫若)(2)想到草木的零落, 就恐怕美人也到了晚景.(瞿悦园)(3)设想起草木在瞬息之间雕零飘落, 你——理想的美人哟!怕要老了吧, 我深深的忧虑.(文怀沙)答:该段落中所用的修辞格有:(1)反语(好个“友邦人士”);(2)排比兼反复(…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他们不惊诧);(3)映衬(…他们不惊诧,在学生情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惊诧了!)(5)比拟(拟物)(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答:1,(1)郭沫若的翻译比较切合原文意思,属于直译;(2)瞿悦园的翻译接近原意又稍有诗意,属于意译;(3)文怀沙的翻译颇具文采,在原诗的基础上有所发挥,属于创译.应该说,他们的翻译各有特色.5,分析下列句子中词语的使用效果.评奖评奖,无人开腔;评奖评奖,越评越僵;评奖评奖,轮流坐庄,评功奖变成了平奖.(蒋子龙《人事厂长》)答:其一,该句子中使用了同韵的词语,如“评奖”,“僵”,“坐庄”等,产生了较好的语音效果;其二,用同音词语“平奖”和“评奖”相照应,既有新鲜的趣味,又有对“评奖”失去鼓励作用的讽刺.6,分析下列诗歌的押韵方式.山川壮丽欣重睹, 旧梦依稀认血痕.千万险滩皆稳渡, 水头如箭破夔门.(陈毅《重过三峡》)答:第一句“睹”和第三句“渡”都押u韵,第二句“痕”和第四句“门”都押“en”韵,这属于交韵的押韵方式.7,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三种以上).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副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
8、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并分其修辞效果。(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蟋蟀在一个有角隅悲伤的啼哭!”(5分)答案:拟人,暗语四人帮横行时黑暗的显示,表达忧国忧民的感情(2)、“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答案:比拟、夸张;形象说明了天气的炎热。(5分)
9、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1)、“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改成整句)
答案: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又进了三步。”(2)、他成绩很好。(改成否定句)答案:他成绩不坏。
10、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1)、“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
答案:使句子有动感,显示了念头产生之快。(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答案:四字格成串排列,形式整齐,语言连贯、节奏紧,集中地揭示和分析问题。(5分)
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1)、“六月十五日那天,天热得发了狂。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象着了火。”(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比拟、夸张;形象说明了天气的炎热。(5分)(2)、“我提心吊胆-很象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去揭开床毯,可脑子里却担心那床下会有一条响尾蛇似的。”(5分)比喻,书法海拔的情感把抽象的心理活动写的十分具体。
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1)、“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却又照数前进了。”(改成整句)
他前进三步,月亮便退了三步;他退三步,月亮又进了三步。”(2)、他成绩很好。(改成否定句)他成绩不坏。
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1)、“秋天的黄昏,晚霞烧红了西方的天空。” 暗喻使晚霞与天空都显得更加艳丽动人。(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四字格成串排列,形式整齐,语言连贯、节奏紧,集中地揭示和分析问题。(5分)
六、,实践题(20分)
1,比较下列原文和改文的区别点(不少于5处),并指出其中的修辞效果.【原文】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超越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青凛凛的雪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这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的雪莲,根部扎入岩隙间,汲取着雪水,承受着雪光,柔静多姿,洁白晶莹.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海拔几千公尺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女良药,(碧野《天山景物记》,《人民文学》杂志)
【改文】另一种奇珍异品是雪莲,如果你从山脚往上爬,在那天山雪线以上,就可以看见在青凛凛的寒光中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它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根部扎入岩隙,汲取着雪水,它承受着雪光,蓝洁晶莹,柔静多姿.这生长在人迹罕到的雪线以上的灵花异草,据说是稀世之宝—一种很难求得的妇科良药.(碧野《天山景物记》,高中语文课本)答:【修改】“超越……以上”搭配不当,故改为“在……以上”.【修改2】在短语“青凛凛的寒光中”前面加介词“在”突出这个短语的状语性质.【修改3】去掉定语“雪的”,文字简练.【修改4】“挺立着一朵朵玉琢似的雪莲”后改为句号,因为语意已尽.【修改5】“这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的雪莲”改为“它习惯于生长在奇寒环境中”,因为前面的宾语是“雪莲”,主语没有必要重复,因此改为“它”.把原来的定语改为谓语,既与下文的“这……的”的句式避免雷同,又使句子更顺畅.【修改6】“岩隙间”中删去“间”,表意更简练.【修改7】“汲取雪水”后改为句号,后面加“它”.因前面的文字说明性的,后面的文字是描写性的,分为两句表述更清楚.【修改8】“柔静多姿,洁白晶莹,”改为“蓝洁晶莹,柔静多姿”,“洁白”改为“蓝洁”更准确,改变次序先写颜色,再写姿态,更加合理.【修改9】删去“海拔几千公尺”,更简练.【修改10】“妇女良药”改为“妇科良药”表意更准确.2,修辞下列短文,并指出它的主要毛病.西双版的气候是四季长春的.在那里你永远看不到植物凋敝的景象.但是,即使如此,春天在那里也仍然是最美的季节.就在这样的季节里,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揽坝.答:【修改】西双版纳(的气候)是四季长春的.(在那里)你永远看不到植物凋敝(的景象.但是即使如此),春天(在那里也)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就在这样的季节里,)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括号内为删除的词语.原文的毛病是词语重复,言语啰唆.3,评析下列原文和改文词语的修辞效果.【原文】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划行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同名散文集)【改文一】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错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长河浪花集)【改文二】在花市开始以前,站在珠江岸上眺望那条浩浩荡荡.作为全省三十六条内河航道枢纽的珠江,但见在各色各样的楼船汽轮当中,还夹杂着一艘艘载满鲜花盆栽 的木船,它们来自顺德,高要,清远,四会等县.(泰牧《花城》,见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
【原文】……划行着……,【改文一】……错杂着……,【改文二】……夹杂着…….“划行”重在描写船只的情态,和文章描述花城的繁丽主题稍有距离:“错杂”着重描述珠江上的景状,与主题较切合,然“错杂”有不太协调的意思:“夹杂”的作用和“错杂”相似,但比“错杂”更准确地描写了为装点花城,花市开始前珠江上的景象.4、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要点: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使组成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语言具有音乐感;二者关系 密切,汉语的词汇丰富,都以广阔的用武之地;修辞与语法的关系,不同句式综合应用的表达效果是修辞的重要任务;后者是前者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5、简述常用文言虚词“其”的主要用法。
要点:作定语;作宾语;虚指,作为动宾结构中间的字,起加强语气、调整音节的作用
6、简述反义词的类型。
要点:成对的意义相反、互相对立的词;成对的经常并举、对待位置的词;
7、夸张的修辞作用是什么?应怎样恰当应用? 要点:表达用意表达泫外之音,意外之意,或借题发挥,加深人们的印象、引起联想受到突出形象的过去效果;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夸张要掌握分寸;夸张要充分、鲜明;
8、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要点: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使组成双声叠韵的词语和对仗、押韵的句式使语言具有音乐感;二者关系密切,汉语的词汇丰富,都以广阔的用武之地;修辞与语法的关系,不同句式综合应用的表达效果是修辞的重要任务;后者是前者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内容预览:
作业1(第一、第二章)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现代修辞学的建立是以陈望道的《
修辞学发凡
》作为标志的。
2.修辞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创造新的修辞样式
,一是
对旧有样式的革新。
3.修辞的实践主要体现在言语行为的两个方面,即 口头表达
和 书面表达。
4.锤炼词语的最高境界是: ____恰当自然____、各具风格。
《修辞与言语艺术》作业1、2、3参考答案.rar …… 需要这一门找客服
18.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是()
A.法律规范的规定
B.法律事实的出现
C.具备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D.当事人的意思表示
正确答案:B
满分:5 分 得分:5
19.构成法律部门的最基本细胞是()
A.法律制度
B.法律体系
C.规范性法律文件
D.法律规范
正确答案:D
满分:5 分 得分:5
20.甲与乙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甲乙婚姻关系的事实是()
A.法律事件
B.法律行为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
正确答案:B
满分:5 分 得分:5 10春学期《法学概论》在线作业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得分:100V 1.**继承遗产提起的诉讼,应适用()
A.一般地域管辖
B.特殊地域管辖
C.指定管辖
D.专属管辖
正确答案:D
满分:5 分 得分:5
2.甲将其所有的一台旧**箱出卖给乙,得价金300元,甲出卖其**箱的行为是所有人行使()的行为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正确答案:D
满分:5 分 得分:5
3.下列权利中属于物权的是()
A.继承权
B.所有权
C.专利权
D.商标权
正确答案:B
满分:5 分 得分:5
第四篇:修辞部分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部分练习题及答案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用得好的词语,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1、现在悬在我头顶上的正是南天门。
(杨朔《泰山极顶》)
“悬”字用得好,选用词语带有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泰山的险峻山路的陡峭和南天门给人的感觉如同是悬在头顶上。
2、我们已经走出树丛,现在是在被月光洗着的马路上了。
(巴金《苏堤》)
“洗”字用得好,是暗含比喻。把月光照着的马路说成“洗着”暗含有“月光如水”的比喻,写出了马路在月光下的纯洁和清新,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舒畅恬然的心境。
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雪》)
“粪土”用得好,是词性活用,把名词的“粪土”当作动词用,简练而有力地表现出青年知识分子对当时权贵的无比蔑视的激昂情绪。
4、她高声的说笑,脸上的肌肉都大起大落的活动。
(老舍《四世同堂》)
“大起大落”用得好。与后文的“活动”在词义上配合照应,起着互相辅助、加强的作用,既两义相辅,又寓繁于简,形象地刻画出大赤包得意忘形的丑态。
5、潘月亭——一块庞然大物裹着一身绸缎。
(曹禹《日出》)
“一块”、“裹”用得好。带有感受,选用词语在表现客观事物的同时又写出了旁观者的感受:一个臃肿、硕大、毫无生气,宛若行尸走肉的人物形象。
二、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辞格),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1、妈妈永不能相见了,爱死在我心里,像被霜打了的春花。
(老舍《月牙儿》)
修辞手法:比拟和比喻。“爱死在我心里”是比拟,把“爱”拟作了有生命的东西。用“被霜打了的春花”来比喻“爱死在我心里”,则是明喻。
修辞效果:这是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通过比喻和比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妈妈再嫁后女儿的感情。
2、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烫的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如毒蛇之齿,撕咬我的心!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
修辞手法:对偶、比拟、回环和比喻连用。“我麻木的神经在清醒,我滚烫的热血在沸腾”是对偶,其中又用了比拟:“神经在清醒”、“热血在沸腾”,“奇耻大辱,大辱奇耻”是回环,“如毒蛇之齿,撕咬我的心”是比喻。
修辞效果:十分生动、形象地刻画出赵蒙生(或答主人公)在获知事件真相后的气愤、羞愧和歉疚的种种复杂的心情。
3、姓陶不见桃结果,姓李不见李花开,姓罗不见锣鼓响,三个蠢材哪里来?
(歌舞剧《刘三姐》)
修辞手法:排比、谐音双关和反诘。前三句构成排比;“姓陶”的“陶”谐音“桃花”的“桃”,“姓罗”的“罗”谐音“锣鼓” 的“锣”;最后一句是反诘。
修辞效果:巧妙地就姓联物,指物借意,对给地主老财当帮凶的三个秀才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嘲笑了他们词穷歌尽、无言应对和难以招架的窘态,鲜明地表现了刘三姐聪明机智、泼辣勇敢的性格和善于对歌的才能。歌词读来明快幽默,饶有风趣。
4、一站站灯火扑来,像流萤飞走;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滔奔流。
(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
修辞手法:对偶、比喻和比拟。“一站站„„”和“一重重„„”两句构成对偶,句式工整,每句内部的“像流萤飞走”、“似浪滔奔流”则是比喻(明喻)。比喻的本体“灯火扑来”和“山岭闪过”又是比拟。
修辞效果:辞格套用,对偶里套用比喻,比喻里又套用比拟,三个辞格有层次地运用在一个句子中,大辞格又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给人以层出不穷和形象逼真之感,加强了表达效果。
第五篇:修辞习题(附答案)
1、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对偶)
B.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他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拟人、夸张)C.莫非他造塔的时候,竟没有想到塔终究要到的吗?(反问)D.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比喻)
2、对句子的修辞手法一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②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中。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④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向下了火。A.比喻 拟人 对偶 夸张 B.拟人 拟人 对偶 比喻 C.比喻 拟人 排比 比喻 D.拟人 对偶 排比 夸张
3、选出和“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A.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B.一路上,稻田绿、菜花黄、江水银、绘成一幅幅田园巨画。C.生命是一条河流,有奔腾也有平缓。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下列句子修辞方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没有崇高的理想,没有科学的指示,没有奉献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B.他打乒乓球的动作真灵活,像一只顽皮的小猫,在球台前上窜下跳。C.鸟儿在清泉旁边歇歇翅膀,养养精神,倾听着泉水的絮语。D.他的嗓音像铜钟一样洪亮,简直十里以外都能听见。
5、修辞手法及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诗句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比形象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的骄横无耻,准确、生动地刻画了鲁迅先生鞠躬尽瘁为人民的形象。
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要把延安巨变尽收眼底的急切心情。C.像这样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运用反问手法,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D.在北美的沙漠中,我是一株水土不服的故园里的橘树,我的诗篇不过是些苦涩的果实。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作者在异国他乡的苦闷,集中反映了他思念祖国,企盼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判断下面各句,选出判断有误的一项()
A.“三四顶旧毡帽从石级上升上来。”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B.“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C.“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这句话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D.“这些人……说是马克思主义,行的是自由主义;对人是马克思主义,对己是自由主义”这句话运用了对比修辞手法。
7、从下面几句话中,找出与“年头要账的挤破了门框”这句话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A.俗话说:“瓜菜半年粮”。B.飞流直下三千尺。
C.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
D.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8、对修辞手法依次做出正确判断的是()
①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②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A.①排比、比喻 ②反复 ③排比 B.①拟人、反复 ②对偶 ③对偶 C.①比喻、反复 ②排比 ③比喻 D.①拟人、排比 ②反复 ③对偶
9、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循序渐进,循序渐进,再循序渐进。”这句话运用了排比修辞方法。B.“要讲究事实,对比事实,积累事实。”这句话运用了反复修辞方法。
C.“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不过去,会后乱说。”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方法 D.“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这段话由两组对偶句组成。
10、在下列四个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B.房屋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C.苏州园林可不是对称的,好像故意避免似的。D.人们又一次像疾风卷过水面,向飞机涌去。
11、对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是()
A.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比喻)
B.齐先生自己也说嘛,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啥子道理哟?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反问)
C.满窖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夸张)
D.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对偶)
12、与例句的修辞方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重庆的夜,微波荡漾的江面上倒映着万家灯火,盏盏点点,这是自由诗,这是交响乐。
③纺车总是安安稳稳地呆在那里,像着陆停驶的飞机,一声不响,仿佛只是在等待。
④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哩!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13、对下列各句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B.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
C.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反语)
D.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14、由“蚯蚓”(或“伞”)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要求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方法,字数50~80。
15、对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比喻)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对偶)
C.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设问)
D.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拟人)
16、下列使用比喻修辞方法恰当的一项是()
A.这篇议论文结构严谨,犹如铜墙铁壁—样。
B.皎洁的月光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C.爷爷的胡子似钢针,显眼得很,看上去俨然是条硬汉子。
D.被炮弹炸翻的阵地,就像草地里长满了蘑菇。
17、下面一段文字依次运用的修辞方法正确的一项是()
我们应当心胸开阔如大海,应该乐于助人,与人为善,试想,如果心眼儿比针鼻还小,老是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怎么能与同学们相处得好呢?
A.明喻
夸张
设问
B.夸张
暗喻
反问
C.明喻
夸张
反问
D.夸张
暗喻
设问
18、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的判断,在错误的一项是()A.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拟人)B.愿驰千里马,送儿还故乡。(对偶)
C.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排比)
D.可怜的人啊,现在要他跟这一切分手,叫他怎么不伤心呢?(反问)
19、对修辞方法判断完全正确的是()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A.比喻
反复
对偶 B.拟人
对偶
排比 C.比喻
对偶
排比 D.拟人
反复
排比
20、从修辞角度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B.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
C.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D.书,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21、下面句子采用的主要修辞方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长城电扇,电用长城。
②桥下有河,亭中有井,路边有溪。
③商店和旅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
④一棵新芽简直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
⑤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睛,也像要睡了。
A.①/②③/④⑤
B.①④/②/③⑤ C.①③/②④/⑤
D.①④⑤/②/③
22、仿照下面例句写一句话,要求与例句格式相似,并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例句: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绿意。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要求仿用画波浪线语句的句式及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要前后照应。
我们用友谊写一本书,一本厚厚的书。在书里:友谊如珍珠,我们共同穿缀,联成一串串璀璨的项链;
友谊如,我们,友谊如,我们,24、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成就了轰轰烈烈的事业而在于具体做好了什么。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盼无愧地做森林中挺拔的一棵;见到美丽的花园,你只盼无愧地做园中普通的一朵。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虽是一朵,却能装扮春天。这样的人生也就无悔了。
25、根据你的观察和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加点的句子再写一个句子。
大自然能给我们许多启示:滴水可以穿石,是在告诉我们做事应持之以恒;大地能载万物,是在告诉我们求学要广读博览。
26、仿照例句的句式,在下面两句的横线上补写相应的内容。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1)如果我是清风,我将(2)如果我是春雨,我将
27、请你扩展联想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将“月亮”“树影”“笛声”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并描绘出一幅画面。(50字以内)
28、请展开联想和想象,运用恰当的修辞方法,将“童年”、“风筝”、“天空”这三个词扩展成一段文字。(词语顺序可以颠倒,不超过40字)
29、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_________
综合训练参考答案
1、B 没用夸张
2、A3、D4、B5、D 是比喻
6、A 是借代
7、A 是引用
8、D9、C A是反复 B是排比 D排比
10、C A是拟人 B是比喻 D是比喻
11、B 是设问
12、C13、A 是比喻
14、略
15、C 是反问
16、B
17、C(提示:“心胸开阔如大海”,为明喻;“心眼儿比针鼻还小”,为夸张;“怎么能与同学相处得好呢?”,为反问。)
18、B19、D20、A21、B ①④是比喻/②是顶针/③⑤是拟人
22、我不是矗立在广场中央的高大石像,而是绵延千里的路轨下的一颗小石子——为繁忙的交通运输献上全部的力量。
23、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花种,我们共同播撒,培育出一个个五彩的花坛;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24、“见到奔腾的江河,你只盼无愧地做浪花中的一滴”、“虽是一滴,却能滋润禾苗”。
25、青松不惧风雪,是在告诉我们做人要坚毅刚强。(只要先写出一种自然现象,然后写出对这一现象合乎情理的感悟即可)
26、(1)吹走世间的尘埃、吹绿田野里的庄稼(2)滋润人们的心田、滋润干涸的土地 27、28、为开放性试题,意思对即可。
29、看今朝锦绣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