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业前线:素食店的前景观望
创业前线:素食店的前景观望
吃惯了大鱼大肉的都市人渴望回归健康的饮食,素食店就这样出现在了人们的生活中。创业开家素食店到底有没有市场?发展前景又怎样?我们可以来看看福州素食店老板的例子。
第二篇:素食店创业计划书
素食店创业计划书
一、选址:闹中取静
素食的特殊性使其在选址上有别于其他酒店。通常适合开素食餐厅的地点有三种:第一、大型居民区和大排档林立的食街和交通要道。通常这些地方是餐饮的聚集地。商业繁荣、人气旺,在这里开素食餐厅,光顾的客人会很多。但是这和素食餐厅清幽雅致的就餐环境有些不符,如果选择这个地点开店,一定要在装修上多下些功夫;第二、老人和年轻女性聚集的地方,也就是说在老人活动中心、写字楼、办公区附近。老年人因高血压、糖尿病等老年病的困扰倾向于吃素,而年轻的时尚女性为保持身材,也对素食情有独钟,这些人可以说是素食餐厅的潜在客户群;第三、寺庙、道观云集的地方。不管餐馆开在什么位置,一定要符合“闹中取静”的要求。
二、装修:清新脱俗
如果把素食餐厅装修得金碧辉煌就会给客人一种名不副实的感觉,因为很多素食者都是冲着餐厅“清欢”的就餐环境来的,并且装修豪华的餐厅,会给客人留下价格昂贵的印象,使很多客人对餐厅“敬而远之”。所以素食餐厅在装修上要以平淡、朴实为佳,最好能给客人一种“脱俗”的感觉。如果是社会型素食餐厅,装修时尽量避免宗教色彩,颜色上要淡雅、清新。
除了店面的装饰外,素食餐厅还可以通过追加一些附加值来吸引客人,如在餐厅里准备一些道教、佛教的宗教书籍、倡导绿色健康饮食的杂志、藏族的小工艺品等。
三、出品:鲜、特、新
素食餐厅对菜肴出品的要求非常严格:首先是原材料必须新鲜。素食餐厅每天都要耗费大量的时令蔬菜和干鲜果品,这些原材料是否新鲜直接影响到客人对餐厅的印象,所以要严把采购关和储存关,防止因蔬菜腐烂变质而引起不必要的.浪费;其次菜品要有特色,素材的选料比较便宜,如果菜品没有特色,很难吸引客人来就餐,所以素食不仅讲究选料,还要在制作工艺上下功夫,可以给菜肴加入一些文化内涵;此外还要保持素食的原汁原味,不加人工色素,口感不能太油腻,这就是说素食餐厅在聘请厨师时,如果能聘请到一个既精通素食制作工艺,又精通点心、素面、素包子、斋卤味的厨师,餐厅也就成功了一半;再次是建立良好的购货渠道,要想素食餐厅有特色,就要有广泛的购货渠道,除了和蔬菜供应商建立好联系外,还要和一些素食研究机构处好关系,这样,素食才能常“新”。
四、顾客定位
第一类中青年人,他们厌倦了都市的喧闹与拥挤,厌倦了餐桌上日益增多的鱼肉海味,希望从素食中寻觅一缕清香,一份恬静;
第二类有饮食忌讳的人,因民族习惯、宗教习惯以及保健需要等因素,一些人不吃荤腥,他们希望吃素也能吃出些“花样”;
第三类老年人,因为担心大鱼大肉中的脂肪和胆固醇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肥胖者是素食的忠实拥护者,素食也是他们理想的荤食替代品;
第四类爱美女性,满足女性爱美的需求,素食中含大量的维生素E能够使女性皮肤更加娇嫩,起到极佳美容效果,同时使身材更加苗条。素食可以满足部分高素质群体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五、投资参考
记者综合各地情况发现,素食餐饮店一般有如下三种投资规模:
一种是大中型素食特色菜馆,设在省会或大中型城市的一类商圈,地处商业中心区、餐饮集中区域,经营面积300平方米以上,总投资50万元以上。
一种是中小型店,主要经营特色菜肴、特色小吃,市中心或区域性商圈内,地处商业中心区、准商业中心区或餐饮集中区域,经营面积200平方米以内,投资规模10万元以上。
一种是特色店,经营面积100平方米以内,地处准商业中心或集中居民小区,投资规模在5万元以上,经营快餐、各类素食点心等。
素食餐饮店的回报期最少在一两年内,建议急于赚钱的投资者不要从事此行业。而《城乡致富》针对的小本创业者最适合第三种创业方式。
六、经营种类
第一:特色的素菜。这应该是素食餐厅的核心生存力之一,专业素食与非专业素食的差别,在此体现,菜品不必非常多,但是美味是必须的保证,同时,还可以考虑同一菜品的多种口味,满足不同口味的人的需求;
第二:粥类。当前在外就餐,想用粥的话,是相当麻烦的,或者无处可买,或者代价比较高,相对米饭、面饭来说,粥一方面可以解渴,另一方面入口也较其他品种更为适宜,也就是进食的舒适度比较高,此外,粥的种类很多,营养价值也很出色,利用各种原料煮出来的混合粥,在美味上也可以有很出色的表现;
第三:果汁类。果汁类是酒类的替代品,可以分为两类果汁,一类是采购超市内各种种类的果汁出售以赚取差价,尽可能采购尽可能多的品种——可以考虑在店内设置一个橱窗专门用来展示这些饮品,必将十分醒目——毕竟相对超市来说,餐厅可以收集更多的品种;一类是餐厅提供100%纯榨果汁,可以考虑与周边的水果店进行合作,以避免过多的果品积压和损耗;
第四:特色米饭、面饭。这方面也大有可为,比如红薯米饭,南瓜米饭,萝卜米饭,都十分的美味,成本低廉,即便比较低的售价也十分的可观;
第五:收集各种便宜制作的特色小吃;
第六:馒头包子类。这类食品受限于人员、场地、存放条件等多种因素,如果可以自己制作自然是没有问题,如果不成,可以考虑与这方面店铺进行合作,或者出于安全的考虑,不提供也是可以的。
七、营销建议
1.素菜馆当然得主营素菜。目前素菜分两种,一是常规的家常素菜,二是佛门素菜。佛门素菜要做出特色和品位,非常难,得请专门的佛门素菜制作厨师,且店门的装修费用较大,投资受限。可先做家常素菜,若有必要,以后可以再向专门的佛门素菜发展。做家常素菜就要求经营者紧紧抓住素食比荤素更加宽泛这一特点,小麦大豆、蔬菜瓜果什么都可以做。
2.针对“新素食主义者”嗜素的原因在于吃腻了肉类,改为从素食中取得营养,所以关键还在于菜品的科学合理搭配。菜谱必须请营养方面专家来订制。这样,一份餐食就可以针对不同的品味作不同的搭配,包括分量大小,内容安排,口味浓淡,冷热相拼,营养配备等。
3.门面、装潢关键得突出个“素”字,因此店堂无须很大,但一定要干净、清爽,有“小葱拌豆腐”的感觉。再说这里毕竟是卖吃的,清洁肯定是首要条件。此外,店面布置合理,物品分类排列,做到尽量能让来者一看就把所有品种尽收眼底,一眼望去皆是素食,自然就会让消费者留有深刻印象,同时也充分显示素食的特色。
4.素食品种五花八门,多的可以100样。开素食店虽是件巧事,但对服务员却是个考验,一般来说有两、三个服务员就够了,但他们都必须对店内商品了如指掌,向顾客介绍时也应如数家珍,并有针对性。通常,素食品有好几类,有的属魔芋制品,有的属香菇小麦蛋白制品,还有大豆分解蛋白类制品也很普遍。魔芋制品是最常见的素食,也是医疗效果颇佳的一类,两千年前中国人就用它来治疗糖尿病,足见其价值。它还具有许多对人类健康十分有益的作用,诸如减肥、防止动脉硬化等。大豆分解蛋白制品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它有着很高的营养价值,据说能与鸡蛋、牛奶及肉类相媲美,也颇受青睐。
5.素食店的淡旺季有些与众不同,由于它的顾客群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一般农历的每月初一、十五或者一些佛门盛事,例如观音诞,也就成了素食店买卖的黄金时间。而逢上一些农历节日,更是会出现门庭若市的景象,一天也能有个千儿八百的收入。这样的时节,可别白白错过了。
6.作为一家与众不同的素食店,应该主动出击,多从顾客角度出发,多为顾客着想,实行周到热情的服务。选几样大伙公认好的、或者以前比较好卖的、颇具代表性的品种放在小碟子里供顾客自己品尝、自己挑选,货真价实才能让消费者放心。而对于一些食品的某些特性要会引导顾客,如大多数魔芋制品不宜放冰箱,因冷藏会影响其品味,服务员就应记得主动提醒顾客。
7.由于素食餐厅没有动物血等东西,厨房很干净,所以经营者可以采用明档经营、现场制作、开放式厨房等经营模式。这样可以拉近餐厅和客人的距离。
第三篇:化妆品行业创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化妆品行业创业前景和发展趋势
如今正是化妆品行业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城市经济水平日渐提高,国人逐渐成熟的美妆观念,都带给化妆品行业大好的财富商机。根据第15届中国美妆产业创富论坛公布:中国化妆品市场2011年销售额突破2000亿大关,市场规模跻身全球第三,中国化妆品市场销售额每年保持15%的销售额增速,预计到2013年,销售额将超过2645亿。
几年前随着国内新兴的美容产业迅猛发展,化妆品专卖店在国内开花遍地,但随着近两年消费水平的提高化妆品行业得以快速发展,县级城市也同大城市一般开始谋求商场品牌专卖化模式,街头巷尾的化妆品专卖店难以生存。这些私人化妆品店投资者渐渐意识到化妆品专卖店要谋求发展必须依靠品牌的力量,把化妆品专卖店做强必须走商场模式,把规模做大必须走连锁模式。
品牌化妆品连锁加盟经营形式做为众多经营形式的一种,已被众多中小企业投资者接纳,究其原因在于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优秀的企业文化、品目丰富的明星产品、广泛品牌知名度、优秀的资源配置等方面。加盟知名品牌被公认为中小企业投资者的致富捷径。随同着多种连锁经营模式被企业发掘出来,品牌化妆品连锁加盟做为企业未来业务支柱与营养供给源泉的角色日益明显,企业也更多的应用起连锁加盟经营形式,企业与加盟投资者之间呈现互惠互利的关系。
目前美妆连锁机构品牌比较多而且产品品质良莠不齐,投资存在风险,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规避高风险投资呢?加盟知名美妆品牌对于投资者更具有保障性,正规企业拥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通常企业文化可以最为直观的表达产品定位,也能升华员工的思想从销售人员角度认同品牌价值。另外品牌企业对于加盟商采取直接供货的形式,不存在质量、货源等问题。加盟店以统一的装饰装修出现在公众视野会带给受众更具说服力的形象,让消费者更加容易关注并接纳。人员培训等方面企业也会提供多方面支持。加之正规企业体制完整,公司市场、推广等部门都会协助宣传。
决定加盟品牌化妆品连锁店后下一步就是决定加盟的产品定位,是本土日化连锁店,还是国际高端化妆品连锁店?眼下很多经营化妆品连锁店的创业者在经营的时候都会有一个感同身受的想法,那么就是这个项目在市场上不是很好发展。原因就是前者市场饱和度较高,竞争激烈。所以选择一个好得品牌之外再去选择一个竞争小的产品方向就能事半功倍。My Storico.是中国第一家日韩美妆护肤名品体验式销售连锁店,My Storico所涵盖的美妆护肤产品坚持全进口定位。产品适合中国女性,高品质低价格,品牌和品类组合合理科学,与普通化妆品店、商场、超市和美容院形成明显区隔。另外公司设置专业的人员负责活动策划,有自己专业队伍设计节日促销方案,在宣传促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是企业对于顾客心理、产品方向都有准确的把握,能快速从竞争中突围,赢得中高端女性的认可。同时店铺融入众多知名品牌像dodo、ELENSILIA(爱希利亚)、BOTANIA(博太亚嫩菲尔)、NOCDE、ORIKS、SKIN A.Z、ANNSUE、105e、DOLAD、Style&co.等,商业的竞争形态也将由单一品牌间的经营竞争上升至由多个品牌共同参与的局面。掌握最好的品牌资源,拥有最好的品牌资源就拥有最广泛的顾客资源。
第四篇:医疗器械产业的创业前景
医疗器械产业的创业前景
本期创新与产业讲堂迎来了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强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他创业的经历,让我们了解到了医疗器械产业的巨大潜力。我对2011年3月才成立的公司一年多来的发展速度十分吃惊,这样一个鲜活的例子也说明了目前医疗器械产业的创业前景是很好的。
首先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09年底,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1.6亿,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2.5%。随之而来的是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需求的急剧增加,也就对医疗设备的需求会增加很多。但是目前全国各大医院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大多来自国外的企业或合资企业生产,国产的高端设备很少,而且中国卫生部在医疗装备方面的投入60%-70%都被国外产品所占有,仅有少部分的被一些国产的低端医疗器械所占有。如此多的使用国外产品必定带来看病费用高的问题。我们总是说现在越来越看不起病了,一个小小的检查就会花掉几百上千,还不说CT或核磁共振这些高端的检查。而一旦国产的医疗器械进入医疗市场,将会减少医院设备采购成本30%左右,随之而来的就是看病费用的下降。每个人都希望中国的老百姓能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而如何打破国外医疗器械在国内的垄断局面就是关键。所以医疗器械产业的创业的市场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十二五”期间医疗器械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发展机遇。科技部发布了《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并明确指出,先进医疗设备、医用材料等生物医学工程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已列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专项规划对主要科研、技术方向、关键性问题和政策的解读,将鼓励更多的高科技人才从事这个产业,也为未来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的有关专家也深入阐述了对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发展的分析、思考与建议。从国家政府对医疗器械科技产业的足够重视中可以看出,医疗器械产业创业的政府政策也没有问题。
但是,为何在国家对医疗器械产品质量严格监管、对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严格规范、对医疗器械技术创新大力扶持的情况下,那么多年我们的医疗器械企业小、多、散和低水平竞争这一现状仍然没有很好的改变?这不光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造成的,更是由于企业数量多、集中度低、研发投入不足、高端产品少、创新能力差、产学研体系未形成这一系列的问题造成的。找到问题关键,我们从事这块领域的创业才会找对路子。对于像交大这些高等学府,我们拥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在电子、物理、机械方面实力都很雄厚,每年都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我相信只要我们注重创新思想的培养,交大学子是能够在医疗器械这一领域创业的。
我觉得,只要企业注重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上下功夫,进军高端市场是没有问题的。我们的创业也可以考虑整合现有的数量众多、规模较小的企业,创立一个集中而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拥有中国自己的医疗器械民族企业对我们很重要,它可以更有针对性地研发适合中国人自己的设备,为广大百姓造福。所以我看在目前中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及医疗改革的大背景下,涉足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是很好的选择。
第五篇:高校创业前景论文
引导语:对于创业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现在亦有很多大学生选择创业,那么有关高校创业前景论文范文哪里有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摘要: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在蓬勃发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教育心态。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从1997年至今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自主探索阶段、多元探索阶段与全面推进阶段。在过去20年的发展历程中,创业教育既取得巨大的成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成绩与问题需要同等视之。综合分析,面向全体学生、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和纵深发展的教育体系是其未来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高校;创业教育;发展历程;成绩;问题;未来趋势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创新创业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高校创业教育也蓬勃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纵观整个社会,民众对创新创业相关知识以及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还缺乏了解。因此,有必要对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进行梳理,从而有助于认清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自主探索阶段
(1997年至2002年4月)相比于发达国家,中国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较晚。然而,实际上,早在1989年胡晓风等人已在理论层面上对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的探讨。当年,胡晓风教授就发表《关于更新教育思想进行创业教育的探讨》一文,这可谓中国提出创业教育的第一人和第一篇文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后来,他与其他两名学者发表题为《创业教育简论》的文章。在文章中,他们提出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新模式———创业教育,并明确地概述了其内涵[1]。但是,在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条件下,创业教育难以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深入的影响,中国高校中并未开展相应的创业教育实践。直至1997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在MBA培养计划中,仿照美国高校的做法,提出工商管理学科中开展创新创业的研究方向,并设立MBA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中心的主要成员为创新与创业课程的教师,这才被视为创业教育在中国兴起的标志,成为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新纪元。1998年,在与麻省理工学院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项目中,清华大学系统、深入了解到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创业竞赛的情况,汲取了丰富的经验,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与组织,在清华大学举办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取得较好的效果,推动创业教育的发展。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的成功经验,推动了以创业计划大赛推动创业教育开展的先河。
1999-2002年间,共青团中央、中国科技协会、教育部、全国学联等中央单位联合各大学、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三届全国“挑战杯”创业大赛,给各高校的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广阔、更权威的实践平台。创业竞赛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是创业教育在初期最常见的形式,其为今后高校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大学生的创业潮。1999年颁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是中国首次正式回应创业教育题的重要政策文件。它强调:“各高校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学科优势来为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增强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推进高校技术成果在实践中的转化速度,鼓励有条件的大学生开展创业计划,强化对教师与学生的创业教育,激励他们自主创立高新技术企业。”无疑,该计划的提出不但为中国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而且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政策环境。此后,教育部为了推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开展,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予以支持。
2000年,教育部颁布《大学生、研究生休学创业保留学籍的暂行规定》,在这个文件中提出高校学生创业可以保留学籍,为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了宽松的政策保障,消除了高校学生开展创业活动的后顾之忧。2002年4月,教育部正式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高校列为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高校,并为其提供政策与经费等方面的支持,要求试点高校起到示范引领作用,集中精力探索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教育部在2002年4月20日在北京召开了首次试点高校兴办创业教育座谈会,明确了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向与政策支持力度,为试点高校兴办创业教育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当然,这一时段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上是处于自我探索阶段,其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外实施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缺乏对创业教育系统、深入的研究与探索。除了9所试点高校对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教育过程、人才培养方式具有一定的认知以外,其他高校基本上还未能对创业教育内涵、发展有清楚的认知,更不用谈及有规划、系统性地进行创业实践。
(二)多元探索阶段
(2002年5月至2010年)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试点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一系列成果,形成几种典型的创业教育模式,逐渐形成创业教育的中国经验。整体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以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创业综合素质教育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创业技能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创业教育综合模式[2]。
与此同时,其他非试点高校及地方高校在吸取试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先进经验基础上,也开始注重结合实际情况竭力摸索具备自身特点的创业教育模式。其中,温州大学的创业教育实践尤为引人瞩目。经过多年的有益探索与实践,温州大学形成“全校层面—专业层面—试点班层面”逐层推进的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创业教育新体系,为创业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方向[3]。以此观之,创业教育进入以试点高校为主,其他高校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探索阶段。随着高校创业教育进入多元化的探索阶段,创业教育的师资不足问题逐渐暴露,引起教育部的高度关注。从2003年开始,教育部便委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办首届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对来自各高校的从事创业教育的200名教师进行有关创业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此次培训标志着政府愈加重视如何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教学,强化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在举办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的基础上,2005年团中央、中国青联主导下开展了KAB(KnowAboutBusi-ness)创业教育(中国)项目。
该项目由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以及国际劳工组织合作推动,不但为高校教师提供专业的创业培训,而且是一项针对大学生的教育项目。其开发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以市场为导向,在内容上注重创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在功能上重视对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总体而言,在此时期,我国政府愈加重视高校的创业教育,对开展创业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政府的引领下,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体系化的发展,基本上形成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当然,这些模式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培养目标上出现偏差,诸多高校片面地理解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导致创业教育在形式与内容上呈现出表面化倾向[4]。
(三)全面推进阶段
(2010年至今)通过前期的发展,虽然高校创业教育取得丰富的经验,但也暴露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新时期,如何突破创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推动其深入的改革与发展日渐成为政府、高校探讨的焦点。2010年,教育部颁布《全面推进普通高校开展创新创业与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在该意见中,首次将创新创业一起表述,将“创新”这个概念引入创业教育中。要求各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应该通过创新意识培育来推进创业教育;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创建全方位的创业支持平台;落实与完善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政策,强化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加强领导,形成推动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开展自主创业活动相结合,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的合力。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这个文件中,也明确提出各级政府需要加强对高校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除了通过政策扶持,2010年5月还成立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以进一步推动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起到宏观统筹、指导与咨询的作用。
具体而言,教育部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高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学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贯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另外,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创业教师队伍等方面也提出相应的要求。随后,每年教育部或有关部门就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这些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营造了良好氛围,指导着创业教育的开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然来临,高校创业教育也呈现出新面貌。2015年10月,举行了第一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此次创业大赛的特点在于其以互联网平台为基础,设置“互联网+”传统产业、“互联网+”新业态、“互联网+”公共服务、“互联网+”技术支撑平台等四种类型,以敦促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开发出更多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新项目。综上所述,在过去的20年时间里,在各级政府的扶持、引导与高校自身的不断探索中,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取得很大的发展,基本上形成创业教育的中国模式,为社会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形势的发展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二、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在发展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高校的创业教育逐渐走上多元化发展道路,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予以正视。
(一)成绩
1.明晰了创业教育的基本内涵,即创业教育是以启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致力于提升其创业能力与素质的教育;是可以与专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可以通过渗透的方式在这些教育领域实施的具有独立的价值和精神的一种教育形式。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各高校基本上在创业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精神价值与实践意义等方面达成共识,而且明确了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关系,为推动创业教育在不同教育类型中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2.界定了创业教育的教学内容。首先,明确了创业教育的外部范畴。这个方面极为重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其“外部范畴是什么”必须明确,这既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前提,也是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基础。目前,各高校对此基本上形成一致的认知,即创业教育的外部范畴应该包括创业教育的社会背景、价值理念、价值模式,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的管理等。其次,明确了创业教育的内部框架。在界定创业教育的外部范畴之后,必须明确其实施框架。这方面各高校在探索中也基本上取得共识,即创业教育是一种综合学校办学特色、专业特色的教育方式,其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确定其基本原则、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形态、课程体系、评价机制、实施模式、实践教学等问题[5]。最后,明确了创业教育外部范畴与内部框架之间的关系。这个方面实际上是要明确创业教育自身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体现创业教育的服务性、动态性的变化过程。
3.形成创业教育实施的基本模块。对于创业教育模块,各高校在长期的探索与发展中也已经达成共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模块:理论模块、素质模块、实践模块、实施模块。首先,理论模块。这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创业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包括其目标、内容、实施方式、教育内容等。其次,创业教育的素质模块。这个模块要阐释的是创业教育所需要的素质是什么,包括创业的意识、心理、能力等。再次,实践模块。该模块注重于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包括实践教学模式、创业模拟方式、实习基地方式,突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特色。最后,实施模块。主要是明确创业教育的实施方式,以及创业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如何与在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中的结合、渗透、辐射等问题,如在成人教育领域适宜采取辐射模式,在职业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领域适宜采取结合模式,在远程教育领域适合采取渗透模式[6]。由此确立了创业教育发展的领域及其发展的价值。
(二)问题
1.创业教育的过程功利化倾向突出。无疑,当前的社会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在这种情况下,各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扩大就业,提高高校就业率的一种途径,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过程中,对创业教育内涵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创业教育仅仅是缓解就业的一种手段,而忽视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很多高校将创业教育等同于如何教学生去开办企业,在教育过程中侧重于教学生具体的创业技能,并采取了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比如,很多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常常采取专题竞赛或者讲座的形式进行,教育学生去创办各类小微企业,过于注重小微企业的数量,而不从人才培养计划上对创业教育进行整体设计,导致创业教育看起来效果不错,实际上却没有起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作用。故此,从这个角度看,创业教育并没有起到育人的作用,更没有形成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我们必须看到,高校的创业教育绝不能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而是应该将创业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教育不至于偏离其本质目标。
2.创业教育的目标工具化倾向明显。如前所述,创业教育的过程功利化倾向突出,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当作就业培训的工具,以促进学生就业或创业。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在考核高校就业成果及创业教育成果的时候,经常将学生参与创业教育的数量作为主要评价指标,这种政策导向无疑刺激了高校将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促进就业的工具。这种工具化的目标歪曲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在这种目标观念的引导下,创业教育自然就沦为简单的创业知识传授与创业技能的训练,认为只要学生开办了企业就实现了创业教育的目标。这种过度工具化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是背离了创业教育的目标。从本质上看,创业教育的目标不是促进就业,而是通过这种教育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这种创业意识不仅仅是开办企业,而是培养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合理设计其个人职业生涯,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7]。
3.创业教育的对象精英化倾向严重。创业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在创业领域的具体化,从人才培养目标上看,其面向的对象应该是全体学生,惠及每一个人。但是当前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时候,其教育对象往往被限定为某些具有创业愿望的学生,也就是一些所谓具有创业能力的“精英学生”,这种偏颇的对象定位背离了创业教育的本质,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不应该为少数学生所垄断[8]。当前,各高校为了鼓励学生创业,出台了很多的鼓励措施与支持政策,一大批高校科技园、创业孵化器纷纷建立。此外,各高校在创业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为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较好的实践平台。但这些资源在创业教育对象精英化的情况下,为少数学生所占据,大多数学生却不能从中受惠,最终使得创业教育成为少数学生的创业培训教育。创业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必须与人才培养计划相适应,为每个学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提升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
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发展的未来趋势
(一)面向全体学生
创业教育不应该是精英教育,不是少数学生的专利,而是一种普惠式的教育形态,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致力于提升全体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素养。为此,教育部分别在2010年、2012年两次在创业教育政策文件中,提出“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形式”,“创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与学校办学特色、专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实施创业计划探索”。无疑,这些政策文件提出创业教育发展的导向问题,就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从不同专业、学科的角度设计出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与教育理念,从而保证这些目标、内容与理念能够面向全体学生、所有专业,努力提升各个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知识与技能,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素养。有学者生动形象地描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意义,认为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一种广谱式的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在任何专业、任何年级均可以开展,是一种典型的素质教育[9]。确实如此,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上的素质,提升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与能力,而不应该是培养学生去创办一个企业。
(二)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
当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基本上是有三种模式:校本模式、区域模式与行业模式。在这三种模式中,校本模式是主导方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在坚持校本模式的同时,需要向区域、行业两种模式发展,推进这三种模式的结合,进而形成“三位一体”之局面,保证这三种模式之间的统筹与协调,共同发挥创业教育的最大效果。高校创业教育在未来的发展中,应该以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为目标,准确把握各校的专业特色、地域特色、行业特色,找准其与区域、行业之间的契合点,积极探索学校特色、专业特色与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的融合,发挥地方政府、地方企业的积极性,促进产学研相结合,共同推进创业教育的资源在学校、区域、行业内的良性循环与互动,最终达到资源整合之目的,形成可持续的相互协调的创业教育发展模式。
(三)形成纵深发展的教育体系
创业教育体系的主要方面是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未来的发展趋势是这两大类体系之间的融合发展,达到课程实践化和实践课程化的目标,做到知识体系和实践体系相融合。
第一,课程体系实践化。这方面主要包括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双重实践化。就课程内容实践化看,要求创业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其具体的教学内容必须是面向实践的,实践性课程应该占据主导地位。当然这也并不是要弱化课程的理论性,而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创业案例、实例来丰富理论上的知识。就教学方法实践化看,要求在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讨论、互动讨论、开放交流等多种方法,倡导模拟式、体验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创业行为的体验和理解,保持对创业过程的全程感知,增强学生创业的实践技能及应对困难的方法。
第二,所谓实践体系课程化。就是要求创业教育实践体系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完善现有的体系,强化实践的育人价值。具体有四个方面:首先,将创业实践教育与专业实践实习相结合,保证创业教育不偏离专业教育;其次,转变创业教育的实践观念,即创业教育实践必须是参与式、体验式的实践,是动手的实践,而不是流于形式实践;再次,要规范创业实践教育的过程,教师应该做好全程跟踪与辅导;最后,强化创业实践教育的考核机制,在考核过程中需要重视能力的养成,注重创业实践的实施过程,而不应该重视创业结果评比。
参考文献:
[1]胡晓风,姚文忠,金成林.创业教育简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4):1-8.
[2]赵金华,孙迎光.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22年回顾与启示[J].现代教育管理,2012(11):83-88.
[3]黄兆信,等.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新模式———以温州大学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8):87-91.
[4]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9-73.
[5]王占仁.中国创业教育的演进历程与发展趋势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2):30-38.
[6]苌庆辉,冯江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分析———基于2005-2015年的数据[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1-5.
[7]严毛新.高校创业教育的两难选择及展望[J].浙江社会科学,2009(2):83-87.
[8]柴旭东.论大学创业教育的精英化误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5):75-80.
[9]梅伟惠.创业人才培养新视域:全校性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2(6):1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