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二教学教案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二)教学重点
进一步熟悉掌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理解、推导及应用. 教学难点
灵活应用相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q1)na1
a1(1qn)
(q1)
1q
等比数列{an}共2n项,其和为-240,且奇数项的和比偶数项的和大80,则公比q =
2.三、课堂小结: 1.{an}是等比数列
SnAq
n
B
其中A0,q1,AB0.2.Sn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则Sn,S2nSn,S3nS2n,一定是等比数列.3.在等比数列中,若项数为2n(n∈N *),S偶与S奇分别为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S偶S奇
q
Sn
则
.1.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2.数学思想方法:错位相减,分类讨论,二、探究
1.等比数列通项an与前n项和Sn的关系? {an}是等比数列练习:
若等比数列{an}中,Snm31,n
SnAq
n
B
其中A0,q1,AB0.则实数m=.,则
Sk,S2kSk,S3kS2k(kN),*
2.Sn为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Sn0
是等
比数列. 练习:
①等比数列中,S10= 10,S20= 30,则S30=70.②等比数列中,Sn= 48,S2n= 60,则S3n=63.3.在等比数列中,若项数为2n(n∈N *),S偶与S奇分别为偶数项和与奇数项和,S偶
则
S奇
q.练习:
第二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范文模版]
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案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数学科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的生命力正在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咱们在前边数列这一部分看到了很多有联系的数,排成一定顺序的数,我们重点研究了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正是它们向我们展示了数与数之间美妙的联系,那么首先在等差数列当中,我们学习了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和以及前n项求和公式,那么现在咱们一块回忆一下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的推导过程当中,我们注意到,等差数列的本质特征是从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前一项要多一个公差d,那么,再把对等的两项交换顺序后,我们又一次注意到等差数列从倒数第二项起,每一项比后一项少一个d,就是通过这样的本质特征,我们发现了等差数列各项之间的差异,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消除这样的差异呢?(停顿两秒,之后同学一起回答)把这两个式子相加,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公式。先找差异,再消除差异,这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倒序相加”的方法。
好,我们再来看等比数列,在等比数列中我们已经学习了它的定义,通项公式,那么接下来应该学习它的(在此停顿一秒,学生一起回答)前n项求和公式,好的,前n项求和公式。首先,我们来看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首先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假设在座的各位都是小小企业家,现在,你的公司在经营上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向银行贷款,银行和你商定,在三年内,公司每月向银行贷款一万元,为了还本付息,公司第一个月要向银行还款一元,第二个月还款2元,第三个月还款4元,„„,那么以此类推,也就是说公司每月还款的数量是前一个月的两倍。那么,你作为这个公司的负责人,你会在这个和约上签字吗?思考一下,和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提问,怎么样会不会签约?那么请你吧这么一个在你的公司中遇到的问题给我们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我们可以把这个借款的过程(借款的过程也就是银行每月给你的过程,银行每月给的钱可以构成一个?)构成一个等比数列,(等比数列,好,an ,这个数列的首项?)首项是10000,(首项是10000元,)公比是1,(一共有多少项?)一共有36项。(好的,第二个,bn)首项是1元,(也就是你每个月给引港的还款也构成一个等比数列,他的首项是1,公比是?一共是多少项?)
那么你通过什么计算出我不会和银行签约,通过计算数列的和,好,首先我们来看看,在银行借给你的钱的和是?那么你还给银行的钱呢?非常好请坐
现在这位同学帮我们把这个实际问题概括成了数学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原来是两个等比数列的问题,我们在决定要不要和银行签约的过程也就是去比较一下银行借给我们的钱和我们还给银行的钱之间的差异,好,银行借给我们的前已经解决了,那么我们还给银行的钱又怎样计算呢,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这也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来研究的课题,等比数列前n项和,试想,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方法,我们能精确的计算出我们还给银行的钱是多少,那么我们可以明确地做出判断我是否和银行签约,是不是?
接下来在这个36项求和的过程的当中,这个等比数列求和
等差数列求和的重要方法是倒序相加法,剖析倒序相加法的本质即整体设元,构造等式,利用方程的思想化繁为简,把不易求和的问题转化为易于求和的问题,从而求和的实质是减少了项.那现在用这种办法还行吗?若不行,那该怎样简化运算?能否类比倒序相加的本质,根据等比数列项之间的特点,也构造一个式子,通过两式运算来解决问题?
第三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教案
课题: §2.5等比数列的前Ⅱ.讲授新课
n项和
[分析问题]如果把各格所放的麦粒数看成是一个数列,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比数列,它的首项是1,公比是2,求第一个格子到第64个格子各格所放的麦粒数总合就是求这个等比数列的前64项的和。下面我们先来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1、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Sna1(1q)1qn ①
或Sna1anq1q
②
当q=1时,Snna1
当已知a1,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a1, q, an时,用公式②.公式的推导方法一:
一般地,设等比数列a1,a2a3,an它的前n项和是
Sna1a2a3an
Sna1a2a3an由 n1aaq1n2n2n1a1qSna1a1qa1qa1q得
23n1na1qqSna1qa1qa1qa1qn(1q)Sna1a1q
∴当q1时,Sna1(1q)1qn ①
或Sna1anq1q
②
当q=1时,Snna1
公式的推导方法二:
有等比数列的定义,a2a1a3a2anan1q
根据等比的性质,有a2a3ana1a2an1Sna1Snanq
即 Sna1Snanq(1q)Sna1anq(结论同上)
围绕基本概念,从等比数列的定义出发,运用等比定理,导出了公式. 公式的推导方法三:
Sna1a2a3an=a1q(a1a2a3an1)
=a1qSn1=a1q(Snan)
(1q)Sna1anq(结论同上)
课题: §2.5等比数列的前●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首先回忆一下前一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当q1时,Sna1(1q)1qnn项和
①
或Sna1anq1q
②
当q=1时,Snna1
当已知a1, q, n 时用公式①;当已知a1, q, an时,用公式②
课 题:数列复习小结
教学过程: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知识纲要
(1)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数列的分类,从函数的观点看数列.(2)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3)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4)等差中项、等比中项.
(5)等差、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及其推导方法.
三、方法总结
1.数列是特殊的函数,有些题目可结合函数知识去解决,体现了函数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
2.等差、等比数列中,a1、an、n、d(q)、Sn “知三求二”,体现了方程(组)的思想、整体思想,有时用到换元法.
3.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要考虑公比是否等于1,公比是字母时要进行讨论,体现了分类讨论的思想. 4.数列求和的基本方法有:公式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拆项法,裂项法,累加法,等价转化等.
四、知识精要:
1、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 an2、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概念]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对于数列an,若an1and(常数),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2.等差中项:对于数列an,若2an1anan2,则数列an是等差数列。[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如果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则等差数列的通项为ana1(n1)d。[说明]该公式整理后是关于n的一次函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Snn(a1an)2a1S1(n1)SnSn1(n2)[数列的前n项和] Sna1a2a3an
2.Snna1n(n1)2d
[说明]对于公式2整理后是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等差中项] 如果a,A,b成等差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即:Aab2或2Aab
[说明]:在一个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每一项(有穷等差数列的末项除外)都是它的前一项与后一项的等差中项;事实上等差数列中某一项是与其等距离的前后两项的等差中项。[等差数列的性质]
1.等差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如果an是等差数列的第n项,am是等差数列的第m项,且mn,公差为d,则有anam(nm)d
2.对于等差数列an,若nmpq,则anamapaq。
3.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kN*,那么Sk,S2kSk,S3kS2k成等差数列。
3、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概念] [定义]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通常用字母q表示(q0)。[等比中项] 如果在a与b之间插入一个数G,使a,G,b成等比数列,那么G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即G2ab。[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1. 定义法:对于数列an,若an1anq(q0),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
22.等比中项:对于数列an,若anan2an,则数列an是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n1如果等比数列an的首项是a1,公比是q,则等比数列的通项为ana1q。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 Sna1(1q)1qn(q1)Sna1anq1q(q1)当q1时,Snna1
[等比数列的性质] 1.等比数列任意两项间的关系:anamqnm
2. 对于等比数列an,若nmuv,则anamauav
4.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kN*,那么Sk,S2kSk,S3kS2k成等比数列。如下图所示:
4、数列前n项和(1)重要公式:
123n123n222n(n1)22;
; n(n1)(2n1)612n333[121n(n1)] 2(2)裂项求和:
n(n1)1n1n1;
第四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教学设计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提高学生构造数列的意识及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公式探求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渗透方程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及转化思想。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经历对公式的探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磨练思维品质,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思维的奇异美、结构的对称美、形式的简洁美、数学的严谨美。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式的推导、公式的特点和公式的运用; 教学难点:公式的推导方法及公式应用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探讨---建构教学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故事回放: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在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1个格子里放1千吨小麦,第2个格子里放2千吨,第3个格子里放3千吨,如此下去,第64个格子放64千吨小麦,请给我这些小麦?
(二).师生互动,探究问题
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小麦总数,带着这样的问题,学生会动手算起来,通过计算需要1+2+3+„+64=2080(千吨)结果出来后,国王认为西萨胃口太大,而国库空虚,还是提个简单的要求吧!西萨说:国王,我希望在第1个格子里放1颗麦粒,第2个格子里放2颗,第3个格子里放4颗,如此下去,每个格子放的麦粒数是前一格麦粒数的2倍, 2
请给我这么多的麦粒数?
问题2: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122223263,同时告诉学生一个抽象的答案,如果按西萨的要求,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它相当于全世界两千多年小麦产量的总和.
问题3: 1,2,22,„,263是什么数列?有何特征?应归结为什么数学问题呢?
探究一:122223263,记为S64122223263„„①式,注意观察每一项的特征,有何联系?(学生会发现,后一项都是前一项的2倍)
探究二: 如果我们把每一项都乘以2,就变成了它的后一项,①式两边同乘以2则有2S6422223264„„②式.比较①、②两式,你有什么发现?
经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①、②两式有许多相同的项,把两式相减,相同的项就消去了,得到:S642641,老师指出:这就是错位相减法,并要求学生纵观全过程。
思考:为什么①式两边要同乘以2呢?
(三).类比联想,解决问题
探究三:如何将结论一般化,设等比数列an,首项为a1,公比为q,如何求前n项和为Sn?
探究四:在学生推导过程中,由(1q)Sna1a1q,得到Snna1a1q1qn
对不对?
探究五:结合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qn-1,如何把sn用a1、an、q表示出来?(引导学生得出公式的另一形式)
(四).例题讲解,形成技能
1111......前8项和; 例1:求等比数列,,24816练习一:根据下列条件,只需列出等比数列an的(1)a1=3,q=2,n=6,sn的式子
sn=________________.12,(2)a1=2.4,q=-1.5,an=
sn=_______________.(3)等比数列1,2,4,„从第五项到第十项的和S=___________.例2:等比数列{an}中,a2=9,a5=243,求s4和 sn? 练习二:等比数列{an}的公比q=
(五)总结归纳,加深理解
12,a8=1,求它的前8项和S8。
引导学生回顾公式、推导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回答,然后老师再从知识点及数学思想方法两方面总结。
(六).故事结束,首尾呼应
最后我们回到故事中的问题,西萨的第二个要求需要大约7380亿吨小麦,比第一个要求更加苛刻,显然国王兑现不了他的承诺。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助国王吗?让西萨自己去数他要的麦粒,事实上,假如他一秒钟数一粒,数完这些麦粒所需时间约是5800亿年。
六.课后作业
必做: P24习题三第三题(1)(2)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
根据高二职高学生的特点、教材内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和启发性教学思想,本节课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我采用规则学习和问题解决策略,即“案例—公式—应用”,案例为浅层次要求,使学生有概括印象。公式为中层次要求,由浅入深,重难点集中推导讲解,便于突破。应用为综合要求,多角度、多情境中消化巩固 5
所学,反馈验证本节教学目标的落实。其中,案例是基础,使学生感知教材;公式为关键,使学生理解教材;练习为应用,使学生巩固知识,举一反三。在这三步教学中,以启发性强的小设问层层推导,辅之以学生的分析讨论并充分运用课件等教辅用具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是主体,教师教学服务于学生的思路,而且学生通过“案例—公式—应用”,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直观到抽象,不仅加深了学生理解巩固与应用,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第五篇:等比数列前n项和练习二
等比数列前n项和练习二
1.在等比数列{an}中,S4=2,S8=6,a17+a18+a19+a20等于()A.32
B.16
C.35D.162
2.已知等比数列{a1n}的公比q=3,且a1+a3+a5+…+a99=60,则
a1+a2+a3+a4+…+a100等于()A.100
B.80
C.60
D.40
3.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S10=10,S20=30,则S30等于()A.70
B.90
C.100
D.120
4.计算机的成本不断降低,若每隔5年计算机价格降低13,现在的价格是 8100元,则15年后,价格降低为()A.2200元
B.900元
C.2400元
D.3600元
5.已知等比数列{an}中,an=2·3n-1,则由此数列的偶数项所组成的新数列 的前n项和为()n
A.3n
B.3(3n
-1)
C.913(9n
1)
D.4
6.在正项等比数列an中,若s2=7,s6=91,则s4的值为()A 28B32C 35D 49 7.在等比数列an中,sn表示前n项和,若a3=2s2+1,a4=2s3+1则公比q 等于()
A 3B -3C-1D 1 8.在等比数列{an}中,若Sn=93,an=48,公比q=2,则9.等比数列首项为2,公比为3,从前
项的和开始大于100.10.等比数列的公比为2,前4项之和等于10,则前8项之和等于________
11.已知等比数列an,公比为-2,它的第n项为48,第2n-3项为192,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12.已知{an}是首项为19,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Sn为{an}的前n项和.(1)求通项an及Sn;
(2)设{bn-an}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T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