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物理和新能源技术方向

时间:2019-05-14 18:3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等离子体物理和新能源技术方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等离子体物理和新能源技术方向》。

第一篇:等离子体物理和新能源技术方向

等离子体物理和新能源技术方向

Plasma Physics and New Energy Source Technology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宽厚扎实的物理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理工结合的高级科技人才。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在等离子体物理和新能源技术学科领域具有较好的学识基础。能在核聚变能源技术、太阳能光电技术等新能源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技术和产品开发、教学和管理等工作,或者报考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主要课程

数学物理方法、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离子体物理、气体放电原理、等离子体装置与技术、新能源技术、现代半导体物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光电子学、激光原理与技术、光电应用技术、光电器件及其应用、光电检测技术等。

实践环节

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电子线路实验、等离子体实验、微机上机、工程训练、认识实习、专业调研、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实习基地: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激光研究所、上海亚明灯泡有限公司、上海广电股份公司等.专业特色

能源技术是未来世界发展的最关键技术之一。等离子体受控热核聚变技术、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等是目前新能源领域研究与应用的前沿学科与热门行业,全世界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该方向的研究与应用,就业前景良好。本专业方向将以新能源科学和技术为主,主要包括等离子体核聚变科学与技术、太阳能光电技术等相关的新能源技术与研究领域,培养从事新能源理论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是全国第一个招收本专业方向的高校。

本专业除学士学位外,还具有等离子体物理硕士学位点,从80年代中期就开始招收研究生,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培养实力,并将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合作。本着互相协作、各施所长、互补所需的精神,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研究所在科研方面各自的优势,在东华大学应用物理系等离子体与新能源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进行广泛合作。东华大学将成为等离子体所的人才培养基地,等离子体所将成为东华大学学生实习基地。

合作的主要内容包括:

双方将根据人才培养要求,共同拟订有关的教学、实习计划,共同培养学生。

东华大学根据教学和科研需要聘请等离子体所的在职人员到东华大学来做兼课教师、兼职教授。等离子体所为东华大学等离子体等专业提供实习基地。学生在假期和毕业实习期间可以安排到等离子体参观、实习。等离子体所将安排研究人员对学生进行指导。

东华大学将为等离子体所培养和输送优秀的人才。包括推荐优秀的本科生到等离子体所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成绩优秀的本科生可免试到等离子体所攻读研究生。输送优秀的硕士和博士毕业生到等离子体所工作。

职业前景

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可在中外高科技企业、科研院所、贸易公司、政府部门、高校等就业,从事与等离子体受控热核聚变、太阳能光电技术等新能源、电力、光电技术等行业相关的科研、技术与产品开发、贸易、教学、行政管理等工作,以及与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微电子和光电技术、气体放电光源等相关的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在这些方向继续深造、出国留学等。

第二篇: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前言: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讯速发展,各种工艺对使用产品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的出现,不仅改进了产品性能、提高了生产效率,更随着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种工艺对使用产品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是目前材料科学的前沿领域,利用它在一些表面性能差和价格便宜的基材表面形成合金层,取代昂贵的整体合金,节约贵金属和战略材料,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正是这种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迅速在国外发达国家发展起来。

一、等离子体表面改性的原理

等离子,即物质的第四态,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以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状物质。它的能量范围比气态、液态、固态物质都高,存在具有一定能量分布的电子、离子和中性粒子,在与材料表面的撞击时会将自己的能量传递给材料表面的分子和原子,产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过程。其作用在物体表面可以实现物体的超洁净清洗、物体表面活化、蚀刻、精整以及等离子表面涂覆。

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的应用

1、在工艺产业方面的应用 1)、在测量被处理材料的表面张力

表面张力测定是用来评估材料表面是否能够获得良好的油墨附着力或者粘接附着品质的重要手段。为了能够评估等离子处理是否有效的改善了表面状态,或者为了寻求最佳的等离子表面处理工艺参数,通常通过测量表面能的方式来测定表面,比如使用Plasmatreat 测试墨水。最主要的表面测定方式包括测试墨水,接触角测量以及动态测量 评价表面状态

低表面能, 低于 28 mN/m

良好的表面附着能力,高表面能

2)预处理 – Openair® 等离子技术,对表面进行清洗、活化和涂层处理的高技术表面处理工艺

常压等离子处理是最有效的对表面进行清洗、活化和涂层的处理工艺之一,可以用于处理各种材料,包括塑料、金属或者玻璃等等。

使用Openair® 等离子技术进行表面清洗,可以清除表面上的脱模剂和添加剂等,而其活化过程,则可以确保后续的粘接工艺和涂装工艺等的品质,对于涂层处理而言,则可以进一步改善复合物的表面特性。使用这种等离子技术,可以根据特定的工艺需求,高效地对材料进行表面预处理。

使用等离子技术 清洗玻璃

在后续加工过程前 活化聚丙烯材料

使用等离子聚合工艺 进行表面涂层处理

2、等离子表面改性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

1)等离子渗碳

该工艺是目前渗碳领域中较先进的工艺技术,是快速、优质、低能耗及无污染的新工艺。等离子渗碳具有高浓度渗碳、高渗层渗碳以及对于烧结件和不锈件钢等进行渗碳的能力。渗碳速度快,渗层碳浓度和深度容易控制,渗层致密性好。渗剂的渗碳效率高,渗碳件表面不产生脱碳层,无晶界氧化,表面清洁光亮,畸变小。处理后的工件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均比常规渗碳高。2)等离子束气缸内壁硬化处理

利用高能量密度的等离子束对原来无法进行常规处理的内燃机气缸内壁进行超快速加热熔凝淬火,形成细密的白口及马氏体高硬度组织,大幅度提高气缸内壁的耐磨性。原机械部规定,未经处理的成品,优等品缸套台架试验寿命为5kh,而经过等离子内表面硬化的缸套寿命高达9kh。3)等离子渗金属

在低真空下,利用辉光放电即低温等离子轰击的方法,可使工件表面渗人金属元素。如渗 AI、Mo、W、Ti等,还可以进行多种元素的复合渗和表面合金化处理,可获得更好的表面性能。如10钢等离子渗后再渗W的3~4倍,耐蚀性是只渗的一倍碳素钢经等离子渗后再,表面硬度达1600HV左右。4)等离子多元渗硼

用高能等离子束在常压下快扫描涂敷多元渗硼膏剂的钢管内表面,可实现多元渗硼及自激冷淬火,获得多元渗硼 淬火复合硬化层。检测结果表明,硬化层具有较高的硬度及合理 的硬度梯度,耐磨性及 耐蚀性有显著提高。5)等离子渗氮

该工艺在模具上的应用已很普遍,如钢压铸模、钢压延模、钢冷挤压模、钢热锻模经离子渗氮处理后的寿命一般可提高2~4倍

3、在医用高分子领域的作用 1)增强抗菌性

随着生物医学的飞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人工器官或部件植入人体,但半数以上的植入物有感染,死亡率在50%~60%。特别是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对于瓣膜置换的病人往往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以往预防生物材料感染为中心的研究集中于细菌污染、细菌的毒力、侵入途径、病人的抵抗力等方面。近来一些研究表明,引起这种感染的初始动因就是细菌粘附在材料表面。表皮葡萄球菌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人工心脏瓣膜感染致病菌。研究人员发现以氩等离子体对医用硅橡胶反复进行处理,可明显降低细菌的粘附和生长。西南交通大学黄楠等人在不同工作条件下,使用乙炔对人工心瓣膜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进行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束沉积,提高材料表面的亲水性,对改性后的材料,做细菌的动态粘附实验,结果表明其抗细菌粘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2)改善细胞亲和性

随着高分子科学的迅速发展,人们逐渐将高分子材料用来修复人体的器官或组织。三维可降解组织工程支架的研究是目前生物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组织工程医用高分子材料属于生物“惰性”材料,不能为种子细胞的附着和生长提供良好的生物界面。为了使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 需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与其它表面改性方法相比,等离子体法既能较容易地在材料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或其它高分子链,还可避免因加工而使支架材料表面改性效果降低或丧失的优点。国内外曾有多个课题组研究了不同气体等离子体对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细胞亲和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各种含氮等离子体(气态酰胺,胺基化合物及氨气)处理后,能在材料表面引入氨基,促进了细胞的粘附和生长,同时材料表面氨基的数量和密度对于细胞的粘附有重要影响。但是简单的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只能在短时间内赋予材料一定的细胞相容性,由于等离子体处理效果的时效性,在材料表面引入的功能基团会逐渐向表面内运动和翻转。为了获得持久的表面改性效果,大多采用等离子体聚合和等离子体接枝对医用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修饰。此外近来也有课题组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对医用高分子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以提高材料的细胞亲和性。3)提高抗凝血性能

对于应用于临床的生物医用材料来说,材料的抗凝血性能十分重要,而对于植入体内与血液相接触的医用材料来说,其抗凝血性能更是至关重要,很多医用材料就是因为抗凝血性的不足,而限制了其在临床及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从第一代血液相容性生物医用材料问世,至今已逾40年,但目前仍没有能完全符合临床要求的抗凝血医用材料。近些年来国内外的一些研究小组开始尝试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对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进行改性,期望在保持材料原有的优异的力学机械性能的基础上,赋予材料良好的抗凝血性能。如采用等离子体表面磺酸化技术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引入了磺酸基,从而提高了材料的抗凝血性能;利用等离子体技术实现肝素在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高活性的固定;将等离子体技术与紫外接枝联用,在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固定具有抗凝血性能的生物大分子。4)等离子体灭菌

现代医疗卫生在为人类健康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因致病微生物在公众场所的集中性、易传播性为人类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在对抗病菌的战斗中,杀菌消毒方法始终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消毒技术有一定的特点: 与高压蒸汽灭菌、干热灭菌相比,灭菌时间短;与化学灭菌相比, 操作温度低;能够广泛应用于多种材料和物品的灭菌;产生的各种活性粒子能够在数毫秒内消失,所以无需通风,不会对操作人员构成伤害,安全可靠。当然,等离子体方法所导致的材料表面化学性质的变化也使得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通过等离子体照射医用高分子材料, 往往可以将材料的前期处理和杀菌消毒一步实现, 为人工脏器移植、组织材料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案。5)形成阻隔膜

大量实验表明聚合物中的增塑剂、填充剂、抗氧化剂、引发剂和残余单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采用等离子体聚合或等离子体接枝可在医用高分子表面形成一层阻隔膜,从而降低有害物质的渗透性,阻止聚合物中低分子量添加剂的泄漏。国外一些研究者以此制备出抗渗漏型生物材料,通过等离子体聚合膜成功地降低了二辛酞酸酯(增塑剂)从聚氯乙烯中渗到血液中的量,采用四甲基二硅氧烷等离子体聚合物镀膜也可阻止聚氯乙烯管的浸出物。通过等离子体聚合在高分子微胶囊表面形成阻隔膜,以形成的聚合膜作为一道限速屏障,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相当于在微胶囊表面加上一件外衣,但不会影响材料本身的性能。

结语:等离子表面处理技术能够在材料科学、高分子科学、生物医药材料学、微流体研究、微电子机械系统研究、光学、显微术和牙科医疗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此技术在各个领域具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第三篇:新能源技术论文

3.1.2 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汽车作为日常生活必不可分的一种交通工具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成为环境污染的主要元凶之一,因此汽车节能减排问题近来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都力求用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节能减排与新能源汽车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

3.2 我国的汽车节能减排与新能源的措施

3.2.1 我国汽车工业的节能减排战略 3.2.1.1 优化现有的车用能源动力系统

我国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和节能空间决定了传统汽车领域的节能潜力依然很大。柴汽油发动机作为传统能源动力,因其在动力性、经济性诸方面具备的显著优势,仍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具有节能减排的巨大挖掘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大功率、低排放柴油发动机在公交以及运输工具配套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日益凸显,其节能减排

贡献为世界所公认。提高传统能源汽车节能水平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当前全社会都在关注节能环保,国家已将节能减排作为国策,积极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符合我国能源供给的实际和大众的消费水平,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措施,不仅有利于落实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缓解能源紧张的状况,保护环境,而且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体系,优先发展高品质的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汽车行业贯彻落实国家节能减排要求的必然选择,这对于缓解我国快速进入汽车社会所面临的节能环保的巨大压力,顺应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形式,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及和谐发展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专家分析,2009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7619.31万辆,到2020年预计汽车保有量将较2009年翻番,轿车在汽车保有量中所

占比例将超过60%

3.2.1.2 开发新一代车用能源动力系统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低碳能源供应、交通运输节能的重要举措,在有效实现交通能源消费的结构优化的同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十城千辆”工程,国内一系列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的出台,预示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将迎来实质性的发展。中国三大石油巨头纷纷涉水新能源汽车,电网公司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建充电站。新能源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制造更是如火如荼地展开。预计到2011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形成50万辆的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到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将占全部汽车的二分之一。

3.2.2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定位

① 纯电动汽车:车用能源转型的战略重点和主要方向

在使用阶段实现零排放,综合能源利用效率高,并能够彻底摆脱车辆使用阶段对石油的依赖,是解决我国汽车能源和环境问题的最重要途径。

② 混合动力汽车:近中期满足市场的重点产品

集合了电池和内燃机优点,是传统汽车技术升级的重要方案,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显著的节能减排效果。

③ 燃料电池汽车:面向未来的战略储备

具有能量转化效率高、零排放、不污染环境等优点,但技术开发难度大,世界对其商业化预期较低,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制高点。

4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中国汽车行业前景将更加广阔,预计我国汽车产量2010、2011年将持续保持增长,预计增长率在19%至20%之间。在2015年左右国内汽车销售有望超过美国,成为

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

未来各种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崭露头角,新能源汽车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成为主要的汽车类型。参考文献:

【1】戴胜利等.汽车节能减排的若干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4.【2】王涛,张友芹.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战略[J].汽车工业研究,2008,6.【3】华云云,毕向芬.新能源为未来汽车提供绿色动力[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4】刘永和,冯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J].客车技术与研究,2010,1.【5】袁哲.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新机遇[J].汽车工业研究,2009,11.【6】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测量系统软件开发.吉林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雷鸣.美日汽车巨头的困境与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机遇[J].未来与发展,2010,2.

第四篇:汽车新能源技术__论文

汽车新能源技术

摘要: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BEV,包括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汽车等。在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的今天,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关键词: 现状,产业要素,产业竞争

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经过“十五”、“十一五”的努力,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由弱变强,实现了电动汽车自主创新和技术集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布局。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仍面临着不容忽视的瓶颈问题:

一是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开发和产业化技术方面有待提高;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技术、自动变速箱技术有自主产权的不多;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发展中还面临动力蓄电池、电机控制器、燃料电池发动机等零部件上的技术挑战。

二是市场推广有一定难度。新能源汽车虽然清洁,但面临着产品可靠性、稳定性、成本高等方面的问题。

三是配套设施建设缓慢,严重制约着产业发展。纯电动汽车、可充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应用中面临着充电、加氢困难的问题。

二、基于模型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素分析

(一)模型简介

哈佛大学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提出了著名的“钻石”理论模型和相应的分析框架。波特认为,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四个关键要素。这四个要素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机会和政府。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钻石”模型为我们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形成与保持,提供了重要的方法。

(二)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波特将生产要素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天然资源、非技术工人、资金等;高级要素通常是人力创造出来的,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技术、科研机构等。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先进制造业,对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依赖性很强。同时,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离不开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

2、需求条件。波特认为,国内需求是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原动力,良好的需求条件能够迅速促进产业规模化,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最终目的。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强劲的需求有利于加快市场推广和产业化发展的速度。

3、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任何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都离不开相关及支持性产业。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动力系统的转型将强烈依赖电池技术的突破,因此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已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支持产业。

4、企业战略、结构及竞争。面对国家同时推进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的局面,国内企业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迷失了方向,缺乏清晰的近期、中远期发展规划。波特指出,强有力的国内竞争对手普遍存在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激烈有效的竞争可以促进发明创造、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内部竞争主要体现在国内汽车企业与跨国汽车企业的竞争上。

5、机会。波特指出,机会可以打破原来的竞争状态,提供新的竞争空间,落后国家可以借此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他认为,基础科技的发明创造;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外因导致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石油危机);金融市场的重大变化等都可以给企业带来机会。

6、政府。波特认为,政府对一国某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刺激“钻石”体系的四个关键要素,来影响该国的产业竞争力。

三、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对策

针对制约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因素,本文给出如下对策:

(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应以政府投资为主,多方共同参与。政府应重点建设一批企业无法承担的项目,如公用充电站、能源补充站、维修设施、交通配套设施等。天然气总公司和石化企业可以参与兴建一批加气站来服务燃气车辆,电网公司可以在自己的低压电网上建立公用充电站系统。

(二)积极扩大内需,提高消费者成熟度

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是降低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企业和相关科研单位应加快技术研发的步伐,在技术上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应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给予财税支持,出台针对普通消费者的优惠政策,如减免车辆购置费、提供补贴等,来降低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成本。同时,要进一步调整燃油税政策,提高传统汽车的持续性支出。另外,政府还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培育崇尚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文化,扩大新能源汽车用户基础。

(三)加大研发力度、掌握核心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初期,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通过整合国内科技和资金资源,确定关键技术领域,与企业、研究机构共同推动关键技术研发。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企业相关权益。在支持自主创新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到海外注册专利和购买外国专利,增加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此外还要加快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四)以市场为导向、明确阶段性战略重点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研发应借鉴国际经验,以市场为导向,选择战略重点,采取近期开发与中长期发展并重的策略。近期发展柴油机、汽油直喷、汽车轻量化、混合动力等技术,中长期着眼于高水平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及替代燃料汽车的研发。汽车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其所在区域拥有的资源、文化、习俗等条件,因地制宜地研发相应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同时应根据市场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完善企业战略结构及经营策略。

第五篇:新能源技术考试试卷

2009节能降耗法律、法规知识考核试题

部 工段 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生物质能和(电力)、(热力)以及其他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的各种能源。

2.《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确定(节约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3.国家实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度,将节能目标完成情况作为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评价的内容。

4.国家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5.国家对落后的耗能过高的用能产品、设备和生产工艺实行(淘汰)制度。

6.对高能耗的特种设备,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实行(节能审查)和(监管)。

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

8.《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和(岗位节能)培训。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规定用能单位应当建立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制度,对各类能源的消费实行分类计量和统计,并确保能源消费统计数据真实、完整。

10.确立重点用能单位的标准:⑴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一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⑵国务院有关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五千)吨以上不满(一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11.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工作经验以及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12.我国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较低,原煤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9%,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7%)和(7.1%)。(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13.“十一五”节能目标:万元GDP能耗下降(20)%,即2010年,万元GDP(2005年不变价,下同)能耗由2005年1.22tce下降到0.98tce左右。

14.重点用能单位应健全能源(计量,监测)管理制度,配备合格的能源计量器具仪表。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和管理应达到《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规定的国家标准。

15.重点用能单位应开展节能宣传与(培训)。主要耗能设备操作人员未经(节能)培训不得上岗。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能源

能源是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按使用状况分类,有常规能源、新能源;按能源成因分类,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2.节约能源

节约能源简称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3.一次能源

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

4.二次能源

二次能源是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包括电力、蒸汽、煤气、汽油、柴油、酒精、沼气等。

5.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

三、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什么叫做狭义节能和广义节能,它们的目标是什么?

以提高能源系统效率、降低有形能源消耗的节能称为狭义节能。狭义节能的目标是提高能源系统的技术效率。

节约任何一种人力、物力、财力、运力、自然力和时力以及提高经济效益所引起的节能称为间接节能,既包括直接节能又包括间接节能的完全节能称为广义节能。

广义节能的目标是降低国能生产总值和增加值能耗,或者是提高能源经济效率。

2.我国“十一五”期间“十大”节能工程各是什么?

⑴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⑵区域热电联产工程。⑶余热余压利用工程。⑷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⑸电机系统节能工程。⑹能量系统优化工程。⑺建筑节能工程。⑻绿色照明工程。

⑼政府机构节能工程。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工程。

3.什么是能效标识?标识上的红、橙、黄、绿四种颜色各代表什么含义?

能效标识又称能源效率标识,是附在耗能产品或其最小包装物上,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

“红色”代表“禁止” “橙色、黄色”代表“警告” “绿色”代表“环保与节能”

四、思考题(15分)

结合公司及自己岗位状况,简述您对公司开展节能降耗工作的建议。(每条5分)

1能源按其来源分为哪四类?

答:按来源分为四类:一是来自太阳的能量,包括太阳辐射能和间接来自太阳能的煤炭、生物能等;二是蕴藏于地球内部的地热能,三是各种核燃料,即原子核能;四是月亮、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相互吸引所产生的能量,如潮汐能。

2阴极阳极和正极负极有何区别与联系? 答:在原电池里称为正极、负极 在电解池里称为阴极、阳极

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电子通过的两个电极 3什么是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把储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等温地按电化学原理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燃料电池是由含催化剂的阳极、阴极和离子导电的电解质构成。燃料在阳极氧化氧化剂在阴极还原,电子从阳极通过负载流向阴极构成电回路,产生电能而驱动负载工作。

4简要说明燃料电池与其他电池的区别并简述燃料电池的优越性

燃料电池与常规电池不同在于,它工作时需要连续不断地向电池内输入燃料和氧化剂通过电化学反应生成水,并释放出电能,只要保持燃料供应,电池就会不断工作提供电能。优越性:1能源安全性

2国防安全性。燃料电池发电设备具有散布性的特质,它可让地区摆脱中央发电站

式的电力输配架构。

3高可靠度供电。燃料电池可架构于输配电网络之上作为备援电力,也可独立于电力网之外。

4燃料多样性。

5高效能。转换效率高

6免充电、无火花、低噪音、7无废弃物处理问题

8机动性高

5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方式有哪些?

除可以直接燃烧外,还可以经技术转化,生产沼气、制取乙醇、固体燃烧、发电等 1发展新能源有何意义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增加,常规的化石能源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成为我国必须解决的战略问题。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分紧迫,也是世界各发达国家竞相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不仅有利于解决和补充我国化石能源供应不足的问题,而且有利于我国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开发利用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也是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

(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社会未来能源的基石,是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 在当今的世界能源结构中,人类所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化石能源。根据目前国际上通行的能源预测,石油资源将在40年内枯竭,天然气资源将在60年内用光,因此需要新能源

(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清洁干净、污染物排放很少,是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清洁能

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化石能源的大量开发和利用,是造成大气和其他类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在开发和使用能源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大问题

(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世界不发达国家的20多亿无电人口和特殊用途解决供电问题 的现实能源

迄今,世界上不发达国家还有20多亿人口尚未用上电,其中我国约占6000多万人。由于无电,这些人大多仍然过着贫困落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远离现代文明的生活。这些地方,缺乏常规能源资源,但自然能源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并且用电负荷不大,因而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其供电问题的重要途径。

总之,多元化的能源配置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必由之路。可再生能源在我国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新能源对我国的能源战略安全和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2 尽管新能源由于清洁、可再生等优点而被公认为未来能源系统的主要支撑,但是由于新能源技术仍处于发展的初期,其规模化的应用尚存在许多障碍。尤其在我国,无论在技术、规模、水平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1.成本障碍:多数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发电成本过高和市场容量相对狭小,构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难以克服的症结。2.技术障碍: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总体水平不高,且大多数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生产厂家规模小、过于分散、集约程度低,工艺落后,产品质量不稳定。3.产业障碍:相对薄弱的制造业使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的本地化和商业化进程严重受阻,这也是中国可再生能源成本过高和市场发育滞后的重要因素之一4.融资障碍:各级政府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投入少,业主单位缺少融资能力。5.政策障碍:缺少具体的办法或者说缺少相应的运行机制来达到政策目标,严重降低了政策效果。6体制障碍:长期以来,我国新能源工作分散在多个部门,政出多门,各级管理协调性差,造成管理混乱

下载等离子体物理和新能源技术方向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等离子体物理和新能源技术方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层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材料热加工中的应用范文

    层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及其在材料热加工中的应用袁洁朱华古钟璧姚进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610065摘要分析了常压下层流电弧等离子体射流的特征,和其他热加工热源相比,层流......

    汽车新能源技术论文(精)

    汽车新能源技术 学号:1665070427 姓名:余丹丹 专业:07级电信(4)班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心得

    新能源技术与应用课程心得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指的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新型能源形式。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研究、有待推广的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展

    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进展1、引言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开展了对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工作,到目前为止,除水电外,全世界可再生能源发生的总容量已经接近4×104MW......

    北航物理演示实验感想:辉光球(等离子体魔球)(精选5篇)

    辉光球(等离子体魔球) 这应该是这次演示试验室里面最漂亮的试验用具了,关上灯后,带着魔幻般色彩的球成了黑暗中最吸引眼球的东西了,球中粉色小球“发射”出淡紫色的“触角”,“触......

    通信技术就业方向

    通信工程就业方向 2002年至2004年,中国it产业年增长率分别为11%、15%、14%,远低于20世纪90年代32%的年均增长速度。众多it企业不断调整自身以适应行业发展和产业变革,对从业人......

    移动互联技术方向(定稿)

    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1.培养目标:本方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软件开发及移动互联行业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有扎实软件基础理论、软件工程开发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实用......

    物理教育专业选题方向参考

    物理教育专业选题方向参考、撰写提示及参考书目 物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根据学科和论文类型可分为理论类、实验类、教法类及综述类,各类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分述如下: (一)理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