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身陷其中,孩子也不例外。知道努力,不服输是好事。但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尤为重要。怎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呢?
一、帮孩子了解竞争的意义
首先,竞争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没有竞争就不会发展,社会需要竞争;人们之间没有竞争素质得不到提高,个人进步需要竞争。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社会的发展需要无数的人才。相对社会这个大家庭来说,一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所以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竞争中求发展、求生存。个人发展了,社会也随之进步了。
二、选好竞争的对手
优胜劣汰是竞争的法则,有时竞争是非常残酷的,这是事实。一个人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提高自身素质,提高竞争力的关键要选好对手,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强有力的对手非常重要。试想,我们的周围都是弱者,都不如自己,我们还能进步吗?在同学当中,选择一个比自己强的同学做对手,最好不过了。不仅可以提高学习兴趣,还可以大大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
三、注意竞争的方法
同学之间竞争的目的是提高学习质量,而不是让对方不如自己。目的明确了,方法也就有了。在自己提高的同时还要注意合作,只有对手是强手的情况下,你的胜出才有意义。同学之间相互妒嫉,不仅影响团结,还会影响自身的进步。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科技将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高科技的发展,提示人们,合作是必然的。一个不懂得合作,不善于合作的人是没有发展空间的。从这一意义上说,从小培养合作意识非常重要。合作的竞争才更有力量。
有这样一个从山区来京的小姑娘,起初她很一般,有很多地方都不如班里同学。她认真观察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并制做了一个专辑。她在每一个同学的名字下面都写上了一条优点。“做事仔细的林红;热情开朗的肖月;写字漂亮的吴刚;敢发言的彭亮„„”。在一次朗读比赛中,由于她有口音,再加上她还不适应这里的学习,得了倒数第一。比赛后,她找到得第一的李欣,风趣地说:“你是正数第一,我是倒数第一,咱俩交个朋友吧”。李欣很高兴结识她这个朋友。她经常听李欣读课文,李欣读一遍,她要读上十遍八遍,直到满意为止。她的朋友可多了,大家经常可以听到她发自内心地表扬班里的好同学。班里谁有了困难,只要她能做的,一定帮忙。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她的威信逐渐提高。三年级班干部改选时,中队长王晓宇主动提出让她当中队长,同学们都热烈地为她鼓起掌来。当选中队长以后,她比以前更刻苦了,也比以前更关心同学了。在临近小学毕业考试的那段时间,她也没停止对同学的帮助。有好朋友对她说,听说咱们班有一个保送名额,你和李欣成绩相当,都这时候了,别再帮助别人了。她笑着说:“帮助别人的同时我也就复习了!”毕业时,她主动放弃了保送机会,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重点中学。
从这个小姑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缕现代人的气息。开朗,自信、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善于合作,都是强有力的竞争素质。在竞争中完善自我,在竞争中充实自己,是明智之举。
第二篇: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不会接触到价值这方面内容,于是想当然地以为价值观也是以后的事。其实,在早期教育中,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竞争可以激发人的最佳状态,有利于培养不懈努力的意志品质,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家长应该首先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竞争观,使他们真正理解竞争的意义。
而过分强调竞争除了可能导致青少年缺乏自信,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外,还使得他们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甚至在某些特定场合下无法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
股神之子彼得·巴菲特说,价值观才是稳定的货币。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
在当今社会中,人情关系淡漠,邻里之间少有往来,自私自利充斥在言辞中,现在的孩子决定未来的社会,所以,教育好孩子显得尤为重要,为孩子树立远大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首当其冲。父母要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示范好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做个友善、关爱他人的人,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
从内容方面看,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观念。那么什么是价值?如果用非常浅显的日常用语来说,价值实际上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好坏”意义,包含善恶、美丑、利弊、得失、祸福、荣辱、优劣、贵贱、有用无用、可爱可恨、妥不妥当、值不值得、应该不应该、重要不重要、轻重缓急等统统在内,都可以用好坏来表达;世界上凡是可以用“好坏”来加以叙述并含有取舍意味的对象,就是价值。
从来源和基础方面看,任何人的价值观都不是凭空产生和改变的,归根到底它反映了人的社会存在,即生存方式、生活条件和实践经历等特征。价值观的深层基础是主体的根本地位、需要、利益和能力等具体情况,是人的价值生活在头脑中的反映和积淀。
总之,价值观是人和社会精神文化系统中深层的、相对稳定而起主导作用的成分,是人的精神心理活动的中枢系统。价值观人人会有,处处会有;不但个人有,集体、阶级、民族、国家和社会更要有;不但在眼前一件件具体事情上反映出来,更在人生事业、社会发展大方向大决策上显示出来。
第三篇:怎样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怎样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造福孩子、造福家庭、造福社会、造福国家的最大功德。而现在很多家庭包括学校因为不重视或不掌握有效的方法,导致很多孩子在构建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方面欠了账,影响了孩子一辈子的发展质量。
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孩子一辈子成长发展的目标导航系统、动力生成系统和安全防护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讲一刻都离不开。要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最基本的要做到:
1、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怎么样,直接影响着孩子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萌芽和形成。所以父母要多读书、多交流、多思考、多感悟,特别是注意在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父母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提升了,能正确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类问题,能通过一言一行给孩子传递正能量,促进正成长。
2、因材施教。可以说,现在的孩子都非常聪明,每一个都是天才的苗子。“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教育理念。发现孩子的天赋、天性,让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释放出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父母和学校应善于发现天才,培养天才,成就天才,呵护天才。但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违背了这一真理。按照自己的功利想法臆造天才、设计天才,结果事与愿违,扼杀了天才。这个必须防止和纠正。
3、循循善诱。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一点一滴积累而树立起来的,绝不是一蹴而就、一步登天的。这个积累主要是知识的积累。应从兴趣入手引导孩子增加知识,开阔眼界。知识的积累和知识的系统化是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石。
4、读书悟道。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适当时机让孩子读《道德经》“四书五经”等经典,读名人、伟人传记,可以和孩子进行启发式民主式讨论交流。
5、养好习惯。好的习惯象存入银行的一笔巨款,让孩子终身享用取之不尽的丰厚利息。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是从每一天、每一言行、每一件事的习惯中得以体现、检验和叠加的。
6、容错纠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孩子呢?要经常启发孩子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错哪儿了?为什么错了?正确的怎么做?现在怎么办?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知错会改,慧必增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过程中,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和孩子一起认识规律、遵循规律、应用规律,而不能被社会乱像所迷惑、所误导、所困扰!
第四篇:如何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三、注重理想教育的实效性,重建中学生的精神家园
毛泽东曾说:“一切事情都是要人做的,做就必须有人根据客观事实,引出思想、道理、意见,提出计划、方针、政策、战略、战术,方能做得好。”这当中也包括人的理想与信念。没有理想信念,人就不会有精神支柱,在行动中遇到困难时就不会产生不畏艰苦的斗志。如今,社会上的“主义”多起来了,中学生也不再那么单纯了,理想教育显然不能完全照般当年那一套了。
首先,对中学生进行理想教育要有层次性。只有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只有符合历史规律,具有现实根据的理想才是有实现可能性的理想。例如,做个好公民,即起码做个遵纪守法、有道德的好人,这个“理想”看来似乎很低,其实也颇不容易。当今青少年犯罪率越来越高,犯罪者越来越低龄化,不正是说明了这一层次教育的现实性和艰巨性吗?理想教育要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才更容易被广大中学生及其家长所接受,并能够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要坚持正面的灌输。在当前社会思潮眼花缭乱的情况下,正面的灌输更为重要。列宁在1902年3月发表的《怎么办》论著中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出来,必须通过无产阶级政党从外边把社会主义思想灌输到工人运动中去,才能实现以先进的理论武装群众并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因此,“对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这些论述,为确立中学生理想教育的方针和政策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所以,对中学生加强理想教育也必须强调灌输。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告诉学生不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和怎样去做,使中学生有所遵循。要勤于疏导,切忌硬堵。同时,理想教育还要同德育的其他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品德教育、时事政策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相得益彰。
第三,理想教育要渗透到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等学校的一切领域和家庭教育中去。除了正面的、有意义的理想教育之外,还要有大量的“无形”的,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有潜移默化之效的教育方式,多管齐下。如在各学科的教学、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讨论、参观、访问、旅游、社会调查、知识竞赛、兴趣小组、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中,都要重视理想教育内容的渗透。
第四,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给中学生以熏陶和影响。如果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讲“理想”,而自己在日常工作、生活、言谈举止中却是另外一套,那么,理想教育便毫无意义。一个事业心很强,对工作对学生认真负责的教师,他的言行,他的形象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的生动教材。家长也是同样。
中学生的理想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努力的系统工程。而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工作便是这个伟大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怀着一颗爱心,悉心钻研,就一定能使中学生的理想教育取得实效。
如何帮助孩子树立目标
杨梦媛 家长
我们的人生就不能没有一个目标。目标对于成功,犹如空气对于生命,没有目标的人不可能成功。那么,我们的孩子缺乏目标吗?
或许大多数家长觉得现在孩子的目标都很明确:一方面,作为家长,一直监护孩子成长,寄予孩子希望;另一方面,学校老师也在抓成绩,讲要求。
如果说这便是孩子的目标,我觉得还是很牵强的。
有句话说道,孩子的身上往往承载着父母未能实现的梦想。然而,我们家长设置的目标多数是一种“身份期待”,让孩子做“人上人”,孩子社会经验少,对此不会有多大兴趣;教师设置的目标则多数是一种“任务指标”,极其枯燥无味。孩子需要的是具体化的、形象化的、能震动孩子心弦的、有“孩子味”的行动目标。
自古以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我们看来似乎理所当然。久而久之,我们容易忽略孩子本身的性格特点。
首先,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尊重孩子的选择;
对于小孩,要先培养他的兴趣,然后在一些特定的兴趣上,加强投入,成为孩子的特长。一旦发现孩子的兴趣不在或其他什么情况,要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勉强孩子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那么结果往往背道而驰。
其次,激发孩子对理想目标的向往,为孩子实现理想创造条件;
创造条件应该问题不会太大,如何激发他对目标的向往,而能够不断的坚持下去,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孩子不能做到也属于正常。不过要激发孩子的潜力。比如孩子想要一台电脑,我们可以不马上答应孩子,而是要求他们在成绩进步上做出一定努力,得到一定回报以后,电脑才可以作为奖品送给孩子。这样教育孩子凡事都要经过自己努力才可以要求回报,与此同时,也加强了孩子实现目标的兴趣。
第三,帮助孩子把理想分成几个阶段,树立短期和中长期目标;
我们无法一步登天,实现目标也是这个道理。教会孩子定制最近目标和中长期目标。就拿每次月考成绩来说吧,我们不可能让孩子每次都是最好的,这样孩子的压力很大,也比较容易失去信心。我们家长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一定要前几名似的。我们争取每次月考的成绩比前一次好,哪怕好一点点也是进步,多多鼓励孩子,同时在进步的同时也要保持。那么在高考的时候,孩子就比高一的时候进步了很多。
第四,不断督促孩子朝着理想的目标迈进;
有了方向,还要不断的关注和督促孩子朝选定方向前进。因为孩子是有惰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属于三分钟热度,很容易失去耐心和信息。我们应该教育孩子目标的实现并非付出了汗水就立竿见影的,在追求目标的途中,我们贵在坚持,千万不能半途而废。
最后,让孩子的理想符合社会的需求和个人的实际。但是树立目标其实不难,难的是实现目标。
当孩子树立正确的目标以后,作为家长,我们要给予他们信心、勇气与支持。实现目标的过程是坎坷的,如果孩子失败了千万不能让他们气馁,要帮他们分析失败的原因,并且加以鼓励。家长也要具备对孩子的耐心和信心,同时言传身教。比如规定晚上7点到9点是学习时间,那么家长也可以利用这点时间来处理自己的工作,不看电视不娱乐,和孩子一起工作学习,这样的话孩子更加有动力,就算想偷懒一下也不好意思开口了。
给孩子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家长自己的目标,我们要有耐心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把我们的目标实现。
第五篇:怎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一、人生观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根本观点,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总开关。一个人的人生观已经形成,就会指导和支配人的志向和行动。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每项具体活动都有具体目标,而这种具体目标要受总目标、总志向的支配,就会确定和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向和道路。青年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逐步成熟时期,期望着独立开始探索人生,逐步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否正确,是关系到青年学生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大问题。
对中学生来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成才的需要。我国著名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常常只有那么几步,特别是年轻的时候。”因此,必须逐步树立科学人生观,才能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二、正确人生观是事业成功的精神支柱
树立正确人生观,对于确定一个人事业的方向并取得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古今中外,大凡为人类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或在某领域取得成就的科学家、思想家,一般都是在正确的人生观指导下获得的。他们在为社会工作,为人类服务的崇高思想指导下,忘我劳动,敢于创新,做出许许多多成绩。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对人生价值、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理想的看法是积极的、进步的。他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就是在这样人生观指导下,积极工作,对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相反,如果一个人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在人生征途上,就会或彷徨徘徊,或随遇而安,或庸庸碌碌,无所作为。
三、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旧的传统观念,仍然继续存在并且还在影响着人们。随着对外开放,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在吸收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和有益经验的同时,那些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来,都会对青年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形势下,青年学生必须树立科学人生观,增长识别是非的能力,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方向,在实践中健康成长。
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和锻炼的过程。首先,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修养。她是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思想武器,是科学人生观的理论基础。只有用科学世界观武装头脑,才能树立正确的观念,增强识别能力,才能正确认识人生。其次,要注重在社会实践中磨炼。科学的人生观是通过我们的学习、劳动、生活一步一步地形成的。必须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小事做起,扎扎实实地刻苦锻炼,于细微处见精神。良好的道德和观念,需要日积月累,长期磨炼,才能培养起来。最后,要坚持经常地解剖自己。青年学生难免会出现偏激的认识,狂热行动和悲观情绪,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需要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外,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要经常地解剖自己,一旦发现自己的错误,要认真地做自我批评,及时改正,在人生道路上才不掉队,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