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赏析(读后感)

时间:2019-05-14 18:3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赏析(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赏析(读后感)》。

第一篇:《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赏析(读后感)

《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

——赏析

本文作者斯蒂芬·A·泽夫,为美国莱斯大学会计学教授。在2002年8月15日,泽夫教授成为会计名人堂的第70名入选者。本文于1978年发表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主办的《Journal of Accountancy》的12月刊上,被认为是经济后果学说的开山之作。泽夫将“经济后果”定义为:指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关于经济后果,William R·Scott还有一种定义,即: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都会影响公司的价值。对比发现,泽夫的对经济后果的定义将受会计政策影响的第三方的范围扩大了,还包括了政府、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等。由于不同的会计准则会影响到公司的利润计算,因此也会影响到工会、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税务部门甚至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因而泽夫的定义更具现实意义,广为后来的研究者接受。本文主要探讨了具有鲜明时代背景下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与第三方力量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问题,但这个问题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开始显现,直至70年代它的重要性才不断提升,并引起会计学界的关注。因此,关于经济后果问题的研究的兴起是有深刻时代背景的。

先探讨第三方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角色变化。首先,利益相关方在40年代和50年代就已经表现出了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关心,只

是这种关心还不够强烈。原因可能是,第一,当时的准则指定机构向美国证监会负责,而证监会又向国会负责,因此,它有着政府的权威性。第二,当时在制定会计政策时,占主流地位的是信息中立学说,假设会计政策的效果是中性的,政策制定者只关心如何传递无偏见的、客观的财务信息。受此思想影响,当时的第三方可能也认为会计政策的制定应该是中立的。第三,当时经济发展使得会计政策的效果差别不是很大,第三方没有尝试改变的足够的动力。本文中,泽夫给出了一份经理们对经济后果的三类意见:(1)在传统会计模型中,经理真正关心的是公正的和“理论上正确的”会计计量;(2)在传统会计模型中,经理实际寻求的是从公布报告内容的经济后果中扩大自己的利益;(3)与经理自身利益相关的经济后果。而在70年代以前,经理以及其它利益集团主要持第二种思想,即在已有框架下寻求己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没有想到突破已有的会计政策制定模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第三方的思想越来越倾向于上段中的第三种思想(即为了自身利益,积极参与到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第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的会计准则对企业及其它利益集团的影响差别越来越大,第三方参与会计准则制定的动力越来越大。20世纪60年代,资本市场竞争激烈,兼并活动越来越频繁,因此,盈余数字等会计报告的数据开始被管理者和投资者视为管理战略和策略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要性逐渐增大。第二,政府开始影响会计政策的制定,将会计数据作为社会控制的一种工具。第三,20世纪70年代,美国社会坚持制度应对其造成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后果负责,并且这

种思维延伸到了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受此影响,第三方会认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应该为其造成的经济后果负责。

因此,第三方越来越显著地表现出他们对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关注,并开始试图通过行动来加以干预。虽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间接由国会授权,但是美国政府是一个接受各方利益集团游说的政府,这就给了第三方,尤其是实力雄厚的财团介入会计准则制定过程的契机。1968-1970年,关于企业合并时是否取消权益结合法,会计原则委员会就成为了联邦贸易委员会、司法部和财团政治斗争的棋子,被迫放弃原则立场。此外,他们还通过诉讼手段来改变会计准则(比如,1958年,三家电力公司成功使证监会将递延税款贷项账户列于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外)。由于一系列第三方影响会计政策制定事件的成功,使外部团体意识到会计原则不是不可改变的,因此,前段提到的第三种看法被更多地采用。第三方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干预也渐趋于直接。

然后再讨论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变化。会计学界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有关经济后果的研究,但准则制定机构吃少从60年代就意识到了第三方介入的问题。起初,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是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在20世纪40和50年代,APB就开始更广泛地分发征求意见稿和附属委员会报告,加强了与第三方的沟通。1958-1971年甚至开始举办联合讨论会,举行正式的公众听证会等。实际上,APB在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在处理与第三方的关系,但是,其始终未能处理好与利益攸关方关系,因此导致了它的解体,以及1973年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建立。APB未能处理好与第三方力量

之间的关系的原因比较复杂,但从泽夫总结的经济后果学说最终成为独立政策观的原因中可以抽出一下几点:(1)会计问题的讨论的复杂性。这些问题会影响到公司业绩的披露,以及外部对会计信息的理解,也会影响到经理的激励性报酬计划。(2)会计问题影响的重大性。它们会影响到外币价值的波动、国内通货膨胀以及相对物价变动等重大方面。(3)实行的程序改革不充分,仅通过程序性的修补无法妥善解决这些突出的新问题的。

虽然泽夫认为FASB采取的程序性措施对于完善解决第三方介入问题依然不够,但它毕竟也没有走上APB解散的老路。它相对于APB的进步之处有以下几点:(1)FASB不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下属,而隶属于财务会计基金会,该基金会是一个独立实体,因此,它在与第三方打交道时会更加自由。(2)将财务经理协会纳入财务会计基金会。这样,FASB与第三方,尤其是经理的交流就会更加方便,沟通更加通畅。(3)在旨在加深与利益相关方联系的程序性措施上,FASB也比APB更加详细。(4)任命了由利益相关方代表组成的财务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为FASB的咨询机构,因此,第三方发出的声音会更大、更受重视。(5)FASB本身的委员来自会计实务界、大学、公司和政府,代表了多方的利益,所以,能对第三方关心的问题迅速做出回应。

然而,虽然FASB应该充分考虑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而且采用了很多措施来加强与第三方力量的沟通,第三方的话语权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作为一个准则制定机构,会计原则以及信息的公允披露仍然应该作为其基本原则之一。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尽量中立的会计政策与其经济后果间平衡。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研究经济后果的文献比较少,而且开始的时间比较晚。比较著名的文献有王跃堂的《经济后果学说对会计准则制定理论的影响》(2000)、刘小年和吴联生的《会计规则的制定目标:信息中立还是经济后果》(2004)、黄世忠等人的《企业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分析——兼论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计量属性的整合》(2004)。而且,我国经济有与我国特殊国情相应的特殊性,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相应制度等规范并不成熟,因此,在研究我国会计政策的经济后果时应该加强对我国会计和经济情况的调研,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具体研究。

第二篇:科学说需求 读后感

经济解释——科学说需求

顾名思义,经济解释是说以经济学的角度,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人的行为和现象。张五常在书中说道:‚前文说过,本书是为中国同学而写的。我认为,科学方法论对于中国人比对西方好些民族更加重要。‛这本书的第一章也恰恰就是‚科学的方法‛。

‚凡是有解释力的理论,一定要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但却没有被事实推翻。‛这个观点贯穿始终,可见张老先生对其的重视强调,老先生从两个极端——特殊理论和套套逻辑入手,指出这其局限性但是并没有舍弃这两个极端,认为‚科学的进步,往往是从一个极端或另一个极端开始,逐步地向中间发展的。‛书上所举的例子中的理论,特殊到只能解释一个现象——某物体在高山上得重量——这是站在科学理论的一个极端,完全不可以一般化,用场太少。但是特殊理论还是有其可取之处的,因为事实不能自作解释,只能解释一个现象是优于连一个现象都解释不了的,但是,可取的理论一定要有一般性。另一个极端是套套逻辑,套套逻辑是指一些言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错,其内容空洞,看似可以解释所有事情,但其实半点解释能力也没有。但是如果能把套套逻辑当成是看世界的一个新的角度,再尝试加上约束或局限条件,为其增加内容,那就可以把空洞的理论变为可以解释现象的理论。在整个科学方法的结构中,理论的推测‚可能被事实推翻‛很重要。

如果一个理论被推翻了,可以选择放弃理论或者是挽救它,被事实推翻的理论可以挽救,但是挽救理论是需要代价的,太大的代价不应该付。代价是否过大的衡量准则是要给予理论的一般解释力的大小。解释力的大小有程度之分,我们不应该因为一个理论的解释力没有达到很广泛的程度就放弃它,因为今天不够广泛的理论,明天可能有较为广泛的理论取而代之,但是在更广泛的理论出来之前,不够广泛的理论可能就是最有用的了。

今天还没被推翻的理论就有其今天的用场,解释现象是理论的最重要准则。我们今天的日蚀月蚀理论替代了古代的,不是因为今天的对而明天的错,而是因为今天的有较大的一般性,可以多解释天体中的其它现象,世界上有真理,但没有不可以被更佳理论替代的理论,科学的进步,不是因为对的理论替代了错的,而是较为广泛的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替代了较为狭窄的理论。另外,张老先生指出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需求量和成交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需求量是抽象的,是指消费者的欲望或者意图,以成交量来代替需求量是不对的。那么区分这两个概念之后遇到的问题就是,既然需求量是不能被观察到的,那么又如何让需求定律被验证呢?张老先生是这样处理这个问题的:‚假若需求定律是对的话,那么在某种可观察到的情况下,‘甲’的发生会导致‘乙’的发生,而‘甲’与‘乙’都是可以被观察到的事实,这就是本身可以被验证的需求定律所推出来的可以被验证的含意。‛这个转化当然非常巧妙,但是如何转化,,‚甲‛与‚乙‛应该如何寻找?这点在书中没有得到解答。

在没有解释力的理论中,不可能被事实推翻的有一种是‚被推断会发生的现象没有限制‛。假若我们说,‚甲‛的出现会导致‚乙‛,或‚丙‛或‚丁‛或‚戊‛等等的出现,好像永无止境似的,那么这个含义就不能被否定或推翻了。这种就是经济理论中的不均衡的情况。有现象限制因而肯定,也从而获得可能被否定的含意,叫做均衡。老先生认为经济学的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相交点的‚均衡‛是另一回事,它只是概念,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在与科斯关于经济学中的‚均衡‛与‚不均衡‛是否应该取缔时,老先生给出的理由是这两个概念可以作为判断被推断会发生的现象是否有限制来存在。这里的疑问是,为什么要用均衡或非均衡来定义所谓限制呢,还美其名曰‚挽救‛均衡与非均衡这两个概念?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而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总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情况的原因。但是需求定律说,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这就说明假如某商品价格下降,那么其需求量一定是增加的。如果这个定律被推翻,那么整个经济学就不复存在了,因此关于吉芬商品是否存在的认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张老认为吉芬商品在逻辑上是对的,但是单从个人需求那方面看,吉芬商品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因此吉芬商品不可能在市场成交。换言之,如果吉芬商品真的存在于现实世界中,逻辑上它只能存在于鲁滨逊的一人世界中,因为人与人的竞争淘汰了吉芬商品。因此吉芬商品的存在并不影响需求定律的。如果整个市场只有甲、乙两个人,两个竞争者对某商品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倾斜的,那么交易可以发生。如果甲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上升的,甲在价越高的时候越买,而乙的需求曲线是向下的,价越低越买,那么交易就不可能发生,因此,张老先生由此推出,在竞争的市场中吉芬商品不可能存在。从数学上来说,如果甲的向右上方倾斜的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供给曲线的斜率时,那么此时没有稳定的均衡,在这个意义上是观察不到吉芬商品的。但是,若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供给曲线的斜率,则存在均衡,那么在均衡点,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此时却是可以观察到吉芬商品的。综上,张老先生的分析并没有考虑到需求曲线的斜率小于供给曲线的斜率这一情况,或者说他是自动排除了这一情况,大体上认为由于竞争的存在而观察不到吉芬商品。

张老先生在谈到吉芬品时并不认同大陆以及香港的教育权威对于inferior goods的翻译,而应该用他的‚贫穷商品‛,他认为收入增加,转喝葡萄酒,不喝或少喝啤酒,那么啤酒就是贫穷物品,此时‚啤酒不是次货,也不是次选,也不是低档。‛这点让人匪夷所思,在收入增加后,消费者在啤酒和葡萄酒两者中选择了葡萄酒,那么啤酒就自然的相对于葡萄酒成为了‚次选货品‛,也成为了相对而言的‚低档品‛和‚劣等品‛。我认为所谓贫穷物品或是劣等品或是次选货品代表什么远比他们应该叫什么来得重要,无需在翻译上计较。

在成衣配额的分析示范中,张老先生以自己的一篇文章《配额:前车可不鉴乎?》来显示需求定律的威力,大略是说美国对于香港的配额约束实施后,香港出口成衣的质量急升,价格也提高了,张老先生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解释。他认为‚配额引进之后,成衣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受到约束,使配额的每个受配者在某程度上拥有一点垄断权,配额之价代表着垄断租值,而这租值的存在容许持有配额的竞争者提升成本,因而容许成衣质量的大幅提升。成衣质量的大幅提升于是可分为两个部分看:其一是需求定律强迫质量上升的选择;其二是配额租值给予成本上升的空间。‛首先,张老先生认为配额使得竞争减小,受配着拥有垄断权,从而利用租值提高成本。但配额的取得只是使得取得配额的香港的成衣制造商在香港原先的所有成衣制造商中占有垄断优势,但实质上取得配额的香港成衣制造商的竞争市场在美国而非在香港,这两者综合来看垄断优势微乎其微。其次,我理解的这篇文章的思路是指通过限制配额,从而取得配额的厂商成本上升进而成衣价格上升,为使成衣在美国保持一个较高的零售价,所以成衣的质量不得不上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价格就匪夷所思的由成本决定而并非由供给和需求决定了。

正如张老先生在序中所说,《经济解释》这本书不是课本,其内容并不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学知识而是老先生对世事的独到的看法解释,比如对功用理论可以不用的看法,对水与钻石悖论的新的认识,对需求第二定律的反驳以及对科斯定律的质疑等等,这些都给我们的提供了巨大的思考空间。张老先生的自信是无人可比的,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可以自由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引起了读者们的巨大的争议。

第三篇:读后感赏析

要想写好读后感,具备的条件有很多。下面我们就以范文赏析:

“品读红色经典 书写精彩人生”征文一等奖作品

读《为人民服务》有感

他是一个普通的八路军战士,1944年,他和战友奉命造窑烧炭,不料窑洞坍塌。为了掩护战友,他被倒塌的砖窑活埋,英勇牺牲。得知噩耗后,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召开追悼会,并发表了《为人民服务》的不朽演讲。称他的死“比泰山还重”。他,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张思德。之后,伴随着讲话内容的广为流传,“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响亮的口号,传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可是很遗憾,现在有的人却遗忘了“为人民服务”,甚至认为它是一种过时的思想。我在报纸上看到,有些小朋友误认为当班干部就是想让别人干什么就干什么。为了赢取选票,就以给别的小朋友抄答案、送游戏卡等不正当方式进行拉拢,在侥幸评上班干部后,变得高高在上,不愿和普通同学打交道。结果丧失了同学们的信任。

“为人民服务”不应该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就像张思德。他曾担任过班长的职务,后来部队整编,他“降格”当了一名普通战士。可他并没有埋怨,命令宣布完,他就高高兴兴地“走马上任”了。和张思德相比,很多人都应该感到羞愧。

不管时代怎么变,不管你当不当班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永远不会过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伸手去帮助他人时,或许没有人对你说声谢谢,或许人家会对你冷嘲热讽,或许付出的代价让你后怕,但在这一刻,这种内心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为了当好老师的小助手,为了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四年级时,我创建了三个社团:当你遇到学习困难时,学习辅导社团会为你排忧解难;当你遭受委屈时,心理咨询社团会给你贴心帮助;当教室零乱不堪时,环境清洁社团便开始辛勤劳动,为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但出人意料,没坚持一个月,三个社团便悄悄销声匿迹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孤军奋战”。我陷入了深深的苦恼,连敬爱的老师也对我说:“严xx,你太忙了,休息休息吧。”后来还是老爸告诉我,有为同学服务的想法是好的,但要注意方法。要让同学们认识到参加社团的意义,还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采取各种奖励措施,提高同学们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在新学期,我决定“改过自新”,寻找合适的机会从头再来,像张思德那样,做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你们等着瞧哦!

一般读后感有5个板块:一是开场白,二是读文章,三是小感悟,四是举事例,五是大感悟(总结全文)。当然文无定法,像这一篇文章,就将开场白省略,直奔文章,开门见山,十分连贯;在小感悟板块,就

将举事例联系了起来。所以说,文章要用适合的结构写,要根据适合的内容来具体分析写法。这样文章的写法结构才能算“好”。

如果要写开场白,则必须做到简洁、清晰、明了。可以交代如何看到这本书,也可以另辟蹊径,创新(鼓励创新)。

下面要做的就是读好文章。读文章不是要把文章抄下来,而是要用概括法概括。可以是提炼主要内容,也可以是根据人物线索来“读”。像这一篇文章,它运用了倒叙的介绍。一开头,便让人产生悬念,很想读下去。后来点明张思德,让读者一下子明白了文章的论点,进一步产生联想,这样的“读文章”才引人入胜。

下一步就是小感悟。感悟虽小,却要实在。这个感悟是从文章中出来的第一感悟,要和上边的 “读文章”紧密联系起来。这篇文章中,感悟就分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还将举事例联系了起来。小感悟思路清楚,先举出“可是很遗憾,现在有的人却遗忘了‘为人民服务’,甚至认为它是一种过时的思想”,再提到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紧扣文章,最后发表自己更进一步的思考,极有说服力,让读者无不信服,十分清爽。这样,小感悟就感“好”了。

第四步就是举详细事例。事例要贴近文章,更要贴近生活,还要贴近中心。叙述要清楚明了,不能有所含糊。这篇文章就举了作者当班干

部创办社团的事,先表明出发点,让读者理解,再写出过程,再写出困难,最后写出解决办法。写出解决办法的时候,文章的中心就很明确,而且更走近生活。这样的举事例才成功。

最后是总结,也就是大感悟。顾名思义,总结可以用感悟写。这种感悟是进一步的感悟。感悟要深,要像豹尾一样有力,却不能生硬。像这篇文章,看似作者轻描淡写,实则融进了很深的感受。这是作者对中心“为人民服务”在生活中的理解,也是对经过失利后的总结。所以,这个结尾才有豹尾一样有力。

做“好”这几点,你也能写出一等奖作文。

有兴趣还可以在http://chong2001.blog.sohu.com/欣赏更多美文,以供学习。

第四篇: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综述

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综述

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一种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逐步建立,内部控制的决策价值也日益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为了更好地了解现有研究对内部控制经济后果作出的贡献以及存在的不足,将从权益资本成本、审计费用、盈余管理以及信贷约束这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

关键词:内部控制缺陷;经济后果;文献综述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1.053

1引言

2001年,“安然”、“世通”等一系列重大财务欺诈丑闻的爆发,使资本市场开始重视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随之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简称SOX法案)的颁布,及我国2008年、2010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相关文件的出台,逐步掀起了各界内部控制研究热潮。同时我国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及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强制性披露,使得内部控制信息逐渐成为信息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对此,本文从权益资本成本、盈余管理、信贷约束等五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综述,以期了解现有研究存在的贡献及不足,对内部控制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2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

2.1股价与权益资本成本

Bryan和Lilien(2005)、Hammersley等(2008)研究发现股票价格与内部控制缺陷呈现负相关关系,Parveen P.Gupta和Nandkumat Nayar(2006)也得出上述结论。但是Whisenant等(2003)却持有不同的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与股价并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Jim Emanuel(2006)通过实证研究法检验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c累计超额收益率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的负面信息会对累计超额收益率产生显著不利的影响。Beneish等(2008)对按照萨班斯法案302条款和404条款要求披露缺陷的样本公司分别进行了检验,发现302条款下的公司会呈现较大负值的累计超额收益率,资本成本也会显著上升,而在404条款下的缺陷披露则并没有对股票市场和资本成本造成明显的影响。关于内部控制缺陷和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研究,Donaldson(2005)、Ashbaugh-Skaife等(2009)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会导致更高的权益资本成本,Peter Iliev(2010)则主要从成本、盈余质量和股价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发现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相对较高,然而Ogneva(2007)以内部控制缺陷概率模型为基础在研究内部控制缺陷对权益资本成本的影响后却发现两者并不直接相关。

国内学者也运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内部控制缺陷与股价、权益资本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方红星(2010)以兖州煤业股份为例,探讨了不同市场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反应,研究发现美国、香港、内地股市的car均有所下降,海外市场的反应尤为剧烈,明显优先于内地市场产生波动。杨清香等(2012)以2006-2009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发现内部控制有效会引起股价上涨,而内部控制缺陷则会导致股价下跌,另外还得出强制性披露比自愿性披露更具价值相关性,相比简单披露,详细披露对股价影响更大等结论。李将敏、陈淑芳(2014)分别对2012年沪深两市样本公司的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检验,结果显示内部控制缺陷与权益资本成本和债务资本成本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权益资本成本对缺陷的敏感度更高。

2.2审计费用

萨班斯法案颁布之后,国外学者逐渐加深关于内部控制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Raghunandan和Rama(2006)以萨班斯404法案为背景研究了660家制造业公司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关系,发现审计师会对披露了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公司制定更高的审计价格,且会随着缺陷的严重程度递增。Hogan和Wilkins(2008)基于审计风险模型检验、Randal Elder(2009)基于萨班斯404法案检验也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将会承担更高的审计费用。但是Hoitash等(2008)却发现只有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会影响审计定价,非重大缺陷对审计定价并不呈显著影响。

国内学者也对内部控制与审计费用的关系进行了类似的研究。牟韶红、李启航等(2014)以沪深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发现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审计费用越低,且内部控制能有效抑制高管权力对审计费用的不利影响。李越冬、张冬等(2014)选取沪深两市2007-2011的6227个样本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审计费用与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显著正相关,且较之非国有企业,在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张红英、高晟星(2014)分别从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和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入手,研究缺陷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发现相较于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会计层面的内部控制缺陷与审计费用的关系更为显著,且内部控制缺陷的修正能够有效降低审计费用。

2.3盈余管理

Doyle等(2007)、Ashbaugh-Skaife等(2008)经过实证研究,发现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比没有披露的企业存在更低的应计质量,且Ashbaugh-Skaife等进一步得出当审计师确认缺陷已被整改时应计质量会得到改善的结论。Daniel Cohen等(2008)对颁布萨班斯法案前后的样本公司检验后发现萨班斯法案能够有效制约企业利用会计政策的灵活性来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取而代之的是趋向于进行真实盈余管理。Chan等(2008)、Messod Daniel Beneish等(2008)也证实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有更高的盈余管理程度。Altamuro和Beatty(2010)也发现加强对银行业公司内部控制的监管可以改善盈余质量。

董望、陈汉文(2011)从财务信息内部“生产”和投资者两个角度研究了2009年A股的上市公司,得出了提高内部控制水平能够改善盈余质量,且投资者对拥有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的盈余反应更为强烈的结论。叶建芳等(2012)在实证检验2008年到2010年深市A股主板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后,发现存在缺陷的企业其盈余管理程度更高,且内部控制缺的修正会降低企业的盈余管理程度。这与Ashbaugh-Skaife等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刘行健、刘昭(2014)则从内部控制视角研究了2009年到2012年公允价值的运用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普遍采用公允价值进行盈余管理,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只有营业外收入与盈余管理显著正相关,而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其投资收益和资产减值损失与盈余管理均显著正相关,这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缺陷会影响公允价值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会影响企业的盈余管理,高水平的内部控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2.4信贷约束

Bhojraj、Sengupta(2003)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会降低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债权人无法根据可靠信息进行违约风险评估并确认企业履行债务契约的能力,从而迫使债权人提高债务利率。Lambert等(2007)认为内部控制缺陷会降低会计信息质量,为经理人员侵占现金流提供机会,从而导致违约风险的增加,为此债权人不得不提高债务利率。Dhaliwal等(2011)和Kim等(2011)都得出了内部控制缺陷会提高债务资本成本的结论,且Kim等进一步发现银行会给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更严格的契约条款。Costello和Wittenberg-Moerman(2011)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对于披露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银行贷款人会提出更为严格的贷款保护条款?砦?护自己的权益。

国内学者立足于本国实际也对内部控制与银行信贷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研究,得出的结论与国外学者基本一致。程小可、杨程程等(2013)以沪深A股主板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基于投资―现金流敏感模型研究了内部控制和银企关联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水平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有效缓解融资约束。方红星等(2013)利用2007―2011年沪深两市公开发行的公司债数据,发现正面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可以向外界传递高信息质量的信号,降低投资者的信息风险,从而获得较低的信用利差,但是这种作用在国有上市公司中并不显著。陈汉文、周中胜(2014)利用厦大内控指数考察了内部控制质量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内部控制质量与银行债务融资成本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但是较之国有控股公司,这种关系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更为显著。刘中华、梁红玉(2015)研究了2008-2012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发现内部控制缺陷会加剧企业的信贷约束,采取整改措施可以缓解信贷约束,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内部控制缺陷对信贷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

此外,还有许多学者关注了内部控制缺陷对会计稳健性(Beng Wee Goh等,2011),管理层预测有效性(Feng等,2009)、债务契约(Lambert等,2007;Dhaliwal等,2011)等的影响。

3总结与展望

通过梳理上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笔者对于现有的研究存在如下几点看法:

(1)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国外的学者起步更早,研究成果也相对更为成熟,而国内学者更多的是扮演跟随者的角色,但结论各有不同。比如直到2008年,借鉴美国COSO框架后形成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相继出台,中国内部控制体系才得以初步形成。之后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爆发式的研究也主要是在借鉴前人做法的基础上就不同国情、不同数据以及不同期间分别研究。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结论,甚至大相径庭。

(2)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内部控制缺陷的影响因素及经济后果。当然由于篇幅有限,且本文的梳理重点是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所以笔者对于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并未进行归纳梳理,这也是本文的一个不足之处。而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主要聚焦于股价、盈余管理、审计费用、投资者保护、债务契约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者们越来越关注内部控制的决策价值。

(3)由于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缺陷披露水平的要求不同,所以国外学者能够直接根据内部控制缺陷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而中国学者更多的是通过自建内部控制指数或者利用迪博指数、厦大指数进行衡量,对于直接研究内部控制缺陷的文献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未来我国学者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也可尽量聚焦于内部控制经济后果的研究,且考虑到未来我国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程度将大大提高,学者可以更多地使用内部控制缺陷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高研究成果的准确性和广泛性。

参考文献

[1]Jim Emanuel.Abnormal Returns around Disclosure of Problem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Accounting&Finance,2006,(6):110135.[2]Hollis Ashbaugh-Skaife,Daniel W Collins,William R.Kinney,Jr Ryan LaFond.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ty[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1):217250.[3]Cohen Danie A,Dey Aiyesha,Lys Thomas Z.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8,83(3):757787.[4]K Raghunandan,Dasaratha V Rama.SOX Section 404 Material Weakness Disclosures and Audit Fees[J].Auditing,2006,25(1):99114.[5]Hogan Chris E,Michael S Wilkins.Evidence on the Audit Risk Model:Do Auditors Increase Audit Fees in the Presence of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J].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25(1):6.[6]Randal Elder,Yan Zhang,Jian Zhou,Nan Zhou.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Client Risk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Auditing and Finance,2009,24(4):543579.[7]Jacob M Rose,Carolyn Strand Norman,Anna M.Rose.Perceptions of Investment Risk Associated with Material Control Weakness Pervasiveness and Disclosure Detail[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0,85(5):1787.[8]Richard Lambert,Christian Leuz,Robert E.Verrecchia.Accounting Information,Disclosure,and the Cost of Capital[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7,45(2):385420.[9]Costello A M,R Wittenberg-Moerman.The impact of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on debt contracting:evidence from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 reports[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11(1):97136.[10]方?t星,孙?G.交叉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的影响因素与市场反应:基于兖州煤业的案例研究[J].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10,(1):2836,97.[11]杨清香,俞麟,宋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市场反应研究:来自中国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12,(1):123130.[12]董望,陈汉文.内部控制、应计质量与盈余反应:基于中国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1,(4):6878.[13]叶建芳,李丹蒙,章斌颖.内部控制缺陷及其修正对盈余管理的影响[J].审计研究,2012,(6):5059.[14]刘行健,刘昭.内部控制对公允价值与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4,(2):5966.[15]牟韶红,李启航,于林平.内部控制、高管权力与审计费用:基于2009―201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4):4049.[16]李越冬,张冬,刘伟伟.内部控制重大缺陷、产权性质与审计定价[J].审计研究,2014,(2):4552.[17]池国华,张传财,韩洪灵.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对个人投资者风险认知的影响:一项实验研究[J].审计研究,2012,(2):105112.[18]程小可,杨程程,姚立杰.内部控制、银企关联与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5):8086.[19]方红星,施继坤,张广宝.产权性质、信息质量与公司债定价: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J].金融研究,2013,(4):170182.[20]陈汉文,周中胜.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J].南开管理评论,2014,(3):103111.[21]刘中华,梁红玉.内部控制缺陷的信贷约束效应[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5,(2):1320.

第五篇:昆虫记读后感赏析

《昆虫记》,是一部很吸引人的著作。作者用了毕生的精力研究了昆虫世界,那份执着,那份坚持不懈的精神实在让我佩服。书中充满了惊奇,充满了情趣,通过这本书我知道了另一个世界的奥秘——昆虫世界的真面目,更让我发现了大自然中蕴含着的各种科学真理。

作者用那生动活泼的行文,轻松诙谐的语调,向我们描述了昆虫世界中的一幕幕。因为这部科学百科同时也带有文学色彩,文中的一字一句,都体现了作者的感情,同时也展现了昆虫的独一无二的个性。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小甲虫为它的后代做出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而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还有,萤火虫、蚂蚁、蜘蛛、蟋蟀、毛毛虫,燕子、麻雀林林总总,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一段段栩栩如生的昆虫的景况,涵盖了关于昆虫的进食、保护自己、交配、养育后代、劳作、狩猎及生死,几近所有的细节。

《昆虫记》是一本描写昆虫生活习性的书,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在法布尔的笔下,这些在我们眼里微不足道的小昆虫也表现出它们独特的一面:遂蜂的守门人充当着大门板和守门人的角色,同类来了就让开,异类来了就赶跑它;迷宫蛛的网像一个迷宫,昆虫掉进去就走不出来了;蝈蝈儿看起来好像是食素的,其实它们是一群伪素食者这些小生灵在作者的笔下表现的活灵活现,像人一样有了灵性,会唱歌,会跳舞,有欢喜,有悲哀。

看完这本书后,我对这几句描写遂蜂守门人的话还记忆犹新:也许三个月以前,那时它还很年轻的时候,它曾经为了自己和后代们在这里单枪匹马地辛勤工作,每天都干得筋疲力尽,一直到现在才得以休息。不,它仍然没有停下劳动,它还在用它微薄的余力守卫着这个家。它已经不能再做母亲了,可是它依然能够为家人守卫大门,抵挡不速之客。看完这几句话以后,我被遂蜂守门人那对家里人深沉的母爱所震撼了。在它年轻的时候,它为了自己的家庭而奔波着;在它老了后,它仍然用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卫这个家。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人类的许多母亲不也是如此吗?她们为了自己的儿女而操碎了心,在儿女长大后虽然已经没有什么能够帮忙的了,可是心中却仍然装满了沉甸甸的母爱,想要再做点什么。

整本书所写的昆虫都使我感到有趣之极。这都要归功于作者的仔细观察,细致描写。如:螳螂的大腿下面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牙,一共有三个。为首的那条松毛虫一面探测,一面稍稍地挖一下泥土,似乎在测定土的性质等,这些只有仔细观察才能写出来。光是仔细观察还不够,还要细致描写,读者才能看懂,又如这小筒的外貌,有点像丝织品,白里略秀一点红,小筒的上面叠着一层层鳞片,就跟屋顶上的瓦片似的等,这些细致描写,使整本书写得更加生动、具体,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非常奇妙!在我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管虫会穿衣服,不知道松蛾虫会预测天气,也不知道小蜘蛛会用丝线飞到各个地方。现在我全知道了。有些动物的思维方式比人还高,例如赤条蜂给卵留食物时,是把毛毛虫弄得不能动,失去知觉,而不是杀死毛毛虫,这样,就可以给食物免费保鲜。又如舍腰锋给卵捕蜘蛛时,是只捕小的,这样每只就可以使小虫只要一顿就可吃完,每顿就可吃到新鲜的,怎么样?聪明吧!

作者写出这些都是因为他仔细观察,而我,则是一个不太会观察生活的人,因此,老师叫我写作文时候,我总想不到题材。不过有一次例外,一次去上课的路上,我发现了一队蚂蚁正在搬食物,经过观察我发现,蚂蚁是先把食物切成小块,然后顶在头上,搬回窝里,然后原路回,再搬。这次我虽然仔细观察了,但这是对我感兴趣的事。现在我明白了:不能只对我们感兴趣的事仔细观察,应该对周围的所有的事仔细观察,才能做到无处不文章。瞧,小小的昆虫也蕴含着大学问呢!

下载《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赏析(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赏析(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围城》赏析 读后感

    《围城》读后感———— 《围城》一书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知识分子,有名嫒淑女,亦有商贾政客。作者对这些人,有的浓墨重刻,有的轻描淡写,但无论采取何种手法,都生......

    茶花女赏析读后感

    《茶花女》赏析 提到大小仲马父子,会有人开玩笑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大仲马一生风流不羁,与缝衣女工生下私生子小仲马,虽然多年之后认养了小仲马,但是却抛弃了缝衣女工。小仲马在......

    美文赏析读后感

    美文赏析读后感它有4片金灿灿的花瓣,这桂花闪闪发光,如同黄澄澄的灿烂光茫,桂花的样子像千姿百态的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有的像给我们打招呼,有的像可爱无比的小动物,温顺可爱,还不停......

    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后果及代价(五篇材料)

    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产生的后果及代价 姓名:赵利娜 专业:园艺学号:S10470102303 摘要:次贷危机引起的动荡已经影响了实体经济,体现在房地产业、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等领域,制造业......

    楼宇经济大力兴起 安防应用需求激增

    楼宇经济大力兴起 安防应用需求激增 作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中涌现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楼宇经济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力之一。而且在国内的很多大中型城市中,楼宇经济已......

    经济表读后感

    魁奈的《经济表》作于1758年。但从杜邦德奈穆尔在1769年描写的在凡尔赛宫印刷的四开本长时间被认为是《经济表》的第一版到1904年舍勒声称他见到了杜邦称之为原表四开本的版......

    经济增加值读后感

    有关《经济增加值——解读与应用》讲座的读后感 经济增加值作为一种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将经济增加值应用到企业中,使得我们以经济增加值的角......

    《经济解释》读后感

    ~-7-6 字数:3316前几天,经朋友推荐拜读了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完之后顿觉收益非浅,竟发现原来经济学的文章还可以这样写,这的确是本很有意思的书。在读《经济解释》之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