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全省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调研材料(端州部分)

时间:2019-05-14 18:21: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促进全省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调研材料(端州部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促进全省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调研材料(端州部分)》。

第一篇:促进全省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调研材料(端州部分)

促进全省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调研材料

(端州)

一、有关政策问题:

就端州区目前旅游业发展情况而言,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市有关部门对端州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支持问题。端砚文化游是我区重点打造的文化旅游品牌,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端砚文化村开发项目迟迟不能动工,经过与市有关部门一段时间的沟通协商,文化村开发项目总体规划批了,但还需要四个专门科室审定,现在才过第一关。因此端砚文化村的二三期工程项目一直被拖延下来,未能取得新的进展。

二是对小景区的资金支持问题。北岭的将军山风景区和盘古山风景区,由于开发商综合实力情况,投入开发、宣传的资金有限,但是承包商又与土地出租方签订了比较长期的合同,所以北岭片区的旅游资源还未能真正的盘活。

二、推动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思路:

配合肇庆市打造“国际化旅游休闲之都”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区第六届区委全会提出的,打造“西江流域商贸旅游休闲中心”目标,充分发挥“中国砚都”品牌效应,推动城区旅游业大发展,大力开发富有端州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一是以端砚文化村为龙头,繁荣以砚文化为主题的集商务会展、旅游观光、休闲购物、文化体验、砚文化展

1销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二是依托深厚的包公文化、宋文化、宗教文化等旅游资源,积极挖掘和开发,打造具有鲜明端州特色的民间文化旅游品牌。三是依托星湖风景游览区、鼎湖山风景游览区、北岭山风景区、盘古山旅游风景区、端州绿道网等,大力开发富有山水文化魅力的绿色旅游线路。四是加快特色餐饮、商场酒店、演艺中心等服务项目的建设和归类整合力度,形成完善的旅游配套综合服务功能,建设成为中心城区集现代旅游、餐饮、购物、休闲、娱乐于一体特色旅游品牌。五是借助黄岗街道岩前村、睦岗街道出头村的地理位置优势,谋划建设与七星岩相得益彰的“风情酒吧街”、“休闲旅游岛”等旅游项目。

三、对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有关资金扶持的意见和建议:

主要是加大对生态旅游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一是加大对生态旅游景区道路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如北岭的将军山景区和盘古山景区,未能有公交车经过或到达;二是对生态发展保护良好的景区给予奖励,提高景区保护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的积极性;三是对发展生态旅游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四是建立生态旅游发展基金,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鼓励景区使用绿色环保技术。

四、计划开发建设生态旅游项目情况:

端砚文化村项目是2008年“广东省新十项工程”——“中国砚都(肇庆)端砚文化特色产业集聚园”的核心项目,是我市打造“国际旅游休闲之都”、“广东省文化产业重点示

范区”和“岭南特色文化展示区”的重点基地。

端砚文化村位于肇庆市端州区端州一路与肇庆大桥交汇处,北接肇庆大桥,南靠端砚展览馆,西临端州一路,东依文化村。端砚文化村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集文体旅游、生态休闲、“三旧”改造、城乡统筹发展于一体,是既有鲜明地方特色,又具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文化产业龙头示范项目。项目将建设成以端砚为主的集文化,旅游,休闲交流,销售为一体的集散园区。建设内容包括标志性文化广场,中国端砚展览馆,文房四宝商业街,端砚文化工作坊,工艺美术大师村,艺术家园,文化主题星级酒店,端砚历史文化长廊。功能上满足了端砚产业发展,村民居住,综合商业,文化交流的需要,规划上体现建筑上包含着沉厚的城市文化底蕴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环境。

端砚文化村项目第二期建设占地面积4251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项目计划总投资人民币5亿元。预计建设期为2011年——2014年。项目分为二期工程建设,一期工程为开发低层建筑,二期为相应配套设施工程。项目拟于2011年开发建设,至201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将以“传承、挖掘、整合、传播、提升”为理念,形成产业链,为肇庆打造一个集文化、旅游等为一体,内涵深邃丰富,品牌一流的产业集散园区。项目的建成,将成为“文化强区”及“文化强市”建设一大成果和亮点,促进商机和就业,提高城市旅游的知名度,促进第三产业的完善,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今后我们还将在端砚文化村第二期建设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和旅游要素,扩大景区范围和拓展文化发展空间,配套建设与端砚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内容。包括完善和改善村容村貌,规范端砚作坊,充分利用村内古建筑和其它历史文化景点修复与连接,在保留古村落历史风貌的基础开展旧村改造,同时将端砚文化村范围不断向东西两翼延伸,向南扩展,形成周边2平方公里的文化圈,努力打造“国字号”的端砚文化培训、研发、交流和旅游四大基地。

端州区旅游局

二O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第二篇: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在明末清初之时,鼎湖山也曾被称为天湖山,原因是在明末清初之际,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过鼎湖山。

清初岭南著名诗人陈恭尹曾写过一首叫《端州华严庵送何孟门、陶握山、王紫?游鼎湖》的诗,其中加有注文说:“栖壑大师以(桂王)行宫在端州,改鼎湖山为天湖。”可见改叫鼎湖山为天湖山,明显带有纪念南明永历皇帝的意思。但是随着永历政权灭亡和清朝统治走向稳固之后,天湖山这个名称也就逐渐就无人问津了。1956年,鼎湖山成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然保护区“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79年又成为我国第一批加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建立了“人与生物圈”研究中心,成为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基地。

七星岩历史悠久,早在晋代已有文字记载。唐朝文章家、书法家李邕(北海)曾慕名来游,写下了著名的《端州石室记》,镌刻在石室洞口的石壁上。叶剑英元帅于一九**年四月游览七星岩期间曾写

七绝一首:“借得西湖水一圜,更移阳朔七堆山;堤边添上丝丝柳,画幅长留天地间。”七星岩旖旎多姿,集“桂林之同,杭州之水”于一地,自古以来就有“峰险、石异、洞奇、庙古”之说,重点游览区有“五湖、六岗、七岩、八洞”,可供观赏之景点达80余处。天柱岩最高,海拔117米(另外有一说法是天柱岩海拔108米,阿坡岩海拔119米,阿坡岩最高);龙岩洞最奇,洞中有洞,有“千年诗廊”之美誉;石峒古庙最古,洞中有庙。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

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

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第三篇:关于如何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为策应××中心城“三大战役”的推进,市委党校2007年第一期市直科干班在赴××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异地培训、考察的具体情况,对打好××旅游升温作了一些探讨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一、××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旅游业作为一项产业逐步由粗放开发期走向发展期,由事业接待型走向经济产业型,以

建立重点旅游区域,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系统配套的综合产业体系为目标的各项建设得到了稳步推进,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拓展,旅游发展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旅游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1、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初步确立。2006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首次突破百万人大关,接待国内游客383.8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2.65亿元,占全市gdp的5.33%。旅游业在增加收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其他相关部门的共同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全市国民经济众多产业中,旅游业的产业形象鲜明确立。用支柱产业的一般标准衡量,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

2、旅游产业加速升温。作为打响旅游升温战的今年第一个“五一”黄金周,全市共接待游客38.55万人次,同比增长75.5%,其中接待一日游客人和过夜旅游者分别为24.73万人次和13.8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0.5%和67.3%,人均花费分别为333.82元/人和414.33元/人;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同比增长132.1%。××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3、××旅游核心地位凸显。在“十一五”规划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将××定位为“江南生态休闲城市”,实施××旅游升温战,是把××建成“赣西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之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36平方公里,景区核心面积80平方公里,属武功山东北端的山麓部分,是以“奇峰险壑、温泉飞瀑、珍稀动植物和禅宗文化”为主要特色,集“生态游览、休闲度假、科普教育和宗教旅游”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去年,我市成功举办了’2006中国光彩事业××行暨××森林温泉旅游节,温泉搭台、光彩联姻、经贸唱戏,签约项目28个,合同资金25.8亿元。今年2月,我市响亮地提出:以××为龙头的旅游升温战的发展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温泉风景名胜区发展的决定》,明确了××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举措和组织领导,逐步理顺管理体制,全面实施“13566”计划,××旅游发展步入快车道。今年“五一”黄金周,××温泉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7.91万人次,门票收入分别达到208万元。

二、促进旅游升温的几点思考

今年,我市对××旅游提出了五年的明确目标,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认为,要重点围绕旅游的“三大特性”解决好“三看问题”,即围绕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可观赏性和可留住性,解决好能看、好看和耐看的问题。可进入、可观赏和可留住是好的景区(点)应该具备的三大特征,也是游客到景区实现旅游行为的基本前提。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规划和精心打造,提高××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可看性和可留性,提高景区的吸引力和接待力。

首先要把握旅游的可进入性,实现配套设施建设的飞跃,解决“能看”的问题。交通是发展旅游的重要问题,一个地方再好,如果交通不便、游客进不去就不行。近年来,随着沪瑞高速的通车,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完成,××的交通状况有了很大改观,尤其是武吉高速、宜安公路的动工,××机场的筹建,都将有力地促进景区点开发。但还远远文秘杂烩网不能满足旅游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好的景区点仍存在中路途远、路况差等情况。游客赶路的时间比观景的时间长得多。这些道路崎岖,让游客无法完全舒适地享受旅途的快乐。旅游景区的公路建设,也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道路改造,目前,进入××潭下景区的温潭公路拓宽改造虽已完成,并已开通××—温汤—××公交线路,但沿途个别非风景区管辖乡镇的公路两旁的村镇规划和建设相对滞后,这一视觉反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景区的整体印象。因此,把握旅游的可进入性,解决“能看”问题,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针对性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骨干路网、乡村公路建设、交通发展规划,重点解决景区公路建设,增加公路通达深度,提高公路等级;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旅游区和特色旅游小城镇的电水气配套,加强与旅游相关的生态环保工程建设。

其次要把握旅游的可观赏性,实现景区(点)打造的飞跃,解决“好看”的问题。这是初始阶段发展旅游的根本。××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遗址有486处、名山名胜有54处,但这些景区点还处于简单、粗糙开发状态,景区点“散、小、弱、差、浅”,无法形成全市旅游的核

心竞争力。必须进一步创新思维,深化改革,切实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和体制,提升景区市场化经营水平,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强化景区的融资能力。目前,××境内的旅游线路的策划安排还是个薄弱环节,必须集中全社会智力、财力打造旅游精品系列,旅游线路的策划,无论是在我市的旅游发展规划,还是在各级政府的旅游发展工作中都曾提及,譬如:以××、三爪仑、天柱

峰为主的生态游,以铜鼓、万载为主的红文秘杂烩网色游,以樟树、丰城为主的古文化游,以宝峰寺、百丈寺为主的宗教文化游,以奉新、宜丰、高安为主的名人文化游,以及××中心城的体育文化游等等,但这些线路的安排至今还停留在设想层面,××各大旅行社此类线路的安排甚至还是个空白。因此,如何精心选择、择优开发、不断拓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风景区作为旅游升温战的主战场,一方面,要“核心辐射”,以其为核心拓展市内线路,另一方面,要“远拓近联”,在积极对接市外周边市场的同时,与××中心城有效对接,这对于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至关重要,不久前,“××城区文化名胜一日游”线路的出炉就是一个好的开端。

其三是把握旅游的可留住性,实现内涵发掘利用的飞跃,解决“耐看”问题。这是旅游发展到一定时期,实现旅游经济高位越升的唯一出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想把“过路游”变成“目的游”,提高旅游核心竞争力和旅游产出,不仅需要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山美水美景形成“亮度”,还要发掘美景的文化内涵,增加“厚度”,让游客可以去玩味、去探究,提高旅游单位绩效。旅游业发展初始阶段,旅游经济靠拼景区点的多少和游客的数量,但发展到一定时期,旅游经济就靠拼景区的品质和文化内涵,拼旅游单位绩效,发掘景区点文化内涵成了旅游经济实现高位越升的唯一出路。如何在发掘历史、丰富内涵等方面找准切入点?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山东蓬莱以海洋文化和神仙文化为核心,把两大特色文化渗透进景区,其旅游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温泉文体、禅宗文化、农耕文化作为××特有的、人无我有的资源,要全力包装,提高旅游附加值。另一方面,要大胆创新,打造月亮文化作为创造性的举措,既富开拓性,更具挑战性,项目设计、景点设置都必须细致、精巧,否则,无中生有便可能适得其反。(

第四篇:关于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展的意见

关于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展的意见 2009-05-26 09:30:00 来源: 北京日报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关于

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展意见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市发展改革委《关于促进生态涵养发展区协调发展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人民政府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日

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首都生态屏障和重要资源保证地,是构建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地区,也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区域。《中共北京市委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京发〔2005〕6号)实施以来,本市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生态涵养发展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协调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要求,全面提升生态资源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进一步加强规划指导,统筹兼顾近期和长远发展,留足绿色空间和未来产业发展空间;统筹兼顾生态涵养和生态经济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后劲;统筹兼顾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拓宽社会力量参与渠道,实现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将生态涵养发展区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社会和谐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和产业友好、人民富裕的生态经济发展区。

近期,以提升生态涵养功能、促进富民就业为核心,强化生态修复与水源保护,完善生态补偿和后期管护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友好型产业,积极引入总部经济及高端产业发展;推动城市公用设施和服务向生态涵养发展区延伸,促进生态特色城镇和新农村建设。

(二)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末期,主要生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95%以上,总体进入生态养护保育阶段;生态友好型经济成为主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区域内低收入农户人均收入翻一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初步实现;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力争形成1至2个国际性的会议休闲度假名区。

二、发展策略

(一)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坚持把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首要任务,不断完善生态屏障和生态服务功能。严格控制并减少重点生态保护区的经济活动,完善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长效机制。坚持经济发展以保护生态为前提,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二)大力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充分发挥生态资源效益,立足首都经济和国际大都市特点,大力发展生态服务型经济。突出优势资源,发展服务型第一产业,壮大第三产业,实现产业的跨越式升级。

(三)实现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坚持把融合化发展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融合互促。促进生态农业与旅游业的延伸融合,促进传统产业与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的渗透融合。

(四)加强区域合作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生态保护协作,共同增强生态屏障功能;整合区域资源,推进山区县之间的产业互补和整体发展;加强与城区乃至国内国际的合作,引进和培育高端产业,为实现区域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三、重点任务

(一)生态建设任务。以扩大森林面积和保护水源为重点,着力提高森林覆盖率和林分质量,强化流域水环境治理,推进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1.加快构建森林体系。以北部燕山和西部太行山为重点,坚持增量扩大和存量优化并重,加快关停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完成低效林升级改造,基本建成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森林体系。

2.加快建设重要生态流域。以全市五大水系流经生态涵养发展区的流域为重点,完成河道生态整治和流域综合治理;增强重要流域的湿地生态功能;按照林水相依的生态理念建设新城滨河森林公园。

(二)产业发展任务。按照深山区保护限制、浅山区引导培育、平原地区发展优化的原则,以市级产业园区、山区重点镇以及浅山区为重点,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及高端产业,适度发展环境友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区域整体统筹,促进产业融通联合发展。建立产业准入退出机制,深山区严禁发展工业。

1.推进区县合作产业共建基地建设。充分利用城区与山区互助发展机制,优化提升发展环境,严格筛选产业项目,建设适宜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共建基地。引导特色化集聚,集中力量打造高新技术产业配套区、文化创意示范区、数据中心、呼叫基地、后台服务基地等新兴产业集聚区。

2.加强旅游集散地建设。整合区域旅游资源,依托山区规划重点镇,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旅游集散地。加快完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一批酒店和商业、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全面提高旅游接待水平。依托山区特色资源,建设乡村酒店和乡村旅馆,打造特色旅游新业态。

加快民俗旅游升级改造,提高民俗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水平。

3.合理规划引导浅山区发展。按照“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尽快完成浅山区发展规划,明确方向定位,加强资源控制,合理有序发展。重点培育发展环境友好的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低碳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

4.加快山区矿山关闭和低端工业淘汰转移。对于已关闭矿山的废弃工矿用地,可以引入替代产业带动生态修复。落实《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严格限制并逐步关闭固体矿山企业。逐步淘汰有污染、高耗能的低端工业,为引进高端产业提供发展空间。

5.打造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以平原地区设施农业和山区特色林果业为重点,保护集中连片的优质耕地和基本农田,调整种植业结构,突出高端、有机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一批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带,建立特色农产品现代配送体系。依托特色沟域,建设一批内容多样、产业融合、特色鲜明的沟域产业带。挖掘农业旅游潜力,开发特色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产品。

(三)城乡建设任务。充分发挥平原带动山区、浅山带动深山、城镇带动乡村和交通引导发展的作用,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推进城乡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以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不断提高区域承载能力,为未来发展提供持久支撑。

1.加强山区交通路网建设。规划实施“一环、十一放射、多联络”为主的山区路网,优先打通中心城通向山区的11条放射线,逐段建成连接山区县的环线以及若干辐射重点景区、连接新城与乡镇之间的联络线,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形成山区主干交通网络,力争在3年内实现从京西南到京东北全线贯通。

2.加强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突出新城生态特色,优先建设再生水、集中供热等重大公共设施;利用“陕京三线”建设,逐步实现新城和沿线乡镇的天然气供应。积极承办国家级、国际性重大活动,提升新城影响力。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强化新城对山区镇村的辐射带动作用。

3.加强生态特色小城镇和生态田园村庄建设。梯次推进重点镇和一般乡镇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结合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环境优美的生态田园村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每年市政府用于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确保在20%以上。京津风沙源治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滨河森林公园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及新城、重点镇主次干路工程投资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全额安排,对新城及重点镇集中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排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比例为90%。对部分市级和区县级重点公益性项目给予不超过50%的拆迁资金补助。对区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区、承办全国性和国际性重大活动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

(二)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生态补偿力度。认真落实市与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加

大对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根据每个区县污水处理、垃圾消纳、林木绿化、大气质量等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在市级转移支付体系中建立环境要素补贴机制。每两年核定一次生态公益林面积,新增公益林要及时纳入生态管护范围。逐步将国家级、市级森林公园纳入城市公园的管理体系,并加强统筹管理。推动城市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向生态涵养发展区延伸,并在市级转移支付体系中确保运行经费安排。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索对山区集体生态林以基本补偿和增效补偿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补偿。

(三)加大高端产业的引进培育力度。市政府每年安排生态涵养区每个区县不低于2000万元的高端产业引导培育资金,用于引进和培育总部经济、文化创意、高新技术研发、后台服务等高端产业的软环境建设。对于纳入市政府重点工程的生态涵养发展区高端产业项目,在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方面以外的指标适度放宽准入条件。

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每年安排不低于3亿元资金,专项用于经认定的产业共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市级相关专项资金及土地供应优先对产业共建基地项目给予支持。优先支持产业共建基地内成长性好的企业上市融资和集合发债。发挥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信用再担保机构的杠杆作用,鼓励和支持创业投资、担保等机构为产业共建基地内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建立区县合作的财税激励及共享机制,对于向生态涵养发展区整体转移的高端产业项目,调减转出区县的体制上解基数;对于部分转移或设立分支机构的高端产业项目,其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依据总分项目的资产、利润等因素在合作区县之间进行分配。

(四)加大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适当增加旅游建设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调整具有旅游集散功能的乡镇产业用地规划,增加旅游设施用地。对旧村改造腾退的建设用地,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可以试点进行流转,优先用于发展旅游项目。

支持民俗旅游升级改造。完善民俗旅游村(户)等乡村旅游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全市统一规范的旅游服务管理体系。鼓励以农民参股和集体租赁托管、合作经营等方式,建设乡村酒店、乡村旅馆等接待设施,促进民俗旅游业升级。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对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乡村酒店、乡村旅馆的,市区两级对其外部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建立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执证上岗制度。鼓励各区县整合建立旅游学校或旅游培训机构,实施定向培养,全面开展旅游从业人员从业资格培训。市区两级共同制定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计划和标准,统筹安排培训经费。自2012年开始,生态涵养区旅游从业人员须经培训合格后执证上岗。

(五)促进山区废弃工矿的生态修复和合理利用。对符合规划要求的国有关停废弃矿山,可通过自建或招拍挂方式引进社会力量实施生态修复与开发,也可转让给当地乡镇政府或村集体,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会议培训、观光农业等替代产业。对符合规划要求的集体所有的关停废弃矿山,可通过承包、租赁、合作等方式开展生态修复和发展替代产业,并结合土地实际情况给予建设单位一定比例的产业用地,配套建设的地上物可以办理相关权属证明。

(六)建立健全区域发展保障机制。调整考核评价机制。规范整合区县绩效考核和功能定位评价指标体系,调整生态涵养发展区评价指标,突出生态涵养、富民就业、公共服务方面的指标,优化生态友好型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方面的指标。

健全区域合作机制。落实区县合作意见,加快推进区县合作各项任务。在严格控制全市排放总量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城区和山区之间关于排放控制指标的碳交易制度。继续深化与河北省内相邻地区在生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旅游业发展等领域的合作,建立健全对周边地区发展的财政支持机制。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认建认养、科技服务、捐资捐物等多种方式参与生态建设,并给予相关政策支持。

本意见所指生态涵养发展区包括门头沟、怀柔、平谷、密云、延庆等5个区县和昌平、房山区山区行政区域。

第五篇: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上的应用,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舞台所进行的一种对生态和文化负责的旅游。简单地讲,生态旅游就是把旅游和环境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的旅游。检验生态旅游的标准有三条:一是旅游对象是原生和谐的生态特色,二是旅游对象应该受到保护,三是要有当地居民

参与。它与一般观光旅游比较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如旅游活动场所的自然性、以生态文明观为基础的高品位性、可持续性及活动项目的参与性与教育性等。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指出:“生态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肩负着三个方面的迫在眉睫的使命:经济方面要刺激经济活力、减少贫困;社会方面要为最弱势人群创造就业岗位;环境方面要为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提供必要的财力。”现在适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的地区,大多数处在经济不发达、开发力度很小甚至是无人问津的地方。

文成县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因素制约,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没有大的工业污染源,县境植被繁茂,山峻谷幽,座座湖泊如珍珠散落,条条江河似项链缠绕,拥有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体、奇妙的景致和保存完好的历史名人庙、墓遗迹,是一处难得的生态旅游处女地。按照生态经济学和旅游经济学等规律,去开发利用,给当地的人民扩大就业门路带来经济实惠,以摆脱长期的落后现象,无疑是逐步走向富裕的最佳选择。因此,对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进行研究,促进欠发达的文成完成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文成县生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

⒈动植物资源。文成县国土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以上,森林覆盖率达,人口大多聚居于河谷平畴之处。境内山峦绵延起伏,沟谷纵横交错。深山密林处,人迹罕至,成了鸟兽的乐园,各种野生植物的天堂。县境内现存很大一部分次天然植被,有各种木本植物科,属,种。其中连香树、钟鄂木、福建柏、鹅掌楸、香果树、天竺桂、沉木樟等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闽楠、南方铁杉、天目木兰、天女女、银鹊树等种国家三级保护植物。野生名贵药材有种。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云豹、黑麂、黄腹角雉、短尾猴、猕猴、金钱豹、金猫、白颈长尾雉、穿山甲、水獭、大鲵等种。其它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等动物余种。比我省临安天目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还要丰富。所具备的这些基本条件,既属于生态资源,又是令人沉醉的生物景观,是揽胜探幽,乃至开展科学考察的理想场所。

⒉山水资源。文成县地处洞宫山脉之罗山余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县境诸多俊秀绮丽的山川。最高的杨顶岗海拔米,海拔超过千米的山峰就有座,几乎遍布全县各地,高旷绝尘的朱阳九峰景区,九座奇峰比肩傲立,犹如倚天巨剑直插霄汉。其中海拔米的亢五峰,壁险崖危,尤为雄浑,游客到此,无不叹为观止。座座山峰和丰茂的植被孕育条条河流,由于落差巨大,河流中瀑布相连,蔚为壮观。被誉为“神州第一瀑”的百丈飞瀑,由头漈、二漈和三漈三级相连构成。形成了总高米的壮美景象。其中头漈高米,比全国著名的雁荡山大龙湫瀑布还高米。此外还有众多深藏于大山幽谷之中风姿迥异的大小瀑布数百处。具有开发价值的有峡谷景廊、朱阳九峰、铜铃山峡、岩门大峡谷景区内的“山坑三瀑”、“阴阳瀑”、“三叠瀑”、“百折瀑”、“九龙瀑”、“三潭三瀑”以及“中曲瀑”、“含羞瀑”、“三重漈瀑”、“虎口双瀑”等,瀑瀑皆飞珠溅玉、气象如虹、风光无限。国内旅游专家考察后称文成为“百瀑之乡”。飞瀑狂泻,日夜不息,亘古至今。悬瀑之下,皆形成深潭。其水明净如镜,其境幽荫可人。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国家级森林公园——铜铃山景区,景区内丛林蔗天,峡谷幽深,溪涧潺潺,空气新鲜,壶穴奇形怪状,目不暇接,令人叫绝,全国著名风景专家北大谢凝高实地考察,定位于“壶穴奇观,华夏一绝”。

文成之山峰俊崖危,文成之瀑雄浑壮美;文成之峡幽深奇幻。高山间,飞瀑下,奇峡幽谷浑然天成。峡谷中清流激湍,鸢飞鱼跃;两岸奇峰壁立,古木参天,危崖兀突,兽戏鸟鸣,一步一景,引人入胜。经有关部门勘探,具有开发价值的峡谷达多处。尤以铜铃山峡,岩门大峡谷,峡谷景廊为最具特色。其中最壮观的岩门大峡谷,被国内旅游专家称为“华东第一峡”。峡谷中飞瀑高悬,壶穴珠连,碧潭秀水美不胜收,使人留连忘返。

文成秀水孕育了一批神奇的湖泊,具有代表性当属飞云湖与天顶湖。飞云湖,其集湖面积达平方公里,属浙南第一大湖,湖水清澈如明镜,四周青山屏列,茂林修竹绵延数十公里。湖光倒映山色,堪称人间仙境。天顶湖座落于海拔米的高山之上,集湖面积平方公里,与杭州西湖相仿,湖中有岛,岛上鹭飞兽走,木秀花香,泛舟碧水,天光云影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该湖由于地势较高,夏可避暑,冬可赏雪,被誉为人间瑶池,极具开发价值。

⒊人文旅游资源。文成县是我国历史上被誉为“大明第一功臣”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封诚意伯)故里。刘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精通天文地理,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巩固了当时社会的稳定,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历史界公认其为一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刘基故里的明代建筑有庙宇、墓葬、民居、祠堂、牌坊、亭台廊阁,以及部分的书籍、文献真迹。其中刘基庙、墓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文景观资源和弥足珍贵的旅游财富。此外,还有富相国(富弼,宋相)祠,赵超构故居,及一批古民居、古村落、摩崖石刻、红军挺进师创建的武装斗争根据地等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历史遗迹,文化积淀极为深厚。

文成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畲、壮、回、满、布依、蒙古、高山、土等个少数民族长期在此繁衍生息,共计有万人口,其中畲族在县境生活历史最长(始迁于明嘉靖年),现有人口万,是浙南地区重点畲民聚居地。县内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积淀深厚,各种民俗表演精彩纷呈,风情独具,特色鲜明。从而为文成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文资源。

⒋景区开发初具规模,交通、服务、接待能力日趋提升。文成风景旅游业起步较晚,年才开始资源调查和风景区规划,年月日,百丈漈景区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同年组建风景旅游管理局。十年间,从资源保护、景区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开拓诸方面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生态旅游进入了较好的发展时期。目前省级风景区已开发了峡谷景廊、百丈飞瀑、天顶湖、朱阳九峰、刘基故里、铜铃山峡、飞云湖等景区。初步构成了文成南北黄金旅游线。在浙江省“游客喜爱的乐园”评选活动中,荣获全省第五名;被评为温州市首批“文明风景旅游区”。

经过几年的建设,文成县的综合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已拥有三星级宾馆一家,较为高档的旅游饭店、宾馆余家,客房多个;各类上档次的餐馆多家,文化娱乐场所余处,国内旅行社家,各种出租车多辆,游船多艘。⒍两条省道贯穿县境,目前正在拓宽、改造,完工后到温州、青田仅需一个小时,到杭州只需个多小时。现已基本解决了“吃、住、游、行、购、娱”等诸要素。年全县各生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达万人次,社会综合创收达万元。××年接待游客达万人次,社会综合创收万元。

总之,文成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交通、接待等条件初步完备,已具备开发生态旅游业的先决条件。

二、文成生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文成县现有的生态优势出发,中共文成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打造生态旅游县的奋斗目标,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无疑是振兴文成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造福子孙后代的正确选择。但从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来看,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⒈规划滞后,引发行业间利益之争,导致珍贵的自然资源得不到保护。文成风景旅游业起步较晚,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才开始做筹备工作,发展生态旅游,更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开发口号,因而造成了旅游规划的落后,使一些珍贵的自然资源逐渐流失。例如,被国内风景旅游专家誉为“壶穴奇观”的铜铃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的壶穴景观,因前几年建造高岭头水电站,上游水源被截流,下游流量不足,导致泥沙淤泥,久而久之,大有千年壶穴被填埋,整个景观消失之虞。同样原因,百丈飞瀑景区,由于年代建造了水电站,水源被截断。使得高米的“神州第一瀑”,因无水而象个丧失了灵魂的躯壳,失去九天悬河的气势和魅力,令游客深感失望的同时又甚为惋惜。并由此而引发了一场到底该不该废电站而还百丈飞瀑以本来面目的大争论,旅游与电力部门以各自的利益出发,各执一词,唇枪舌剑,到头来费力又耗财,弄得莫衷一是,争无定论。

⒉宣传推介力度不足,使文成景区的知名度不高,影响了文成旅游业的发展。文成由于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制约,经济发展落后于周边地区。古往今来,文成人为生存,大多采取走出山门,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务工或投资,以谋求发展。而外界很少有人到文成投资兴业,因而外人缺乏对文成的了解,文成的秀山丽水,奇妙风光,犹如一位久养深闺的绝色佳人,而未为世人所知。文成打造生态旅游县,其对外宣传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由于宣传力度不足,使得国内乃至省内的旅游机构及游客,多数不知文成地处何方,更不知文成的生态资源和旖旎风光,导致少有人问津涉足。既使有所耳闻者,也往往了解不透彻而闹出笑话,其中有一批游人,因慕名文成的铜铃山风光,却把车子开到了瑞安桐岭山,遍找桐岭山而无景可赏,无假可度,弄得高兴而来,扫兴而去。

⒊环保意识淡薄,景区污染加剧,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文成生态旅游业已初具规模,各地游客慕名而至的与日俱增。但有关部门目前着重于景点的开发与建设工作,忽略了对环境保护的宣传与落实工作。因而造成了景区环境的污染。笔者走访了铜铃山森林公园,峡谷景廊,飞云湖等景区,随处可见被丢弃的饮料罐、塑料袋、纸屑等杂物,有的游人甚至随处便溺,有的景区内还存在开山采石,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等现象,凡此种种,给景区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三、文成生态旅游业良性发展的对策

⒈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旅游规划是旅游业有序发展的客观、必然要求。旅游规划工作是适应旅游发展自身内在要求和市场发展需求,合理保护、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进行旅游基本建设及行业管理等的有效手段。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总谱,是旅游业发展战略、目标、措施和各方面工作的总成,是旅游业发展基本格局与产品结构的系统表述,一个好的规划是事业实现有序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加强旅游规划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并通过提高水平、高质量的规划管理,实现对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指导,对于促进旅游业快捷、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一是保证生态旅游的有序性,避免发展中的盲目性,二是保证生态旅游业和相关行业的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三是保证生态旅游资源有效的利用和结构上的合理性,四是保证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成的生态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开发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的生态旅游资源也较多,但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有一个有效利用的问题。在一定地域内,在一定的时期中,并不是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得越多越好,要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与一定的客流量相适应。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偏少,不能构成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会造成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阻碍;超越生态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就会导致所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闲置。目前与文成生态旅游与之相配套的交通条件、通信、接待、购物、娱乐等设施相对滞后,一定程度上造成游客的不满意感受。因而影响了游客对文成生态旅游业的总体形象。文成的生态旅游业属初创阶段,必须设计一套科学合理,高起点、高水平,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开发方案。统筹全县生态旅游资源,以优美的自然景区为中心,以旅游交通线路为廊道,逐步形成飞云湖——岩门大峡谷——铜铃山——刘基故里——朱阳九峰——百丈漈——峡谷景廊的旅游黄金线,并以旅游区(点)为节点,建构旅游资源区域体系。根据文成的实际,以铜岭山、百丈漈为核心,周边飞云湖、岩门大峡谷、朱阳九峰、峡谷景廊、伯温故里等个各具特色的风景旅游区与核心区形成互补的第二圈层结构,再辅以生物与环境互补,造就国家级森林公园;植物补动物,大环境之静补飞禽之动,使生态系统结构完善。

从生态旅游规划开始,政府必须承担起保证健康与安全、维护公平贸易、保护消费者利益和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有责任为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项目提拱财政资助,在县财政建设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该转变投资理念,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逐步完成规划目标。

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景区知名度。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地理环境的偏僻,影响了文成在外部世界的知名度。文成初打生态旅游品牌,境内的明媚风光,优雅环境,更是养在深山人未识。发展生态旅游业有良好资源的基础上,关键是客源问题。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各阶层的人们迅速地富裕起来。其消费观念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其中用于生态旅游,度假休闲的支出日益增多。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都急切需要寻找一方幽静宜人的自然山水环境来放松心境。温州乃至整个浙江及上海等地经济发达,富人众多。据调查,本省的富裕人群中,了解文成生态佳境的人寥寥无几,每逢节假日,他们舍近而求远,结伴前往国内其它知名景区度假,而置较近的文成山水胜境于不顾。究其原因,就是我县对生态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不足。因此,必须彻底放弃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酒香也应勤吆喝。以百丈漈飞云湖晋升国家级风景区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知名度,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争取客源。去年,县委宣传部邀请国内十余家晚报社记者来文成采风。各报记者无不被文成的风光所倾倒。个个拍案惊奇。尔后,介绍文成生态风景的报道,游记纷纷见诸报端,因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笔者认为,今后的宣传推介工作,还应不定期邀请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作家、书画家、摄影家、影视剧组来文采风和创作,利用他们的作品作媒介,宣传文成的生态旅游风光,中华民族自古崇尚文化,崇尚名人,名人名家对事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庐山香炉峰瀑布远没有文成百丈飞瀑雄壮,却因李白一句:“飞瀑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而蜚声海内外,令几多游人心驰神往,至今凭吊诗仙遗踪,求一睹瀑布芳颜的游客络绎不绝。文成古道上的红枫,完全可以与爱晚亭之枫媲美,却寂立道旁,少有人问津。原因是文成之枫没有爱晚亭之枫那样幸运,没有象杜牧那样的诗人光顾,没有“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那么美丽诗句的点染,缺乏的正是景区的文化内涵。游爱晚亭的人与其说是去看枫赏叶,还不如说是去品味诗的意境。其诗句之美,已远远超越了自然景色之美。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人文化的影响,就是景区的“仙”与“龙”,有着极大的感召力。

加强文成生态旅游风光的宣传,还应动用另外一支大军。文成是个著名的侨乡,近百年来,累计有万移居世界各地的文成籍侨民。改革开放以来,文成有十万多人到全国各地投资创业,或打工谋生。不妨把文成的生态环境美景,制作成精美的画册、光盘,通过这支人马带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让这支大军人人都成为宣传员和业余导游,效果将是不言而喻的。

⒊加大保护和执法力度。保护一直是生态旅游的一大特点,保护生态环境是为了维护生态旅游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份与环境条件,使其较好地相互适应,相互融合。各种生物都各得其所,共同繁荣。这也恰恰是生态旅游区环境对游人的吸引力所在。因此,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就是保护生态旅游业发展的基础。生态资源是不可再生的,一定要处理好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做到先保护后开发。当外界的干扰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生态平衡一旦被打破,就需要很长时间的恢复。所以,保护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平衡,消除人为破坏与污染,显得十分重要与急切。

一方面,加强环保设施建设,文成生态旅游景区的环保设施建设较为薄弱,一些景区内几乎找不到果壳箱,几百米内没设置供游人们“方便”之所。这些都非难事只需加以投入便可解决。另一方面,鼓励旅游区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为保护提供动力。同时,加强环保宣传,可采取在门票或旅游指南上印制有关环境保护的规章、警句,在旅游区适当树立一些警示牌,提高游客注意环保,也可对导游人员进行环保知识培训,使他们既讲解景点构成特色,又对游人进行环保意识教育等措施。提高旅游者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自觉消除不文明行为,是保持生态旅游景区免受污染的关键。

加强生态旅游景区的制度管理与执法力度尤为重要,它是维护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生态旅游景区应制订相应的管理规章,落实国家有关环保,森林、水资源保护等法律、法规、坚决打击盗伐森林,污染水源,偷猎野生动物,在景区内开山采石等违法违规行为,以确保文成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载促进全省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调研材料(端州部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促进全省生态发展区旅游业发展调研材料(端州部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某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

    某某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探生态旅游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旅游业上的应用,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环境为主要活动舞台所进行的一种对生态和文化负责的旅游。简单地讲,生态旅游......

    山东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调研

    清水湖畔如何长出“金山”(绿色家园)——山东潍坊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调研本报记者 刘 毅《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11日10 版)山东潍坊峡山区太堡庄街道西树村,绿德源有机农业生......

    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打造休闲养生旅游名县 ——XX县旅游业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XX人民政府副县长 XX (2009年6月8日)近年来,XX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托“世界长寿之乡”品......

    促进骆驼文化旅游业发展

    当前旅游业发展中需要注重的 几个问题(一)旅游业的发展一定要注重特色, 突出唯一性 所谓唯一性,就是无可替代。特色越强,个性越美,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则越高,竞争力也就越强,品......

    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为切实打造休闲旅游基地,加快我市由旅游客源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政策意见。......

    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为切实打造休闲旅游基地,加快我市由旅游客源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政策意见。一、加强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开发建......

    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

    文章标题:促进旅游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为切实打造休闲旅游基地,加快我市由旅游客源输出地向旅游目的地转变,促进我市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据我市旅游业发展现状,特制定本政策意......

    关于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

    关于促进我市旅游业快速发展打造“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的调研报告为加快推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的打造“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区决策的贯彻实施,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