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生学习方法谈
初中生学习方法谈
一、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
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抓好学习四环节
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听课: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
复习:复习要摸规律,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
四、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五、交叉学习效果好
脑卫生学者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兴奋。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长久兴奋,就容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若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合理调节“兴奋灶”,就可以避免大脑某一兴奋区长时间过
于紧张,使别的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
马克思的“穿插读书法”是:当阅读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立刻把书搁下,去读一种不同的书籍,有时读诗,有时读小说。过一会儿,疲倦的大脑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论书籍来。马克思的读书方法符合生理科学。
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之余,若做一些文体活动,或干点家务活,句可以使大脑原有的兴奋区得到调节。这样,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延长连续阅读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六:课堂笔记整理“七步法”
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较杂乱,可后觉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指导读写训练,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材料。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1.忆。“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2.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条约、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3.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4.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
5.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置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联系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6.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7.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曰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语文学习应养成的习惯
1.熟读、背诵课文、美文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作品,鉴赏、评析、写笔记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4.写曰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5.规范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
6.听、看时事,说、写评论的习惯。
7.讲述事理有见解、有条理的习惯。
8.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作文的要求
1.内容务实: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或为时而著、或为事而作,做到“情真意随”。
2.选材求真:“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充分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3.构思求巧:独立运作,突破思维定势,一扫“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
4.立意求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觉生活本质。
5.语言求优:努力寻求最佳表达,尽显才华。
怎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学习成绩,都有好处。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制定阅读计划:“凡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应有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时间、内容、要求,实现计划的措施。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二.读、写、用相结合: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三.虚心求教: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饿而改之”。
四.勤于自学: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问勤中得”,这些名言都是说学习要勤。阅读要靠自己努力,自己能办的无比办到,不可等老师教,也不可依赖工具书。要有自觉地学习行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五.阅读时要“心到”: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六.阅读时应多动脑: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中学生作文易犯的毛病,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十种情况:
一、察物不精,浮光掠影,以至作文时叙述描写抽象空泛。
一位同学在《池塘雨景》中写道:“池塘的四面围着一些花草树木。树是各种各样的,一片郁郁葱葱。花也是各种各样的,五彩缤纷。”这段描写就显得有些空泛。空间有哪些树,树有何特征,有哪些花,这些花的形态和色彩如何,都未能出来。不仅如此,它还未能扣住“雨”字。这都是由于观察不细导致的。
二、语言干瘪,没有文采,行文不够丰满。
例如有一篇题为《我的语文老师》的习作,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她长得比较标准,戴着眼镜,说话声音不大,总爱笑,我非常喜欢她。”这段文字,从语法上看显然没有问题,但从描写人物肖像、再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力度和效果上看,语言则欠修饰润色的功夫,显得比较平淡,缺乏生动性和表现力。
三、机械模仿,生搬硬套,没有创新精神。
有一篇写状物的文章,其中有一段是这样写的:“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放学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站一会儿工夫。”这段文字,除了将叶圣陶《牵牛花》中的“工毕”改为“放学”,“小立”改为“小站”外,其余文字几乎雷同。这种依样
画葫芦式的仿作,与抄袭还有多大区别呢?当然,看到报刊上的一篇好文章,以启发后,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文章来,虽然这样的文章不免带有“仿”的痕迹,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是值得赞许的。而那种把X或Y代进去的“仿作”,岂不是变成数学游戏了吗?
四、生造词语,适用语汇,令人劳神费解。
例如:“我爸爸是位老师,对我的要求很严烈。”“他人老心不老,表示一定要为人民多服几年务。”心上第一句里的“严烈”,在词典里根本查不到,属生造;第二句里的“多服几年务”,把“服务”拆开,属割裂词语。
五、言重词复,不重推敲,不懂得锤炼字句。
例如:“到达目的地有三条路可走,即左路、中路和右路。左路和右路,路途较远,走中路最近,所以左中右三路中,我们决定走中路。”显然,这段文字嗦重复的地方不少,但如果能对其稍作加工锤炼,将其变成“到达目的地有左中右三条路可走,中路最近,所以我们决定走中路”,那就简洁多了。
六、追求“文气”,故作文雅,有哗众取宠之嫌。
“太阳上山了”一句,本来非常通俗晓畅,也很简洁,可有人竟将其写成“一个圆圆射出金色光芒的红红的太阳,静悄悄地从东山上探出脸儿来了”,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
鲁迅先生一贯主张文章应该通俗易懂,要“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同学位应该从这里获得一点启示。
七、前后抵触,自相矛盾,不合思维逻辑。
例如,“我是一个十分顽皮的小孩,自小到大可以说都是这样的顽皮”一句,既然前边已经承认自己是个“小孩”,后边怎么又说“从小到大”呢?因此,前后抵触,出现矛盾。
八、孤立写景,无助主旨,为写景而写景。
例如,有一篇写春节见闻的文章,其中写道:“早晨一起床,看见天空阴沉沉的,好像满有„脸愁容。太阳不知躲到哪里去了,北风呜呜地哭泣着。这时候,街上传来锣鼓声,爆竹连天,人们都在欢度春节,多热闹啊!”作者愿意是写过春节的欢东,但开头这段写景,不但不能衬托主旨,相反牛头不对马嘴,还和主旨打起架来了。
九、浅吟低唱,孤芳自赏,缺乏在气与豪放。
例如,有一位同学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亭子里格外冷清,一个人走累了,便坐下来。这时,忽然想起李清照的一首词来:„风往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啊,风物依旧,可人事已非。想着想着,不觉眼泪似断了线的珠子簌簌落下。”确实,在一部分学生的习作中,浅吟低唱,孤芳自赏,成了他们抒写的主调,而关于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和介入,则“千呼万唤”难睹面。这种柔弱的病态文风,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十、轻视标点,一逗到底,有的甚至王文不加标点。
例如下面的一段文字:“人人挑灯夜读时,她已经上床睡觉,而人人要睡觉时,她便放声地扯起呼噜,大家都很愤怒,都纷纷地要捏她的脸。”这段话至少包含了两个完整的句子,应把“扯起呼噜”后的逗号改为句号才对。我们要重视标点,让标点更好地为文章服务。
第二篇:谈初中生学习方法
初中生学习方法谈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一:学习要有明确的目的、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积极性就越高;目标越宏伟,为实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目标有大目标,小目标,有远期的,也有近期的,小到一节课,大到一生的志向都属于此范畴。小目标要从属于大目标,近期目标要为远期目标做铺垫。确定学习目标要根据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太低不利于意志的培养,太高不仅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学习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记忆是学习中最重要的学习手段。首先要有来年搞好的记忆习惯。不论是哪门学科都有背诵的任务,要求背诵的必须背诵,以形成习惯。再就是根据遗忘规律去记忆,即即使的重现,勤复习、多复习。当天的内容当天复习,本周的功课周复习,一月还有小复习,考前再做总复习,这样学习才记忆牢固,才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三 抓好学习环节的关键
学习可分为四个主要环节: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每个环节都有其特点,也有其关键。预习:预习要养成习惯,习惯很重要,既然是习惯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习的时间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以在学习曰挤时间,也可以在周末,还可以在节假曰。预习要找难点,找难点的目的是就是要攻破它,这是预习的关键。这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一个人的能力,更会磨练一个人的意志。
听课:听课是学习时最重要的环节,会听课意味着会抓重点,能理解老师的意图。复习:复习要摸规律,复习的目的是把学习内容进一步巩固、掌握,以便摸清其内在规律,在运用中举一反三。
作业:作业要独立完成,典型的内容要反复练习,这样才能形成技能技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三:及时做好笔记与作业
记性好不如烂笔头。记笔记是一种良好的听课习惯,好笔记不是全记,不是漏记,不能只听不记,更不能只记不听。可以记在课本上、教学内容附近,这样记录的内容不易丢失,又易和教学内容相联系,既实用,又利于今后复习。布置作业的目的是巩固学习的知识。多数学生为了完成任务,不复习就急于做作业,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做作业前首先阅读一遍课本内容,和老师讲课的内容对照一下,看一看是否一致。这样做等于及时地复习了一遍,3然后再做作业,既快速又能保证作业质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四:交叉学习效果好
不少同学在读书学习时,长时间单一的学习同一内容,表面上看时间用了不少,但效果并不理想,这是为什么呢?
脑卫生学者告诉我们,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是有分工的,学习不同学科的内容回引起不同部分的兴奋。大脑长久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使某一部位长久兴奋,就容易产生疲劳,降低学习效率。若及时转换学习内容,合理调节“兴奋灶”,就可以避免大脑某一兴奋区长时间过于紧张,使别的部位出现新的兴奋区。
马克思的“穿插读书法”是:当阅读理论书籍感到疲倦时,立刻把书搁下,去读一种不同的书籍,有时读诗,有时读小说。过一会儿,疲倦的大脑得到休息,便又重新研究起理论书籍来。马克思的读书方法符合生理科学。
在读书求知时,为了充分利用时间,可交叉阅读内容差别较大的不同书籍。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各门学科交替进行,特别是文理交替。学完语文做物理,读完政治写数学„„学习之余,若做一些文体活动,或干点家务活,句可以使大脑原有的兴奋区得到调节。这样,既能缓解疲劳,又能开阔知识视野,从而延长连续阅读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中学生学习时多接见交叉学习的方法,科学运筹时间,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以取得学习的更大效益。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五:课堂笔记整理“七步法”
由于种种原因,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做的笔记,往往较杂乱,可后觉
得不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效果,积累复习资料,指导读写训练,有必要学会整理课堂笔记,使之成为清晰、有条理、好用的“导读助练”的参考材料。
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其方法有“七”:
一.忆。“趁热打铁”,即课后抓紧时间,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整理
笔记的重要前提,为笔记提供“可整性。”
二.补。课堂上所做的笔记为的是要跟着老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一般的讲课速度要较记录速度快,于是笔记就会出现缺漏、条约、省略、简单甚至符号代替文字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有“完整性”。
三.改。仔细审阅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准确的地方进行修改。其中,特别要注意与解答课后练习,与学习目的有关的内容的修改,使笔记有“准确性”。
四.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注明号码,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使笔记有“条理性”。五.分。以文字(最好是用红笔)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课文)是分析类,哪些是问题置疑、探讨类,哪些是课后联系解答等等。为分类摘抄做好准备,使笔记有“系统性”。
六.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有“简明性”。
七.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抄在同一本簿,或一本簿的同一部分里,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曰后复习,使用
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使笔记有“资料性”。
语文学习应养成的习惯
1.熟读、背诵课文、美文的习惯。
2.阅读优秀课外作品,鉴赏、评析、写笔记的习惯。
3.推敲语言文字,积累语言材料的习惯。
4.写曰记、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5.规范书写,文面整洁美观的习惯。
6.听、看时事,说、写评论的习惯。
7.说普通话,讲述事理有见解、有条理的习惯。
8.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作文的要求
1.内容务实
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或为时而著、或为事而作,做到“情真意随”。
2.选材求真
“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充分表达对生活的理解。
3.构思求巧
独立运作,突破思维定势,一扫“人云亦云”的“鹦鹉学舌”。
4.立意求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充分发觉生活本质。
5.语言求优
努力寻求最佳表达,尽显才华。
怎样培养自己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高阅读的自觉性,发展阅读能力,增进阅读的理解和速度,提高学习成绩,都有好处。那么,怎样培养自己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呢?
一.制定阅读计划
“凡事情预则立,不预则废。”阅读应有计划,这个计划包括时间、内容、要求,实现计划的措施。计划的形式不拘,但要切实可行。
二.读、写、用相结合阅读后,要把新学的知识和技巧用于实际。写,也是一种运用。写心得、记笔记、写短评,最后达到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
三.虚心求教在遇到通过运用工具书,查资料都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要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勤于自学
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问勤中得”,这些名言都是说学习要勤。阅读要靠自己努力,自己能办的无比办到,不可等老师教,也不可依赖工具书。要有自觉地学习行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多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五.阅读时要“心到”
宋代的朱熹说过:“读书应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再加上一到,就是手到,要手勤,要摘抄原句或做上记号,进而在写读书笔记时将句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四到当中,心到手到最为重要。
六.阅读时应多动脑
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对读物多动脑分析、比较,进而去吟咏、体会。鲁迅先生主张读书要认真思考、观察。他说:读书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他还指出读书要先了解一下书的内容结构,而后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同学们应在读书实践中不断总结,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受益终生。语文科复习方法指导
在现阶段,语文复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单课复习,即学完一课后进行的巩固性复习;一是阶段复习,即总复习,也就是复习以前所学的所有语文知识。
一、单课复习
在学完每一课后,学生应拿出一定的时间,对白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以达到长久记忆的目的。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拿出5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一下本课的生字、词,以达到积累词汇增大词汇积累量的目的,因为字、词汇是整个语文的基础,必须让学生明确这一点,并且在日常学习中加以贯彻落实,离开了这一点,语文学习就成了空中楼阁。然后阅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的篇章结构、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固定知识,回忆老师在白天所讲的或重点强调的知识点,自己加以复习和巩固,以达到强化记忆。这是一篇文章的 骨架,必须要求学生,达到这样的效果,即提起一篇课文,就应该立即回忆起这篇文章是谁所写,写了怎样的一件事,反映了什么,或者是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等等。然后,再自己通过做基础训练和作业训练等习题,检测自己的学习情况,以查漏补缺。最后,找与课文有联系的课外文章,读一读,看与课文有何异同,通过这开阔自己的视野,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二、阶段复习
对于不少学习基础差的同学,单靠单课复习只能学好当前的知识,语文是一门系统的综合学科,各知识点有很大的联系和延续性,如果不把以前所欠缺的知识补充上来,学好语文也只能是一个良好的愿望。因此,同学们也应该在复习的时候拿出一定时间和精力,制定一个切
实可行的复习计划,采用循序渐进的办法,一天复习一点,慢慢地把过去所学的知识补上来,以达到前后连贯,融会贯通。可制定如下计划:
第一周:补习汉语基础知识语音部分。重点是汉语拼音方案、常用语音知识,通过补习,掌握好汉语语音知识。
第二周:针对第一周所复习的知识点进行巩固,通过大量练习,真正掌握这部分知识。第三周:补习汉字的构成,汉字形体的演化历史,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回顾以前所学的汉字知识,树立起弘扬中华民族汉字的信心。
第四周:重点补充中国文学史,介绍《诗经》六义,即“风、雅、颂”和“赋、比、兴”,初步感受到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第五周:学习建安文学和陶源明。重点是曹操、曹胚、曹植等人的诗作,了解现实主义的发展脉络。初步接受清新的诗风,了解陶源明的生平,感受他的伟大的 高尚情怀。
第六周:复习词的用法。包括实词、虚词的分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副词、量词、拟生词的用法。
第七周:重点学习词的构成、词组的分类。主谓式,动宾式,联合式,动补式等等。这样,一步一步将以前自己落下的知识慢慢地补充上来,再学好当前所学的知识,语文学习就进入了顺风行船的良好航道,语文学习就非常从容了。
数学科预习方法指导
1.数学科为什么要预习?
名人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来自预习。问题与疑点不是老师教给的,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结构的矛盾冲突,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学生独立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预习能够展开学生思维,形成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其运用数学的能力,并能自然形成课堂教学中的疑点与问题,使学生听课有的放矢,真正给“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等提供可能与机会,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2.预习的几种类型
学期预习:一般在寒、暑假内进行,预习的范围涉及整本书。这种预习的主要任务是了解新教材的知识体系,了解自己在新学期内有可能遇到哪些知识障碍,以便在假期内做些知识上的准备工作。完成了这两项任务,开学后的学习负担就可以大大减轻。
阶段预习:预习所涉及的往往是一章或一个专题的内容,一般放在每周开始的时间内进行。课前预习:下一节上课时所涉及的内容,可以在晚自习或早自习时进行。由于预习的内容较少,因此,预习时要相对地深入细致一些。
学习有忙有闲,要想做到忙时不忙,闲时不闲,有一个好办法就是在闲时多搞点学期预习和阶段预习,这也是不少优秀生总结出来的“合理抢跑”的成功经验。
3.预习的方法及要求
边看边想:预习时,要边看书边思考,凡是经过思考后仍然不理解的问题要记录下来,然后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如果是旧知识造成的障碍,例如,把某定理、概念、定律的内容忘了,这时就要求进入下一步。
查找材料:把有关的学习材料,如教科书、参考书找出来,认真阅读有关的旧知识,直到理解、记住为止。
再看再想:学习障碍被排除后,回过头来再看教科书,如果再有不清楚的问题,可以记下来,或做出标记,等上课时听老师讲解。
习题检验:预习后,如果时间充裕,不妨做点习题,以检验预习效果。
在假期里,搞过学期预习或阶段预习的学科,如果课前没有时间就可以不预习;对自己学得好的学科也可以不预习;当所学的内容,知识系统性很强,与过去学过的知识联系少,只要把上节课的内容在课后复习好,也就为下一节课做好了知识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也可
以不预习。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选择学习感到最困难的学科来进行预习。由于预习有了重点学科,时间有了保证,对改进后进学科的学习状况是非常有利的。学习时间多,预习可充分点,钻研得深点;学习时间少,预习的内容可以少点。留点问题到课堂上听老师讲,也是正常的现象。
数学科复习方法及指导
要学好数学,重要的一点是平时要经常做到“温故而知新”,这样不但可以使知识更加巩固,还可以查漏补缺,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科复习一般分三个步骤:
一、阅读学习材料
围绕着当天学习的课题,明确复习中心,认真看书、看作业,通过阅读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达到最高水平。
注意事项:
1、以课本为主,着重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定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不能 把大量精力放在此,而是放在应用和提高能力上。
2、尽量采用尝试回忆的办法,先自己考自己,看看自己独立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 阅读时选准侧重点。
3、读时不要平均用力。凡是学得牢固的部分,要快一点;掌握得不好的部分,要多花一些时间,以畚以后学习时提醒自己。
二、整理复习笔记:
复习并不是简单的补习,不是初次所学知识的再现和重复,而是要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深入钻研,特别注重前后知识的连接,要随时注意做好笔记,保证复习的连续性,努力实现使知识由“繁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逐步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网,以便以后复习时查找。
三、适当练习:
练习是复习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做一定数量有针对性的习题,用来检查自己复习的效果,以便把复习推向深入。在做习题时要选择一些典型题目,一旦发现自己在复习时的不足之处,将会促使自己深入钻研,从而真正起到复习的作用。
英语科复习与预习方法指导
英语学习方法同其它科有很多相通的方面,课前预习与复习方法的科学与否,对学生成绩有时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复习方法
现在的初中学生,多数依靠老师指导学习,靠“喂”着吃,多数没有自己复习的好习惯,更不知道如何复习,有点课余时间也在磨磨蹭蹭中浪费掉了。复习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1.课后复习。这种复习主要是针对当天的新学知识进行复习,时间较短,有很强的针对性,复习起来也较易把握,控制。学生应先将课堂笔记仔细回顾,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通过翻阅课本或相关资料来解决,再有问题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除了复习之外,如果再有时间,还应做部分相应练习以获得巩固。
2.阶段复习。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学生应进行单元复习,这需要较长的时间。阶段复习,有利于学生的循环记忆和知识的总体把握,教师应对学生的阶段复习给予一定的指导,如:先整理哪些知识或做哪些练习以达到巩固等。
二、预习方法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很少有自己课前预习的习惯,但毫无疑问,预习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的成材。现代社会,如何学会学习,已成为个人成功的关键。
1.假期中的预习。这种预习实际上就是自学,这种学习方式有很大的难度,而且由于需时
间较长,课程前后难度跨度较大,只适应部分学习特别优秀的学生。
2.课前预习。英语课前预习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特别是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个很好的促进。在开始阶段的课前预习中,由于学生以前没有预习的习惯,教师应给予具体一点的指导。如:在预习单词时应重点背诵哪些,理解哪些单词;在预习课文时应重点解决哪些疑难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完全放开,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预习。
总之,复习和预习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第三篇:初中生学习方法
一个初中生的学习方法总结
初中阶段的我,不仅努力学习了课内的文化知识,还留心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渐渐地,我形成了一套有我的特色的学习方法,但如果你真正了解了我的学习方法的内涵与真谛的话,你会发现这一方法不仅仅是用于我,还适用于很多同样的同学。由于我接触的中上等的同学比较多,此方法更适用于学习上不错,但总也不能十分拔尖的同学。
其实学习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人也要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我写这篇文章也只是想把我的制定学习方法的方法告诉大家。这样才能真正使那些读过此文的人受益。学习别人的方法切忌照搬。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见,通过实践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有收获。
还要在这里强调一点:学习不是苦差事,做好学习中的每一件事,你就会发现“学习,是一块馍,你能嚼出它的香味来。”
这一切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想法、经验。我的思想也许比较独特。合理的可以自己试试,偏激的干脆掠过不读。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2、务学与求道
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4、态度决定一切
5、不强调进步
6、练就过硬的本领是学习的根本目的7、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8、考试、分析考试结果、做出下一步计划、调整自己
9、学习别人
一、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它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
之所以把兴趣放在首位,也是因为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能够调度人的更多的精力在某一方面。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比别人多了许多精力,胜算也就大一些。
经常向一个学习很好的人学习,3年来,最大的发现也莫过于:她对任何一个科目都充满了兴趣。这种兴趣,使它比别人多了一份求知欲。这种求知欲,使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从她身边划过的知识。这也使她有了别人都难以做到的对于学习的一种艮劲,所以她能过做出许多别人做不出的难题,也使她可以把自己的基本功培养得十分强大。这足以体现兴趣的力量之大了。
培养兴趣也并非一件难事。在这里我只介绍两种方法。
可以利用人的条件反射,如果一个人总是疲劳时候读书学习,他一学习就想睡觉,长此以往,学习和睡觉建立了条件反射,学习的时候就总是无精打采的。这就是有些人上课总爱睡觉的缘故了。你可以在学习前做一些使自己身心愉悦的事情,学习的时候保持这种愉悦的心情。以后,愉快与学习就形成了条件反射,一学习就高兴,一高兴就学习。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的兴趣。不过学习,其他方面也可以这样做。
兴趣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针对某一方面的兴趣时,你先硬着头皮做这种并不愿意做的事情,并投以很大的热情,争取做得好一点。得到别人的夸奖和鼓励,自然就更愿意做了,这样也可以培养兴趣。我初三的下半学期,有一个阶段政治很差,又没有什么兴趣。但我觉得必须提高政治的成绩了。于是我每天回家先写最难办的政治作业,经常主动地找政治老师探讨问题。就这两条措施,十天之内使我的成绩大有长进。
可以说: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导因素,决定着学习中的一切其他方面。必须重视兴趣。
二、务学与求道
还是要引用孔子的一段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是有着深刻内涵的。它揭示了务学与求道的基本关系。
务学就是学知识学本领,掌握技能;而求道是通过学习进一步思考得来的有关事物一般规律的普遍真理(在这里可以认为是那些有实践意义的理论)。务学与求道又可以理解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关系。
务学与求道必须协调发展,保证二者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务学和求道结合的好处很多,如果你感兴趣,可以找出苏轼的《日喻》来读读,那里已经叙述得很清楚了。
第四篇:初中生学习方法总结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多练习。
数学:
课本上讲的定理,你可以自己试着自己去推理。这样不但提高自己的证明能力,也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还有就是大量练习题目。基本上每课之后都要做课余练习的题目(不包括老师的作业)。
数学成绩的提高,数学方法的掌握都和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分不开的,因此.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包括:听讲、阅读、探究、作业.
听讲:应抓住听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在听讲时尽可能与老师的讲解同步思考,必要时做好笔记.每堂课结束以后应深思一下进行归纳,做到一课一得.
阅读:阅读时应仔细推敲,弄懂弄通每一个概念、定理和法则,对于例题应与同类参考书联系起来一同学习,博采众长,增长知识,发展思维.
探究:要学会思考,在问题解决之后再探求一些新的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甚至改变条件或结论去发现新问题,经过一段学习,应当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以形成自己的思维规律.
作业:要先复习后作业,先思考再动笔,做会一类题领会一大片,作业要认真、书写要规范,只有这样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学好数学.
总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小的细节注意起,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把数学学好.
语文:
学习实际上就是提高语文素质和语文能力的一个过程。那就是他们阅读量大、阅读范围广,而且一边读一边写,经常写读后感。
读,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也是一个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素材的手段。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空洞干巴,而是洋洋洒洒,言之有物了。
写,在作文方面。虽然说,文无定法,但是作文还是讲究一点“法”的。应试作文与平时写的文章是有区别的。平时写的文章,我们是去“品味”,而应试作文往往是浏览的。浏览与品味就有了质的区别。所以写应试作文非注意一点应试技巧不可。比如文章开头,单刀直入,开宗明义,一开篇先让读者明白你在写什么,这点很重要。否则,看了半天了,读者还云里雾里,不知道你要说什么。这怎么可以呢?文章主体部分一定要围绕中心去写,一定要言之有物,这些最起码的要求必须做到。到了结尾部分,对所要表达的主旨最后再强调一次,加深一下读者的印象。这样,一篇文章也就大功告成了。
最后,再提一个建议:充分地利用课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方法是“读”,只要广泛地阅读就可以了。但是,读课文有读课文的好处。第一,课文是你的无声的老师。我们在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思考的正确与否呢?如果无人请教,我们将无法确定。可是如果我们去读课文,就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每篇课文都有阅读指导,课文之后还附有一些注释,它们可以给我们解疑答惑,帮助我们积累知识。
综上所述,我想只要坚持了读和写,一定可以提高语文能力和素质。
英语:
一、严肃对待课本规定的内部实质意义,大略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单词。
二、课下完成作业后,挑选一套英语灌音带来听,它应当是让你在随心中就能轻松听下去的灌音带,它不会给你增加太大的压力,但却能让你把课本上学过的句子、单词、语法获得迅速而管用的温习和强化。就是迅速学习法中的“储存、记忆、拿获”三过程中的关键过程:拿获。
三、在完成了“学好课本”的目标以后,要有“先人一步、捷足先登”的思想,就是挑选一条适应于你自个儿的学英语的近路、譬如利用做完课业闭目养神的歇息时间训练听说,在没察觉中便会说众多地道的英语句子。一年后你忽然发觉你已远远走在其他同学前面了。
四、为了对付考试,你要常常多做几套试题。你会认识到,你会说的那一些句子能非常管用地帮你应对五花八门的考试题。
五、务必具备自觉实践的认识,捕获一切机缘多听多说,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不正确,并坚持不懈,水准能力增长。
六、额外多看课外读物也不失是为一种好办法。
政治:
1、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生的内驱力,是探索与创新的源头。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2、整体把握,理清课本内容层次:
把繁杂、冗长的知识一层一层地进行梳理,犹如剥洋葱一样,将所学的知识梳理出层次,然后从整体上把握这些知识层次。将其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所谓的“先放后收”。
3、简要概括,把课本由厚变薄:
这要求学生建立在整体把握课本的基础上,领会其精神实质。可先对一节或一段内容进行归纳,用一两句话,一两个字概括。随着学习归纳能力的提高,逐步发展为对一课,一章的概括。
4、抓住线索,清晰知识的发展脉络:
如果知识是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珍珠串起来的那根线。学生要去发现所学知识的线索,抓住了线索就抓住了所学知识的脉络。在自学中要注意“三大问题”,即先讲是什么,后讲为什么或重要性,最后讲怎么样。
5、划出关键词,突出知识核心结点:
线索是学习内容的“网”,关键词则是这张网中的“结点”。在知识学习中,要求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将知识高度压缩在认知结构中,再应用时依据线索,快速检索出关键词,由此引出自己所学的知识。
6、写读书笔记,进一步内化所学知识:
学生自学完一节或一课后,写出自己的读后感,体会,或者对课本进行评述,如果能长此以往,坚持下去那就真正达到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较大提高。地理:
作为一门学科,学法上有着与其他学科许多共同点。如:科学的学习态度;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等;同时还有它独特的学法。其实我们一直强调的就是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思维方法。
一、地理学习的灵魂——地图的利用
1、学会分类地图包括日照图、统计图表、地形剖面图、地质图、地理景观图、地理原理示意图、地理漫画图、地理数据图、地理结构图、地理等值线图等。
2、学会读图①先读图的主题②看清图例③注意细节④联系实际
3、学会变图①图图转换(剖面图转换为平面图)②图文转换
4、学会用图①用图归纳总结地理规律或特点②用图记忆
中国地理:可看这几方面的地图,即:中国政区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气温、降水量)、中国水系图、中国资源图(森林、矿产、水能、旅游资源等)、中国农作物分布图、中国工业分布图、中国人口、民族、城市、商业中心图、中国交通图、中国自然保护区图等。逐一看图、记图,甚至画图,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就掌握了。
学习世界地理:
1、要在十条线上下功夫(五条经线、五条纬线)。
2、找出十条线穿过地区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
3、在经纬度跨度不超过十度范围内描一幅轮廓图,说出其中的位置、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并问一个为什么?这样你会发现你开始“脑”中有“图”,“心”中有“理”了,地理不再是单调的文字。
二、地理学习的支柱——教材的理解
1、依纲据本,掌握地理原理、规律
①先将书读厚:在书上作读书笔记,加上自己的理解或找出自己的疑点②再将书读薄:将知识整理归纳形成主干,构建自己的“思维导图”。
2、利用课本,学会举一反三
做到举一反三,寻找同类地理事物的一般特点和规律。
3、利用课本总结和归纳,掌握地理学习的规律。如:
区域地理(大洲或国家):位置、范围、人口、地形、气候、河湖、资源、工农业、交通、城市。
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会喜爱地理并学好地理的。
生物:
对生物课的学习不能按照数理化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习方法上应该和地理有点类似。数理化一节课上讲解的知识点不多,对一个重点知识会反复的在课堂上做题训练。而生物一节课上的知识点很多,可以不夸张的说,老师说得每一句话都有可能是一个考点。而且课时紧张,不能在课堂上巩固练习。所以课后的练习一定要认真做,有不懂的要马上问。
生物的题目从一开始就比较具有综合性,一个题目会涉及到许多知识点。这种知识点的联系就是老师在课堂上强调的或者是补充的,很多学生不听课,自己看书,结果书看了,题不会做。也有学生上课只听课本上有的内容,课本上没的以为是不重要的,就没听。这些都应该避免。
学习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
1.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
2.要重视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
3.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历史:
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解决问题的。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书才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也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例如,某两场政变或两种政策之间有什么异同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异同,说明了什么。分析异同点也很简单,无非就是从背景、性质、影响等几个固定的版块去想。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绝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总之,是个积累的过程,你了解的越多,学习就越好,所以多记忆,选择自己的方法。
第五篇:初中生各科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
现代文学习有两个注目点:一是通用知识的学习,即文章中字词句知识的积累把握,这是构成你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因此不可等闲视之,要充分关注,并且应当花费功夫去专门学习;而是课文的阅读,即在老师讲述基础上去真正理解、领会、欣赏,能够解说内容,能够把握中心,能够作出评析,能够指任写法,能够体验情感。现代文学习的延伸,是自觉拓宽阅读面,阅读课外相似文章,并且能够分析;能够模仿。
2.学习文言时要诵读,然后翻译理解,再理解性诵读,如此往复,就会越学越轻松;实词,是文言的学习重点,要学会自己动手收集整理知识要点,用活页形式粘贴在课本上,这样做可以缩短知识掌握的周期——总之,学习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就会加快知识与技能把握的进程。
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英语要单词,语法,短语一定要熟记,这个是无法避免的.根据人的遗忘曲线,知识要经常复习才不会忘。
每天都接触英语,每天半小时听力,15个选择,两三篇阅读,再加完型等.差不多考试的时候可以做些套题,培养自己的考场感觉.注意归纳笔记,单元的内容,语法知识,短语分开写,有空多复习,比如完形,先看一次文章再做.阅读先看问题再看答案,这些方法可以问老师和成绩好的同学。不要怕错,不要害羞,不懂的一定要问,朗读课文对英语有很大帮助,还可以调节一下紧张。
英语学习:
学英语有诀窍,一是方法,二是兴趣,三是努力。方法多种多样,好的方法能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在学习的时候要总结方法,同时多学习别人的好方法。兴趣则是更主动、更持续地学习的重要要素之一,如果对英语没有兴趣,就要想方设法培养兴趣,让它变成你所喜欢的事情,让你总想去学,总想把它学好。有了好的方法和浓厚的兴趣,如果不努力,仍然不能学好英语,在一定程度上,英语的学习效果与所花时间成正比,所以要每天坚持,持之以恒。终能学好英语。
以下是几点英语学习方法的总结(有自己的学习总结,也有别人的好方法)。
一、读
每天都应坚持读。
1、朗读:一般文章读2~3遍,带着理解去读,而不只是为读而读。
2、背诵:好的文章应背熟,以记住好词好句,同时培养自己的语感。
3、速读:文章第一遍用最快的速度读完,以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并逐渐培养不翻译直接理解英文的能力。
4、精读:文章第二遍应精读,以达到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并熟悉语法结构,加深单词记忆。也可选择部分文章速读,对于较好的文章精读。
5、泛读:每天看1小时左右的英文报纸,在有兴趣的基础上阅读能力会有很大提高。遇到不会的单词在不影响文章理解的情况下可以略过去,从而提高自己的阅读速度。如果想记忆单词,则可查词典,多次查阅记忆便能记住单词。(坚持一两个月就会有明显效果)
二、听
1、从最初级的听力入手,听懂每个单词、每句话、每段话及每篇文章。逐步增
加难度。每天至少半小时。
2、跟读英语,一方面加强听力,一方面训练口语,同时还能培养语感。注意发音的准确性。
三、写
1、每两天写一篇英文日记或作文。
2、用英语写信或E-mail。
3、注意语法的应用和词汇的记忆。
四、语法
1、从基础到高级,掌握每一个语法点,并作详细笔记。笔记所记的都是自己所会的,直到把所有语法细节都掌握。
2、对于不熟悉的语法知识点应反复复习运用,直到掌握为止。
五、词汇
1、每天记忆100~150新单词,并复习前一天的旧单词。对于生疏的旧单词,可记录下来,安排适当时间记忆。
2、所有单词记忆完一遍之后紧接着再记一遍,三四遍并不为多。重复是记忆单词的最好方法,也是很多记忆的根本方法。
3、结合例句记忆单词,效果最佳。记忆单词应注意力集中。
六、练习
1、大量的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练习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加词汇量,加强对语法的掌握
阅读理解的对策:
首先,太难的题目不要做——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原则。如果一段听力材料你几乎一个单词都听不懂,一段阅读材料里面全是不认识的单词,那么,翻来覆去地听和读既耗费时间,也收效甚微。
做简单一点的那种稍微有点挑战性,需要动脑筋去思考的。这个程度需要自己去感觉,别人是不知道的。我们也不要怕感觉不准——这个难易程度的弹性很大,有时候稍微难一点的或者稍微简单一点的也一样做,都会有好处。偶尔做一篇特难的或特简单的,也不会有坏处。只要自己心里知道太难的可以不做,就可以了,不要像在超市购物一样挑三拣四的。还是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解题而不是‘选题’上。
这个道理明白了以后,我们面对真正的问题是:当我们面临着这样一道不是太难同时又有一定挑战性的题目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做,做透!
很多人会做题,但是不会‘做透’题。这便是他们做了很多题却始终成绩难以提高的原因。因为对一道题目没有‘做透’,所以体会不深,收获有限。走马观花一样地做十道题,不如认真地吃透一道题。
那么,怎么样才算把一道题‘做透’呢?以阅读理解为例: 第一步,是先看问题。问题下面的选项可以稍微扫一下,不用认真看。这样做的目的是快速了解整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和考点。也就是说,你把阅读理解后面的问题看完了之后,基本就知道这篇阅读理解在讲什么了。因为有的阅读文章它的写作方式不是“开门见山”式的,往往会先闲扯两句,然后慢慢地导入主题。很多人上来先看文章,一看开头,看不懂,不知道
作者想要说什么,然后就晕了头,后面的内容也就跟着糊里糊涂起来。所以先看题目,知道全文大意和考点,即使看文章的时候有些地方看不懂,也影响不大了。这样有助于我们在阅读中保持清晰的思路。
第二步,就是认真地把全文阅读一遍,然后做题。
这前面两步,是我们做阅读理解的常规步骤,在考场上,按照这两个步骤来就不错了。完成这前面两个步骤,每篇文章需要用的时间大概是12 分钟。
但是,在平时练习中,这样做就收效不大了。因为只阅读一遍,看个半懂不懂,糊里糊涂地选择几个选项,然后对一下答案。这样我们花了时间,实际上没有什么收获。花了很多时间做了很多英语题目,却还是停留在原来的水平,这个时间花得‘不值’,没有效率。
在平时练习中,就要求自己:既然做了一篇,就要吃透一篇,理解一篇,收获一篇。这样即使在某一篇文章上花的时间多一些,效率却比流水一样做很多篇阅读理解要高得多。第三步,要对照参考答案。但是不能简单地知道正确答案就完了。对于自己做错的题目,包括那种没有把握但是‘蒙’对了的题目,要认真去对照原文,理解清楚为什么这个选项才是正确的。这个过程,就是再重新阅读文章和理解题目的过程。
第四步,在把问题都梳理清楚以后,要再回过头来认真地读一遍文章。这个时候可以查英汉词典,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不过,不要把这些生词记下来(一般来说中高考的英语阅读都要求生词量控制在3% 以内,而一般一篇文章——除了人名和地名——生词量不超过5%,都是可以基本读懂的。所以我们通过做阅读理解,要把课本上学过的单词反复的巩固熟练,做到理解起来完全没有障碍,这样就行了。不应该去背诵那些偶尔看到的没有学过的单词)。在此基础上,保证自己把这篇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彻底理解了,把每一句话的意思和语法结构都弄清楚了。当然,也要把全文的写作思路理清楚。如果能在脑海里把全文的梗概梳理一遍,就闭上眼睛回忆;如果不行,就应该用我们的体系图,帮助自己把全文脉络梳理出来。
英语作文对策:一是组织意思,把写作思路理清楚,这个跟语文作文是一样的,用体系图来梳理最快最有效;
第二是用英语把意思表达出来,这个只要平时多练,什么意思都能用很简单的单词和语法说出来。做到了这两点,英语作文肯定能得高分。
数学学习:
一、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
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三、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在考试前要做好准备,练练常规题,把自己的思路展开,切忌考前去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提高解题速度。对于一些容易的基础题要有十二分把握拿全分;对于一些难题,也要尽量拿分,考试中要学会尝试得分,使自己的水平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初一学习方法:“五字经”巧学初一数学
作为初一新生,在学习数学时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事半功倍。建议巧用读、听、议、练、评五字诀。
读、即预习,在教师讲授新课之前,对下节课所学知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再上课时听讲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听、听课是课堂学习最为重要的环节,学生应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养成做笔记的习惯,重点结论、典型例题、方法规律等要有所记录。
议、评议讨论,就是积极参与课堂的问题讨论,积极主动、条理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与他人交流过程中能合乎逻辑的讨论与质疑。
练、适当做习题,把握重难点,对重点练而不厌,对难点要锲而不舍。
评、自我评价掌握学习内容的水平,在目标的指导和鞭策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课后练习要适度
“我听见就忘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这是华盛顿图书馆墙壁上的三句话,它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
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时候,学生可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搭配几何体,从不同角度去感知;学习有理数,学生掌握了负数以后,可以利用温差测量山高。
学数学,很多学生容易陷入题海战术。汪老师建议,课后练习不宜做一些难度较大的习题,盲目追求纯粹理论上的证明或技巧,如二次根式中的二、三重根号的化简,甲线段的立方等于乙线段的平方与丙线段的积等,而应注意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特别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同时注意,解答的书写过程应严谨,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结论的表述力求准确精炼,对结论获得的演算、推理过程也要步步有据,条理清晰。
初一学习方法:谈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深化,尤其是数学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加之一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这里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谈几点拙见。
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根据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
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
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
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
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形式1.讲授式。它包括课程式和讲座式。课程式是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讲座式可分专题进行,可每月搞一至二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交流式。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可请本班、本年级或高年级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不求大而全,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3.辅导式。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指导和咨询。任何一种学习方法都不是人人都适合的,这时就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学习基础,研究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法作不同的指导或咨询。尤其是对后进生更应特别关注。许多后进生由于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一般指导对他们作用甚微,因此必须对他们采取个别辅导,既辅导知识也辅导学法。因材施教,帮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去学习,真正地会学习,真正地学习好,这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初一年级是中学的起始阶段,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学习:
一、学好物理首先要重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1、基础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基本概念(定义),基本规律(定律),基本方法.2、怎样才叫真正理解
学习物理,应该弄清所学的知识的确切含义和道理.学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真正理解呢 理解的标准是对每个概念和规律你能回答出它们“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等问题;对一些相近似易混淆的知识,要能说出它们的联系和本质区别;能用学过的概念和规律分析解决一些具体的物理问题.3、熟记一些概念,公式及推论。
二、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1、课前预习能保证课上认真听讲
2、课堂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
3、认真做好笔记
三、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不丰满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的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坚持独立做题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过一段话“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可见学习物理必须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2、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学习物理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学习,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物理思维的方法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演绎等,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物理概念以抽象,概括为主,建立物理规律以演绎,归纳,概括为主,而分析,综合与比较的方法渗透到整个物理思维之中,特别是解决物理问题时,分析,综合方法应用更为普遍,4、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否则说明还没有真正弄懂.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四、重视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知识的积累
1、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
2、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
3、注重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