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章 第二节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课下作业(共)
第五章第二节 等差数列及其前n项和
1.设命题甲为“a,b,c成等差数列”,命题乙为“2”,那么()bb
A.甲是乙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B.甲是乙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C.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D.甲是乙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ca解析:由+=2,可得a+c=2b,但a、b、c均为零时,a、b、cbbbc2.b
答案:B
2.在数列{an}中,a1=1,an+1=2an+2n.(1)设bn=a,证明:数列{bn}是等差数列; 2(2)求数列{an}的前n项和Sn.解:(1)证明:由已知an+1=2an+2n得
a+2a+2nabn+1==1=bn+1.222
又b1=a1=1,因此{bn}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2)由(1)知a-2n1.-n,即an=n·2
-Sn=1+2×21+3×22+„+n×2n1,两边乘以2得,2Sn=2+2×22+„+n×2n.两式相减得
Sn=-1-21-22-„-2n1+n·2n -
=-(2n-1)+n·2n
=(n-1)2n+1.3.(2009·福建高考)nn334,则公差d等于()
5A.1C.2D.3 3
解析:∵S3=a1+a3×3=6,而a3=4,∴a1=0,2
a3-a1∴d=2.2
答案:C
4.(2010·徐州模拟)观察下表:
234
34567
45678910
„„
则第__________行的各数之和等于2 0092.解析:设第n行的各数之和等于2 0092.则Sn=(2n-1)·n+2n-12n-2·1 2
=(2n-1)2=2 0092,∴2n-1=2 009,n=1 005.答案:1 005
5.已知等差数列{an}中,a2=6,a5=15,若bn=a2n,则数列{bn}的前5项和等于________.
a2=a1+d=6,a1=3,解析:由⇒∴an=3+3(n-1)=3n,bn=a2n=6n,∴a=a+4d=15,d=3,51
6+30=5=90.2
答案:90
6.已知数列{an}满足2an+1=an+an+2(n∈N+),它的前n项和为Sn,且a3=5,S6=36.(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bn=6n+(-1)n1λ·2an(λ为正整数,n∈N+),试确定λ的值,使得对任意n∈N+,-
都有bn+1>bn成立.
解:(1)∵2an+1=an+an+2,∴{an}是等差数列,设{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a1+2d=5由a3=5,S6=36得,解得a1=1,d=2.6a+15d=361
∴an=2n-1.(2)由(1)知bn=6n+(-1)n1·λ·22n1,要使得对任意n∈N+都有bn+1>bn恒成立,--
∴bn+1-bn=6n1+(-1)n·λ·22n1-6n-(-1)n1·λ·22n1=5·6n-5λ·(-1)n1·22n1>0恒++----
成立,13-λ·(-1)n1<()n.22
当n为奇数时,333即λ<(n,而n的最小值为 222
∴λ<3.3当n为偶数时,λ>-2()n,2
399而-2()n的最大值为-∴λ>-222
9由上式可得-<λ<3,而λ为正整数,2
∴λ=1或λ=2.7.设等差数列{an}的前nn367+a8+a9等于()
A.63B.45
C.36D.27
解析:由{an}是等差数列,则S3,S6-S3,S9-S6成等差数列.
由2(S6-S3)=S3+(S9-S6)得到
S9-S6=2S6-3S3=45,即a7+a8+a9=45.答案:B
8.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log2(a5+a9)=3,则等差数列{an}的前13项的和S13=________.解析:∵log2(a5+a9)=3,∴a5+a9=23=8.∴S13=13×a1+a1313×a5+a913×8==52.222
答案:52
9.(2009·辽宁高考)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6S5-5S3=5,则a4=________.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为a1,公差为d,则由6S5-5S3=5,得6(a1+3d)=2,1所以a4=.3
1答案:3
10.(2010·合肥模拟)在数列{an}中,a1=,a2=1,且an+2-an=1,(n∈N+),则S20=2
________.解析:∵an+2-an=1,1∴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2
110×9∴a1+a3+„+a19=10×+1=50,22
同理,偶数项构成以1为首项,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a2+a4+„+a20=10×1+
∴S20=105.答案:105
11.(文)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S9=S12,则当n等于________时,Sn取得最小值.
解析:设数列{an}的公差为d,则由题意得
119a1+9×(9-1)d=12a1+12×(12-1)d,22
即3a1=-30d,∴a1=-10d.∵a1<0,∴d>0.1121∴Sn=na1+(n-1)d=dn2- 222
21d441dn-2-=228
∴Sn有最小值,又n∈N+,∴n=10,或n=11时,Sn取最小值.
答案:10或11
11.(理)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数列{bn}满足bn=an·an+1·an+2(n∈N+),{bn}的前n项和
用Sn表示,若{an}满足3a5=8a12>0,则当n等于________时,Sn取得最大值. 解析:(先判断数列{an}中正的项与负的项)
∵3a5=8a12>0,∴3a5=8(a5+7d)>0,解得a5=-5676d>0,∴d<0,∴a1=-d,5510×91=55,2
故{an}是首项为正数的递减数列.
an≥0由an+1≤0 -5+n-1d≥0⇒5+nd≤076
11⇒15≤n≤16,∴n=16.55
答案:16
1112.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x∈R),满足f(0)=f()=0,且f(x)的最小值是-28
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对一切n∈N+,点(n,Sn)在函数f(x)的图象上.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通过bn=S构造一个新的数列{bn},是否存在非零常数c,使得{bn}为等差数列; n+c
Sn+n(3)令cn=n,设数列{cn·2cn}的前n项和为Tn,求Tn.2解:(1)因为f(0)=f()=0,所以f(x)的对称轴为x=,又因为f(x)的最小值2240+
111是-,由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性可设f(x)=a(x-2848
又f(0)=0,所以a=2,11所以f(x)=2(x-2=2x2-x.48
因为点(n,Sn)在函数f(x)的图象上,所以Sn=2n2-n.当n=1时,a1=S1=1;当n≥2时,an=Sn-Sn-1=4n-3(n=1时也成立),所以an=4n-3(n∈N+).
12nn-22n-nS1(2)因为bn==令c=-(c≠0),即得bn=2n,此时数列{bn}2n+cn+cn+c2
1为等差数列,所以存在非零常数c,使得{bn}为等差数列. 2
S+n2n2-n+n(3)cnn==2n,n
则cn·2cn=2n×22n=n×22n1.+
所以Tn=1×23+2×25+„+
(n-1)22n1+n×22n1,-+
4Tn=1×25+2×27+„+(n-1)22n1+n×22n3,++
两式相减得:-3Tn=2+2+„+2
++352n+1-n×22n+3231-4n+=n·22n3,1-4231-4nn·22n33n-122n3+8Tn=.939
第二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作业
家长签名:
学之导教育中心作业
———————————————————————————————学生: 伍家濠 授课时间:________年级: 高三
教师:
廖
1.已知等差数列共有10项,其中奇数项之和15,偶数项之和为30,则其公差是()A.5 B.4 C.3 D.2 2.在等差数列an中,若a4a612,Sn是数列an的前n项和,则S9的值为()(A)48(B)54(C)60(D)66 3.设Sn是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若(A)
S31S,则6()S63S12311(B)
(C)8(D)
39104.已知数列{an}、其首项分别为a1、且a1b15,设b1,a1,b1N*.{bn}都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则数列{cn}的前10项和等于()cnabn(nN*)A.55
B.70
C.85
D.100 5.设an是公差为正数的等差数列,若a1a2a315,a1a2a380,则a11a12a13()
A. 120 B. 105 C. 90 D.75 6.an是首项a1=1,公差为d=3的等差数列,如果an=2005,则序号n等于()(A)667(B)668(C)669(D)670 7.若等差数列an的前三项和S39且a11,则a2等于()A.3 B.4 C.5 D.6 8.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21,a33,则S4=()[来源:学科网] A.12 B.10 C.8 D.6 9.设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39,S636,则a7a8a9()A.63 B.45 C.36 D.27 10.等差数列an的公差是正数,且a3a712,a4a64,求它的前20项的和.11.已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前30项的和为50,前50项的和为30,求前80项的和。
12.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2a5a12a1536,求S1613、若a1>0,S15=S20,它的前几项和最大?
第三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过程以及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等差数列前n项和,与前面学过
的等差数列的定义、性质等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又能为后面等比数列前n
项和以及数列求和做铺垫。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理解公式的推导方法。同时能
熟练、灵活地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倒序相加进行求和的过程,学会
观察、归纳、反思。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具体、生动的现实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探
究求和方法的兴趣,树立学生求知意识,产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逐步养
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一般公式推理的能力。
4、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掌握与应用。
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的掌握。
二、学情分析
学生前几节已经学过一些数列的概念及简单表示法,还学了等差数列的定
义以及性质,对等差数列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这些知识也为这节的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准备,让学生能更容易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也为后面的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铺垫。但由于数列形式多样,因此仅仅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还是不够的,更应该学会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探索发现
四、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创设情境
教学过程:200多年前,高斯的算术老师提出了下面的问题: 123100?。据说,当其他同学忙于把100个数逐项相加时,10岁的高斯迅速得出5050这个答案。让同学思考并讨论高斯是怎么算的。
设计意图:由著名的德国数学家高斯的例子引发同学们的思考,为下面引入倒序相加法求和做准备。2.教学环节:介绍倒序相加法
教学过程:请同学将自己的计算方法在课上发表,老师接着介绍倒序相加
法。记S123100981S10099,从而发现每一列相加都得101。
则2S(1100)(299)(398)(1001)101*100
S101*10025050
类似地,用同样的方法计算1,2,3,,n,的前n项和,可以得到 123n(n1)n。2 设计意图:介绍倒序相加法,并用这个方法计算1,2,3,,n,的前n 项和,从而为下面推导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做铺垫。
3.教学环节:推导公式
教学过程:首先介绍数列an的前n项和,用Sn来表示,即
Sna1a2a3an。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我们用两种方法表示Sn。Sna1(a1d)(a12d)[a1(n1)d]Snan(and)(an2d)[an(n1)d]
则两式相加得:
2Sn(a1an)(a1an)(a1an)(a1an)n(a1an)
n个n(a1an),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2n(n1)d。式ana1(n1)d代入,得到公式Snna12 推导出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为Sn 设计意图:用倒序相加法推导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由于有前面的铺垫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后面的应用也有帮助。
4、教学环节:例题讲解
教学过程:例1: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计算1+3+5++99的值。
例2:a11,a86,求这个等差数列的前8项和S8以及公
差d。例3: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n,求这个数列 的通项公式。这个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与公差分别是什么?
设计意图:巩固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加深学生对该公式的印象。6.教学环节:回顾总结
教学过程:
1、倒序相加法进行求和的思想
2、复习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Snna1n(a1an)和 2n(n1)强调要根据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进 d,行求解。以及公式的适用范围。7.教学环节: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问题的提出
2、倒序相加法
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
4、例题
5、回顾总结
6、布置作业
第四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
等差数列前n项和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和练习
【教学目的】
(1)探索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掌握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
(3)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法,结合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从而理解并掌握.【重点】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及其应用。
【难点】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思路的获得 【教具】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软件,电脑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a1 + a2 + a3 +......+ an=sn
a1 + an=a2 + an-1 =a3 + an-2 2.情景自学
问题一: 一个堆放铅笔的V形架的最下面一层放1 支铅笔,往上每一层都比它下面一层 多放一支,最上面一层放 100支,这个V 形架上共放着多少支铅笔?
思考:(1)问题转化求什么 能用最短时间算出来吗?
(2)阅读课本后回答,高斯是如何快速求和的?
他抓住了问题的什么特征?
(3)如果换成1+2+3+…+200=?我们能否快速求和?,(4)根据高斯的启示,如何计算 18+21+24+27+…+624=?
3..合作互学(小组讨论,总结方法)
问题二: Sn = 1 + 2 + 3 + … + n = ?
倒序相加法
探究:能把以上问题的解法推广到求一般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吗?
问题三: 已知等差数列{an }中,首项a1,公差为d,第n项为an , 如何求前n项和Sn ?
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 n(a1 + an)=2Sn
问题四: 比较以上两个公式的结构特征,类比于问题一,你能给出它们的几何解释吗?
n(a1 + a n)=2Sn
公式记忆 —— 类比梯形面积公式记忆
n(a1 + a n)=2S 问题五: 两个求和公式有何异同点?能够解决什么问题?
展示激学
应用公式
例1.等差数列-10,-6,-2,2的前多少项的和为-16 例2.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吗?
【思考问题】如果一个数列{an }的前n项和Sn = pn2 + qn + r,(其中p,q,r为常数,且p ≠ 0),那么这个数列 一定是等差数列吗?若是,说明理由,若不是,说明Sn必须满足的条件。
【教学后记】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等,将数学史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相反却会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热情,起到正面推动作用,提升数学教育成效.这也是贯彻德育、提倡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具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差数列前 n 项和公式的推导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数学的严谨性和学生认知的不完备性是一个矛盾,因此公式的发现过程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逐步发现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结论的探索、发现、推导的过程, 并弄清楚每个结论的因果关系,要适当延迟判断,多让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重视思路分析的训练.须知教师讲课的最精彩之处,不是自己分析的头头是道,而是引导学生探求解题思路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引出结论.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的训帮助学生掌握 和记忆公式,例题的变式训练加大课堂教学的研究性、开放性和自主性,在开展探究活 动中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五篇:等差数列前n项和教案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能熟练应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了解倒序相加求和法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获得发现的成就感,逐步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代数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学会运用公式。教学难点: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推导思路的获得。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印度著名景点--泰姬陵,传说陵寝中有一个三角形图案,以相同大小的圆宝石镶饰而成,共有100层。你知道这个图案一共花了多少颗宝石吗?从而提出问题怎样快速地计算1+2+3+…+100=?(学生思考),著名的数学家高斯十岁时就用简便的方法计算出1+2+3+…+100=5050,介绍高斯的算法。
(二)、教授新课:
数学的方法并不是单一的,还有其他的方法计算1+2+3+…+100吗?(学生思考)
①老师介绍倒序相加求和法,记S=1+2+3+…+100 S=100+99+98+…+1 可发现上、下这两个等式对应项的和均是101,所以 2S=(1+100)+(2+99)+(3+98)+ … +(100+1)2S=101100=10100 S=10100=5050 2②如果要计算1,2,3,…,(n-1),n这n个数的和呢?(学生独立思考),老师引导,类似上面的算法,可得S=
1nn2
③1,2,3,…,(n-1),n这是一个以1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它的和等于S=1nn2,对于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它们的和也是如此吗?
首先,一般地,我们称a1a2a3an 为数列an的前n 项和,用Sn表示,即Sna1a2a3an
类似地:
Sna1a2a3an①
··a1② Snanan1an2· ①+②: 2Sna1ana2an1a3an2ana1
∵a1ana2an1a3an2ana1
∴2Snn(a1an)由此得:Snn(a1an)公式1 2由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有,Snna1
(三)、例题讲解:
nn12d 公式2(1)、利用上述公式求1+2+3+…+100=?(学生独立完成)
(2)、例:等差数列an中,已知: a14,a818,n8,求前n项和Sn及公差d.(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完成)
选用公式:根据已知条件选用适当的公式 Sn变用公式:要求公差d,需将公式2Snna1n(a1an)求出 Sn 2nn12d变形运用,求d 知三求二 等差数列的五个基本量知三可求另外两个
(四)、课堂小结:
1、公式的推导方法:倒序求和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Snn(a1an)2Snna1nn12d
3、公式的应用。
(五)、作业
课本45页 练习第1题 46页A组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