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章程
附件2:
2012年广东省大学生
电子设计竞赛-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章程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当前全球化竞争加剧、产业亟需升级转型,相关产品向智能化、高科技、综合功能方向发展,新发明、新创造、新技术产品层出不穷,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常规指定命题的竞赛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为适应产业升级转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本次竞赛探索开放式命题模式,旨在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励创新思维,促进我省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继续推动我校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系统与课程内容改革,最终与广东省乃至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接轨。
2.竞赛特点与特色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深入城市生活的各个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从民生服务、产业应用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囊括商业、政务、医疗、教育、交通、运输、能源、供水等城市系统的核心领域。电子信息技术深入运用,无论是高端电子信息产业,还是传统的电子信息产业,最终都将包含于“智慧城市”这一整体应用之中,如当前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管网、数字气象、无线警务、智慧交通、智慧物
流、智慧电网、智慧水务、智慧楼宇等行业应用概念。
因此,本次竞赛以“智慧城市”为主题,采用开放的自选题形式,参赛者可针对智慧城市生活的各领域、各行业应用需求,展开智能化的电子系统设计,具体范围延伸至家居环境、户外活动、城市交通、医疗、购物、娱乐、旅游、教育等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智慧城市电子产业与高校教学间的产学结合,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为我省智慧城市产业多出创新成果、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3.组织运行模式
广东省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组织委员会
本届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暨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组织委员会由广东省教育厅、部分参赛高校代表及有关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并对竞赛中出现的质疑投诉进行协调和裁决。
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暨智慧城市专题竞赛)的日常工作。
5.专家组
专家组由部分高校电子类专家与来自产业界的资深技术专家组成,参与竞赛评审工作,并对竞赛中出现的质疑投诉向组织委员会提出专业建议。
6.参赛单位
以普通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等。
7.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除研究生以外所有具有正式学籍,并且在竞赛当年11月30日前在校的本科生、专科生都有资格参加。
三、竞赛规模、时间和方式
9.竞赛时间
2012年竞赛时间定于6月至9月。本次竞赛以智慧城市电子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模拟和数字电10.竞赛命题和竞赛方式 路)应用设计为主,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射频电路、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软件系统开发应用。比赛采用自选题方式,以智慧城市设计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三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设计,并制作具备一定创新和实际应用综合功能的软硬件电子系统(注: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需结合外部硬件平台实现特定系统功能),包括具体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调试和设计报告撰写等部分。竞赛采用开放形式,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的作用仅限于选题和方案论证,各参赛学校要为竞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最后在指定时间提交竞赛组委会,并对专家组进行演示与答辩,同时需附作品的创新性说明,指出相对于同类产品或应用的创新之处。
四、竞赛规则
11.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组委会颁布的《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智慧城市专题竞赛实施细则》。
五、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2.竞赛报名
参赛队以学校为单位,提供学校带有公章推荐信函的传真或扫描图片通过大赛网站向组委会报名备案,组委会通过该网站公布资格认定信息。
13.评审工作
按照全省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组委会,并由组委会秘书处备案。
14.评奖工作
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评委会,评选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二分之一。对参赛成功者,颁发成功参赛奖。此外,还设立“最佳创意奖”单项奖,并对参赛高校,设立“最佳指导教师奖”。
竞赛颁发全省统一的获奖证书,竞赛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对成绩优秀的参赛学生,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时予以适当考虑。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认,但辅导教师的工作应纳入学校教改和教学基础建设的整体中予以考虑。
六、竞赛经费
15.报名费
按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施规定,参赛队将向组委会
交纳竞赛报名费每队300元,超过10支参赛队的学校另交纳队伍管理费1000元。
16.社会资助
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
七、知识产权
17.知识产权说明
为营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尊重及保护参赛者的知识产权,本次大赛所有参赛作品的知识产权都归作者所有,任何单位及个人都不得抄袭。这一举措无论对智慧城市企业、各个大专院校,还是智慧城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对全国的影响都有着正面的作用。
第二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文章日期:2007-08-13 11:19:49 文章点击率:260579
(2007年修订)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2.竞赛特点与特色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3.组织运行模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十六字方针,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领导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共同主办,负责领导全国范围内的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5.组织委员会
(1)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由教育部、信息产业部、部分参赛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或有关学校专家组成,组委会成员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以文函形式任命,每届全国竞赛组织委员会和赛区组委会任期四年。
全国竞赛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常务副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日常工作。
(2)各赛区竞赛组委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委(厅、局)、高校代表及电子类专家、企事业代表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组织领导工作。
(3)原则上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独立组成一个赛区。若参赛学校少于3所或参赛队少于20个队时,可与邻近省市联合组成一个赛区。6.专家组
(1)全国只组建一个全国专家组,主要由来自高等学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全国专家组由责任专家、专家和专家库成员三个人员层面构成,全国竞赛的命题和评审工作以责任专家为主体。
(2)各赛区成立赛区专家组,由赛区内高校电子及其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征题、评审工作。7.参赛单位
以高等学校为基本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期管理和赛后总结等。8.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支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均有资格报名参赛。9.辅导教师
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的《关于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5号)精神,承认并计算其工作量。
三、竞赛时间和方式 10.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11.竞赛方式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四、竞赛规则
12.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竞赛期间,各赛区组织巡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五、竞赛命题与相关规定 13.竞赛题目
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全国竞赛命题应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组以责任专家为主体,并与部分全国专家组专家和高职高专学校专家组合而成。
全国竞赛采用两套题目,即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本科生组题目;高职高专学生原则上选择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但也可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只要参赛队中有本科生,该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凡不符合上述选题规定的作品均视为无效,赛区不予以评审。
六、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4.竞赛报名
参赛学校应在广泛开展校内培训与竞赛的基础上选拔出适当数量的优秀代表队报名参赛。每个报名的参赛队必须在报名时按照规则确定本队参赛选题的组别(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开始竞赛时不得更改。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报名工作,填写全国统一格式的赛区报名汇总表,并在规定的截止时间内上报全国竞赛组委会秘书处备案。15.评审工作与要求
根据竞赛评奖模式,竞赛评审分赛区和全国两级评审,按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的相应标准分别开展评审工作。赛区的竞赛评审工作由赛区组委会组织、赛区专家组执行,需严格按照全国专家组制定的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并在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基础上制定赛区的评分标准及测试细则,每个测试组至少由三位赛区评审专家组成,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赛区组委会,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请全国奖代表队时,必须将报奖队的设计报告、有赛区评审组每位评审专家签字的各项详细原始测试数据及评分记录、登记表和推荐表一并上报,否则不受理评奖。各赛区评分及测试细则需要上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以备全国评审时参考。
全国竞赛评审工作原则上由一个专家组在一地完成。全国竞赛评审分为初评和复评两个阶段。全国竞赛组委会负责组成全国竞赛评审专家组,对各赛区按比例推荐上报的优秀代表队的作品,按照命题时制定的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参考赛区评审原始记录进行初评。
全国一等奖候选队一律集中在一地参加复评,原则上不再另行命题,以原竞赛题目为基础,由专家组确定测试内容和方式,参加复评的代表队名单以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公布的有关通知为准。16.上报全国评审的比例
赛区和全国对参赛规模进行统计时,一律以实际参赛队数量为准。实际参赛队是指已经正式报名并按时向赛区组委会上交参赛作品(含制作实物和设计报告)的参赛队。在赛区评审、评奖的基础上,赛区组委会应按时向全国组委会推荐本赛区的优秀代表队参加全国评审,推荐的队数分别不得超过当年本赛区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实际参赛队数量的10%,逾期未上报的不予受理。17.评奖工作
(1)评奖工作采用“校为基础、一次竞赛、二级评奖”的方式进行,即竞赛建立在学校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每次全国竞赛后,经赛区评奖(第一级评奖)后再推荐出赛区优秀参赛队参加全国评奖(第二级评奖)。
(2)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赛区评委会,评选本赛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对参赛成功者,赛区也可酌情颁发“成功参赛奖”或“成功参赛证书”。
(3)由于各赛区采用的是全国统一制定的竞赛命题和测试评分规则,赛区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等冠名原则上为“XXXX年XXX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XX赛区(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
(4)全国分组设立一、二等奖。本科生组和高职高专学生组获奖队数量分别不超过当年实际参赛队的8%,其中一等奖和二等奖的比例原则上为3:7。竞赛颁发全国统一的获奖证书。全国颁发的获奖证书、奖杯等冠名为“XXXX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本科生组或高职高专学生组)”。18.异议制度
为保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评奖工作的公正性,对全国和赛区的评奖初步结果坚持执行异议制度,“异议期”自公布评审初步结果之日起为期15天,过期不再受理。异议期间,各赛区竞赛组委会和全国竞赛组委会受理参赛队有关违反竞赛章程、竞赛规则和纪律的行为等。异议须以书面形式提出,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电话,并加盖公章。赛区竞赛组委会和全国竞赛组委会必须对提出异议的个人或单位严格保密。
全国竞赛组委会充分尊重各赛区的评审及评奖结果,赛区评审中出现的异议由各赛区组委会协调解决。
七、竞赛经费 19.关于报名费
全国竞赛组委会不向参赛单位和参赛队收取报名费。赛区竞赛组委会应积极办理收费许可,适当收取报名费。参赛单位统一向赛区竞赛组委会交纳报名费,每队的报名费金额由赛区竞赛组委会根据组织工作的需要自行确定,原则上不超过200元。报名费只限用于当年竞赛的组织工作。20.社会资助
全国和各赛区竞赛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
八、其他
21.全国竞赛组委会组织开展的全国性专题邀请赛章程有另文细述。22.本章程的具体解释权归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章程》
(1997年修订)
一、总则
1.指导思想与目的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面向二十一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教育也要实现两个转变重要思想的落实,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2.竞赛特点与特色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努力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与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紧密结合,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可以全面检验和促进参赛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
3.组织运行模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运行模式为:“政府主办、专家主导、学生主体、社会参与”十六字方针,以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参与积极性。
二、组织领导
4.领导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及信息产业部人事司负责领导全国竞赛工作,各地竞赛事宜由地方教委(厅、局)统一领导。为保证竞赛顺利开展,组建全国及各赛区竞赛组织委员会和专家组。
5.组织委员会
(1)教育部教高司函[1999]41号文件公布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织委员会组成名单,任期四年,1999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各项事宜委托本届组委会具体组织。本届全国组委会由教育部、信息产业部、部分参赛省市教委代表及有关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全国竞赛的组织领导工作。
全国组委会设立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副秘书长若干人,主持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日常工作。
(2)各赛区竞赛组委会由省、市、自治区教委(厅、局)、高校代表及电子类专家、企事业代表组成,负责本赛区的竞赛组织领导工作。
(3)原则上以省(市、自治区)独立组成一个赛区。若参赛学校少于3所或参赛队少于20个队时,可与邻近省市联合组成一个赛区。
6.专家组
(1)全国专家组由部分高校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全国竞赛的命题、评审工作。
(2)各赛区成立赛区专家组,由赛区内电子类专家组成,负责赛区征题、评审工作。
7.参赛单位
以普通高等学校为参赛单位,参赛学校应成立电子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学生的参赛事宜,包括组队、报名、赛前准备、赛后总结等。参赛学校可以独立组织不超过20个参赛队。
8.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队由三名学生组成,除研究生以外所有具有正式学籍的在校本科生、专科生都有资格参加。
三、竞赛规模、时间和方式
9.竞赛时间和竞赛周期
竞赛时间定于竞赛举办的9月份,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从1997年开始,每二年举办一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即今后凡逢单数年号时举办全国竞赛,其他时间赛区、校、系间可开展小规模竞赛或群众性科技活动。
10.竞赛方式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文献资料,队内学生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一个或几个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四、竞赛规则
11.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
五、竞赛命题
12.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命题过程应广泛开展征题,拓宽题型。
六、竞赛报名、评审和评奖工作
13.竞赛报名
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的报名工作,采用全国统一格式的报名表,报名表一式两份,一份留赛区组委会,一份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
14.评审工作
各赛区负责本赛区竞赛的评审工作,需按照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执行,赛区在全国统一评分及测试标准基础上制定赛区的评分标准及测试细则,每位评审专家的原始评分及测试记录必须保留在赛区组委会,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请全国奖代表队时,必须将报奖队的设计报告、有赛区评审组每位评阅人签字的各项详细原始测试数据及评分记录、登记表和推荐表一并上报,否则不受理评奖。各赛区评分及测试细则需要上报全国组委会秘书处备案,以备全国评审时参考。
15.评奖工作
(1)评奖工作采用“校为基础、一次竞赛、二级评奖”的方式进行,即竞赛建立在学校广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活动,每次全国竞赛后,经各赛区级评奖(第一级评奖)后再推荐出赛区优秀参赛队参加全国评奖(第二级评奖)。
(2)各赛区组委会聘请专家组成赛区评委会,评选本赛区的一、二、三等奖,获奖比例一般不超过总参赛队数的三分之一。此外,对参赛成功者,赛区可酌情颁发“成功参赛证书”。
(3)各赛区向全国组委会推荐申报全国奖的参赛队比例由全国组委会届时通知,全国组委会在全国专家组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全国评委会,评选全国奖。全国设立一、二等奖。
(4)按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的指示精神,竞赛颁发全国统一的获奖证书(包括赛区级获奖证书),竞赛成绩记入学生档案,对成绩优秀的参赛学生,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在评选优秀学生、奖学金及推荐免试研究生时予以适当考虑。对于赛前辅导教师的辛勤工作应予以一定形式的承认,但辅导教师的工作应纳入学校教改和教学基础建设的整体中予以考虑。
七、竞赛经费
16.报名费
参赛队按有关规定向赛区组委会交纳竞赛报名费。
17.社会资助
全国和各赛区组委会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资助。
第三篇:2012广东省电子设计竞赛总结
前前后后省赛经历了两个月,今天早上去华工评审,趁结果现在还没有正式出来,小小的做一个总结。
很早之前我们仨(思健和绮颖)就说好要一起参加省赛,应该比去年参加科联那个小车之前还要早吧,一起参加小车是为了加强合作。在题目还没出来之前我们一直以为是做智能家居,所以前期一直在为做智能家居做准备,找资料、设计方案、还开了几次小会。
到最后快期末时华工那边才给出的主题是“智慧城市”,这个主题范围很广,可以做很多东西,开始我们有想过要换题目,但是找不到新意,也不想浪费之前花的功夫,所以最终还是按着智能家居这条思路走下去。
智能家居这个话题很热门,而且也是08年省赛的题目,所以相关的资料很多,但要怎样才能做出亮点,这是个费脑筋的问题。开始我们的方案也是跟往他们做的差不多,但在提交方案之前思健提出了要做一个“基于RFID的智能插座”,将它作为一个创新点嵌入到我们的智能家居系统中,并由我来实现。我觉得他的想法很好,但查阅相关资料,觉得实现难度挺大的,几次想放弃不做这个,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解决办法。
查找资料、写方案书、提交方案、方案答辩到方案通过,从六月二十多号到七月二十多号这一个月时间,我没做什么工作,只是查找我负责部分的资料。我撰写方案的能力很弱,思健叫我写好我插座那部分,但一直写不好,知道要如何把这个东西的功能实现但就是不知道如果用文字和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方面的能力是我的短板,虽然说不是文科生,但文字表达能力太弱的话也会很吃亏,所以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七月二十三号学院统一安排和提供场地给参赛队伍进行作品制作,每天都要到而且需要考勤。在这之前,思健回家并在家里学习AMR9,绮颖也在学习相关的WIFI模块和http://www.xiexiebang.com/chuankou/ 这种串口联网装置,我由于家里的一些事情,迟迟没开始着手做。
开始去实验室之后,我们每天都加班加点,老师要求我们早上八点到,我们通常会提前,为此还特地搬到了思健他们宿舍去睡,我中午一般也没有回去休息,累了就在实验室趴着眯一下,晚上老师没要求来我们基本上都有去,有时还到九点多十点快到宿舍关门的时候才走,晚上两个基友一起买完夜宵走回来的感觉挺好的。由于我们在前期时间上抓得比较紧,事实证明我们这样做也是对的,因为在后期我们做得很轻松,在其他队伍开始抓紧时间的时候我们已经快做完了,到二十号我们的作品已经基本完成。到后期别人开始加班的时候,我们的工作只是改善外观还有拍摄视频、撰写论文还有制作答辩的PPT,但遗憾的是在后期工作我做的依然很少,因为自己各种各样的私事,感觉挺对不起队员们的。
下面再谈谈我所做的
在这次省赛当中,我主要是负责“RFID智能插座”的设计和制作。在开始的两天就遇到了麻烦,开始的时候思健叫我用stc12c2052这款小的单片机来控制,但弄了两天,最小系统也搭了几次但程序老是会烧不进去,偶尔只会昙花一现,查阅资料说要将P10与P11接地,还有调低一点波特率,这些都试过。后来换成了STC12C5A60S2,结果开始还是出现问题,经过检查原来是最小系统的晶振没接好,以后如果偶尔有一次下载不了只要将波特率调低一点就行了。
调试完最小系统就开始操作RFID模块,新买的模块配套有相关资料和代码,根据自己的系统修改了代码然后测试。这个模块是通过SPI串口通信协议与单片机进行通信的,了解了一下SPI后,因为所用的这款单片机有专门的SPI接口,所以打算用硬件SPI,按照数据手册配置SPI,然后修改程序中软件SPI的部分,但无论怎样配置都不能与模块通信。因为没用过SPI,所以觉得是自己没配置正确,然后就去研究手册里关于SPI的部分,还找了不少例程,觉得没有错,但就是没有结果出来。后来实验室的人说不要用硬件SPI,用软件SPI就可以了。按照他们说的,我去用软件SPI,结果还是一样,就这样纠结了两三天,去咨询卖家,他叫我去读写一下寄存器,通过寄存器的状态判断是否与模块正常通信,结果还是一样毫无反应。后来我开始怀疑模块是不是坏了,就跟罗武借了他的模块来试,结果就行了,坑爹啊!!之前没有想这个是觉得卖家说发货前会测试,然后又是全新的,这就是教训啊,太相信专家的货了,不过卖家还好,跟他说明情况很快就给我发多一个过来,还为我没有跟他索赔而感谢我,不过确实浪费我挺多时间的。
在模块能正常使用后,因为有原码,所以只需调用他原有的函数就可以进行读写卡操作,很快就把这部分弄好了。接着就是一个AD转换,因为这个之前也做过,所以很快也搞定了。
再接着就是很危险而刺激的部分——强电控制。去淘宝买了一个遥控开关回来改装,为了弄懂它里面的电路,大大小小被电了五次,每次都让我冒点冷汗。还有一次测到地线与火线之前有200多V的电压,以为是电容里面的电压,因为我总电源已经关了,所以用电笔放在电压之前想把电放掉。结果,惊险的一幕出现了:随着“啪”的一声与眼前的一道白光,整个实验室一片黑暗,我眼前的插座也被熏黑了,短路跳闸了!!不止实验室跳了,整层楼都跳了,那个壮观啊,还有心里被吓到怕怕的。此外还连累了使用台式机的基友们啊,幸好他们不是画了一天图没保存那种,不然我可能要偿命的。又是一次坑爹啊,实验室的电路是怎么回事啊,怎么零线与地线之间也有220伏电压啊,这不是要命吗!不过在这次之后就倍加小心,到最后也没被电过了。
测试完插座、AD、显示、还有RFID模块,功能基本上就已经实现了,后来做的就是把它整合在一起。在做省赛之前没有自己画过PCB,也没有制过板,也没有焊过贴片元件,这次全部做了,感觉收获还不少。
写到这里,结果已经看到了,二等奖,我们那个伤心啊,就差那么一点点,不过在我们心目中一等我们已经拿到了,大家都很给力,我们比有些一等还好,只是我们运气不好,下次加油!
第四篇: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方案
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方案
1.竞赛特点与特色
结合目前产业对复合型创新工程人才的迫切需求,本次竞赛拟依据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和Operate)工程教育理念,采取跨学科融合性创新(综合考虑功能实现、外观与结构设计及商业运营模式等)的模式进行,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涵盖设计和管理等专业。考虑当前产业发展热点,2014年广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将以“可穿戴应用专题竞赛”形式进行。“可穿戴技术”的概念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提出。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大量的可穿戴设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其便捷性、智能化及优秀的用户体验等突出优势,在医疗监测、健康监护及娱乐游戏等领域已受到广泛关注并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目前IT产业的新焦点。参赛者可针对各个领域的可穿戴应用,展开智能化的电子系统设计,从生活健康类、信息资讯类到体感控制类等,涵盖医疗、购物、娱乐、旅游、教育等各个方面。未来可穿戴设备将会进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必将给电子信息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市场规模。创新就在身边,创新改变世界。
2.参赛队和参赛学生
每队由3名学生组成,高等学校中具有正式学籍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或高职高专学生均可报名参加。
8.竞赛时间
2014年6月至9月。
9.竞赛命题和竞赛方式
本次竞赛以可穿戴电子系统(包含但不限于模拟和数字电路)应用设计为主,可以涉及模-数混合电路、单片机、射频电路、可编程器件、嵌入
式系统、软件系统开发应用。比赛采用自选题方式,以可穿戴设计为主题,以小组为单位(三人一组),利用课余时间自主设计,并制作具备一定创新和实际应用综合功能的软硬件电子系统(注:以软件开发为主的,需结合外部硬件平台实现特定系统功能),包括具体硬件设计、软件编程、系统调试和设计报告撰写等部分。竞赛采用开放形式,要求学生自主设计、独立完成,指导教师的作用仅限于选题和方案论证,各参赛学校要为竞赛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最后在指定时间提交竞赛组委会,并对专家组进行演示与答辩,同时需附作品的创新性说明,指出相对于同类产品或应用的创新之处。
11.竞赛报名
汇总表及报名表请从竞赛网站下载(竞赛网址:)。
报名截止时间:2014年7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
第五篇: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倡导的大学生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推动高等学校促进信息与电子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与基本能力、团队协作的人文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特点是与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密切结合,以推动其课程教学、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工作。竞赛的特色是与理论联系实际学风建设紧密结合,竞赛内容既有理论设计,又有实际制作,以全面检验和加强参赛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创新能力。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在双数的非竞赛年份,根据实际需要由全国竞赛组委会和有关赛区组织开展全国的专题性竞赛,同时积极鼓励各赛区和学校根据自身条件适时组织开展赛区和学校一级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竞赛采用全国统一命题、分赛区组织的方式,竞赛采用“半封闭、相对集中”的组织方式进行。竞赛期间学生可以查阅有关纸介或网络技术资料,队内学生可以集体商讨设计思想,确定设计方案,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以队为基本单位独立完成竞赛任务;竞赛期间不允许任何教师或其他人员进行任何形式的指导或引导;竞赛期间参赛队员不得与队外任何人员讨论商量。参赛学校应将参赛学生相对集中在实验室内进行竞赛,便于组织人员巡查。为保证竞赛工作,竞赛所需设备、元器件等均由各参赛学校负责提供。
为保证竞赛工作的顺利进行,应严格遵守全国竞赛组委会届时颁布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规则与赛场纪律》。竞赛期间,各赛区组织巡视人员,严格执行巡视制度。
竞赛题目是保证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应由全国专家组制定命题原则,赛前发至各赛区。全国竞赛命题应在广泛开展赛区征题的基础上由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统一进行命题。全国竞赛命题专家组以责任专家为主体,并与部分全国专家组专家和高职高专学校专家组合而成。
全国竞赛采用两套题目,即本科生组题目和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参赛的本科生只能选本科生组题目;高职高专学生原则上选择高职高专学生组题目,但也可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只要参赛队中有本科生,该队只能选择本科生组题目,并按本科生组题目的标准进行评审。凡不符合上述选题规定的作品均视为无效,赛区不予以评审。
时间:每逢单数年的9月份举办,赛期四天(具体日期届时通知)
htt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