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昆明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三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五、现代文阅读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第24、25、26题各2分,第27、28题各4分,共14分)
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邓康延)
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姐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拂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
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记忆;许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
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有什么被搅起。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
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行,两人为互让一张10元钱争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一方去支边的一对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朋友吧?”“不,才相识几天。”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之交。”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四川一个烟雨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一个女孩率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则与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于成句,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您不会走出我的心。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再怎样延伸,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
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少女,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它身上淌着南方河的气息,它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它怀着对往日的追忆,它举着对明天的期冀。
毕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已走出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孤寂。于是,便有我们这一辈人揣着激情,去西走日喀则,东奔大亚湾,北穿漠河,南跨老山。
流动奔涌的,才是生活。
我向往着远方,还因为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许多站,站上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朋友们以他们各自的送行方式表述着爱意。
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地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
24.“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你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吗?你还能举出“缺憾成美”的一个例子吗?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25.文中把站台比成细腻多情的少女、粗犷豪放的汉子,读了这篇文章,你还能把站台比喻成什么?请写出你的创意。
26.古人笔下的送别诗很多,除了文中出现的之外,你还读过哪些?请再写出两句。
27.作者将笔墨集中于站台,有哪些原因?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作答。
28.文中描绘了一些不能忘记的送别场景,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吧,请回忆并描绘出其中的一个细节(不少于30字)。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9~3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29.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30.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3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六、作文(本题共30分)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第二篇:2014年昆明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二
云众祝大家学习愉快!考试成功!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7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分)
(1)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1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10分)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_________、南岳衡山、西岳_________、北岳恒山、中岳_________。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4.看拼音写词语(每空1分,共12分)
zhì shǐ chén jì zǔ náo yōu lǜ cù bù jí fáng
以上内容来自云众教育网!免费交流、学习;共同走向美好明天!
()()()()()()
()()()()()()
1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语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万古长()表示绿的范围
2.千山一()表示绿的形态
3.()色欲流 表示绿的时间
15.读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适当的意思。(只填序号)(每小题1分,共6分)
“好”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反;②友爱,和睦;③易于,便于;④完,完成;⑤很,甚;⑥表示赞许、应允或结束等口气的词。
(1)我穿好衣服就去,你先走吧!()
(2)好!你真不愧是“学习雷锋积极分子”!()
(3)这匹马跑得很快,真是一匹好马!()
(4)这件事好办,你不用发愁。()
(5)今天的天气好冷啊!()
(6)六年来,我们和老师的关系一直很好。()
17.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
(1)缩句:渔夫的妻子桑娜毫不犹豫地收养了邻居西蒙的孩子。
(2)巴西队击败了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
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
18.请把诗句与相应的季节用线段连接起来。(本题共4分)
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
夏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 草色遥看近却无
冬 千里黄云白日曛
三、文言文阅读(第19小题3分,第20小题4分,第21、22、23小题各2分,共13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1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宋人既成列()
(2)宋师败绩()
(3)公伤股()
20.翻译下面句子。
(1)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21.宋襄公在战争中错过了哪几次有利的战机?归纳宋襄公说的两条作战原则,指出哪一条是主要的。
22.找出子鱼批驳上述两条原则的话。
23.本文中的宋襄公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有什么不同?
第三篇:江苏教师考试:2012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江苏教师考试:2012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江苏教师考试群: 248628080
江苏省教师招聘(http://js.zgjsks.com/)考试笔试内容一般包括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公共知识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时政及 其它综合知识。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专业只考公共知识部分。专业知识,即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面试采取 说课、讲课的方式进行。有的地区只说课,不用讲课;有的地区以讲课为主。具体考试内容参照各地的人事考试网。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30分)1.读拼音,写词语。dà()shà()tuǒ()tiē()yuán()liàng()ruì()xuě()dàn()shēng()2.拼一拼,读一读,用横线给带点的汉字选择正确读音。熄(xī xū)灭 咨询(xín xún)闪烁(shuî suî)毅(yù yì)然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神机秒算()走头无路()杨长避短()阴谋鬼计()昂手阔步()穿流不息()咳不容缓()惊涛核浪()4.“盛”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再查()画。“盛”字在字典中解释有:①兴旺;②强烈;③浓厚;④热烈的,大规模的。在“盛况”这个词中,它应取第()种意思。在“盛气凌人”这个词中“盛”应取第()个意思。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A.皿 6 ④ ② B.成 5 ① ④ C.皿 6 ③ ② D.成 5 ② ④
5.“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守信用。”与这句话意思不一样的是()A.答应别人的事能不守信用吗? B.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C.答应别人的事非守信用不可吗? D.答应别人的事不能不守信用。6.选词填空。
不但„„还„„ 不是„„而是„„ 无论„„都„„ 如果„„就„„
①我发现前面六十多米远的地方就是敌人的前沿阵地,()可以看见铁丝网和胸墙,()可以看见地堡和火力。陆续 继续 持续 延续
②我们()跳上一只小船,船向河中心移去。③这节课,我们()学习《鸟的天堂》。
7.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我的确生意好烦恼也没有朋友多病少挣了许多钱。”父母接到信后,用不同的标点符号来停顿、阅读,结果一个笑,一个哭。读了笑的,是这样停顿、阅读: 读了哭的,是这样停顿、阅读:
8.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
①《墨梅》、《竹石》、《石灰吟》看起来是写物的,实际上是赞颂人的一种精神。()②“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这是一个歇后语。()③“这怎么忍受得了呢?”和“这不能忍受。”意思不相同。()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④“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这句话的节奏是正确的()9.按要求写句子。
①值班室的同志送来两杯热气腾腾的绿茶。(缩句)②凡卡写信。(扩句,至少两处)③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比喻句)10.按顺序排列句子,在()里写上序号。()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
()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起初周围是静寂的。
()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11.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是()A.串端匿迹大相径庭 B.欲盖弥彰精神焕发 C.道持泰阿词不达意 D.搬门弄斧运筹帷幄
12.全部属于动补型合成词的一组词是()A.眼红火红 B.狐疑笔直 C.胆怯眼热 D.吃好擦干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3.王维的《陇西行》属于()A.山水诗 B.乐府诗 C.田园诗 D.边塞诗
14.下列各组成语,完全正确的是()A.无理谩骂优柔寡断蜂涌而至坦陈己见 B.绿草如荫源远流长出奇制胜各行其是 C.改弦更章事必恭亲人才倍出无事生非 D.劳民伤财叹为观止恻隐之心不假思索 15.主语和谓语划分正确的是()A.这个人我‖不认识 B.九寨沟风景‖非常美
C.在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叫作“晕”的光圈 D.他不参加,‖说明他有意见
二、根据积累填空(每空1分,共21分)1.孟子名言,_________。孔子名丘,字_________。2.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_________。3.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4.写出下列作品的作者:《黄鹤楼》——();《岳阳楼记》——(——()。
5.举世皆浊我独清,_________。身无彩凤双飞翼,_________。6._________,户枢不蠹。);《高老头》4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7.填歇后语后面部分:八月十五的月亮——();王母娘娘请客——()。8.请你从《论语》或《学记》中写出一句有关教学的名言:_________ 9.中国书法所谓的“颜筋柳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的书法特色。
10.请把十二地支补充完整: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用干支纪年2005年应该是______年。
11.所谓“五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每题3分,共9分)①现今有关匈奴的历史知识,存在着许多疑问、猜测和误解,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关于匈奴的西迁。东汉中期漠北的北匈奴被鲜卑击破之后,蒙古高原上的 匈奴似乎就再也没有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在中国史籍中出现,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后汉书》说“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 卑”,已经指出了在北匈奴的政权破灭后,原匈奴民族被新的统治民族——鲜卑族所吸收的事实。但是,当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东方学家德经得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匈 奴时,就立即联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匈人,二者名称上的近似使他相信匈人就是西迁后的匈奴。他的联想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写入《罗马帝国衰亡史》后,竟成为一种 流行观点。然而,从北匈奴破灭到匈人出现在拜占庭的东方诸省,其间有二百多年年代学上的断裂。为弥补这种断裂,西方一些学者把许多不相干的历史事实联系到 一起,为匈奴西迁编织了年代上的和空间上的迁徙历史。当然,这些编织大都是牵强附会、缺乏可靠依据的,早就被现代学者所否定,除非出现进一步的证据。把匈 奴与匈人联系起来的尝试不属于历史学家的工作,这在当今的欧亚学中几乎已经成为共识。有趣的是,在中国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说法信为确论,津津乐道。这 个现象本身,足以说明匈奴历史中存在着许多非历史的内容。②但要正确解读匈奴的历史也非一件易事,因为匈奴人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文字资料。记录匈奴历史的文献资料全都是由对匈奴持敌对态度的汉朝官员用汉文 写下来的。汉文史料提供了描摹匈奴历史轮廓唯一的依据,而教科书中有关匈奴的叙述都来自这些依据。汉文史料以可靠性高而著称,但关于匈奴民族和匈奴国家的 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仍然存在着大片大片的空白。匈奴不像突厥那样与中国文明圈以外的波斯文明和罗马文明发生深刻碰撞,也没有像突厥那样,由突厥人自 己、也由周边的定居文明国家(如唐朝和波斯)留下了许多反映突厥人相貌的雕塑和绘画。就欧亚大陆的历史来说,匈奴帝国是在以连绵草原为主要地理特征的中央 欧亚出现的第一个骑马游牧民族建立的大型帝国,其幅员之辽阔,足以与同时代任何一个定居王朝相比。但是,我们无法知道匈奴人是何时成为游牧民的,更无法知 道他们是怎样以及向谁学到了建立庞大国家组织所需要的政治技术。现在学术界越来越相信,作为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形态的游牧,要比农业和定居社会的 出现晚得多。游牧的基本要素是马的驯化和骑乘,这种技术到底是从南俄草原上兴起从而逐渐传播到东部的蒙古草原上的,还是多元起源、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到 现在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是,可以肯定地说,作为草原政治体高级形态的匈奴帝国的出现,绝不是像它在史料中所呈现出来的那样突如其来。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③在匈奴帝国崛起以前,中西史料中都记录了欧亚草原上某些游牧集团或准游牧的民族力量,比如希罗多德所记录的斯基泰人,以及中国先秦史籍中的戎、狄,但把他们看成匈奴帝国的前奏,还需要有更直接和可靠的证据。对此传统文献也显得无能为力,后起的考古学相对有了用武之地。近代以来,考古学家们在华 北、西北、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工作,为解读匈奴文化的源流,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证据和线索。④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前苏联、日本、中国和蒙古等国的考古学家,在中央欧亚的广大范围内,特别是在东起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西至里海和高加 索的内亚地区,发现了大量与匈奴文化可能相关的一些古老文化,如那些极有特色的饰牌、短剑和匕首、鍑等青铜器。这类以动物图案为主要特征的青铜器的广泛分 布,显示了在一个极为辽阔的空间内存在着某种共有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而这种青铜文化持续的时间早于并涵盖了匈奴,因此可以认为匈奴民族是这种文化的一 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匈奴帝国是某种历史悠久又分布广泛的古老文化的产物。
1.下列不属于“在中国仍然有相当多的人对这个说法信为确论”一句中的“这个说法”的一项是()A.当18世纪中期的法国东方学家德经得知中国历史上有个匈奴时,就立即联想到西方历史上的匈人,二者名称上的近似使他相信匈人就是西迁后的匈奴。
B.法国东方学家德经的联想经著名历史学家吉本写入《罗马帝国衰亡史》后,竟成为一种流行观点。
C.西方一些学者把许多不相干的历史事实联系到一起,从年代上和空间上编织匈奴西迁的历史,大都是牵强附会、缺乏可靠依据的。D.把匈奴与匈人联系起来。
2.从上下文看,能正确说明匈奴帝国的起源的一项是()A.汉文史料以可靠性高而著称,但关于匈奴民族和匈奴国家的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仍然存在着大片大片的空白。
B.可以肯定地说,作为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形态的游牧,要比农业和定居社会的出现晚得多。
C.把欧亚草原上某些游牧集团或准游牧的民族力量,比如希罗多德所记录的斯基泰人,以及中国先秦史籍中的戎、狄,看成匈奴帝国的前奏,还需要有更直接和可靠的证据。D.这类以动物图案为主要特征的青铜器的广泛分布,显示了在一个极为辽阔的空间内存在着某种共有的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而这种青铜文化持续的时间早 于并涵盖了匈奴,因此可以认为匈奴民族是这种文化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匈奴帝国是某种历史悠久又分布广泛的古老文化的产物。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后汉书》说“匈奴余种留者尚有十余万落,皆自号鲜卑”,已经指出了在北匈奴的政权破灭后,原匈奴民族被新的统治民族——鲜卑族所吸收的事实。由此可知,东汉中期漠北的北匈奴被鲜卑击破之后,蒙古高原上的匈奴就再也没有在中国史籍中出现。B.要正确解读匈奴的历史也非一件易事,因为匈奴人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文字资料,只留下了许多反映其相貌的雕塑和绘画。
C.游牧的基本要素是马的驯化和骑乘,这种技术到底是从南俄草原上兴起从而逐渐传播到东部的蒙古草原上的,还是多元起源、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一直 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但是,从近代以来考古学家们在华北、西北、蒙古高原及西伯利亚等地区的工作证明,马的驯化和骑乘技术是在蒙古草原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可能 性最大。
D.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俄罗斯、前苏联、日本、中国和蒙古等国的考古学家,在中央欧亚的广大范围内,发现了大量与匈奴文化可能相关的一些古老文化,如那些极有特色的饰牌、短剑和匕首、鍑等青铜器,为解读匈奴文化的源流,提供了越来越丰富的证据和线索。因此,相对于传统文献的不足,后起的考古学有了用 武之地。
四、文言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唐幽帅赵德钧连年用兵,民力疲弊,普父回举族徙常山,又徙河南洛阳。普沉厚寡言,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
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拔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 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淮南平,调补渭州军事判官。太祖领同州节度,辟为推官;移镇宋州,表为掌书记。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 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茵地坐堂中,炽 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 曰:“吾意正如此,特库卿尔。”
普为政颇专,廷臣多忌之。时官禁私贩秦、陇大木,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联巨筏至京师治第;吏因之窃货大木,冒称普市货鬻都下。太祖大怒,促令追班,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淳化三年春,以老衰久病,令留守通判刘昌言奉表求致政,中使驰传抚问,凡三上表乞骸骨。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 疾。
七月卒,年七十一。上闻之震悼,谓近臣曰:“普事先帝,与朕故旧,能断大事。响与朕尝有不足,众所知也。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普亦倾竭自效,尽忠国家,真社稷臣也,朕甚惜之。”因出涕,左右感动。(《宋史•赵普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A.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辟:推荐 B.太宗至,设重茵地坐堂中重:多层 C.不如姑俟削平诸国俟:等待
D.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鞫:审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②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B.①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②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C.①朕君临以来,每优礼之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奇才,并力西向 D.①镇阳豪族魏氏以女妻之②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3.比较下面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因与普计下太原②吏因之窃货大木 ③普尝遣亲吏诣市屋材④冒称普市货鬻都下 A.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也不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相同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D.①和②不相同,③和④相同
4.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朕”对赵普“每优礼之”和赵普“能断大事”的一组是()A.①太祖尝与语,奇之 ②太宗至,设重茵地坐堂中
B.①拜太师,封魏国公,给宰相奉料,令养疾 ②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 C.①普亟出,帝立风雪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②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 D.①将下制逐普,赖王溥奏解之
②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将安逃乎?”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普沉厚寡言,能断大事,很得宋太祖和宋太宗的尊重和器重;太祖和太宗曾雪夜看望赵普,宋太祖还称赵普的妻子为“嫂”。
B.赵普在作军事判官的时候,宋太祖同他谈了一次话,觉得他很不一般;后来盗贼一案的许多无辜者能保全性命,都得益于赵普。
C.赵普虽然勤于政务,能断大事,但独断专行,很遭大臣们嫉恨,所以差一点因木材事件而被罢官。
D.宋太祖同意了赵普多次以“老衰久病”为由的告老还乡请求,并给予了高规格的待遇;赵普去世以后,宋太祖很惋惜,流着泪赞赏了赵普一番。
五、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3分,共30分)1.语文教学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课程总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3.“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是第三学段的识字目标。()4.“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是第二学段的习作目标。()5.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重点。()6.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7.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8.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9.评价识字要考查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10.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基础知识
1.大厦 妥帖 原谅 瑞雪 诞生 2.xī xún shuî yì
3.神机秒算(妙)走头无路(投)杨长避短(扬)阴谋鬼计(诡)昂手阔步(首)穿流不息(川)咳不容缓(刻)惊涛核浪(骇)4.A【解析】略。5.C【解析】略。
6.①不但„„还„„②陆续③继续
7.我的确生意好,烦恼也没有,朋友多,病少,挣了许多钱。我的确生意好烦恼,也没有朋友,多病,少挣了许多钱。8.①√②√③×④√ 9.①同志送来绿茶。②略。
③枯黄的树叶像蝴蝶一样飘落下来。10.3、4、5、1、6、2 11.B【解析】A项,窜端匿迹;C项,倒持泰阿;D项,班门弄斧。12.D【解析】略。
13.D【解析】诗歌反映的是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14.D【解析】A项,蜂拥而至;B项,绿草如茵;C项,事必躬亲、人才辈出。15.B【解析】略。
二、根据积累填空
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仲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唯有杜康 3.问渠哪得清如许 4.崔灏 范仲淹 巴尔扎克 5.众人皆醉我独醒 心有灵犀一点通 6.流水不腐
7.光明正大 聚精会神 8.略。
9.颜真卿 柳公权 10.戌 亥 乙 酉
11.《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C【解析】“不属于‘这个说法’”,就是对“这个说法”否定,与文意相悖。答案应选C。
2.D【解析】A“匈奴国家的起源、发展、衰落与去向”,扩大了外延;B与题干要求不符;C缺乏“证据”,不能正确说明“起源”。
3.D【解析】A最后一句缺少关键的修饰语“以高级政治体的形式”;缺少“似乎”,与“原北匈奴的力量中只在西域仍有零星出现”不符,绝对化。B根 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突厥人留下了许多反映突厥人相貌的雕塑和绘画,并非匈奴人,但“其”在句中指代“匈奴人”,造成“张冠李戴”。C“马的驯化和骑乘技 术是在蒙古草原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可能性最大”属无中生有,原文无据。
四、文言文阅读 1.A【解析】辟:征召。
2.D【解析】①为“用”、“把”;②为“而”。3.D【解析】①为连词;②为介词。4.B【解析】略。
5.D【解析】赵普去世后,宋太宗很惋惜。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五、是非题
1.√2.√3.√4.×5.×6.√7.√8.√9.√10.√
第四篇:2012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7及答案
2012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沉疴 坎坷 呵护 苛捐杂税 百舸争流 B.估量 训诂 故旧 沽名钓誉 怙恶不悛 C.偶尔 寓所 遭遇 向隅而泣 藕断丝连 D.洒脱 哂笑 牺牲 风吹日晒 两栖动物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委曲 委屈求全 无疑 暴露无疑 B.停止 停滞不前 传颂 传诵诗文 C.行迹 形迹可疑 法治 健全法制 D.抚养 抚养小孩 涣然 焕然一新
3.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A.发表(表达,登载)整装待发(整理好行装,等待出发)发端(开始,开端)先发制人(先动手以制服对手)B.信史(确实的历史)信马由缰(相信马能识途,紧随其后)信访(来信,来访)通风报信(暗中透露消息)C.征文(征集稿件)旁征博引(广泛地引用材料)征途(远途,行程)信而有征(可靠而且有证据)D.背约(违背约定)力透纸背(形容文章深刻有力)背离(离开,违背)离乡背井(离开故乡去外地生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ㄋ⑿铝搜侵藜吐迹 ⑶椅 泄 釉偬硪唤稹? B.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C.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D.陈水扁近日信口雌黄,抛出了与“两国论”如出一辙的“一边一国”论,结果一时舆论大哗,谴责声四起。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自私使某些人变得鼠目寸光,看不到国家利益。
②围绕埃及最大金字塔——胡夫金字塔的诸多疑团,多年来困扰着全世界的考古学家。③由于忽略了保护环境,类似切尔诺贝利事件那样的灾祸不断发生。A.从而一直所以 B.进而一贯因此 C.从而一贯所以 D.进而一直因此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游戏中的暴力现象是一种比色情和电视暴力更具危害的社会问题,它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对自身及他人的伤害,它助长了青少年的暴力倾向和反社会人格。
B.对征税机制完善的国度,是没有特殊身份可言的,即便你是炙手可热的权贵,只要你有偷税嫌疑,照样查你没商量。
C.由于各地、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菜篮子”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实现了“菜篮子”产品由长期短缺、品种单调到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的历史性转折。
D.如果美国政府不履行它在中美贸易协定、多种纤维品协定和纺织品协议中所应承担的义务,那么,任何人也难以预料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会不会出现逆转。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说齐使。齐使以为奇,窃载与之齐。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子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子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卷,救斗者不搏撠,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后十三岁,魏与赵攻韩,韩告急于齐。齐使田忌将而往,直走大梁。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陕,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于此树之下”。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至斫木下,见白书,乃钻火烛之。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魏军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齐因乘胜尽破其军。(节选自《史记》)7.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君 弟:您只管 B.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再 胜:第二次取胜 C.齐威王欲将孙膑 将:率领 D.士卒亡者过半矣 亡:死亡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B.赵急,请救于齐受任于败军之际
C.魏将庞涓闻之,去韩而归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D.齐因乘胜尽破其军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9.对下列各句中“其”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指代前文中的“(田)忌” B.据其街路指代前文中的“大梁”
C.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指代前文中的“庞涓”
D.读其书未毕,齐军万弩俱发指代前文中的“斫大树白”
10.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孙膑军事才能的一组是()①孙子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 ②居辎车中,坐为计谋。③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④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
⑤马陵道狭,而旁多阴隘,可伏兵。⑥于是令齐军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膑原在魏国,因受迫害而沦为刑徒,后来,他暗地里见到并说服了齐国使者,得以逃到齐国,受到齐国将军田忌的信任和像对待客人一样的款待。
B.在田忌与齐王等人赛马时,孙膑教给田忌用下等马与对方的上等马对比,用上等马与对方的中等马对比,用中等马与对方的下等马对比,结果一负、一平、一胜,赢了齐王千金。C.本文记叙的“围魏救赵”和“马陵道之役”的故事,充分表现出孙膑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其中“马陵道之役”的胜利,更是由于他通过仔细研究,充分掌握了敌我情况而取得的。D.文章刻画人物的性格面貌,生动逼真。写孙膑的出谋献策,往往只说做法,不讲原因,到了最后,才看到它的作用。这种写法,曲折有趣,引人入胜。
三、综合知识(第12小题4分,第13小题6分,第14小题10分,共20分)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2)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1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第三句诗中“可怜”一词的意思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景物你看到了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的心情?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_________,_________。(杜甫《客至》)(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_________,_________。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__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3)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_________。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苏洵《六国论》)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26题(第15—22每题3分,第23、24小题各4分,第25小题7分,第26小题8分,共47分)
(一)精神解放路在何方 ——《儒林外史》的精神探索
《儒林外史》的深刻性不仅表现在对制度文化层面的批判,而且更深入到精神文化的层面,把创作的千钧之力放在对人性的深度解剖上,对生命意趣的探索追求上。我们应当运用心理学、文化学的成果,把它作为一种精神现象,剖析作者和人物的心态,探究其文化历史内涵。这对人类及其社会具有更恒久的意义,也是贯通古今的一条路径。
在作精神、心理的审视中,我注意到:士的精神安顿、精神解放问题,是《儒林外史》深层关注的中心。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特别注意到把读书与做官联结在一起,“诱以官、禄、德”,通过科举制度使读书人“入我彀中”。“学而优则仕”,成为封建时代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马二先生就是这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正宗产品。他以拙朴的本性毫无讳饰地讲出老实话:念文章、做举业,就是为了做官。只要能做官,朝廷叫做什么举业,就做什么举业。至于这种举业是否合理,那他根本不去想,能做官就合理!他把做官看作人生的唯一价值,而按朝廷功令做举业,就是做官的唯一正途。封建统治者正是充分发挥权力的魔法,使读书人乖乖地做自己的奴才。《儒林外史》没有停留在科举制度这个层面,而是继续深入下去,写到读书人的精神层面:思想如何被戕害,智能如何被斫伤,人格如何被奴化,结果形成了依附性和奴性,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
正是痛心疾首于“马二精神”,吴敬梓让迟衡山斩钉截铁地说:“讲学问的只讲学问,不必问功名;讲功名的只讲功名,不必问学问。”
实践这种叛逆的,首先是“作者自况”的杜少卿。他也像现实中的吴敬梓一样,写了一部《诗说》。他批评“而今”“只依朱注”是“固陋”。他常翻朱说,务要说出“前人不曾说过”的话,说出自己的话。从学术上说,他是在提倡学术中的知性主体精神,具有学术启蒙的意义。这是他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对待学问的态度上,杜少卿与马二首先形成对照。
在对待朝廷功令的态度上,杜少卿与马二也形成对照。马二是八股举业的虔诚信徒和传教士,几十年科场不利,他非但毫无怨尤之心,而且弥久弥笃,自觉自愿地让功名的笼头越套越牢。杜少卿则鄙弃八股举业。当马二之辈把受朝廷征辟去做官视为无上荣宠时,他却冒着欺君之罪,“装病辞征辟”,执意不受朝廷的牢笼。挣脱各种“爵禄之縻”后,他高兴地说:从此要“逍遥自在,做些自己的事”。“做些自己的事”,反映了个体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朱自清先生曾说:“旧知识分子——士大夫是靠皇帝生存的,新知识分子则不一定靠皇帝(或军阀)生存,所以新知识分子是比较自由的。他们是‘五四’之后才有的。”并说这表现着“中国现代化的过程的一段”。“五四”之前一百多年出现的杜少卿,当然还不是新知识分子,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还没有从传统中蜕变出来,但他已经表现出摆脱依附性和奴性、争取精神解放的历史要求,这与当时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是一致的。杜少卿以及“市井四奇人”、女奇人沈琼枝的形象,都是《儒林外史》奏出的从传统向现代迈步的前进音符。(摘自2002年1月16日《光明日报》,作者:李自秋)15.下列不属于吴敬梓对《儒林外史》对“精神文化层面”进行剖析的一项是()A.对人性的深度剖析和生命意趣的求索追求。B.对士的精神安顿、精神解放问题的关注。
C.指出“学而优则仕”是读书人的群体价值取向。
D.分析读书人如何丧失独立人格而形成依附性和奴性。
16.对文中概括的“马二精神”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封建统治的魔法下,甘心情愿充当统治阶级的驯服奴才。B.读书是手段,做官是目的,把做学问与做官完全割裂开来。C.无独立见解,只会鹦鹉学舌、拾人牙慧,毫无知性主体精神。D.热衷于功名利禄,学受其害而不自知,视受征辟为最高的荣宠。
17.对文中分析的“杜少卿”这一典型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少卿是吴敬梓对生命意趣追求的外化,表达了吴敬梓对读书人精神归宿的求索。B.杜少卿是一位追求人格独立、精神解放和具有一定批判精神的封建时代末期进步知识分子的代表。
C.杜少卿是封建科举制度的叛逆者,他鄙弃通过读书去求取荣华富贵,最后终于挣脱了功名的牢笼。
D.杜少卿敢于大胆蔑视皇权,反映了个体人格的觉醒和追求,说明他虽是旧知识分子,却能摆脱皇帝而生存。
18.根据文中内容进行推断,以下选项不正确的是()
A.文章认为《儒林外史》的现实意义主要在于它对读书人精神文化层面的深入剖析并由此对古今的沟通。
B.文章指出“马二”由于思想被戕害,智能被斫伤,人格被奴化,最后沦落为一名虔诚的传教士。
C.文章认为杜少卿虽是旧朝代的知识分子,其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还没有从封建制度下脱胎换骨,但已表现出争取思想解放的历史要求。
D.文章认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虽已触及到读书人思想的深层话题,并且奏出了由传统迈向现代的前进音符,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还无法为读书人指出一条真正的思想解放之路。(二)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了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19.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20.对文中画线处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新害虫的出现与能抗虫害作物分泌的“雾剂”污染环境有关。B.美国的那种基因的玉米和棉花品种是无法对付害虫的。C.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促使更不容易杀死的害虫出现。D.那种能抗虫害的作物,在抗虫害的同时,又保护了一些害虫。2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所有品种都得到推广种植。B.提高作物抗病毒的能力仍然是转基因技术研究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C.更难对付的害虫的加快出现将是转基因作物给环境带来的最大危险。
D.增产并不是转基因技术研究的目的,提高抗病毒能力是研究者最感兴趣的。22.对文中所提供的信息,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生物学家知道怎样通过转基因技术使作物产生抗除莠剂等特性不过十多年时间。B.转基因作物可能给环境带来危险是转基因技术研究中不容忽视的问题。C.野生植物同抗除莠剂作物杂交之后的变种已经给农业生产带来新问题。
D.转基因是一种新的生物工程技术,它给作物栽培带来从未有过的根本改革。
(三)幻想
[英]史蒂文森
就现象而言,在这样一个婚姻嫁娶、征战杀伐充扩其间的世界之中,在一个每天我们都要不止一次以绝大的兴味与速度把相当一部分食物坚决而无悔地贮入我们这副皮囊之内的世界之中,能够获取的成就似乎是相当多的。对许多人而言,匆匆观之,尽是获取,多多益善,似乎便是这充满斗争的人生的唯一目的。然而,如果涉及精神,这一切终不过为幻象而已。快乐的生活乃是前进的生活,其中每件事物都要导向更高的阶段,而且永无止息。在一个具有奋进意识的人的面前,时刻会有新的天地。因而,尽管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并不阔大,尽管我们所陷溺于其间的那种种灾难也都不会历时很长,但是由于我们的天性,我们的愿望却多如繁星一般,而且常是生命不息,欲望不止。真正的快乐在于我们开始得怎样,而不在于我们结束得如何。在于我们希求什么,而不在于我们拥有什么。一个理想便是一份永久的快乐,一份像地产那样实实在在的家业,一生取之不竭,年年像收获那样给你携来大量快活的财富。人生犹如剧场,除非我们对上演的剧目感兴趣,否则那个地方必然枯燥乏味,一无是处。而对那些在科学艺术上全不在行的人们,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空幻 的色相而已,或者像一条灾厄密布的崎岖野径。正是因为人们具有欲望的好奇心理,他们才能心平气和地生存下去,才能对人生世相产生迷恋,才能在每天早上醒来之后对工作和娱乐重新产生兴趣。欲望与好奇正是使世界在人的面前变得五彩缤纷的一双神奇眼睛;正是这两者才使女人那么迷人,化石那么有趣。另外,一个人也可能倾家荡产,沦为乞丐,但只要这两件法宝不丢,他便仍不失为一位富者——富在一切乐趣的可能性上。设使一个人能把所有的饭食以调试浓缩和综合的形式而一餐吃下,从此再无饭食的欲望;设使他能把世上的万般于一顾之下饱览无遗,从此再无求知的渴望;设使他能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领域中做到诸如此类的事物——那么未来的日子里,这个人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幸好我们的种种虚妄不实的追求倒也很少得逞;我们常把希望过多地集中在高不可攀的幻想上面,致使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很少有成。需要人操心的事真如芥子一般,生生不已,永无止期。你也许以为只要孩子一旦呱呱落地,一切就会万事大吉,殊不知这只是新的忧虑的开始;而当你费尽艰辛把他养大,经过长牙换牙,读书入学,最后到达嫁娶年龄,唉!这无非是再增添一些新的忧虑、新的担心罢了。你何尝一天能够松懈放心?你那孩子的健康状况,会像你对自己的情形一样,放心不下。再如,当你完婚之后,你也许认为你的辛劳已经到了顶峰,往后的日子便会像下坡一样,放心顺利轻松。其实,这还仅仅是恋爱的结束与婚姻的开始。著书是永无完结的事情,其实实验、旅行乃至聚敛财富,也都没有完结。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即便攻读一生一世,也未必会如我们所想象的那样渊博。我们从未塑出过一尊尽符我们梦想的完美雕像。当我们发现了一块大陆或越过一重山岳之后,另外一片海洋或一带草原又会遥遥在望。这个浩翰无边的宇宙是任凭我们何等疾速也周游不尽的。这并不像卡莱尔的书那样,可以从头到尾把它读完。即使其中区区一个角落,例如一座私家花园,或某个村郊野地,那里的物候气象也常常变化多端,尽管我们比重出入其间,种种意想不到的新鲜事物或令人高兴的事情还是不断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世上只有一个愿望可以实现,只有一桩事物可以完全达到:这便是死亡。但是由于种种关系,至今还找不到一个人可以告诉我们,这事是否值得达到。23.一个人可能沦为乞丐,“但只要两件法宝不丢”,他便仍不失为一位富者,这“两件法宝”指什么? 24.分别写出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意义。
(1)人生犹如剧场,除非我们对上演的剧目感兴趣,否则那个地方必然枯燥乏味,一无是处。(2)当我们发现了一块大陆或越过一重山岳之后,另外一片海洋或一带草原又会遥遥在望。25.读了文章之后,你认为作者所说的“人生乐趣”是什么? 26.你认为作者所说的死亡是否值得达到?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解析】A项:疴—kē坷—kě呵—hē苛—kē舸—gě;B项:估—gū诂—gǔ故—gù沽—gū怙—hù;C项:偶—ǒu寓—yù遇—yù隅—yú藕—ǒu;D项:洒—sǎ哂—shěn牺—xī晒—shài栖—qī
2.A 【解析】委曲求全暴露无遗
3.B 【解析】信马由缰:骑着马不拉缰绳,任其自由行动。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行动。
4.D 【解析】A句中“不孚众望”意为“不能使群众信服”,应改成“不负众望”;B句中“空前绝后”多用来形容“非凡的成就或盛况”,不合语境;C句中“当仁不让”意为“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是褒义词,用在此处不恰当;D句中“信口雌黄”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用在此句中是正确的。5.A 【解析】“从而”连接的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连接结果或目的等,意为“因此就”;“进而”意为“继续往前、进一步”,结合①句句意,可知此处应填“从而”。“一直”副词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一贯”着重指一向如此,从未改变。语气很重,多用于肯定句。因此,②句填“一直”最恰当。“所以”可与“由于”呼应,而“因此”则与“由于”的意思发生部分重复。故本题应选A。6.D 【解析】A项中“反社会人格”不能“助长”;B项“对”应改为“在”;C项“长期短缺,品种单调”与“品种丰富多样、供求基本平衡”不对称,应改为“供求基本平衡、品种丰富多样”。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7.A 【解析】B项“再胜”应为“两次取胜”;C项“将”应为“使孙膑为将”;D项“亡”应为“逃亡”。
8.C 【解析】A组中,第一句中的“与”意为“和、同”,第二句中的“与”应为“给”;B组中两个“于”,前者为“向”,后者为“在”;C组中两个“而”皆为连词,表顺承关系,可不译;D项中两个“因”,前者为“于是”,后者为“通过”。9.D 【解析】“其”应指代“大树白”。
10.D 【解析】第①句侧重表现孙膑的“智慧”;第③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庞涓”,后一分句的主语是田忌,都与孙膑无关;第⑤句是司马迁对“马陵”地理环境的客观叙述。11.B 【解析】应为“一负二胜。”
三、综合知识
12.(1)善于作战的人顺着事情的发展趋势向有利的方面加以引导。(2)和他的骑兵一道,两日的路程并作一日赶,追击逃奔的齐军。13.(1)可爱。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2)蕴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喜悦、热爱之情。从侧面反映出诗人离开朝廷后轻松愉快的心情。(或诗人内心的喜悦心情)14.(1)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5~26题
15.C 【解析】此项属于对“制度文化层面的批判”,由原文第三段“没有停留在科举制度这个层面”的表述可知。16.B 【解析】“马二之辈”读书与做官是统一的,由原文第三、四段可知。17.D 【解析】由原文结尾一段可以推知。原文说:“旧知识分子——士大夫是靠皇帝生存的”,而“杜少卿”仍旧是“旧知识分子”。
18.B 【解析】原文第六段说“马二是八股举业的虔诚信徒和传教士”,这里的传教士是比喻说法,而选项将其偷换成本义来用。
19.D 【解析】由文中第一句“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可知。
20.C 【解析】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句得出C项。
21.B 【解析】由文中第三自然段可知,再者A、C、D三项语言太绝对,可排除。22.C 【解析】由第三自然段中的“可能”“一旦”说明这种杂交也许会给农业带来新问题,但不是已经。23.欲望、好奇。
24.(1)人如果没有了理想和追求,也就失去了生活的乐趣,生命的意义也就消失了。
(2)在变化多端的生活中,种种意想不到的新鲜事物和令人高兴的事情会不断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而人生的乐趣正包含其中。25.生活中永远充满理想和追求。
26.不值得。因为人生的乐趣在于我们开始得怎样,而不在于结束得如何,死亡固然容易达到,但那将是前进的停止,奋进的终结。
第五篇:江苏教师考试: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答案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江苏教师考试: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练习题答案
江苏教师考试群: 248628080
江苏省教师招聘(http://js.zgjsks.com/)考试笔试内容一般包括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其中公共知识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时政及 其它综合知识。幼儿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等专业只考公共知识部分。专业知识,即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历史等。面试采取 说课、讲课的方式进行。有的地区只说课,不用讲课;有的地区以讲课为主。具体考试内容参照各地的人事考试网。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
1.D【解析】A悄声qiǎo,B泠然líng,C大笔如椽chuán。2.A【解析】A中“集掖成裘”应改为“集腋成裘”。3.A【解析】B颂—诵,C涨—胀,D堰—偃。
4.D【解析】A泥沙俱下:泥土和沙子一起随河水流下来,比喻人或事物不论好坏都一齐显现出来;鱼龙混杂:鱼和龙混合掺杂在一起,比喻坏人和好人或 凡人与圣人混成一起,好坏难分。B清规戒律:“清规”指佛教为僧尼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规则,“戒律”指教徒必须遵守的生活准则,泛指规章制度,多指束缚人的 规章制度。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中性词语,现较多作贬义。C额手称庆:把手举到额头上,称说庆幸得很,形容人们在忧困中获得喜讯时高 兴和喜悦的神态;弹冠相庆:“弹冠”指掸去帽子上的尘土,将要入仕做官。“庆”指贺喜,指即将做官而相互庆贺。多用于贬义。D顾此失彼:顾了这个,顾不了 那个,形容头绪太多,不能兼顾,与“捉襟见肘”意思颇为相近;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1)形容衣服破烂;(2)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5.A【解析】B句式杂糅,最后一句应改为“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的优势,满足了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C表述不周,据语境意义应当删除“能否”;D重复累赘,删除“毫无例外地”。
6.C【解析】A诗句出自北宋词人辛弃疾的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用反衬手法表现的是乡村深夜的清幽宁静景色,故不适用于“热闹”的西湖夏 夜;B原诗句出自宋朝诗人林逋的七律《山园小梅》,是写梅花的疏朗与幽香,不能用来描写桂花;D词句出自宋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朝词人李清照的词《一剪梅》,适用于“爱情”而 非“亲情”。7.B【解析】汤显祖的《牡丹亭》是明代传奇的代表作,而非清代。8.A【解析】按总分结构排序。9.B【解析】略。
10.D【解析】A项“有”通“又”、“暴”通“曝”;B项“知”通“智”;C项“生”通“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11.D【解析】动:经常。
12.D【解析】用排除法:①表明魏德深管理属下有方,约束官吏;③表明魏德深治理有方和他的严厉。
13.C【解析】“而奸人赵君实与逃窜之徒,只能躲藏流亡”错误,文中说的是“自德深到县任职以来,君实呆在家中不敢出门。逃犯纷纷来自首。”
14.(1)与郡丞元宝藏结交很深,前前后后的县令县长,没有不受他指挥的。(2)馆陶县整个境内的百姓都悲哭,因此跟随着去安家的有几百户。
三、语文基础知识 15.(1)奔流到海不复回(2)两朝开济老臣心(3)别有幽愁暗恨生(4)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5)无限江山(6)西风紧 北雁南飞
(7)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杨柳岸晓风残月(8)犹抱琵琶半遮面(9)卷起千堆雪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0)小人长戚戚
16.(1)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舍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7.B【解析】A“植物”范围扩大,“为适应外界环境”也属无中生有。C“所有豆科植物”范围扩大,“闭合起来”表达不严密。D“捕绳草闭合起来”和“植物睡眠”是有区别的。
18.D【解析】根据第三节第一行“使叶子开合的竟是两种不同的生理活性物质”可以推知是上田实等人的研究成果。
19.C【解析】A叶下珠体内的生物钟控制的是“配醣体的合成分解”,并非“安眠物质和兴奋物质”。B第三节中说“铁扫帚的兴奋物质是配醣体,在夜晚配醣体水解”,并非“合成”。D项根据文中最后一段,农药尚未研制,选项偷换了概念。
五、现代文阅读 20.,“”。。
21.徒劳:没有价值。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过来。22.一定要争气,绝不能让别人看不起。23.在这里,友好中也有不友好的事情发生 24.①热爱祖国②为国争光
六、古诗及背诵
25.(1)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魄。
(2)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巅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像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 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 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26.(1)更也人皆仰之(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3)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七、作文 例文: 人生不是单选题
多变、复杂的社会让我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主动的,也有被动的。人生从来都不是单选题。在众多选项中,哪个才是你最终的答案呢?对事物的选择,就是 体现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世界观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是一个人在某种特定环境下,长期的成长和转变的结果。因此,不一样的环境,造就了不一样的人,构成 了不一样的世界观,也就有着不一样的选择。人的选择,在冥冥之中就已经有了定数,就是由自己的世界观所决定的。能掌握一个人的世界观,就能明白他在面临事 情时所做出的选择。要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花上很长很长的时间,也许是一辈子。一个人要改变也是很困难的,只有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才会催促 着人做出调整,再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适应后,才会慢慢的转变,在转变到了一定量的时候,才能演变为新的世界观,随之性格和心态都有了相应的改变、成熟。这样在环境中才能找到自己的平衡点。人在挫折面前总显得那样的脆弱,猝不及防。但我们又不能不承认,人在挫折中成长得最快。挫折的来临使现在的情况和以前的情况落差太大,并没有安排足 够的时间给人做准备,因此人很难去承受,而这些都是不能不去承受的突发事件。如果你是坚强的,那么你就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去适应这个落差,让自己在短时间 内找到平衡点。人的性格和世界观就会有比较快的转变,在对事的心态上也会转变,也会很快的成熟起来。挫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面对挫折的勇气。
我们的选择是主观的,是事物的存在让我们有了这样的主观意识。因此,事物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选项也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哪个选择能最符合当时的环 境。事本事,物乃物,并没有让人添加感情色彩。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着它存在的理由,如果你觉得没用,那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它所存在的价值。每个人做每件事都 会有他的道理,如果你觉得不可思议,那是因为你没有发现它所具有的意义。只有成熟,平和的心态下,才能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人生不是单选题,才使得我们这个 社会更加的多彩,充满了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