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粮食生产总结2

时间:2019-05-14 19:34: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粮食生产总结2》,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粮食生产总结2》。

第一篇:2013年粮食生产总结2

政策引路科技显威

大旱之年xx县粮食生产再夺大丰收

2013年xx县在粮食生产工作中,全面落实党和国家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强对粮食生产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快粮食高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克服了50年不遇的大旱,推动了粮食生产的稳健发展,在粮食生产连续6年增长之后,再获大丰收,全年粮食总产达到142万吨,比去年128万吨增14万吨,增长10.9%。

一、全面落实强农政策,依靠政策铺路强劲激励粮食生产。借国家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扶持力度的机遇,我们坚持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放松、不走样、不折扣,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我们克服各种困难,确保各项强农固本建设项目顺利开展,最大限度的激励全县上下共同发展粮食生产。2013年我们全面落实国家惠农补贴资金1.7亿多元,其中种粮直补和综合补贴

1.3亿多元,良种补贴3200多万元,惠及全县30万农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1300多万元,带动农民投资2666万元,全县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8.2%;落实农民培训等补贴资金近千万元;严格落实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使全县农民直接增收5000多万元。2013年全县顺利实施强农建设项目十多项,总投资超过1.9

亿元,其中农田水利建设项目投资达到5300多万元,使全县30多条渠道顺利通上了黄河水,扩大灌溉面积38.33万亩,强化防洪除涝面积56.11万亩;农业综合开发土地面积5.7万多亩,投资2700多万元,;扶贫开发项目投资4800多万元,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建设等其他项目投资6200多万元,全面夯实了我县粮食生产从农田水利到技术开发等硬件基础,铺就了我县粮食生产从丰收到丰收的持续增产之路。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依靠行政力量强力推动生产发展。农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没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就不能真正调动全县广大干群共同推动粮食生产发展积极性。出于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强烈责任感和推动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坚决信心,县委、县政府始终都把粮食生产作为核心工作,切实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了粮食生产的新发展。一是成立强力推进组织。先后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粮食增产行动指挥部,以县长为首长的防讯抗旱指挥部、良种推广补贴工作领导小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领导小组,以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的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为全县粮食生产保驾护航。二是全力营造重视粮食生产的浓厚氛围。县委书记多次在全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如果哪个乡镇不重视粮食生产,那么这个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头脑清醒、政治成熟的书记和乡镇长。县长董良鸿也多次强调说,我知道基层工作头绪多,任务繁杂,但作为乡镇领导,如果对本乡镇粮食生产的情

况不熟悉,就是不重视,不负责任,不合格,各乡镇一定要有足够人力,安排出时间,全力搞好粮食生产工作。同时,通过宣传部门的大力宣传,在全县营造了重农抓粮的浓厚氛围,切实增强了乡镇领导对粮食生产的重视程度和领导力度。三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意识,调动各级各部门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建立目标责任制,把粮食生产纳入乡镇千分考核和创业竞赛活动,与各乡镇政府签定粮食生产目标责任状,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进行分解。建立层层承包责任制,县领导包乡镇,乡干部包村,技术人员包指导,推广规模生产、科学种粮。建立领导示范制,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按照目标要求,分别建立了5000亩小麦、玉米高产示范方,为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应用、标准化生产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强化县、乡各级各部门领导的责任,依靠行政力量强有力地推动了粮食生产发展。

三、深入开展高产创建,依靠高产示范全面提升整体水平。为进一步提高我县粮食生产科技水平,今年以来,我们坚持把开展高产创建作为粮食增产的切入点来抓,加强高产技术的推广深度和广度。县政府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拿出200万元专项资金,深入开展高产创建工作。高产创建万亩区明确由县委书记、县长等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督导,充分调动广大干群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产示范区重点推行“一集成六统一”模式,技术服务做到“一集成”,生产过程做到“六统一”。“一集成”即将秸秆还田、精量半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玉米“一增四改”、适期晚收等技术组装配套,集成推广。“六统一”,即统一供应主导品种、统一测土配方施肥、对农户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机耕机播、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订单生产。夏粮生产上设置的3个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10个千亩示范方、17个百亩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25公斤、658.7公斤、711公斤。秋粮生产上设置的2个玉米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5个千亩示范方、6个百亩攻关田、8个超高产十亩攻关田平均亩产分别达到660.9公斤、741.9公斤、867.7公斤、927.9公斤,高产创建示范区主推技术入户率达100%,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100%,高产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带动全县粮食生产整体上水平。

四、创新完善推广体系,依靠体系创新加快高产技术推广。为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我们不断创新、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新体系,加快了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一是创新植保服务体系。通过成立并扶持壮大植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创新完善植保服务体系。2013年2月,成立了xx县禾丰植保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下设6个村级机械化防治专业队,配备了180台套车载喷雾器及其配套设备,现有社员360人,建起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农民专业病虫害防治队伍,日服务面积可达1.5万亩次,实现了病虫害防治的机械化和精准化,大大降低劳动强度,做到了安全、科学、合理用药,在大幅度提高防治效果的同时,有力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二是创新完善“11331”良种推广体系。依托xx丰种业龙头带动,不断加大科研育种和新品种引进

投入力度,开展县、乡、村三级示范,为农民搭建认识、选择品种的平台,构筑县、乡、村三层经营网络,将良种送到田间地头。在xx县种子协会的基础上吸纳资金1000万元组建了xx县xx裕良种繁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对社员统一供应农资、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统一分配,降低生产成本,确保繁种质量,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全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三是不断完善“5320”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乡镇农业科技服务站和村级农业科技文化大院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县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县专家组、乡镇技术指导组、村科技行动小组、村辐射带动小组五级组织联动,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三级阵地互动,行政性农技推广网络和新型农技推广网络双层网络齐动,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有效解决了推广机制不活和先进技术推广不畅的问题。秸秆还田、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主推高产技术入户率超过90%,应用率达到85%,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超过51%。四是不断完善“53121”测土配方施肥体系。强化农技推广部门与定点配方肥生产企业的结合,提高企业参与度,实现配方肥推广市场化运作,增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活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即通过建立高素质的科技服务队伍、完善土壤肥力监测体系、完整的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县级配方肥配送中心等五个支撑,完善县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农业科技服务站、村科技文化大院三

级阵地,创建一个直供配方肥的服务网络,强化技术推广部门与配方肥生产企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与农业生产两个结合,实现一个节本增效的目标。今年全县小麦已全部实现配方施肥,配方肥施用面积达到30万亩。五是深入开展 “百人包千村”活动。从麦播开始,我们每个乡镇安排2名技术人员包乡负责技术指导,春节过后结合抗旱浇麦,每个乡镇分配3名技术人员,进一步加强了技术指导力量,随后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行动计划”的号召,深入开展了“百人包千村”活动,组织全县农业系统210名专业技术人员分包全县1020个行政村,平均每5个村1名技术人员,每逢农田管理关键时期,分头行动,全面出击,确保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实到位。今年以来我们制作电视技术专题片10期,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60场次以上,农业技术人员累计下乡指导6500余人次,受训农民30万余人次,印发各种技术资料80万份。

五、全力推进产业发展,依靠龙头带动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多年来,xx县的粮食生产一直保持河南省第一的位次,但是在产业化方面相对滞后,今年县委、县政府着力创新思想观念,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着力创新发展环境,对产业化发展动真格,出狠招,下猛药,对内扶强,对外招商,产业化发展取得阶段性突破。一是对内扶强龙头。拿出150万元扶持神华面业进行年产15万吨小麦专用粉加工技术改造,技改完成后,企业每年可加工转化小麦15万吨,年产各种专用面粉6.6万吨、普通粉4.4万吨、麸皮

次粉4万吨。通过协调贷款、项目倾斜、资金奖励等方式扶持xx丰种业建设了投资1000多万元的种子加工仓储中心,启用了国内最先进的10吨种子加工生产流水线,开工建设了总投资8000万元、占地1万多平方米、存储量达到20万吨的农资物流仓储中心,扩建良种繁育基地1万亩,培育并通过审定xx玉

11、xx玉

12、xx丰8号、xx玉15等优良高产新品种,进一步壮大了粮食生产龙头企业,增强了带动能力,全县以xx丰种业、神华面业等为龙头的粮食产业链产值超过10亿元,带动基地59万亩,带动农户14万户。二是狠抓招商引资,实施项目带动。今年以来,我们积极创新招商方式,进一步明确招商思路,集中优势资源,找准目标,积极主动地开展粮食招商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总投资1.2亿元的辛安面业正在建设中,项目建成后,年转化优质小麦40万吨,占全县小麦总产量的1/2左右,届时全县小麦加工转化率将近80%,带动24万农户100万亩小麦生产基地,实现农民年增收1.1亿元。三是抓好生产基地建设,着力生产与龙头企业的对接。我们重点抓好了50万亩无公害小麦生产基地、13万亩的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和10万亩的绿色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同时,组织xx丰种业与13万亩种子繁育田对接、神华面业与10万亩绿色小麦对接,实现订单生产,优质优价,促进生产增效,农民增收。

第二篇:粮食生产总结

道县2014年粮食生产情况汇报

道县人民政府 2014年3月12日

道县被评为2013“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今年县委、县政府发展粮食生产思路更清,措施更硬,投入更大,并出台《道县2014年发展粮食生产实施意见》。目前,全县上下狠抓粮食生产任务落实、春耕农资准备、办点示范,我县粮食生产的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完成春播粮食54万亩,其中早稻37.5万亩,来势较好。

一、当前粮食生产进展情况

1、粮食任务落实实。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计划面积113.2万亩,总产42万吨以上。其中:水稻播种面积80.2万亩,总产34.5万吨。早稻39.3万亩,晚稻39万亩,中稻1.9万亩。旱粮播面33万亩,总产7.5万吨,突出以玉米、大豆生产为主,播面分别为12万亩、7.3万亩。县里相继召开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粮食生产会议,把粮食种植任务层层落实到乡镇、村组,确保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农业部门加大春耕备耕服务力度,备足种子、化肥、农药、秧盘、农膜等农资21100余吨,满足春耕需求。目前,全县完成早稻栽插37.5万亩,完成95.4%;春播玉米9万亩、大豆7.5万亩,比去年同期增加1.7万亩、0.2万亩。

2、早稻集中育秧效果好。县里投入财政资金400余万 元,落实早稻集中育秧17.6万亩,比去年增加2.6万亩,落实秧田0.84万亩,落实育秧点950个,育秧主体396个,新建育秧大棚30个、新增大棚面积6000平方米,落实“一点两人”数280个,举办培训班25期,印发资料2.5万份。提供优质种子10万公斤、秧盘800万片、壮秧剂30吨、催芽器160台。早稻集中育秧的推广改变了我县部分地方迟播、迟插的习惯,促进了合理密植,为早、晚稻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高产创建早到位。今年我县高产创建工作早开展,生产早落实,按照“办好点、抓好线、带好面”的原则,多方推进,以点带面,创建了万家庄、营江、祥霖铺、梅花等4个早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和蚣坝镇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乡镇,万亩示范片内都落实好了1000亩以上的机插秧示范方。各乡镇、村组也按照县里发展粮食生产的要求分别落实好了千亩示范片、百亩示范方。目前,各高产创建示范片、点早稻来势很好。

4、夏收粮油喜获丰收。去年,我县大力秋冬农业生产,全省秋冬农业生产流动现场会在我县召开,全县秋冬种生产上了一个新台阶。据测算,预计2014年夏收油菜面积12.3万亩,比上年增加3万亩,预计产量11088吨,面积、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2.26%、54.83%。今年全县夏收粮食播种面积3.6万亩,比去年增加0.045万亩,预计产量5189.4吨,比上年增加135.4吨,增长2.68%。其中,马铃薯种植 面积0.83万亩,比去年增加0.005万亩,预计产量1311.4吨;蚕豌豆2.73万亩,较去年增加0.04万亩,预计产量3878吨。今年夏收粮油作物在种植面积、产量都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

二、我县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做法

1、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增强产业竞争力。

通过优化粮食生产布局,可以集中优势资源,突出功能建设,挖掘生产潜力,达到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目的。一是调优结构。适当调整粮食与经作的比例,严格控制烤烟种植面积,减少与粮争田的矛盾,在去年基础上进一步减少烤烟种植面积,种植烤烟后必须种上晚稻。二是扩大面积。在潇水、濂溪、伏水、泡水、永明、九疑河等灌溉条件好、土壤肥沃的沿河流域,选择品质好、抗性强、产量高的高档优质稻品种,实行一片一种,发展高档优质稻35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并与金穗粮油等龙头企业开展合作,抓好20万亩标准化优质稻订单生产基地建设,外销广东市场。同时,加强河流环境保护,确保“米袋子”安全。三是改革耕制。因地制宜推广“油-稻-稻”、“肥-稻-稻”新耕制,在万家庄、营江、梅花、新车等乡镇发展“油-稻-稻”12万亩,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双季稻面积。在蚣坝、白马渡等乡镇推广绿肥种植18.5万亩,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四是发展旱粮。在桥头、仙子脚、洪塘营、横岭等高海拔山区旱地和高岸田发展优质玉米,同时减少大豆种植面积,提高粮食产量,增加 种植效益,今年计划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比去年增加2.7万亩,春播玉米已完成9万亩,目前长势好。

2、强化政策支持引导,增强行政推动力。由于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社会效益高,是战略性基础产业,政府必须加强支持引导,才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是严格落实责任。我县继续实行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高位推动,把粮食生产任务层层落实到乡镇、村组、田块,同时,建好台账。县、乡、村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末位淘汰。二是切实保障投入。2013年我县产粮大县奖励资金是2161万元,比去年增加329万元,今年全部用于集中育秧、高产创建、农机推广等。年初,县财政投入400万元对水稻集中育秧种子、秧盘、农膜等进行补贴。同时,建立粮食发展基金,对发展粮食生产成效好的乡镇实行扶持、奖励,经过县粮食生产领导小组考核,每个乡镇奖励3-8万元,进一步调动乡镇的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大力培育农业新型主体。按照自愿、有偿、合理、有序的原则,大力引导、支持对外出打工的土地、抛荒的耕地进行流转,促进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解决想种没得种和耕地抛荒的难题。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主体,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40余家。实行集中育秧等农业项目向新型农业主体倾斜,并对种植100亩以上的大户进行6000-10000元的补贴,提高大户的种粮积极性。

3、筑实高产创建平台,增强示范带动力。通过“办点、抓线、促面”的原则,示范带动全县粮食生产均衡发展。一是抓好办点示范。突出抓好万家庄、营江、祥霖铺、梅花等9个粮食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蚣坝镇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乡镇及23个千亩片,112个重点村100亩示范点,整合高产创建、水稻集中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等项目资金、技术,实行资金向示范区倾斜、项目向示范区集中、技术配套向示范区聚集,树立示范样板。二是抓好“七线六走廊”双季稻生产。“七线”是道贺高速、厦蓉高速、国道207、省道

323、洛湛铁路及道清、道滴等县乡道,“六走廊”即潇水、濂溪、伏水、泡水、永明、九疑河沿河流域,也是道县的粮仓,通过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及先进配套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目前县“两办”及农业局已开展了一次调查摸底,对“双改单”、耕地抛荒现象进行全县通报,被通报的乡镇负责人须向县长具体说明原因。

4、推广集成配套技术,增强科技支撑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强化科技支撑,减少种粮风险,提高粮食单产,提升粮食品质,增加种粮效益。一是突出抓水稻集中育秧。进一步推广水稻集中育秧、合理密植、安全齐穗等三项关键增产技术,引导支持集中育秧专业户、合作组织、种粮大户开展集中育秧示范,解决我县部分地区迟播、迟插及种植密度稀的问题,确保晚稻安全齐穗,增加产量。全县完成早稻集中育秧示范17.6万亩,较去年增加2.6万亩,辐射带动全县软盘盖膜育秧10万亩。二是推广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目前全县已成立6个专业合作组织,防治队伍80余个,队员900余名,落实专业化统防统治20万亩。三是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县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140万亩,其中粮食79万亩以上,为粮食增产奠定坚实基础。四是重点突破机插秧。进一步推进农机农艺的融合,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购置农机,大力推广机耕、机播、机插,重点推广机械插秧,全县补贴购置插秧机200余台,落实早稻机插秧育秧1300余亩,完成早稻机插8万亩,比去年增加2万亩。

5、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强发展保障力。加强农资安全,保证粮油产品质量量安全是发展粮食生产、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一项很重要保障。一是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从2月下旬开始,县农业局大力开展放心农资宣传下乡赶集、宣传进村入户活动,出动人员120余次,出动宣传车30台次,悬挂横幅45条,张贴宣传单2300张,发放各类资料1.6万份,营造了良好氛围。二是加大源头治治理。我县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大力开展农资打假护春耕活动,强化源头治理。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出动执法人员220人次,在县内检查种子总代理商9家,经营摊点120余家,查获不合格种子1000公斤、肥料25000公斤、农药1000公斤,价值7.8万元。我县打击假冒伪劣,护航放心农资进入农村市场,确保了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三是开展农资经营示范店建设。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向农资经营户宣传相关开展农业 法律法规。同时,在乡镇创建“放心农资经营示范店”20余家,规范经营行为,倡导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杜绝购进、销售假冒伪劣农资。农资产品经营企业配送优质放心农资产品5000余吨,让农民放心购买“信得过”农资。

三、存在问题

一是受气候影响较大。近来我县春季低温阴雨,对春播、早稻栽插有一定影响。二是土地流转有难度。由于一家一户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实行土地承包长期不变,农户对土地私有化倾向,土地流转慢、规模不大,且不规范,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不仅没有得到种粮补贴,还要出土地租金,制约了土地流转。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滞后。部分地方农田基础设施差,没有水源灌溉,因旱不能种双季稻,有些地方由于交通不便,不利于推广机械化生产,不利于挖掘生产潜力。四是种粮效益较低。尽管今年农资价格与去年相比,稳中有降,但是由于劳动力成本增加,外出打工更划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不过国家出台了提高了粮食最低保护价3-5元的政策,随着粮食价格有所回升,对粮食生产是一种利好。

四、下阶段重点工作

1、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监管。由农业局牵头,联合工商、质监、物价、公安等部门继续深入到全县各农资生产企业、农资批发市场、农资经销点等全面开展农资打假护春耕行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及乱涨价、哄抬物价的行为,切实 维护农民的利益,保障粮食生产顺利进行。

2、进一步强化技术服务。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服务,扎实抓好早稻、玉米、大豆等作物田间管理等工作,并抓好农资供应等服务,做好抗旱防汛准备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3、进一步抓好高产创建工作。重点抓好4个部级早稻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及蚣坝镇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推进工作,积极抓好田间管理技术措施的落实。

4、进一步加强惠农政策的落实。认真做好早稻、玉米种植面积的核实、登记造册工作,积极落实良种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同时抓好高产创建、新增粮食产能田间工程等惠农工程的落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增强粮食生产发展后劲。

第三篇:粮食生产

抓好粮食生产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当前,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大幅上涨,世界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粮食连续4年增产,今年夏粮又获丰收,粮食市场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相对平稳,对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着眼大局和长远,我国粮食生产还面临许多制约和挑战,要确保长期立足国内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始终做到“手中有粮”,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大粮食和农业生产力度,建立健全支持保护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长效机制。

一、我国有条件有能力始终做到“手中有粮”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在宏观调控中加强农业,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连续下发5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在制度、政策和投入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促进我国粮食自2004年以来连续4年稳定增产。

200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0032亿斤,比2003年增加1418亿斤,是自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4年增产。粮食单产连续4年创历史新高,2007年全国粮食平均亩产633.4斤,比2003年增加55.7斤,增长9.6%,粮食生产科技贡献率达到49%。今年,我国夏粮生产在基数较高、自然灾害多发重发、市场波动较大的形势下,单产再创历史最高水平,总产有望超过2400亿斤,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5年增产,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些成就的取得,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央的惠农政策好,措施针对性强;同时,也得益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是多方面因素综合推动的结果。

强化政策支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对于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至关重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粮食生产,针对种粮比较效益低、农资价格上涨幅度大等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先后取消了农业特产税、牧业税、农业税

和屠宰税,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增支综合补贴,建立产粮大县奖励和重点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各地也制定了扶持政策,初步构建了新时期粮食生产政策支持体系。这些强农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基层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强化责任落实,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前提。近年来,针对我国耕地资源持续减少,耕地质量下降的突出问题,我国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基本农田数量不减、质量不降和用途不变,坚决遏制耕地过快减少势头和耕地撂荒现象发生,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为稳定粮食面积提供了重要保障。考试大网站收集同时,中央再三强调要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要求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对本地区粮食生产负主要责任,分地区、分作物落实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各级农业部门积极挖掘粮食生产潜力,引导农民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努力扩大水稻、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面积,坚决遏制水稻“双改单”,发展双季稻。

强化科技支撑,努力提高粮食单产。依靠科技挖掘粮食单产潜力,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根本途径。针对品种更新较慢、科技创新不够、技术推广普及到位率低等问题,我国不断加大对农业科技发展的支持力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各级农业部门组织开展以主导品种、主推技术、主体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病虫害统防统治、保护性耕作等节本增效技术。今年,为进一步挖掘科技增粮潜力,农业部精心组织开展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通过应用优良品种,推广集成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推进粮食生产先进技术推广普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带动区域大面积增产,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粮食生产物质装备水平。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粮食稳定发展的物质保证。2004年起,针对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国家紧紧围绕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这个重点,先后组织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沃土工程、种子工程、植保工程、中低产田改造和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高产稳产农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加强农业综合服务能力,为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强化行政推动,创新粮食工作机制。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切实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粮食生产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机制。近几年,我们坚持粮食生产联席会议制度、领导联系点制度、工作督导制度和专家指导制度,不断创新粮食生产工作方式。农业部先后组织开展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强行动”、“农业科技入户行动”、“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年”等,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抓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二、实现我国粮食稳定发展面临新要求新挑战

我国粮食虽然实现了连年增产,但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薄弱,经济社会对粮食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巩固粮食发展的良好势头、始终做到“手中有粮”,面临着一系列新要求新挑战。粮食供求平衡压力加大。从总量看,尽管近几年我国粮食连续增产,但供求偏紧的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近年来,我国粮食需求每年增加约80亿斤,需求的刚性增长将使我国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从区域结构看,粮食主销区在增加,调出省在减少,产销平衡区在缩小,主销区粮食产需缺口逐年扩大。从品种结构看,小麦供需总量基本平衡,但优质专用品种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大米占居民口粮消费的60%,且比重还在逐年提高,稻谷供需呈偏紧态势。随着饲料和工业用粮需求快速增长,玉米正在由产大于需转向供求趋紧。大豆进口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高。

资源短缺约束增强。我国粮食生产受耕地、水资源等资源短缺约束明显增强。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18.26亿亩,比1996年减少1.2亿亩。目前,全国人均耕地面积1.38亩,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尽管国家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耕地大幅减少的趋势有所遏制,但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耕地减少的趋势难以逆转。我国水资源严重不足,且时空分布不均。2007年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873立方米,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灌溉每年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尤其是华北、东北、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粮食生产发展。

种粮效益持续下滑。近几年,虽然支农力度不断加大,粮食价格恢复性上涨,但受农资、人工价格上涨等影响,水稻、小麦和玉米粮食作物平均直接费用以年均6%—8%的速度攀升,粮食每亩纯收益呈下降趋势,农村劳动力种粮的机会成本高。2004—2006年,全国粮食亩均纯收益分别为382元、329元和320元,2007年收益继续下滑。据监测,今年5月份尿素、氯化钾和磷酸二铵平均价格同比涨幅超过20%、90%和70%,仅化肥涨价就导致每亩粮食生产成本增加50元左右。

国际市场约束加大。从2006年6月份开始,全球粮食价格迅猛上涨。2007年国际粮食价格上涨42%,其中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上涨47%。今年国际粮价仍在大幅度轮番上涨,不断创新高。5月份,国际大米、小麦、玉米每吨价格分别达到873美元、350美元、244美元,同比分别上涨197.6%、72.5%和53.5%。粮食价格不断上涨,世界性粮荒迅速蔓延,使我国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余缺难度增大。在全球粮价上涨的同时,国外针对我国的技术性壁垒大幅提高,反倾销反补贴力度加大,与我国的贸易摩擦更趋频繁,遏制了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灾害影响趋势加重。近年来,我国极端气候明显增多,各种自然灾害呈加重趋势。近几年,我国年均粮食作物自然灾害受灾面积6.2亿多亩,其中成灾3.7亿亩,绝收9600万亩,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9%、23%和6%,年均造成粮食损失1000亿斤左右。今年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经历了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北方干旱灾害、部分地区的冰雹灾害、汶川特大地震灾害、近期南方大范围强降雨带来的洪涝灾害,进入汛期后,气候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增强;同时,病虫害发生频率高,防治难度大,粮食稳定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第四篇:2005年xx市粮食生产总结

2005年xx市粮食生产总结

xx市农业委员会

(2005年12月5日)

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

今年全市粮食面积927.1万亩,总产达68.5亿斤,超计划目标5.5亿斤,增长8.7。其中夏粮18.3亿斤,创历史新高;秋粮因灾减产,但仍超过50亿斤,属于历史上第五个丰收年。

1、夏粮。全市夏粮收获面积314.4万

亩、单产291.6公斤、总产18.3亿斤,较上年分别扩大37.6万亩、增加8.7公斤和2.68亿斤。其中小麦301.38万亩、单产291.8公斤、总产17.59亿斤,分别较上年扩大38.2万亩、增加8公斤和2.65亿斤。

2、秋粮。全市秋粮面积612.7万亩,总产50.2亿斤,较去年减产6.12亿斤。其中水稻面积498万亩,比上年的485万亩增加2.7%;预计平均亩产453.9公斤,比上年的518.7公斤减产12.5%;总产45.25亿斤,比上年50.37亿斤减产11%。全市玉米面积51万亩,比上年的50万亩增加1万亩,预计平均亩产276公斤,比上年的361公斤减产85公斤,总产2.83亿斤,比上年3.6亿斤减产0.77亿斤。全市山芋面积18.2亩,比上年的19.2万亩减少1万亩,平均亩产355公斤,比上年395公斤减产40公斤,总产1.3亿斤,比上年1.5亿斤减产0.2公斤。全市大豆面积38万亩,比上年30.5万亩增加7.5万亩,平均亩产97.8公斤,比上年139公斤减产41.2公斤,总产0.75亿斤,比上年0.85亿斤减产0.1亿斤。

3、分析增减原因。一是受旱灾影响。今年从5月份开始的持续高温干旱,使全市大部分小水库、塘坝基本干涸。截至7月3日,受旱388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146万亩,尤其是春玉米正处在抽雄扬花期受旱,减产幅度较大。二是低温多雨影响。水稻后期普遍遭受长期阴雨、寡照和低温,株高、穗粒数、穗长均有降低,平均结实率只有77.2%,比上年降低5个百分点左右。三是迟栽水稻面积大。7月4-7日,全市普降大雨,趁雨栽插水稻77万亩,这部分水稻由于生长量不足,产量只有600-700斤。四是受13、15、16号台风影响,后期水稻倒伏面积20%左右,造成结实率降低5个百分点。

二、主要做法

1、抓良种补贴。一是完成全市498万亩水稻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登记、核查、公示、造册和统计上报工作,发放农民补贴资金7470万元。二是完成全市80万亩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的招投标、统一供种和技术服务等工作,补贴小麦良种800万公斤、落实补贴资金800万元。三是完成全市2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建设工作,采用“五统一”模式操作,每亩补贴8元,落实补贴资金200万元。

2、抓品种调优。通过粮食优质品种的引进、筛选、试验、示范、推介等活动,推动了我市水稻、小麦品种的优质化率进一步提高,全市优质麦面积由去年的100万亩发展到126万亩,扩大26.6%;优质水稻面积由去年的305.8万亩发展到339万亩,扩大33.1%。小麦、水稻作物的优质率分别达到42和68,分别较上年提高4个和5个百分点。

3、抓产销衔接。今年我委亲自抓了3万亩优质水稻产业化示范基地和400亩优新品种展示园,基地内由龙头企业在市场价的基础上,加价4分钱/斤订单收购,农技部门负责保优栽培技术指导。今年我委抓的3万亩基地内平均亩产达到600公斤,比周边地区水稻平均增产23.2%,实现了增产增收,深受农民欢迎。据调查统计,今年全市水稻、小麦订单面积明显增加,落实稻谷订单330万亩、小麦订单78万亩,分别比上年增加23、33.4。

4、抓大户建设。为了充分调动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提高种粮大户的科技种田水平,我们采取:一是对全市种粮大户进行调查登记,加强电话联系,全市有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654户,其中100亩以上的有233户、500亩以上的有7户、1000亩以上的有3户。二是邀请部分种粮大户参加全市组织的水稻优新品种观摩推介会,同时准备吸收部分种粮大户作为会员加入稻米协会。三是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种粮大户家中,开展调查研究和技术帮扶活动,深受种粮大户的欢迎。

5、抓科技服务。为充分发挥农业部门技术优势,帮助和指导农民搞好农业生产。重点加强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使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适用技术应用面积1365万亩次,比上年增加86万亩次,其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808万亩次、水稻旱育稀植215万亩、小麦精少量机条播68万亩、测土配方施肥262万亩次,分别较上年增加28万亩次、19万亩、37万亩次。同时积极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各类科技培训660场(次)、印发明白纸152万份、开展科技赶集320场次、培训农民68万人。

6、抓高产攻关。全市共建立各类示范片1227个、60万亩,比较上年增加39个、2.3万亩。其中水稻示范片738个、38万亩,比较上年增加28个、1.5万亩;小麦示范片482个、17.8万亩,比较上年增加12个、1.1万亩。其中13个万亩以上小麦高产攻关点平均单产358公斤,比全市小麦平均单产增加66.4公斤。

7、抓市场管理。为规范和整顿我市农资市场秩序,实现“打假护农、保粮增收”,市农业行政执法大

队按照国家和省农资打假护农专项治理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一系列工作,开创了农资市场整治的良好局面。据统计,截止11月底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4137人次,比去年全年还多出300人次,出动车辆1395台次、调查案件256起、查处假冒伪劣商品600吨,分别比去年全年多出75台次、15起、178吨。

三、2006年粮食生产思路

以良种补贴和优质粮产业工程建设为抓手,实行良种良法配套,组织好高产攻关,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以发展优质中籼稻为重点,努力建设好沿江200万亩优质稻生产基地;以发展中弱筋小麦为重点,努力建设沿淮100万亩优质专用麦生产基地;以优质主推品种展示、推介为手段,开展好技术配套、良种良法、订单生产、产业开发的示范点建设活动;以种植大户为科技扶持对象,加快新品种、新材料、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以推进科技进步为支撑,充分发挥好专家组的作用,开展好生产指导,提高技术的推动效益。2006年全市粮食总产实现66亿斤,粮食作物优质化比重较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

四、发展粮食生产的问题

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我市地处江淮,有71个乡镇252万亩耕地(占全市耕地面积42)在江淮分水岭区域内,易涝易旱,农业生产还没摆脱靠天收的局面。

2、粮食价格和农资价格逆向走势加剧,尤其是今年午季表现明显。午季粮油出现丰产不增收。据调查测算,夏粮:与去年同期相比,每亩减收76元,其中降价减收46元(291.6公斤/亩×1.24元/公斤-282.9公斤/亩×1.44元/公斤=-46元/亩),农资涨价每亩减收30元。当年实际种麦效益只有174元/亩(291.6公斤/亩×1.24元/公斤-农本188元/亩)。这种粮食价格走低,农资价格走高的逆向走势值得关注,否则会影响农民种田积极性;农民形象的说:“国家给农民的补贴钱,又被无形市场拿走了”。

3、水稻、小麦良种补贴工作量大,投入的精力多,行政成本比较大。

4、农技队伍不稳,技术推广无法保障。随着县乡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我市县、乡农技推广体系绝大多数陷入“线断、网破、人散”的困境,农技推广队伍濒临溃散;同时,农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不仅表现在设备和仪器设备老化、多年未更新,而且表现在基础的试验、调查、培训工作经费都无法保障,科技兴农、科技增收任重道远。

5、农业产业化总体水平不高,规模龙头企业特别是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加工层次低、农产品加工增值份额小,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化、规模化种植拉动能力较弱。

五、几点建议

稳定和发展粮食生产,关键在于如何提高粮食生产效益,粮食价格的高低、农资价格的高低、产量水平的高低等因素综合影响着粮食生产效益。目前,靠粮食再提价,可能性不大,只有在降低农本、提高单产、发展产业化上做文章,走优质化、区域化、产业化之路。为此,建议:

1、加强粮食作物高产攻关示范点建设,这是改变我们农技人员工作方式和推行技物结合的最好方法。建议,在继续抓好小麦高产攻关的同时,有选择性地抓好几个优质水稻产业化试点,采取农企结合的办法,农技人员负责产前、产中无公害高产栽培,企业负责订单收购和品牌开发,以点带面,推动粮食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

2、继续加强农资市场管理。重点加强农资价格市场的管理,加强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质量的管理,加大查处打击力度,严防坑农、害农事件发生。

3、加强小麦、水稻良种补贴管理。进一步规范良种补贴工作程序,寻找良种补贴的新机制,尽量减少行政成本。建议:省政府应进一步明确各级财政配套工作经费的比例,如市级财政配套工作经费占良种补贴总额的0.5%、县级财政配套工作经费占良种补贴总额的1%,以便各级财政和工作部门好操作。同时,在良种补贴招标过程中,应以实施主体进行招标或以市级采购中心进行招标,尽量减少行政成本。

4、加强优势粮食生产区域建设。粮食要稳定发展,必须要走产业化之路。发展粮食产业化,必须在粮食主产区率先发展。建议,省政府进一步修改、调整皖政〔2003〕56号文件,将我市全椒县、来安县、天长市、南谯区列入安徽省优势水稻生产区域,因为,我市是粮食主产区,粮食的优势是稻谷,在地理位置上,全市属于南方稻区籼稻的北缘,常年水稻面积在450万亩左右,总产在250万吨上下,年调出量在130万吨以上。

5、加强基层农技队伍推广体系建设。建议省政府出台可操作性文件,切实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理顺关系,明确公益性服务主体,农业科技力量可由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统一调配或集中使用,充分发挥其作用,确保农业科技真正长入农业。

6、加强农民专业协会的培育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围绕一个产业自发的组成专业协会,让他们外连市场,内连基地,自觉地研究生产与市场,促进产业升级和链条延伸,实现“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之目的。

7、加强农田基础建设。现有的农田基础建设多数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建成的,尤其是与农民密切相关的小型水利工程、设施等投入严重不足,出现了一些水利死角和“望天收”田,制约着粮食生产的稳产与高产。建议,应切实加大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在治理河流、大库的同时,加大对小型水利和标准农田的治理力度。

第五篇:粮食生产汇报

一、立足实际,提高认识

XX乡位于河南省XX县城西北XX公里处,辖XX个行政村,XX个自然村,人口XX万,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XX万亩,XX乡是一个平原乡、农业乡,素有“XX粮仓”之称,境内无山、少矿藏,资源优势不明显。乡党委、政府一班人深深的认识到,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和重要战略物资.,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安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放松对粮食生产的管理,将对全乡、乃至全县、全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稳定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是管理好通胀预期、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的基础,也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因此在2011年的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支持力度,抓好政策落实,努力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稳定发展。

二、通过项目建设,促基本农田改造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改造中低产田。粮食生产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作物产量不高,低产面积大,二、未利用土地利用不充分,基本农田内道路不规则,分布不合理,小地块太多,田坎面积大,地块零散,三、重用轻养,地力衰退,绝大部分耕地严重缺磷少氮,比例失调,造成氮肥越施越多,生产成本越来越高,生产效益越来越低。

针对这个情况,乡党委、政府立足农业大乡的实际情况,加大政策性资金项目争取力度,去年先后争取到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粮食中低产田改造,巩固退耕还林等一大 1

批项目,争取到1亿多元上级资金用于XX的建设和发展。

乡党委决定把土地整理项目在XX乡北面的常庄、惠河等七个村委进行,加强项目区内土地的田、水、路、林、村的治理,全面改善农田水利、机井、电力配套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使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基本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俱佳,使农业景观格局美化,农业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升级,带动和促进种植业的发展,提高农作物平均单产,激发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速农村经济发展。仅此一项工程,可使受益土地面积达2万多亩,增加粮食产量200万公斤,农民年增加收入近二百万元,大大增加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发展畜牧养殖业,加大粮食转化,增加农民收入 针对前几年粮食连年丰收的喜人局面,乡党委、政府一班人积极动员广大人民群众采取措施,促进粮食的就地转化,提高农民收入。

1、大力发展养殖业,泰山乡不仅是粮食生产大乡,也是畜牧生产大乡,境内有泰丰农业发展公司、宏运养殖有限公司、豫丰黄牛养殖、丰康养殖等一批全县知名企业,目前全乡存栏在100头以上的养殖户达到72家,全乡大牲畜存栏达23000多头。

2、发展以优质粮食为原料的小型食品加工业,推进粮食转化。把目光瞄在发展食品加工业上,以发展近农型工业为主攻方向,以小型粮食加工企业为重点,采取户办、联办等形式,推进粮食转化。

四、当前工作及今后的工作打算

2010年10月以来,我乡遭遇50年未遇大旱,截止目前,境内没有一次有效降雨。持续的旱情,导致已播种的7万亩小麦处于极度干旱状态,严重危机着我乡夏粮安全、人畜饮水及社会稳定。针对今年的冬春连旱,乡党委、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抗旱保苗。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为政委,乡长为指挥长的抗旱浇麦工作指挥部,从政治的高度以对广大百姓负责的态度,把抗旱浇麦工作做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切实摆上位臵。一是从农办、民政等部门抽调20余名干部组成5个工作组,进驻各村指导抗旱工作,二是广泛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现有水利设施和水源,开展抗旱浇麦工作,能能浇一亩是一亩,乡党委、政府特别要求沿红河、惠河、淠河沿岸的村委一定要抓好抗旱浇麦工作,坚决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督促沿河地块的村民,想尽各种办法,克服各种困难,保证不隔地块全部浇灌;没有井和河流的村委也要想尽办法组织人力、车辆拉水抗旱保苗,保证今夏小麦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自2011年2月5日以来,全乡共抗旱浇麦1500亩,出动劳动力320人次,动用灌溉设备270台次,日浇灌面积700亩左右。目前经河流、坑塘、机井灌溉面积占小麦种植面积的25%,有效缓解了部分麦田的旱情。

在今年的工作中,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土地法》等法律、法规、条

例的规定,进一步严格落实基本农田管理法律法规,依法管护基本农田和标准农田。

2、坚持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水平,增加科技含量,引进和推荐一批高产优质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推荐使用一批优质化肥、农药产品,提高粮食单产。重点抓好“优良品种、保护性耕作、水稻旱育秧抛秧、地膜覆盖栽培、病虫草鼠综合防治”和平衡施肥等六大技术的推广。

3、坚持做好减灾避灾措施落实推广。首先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配套工作,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其次自然灾害是影响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要坚持适时早播,把影响粮食产量的播种时间关键时期安排在适佳时期害。第三要加强农作物病虫监测和新出现的农作物病虫种类的防治研究,加大技术指导,降低病虫危害。

4、着力粮食综合生产力建设,加强耕地生产力的保护。要以效益为出发点,大力推广节本增益技术,抓着土地综合开发继续在我乡实施的有利时机,扩大土地整理面积,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5、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作业水平,农业部门要抓好示范片、抓好大户、抓好科技入户工作。

2011年2月25日

下载2013年粮食生产总结2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粮食生产总结2.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1年度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

    镇2011年度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状 村: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文件和省、市、县粮食生产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定面积、主攻单产、优化结构、增加效益、提升能力”的要求,巩......

    粮食生产安全

    江苏省粮食集团储备粮 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切实保障储备粮的安全,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充分发挥省粮食集团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应急备荒......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粮食生产工作总结2007-12-16 23:30:19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xx乡2005年粮食生产工作总结 今年,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把粮食生产工作摆上了重要位置,......

    粮食生产工作简报(通用)(大全五篇)

    粮食生产工作简报范文(通用5篇)在现实社会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简报都不陌生吧,简报是单位领导对一些问题做出决策的参考依据之一,也是单位推动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拟起简......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

    秋季粮食生产情况汇报材料秋作物生产时间短,回旋余地小,夺取秋粮丰收,需要抓好生产生产上的每个环节。尤其是秋粮生产在全年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抓好秋粮生产、夺取......

    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

    ×××粮食生产目标管理责任制为认真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讲话和省、市、县有关发展粮食生产工作会议指示精神,全面提升我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全场双季稻播种面积,促进农民持......

    乡镇粮食生产工作计划

    今年是国家强农惠农政策连续七次锁定“三农”的一年,也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之年,认真抓好今年的粮食生产工作,对有效促进我乡粮食生产保持持续上升的......

    粮食生产绝不能忽视

    粮食生产绝不能忽视2011-02-15来源:延安日报前不久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2010年全国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总产达到10928亿斤,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