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

时间:2019-05-14 18:2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

第一篇: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

1、抓好课前的习惯培养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就要定下课堂规定,必须要记课堂笔记。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笔记本,可以是自己喜欢的式样,不一定要全班统一,记录的格式也可以是自己的样式,可以用红色笔,也可以用彩色笔,课下抽出一定时间辅导学生做笔记,让学生先有一个感性认识。

2、指导学生如何记笔记

引导学生搜集记笔记的方法与诀窍方面的知识,老师自己也可以提供自己搜集的信息或者自己的心得。可以组织大家讨论、分析、甄别、选择,制定最适合自己的笔记形式和方法,然后进行交流。教师还是要在具体的课堂上给予具体的指导。

3、抓好课堂教学常规环节

在这个学期里,每节新授课,我要求学生把本课的重点词汇,句式以及适当的拓展内容记在笔记上,同时要求学生当天的笔记必须当天完成整理,并经常提醒学生对课堂笔记进行复习,以此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4、组织“成果交流会”,展示优秀的笔记,请学生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我每个星期都会收一次笔记,进行批阅。定期抽查笔记本上的内容,对没有记笔记的同学进行批评,并督促他把笔记补齐,对记笔记认真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表扬和鼓励。这样一来,学生的笔记不但内容记得准确、完整,而且形式多种多样,方案五花八门,最关键的是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充分体现。

第二篇:从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入手

从培养学生课堂笔记习惯入手,确保学生作业质量

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师布置适当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但是,我们发现学生完不成作业越来越普遍,已经成为一大难题。如何能够让学生高效、独立、及时地完成作业,这是每位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影响学生写作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不重视课堂笔记导致作业质量不高是常见现象。由此看来,培养学生做笔记的良好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帮助学生认识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此话一语道出了做笔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大学生们学习的材料是一篇有1800个词的介绍美国公路发展史的文章,以每分钟120个词的中等速度读给他们听。把大学生分成三组,每组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甲组为做摘要组,要求他们一边听课,一边摘出要点;乙组为看摘要组,他们在听课的同时,能看到已列好的要点,但自己不动手写;丙组为无摘要组,他们只是单纯听讲,既不动手写,也看不到有关的要点。学习之后,对所有学生进行回忆测验,检查对文章的记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

一些学生认为,反正教材上什么都有,上课只要听讲就行了,没必要记课堂笔记。看来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二倍。这是为什么呢?做笔记的好处可以概括如下:①记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学生的注意。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要跟上老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内容上,光听不记则有可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到学习以外的其它方面。②记笔记有助于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记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③记笔记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记忆。如果不记笔记,复习时只好从头到尾去读教材,这样既花时间,又难得要领,效果不佳。如果在听课的同时记下讲课的纲要、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这样对照笔记进行复习时,既有系统、有条理,又觉得亲切熟悉,因而复习起来,事半功倍。④记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笔记可以记下书本上没有的,而老师在课堂讲授的一些新知识、新观点,不断积累,便获得许多新知识。

二、指导学生掌握课堂笔记的方法。

1、做好记笔记的准备工作。笔记本是必不可少的。最好给每一门课程准备一个单独的笔记本,不要在一个本里同时记几门课的笔记,这样会很混乱。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笔,以便通过颜色突出重点,区分不同的内容。

2、每页笔记的右侧划一竖线,留出1/3或1/4的空白,用于课后拾遗补缺,或写上自己的心得体会。左侧的大半页纸用于做课堂笔记。

3、笔记方式多种多样。学生在课堂上常用的笔记方式有要点笔记、提纲笔记及图表笔记等。要点笔记:不是将教师讲的每句话都记录下来,而是抓取知识要点,如重要的概念、论点、论据、结论、公式、定理、定律,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提纲笔记:这种笔记以教师的课堂板书为基础,首先记下主讲章节的大小标题,并用大小写数字按授课内容的顺序分出不同的层次,在每一层次中记下要点和有关细节,条理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图表笔记:利用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箭头连线,把教学的主要内容绘成关系图,或者列表加以说明。图表比单纯的文字更加形象和概括。

4、提高书写速度。书写速度太慢,势必会跟不上讲课进度,影响笔记质量。要学会一些提高笔记速度的方法。不必将每个字写得横平竖直、工工整整,可以潦草地快速书写;可以简化某些字和词,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书写符号,比如用∵代表“因为”,用∴代表“所以”。但要注意不要过于潦草,过于简化而使自己也看不懂所记的内容是什么。速写的目的是提高笔记效率。

5、课后要及时检查笔记。下课后,从头至尾阅读一遍自己写的笔记,既可以起到复习的作用,又可以检查笔记中的遗漏和错误,将遗漏之处补全,将错别字纠正,将过于潦草的字写清楚。同时将自己对讲课内容的理解,将自己的收获和感想,用自己的话写在笔记右侧的空白处。这样,使笔记变得更加完整、充实、完善。

三、展览优秀课堂笔记,激发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积极性。美国教育学家詹姆斯说,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 至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倍至4倍。展览学生的笔记,这对学生既是一种肯定,又是一种鞭策,可以激励同学们把课堂笔记做得更好。

四、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增强学生养成课堂笔记习惯的自信心。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韩国人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大意是其实成功并不难。文章说,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正是这篇论文,鼓舞了韩国人追求成功的斗志,才有了韩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我想习惯养成与追求成功具有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

五、学会在笔记中疑问。1.在书本上作“旁注”。

在课堂上对于老师的讲解重点例如一些词语的解释、重点的段落,或用画或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或写一些简单的注解标注出来。比方说重点的地方可以用直线画下来,比这个还重要的内容用波浪线现出来,遇到有疑问的地方可以画一个问号,需要积累的词语可以用圆圈、方框圈起来。

2.准备一个专门的课堂笔记本。

每一个学科都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笔记本,包括语文、数学、思品与社会、科学等等,这是养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一般情况下以老师的板书为主,其次是抓住老师讲解的重点记录在本子上。

3.很多同学在面对课堂是否记笔记都存在以下问题:1、写字速度慢,课堂只为记笔记而记笔记,有的时候跟不上老师的讲解。2、学生没时间也不会思考,课堂只为了记而记,没有充分的思考时间,或没有自主思考问题的习惯。

所以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要学会记重点,留下一些时间把自己的困惑写下来,然后留在课后思考、与人交流,这样才会有发展。记完课堂笔记后,一定要记得整理。因为课堂老师的讲解一定要快于学生动笔记录,所以没跟上的地方一定要和同学比较一下,把自己没跟上的抄到自己的笔记上,使笔记更趋于完整以免使一些知识点掌握有误,其实这个过程也是记忆和复习的过程,一定要趁热打铁,不要拖拉。

说到底,小学生学会记课堂笔记其实就是一种学法指导的过程。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的将来打基础的教育,打下什么底儿就是什么样,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堂记笔记的习惯。

状元秘籍曝光:从小做好1件事,养成1个习惯

全国各地高考分数线均已出炉,很多家长都在微信里问我:“公益课和精英班的那么多学生中,也没有出现状元?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刚好曾经在我们精英班上学习的一位同学,就以701分获得市里第一名成绩。以下是他的一些学习方法和经验,供大家参考。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最头疼的事情:做不完的作业,参加不完的考试。但是如果老师不布置当天的作业,学习就不能得到检验,更不知道每天是否学到了,掌握了多少东西。所以,我认为想要爱上学习,一定要引导自己正确对待做作业这件事。

以前我的成绩也不理想,因为把做作业看做一种负担,草草做完就交上了事,认为作业是做给老师看的。

后面慢慢发现班上成绩好的同学都有一本错误率低的漂亮的作业本,发现做作业是对自己的一种审核,于是慢慢应形成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我认为:先复习后做作业,审题要清晰认真,耐心思考,做题要细心,最后一步不能省略,那就是仔细检查,独立按时完成作业。

做作业不能马虎,第一步:复习是做好作业的关键。

只有复习得好,作业才能做得好。每天做作业前,我都会先把老师当天所讲的那节内容认真地看一看,弄清基本原理和概念,仔仔细细地复习一遍。

在大脑里有一个思维导图,通过会议这一堂课讲了哪些内容、原理、概念,提出了哪些定理、公式,这些定理、公式是怎样得出来的,有何意义和作用,互相间的关系是什么,然后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大致的知识点网格图。

我比较注重例题,基本上对例题都搞得明白、清楚它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解题时用了哪些方法,解题思路是什么,突破口在什么地方等等。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后,再去做作业,作业才能做得快,错误率低。

第二步,也是做作业最关键的一步:审题。

解决哪门学科的问题都是如此,首要的一步是审题。我认为,认真审题时多琢磨,细推敲,深思考。

首先要弄清楚题目的内容、条件、限制、要求,涉及所学的哪些知识等等;

其次就是解题思路、方法、步骤。要善于把一道题分成几部分,化大为小,化难为易,分清其中的已知和未知,弄清各部分的联系,大脑里有一个思维导图,勾画一个完整的解题步骤。尤其在考试中,不要轻易下笔,以防错了在修改影响画面整洁。

我的总结:做作业的过程其实就是巩固、消化、加深、提高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养成好的做作业的习惯,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要培养自己充分享受学习的过程。

半小时速记36计的学习方法:孩子提分150以上!所有学科适用

2016-06-27 时间变成水

摘自 今日头条 阅 2 转 1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微信 分享:

QQ空间QQ好友新浪微博腾讯微博推荐给朋友记忆是有方法的,《最强大脑》里各国选手的惊人记忆力的原理就是联想、思维导图、记忆宫殿等方法,在暑假即将来临之际,如果让孩子把这些方法用在学习上,学习效果和开学时的成绩是可想而知的!你想让孩子体验一下这种成就感吗?

现在我以记忆《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为例,运用特殊方法,不仅能让孩子快速记忆,并且能倒背如流。(文中记忆方法里的数字密码几乎都是靠联想,孩子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设定,只要牢记就可以。本篇文章为第14--36计,前13计链接:半小时记完孙子兵法36计:积

累写作素材又学记忆方法!一箭双雕)

第三篇:记数学笔记

中学生,你会记数学笔记吗?

山东栖霞二中徐广俊 王春华

经常听学生说:“为什么我平常听课也懂,做题也不少,效率也不低,就是一到考试就不会?我什么都忘记了,现在怎么复习呀?越复习到后面,我越乱,是怎么回事呀?有解决的办法吗?”等等好多问题。其实,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源之一就是笔记没做好。记笔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中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功。一个善于记笔记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坚持记笔记,对于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搞清知识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记笔记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但在实际学习中,不少学生并不善于记笔记,从而影响了学习。这里,仅就记数学笔记存在的几种误区进行分析,以帮助大家提高记笔记的效率。

误区一:笔记随处记

每人应该准备一本专用的笔记本,没有笔记本,势必会产生这样的局面:有时记在了书上,有时记在课堂练习本上,甚至于有的学生记在了活页纸上。这样表面上也算有了笔记,但实际到用时,却无处可查。有了专用笔记本,查阅方便,在复习时,可通过笔记回忆老师讲解的的知识,突出复习的重点。

另外,有的学生虽然有笔记本,但大多比较薄,也就三四十页,甚至有的还是32开本,这样的本子一个学期记下来不知要用

多少,本子多了,不利于保存,该用时可能就不知所踪了。因此,笔记本应选择厚点、结实点的本子(16开大的笔记本,有100页就足够了),做到携带方便、易保存即可。

误区二: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有的学生习惯于“老师讲,自己记,复习背,考试模仿”的学习,一节下来,他们的笔记往往记得很多,可以说是教材和老师板书的“翻版”,成了教学实录。这样的学生过分依赖笔记,忽视老师的讲解,忽视思考,以为老师讲的没有听懂不要紧,只要课后认真看笔记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做往往会忽视老师的一些精彩分析,使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肤浅,增加学习负担,学习效率反而降低,易形成恶性循环。

一般来讲,上课要以听讲和思考为主,并简明扼要地把老师讲的思路记下来,课本上叙述详细的地方可以不记或略记。同时,要记下自己的疑问或闪光的思想。如老师概念或公式时,主要记知识的发生背景、实例、分析思路、关键的推理步骤、重点结论和注意事项等;对复习讲评课,重点要记解题策略(如审题方法、思路分析、最优解等)以及典型错误与原因剖析,总结思维过程,揭示解题规律。

误区三:笔记无缝隙

很多学生的笔记一行紧跟一行,整篇满满当当,好似一堆杂草,既无要点,又无特殊提示,有时记完后自己都找不着记的内容。

因此,记笔记时,一定不要把笔记本记满,要留有余地,以便课后反思、整理,这样既可以提高听课效率,又有利于课后有针对性地复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记笔记需要完整,但更要简洁。

误区四:笔记记成习题集

翻开一些学生的笔记本,可以说是高考试题以及一些解题技巧、一题多解之类的集锦,很少涉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思想方法的提炼及解题策略的整理,没有自己的钻研体验,笔记本成了习题集。诚然,做题是学习的基本途径,多积累一些习题也是必要的,但若只是一味做题抄录,不认真领悟其中蕴含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学习是永远进步不了的。

经验告诉我们,少量典型习题及其解法的确要记在笔记本上,但不能就题论题,而是要把重点放在习题价值的挖掘上,即注意写好解题评注、易错之处或重要的解题思想,要用简短精炼的词语记下来,这对积累以验,提升数学素养大有裨益。隔一段时间后,再把它们拿出来推敲一番,往往会温故知新。总之,笔记应成为自己研究学习的心得,指引学习前进方向的路标。

误区五:笔记成了过期刊物

有些学生的笔记本好比过期刊物,时间一长就弃于一旁,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事实上,许多高考优胜者的经验之

一就是使自己的笔记本成为个人的“学习档案”和最要的复习资料。因为,好的笔记是课本知识的浓缩、补充和深化,是思维过程的展现与提炼。

另外,平时还要经常对笔记进行阶段性整理和补充,建立有个性的学习资料体系。如可以分类建立“错题集”,整理每次练习和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并作剖析;还可以将笔记整理为“妙题巧解”、“方法点评”、“易错题”等类别。只要这样坚持做下去,不断扩大成果,就能克服“盲点”,走出“误区”,到了紧张的综合复习阶段,就会显得轻松、有序,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所学知识系统化、信息化。

总之,记笔记是为了自己学习好,不是“摆花架子”给别人看,要注意充分利用好笔记。每天要适当拿出点时间看一遍笔记。在单元复习,期中复习,期末复习时要认真阅读笔记,要用后面的新知识、新观点理解前面学过的问题,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联系:***(徐广俊)

第四篇:培养低年级学生做笔记的习惯小窍门

培养低年级学生做笔记的习惯

深小 张兰芳

内容摘要:“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的目的是要我们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都没有做笔记的习惯,不要说低年级的学生了,就算是高年级的学生也没有养成很好的做笔记习惯。那么,我们作为老师,要想让低年级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又该如何去做呢?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尝试:

一、从“认识”开始。

二、从“模仿”下手。

三、让“被动”变“主动”。

四、让“主动”成“习惯”。通过从这四个方面努力,让低年级的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做笔记的习惯。

关键词:做笔记习惯 主动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句话是我在做学生的时候老师时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他讲这句话的目的是要我们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笔记记忆法,是强化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在测验和考试中成绩要好得多。做笔记的人在测验前能够按照笔记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背诵,而其他人只能依靠以前那点记忆。

那么,我们作为老师,要想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那又该如何去做呢?对于我来说,更有难度,因为我担任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要想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像高年级学生一样学会做笔记,并且养成一定的习惯,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但我又十分清楚,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黄金时期,假

如能在这个时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对于以后来说是终身受用的,我决定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大胆的尝试──培养低年级学生做笔记的习惯。我是从以下几点进行大胆尝试的。

一、从“认识”开始

我们都很明白,做笔记有助于指引并稳定注意力,培养学生课堂认真听讲的习惯。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可调动眼、耳、脑、手一齐活动,促进了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但是,我们也十分清楚,低年级学生注意力最多可以坚持十几分钟,假如我们只是单纯地让这些学生读、听是很难维持整一节课的完整性的,因此,我们得想方设法让这些低年级的孩子们把笔动起来,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有效。所以,我们必须先从思想上去让他们知道做笔记的重要性。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我利用了一个字来激起孩子们的兴趣,这就是“聪明”的“聪”字。因为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别人说自己聪明,他们也希望自己变得聪明,而这个“聪”字,刚好体现了课堂的“四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于是我就利用这个字,把它拆分成四个部分,告诉学生:如果你想要变得聪明就要做到“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怎样才能做到“心到”呢?那你必须用上你的双手,怎样用啊?跟着老师做笔记吧!学生听到有办法可以让自己变得聪明起来,于是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做笔记的做法了。

二、从“模仿”下手

低年级的学生该如何去做笔记呢?理所当然,他们不可能像高年级的同学那样知道哪些该写,哪些不该记,所以,我认为可以从“模仿”下手。因此,在让学生开始做笔记之前,我先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天上语文课除了书本外还必须准备好笔记本(软皮抄)。但是我并不让学生随意乱写,我要求学生按照我的要求去记录。由于低年级的语文课堂主要是涉及字词句的知识巩固。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反义词、词语积累归类等。所以,我会对不同的知识让学生记录在不同的位置。例如对于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一般就随着教学进度根据需要适时提醒学生记录在相应的生字旁边,尤其是多音字,我会把多音字的拼音与组词抄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学生模仿我的格式抄写在该生字的旁边。对于近义词、反义词则记录在课文的行间。至于文中的好词好句或者补充的课外知识,我则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每一次我都会给予学生充分记录的时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按要求去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所有学生养成做笔记的良好习惯。

三、让“被动”变“主动”

在老师的要求下模仿着做笔记,无疑是一种被动的做法,但是,只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的训练,是可以变成学生主动的行为的。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主动地做笔记,我经常在课堂上表扬一些积极做笔记的同学,还给他们奖励小红花,也在展示台上展示他们的笔记,让所有同学都向他们学习,激起其他同学的不服输心理。在实践中发现,这样的奖励方式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是很有效的。现在,我班有不少的学生已经不再是每次都要老师叫做笔记才做笔记,而是每当看到

我在黑板上把一些例如多音字、课外知识等板书出来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抄写好在相应的位置。这点我班的严梦涵同学尤其主动,有时甚至还没有等我写出来,她早就把文中的多音字在相应的地方写好了。由此看来,只要使用一定的激励方式是可以让学生做笔记由“被动”变成“主动”的。可见,激励也是培养做笔记习惯的一种不错的方式。

四、让“主动”成“习惯”

低年级的学生能在课堂上主动地做笔记,是十分难得的,这说明他们已经逐渐形成了习惯。但是,假如在课外又会怎样呢?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家长的力量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我常常主动联系家长,让家长帮忙留意并指导孩子在看课外书时做好相关的摘抄记录,提高孩子的阅读效果。我给了家长一些建议:

(一)大力的支持与鼓励:在家父母可以给孩子每一个笔记给予小奖励,让孩子能有成就感,这样很快就能养成这个习惯了;

(二)不直接揪出错误:孩子们能完成一个笔记已经很了不起了,如果做错了还一味的批评和打骂,那就会前功尽废,所以一定要以引导为主;

(三)严格要求书写美观:好的书写习惯也能体现这个人的素质,如果孩子每一次都能认真地摘录课外知识,书写整洁大方,那么孩子不但可以真正学习到课外知识,更重要的是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也随之而形成。因此,家长也必须督促好孩子每次认真地做课外摘抄笔记。我让家长协助的同时,我也经常检查学生的课外笔记,只有双管齐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很多家长都反映不错,孩子能真真正正地学到了知识,成绩也提高了,并且形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所以说,只有让孩子尝到了做笔记的甜

头,他们才会自愿地去做这样的事情,并且坚持下去,最终形成习惯,受益终身。

还是那句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再聪明的人,如果不能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质量也要大打折扣的。作为教师,要想让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做笔记的习惯。学会做笔记非常重要,在孩子们以后整个读书生涯中都是非常有用的一个好习惯,特别是在低年级正是思维开拓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因难而退却,我们必须从低年级抓起,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好习惯,为他们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叩响语文的大门,从一年级做起,用美读和巧记带领学生走进语文的殿堂吧!我们小组精英荟萃,群策群力,取材实践,和大家分享低年级做笔记和美读课文的一些小窍门,欢迎品鉴。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常说,做教师的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教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负有的最重要的责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在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那么,在同样的程度上,坏习惯就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了。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去麻痹他的最好创举,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那么什么是数学学习习惯?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 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 灭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该尽到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到底应该培养学生哪些数学学习习惯呢?在教学中,又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下面我针对以上两个问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课前预习习惯

1、现状分析:(当前,数学课前预习并不乐观,这只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1)教师重视程度不够。

提到课前预习,很多老师和学生都想到了语文的预习——查字典,分段,写段意等。对于数学的课前预习,很多教师都没有认识到预习的实际意义,没有体会到预习的实际价值,教师在布置学生预习时,常常会说:“回家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学生由于自学能力有限,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要求他们预习什么?预习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只是简单地看看数学书,做做课后练习而已。长期下来,学生对预习敷衍了事,走马观花。这样的预习根本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使预习成为一种形式或口号。

(2)部分教师一直主张不能预习

还有一部分教师一直主张不能预习,觉得预习后,课就没法上了,学生都知道结果了,老师还教什么,于是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并失去了的探究欲望,学习的热情。我们在听课时也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上完一节课,学生的书根本就没有翻开过,有时听了一节课最后才知道他这节课上的是什么,他们为的是给学生制造一些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像这样的老师怎舍得让学生课前预习了,那样一切设想不就泡汤了吗?

(3)预习要求过高,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小学生年龄小,自学能力有限。教师在布置预习时只是按照教材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按照成人的标准要求学生。如教学《24时计时法》时,如果教师只是根据教材内容布置预习任务,有条件的学生能在家长的指导下,理解24时计时法,大部分学生根本达不到预习要求,24时计时法其实还是挺抽象的,因为学生在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普通计时法,让学生一下要转个弯用24时计时法确实有点难度。如果教师让学生调查电视、广播、邮电等部门是如何表示时间的,就简单多了。这样,学生不但有能力做到,而且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学生素质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由于家长很重视孩子的学习,只要是布置了预习任务,不是学生在自学,而是家长在讲解。这样,课堂上探究新知识的过程,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其实这些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只是掌握了结果,没有真正参与到整个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还有一部分学生预习时也只是看看书、做做课后练习,提前熟悉要学的内容,没能真正理解预习的内涵,使预习流于形式。还有部分学生,课后根本不预习。种种原因导致数学课前预习效率非常的低。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呢?

(1)“导”——列预习提纲,明确预习任务。

例如:预习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

姓名()预习导航

长方体:▲研究顺序:按照面、棱、顶点的顺序;

▲研究内容:数量、形状、大小、长短等;

▲研究方法:看一看、数一数、剪一剪、量一量、比一比……

正方体:▲带着研究长方体的研究经验研究正方体,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合作,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你还有哪些发现?写下来:

这样学生有了明确的目标,当然就能达到预习的效果。

(2)“思”——让学生思考例题的解题过程、解题方法,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解?这部分知识运用到我们学过那些知识?教材中的有些问题该如何回答?还可以怎样想?

(3)“练”——完成书上相关的“试一试”、“练一练”对自己的预习进行检验。其实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常规之一,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首要环节。可能在我们小学阶段,还体现不出它的重要性,可到了初中预习就非常的重要了。有人说课前预习像作战时的战前侦察。哪儿是明碉,哪儿是暗堡,哪儿是最坚固的地方,哪儿是薄弱环节等,通过预习,就可以有个初步的了解。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就会听得更加认真,并且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相比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自己的某些片面认识。更重要的是,这样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这是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二、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遗憾的是我们有些孩子不懂得认真去听别人的讲话,表现在上课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解,经常走神;小组讨论不会听其它同学的发言,自己说话时旁若无人,大声喧哗,别人讲话时听不进去;不会与人聊天,不能双目注视对方,与别人谈话常常表现出心不在焉的态度。这些都不是好习惯,必须给予修正。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尤其是遇到新奇刺激物,总愿意看看、听听、动动,这正是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让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

1、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有的老师也许会说语言是有天赋的,那些儿童化的语言我怎么也说不来,说出来也觉得非常的别扭。我也有同感,语言问题曾经也一直困扰着我,但后来我发现只要你有那份心,儿童化的语言是可以练成的。我们还发现同样一个故事有的老师讲得很生动,积极地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欲望,而有的老师讲完后学生却无动于衷。如教学10的认识时,有位教师自编一个童话故事:今天,0~9这10个数字在排队做游戏,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你真是太小了,什么都没有,怎么能跟我比。”“0”听了以后可伤心了,圆圆的眼睛流出了眼泪。这时1走到0的身边,拉起0的手,对9说:“我们手拉手,不就比你大了嘛!”学生被这个故事吸引着,自然而然的进入的新知的学习。所以,我们在情境创设时一定得溶入你的真情实感,这样才可以拨动孩子的心弦。

2、要加强听的训练。有人说“听”还不容易吗,人从出生就开始听,孩子上了小学天天都在听课,天天听别人讲话,难道还不会听?非也。有人听讲,虽然眼睛睁得大大的,好一副聚精会神之态,然而听后却不知所云。因此,我说听需要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都要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谁知道他刚才说的是什么意思?”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上课孩子们发言时,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课堂上,学生小组合作后交流时,我们可以这样提问“刚才××和××的发言有什么不同?”或者“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走神。另外还可以通过口号式的话语提醒学生注意倾听老师的讲课,这在低年级运用得比较多。如师:“小眼睛——”生:“看老师。”师:“小耳朵——”生:“听师讲。”教师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专心听讲也有很好的帮助,如“×××小朋友真会听课,老师走到哪,他的眼睛就跟到哪儿”;“×××小朋友听课真专心,老师从他的眼睛里都看出来了” “××听别人发言很投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他居然听出来了。”等;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孩子听的积极性。

3、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成为教师后的我们慢慢地发现自己越来越罗嗦了,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生怕学生听不懂,布置作业是讲完后还要写在黑板上,生怕学生忘记了。因此我建议以后该给同学们提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课“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

4、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每每和孩子们交流谈话,我都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我也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人家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地倾听别人的讲话。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案例:桃树有80棵,梨树比桃树多20棵,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多百分之几? 生1:80-20=60(棵)60÷80=75﹪(大部分)生2::80-20=60(棵)80-60=20(棵)20÷80=25﹪(少数)生3: 20÷80=25﹪(极少数)从案例中暴露了当前学生的一些思维状况,我们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只会“百度”(他在搜索什么时候做过类似的题目,便把曾经解题思路套用到现在的题目之中),而不会认真的思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常听不少家长、老师反映“我的孩子从来不独立思考,遇到问题要么瞎做、要么问老师、要么问家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这些孩子们没能养成一个独立思考的好习惯。著名教育家费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掌握它的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要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只有勤于动脑,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本质的意义,掌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

1、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

我们现在有很多班级都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老师一个问题出来,中下的学生还没开始思考,那些成绩好,思维敏捷的学生已脱口而出,这样,很多学生思考的机会都被这些好生剥夺了,长此以往,他便懒得思考,等待现成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其次,课堂上我们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给孩子留出充分思考的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尽量减少这样的提问:“是不是?”、“好不好?”及一些填空式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思维含金量太低,当然学生的思维也就得不到训练。

2、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

让他们把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哪怕这个见解是错的,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来,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3、新课教学是要加强变式练习

在数学学习中,会出现这样一个词,即“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具有两面性,既有消极的一面,又有积极的一面。思维定势可以理解为:总是按照某种习惯的思路去思考问题,那么,当这种习惯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路径不一致时,就会形成了负迁移,使思维被定格在某个框架下而无法解脱,对于解决问题就困难了;可当这种习惯性思路与解决问题的途径一致时,就可以促进正迁移的产生,就有利于解决问题。因此,我们通过变式练习,不但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还可以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教给学生解题策略

我们现在经常发现学生一遇到非标准模式的题目(变式的、陌生的题型)就无从下手,学生不是不想思考而是不知该从何思考。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脑中缺少解题的策略。什么是解题策略?“解题策略是指探求数学问题的答案时所采取的途径和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你所接触到的不是标准的模式化了的问题,那么就需要创造性思维,需要正确地选择一种解题策略来帮助实现这一创造过程。如果我们的学生脑中有解题策略,又会选择,那么遇到再难再复杂的问题学生也能做出来。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解题策略分为一般解题策略和特殊解题策略。一般解题策略就是我们常说的解题步骤:理解题意、做解题计划、按计划作答、回答检验。特殊策略有:举例、画图、列表、找规律、逆推(列方程)、转化等。下面我就重点讲讲我们在数学解题中常用的几种特殊策略。

!、举例策略

举例比较适合运用在含有字母或只告诉数量关系却不能计算的题目,因为学生习惯于通过计算得到答案,运用举例就可以把不能算的题目变成能算的题。比如:(1)大圆的半径是小圆的3倍,那么大圆的周长是小圆的(),大圆的面积是小圆的();(2)甲数是乙数的20﹪,乙数比甲数多()﹪;(3)有a棵树,死了b棵,成活率是()。像这样没有具体数据、不能算的题目学生往往难以下手,用举例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在交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样用举例的策略有的同学算得又对又快,而有的同学算了半天还是错的?”学生很快就明白了:举例时还要根据题目中的数据,选择好算的数据,这样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画图策略

这种策略适用于解决“较抽象而又可以图像化”的问题,它是“用简单的图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关系,从中发现解题方法、确定解题方法”的一种策略。低年级用的较多的示意图,在高年级画图策略用得最多是线段图,比如学生在做较复杂的“倍数的应用”“百分数的应用”“分数的应用”时就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我们理解题意,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方法。学生在解题时也想到用画图,可是他画不清楚,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画线段图。比如,百分数的应用题应先画整体“1”,(而不是哪句话在前就先画什么)然后根据整体“1”画出其他相关联的量;还要思考这道题是画一条线段还是画两条线段。只有学生学会这些,画图才能真正为学生学习服务。

3、逆推策略(列方程)

这种策略比较适合已知结果,要求原先的数量的题目。逆向思维方法是与顺向思维方法相对而言的。在分析、解答应用题时,顺向思维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思考的;而逆向思维是不依照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逆向思维学生很不习惯,那么如何把逆向思维变成顺向思维,方程就是最好的办法。比如:有一个半圆的周长是15.42,厘米,它的半径是()。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传授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那让我们教会学生运用解题策略吧!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培养学生记数学笔记的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从传统意义上讲,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预习、上课注意听、练习、作业等方面的习惯,在新课程下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创新的高度......

    浅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确定稿)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 邵阳市大祥区西直街小学 易慧茗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大全五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对数学教学任务的完成有直接的影响,是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形成要靠坚持训练、持之以恒的要求......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经验、体会 浅谈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东门小学杨菊红 习惯,是一个人内在的极其重要的品质。一个人的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习惯。如果一个人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一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计划 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这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倾向。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

    一年级学生习惯培养

    上课坐不住: 开学一个月:方法:借助儿歌强化纪律,上课铃响后能做好。用对口令的形式强化课堂纪律,表扬坐的好的孩子,树立榜样。老师用动作来引导孩子。 学期末:目标:学生在上课的过程......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范文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学预习不晚,其实不然。任何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良好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