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8:0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

第一篇: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

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我国现行法律对其规定是相当的少,即是《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中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有细节规定,这些规定给基层检察院如何开展立案监督工作明确了工作程序,但由于这些规定还不够细致、具体,使得在司法实践中,立案监督工作往往大打折扣,成效甚微。接下来,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五年(2008至2012年)立案监督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2008年至2012年,我院共受理的立案监督线索共50件,平均每年收到的线索10件,成功立案监督5件,平均每年1件,这些线索大多说来源于受害人的控告。通过对我院近五年立案监督工作分析来看,发现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线索来源过窄,渠道不畅

从近五年来的数据来看,立案监督线索主要来源于受害人及家属的申诉、以及其他信访部门移送,平均每年只能收到10件左右的立案监督线索,来源过窄,且质量不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线索根本不涉及刑事而只是一些经济纠纷的上访上告案件,这些类型的线索根本没有价值。导致立案监督来源窄且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众的法律意识不强,有的受害人在案件发生后缺乏通过法律途径保护权益的意识,有的受害人在事情私了后不再控告、申诉。二是宣传不够到位,很多受害人在案件发生后,根本不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更加不知检察机关有立案监督权这一回事,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立案监督线索质量不高。

(二)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的现象普遍存在2008年至2012年,近5年时间我院成功立案监督5件案件,其中有2件案件至今尚未结案,久拖不决。对于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案件,有些公安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对此存在着抵触情绪,认为检察院的监督行为是在同自己唱反调,从而对立案监督的案件产生消极甚至是对立情绪,影响了监督效果。

(三)侦查监督部门的干警消极不作为

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干警通常在行使立案监督职权时表现的很消极,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行使立案监督职权时心里负担重、顾虑多。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主要对象是公安机关,而平时侦查监督科的干警与公安机关的干警接触较多,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行使立案监督职权时,就会错误的认为这样是在扯朋友后腿,挑他们刺,因此,他们有时为了避免伤了大家和气,睁只眼闭只眼,消极行使立案监督权。特别是对于有领导打过招呼的案子,他们更是不愿办、不敢办。

(四)缺乏强制力,监督措施难落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在七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这些规定只是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在应该立案而不予立案时应该怎样做,可对于公安机关不按规定办时下一步该怎么做缺乏规定,即缺乏相应的强制措施。这种情况就和我国关于证人出庭的规定相似,只是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对于违法此义务后,相应的惩罚措施却没有。司法实务中,就有检察机关发出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公安机关却未在规定期限内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要求公安机关立案的,公安机关也未立案。强制措施的缺乏导致立案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五)立案监督人员少,力量薄弱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相对其他业务科室来讲,基层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人员少、力量弱的问题。就我们花都区人民检察院而言,侦查监督科总共有13人(包括两名书记员、三名文员),每年批捕的案件大约有2500件,平均每个干警大约每年批捕200件案件,审查逮捕工作已经占去了部门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专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人员力量的相对不足,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立案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刑事立案监督问题的对策

总的来说,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立法层面的原因,也有司法实践方面的原因。但本文认为造成此困境主要还是立法层面的原因,亟需从立法角度予以完善。因此,当前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完善立法规定。

(一)明确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将人民检察院的刑事立案监督对象规定为“应该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以及“不应当立案侦查而立案侦查”和其他刑事立案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只有将对“应该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以及“不应立案而立案的”行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刑事立案监督体系,才能确保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活动中的相应权力刑事立案监督调查权、刑事立案监督决定权、刑事立案监督处罚建议权,具体包括: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立案主体工作人员在刑事立案活动中存在违法行为时,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进行纠正后,对方仍然拒不改正的,人民检察院有权依照监督处罚程序,建议刑事立案主体停止其职务活动,由刑事立案主体另派办案人员,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在纠正违法过程中,认为需要给予违法责任人员行政处罚时,有权提出行政处罚意见书,刑事立案主体接到意见书后,应当对违法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人民检察院。

(三)整合资源,加强联动

首先,检察机关应该做好与公安机关的协调工作,建议由最

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公安机关将发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撤案决定书等文书材料移送检察机关审查,使得检察机关能够更好的做好立案监督工作。其次加强和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动,借助税务、工商、卫生防疫,药监和烟草部门等行政执法部门查办案件中,发现构成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未移送或已移送司法机关却未立案处理的案件,展开立案监督。这样既扩宽了线索渠道,又节约了办案资源。借助其他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职权搭好的“梯”子使基层检察院的立案监督工作更上一层“楼”。

(四)加强学习,进一步强化干警对立案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刑事立案监督工作是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目前我国的检察院还没有设立一个专门处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科室,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对于在基层院干警来说业务还很生疏,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借鉴其他院的成功经验,多多组织相关业务的研讨会,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从思想上使干警认识到立案监督是当前也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是体现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培养干警立案监督的工作意识,把立案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侦查监督工作始终。

(五)成立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没有一家检察机关设立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行使刑事立案监督权,实际负责刑事立案监督工作,这是刑事立案监督的组织保证。在监督工作

中发现,有些案件可能存在经办人员有索贿受贿、徇私枉法行为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反映给本院反贪、渎检部门,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挖掘内部潜力,真正切实地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第二篇: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我国现行法律对其规定是相当的少,即是《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中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关于刑事诉讼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的《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有细节规定,这些规定给基层检察院如何开展立案监督工作明确了工作程序,但由于这些规定还不够细致、具体,使得在司法实践中,立案监督工作往往大打折扣,成效甚微。接下来,本文通过对我院近五年(2008至2012年)立案监督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

2008年至2012年,我院共受理的立案监督线索共50件,平均每年收到的线索10件,成功立案监督5件,平均每年1件,这些线索大多说来源于受害人的控告。通过对我院近五年立案监督工作分析来看,发现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线索来源过窄,渠道不畅

从近五年来的数据来看,立案监督线索主要来源于受害人及家属的申诉、以及其他信访部门移送,平均每年只能收到10件左右的立案监督线索,来源过窄,且质量不高,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线索根本不涉及刑事而只是一些经济纠纷的上访上告案件,这些类型的线索根本没有价值。导致立案监督来源窄且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民众的法律意识不强,有的受害人在案件发生后缺乏通过法律途径保护权益的意识,有的受害人在事情私了后不再控告、申诉。二是宣传不够到位,很多受害人在案件发生后,根本不知如何维护自己权益,更加不知检察机关有立案监督权这一回事,这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了立案监督线索质量不高。

(二)立而不侦、侦而不结的现象普遍存在

2008年至2012年,近5年时间我院成功立案监督5件案件,其中有2件案件至今尚未结案,久拖不决。对于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案件,有些公安机关及其办案人员对此存在着抵触情绪,认为检察院的监督行为是在同自己唱反调,从而对立案监督的案件产生消极甚至是对立情绪,影响了监督效果。

(三)侦查监督部门的干警消极不作为

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干警通常在行使立案监督职权时表现的很消极,这主要是由于他们在行使立案监督职权时心里负担重、顾虑多。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主要对象是公安机关,而平时侦查监督科的干警与公安机关的干警接触较多,关系较为密切,因此在行使立案监督职权时,就会错误的认为这样是在扯朋友后腿,挑他们刺,因此,他们有时为了避免伤了大家和气,睁只眼闭只眼,消极行使立案监督权。特别是对于有领导打过招呼的案子,他们更是不愿办、不敢办。

(四)缺乏强制力,监督措施难落实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的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在七日内书面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这些规定只是明确规定了检察机关在应该立案而不予立案时应该怎样做,可对于公安机关不按规定办时下一步该怎么做缺乏规定,即缺乏相应的强制措施。这种情况就和我国关于证人出庭的规定相似,只是规定了证人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对于违法此义务后,相应的惩罚措施却没有。司法实务中,就有检察机关发出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后,公安机关却未在规定期限内说明不立案的理由。要求公安机关立案的,公安机关也未立案。强制措施的缺乏导致立案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五)立案监督人员少,力量薄弱

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相对其他业务科室来讲,基层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人员少、力量弱的问题。就我们花都区人民检察院而言,侦查监督科总共有13人(包括两名书记员、三名文员),每年批捕的案件大约有2500件,平均每个干警大约每年批捕200件案件,审查逮捕工作已经占去了部门工作人员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他们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专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人员力量的相对不足,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立案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刑事立案监督问题的对策

总的来说,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存在很多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既有立法层面的原因,也有司法实践方面的原因。但本文认为造成此困境主要还是立法层面的原因,亟需从立法角度予以完善。因此,当前完善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首要任务是完善立法规定。

(一)明确刑事立案监督的对象和范围

将人民检察院的刑事立案监督对象规定为“应该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以及“不应当立案侦查而立案侦查”和其他刑事立案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只有将对“应该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以及“不应立案而立案的”行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严密的刑事立案监督体系,才能确保刑事立案监督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活动中的相应权力

刑事立案监督调查权、刑事立案监督决定权、刑事立案监督处罚建议权,具体包括:人民检察院发现刑事立案主体工作人员在刑事立案活动中存在违法行为时,在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进行纠正后,对方仍然拒不改正的,人民检察院有权依照监督处罚程序,建议刑事立案主体停止其职务活动,由刑事立案主体另派办案人员,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在纠正违法过程中,认为需要给予违法责任人员行政处罚时,有权提出行政处罚意见书,刑事立案主体接到意见书后,应当对违法责任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人民检察院。

(三)整合资源,加强联动

首先,检察机关应该做好与公安机关的协调工作,建议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文,要求公安机关将发案登记表、立案决定书、撤案决定书等文书材料移送检察机关审查,使得检察机关能够更好的做好立案监督工作。其次加强和其他行政执法部门的联动,借助税务、工商、卫生防疫,药监和烟草部门等行政执法部门查办案件中,发现构成犯罪应当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而未移送或已移送司法机关却未立案处理的案件,展开立案监督。这样既扩宽了线索渠道,又节约了办案资源。借助其他行政执法机关行使职权搭好的“梯”子使基层检察院的立案监督工作更上一层“楼”。

(四)加强学习,进一步强化干警对立案监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刑事立案监督工作是专业性十分强的工作,目前我国的检察院还没有设立一个专门处理刑事立案监督工作的科室,刑事立案监督工作对于在基层院干警来说业务还很生疏,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借鉴其他院的成功经验,多多组织相关业务的研讨会,进一步增强其责任感和使命感:一是从思想上使干警认识到立案监督是当前也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是体现法律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培养干警立案监督的工作意识,把立案监督工作贯穿于整个侦查监督工作始终。

(五)成立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

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目前没有一家检察机关设立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设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行使刑事立案监督权,实际负责刑事立案监督工作,这是刑事立案监督的组织保证。在监督工作中发现,有些案件可能存在经办人员有索贿受贿、徇私枉法行为的,要及时将有关情况反映给本院反贪、渎检部门,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的挖掘内部潜力,真正切实地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第三篇: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中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年来,各级检察机关纪检监察部门在抓干警的学习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诸多因素,一些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工作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在执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不健全。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相当的基层检察院只有纪检组,无监察室。

2、人员配置不齐备。大多数基层院只有纪检组长1人而没有配备纪检监察人员,属于名符其实的“光杆司令”,手下无兵,不得不依赖政工或其他部门,导致在案件的调查、对案件回访及涉检信访取证等一系列工作上被动。

3、管理体制不健全。《党章》规定对纪委机关实行上级纪委和同级党委双重领导。而实际情况是,同级检察院党组对纪检监察部门享有绝对支配权,难免在工作的开展上束手束脚,导致对检察人员监督力度乏力,对班子成员的监督就更难。加之纪检组长这个职位在有些基层检察院只是介于单位副职和中层正职之间,无论在行使职权上、还是在职级待遇上等等都处于尴尬地位,致使纪检组长本身主观上也不愿监督。

4、领导不重视。虽然纪检监察工作在检察机关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检察机关内部仍有部分人员甚至个别领导认为检察机关是以检察业务为主,纪检监察工作可有可无。

5、执法监督不全面。大多数基层检察院重教育轻查处,重事后监督轻事前、事中监督。

二、提高纪检监察机构工作效率的对策

1、加强学习,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认真学习中纪委会议精神及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充分认识党和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新期待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忧患意识,把加强自身反腐倡廉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改变现有纪检监察机构的设置。

配齐配强纪检监察人员,一般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人员2——5名左右,最低不少于2人。根据检察系统的现实情况,一种方法是提高纪检监察机构在同级内设机构中的级别地位,提高纪检组长在党组中的地位。另一种方法是将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编制和人员福利待遇的发放收归上级检察院。赋予基层检察院独立决策,独立办案,独立处事的能力与权力,以便其更有权威地自如地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消除无权管人和不敢管人的被动局面,改变那种只有执行权而无决策权的现象。

3、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

打铁先得自身硬,查处别人的正是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好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腐蚀与反腐蚀的较量十分激烈,纪检监察干部同样存在被拉拢、腐蚀的现实危险。因此,要把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始终扭住不放,时刻不能放松,配备干部要配高素质的干部,尤其要配强配好领导班子,用钢班子带铁队伍。对纪检监察干部要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为政治坚强、公正清廉、纪律严明、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高素质队伍。

4、多管齐下,采用各种方式加强纪检监察工作。

加强检察机关的纪检监察工作,应结合检察工作的特点,灵活多样,抓住各个环节,多管齐下,以达到监督实效。

一是预防为主,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搞好教育。对检察人员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是防止和减少检察人员违纪违法现象的有力措施。在教育的内容上,要突出对检察人员的理想信念、廉洁从检、党纪条规等教育;在教育的对象上,要突出对领导班子成员、新任职领导干部(包括中层干部)、重点岗位干部、初任检察官等教育;在教育的形式上,可通过采取集中教育与日常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等方法;还要突出教育的重点时期和重点环节,硬化教育考核指标。通过教育来筑牢广大检察人员防腐拒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减少违纪违法现象。

二是强化办案流程管理监督,堵塞腐败漏洞。强化对案件的监督管理,建立检察业务监督管理新机制。推行五项监督:一是对自侦案件进行备案监督。自侦部门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填写《案件报告表》、《案件跟踪监督卡》;案件办理结束后,填写《执法廉政监督卡》,送纪检监察部门备案审查。二是对办案过程进行现场监督。对在案件办理过程中的讯(询)问、搜查等重点环节,纪检监察部门派人有重点地临场监督。三是对已查结的自侦案件进行回访监督。纪检监察部门采取走访或发征求意见书的形式,向发案单位或当事人进行回访,了解办案人员执行法律规定和检察纪律的情况。四是对有关案件进行调卷监督。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当事人来信来访和检举控告案件的案件材料,纪检部门派专人进行调卷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五是开展专项检查进行事后监督。通过一系列措施,促使检察人员“不愿为”、“不能为”、“不便为”、“不敢为”,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制度约束就延伸到哪里,有效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从而达到真正保护检察人员的目的。

三是强化内外部监督制约网络。加强内外结合的监督工作,是做好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环节。要充分发挥特约监督员、人民监督员、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作用,主动请进来,组织他们开展行风评议、明察暗访、检查窗口服务、视察座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要走出去,对案件进行回访,接受、听取案发单位的意见。同时,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职能,发挥本单位领导干

部的作用,加强检察队伍的管理和监督;发挥检察人员的监督作用;还要充分发挥部门负责人的作用,主要应该强调他们的责任意识,加大对检察队伍监督和管理的工作力度。

四是“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各部门及分管领导对本人负责的部门负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总责。实行向上和向下承诺、述廉。一是“定廉”。每年年初都要根据实际,制定出本单位切实可行的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将其分解细化,层层落实到每个部门和负责人,做到履行责任有规范,检查考核有标准,追究责任有依据;二是“述廉”。即建立起一种制度,由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定期向上级和干警汇报通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抓工作落实的措施,检查考核的办法,收到的成效及存在问题。三是“评廉”。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及部门负责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将评议结果作为责任考核的重要方面。四是“考廉”。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目标和考核办法,把领导干部和部门负责人作为检查考核重点,考核结果作为对干部的工作业绩评定、奖励惩处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第四篇:浅析基层检察院量刑建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基层检察院量刑建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论文摘要近年来,我国各级检察机关经过积极的探索与总结,使得量刑建议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基层检察机关在开展量刑建议工作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从制度上、规范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重视对量刑事实的调查,尽早建立规范具体的量刑标准,与法院一同建立不采纳量刑建议的说理机制,才能充分发挥量刑建议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量刑建议 量刑情节 量刑标准

2010年10月1日,“两高三部”联合出台《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量刑建议作为公诉权的一项重要内容被确定下来。检察机关推行量刑建议工作对于制约法院量刑裁量权,保障司法公正,加强法律监督,提高诉讼效率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量刑建议工作推行时间不长,检察机关在实施量刑建议工作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为例,从其量刑建议工作实施的基本情况入手,对基层检察院在开展量刑建议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解决相关问题的对策,以期寻求进一步完善量刑建议工作的方法与路径。

一、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基本情况

2009年12月,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根据《北京市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关于推广量刑建议改革的意见》,结合具体工作经验及工作实际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实行量刑建议工作细则(试行)》,对实行量刑建议的基本程序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至此,该院量刑建议制度正式建立。

随着量刑建议司法实践的逐渐展开,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开展量刑建议工作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实施,该院也结合自身情况对相关工作制度进行了修改完善,并制作了量刑建议书模板,统一了量刑建议书的格式,使量刑建议工作进一步完善。

由于该院规范了量刑建议书的提出程序及具体内容,将量刑说理纳入量刑建议书中,承办人在制作量刑建议书时需要将认定的量刑事实及其对量刑的具体影响写入,并进行释法说理,对于承办人提出的每份量刑建议,都需要报处长及主管检察长进行双重审批,因此发出的量刑建议质量较高。自全面开始实施量刑建议工作以来,该院针对《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中涉及的十五类常见罪名,以量刑建议书的形式,在提起公诉时一并发出量刑建议,被法院采纳率高达80%以上,量刑建议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凸现出一些问题,需引起重视。

二、量刑建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侦查机关不重视收集证明量刑情节的证据材料

准确量刑的基础是对涉及量刑情节的事实有全面而充分的掌握。在实际办案过程中,侦查机关往往注重调查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案件事实,而

忽略了调查影响量刑情节的各种事实,同时侦查机关多注重收集证实犯罪嫌疑人罪重的证据,而忽视了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从轻减轻情节的证据材料。如在张某涉嫌故意伤害罪一案中,犯罪嫌疑人在公安机关已赔偿被害人损失,并与被害人达成了和解协议,但侦查机关未将该和解协议调取,导致移送审查起诉的卷宗材料中没有证明此量刑情节的证据材料。

侦查机关对涉及量刑情节的证据调取不积极、不主动,容易导致检察机关提出量刑建议依据不足,从而影响量刑建议的质量。

(二)量刑幅度过于宽泛、量刑标准难以把握

《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虽然对故意伤害、盗窃等十五种罪名的量刑作出了相应的操作规定,但其规定的量刑情节幅度过于宽泛,在确定量刑起点、确定基准刑和根据量刑情节确定从轻、从重、减轻、减重的幅度三个环节都留下了较大的自由裁量余地。而量刑情节本身内涵复杂、多样、不易把握,当一个案件中有多种量刑情节并存时,如何确定各种量刑情节的幅度,如何确定各种量刑情节对基准刑的影响,往往只能依靠经验和个人意识,具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其直接后果就是可能导致相似案件却得出完全不一样的量刑结果。例如某人犯故意伤害罪,持凶器致一人重伤一人轻伤,系累犯,有自首情节,并积极赔偿被害人损失,获得被害人的谅解。按照《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来对此案件进行量刑,则最低可量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最高则可量有期徒刑六年,面对如此大的差别,如何适当的量刑,只能靠公诉人依据经验去判断,这就给量刑建议的准确率打了折扣。

这种过于宽泛的规定,还容易导致在刑罚种类的选择上出现偏差,特别是在轻微刑事案件中关于有期徒刑和拘役刑的选择上。以盗窃罪为例,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可对被告人判处的刑罚有管制、拘役或者有期徒刑三种,至于如何选择,并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在目前实践中,基本依靠审判人员的经验来判断,这就使得这类案件的量刑建议具有不确定性。如本院办理的两起犯罪情节相当的扒窃案件,因为法院审判人员不同,就做出了拘役四个月和有期徒刑六个月两种判决,这无疑给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工作造成了困扰。

(三)检法在量刑情节的认定及量刑幅度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首先,对于被告人是否具有某些量刑情节,检察机关与法院尚存在分歧。例如刑法修正案

(八)中新增加的如实供述情节,检察机关认为犯罪嫌疑人必须从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且供述始终稳定一致,才能认定为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如实供述。因为法律之所以对具有如实供述情节的被告人从轻处理,主要是因为如果被告人从一开始就坦白自己的犯罪事实,能够使案件更加容易侦破,节约了司法资源,同时也体现了被告人的认罪悔罪态度。而目前法院对此情节的认定却比较宽泛,凡是被告人有过有罪供述,并且当庭承认犯罪事实的,都认定为如实供述。这种分歧使得检法两家对被告人是否具有某种量刑情节都存在争议,严重影响了量刑建议的准确性。

其次,对量刑情节“从轻”、“减轻”的适用存在分歧。“从轻”和“减轻”在表述上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二者对于被告人量刑的影响却大不相同。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范围内,对被告人适用相对较轻的刑种或者相对较短的刑期,而减轻处罚,则意味着可在法定最低刑以下适用刑罚。目前,检法两家对适用“从轻”还是“减轻”常常认识不同,这也导致了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不能被法院很好地采纳。

再次,量刑情节增减基准刑幅度的适用存在分歧。在《人民法院量刑程序指导意见》中规定了增加、减少基准刑的幅度,如累犯情节,《指导意见》规定应当增加基准刑10%-40%,但如何判断这个幅度却缺乏具体的标准,在具体适用时,就可能出现检察机关在量刑建议中提出增加了10%,而法院则认为需增加40%,这种分歧就可能会导致量刑建议与实际刑罚的不符。

(四)对法院不采纳量刑建议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在实践中,法院不采纳检察机关量刑建议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检察机关对此能够采取的监督制约手段却十分有限。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只有量刑畸轻畸重的,检察机关才能进行抗诉。实践中满足这样条件的案件少之又少,检察机关很难以判决“畸轻畸重”为理由进行抗诉。

对于实践中大量存在的法院判决量刑偏轻偏重情况,目前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一般只能由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对一段时间内的同类罪名的刑罚适用不统一情况进行总结后,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或公函,建议法院注意并纠正。由于这种建议和公函缺乏一定的强制力,法院是否回复、纠正,检察机关无从监督,并且即使法院回复表示接受,但是此时法院的判决已经生效,对实际已经发生的个案已经无法产生影响。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有关量刑情节事实的调查

针对侦查机关对量刑事实的调查不重视,有时可能会调查不全面,甚至有所遗漏的问题,检察机关在起诉案件时,可通过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被害人或走访调查等方式对可能会影响被告人量刑情节的一切事实进行审查、调查,必要时退回侦查机关补充侦查,确保所有关于量刑的事实都被查清。在调查有关量刑情节的事实时,要注意不光对法定量刑情节,也应当对可能影响量刑的酌定量刑情节进行调查核实。

同时,要积极对侦查机关的侦查行为进行监督,以检察建议、纠正违法等方式对侦查机关未能全面收集、调查证据的行为进行监督,切实改变目前侦查机关重定罪事实调查、轻量刑事实调查的状况。

(二)建立量刑数据库,细化量刑指导

只有遵循科学并切实可行的量刑建议标准,检察机关才能根据量刑情节准确、客观地提出量刑建议。制定量刑建议标准最直接、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建立量刑数据库。故可通过对本地区近年刑事案件法院判决的量刑情况进行统计,形成量刑数据库,对各个罪名的量刑情况分别进行总结,统一认定量刑情节的标准,对各种情况下各种量刑情节对法院量刑的影响幅度进行分析,将可能影响量刑的情况细致分类列明,确定各种量刑情节在各种情况下分别增减的幅度,形成可供参考的比较具体可行标准规定。

为保证更加准确地对被告人进行量刑,并有效地对法院的量刑工作进行法律监督,检察机关量刑建议与法院量刑所遵从的量刑建议标准应当是一致的,因此,检察机关在制定细化的量刑标准时,应与本辖区对应的法院进行深入的交流,就量刑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分歧进行研究商讨,达成统一的认识,以便检察机关和法院在以后的工作中共同遵守,也便于检察机关对法院量刑工作的监督。

(三)健全法院对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工作的保障机制

为更好地对法院判决的量刑情况进行监督,检察机关可与对应法院协商并签署相关文件,要求法官在庭审中给予公诉人充分发表量刑建议的机会,并在判决书中对检察机关提出的量刑建议及辩护人被告人提出的量刑意见作出采纳与不采纳的回应,加强判决书中的量刑说理。这种说理应当包括已经查明的量刑事实及其对量刑的影响;是否采纳公诉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被害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量刑意见及其理由;法院的量刑理由和法律依据等。

特别是在法官不采纳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时,更应当详细说明不采纳的事实理由和法律依据,以便检察机关在充分了解法院判决量刑的理由和依据的基础上,对量刑建议的准确性进行考量,如果确属检察机关量刑建议存有问题的,应引起重视,及时加以总结、予以备案;如果参照法院判决关于量刑的理由,仍很难得到判决确定的宣告刑,发现判决量刑确属畸轻畸重的,应当依法提起抗诉程序予以纠正;若属于判决量刑不当,但未达到抗诉标准的,则可以个案形式或类案形式向法院提出相应的检察建议予以纠正。建立不采纳量刑建议说理机制,能够让法院在判决时对检察机关所提出的量刑建议充分地予以重视,防止法官无视量刑建议,滥用自由裁量权,使得量刑建议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审判监督作用,保证司法公正并增强审判机关在量刑问题上的公信力。

第五篇: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陈娜

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摘 要]:刑事立案中“当立而不立”和“不当立而立”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除刑事立案执法存在的问题外,也是有关法律程序不完善的反映,与检查监督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本文探讨了我国刑事立案监督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刑事,[关键词]:刑事立案;立案监督;对策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犯罪立案数只占实际发案数40℅左右,存在大量的犯罪黑数。”[1]刑事立案中“当立而不立”和“不当立而立”的问题较为严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司法机关要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就必须解决在刑事立案中所存在的问题,加强人民检察院对刑事立案的检查监督。然而,从司法实践来看,公安机关对检察机关立案监督中的立案通知不予执行,检察机关该如何继续行使检查监督权。法律并无明确的规定,事实证明,在目前情况下,“人民检察院立案监督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缺乏科学的运行机制和强制性的约束手段。”[2]因而未能对刑事立案开展有力的监督、制约。如何正确的认识刑事立案监督中的问题,提出立案监督程序立法方案及其制度完善措施。

一、我国立案监督制度在立法层面的问题和漏洞

我国立案监督的有关规定主要体现在 《刑事诉讼法》第 87 条 ,该条规定 “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 ,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 ,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 ,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在刑事诉讼法第 18 条第 2 款的后半部分和刑事诉讼法第 170 条第三款也有所涉及。从中 ,我们可以 1

看得出 :

﹙一﹚.我国的立案来源严重影响着立案监督的质量。根据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 ,立案监督线索来源有两个 :一是人民检察院通过办案自己发现 ;二是被害人向人民检察院控告。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既没有规定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受案、立案情况的审查监督权 ,也没有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将发案、受案、立案或不立案的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如果人民检察院未发现或被害人未提出控告,人民检察院就不了解公安机关的受案、立案情况,立案监督就没有基础,无异于无本之木 ,无水之源。

﹙二﹚.检察机关立案权限的缺乏削弱了立案监督的力度。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立案前人人民检察院有相应权限 ,使立案通知书缺乏充分证据基础。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这里的“认为”不是随意认为 ,而应当是人民检察院根据有关证据得出的结论和意见。那么 ,人民检察院在掌握的现有证据不符合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条件时 ,能否通过调查取得有关证据 ? 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是否应提供有关的证明材料 ?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有时根据现有的材料不能充分说服公安机关应该立案 ,这样就存在着认识不一、互相推诿的现象 ,从而削弱立案监督的力度。

﹙三﹚.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执行中的措施和手段 ,使立案监督工作缺少硬性的法律保障。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只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有询问不立案理由和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权力 ,公安机关应说明不立案的理由和执行人民检察院立案通知 ,但对公安机关拒不执行人民检察院立案通知和拒不说明不立案理由应如何对待 ,却无具体规定 ,笔者认为仅仅靠向公安机关发纠正违法通知书和通过有关部门协调 ,其效力十分有限。

﹙四﹚. 立案监督在对象范围上存在漏洞 ,不利于全面实现监督职能。立案作为刑事诉讼活动开始的一个独立程序 ,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仅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作了具体规定 ,未对人民检察院自侦部门的立案监督做出明文规定。对于自诉案件 ,该条也未有涉及 ,虽然在第 170 条的第三款中有所提及 ,但只是将自诉案件范围扩大为“被害人有证据证明对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而公安

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并没有规定对法院的自诉案件实行立案监督,导致立案监督的空白。

﹙五﹚.我国的立案内容也存在疏漏。我国刑事诉讼法只规定了对不立案的结果是否正确进行监督,而未规定对立案活动是否合法进行监督。立案监督的内容应当包括立案决定(立案结果)或立案活动两个方面 :一是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是否正确,二是立案活动,包括立案材料的接受,审查(包括调查行为),处理行为是否合法。同时,只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未立案” 的情形纳入监督范围,而忽视了“对不应当立案,公安机关却立案侦查”的情形 ,这不利于保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

二、从司法操作来看 ,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

﹙一﹚. 诉讼效率低 ,影响监督质量。根据《人民检察机关刑事诉讼规则》第372 条、第375 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可向公安机关发出《说明不立案理由通知书》,并要求其在 7 日内给予书面答复。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的不立案理由不成立,应当通知其在15 日以内立案。至此,一件立案监督案件从检察机关启动立案监督程序到公安机关开始侦查,需要二十余天。整个过程诉讼周期过长,不仅浪费司法资源,而且容易造成关键证据的毁损灭失,不利于案件的侦破。

﹙二﹚. 没有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律规定,刑事立案监督职能分别由审查逮捕部门和控告申诉部门行使。这种职能分配体制虽有其合理性,但却将一个职能人为地割裂开来,混淆了刑事立案监督与侦查监督、控申监督的界限,降低了立案监督的法律地位。此外,批捕部门要审查大量的案件,控申部门又不能随时介入有关司法、执法活动,实际上投入刑事立案监督的人力、物力、财力十分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立案监督工作。

三、刑事立案监督制度完善的对策

解决问题的思路即是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笔者针对以上存在的漏洞和缺陷 ,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

(一).针对案源问题。首先要规定检察机关对于受案、立案情况的审查监督权 ,规定公安机关向检察机关报告受案、立案情况的义务 ,公安机

关决定立案或不立案的刑事

案件 ,应当将法律文书送给立案监督部门 ,人民检察院通过备案进行检察监督。同时建立当事人申请复议复核制度 ,对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或不应立案而立案的刑事案件 ,当事人可以提请复议 ,如果公安机关维持原决定后 ,当事人仍不服的 ,可以向人民检察院进行复核 ,人民检察院可以调查复核 ,并将复核的决定通知公安机关。其次 ,建立结果检查制度。如案件的撤销就是对立案的否定 ,因此要对公安机关所撤销的案件 ,特别是转劳动教养案件进行监督 ,防止以劳代刑或降格处理。第三 ,建立立案监督线索登记制度 ,鼓励人民群众举报 ,为立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针对立案前检察机关的权限问题。人民检察院的立案监督活动应建立在审查和调查的基础上 ,人民检察院在拥有监督权的时候也应从立法上赋予人民检察院调查权。包括立案前对事实和证据的调查权和对公安机关的受理案件登记表及案卷材料的调查权。公安机关应积极配合 ,这样才能使得检察机关享有充分的证据资料得出结论和意见 ,才能用 “证据”信服公安机关。

(三).关于执行手段和措施的强化问题。对于拒不执行人民检察院立案通知的处理 ,法律应明确规定对于拒不执行人民检察院立案通知的有关责任人 ,人民检察院有中止违法行为权和决定权 ,并经上级检察院批准同意 ,可以自行立案侦查 ,确保法律统一实施。

(四).关于自诉案件的立案监督 ,应该着重加强。自诉程序是我国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我国刑事诉讼中 ,对自诉案件的立案和审理 ,检察院一般很少参与 ,很少提出抗诉。对自诉案件的监督更几乎是空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 ,情况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 ,因为绝大多数自诉案件都可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对自诉案件的立案监督更几乎是空白 ,刑事诉讼法典中没有任何一条是关于此方面的规定。因此在实施细则中增加对自诉案件的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 ,监督方式和程序可以参照检察院监督公安机关的程序和方式进行。

(五).关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立案监督。任何权力都必须有监督机制 ,才能保证权力不被滥用 ,检察机关的自侦权也不例外。在自侦案件中存在的问题与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性质上是相同的。正如有学者所提出的那样 ,自侦案件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是没有一个独立的第三者监督。所谓的监督就难以发挥实效。为解决这一问题 ,笔者认为 ,应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 ,笔者采用大多数学者的建议 “检察机

[5]关自行侦查案件的批捕权 ,由法院行使批捕权为好。”其次 ,可以考虑诉

讼外监督的作用的发挥 ,如加强各级人大对其工作的监督 ,如改革现有司法官员的自律机制。

(六).针对检察机关立案监督内容的缺陷 ,笔者认为法律应对其内容予以明确规定。我们知道 ,立案活动未遵守法定程序 ,则很难做出正确的决定;退一步讲 ,即使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是正确的 ,也可能因立案活动严重违法 ,严重侵犯诉讼参与人的权利而导致正确的决定失去法律效力。因此法律应明确将以下内容纳入立案监督的范围 :(1)是否及时地接受控告、举报、自首的材料并及时进行审查;(2)立案前的调查行为是否合法 ,包括进行讯问、询问、调阅材料、委托调查、勘验、鉴定等程序是否依法进行;(3)立案或不立案的决定是否正确;(4)立案或不立案的手续是否完备;(5)具有控告、检举特定义务的单位和个人是否尽了义务;(6)其他有关立案的事项。同时应当将“不应当立案 ,公安机关而予以立案侦查” 的情形纳入监督范围。笔者认为 ,从保护当事人人权的角度出发 ,还应赋予当事人的赔偿请求权。

(七).针对诉讼周期比较长的问题 ,笔者建议制定刑事立案监督实施细则。当前立法对刑事立案监督制度规定得不够具体 ,可操作性差。笔者认为 ,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当在不违背立法本意的前提下 ,依照《刑事诉讼法》制定刑事立案监督实施细则 ,添加一些操作性强的内容。譬如 ,对刑事案件的受理、审查、移送、反馈、答复等各个环节等制定出相应的时效规定 ,这样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切实保护刑事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八).针对监督机构问题 ,设立专门的刑事立案监督机构 ,给立案监督提供

组织保证。立案监督从侦监部门和控申部门独立出来 ,由单一机构统一行使 ,有利于提高立案监督的法律地位 ,更好地开展立案监督工作。发现了问题 ,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那是否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呢 ? 我们知道理论与实践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正如贺卫方同志所说的 “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实际上是由许许多多细微的甚至是琐碎的“小制度” 合力构成的 ,仿佛滚滚长江本是由无数支江细流汇聚而成的” [4] 所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回到司法实践当中 ,我们应该本着“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监督范围的广泛性 ,监督权力的程序保障性 ,刑事立案违法行为的应受惩罚性” [5] 等原则进行制度设计 ,以期我国的立案制度能发挥起预期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步顺.探析刑事案件的充分立案[J].江西社会科学,2000,(1),130

[2]赵景川、宗森,论立案监督的制度保障[J]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4),21

[3]陈兴良.从“法官之上的法官” 到“法官之前的法官”[M].北京 :中外法,2000,(6).[4]贺卫方.具体法治[M].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2.4.[5]樊崇义.刑事诉讼法专论 [M]. 北京 :中国方正出版

社,1998.348 —350.

下载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析基层检察院在刑事立案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共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检察院纪检监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伍剑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点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各极检察机关高度重视纪检监......

    浅议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浅议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近年来,基层检察院干部队伍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三大建设”总任务,牢牢把握“三个强化”总要求,以服务和推进检察事业科学发展为根本,......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征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XX镇人民武装部 XXX 去年我镇冬季征兵工作,我是从事第一年,全程进行操作,从选人到体检到定兵到送兵,整体上有条不紊地展开,宣传动员广大村社适龄青年......

    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反腐倡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深入推进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有效地遏制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目前我国大多数档案部门在档案管理工作中仍存在问题,影响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强化档案管理工作在其部门中的重要地位,及......

    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问题 1、德育认识有偏差 一些老师在教学压力下对德育地位的认识有偏差,老师对学生的行为和思想要求都与学习成绩挂钩,使一部分感到对......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公司 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积极推进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的建立,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水平,但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对行政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

    基层检察院办公室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基层检察院办公室工作存在问题的分析及对策作者:杜江来源:《法制与经济·上旬刊》2011年第07期[摘要]基层检察院办公室是集文秘、机关管理、后勤保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