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技巧与携带资料要求
政治开卷考试答题技巧与携带资料要求
中考政治是开卷考试,考试范围广(包括初
一、初
二、初三三个年级的课本及时事政治),学生携带的资料多(除教材外,还可以携带各种复习资料,如《提要与检测》、《中考模拟试题》、《考试报》等),而考试时间是有限的(只有60分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考场上于有限的时间内,更有效地利用教材和各种学习资料呢?换言之,如何尽快地找到考题的准确答案呢?是全体考生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在平常的政治课教学和复习当中,笔者发现了除从教材正文中寻找答案外的其他尽快找到考题答案的途径。
一、从教材的目录中直接寻找答案
目录是一本书的纲,是内容的高度浓缩,是内容中精华的精华,最简洁也最醒目。在政治中考中,一些考题的答案通过翻阅目录就可以找到。如河南中考好题选登有一道材料分析题:“2002年12月4日,首都各界群众集会,隆重纪念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20周年,胡锦涛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阅读上述材料并回答:
(1)为什么要依宪治国?
(2)在宪法实施过程中,作为一个公民,你应该怎样做?”
这道题第一问的答案就是初二《思想政治》第8课的三个分标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宪法是人民权利的保障书。”
二、从课题下的“说明提示”中寻找答案
政治教材每课下面都有一段或长或短的“说明提示”,简要地叙述本课的内容要点、学习的意义或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以及青少年学生应怎么做等问题。这些提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学生发展,重视价值引导,注重道德践行,恰好与中考的命题导向不谋而合。也正因为此,一些考题的答案就潜藏在课题下的“说明提示”中。如上题第二问的答案就在第8课标题下“说明提示”中:“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热情宣传宪法,勇于同违反宪法的行为做斗争。”
三、从“活动课”中寻找答案
中考政治一向重视考查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分析题”和“活动与探究题”是其具体的体现。这些题的答案往往就在一些“活动课”中。如“台湾问题”的有关答案要点与初三《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二节中的活动课《“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联系紧密;再如“环保问题”的有关答案要点与初三《思想政治》第三课第一节中的活动课《守护我们共有的家园》密切相关。
四、从资料中寻找答案
资料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扩展,有些时政热点问题教材上没有,而资料上有。这类试题的答案应从相关资料中寻找。当然,充分利用好资料的前提是筛选资料、熟悉资料内容,并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只有这样,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才不会出现“大海捞针”的情形。
五、创新答案
鼓励学生的创新与实践,也是中考政治命题的原则之一。这类试题答案不惟一,具有开放性,教材和有关资料中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在结合教材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或直接运用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认识和积累的经验发去挥、创新。如分析先进人物身上体现什么精神和品质,可以与教材中“民族精神”的有关内容结合一起;如谈谈“我们生活的变化”、“新农村建设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现象”“结合实际,就节约资源问题提合理化建议”等,则需要结合个人的观察、发现和经验去解答了。
第二篇: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中考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答题技巧
一、谨防四大认识误区
误区
一、开卷考试不复习
许多初三学生,甚至部分非历史专业的科任教师和班主任都认为,开卷考试用不作复习,反正答案都在书上,到时候只管抄书就是了。殊不知,这恰恰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如果处理不好,会给我们初三历史复习造成更大的困难。而事实上,历史科实行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既如此,如若不复习,我们很难想象连数量众多的选择题都靠翻书来解决,不仅考试时间不允许,而且不复习造成的对教材的生疏也会使学生难以从书上找到答案,就更不用说答好开放性试题了。
误区
二、开卷考试难度降低
这个误区是建立在开卷考试可以通过翻书寻找答案的认识基础之上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历史开卷考试的精髓。诚然,由于开卷考试命题都是基本沿袭以往历史闭卷考试的作法,教师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对开卷考试试卷中的一些列举题、问答题的复习可以降低要求,学生不必花大量的时间死记硬背这些内容,只须记住大慨就行。这确实降低了难度。由于开卷考试的命题都要适当引入开放性试题(随着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我们相信,这种试题的比例将会加大),从这个意义上说,难度不是降低而是提高了。因为这种题型的答案比较灵活、极具创造性,没有平时的积累和系统训练,学生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就是翻书也难以作答。误区
三、开卷考试可以带上所有资料
许多初三学生简单地认为在开卷考试时,可以带上平时教师和自己整理的资料以备考试时使用,甚至可以将一些重点内容写在小卡片上粘在教科书上。事实上,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误区
四、开卷考试试题在书上都有现成的答案
由于对开卷考试的特点不了解,误以为开卷考试的答案都能在教科书上找到现成的,这是初三学生较为普遍的看法,事实上并非如此。就算是开卷考试的有些试题(如列举题、简答题、材料题等)在教科书上有现成的答案,但考生在作答时也不能照搬照抄,这样,不仅时间不允许,而且没有经过概括提炼的答案也是不切题的。更何况有些开放、半开放性的试题本身就没有现成的答案。所以,考生要改变这些不良认识,认真复习。
二、复习建议
面对开卷考试,广大初三师生只有面对现实,积极应对,才能取得优异成绩,顺利毕业。综合全国有些地区开卷考试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取长补短,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创造佳绩”。以下是笔者的一些
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模拟考试端正态度,统一认识
为了尽快了解学生对开卷考试的认识和知识、能力现状,教师应尽快参考全国其他省市的经验,根据今年成都市有关政治、历史开卷考试的精神,分别命制一套政治、历史模拟试题对学生进行检测,以便摸清现状,采取对策。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三师生端正开卷考试态度,统一认识,为即将进行的复习创造条件。第二、展开针对性复习,熟悉教材
众所周知,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的复习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题型来讲,无论是开卷考
试还是闭卷考试,选择题的复习基本一致;开卷考试中列举题、填补缺项题、材料解析题、简答题的复习要求可以降低,即只要学生对教材熟悉,明确这些试题考查到的内容在教材的哪些章节就可以了,不必强化记忆;在开卷考试中,问答题、分析说明题可以设计成半开放或开放性的试题,对这类题的复习则要从长计议,复习要求要提高,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结合时政热点以及身边的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说明,还要训练学生对这类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随作开卷考试改革的深入,师生们还要随时注意新题型的发掘。
第三、上课认真作好笔记,便于考试查阅
既然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那么教师在平时指
导学生复习时,为便于考试翻阅,就要明确要求学生上课必须认真作好笔记。第四、搞好学科知识专题归类复习
有些地区的开卷考试已经明显命制了跨章节的试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新课上完后必须留足时间进行学科知识的专题归类复习,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综上所述,笔者对历史开卷考试的应对策略提出了以上一些自己的看法,仅供参考。
许多地区的初三考务工作会都有开卷考试只能带教科书的规定(粘在教科书上的小卡片也必须取消)。这说明没有考前的认真复习是难以取得优异成绩的。
1.怎样答好“开放性试题”呢?
一要读懂题目,即审清题、准确理解题意,这是解答好开放性试题的前提和关键。
二要回归教材,找出解答问题的相关“知识要点”。即善于以题意及问法为“根”向教材求索,找出教材中与试题相关的知识内容来组织答案。
三要多角度多侧面思考,要正确运用发散思维,力戒单向思维和定向思维,提倡多角度全方位的发散思维与择优意识。但要注意符合题目要求。
四要正确选用多种方法。开放性试题突出对发展思维能力及相关方法运用能力的考察,在解答时可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说理与题目材料相结合、演绎与推理相结合,并注意言之有理与言之有序相结合等。
2.政治开卷如何使用课本的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移植书中同类题答案”
开卷考试后,好多学生在平时学习和复习中,出于侥幸心理,把老师上课的例题,或自己在复习中做过的题目和答案抄到课本的空白处。临考时,凭着自己的印象在书中找相似的题,然后照搬照抄答案,或者从答案中摘录自己认为有用的部分。这样答题正确率当然很低。
对策:“移值”以求圆满解答不现实,但并不说明不能参照同类题、相似题的解法。通过在书中查找同类题、相似题,我们对考题可能涉及的知识点的范围有个大致的了解,并对知识的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有了明确的认识,然后根据考题设问方向具体作答。但是,这样答题针对性不强,答案太死,得分不高。所以,作答时对书上同类题、相似题作答的模式、知识点的组合方法等形式上的东西可作参考。
问题二:“题题”都翻书
有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考试时翻翻书而已。但真到考试时,若要题题都翻书,恐怕考试时间就不够用,结果在应试中每题必翻,导致时间不够用而意外失分。但试题的命题笔墨也并非全部“定格”在“纯知识点”上,而更多的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利用时事热点材料做题干,考查教材中的基本观点。通过考试后了解,许多学生选择题都要翻书,结果,本来只需用很少时间即可解决的“容易题”却浪费了一半的考试时间,严重影响了卷二“非选择题”部分的答题,考试成绩就很不理想了。
解决“题题都翻书”的弊端,关键是对查书本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做到有的放的矢。
比如在考试中,对客观性题凡是绝对有把握的,就坚决不查书;
对如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等内容,就一定要查阅;
凡是没有十分把握的答题,有时间就查,无时间就不查,这样做可避免浪费时间;
对填空、选择、判断是非等客观题,有关的知识应尽量消化在平时的学习和复习中。
3.开卷考试“三字经”
解答单项选择题要:审题干、对题支、连干支、扣中心、善归纳、要点全。解答辨析题:辨是非、找病症、析病因、亮观点。
解答分析说明题要:读材料、切实际、寻找据、得结论。
不管用什么方法答题都需要同学们在练习中提高。先熟知书本的大纲,清楚某个问题,大概在哪一章哪一节有,就可以了,书要先大体扫一遍。勤翻书,只要你什么时候能看到那问题你就知道在书什么位置就行了(不用知道在哪页)
针对中考政治和历史开卷考试中,考生应该避免的误区,以及如何有技巧的答题。
误区一:开卷考试,打开书就能抄上答案,没必要记忆基础知识。只要在书上画画重点,考场上翻翻书就行了。
误区二:考前大量摘抄所谓的“重点题”,考场上对号入座就能取得高分。误区三:答案越多越好,不管有用没用,只要沾边的就尽量往试卷上抄。
以上误区必然导致学习上的不良后果。从历年来中考答卷的情况看,考生答题时出现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2、盲目堆砌,不得要领;
3、答题不规范,理论与实践脱节。
针对以往同学们存在的种种问题,复习中我们要努力做到:
第一,夯实教材基础知识。
努力构建知识网络开卷考试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教材知识点及考前记条条,考后全忘掉的弊端,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意味着不要基础知识。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没有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的理解,就谈不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复习阶段,同学们一定要“读薄读通”教材,注意教材知识的前后联系,搭建起知识结构。
这种知识结构的搭建,可以分别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进行。所谓纵向,就是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将每一课,每一单元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将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置于知识的网络中。
所谓横向,就是将教材中的某一个知识点置于整个思想品德课的体系中。新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认知能力的不同状况,以螺旋式上升的方式呈现教材内容。例如,在珍爱生命的问题上,七年级教材侧重于从道德的角度告诉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也要肯定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关爱地球上的其他生命;八年级教材则侧重于从法律的角度,从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权,关爱,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的角度,告诉我们要懂得维护生命健康权。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归纳,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整合。在进行知识的横向整合时,建议同学们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完成。
第二,抓住教材的主干知识。
注重与时事热点的联系复习过程中,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抓教材的主干知识。随着开卷考试形式的改革,单独知识点的考查已越来越不多见,更多的考查点放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这与思想品德课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和能力的考查是一致的,因此要特别注意知识的落点,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问题。而这出又往往取材于时事热点。纵观近年来各地的中考试题,都特别强调时代特征和地方区域特点,如2006年我市中考试题第22题就取材于当年在全国有极大影响力的晋商文化,通过对晋商文化的简单介绍,既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是对学生进行优秀民族文化的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与热爱。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心国家的发展,关注国家及省,市重大的有意义的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分类梳理,认真研究,找出它们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尝试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
第三,注重解题能力的训练,进一步规范答题行为。
中考思想品德课的题型结构一般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选择题一般为单项选择题。选择题看似简单,实际上它所考查的仍是学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答好选择题的关键仍是读懂题干材料,在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运用排误法或选优法对题肢进行取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的组合式选择题,其实是以前的多项选择题的变形题,由于能从多种角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而在命题中倍受青睐。解答好这种题可采用“选基法”,即先选择一个题肢(这个题肢的特点是比较容易判断对或错)作为基础选项,然后运用排除法进行选择,这种方法省时,准确性也比较高。
非选择题一般包括简答题、辨析题、分析说明题和实践模拟题4种类型,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答题要求。简答题要求简要概括,归纳出材料中的观点,一般不要求回答为什么。辨析题要求先辨后析,分析时要做到有理有据,既要指出其中的理论依据,又要扣题分析。分析说明题重在分析,说明,是试题中对学生要求较高的一种题型。解答好非选择题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理清答题思路,根据不同题型的不同答题要求,回归教材,尽量使用政治术语解答问题,避免空话,白话,且在组织答案时要做到条理,有序。切忌在还没看清题目要求时就盲目作答,结果或文不对题,或东一句,西一句,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考前考生应该按照道德,法律,国情三部分理顺知识体系,要把一个个知识点经过归纳,综合,整理,形成知识网络,做到点,线,面的结合,同时抓住《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及时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复习。
[应考秘诀]认真审题,抓关键词中考政治虽然是开卷考试,但是最忌讳拿着书一翻到底,结果是翻破指头也抄不到多少分数,所以一定要掌握开卷考试技巧。
首先,在开卷考试时首先应认真审题,包括文字材料,图片,数据,漫画,图表等,找准把握材料中心的相关信息,抓关键词,理清题目的要求,思考需要从哪些知识入手,然后再翻书。
其次,在答题时,还要注意材料和知识点的结合,应回归教材,对照材料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而不能总是想着在某本书上找到原题,原封不动地抄上,实际上在近几年的考试中,原题直接搬上去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在翻资料的过程中会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
再次,还要使用专业术语组织答案,有一定学科素养,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组织答案顺序也很重要,例如可按照“总-分-总”的形式,也可按照“分-分-总”的顺序进行,条理才会清晰,答案才能具有逻辑性。最后答题时还要注意发散性思维,从多个角度入手,答案才可能全面,不至于失分。如果能标上序号,使阅卷老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你的意图,这也是得分的一个技巧,虽然在现在的主观性试题中强调踩意不踩点,但实际上,如果点全,不啰嗦,知识到位,肯定能拿高分。
第三篇: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政治主观题答题思路与技巧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
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
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
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
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
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
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 • ——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 • 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 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 主体 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4)考生答卷字数适中。使阅卷老师处理时间短且效率高,一般分析性小题的字数控制在50~60字以内,论述性大题的字数在300字内,不要下笔千言,不切主题,使阅卷老师费时,费眼力,产生厌倦情绪。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类型:
题型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
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
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
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
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
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
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
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
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
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
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解题技巧】:
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题型
三、“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
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典型例题:
(2008年安徽文综卷39题)⑸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的历史从一个侧面表明,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尊重各民族在祖国统一大业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珍惜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根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载入宪法。改革开放以采,党和政府又将民族区域自治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长期坚持。
为什么党和政府要长期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分)
(5)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变。历史和实践表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制结合起来;有助于吧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作为一个法治国家,党和政府必须依法行事。
题型
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
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题型五:“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巩固国家政权,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真正做到“三个代表”,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题型六“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
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题型七“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题型八“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
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典型例题:
(2008年合肥一模39题)材料五 面对一场5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全省各地灾区紧急启动抗旱应急预案,投入抗旱资金2.46亿元,动用各种抗旱设备84万多套,派出23个工作组深入灾区帮助抗旱救灾。重庆市委、市政府要求全市方方面面紧急行动起来,进行一场让党中央、国务院和山城人民满意的抗旱“战役”,市级各部门共派出25个抗旱救灾工作组,累计投入抗旱资金1.54亿元。
(8)分析在这场抗旱救灾的“战役”中,四川、重庆两地的党委政府行动的政治学依据是什么?(12分)
•答: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三个代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分)
• ②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
利益的捍卫者,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各项国家职能。(6分)
题型九“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
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
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表注使图表的含义得到全面深刻的表述,往往对答题有较大的影响。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第四篇:考研数学精选资料与答题技巧
考研数学难点分析及指导
一、线性代数
这部分的难点就在概念非常多而且相互联系(大家一定要把相关、相似、合同、等价几个概念搞清楚)。线性代数贯穿的主线就是求方程组的解,只要将方程组的解的概念和一般方法理解透彻,再回过头看前面的内容就非常简单。同时从考试内容来看,考的内容基本类似,可以说是最不灵活,比较固定的部分。这几年出的考试题可以说就是以前考题的翻版,大家仔细钻研一下以前考题对大家是最有好处的,在150分里面,线性代数大概要占38分,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考高分不成问题。
二、概率统计
这部分应该说是比较复杂的,因为其可以将高等数学和线性代数内容全部串在一起考,特别是求分布函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考二重积分,而且概率部分跟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这无形中增大了考研的难度。这部分的关键要仔细研究方法和概念,例如2003年考研的两道大题都是通过分布函数求概率密度,实际上就是考了分布函数的概念,大家最好找一本好的教材复习。另外一个部分统计公式非常多且复杂,但应用比较简单,基本都是公式的直接使用。这一部分中X2,T,F分布三种类型一定要理清楚,弄懂后统计部分的题就能轻而易举的拿下了。
三、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是考研数学最难的部分,可能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家学高等数学的时候都在大一,估计学习尚未适应大学环境或态度不太认真亦或是时间仓促等。实际上说理工类的数学一难,就难在高等数学部分(数学一的线性代数难度跟数学三差不多,而它的概率统计部分肯定比数学三简单),这部分一定要把握基础题,尽量少失分。千万要避免计算错误失分,不然悔不堪言。下面几个部分的题大家要仔细掌握,这些部分的题都比较简单而且题型比较固定,千万不要掉以轻心,错失良机。
当然考前的强化训练也应注意诸多问题,在做模拟题时,要注意答卷时间的分配,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惊慌失措。数学公式在做题前牢记,使用时才会得心应手,还要举一反三,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数学复习是一个慢慢累积的过程,所以越早复习越有利,可能有的同学会说现在离考试还有一年多时间,复习还早等等,这种思想是完全背离数学学习及复习的规律的。建议同学们如果要考研,那么数学复习就一定要从现在开始,分以下几个阶段按部进行。
一、基础复习阶段
以教材复习为主,辅以基础性资料,如《高等数学过关与提高》(《微积分过关与提高》)、《线性代数过关与提高》、《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过关与提高》等,并深入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图表的理解,掌握知识点,学习教材中例题的解答技巧,选做课后习题。这个阶段在2010年5月之前结束,否则就会耽误后面的复习进程。
二、强化训练阶段
以一本考研复习大全为主,把教材中的知识体系化,连贯化,并拓展做题方法及思路,熟悉考试出题方式。这个时候可同时做一做历年真题步。这个阶段可持续到考前两个月左右。
三、冲刺模考阶段
这是考前两个月要做的事情。这个阶段以模拟试题为主进行复习,在做题的同时要注重总结。总结做题失利的原因及做题流畅的因素,并同时把基本概念与定理时时拿出来翻晒。
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以及利用它们进行概率计算;
(2)概率的定义及性质,利用概率的性质计算一些事件的概率;
(3)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
(4)利用加法公式、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计算概率;
(5)事件独立性的概念,利用独立性计算事件的概率;
(6)独立重复试验,伯努利概型及有关事件概率的计算。
要求:考生理解基本概念,会分析事件的结构,正确运用公式,掌握一些技巧,熟练地计算概率。随机变量及概率分布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利用分布函数、概率分布或概率密度的定义和性质进行计算;
(2)掌握一些重要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及性质,主要的有:(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分布、超几何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和正态分布,会进行有关事件概率的计算;
(3)会求随机变量的函数的分布。
(4)求两个随机变量的简单函数的分布,特别是两个独立随机变量的和的分布。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有关分布
函数、边缘分布和条件分布的计算,掌握有关判断独立性的方法并进行有关的计算,会求两个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数学期望、方差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2)常用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3)计算一些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4)协方差、相关系数和矩的定义、性质和计算;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数学期望、方差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掌握由给出的试验确定随机变量的分布,再计算有关的数字的特征的方法,会计算协方差、相关系数和矩,掌握判断两个随机变量不相关的方法。大数定律和中心限定理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切比雪夫不等式;
(2)大数定律;
(3)中心极限定理。
要求:考生会用切比雪夫不等式证明有关不等式,会利用中心极限理进行有关事件概率的近似计算。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样本均值、样本方差和样本矩的概念、性质及计算;
(2)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性质及分位数;
(3)推导某些统计量的(特别是正态总体的某些统计量)的分布及计算有关的概率。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方差的性质和计算,会根据χ2分布、t分布和F分布的定义和性质推导有关正态总体某些统计的计量的分布。
参数估计考查的主要内容有:
(1)求参数的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
(2)判断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3)求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
要求:考生熟练地求得参数的矩估计、极大似然估计并判断无偏性,会求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假设检验考查的显著的主要内容有:
(1)正态总体参数的显著性检验;
(2)总体分布假设的χ2检验。
要求:考生会进行正态总体参数的显著性检验和总体分布假设的χ2检验。
常有的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计算题和证明题,试题的主要类型有:
(1)确定事件间的关系,进行事件的运算;(2)利用事件的关系进行概率计算;(3)利用概率的性质证明概率等式或计算概率;(4)有关古典概型、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5)利用加法公式、条件概率公式、乘法公式、全概率公式和贝叶斯公式计算概率;(8)利用随机变量的分布函数、概率分布和概率密度的定义、性质确定其中的未知常数或计算概率;(9)由给定的试验求随机变量的分布;(10)利用常见的概率分布(例如(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几何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等)计算概率;(11)求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12)确定二维随机变量的分布;(13)利用二维均匀分布和正态分布计算概率;(14)求二维随机变量的边缘分布、条件分布;(15)判断随机变量的独立性和计算概率;(16)求两个独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17)利用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的定义、性质、公式,或利用常见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求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方差;(18)求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望;(19)求两个随机变量的协方差、相关系数并判断相关性;(20)求随机变量的矩和协方差矩阵;(21)利用切比雪夫不等式推证概率不等式;(22)利用中心极限定理进行概率的近似计算;(23)利用t分布、χ2分布、F分布的定义、性质推证统计量的分布、性质;(24)推证某些统计量(特别是正态总体统计量)的分布;(25)计算统计量的概率;(26)求总体分布中未知参数的矩估计量和极大似然估计量;(27)判断估计量的无偏性、有效性和一致性;(28)求单个或两个正态总体参数的置信区间;(29)对单个或两个正态总体参数假设进行显著性检验;(30)利用χ2检验法对总体分布假设进行检验。
这一部分主要考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性质和基本理论,考查基本方法的应用。对历年的考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试题,即使是填空题和选择题,只考单一知识点的试题很少,大多数试题是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要求考生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正确的概率模型,综合运用极限、连续函数、导数、极值、积分、广义积分以及级数等知识去解决问题。
在解答这部分考题时,考生易犯的错误有:
1)概念不清,弄不清事件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结构;
2)对试验分析错误,概率模型搞错;
3)计算概率的公式运用不当;
4)不能熟练地运用独立性去证明和计算;
5)不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常用的概率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6)不能正确应用有关的定义、公式和性质进行综合分析、运算和证明。
综合历年考生的答题情况,得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试题的得分率在0.3左右,区分度一般在0.40以上。这表明试题既有一定的难度,又有较高的区分度。
第五篇:考研政治 答题技巧
大致题型及其所占分值:单选16个(1分*16);多选17个(2分*17);大题5个材料分析。思修与法律基——18分左右;马原——22-25分;毛特——30分左右;史纲;当代政治 复习建议(要突出重点):
马原重点:第二章1,2节;第三章全部;第四章全部;第五章资本论1,2节
第一章: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第二章: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法 唯物论:(1)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与前人理论的根本区别;
(2)人与自然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多选甚至主观题);
(3)时空观 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联系;五对范畴(偶然/必然,现象/本质,原因/结果,形式/内容,------);四个方法(归纳和演绎,等------)
重点: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否定因素;(2)辩证的否定观;(3)两次否定,三个阶段。大题注意(材料分析):三段式的意义:理论意义: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第一次否定是为了发展,既有合理性又有片面性,第二次否定是为了完善,扬弃片面性,收获合理性);实践意义:波浪式前进,螺旋式发展。
第三章:认识论(哲学价值 与第五章中的政治经济学中的价值,区分两个价值的概念)第四章:历史观 第五章:(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私人劳动/社会劳动;使用价值/实际价值;具体/抽象);(2)21世纪对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诠释和深化;(3)资本主义制度怎样运行(单选多选)(4)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的根源(可以联系美国次贷危机的实例)
第六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趋势(与当代政治同步复习)第七章:苏联模式(多选)第八章: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
预测题:1 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容易与其它学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哲学基本问题的引申(物质/精神,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主观/客观)3 历史唯物主义 即社会发展规律 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规律(辩证法的核心)
思修:忌讳乱用词,要写专业术语
10分的主观题(5分的显性知识,5分的综合运用)
2-3个单选,2-4个多选,法律基侧重多选
预测题: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道德本质,通过什么手段发挥作用——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内心信念)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社会荣辱观(毛特第十章)、基本观点(旗帜鲜明 ——提出荣辱观的义举),定义、意义、怎样建设
毛特:毛泽东思想(5分)+历史纲要(5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0分); 选择(15分)
预测: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缘由:十月革命——共产党成立——党的幼年时期(党成立至遵义会议前),不善于中国化,是教条的,将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1938年。。。(2)具体内涵(3)意义(4)引申,中国是怎么样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概+史纲):(1)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必要性;(用历史事实支持理论,说明各个时期中国的现状)(2)结合60 年国庆或者是今年的大事件,说明只要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党执政兴国 4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题技巧一:可以引用名言名句,会让阅卷人眼前一亮,最好是在答题首句或末尾处引用 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的、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马克思《资本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经典表述,它说明社会发展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社会发展规律同自然发展是一样的,是有规律的;历史唯物主义(英雄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分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普遍性),但是中国和俄罗斯是个例(特殊性);还可以用在中国革命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批判二次、一次革命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注: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哪里:领导阶级、革命阵线、指导思想和前途] 三种引用名言的方式:马克思曾指出。。。;马克思在。。中说过。。。; 倒装 先列事实、论证,而后引入,正如马克思在。。中说过。。。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可用于一切与全球化、对外开放有关的题目 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不变的——恩格斯《反杜林论》 用在任何有关说明发展变化的题目 马克思主义决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说——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用以说明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继承性的特征 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
其实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说明马克思主义总是要不断突破、不断发展的。可以引申创新,江泽民关于创新的经典定义。(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考察任何一个社会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论民族自决权》
万能引用, 用在段首引用,增强力度,一切社会现实问题,分析的突破 答题技巧二:点、线、面,逻辑链
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粗放型到集约型)(题目涉及到其中任何一点,都可以引申其它方面)
答题技巧三:选择关键词(毛特尤其明显):关键、实质、核心、根本、重要等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