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四中作文——人文素养重于泰山(定稿)
如果说没有奔流的溪水,就没有深沉的大海;如果没有竞逐的白云,就没有曼妙的天空;如果没有人文素养,就没有盛世的国富民强。谁能说没有人文素养仅有科学素养的人才是合格的人才?谁又能说没有人文素养仅有科学素养的民族会是一个伟岸的民族?
从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来,科学素养就越来越受重视。诚然,科学素养的提高确实为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却也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的观念,一些被金钱和利益蒙蔽了双眼的人,开始利用自己的知识谋取私利,以致很多人开始丢了一开始提高科学素养的初衷。可以说,科学素养一旦脱离了人文素养的指引,便容易使人迷失心智。纵观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融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只有具有了人文素养的科学,才会是纯净的,能够为人民造福的。
人文素养是人生的一种价值追求。人文素养的培育,可以使我们所做的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个人的一个简单微小的梦想可能会造就一项伟大的工程。正如爱迪生那一次次的失败所成就的。
作为“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成功背后是经历了许多失败。为寻找灯丝,他实验了数千种材料;为了试制一种新的蓄电池,他失败了八千次,课他从来没有向这些失败低头。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若没有那些甘愿献身,勇于探索的科技工作者,哪里会有现在瞬息万变的科技社会。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文素养的帮衬,“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再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天才,少了为科学提供灵感的人文素养,一切都会是空话。
人文素养是一种内在的修为和品格,是个人一种成熟和稳定的价值,借助人文素养,平凡的人生才会上升到一种人生境界。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同时也是一位音乐爱好者。他曾经说过,“物理给我以知识,艺术给我以想象力,知识是有限的,而艺术开拓的想象力是无限的,它可以概括世界的一切,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创造力。”正是人文素养的提高,让他找到了科学的源泉和归宿。
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似乎是双生兄弟一般,然而,当我们重了科学素养而轻了人文素养的时候,社会便开始让人那么躁动不安了。当我们的白衣天使“剖开肚子要收红包”的时候,当我们的人民公仆“高高在上享清福”的时候,当潲水油、黑心棉、毒米进入各家各户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惊恐,这些人的良心去哪里了?人文素养缺失到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步,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极度膨胀,这样的社会不是在自取灭亡吗?
如果说人文素养是根,那么科学素养才是参天大树。没有根基的扎实,参天大树是长不成的。所以说人文素养比科学素养更重要。人文素养重于泰山!
第二篇:北京四中
关于建立北京四中网校新乡分校的申请报告
红旗区教育局:
举办者朱巧玲原任新乡市四十一中校长,于2007年8月退休,于05年退居二线后即在民办教育机构续爱教育工作。经了解和到北京考察,北京四中网校自2003年成立以来,创造中国远程基础教育第一品牌,直至成为中国最大的基础远程教育服务机构。她把北京四中与全国各地老师以及学生们连接起来,是尖端信息技术和优秀教育教学资源的完美结合。北京四中网校面向全国中小学生进行远程学习辅导,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依据北京四中百年的积淀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为广大的中国家庭提供开放的学习的平台和北京四中的教育资源。该校从事从初中到高中在校学生课外辅导及课外培训。该校所形成的先进教学模式,优秀师资团队,丰富的管理经验,快捷的教育信息,深深吸引了举办者。举办者愿借助北京四中网校的品牌和管理经验。同时聘用部分退休领导和老师及管理人员,确保教育教学质量,为新乡市的教育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为此,举办者资源筹集资金,申请举办“北京四中网校新乡分校”,具体情况如下:
1、学校名称:北京四中网校新乡分校
2、学校地址:劳动桥青年公寓二楼
3、举办者:朱巧玲
4、培养目标:借助北京四中教育教学平台帮助初中至高中在校学生进行查缺补漏,提高学习成绩,同时让更多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5、办学形式:培训、课外辅导
6、办学条件:教室3间,一大间60平方米,两小间各30平方米,办公室3间,自习室30平方米,共计235平方米,符合上级规定的校舍标准。
7、资金来源:自筹资金10万元。
8、师资队伍:
校长:朱巧玲 中学高级教师 原四十一中校长
副校长:杨爱琴 中学高级教师 原二中副校长
9、办学宗旨:遵守先发、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办社会和家长满意 学校。
尊敬的领导,依据上述条件,特向局领导申请同意“北京四中网校新乡分校”,恳望领导审核批准。
申请人:
联系电话:
申请日期:
第三篇:人文素养小议
人文素养小议
人文素质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各种文化和思想观念相互涤荡,价值观日趋多元化,传统文化不断丢失,各种非主流意识的不断干扰。再加上我们在教育理念、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首先,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养是一种基础性素养,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人文素养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心理素养、思想道德素养,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其次,通过人文素养教育,可以大大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情感,促使其情感智慧的提升。
情感智慧主要是指个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和控制、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以及对人生的自我激励、面临挫折的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等,它反映的主要是人的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或者说它主要是把对人的素质要求的某些方面更加具体化了。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智慧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人文社会科学,尤其是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符号形式,艺术家掌握了创造艺术符号形式的本领,把无形的内在情感,变成了可供人感知、观赏的东西。”因此,通过加强人文素养教育,促使情感智慧的提升意义重大。第三,针对当今世界普遍存着重科技、轻人文的倾向,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将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目前由于教育的太专门化所造成的科学与人文的分裂,改变各专门人才的“单向度”倾向,使得21世纪高校所培养的学生既有科学素养,又富人文精神,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这将是我国走向真正意义的现代文明的可靠保证。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政治素质教育、科学素质教育及身心素质教育等同等重要,因此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我们应高度认识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不断实践,努力探索,推动高校人文素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第四篇:加强大学生人文素养
目前,加强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了人们的一种共识,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如何去把握,如何把传授传统文化知识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大学生切实感受到传统文化对自身成长的教益,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厚德载物”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厚德载物”出自《易·坤卦·彖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原文的意思是说,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于现代的理解就是要求我们具有崇高的美德和社会责任感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二、“和而不同”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和而不同”的思想给我们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协调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大学生在处理各种关系时,首先,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强调整体和团体的协调,也就是孔子所说的“和”,这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达到的一个最佳的状态。其次,大学生在注重整体和团体协调的同时也要注重自身的个体差异。这种“个体差异”主要是强调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天性、优点以及创新性等等。否则,千篇一律,毫无个性,就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三、“自强不息”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的进取精神的培养:“自强不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主要内容。《周易·乾卦·象传》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说,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古人从自然的运行现象中体悟出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励着古往今来的人们奋勇前进。
四、“义利合一”的传统思想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养:孔子是谈一个注重修养自身的人,如何对待金钱、利益、权势的问题,即义利观问题,并旗帜鲜明地提出“富贵取之有道”的观点。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也强调义的重要性。孟子主张“舍生取义”,反对弃义趋利。
第五篇: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职业礼仪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 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构建师生互相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是育人的园丁,是道德的楷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形象和表现出的礼仪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仪容、衣着等,要处处“为人师表”。即教师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的穿着要整洁、朴素,不必入时,但必须得体。教师还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朝气蓬勃的形象。教师的良好外在形象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素养,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识。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久远。首先,教师的道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劳动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
其次,教书育人,以教在先,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不懂专业知识,则只会误人子弟。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素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说来,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所付出的时间越少,得到的东西越多,学生学得越易,兴趣越高,效果也越好,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非同一般。只有品行端正、知识渊博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才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就是榜样。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个体的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办事要公道,不徇私情。要分清是非,主持正义,赏罚分明。教师尊重、关怀和
理解学生,是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影响。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礼仪,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每位教师应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个角度出发,遵循教师礼仪,加强师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