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临床医学新进展心得
临床医学新进展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临床医学新进展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拓展了视野,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几位风格迥异但同样知识渊博的老师。这门课程虽然授课时间比较紧促,但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多个学科,不仅包括临床专业的新进展,还包括信息技术的新进展,这是我们我们临床常用的,却是不懂所以然的盲区,更不要说最新的动态及国家发展的方向了,这次课程的学习真是大饱眼福。4月19日来自北京同仁医院杨金奎老师分别介绍《认识糖尿病》、《糖尿病的百年回顾》、《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介绍》这三个方面的内容。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还有农村人口城市化,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多,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使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据英国《每日邮件》报道,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精神病医学家,麦克斯.彭伯顿医生在周刊杂志《旁观者》中写到:作为一名医生,从医学的角度上来讲,他宁愿染上艾滋病也不愿患上2型糖尿病。这听起来可能会让人觉得很震撼,然而他说事实可以证明:2型糖尿病的预后比艾滋病的要严重很多。他总结:最近的数据显示,多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艾滋病已经不再影响患者的寿命长短,然而,2型糖尿病却能剥夺患者10年的寿命。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因此其治疗是以长期有效的控制血糖、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为原则。这次课程通过对糖尿病的知识系统的回顾,有了更
全面的认识,为我们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社区医生肩负着糖尿病知识推广重担,责任重大。对于我本人来说,受益非常大,家属好几位是糖尿病,对他们很好的健康指导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4月26日来自天坛医院的神外科王伊龙老师给我们讲授了“脑血管疾病研究的进展与方向”,作为一名社区医生我们近距离接触全国知名专家,了解了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国内外最新动态,也掌握了一些药物使用的最佳方案。团队严谨的科研能力更是我们钦佩有加。
5月10日来自国家卫计委统计信息中心孟群主任介绍卫生信息化这几年的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医疗信息化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很常用,但是具体的运作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是知之甚少,这次孟主任的课给我们进行了普及,平谷区即将推行的医联体概念也不再是模糊的概念,对于孟主任重点介绍的“医疗一卡通”的我们也非常期待,因为各地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不均衡,要想达到全国统一使用,可谓是前景美好,困难重重,我们拭目以待。
5月24日基层卫生司社区卫生处周巍副处长介绍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主要问题及处理存在的问题对策。社区卫生服务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广泛、方便群众、能使广大群众获得基本卫生服务,也有利于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强调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有利于将预防保健落实到社区、家庭和个人,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社区卫生服务可以将广大居民的多数基本健康问题解决在基层。
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有利于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结构、功能、布局,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形成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大中型医院为医疗中心,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机构为预防、保健中心,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城市卫生服务体系新格局。所以通过学习更加明白自己身上的重担,在临床工作中积极的发挥作用,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服务,全科医学乃至社区卫生的服务发展靠在基层的我们好好的守护及努力。
通过短短几节课的学习,理论知识逐渐增强,科研视野不断拓展,在未来的工作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守我们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做一行,敬一行,爱一行,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领悟书本的精髓,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每天进步一点,争取早日达到更高的层次。因为医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的学科,我们医生就要做这方面的“科学家”、“艺术家”和“道德家”。如果说建议的话,不妨再加些医学伦理及医学艺术修养方面的课程,让大家通过这个课程班不光在专业上有所提升,整体素质不断的提高。
第二篇:口腔医学新进展心得
口腔医学新进展学习心得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让我对口腔医学新进展这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拓展了视野,同时也让我认识了几位风格迥异但同样知识渊博的老师。这门课程虽然授课时间比较紧促,但涉及的内容广泛,涵盖多个学科,不仅包括口腔专业的新进展,还包括信息技术的新进展,这是我们我们临床常用的,却是不懂所以然的盲区,更不要说最新的动态及国家发展的方向了,这次课程的学习真是大饱眼福。
口腔医学与化学、材料学、生物学和工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将最新技术结合至临床,往往会带来口腔医学的新时代,如种植体、烤瓷冠等。因此,3D打印机引入口腔临床治疗,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石膏模型的存储与复制:
用印模材对牙齿取模、灌注石膏,获得牙齿的形态结构,是现今口腔临床中的常规操作,也是口腔医生、患者、技师的沟通工具。通常,牙齿石膏模型会装至一个匣子中,保存在储藏室或运往义齿加工所。取模操作如此之频繁,口腔科医生每年都会处理成千上万个石膏模型。在如今寸土寸金的时代,牙科石膏模型不仅占用了诊所大量的空间,且对以往病例的石膏模型进行查找也十分不方便。利用成像技术与3D打印机,就可以解决这一头痛的问题。石膏模型制成后,可将其形态扫描至计算机,并由成像系统建立“虚拟牙科石膏”3D打印机的引用,可极大地节约诊所的空间,方便对患者既往牙科情况进行分析,对比正畸前后的治疗效果。如果石膏模型在送往义齿加工所途中出现缺损,也不需重新对患者进行再次取模。
打印精密的修复体:
牙齿修复体的精密性向来是业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这一领域,3D打印机也将会表现出色。口腔医生在对牙体进行预备后,即可利用影像技术对牙齿、牙列进行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中获得精准的口腔模型。CAD与3D打印机进行结合,医生或技师可在“虚拟牙科模型”上模拟制作嵌体高嵌体等精密修复体,将数据输入3D打印机进行打印。
牙颌固定夹板的制作:
牙颌固定夹板,为牙齿或骨骼提供稳定或支持作用或组织骨折或受损结构运动或移位的任何器械、器具或装置。如治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前移调位、关节松弛,夜磨牙症,外科等。
其中,外科夹板常用于正颌外科手术中,提供牙齿的阳性印模,确立理想的上下颌咬合关系。如果没有夹板,则在手术中很难判断预期的确切颌骨位置及咬合关系。夹板也被认为可增进手术治疗后的稳定性,特别是上颌分块截骨术的病例。利用CTakCBCT影像技术获得的3D数据,正颌外科医生联合正畸医生对术前、术后的咬合情况进行分析,并在颌面三维重建模型上模拟设计夹板,最终设计交由3D打印机进行打印。
颌面部重建钛板的制作:
重建钛板的内固定在颌骨缺损、颌面部骨析、骨髓炎、良性或恶性颌面部肿瘤的治疗中经常使用。颌面部三维模型重建后,术者即可在“虚拟模型”上模拟手术中需要截骨的区域、固定的区域,并设计重建钛板的形态。利用CAD技术设计的个体化钛板外形将于骨面形态精确吻合,术前交由3D打印机进行打印。颌面外科医生术中无需对钛板进行预弯处理,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钛板的修复强度。
3D打印技术是一种快速成型技术,通过重建的三维数字模型,将其分割成层状后逐层堆积成实体模型。3D打印技术首先应用于工程领域,随后被推广到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骨科、神经外科、口腔颌面外科的术前诊断、手术规划和模拟等各个阶段。在口腔医学领域,3D打印技术以其独有的优势逐渐应用于各个专业,3D打印技术的原理及在口腔颌面外科、修复科、口腔内科及正畸科中的临床应用。
目前支持3D打印的材料还比较有限,主要是液态树脂、蜡、金属粉末等,但我们可以展望,在口腔数字化的大趋势下,口腔三维成像技 术、3D打印的组织工程支架、冠桥、个性化托槽等进一步的研究,不仅给我们观念带来革命,同时对于口腔临床也会带来颠覆性的发展。3D打印机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不仅限于此,如制作安放正畸托槽的导向器、种植牙手术导向板、试戴贴面等,3D打印机与组织工程相结合,还可制作与自体组织无排斥反应的赝体。3D打印机在方便医生的同时,也方便了患者,如在正畸保持器破损或丢失时,患者可以根据医生提供的数据,使用家用3D打印机就可以打印保持器,暂时佩戴。3D打印机在未来口腔治疗中将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
通过短短几节课的学习,理论知识逐渐增强,科研视野不断拓展,在未来的工作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遵守我们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做一行,敬一行,爱一行,以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领悟书本的精髓,使自己的专业知识融会贯通,每天进步一点,争取早日达到更高的层次。因为医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的学科,我们医生就要做这方面的“科学家”、“艺术家”和“道德家”。如果说建议的话,不妨再加些医学伦理及医学艺术修养方面的课程,让大家通过这个课程班不光在专业上有所提升,整体素质不断的提高。
希望现在的医疗新器械、新技术、新理论能带给大家全新的生活,同时通过了解相关知识,能健康生活,预防疾病。课程学习虽然结束了,我们还可以通过浏览网站、参加活动不断学习新的医学新进展的知识。为做一位合格、优秀的口腔医生不懈努力。
第三篇: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我不喜爱学医
——《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在很多人眼里,医生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白衣天使。然而在我看来,医生只是芸芸众生,万千职业中的选项之一罢了。
“临床医学导论课”的第一节课,老师不能免俗地问:“你为何学医?”就算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容易做梦的年代,“梦想”仍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主题。《好声音》的学员自我介绍时总要回答“你的梦想是什么?”仿佛站上那个舞台需要天大的勇气,不得不靠梦想来支持。而现在,我成为一名医学生,对这方面感兴趣的人通常会问:“你很喜欢学医吧?”或者,“是不是你父母让你去学医?”在他们眼里,医学是个布满荆棘的道路,所以我做出这个选择的前提,无非“喜爱”,“逼迫”。小区里经常在一起聊天的大妈们,从未近距离接触过医学,她们一边在自己病痛时对医生崇敬有加,一边又将学医视为洪水猛兽,为踏入其中的后辈默默担忧。
然而,为我们上课的老师,有些穿上白大褂已数十载,在将我们引向“临床”的殿堂之时,问了和那些不了解医学的人一模一样的问题——“你为何学医?梦想还是‘现实’?”
“当医生”并不是我的梦想。我的父母确实希望我学医,但他们也没有逼迫我。
我看中的,是“医学—医生”这条专业性的笔直道路,医生的稳定收入,社会地位,比较单纯的人际往来,以及,“治愈了一个病人”这个确实可得的成就感„„而为了得到这些所需要付出的学习上的努力,我觉得值得。我的父母在其中只有过一次推波助澜,那就是我母亲说我的性格适合学医。综上,理性的角度考虑,“医学”这条路就算不是我人生的最优解,也依旧可以算一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人在选择职业,职业也在选择人。往往,那些对一个岗位拥有“喜爱”的人总是能获得一些加分,因为人类为自己“喜爱的事”付出的努力看上去更加可靠。这是完全正确的。然而,前提是,那个“喜爱”得是稳定的,不会被枯燥岁月磨灭掉。万一有一天,“喜爱”的火焰熄灭了,新的火焰又没能及时点燃,职业道路上一片漆黑,他只能退出,否则只能原地踏步,甚至误入歧途。
单纯的“喜爱”在医学上拥有更大的隐患。因为医学是与生命息息相关的职业,若从业者不能时刻保持正确的态度,耽误的可能就是一条人命。多少医疗事故,是因为当年的激情减退,耐心细心不再而引发的呢?
比起“喜爱”,我认为,医生更应“胆小”。换句话说,不管最终你的技术达到何种程度,不管来求医的人的病情看上去何等无伤大雅,在施行救治时最好能保有当年还是实习生时候的谨慎。在我的理解中,就算不去提那些“救死扶伤”的高尚论调,医生通过医好病人获得报酬,那么,就算是为了活下去的口粮,这份“胆小”也不能丢。我母亲所谓的“适合学医的性格”,就是指的这份“胆小”。
因为我“胆小”,所以我在学习时便不敢有所遗漏;因为我“胆小”,所以我在诊断病情时便不敢轻易下定义;因为我“胆小”,所以我在用药时会充分了解病人身体再开处方;因为我“胆小”,每次治疗过程中(包括手术)都会再三检查,以免节外生枝„„
所以我觉得,比起“喜爱”,“胆小”才更适合一名医生应有的觉悟。当然也有人会说:“医生不仅仅是要在生理上治愈病人,医患之间,也应有心理上的交流。若是喜爱这个行业,就能待病人更加耐心,细心,何愁不能做到你说的那些?”
但是“喜爱”是有疏漏的。“喜爱”本就是私人心情,带着这种心情工作,工作上的行为都是以满足“喜爱”的心情为先。这样说有点消极阴谋主义。但是心情这种东西是瞬息万变的,就比如小时候喜欢的超级英雄动画,现在看来只觉得索然无味。“喜爱”医学的人,在日复一日的与病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可能是千篇一律的病情报告中,又将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始终宽厚和蔼?更别提,被生活中的琐事烦扰的日子,当真还想得起自己那份“喜爱”的心情吗?
终究,与人打交道的方法就不该与医生的本职混为一谈。若是良好的心情对病情好转有帮助,或是和蔼宽厚的话语更能使病人配合,那就带着这个观点去安抚病人就行了。其他时候,不需要刻意迎合病人。将工作与情绪分隔开,不对病人产生感情,就能不让病人的感情影响到自己,反过来,就可以不让生活中自己的感情影响到工作。这叫“他人视界”。
“他人视界”并不会导致严峻“医患关系”,虽然它看上去确实有点不近人情。但是,“医患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只是医生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一个医生应该做到,细致诊断,深入了解,谨慎治疗,以及良好沟通。良好沟通的缺失往往会成为直接原因。
而“不存感情”并不代表“与病人缺乏沟通”。相反,客观全面的“医嘱”才是病人所需要的,也是碰到无理取闹的患者家属时最好的挡箭牌。
比较之下,高下立分。
说到底,想做好一个医生,不在于你希望为这个职业付出多少,而在于他人(尤其是患者)对于处于这个职业的你有多大要求。大多数人求医,药到病除是最终目的,那么我们便给他们这个结果。自以为是的“心灵鸡汤”确实能满足一下虚荣心,但那对治疗无多大裨益,还不如用这点时间,反省自己是否缺漏。
所以我说,“胆小”比“喜爱”更适合一名医生。
——临五1408班
2201140823 王雨童
第四篇:临床医学 见习心得
见习心得
去年,自己成为了昆明医科大学的一员,从那一刻起,我就已经深知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为了更早的接触关于临床方面的知识,在这个暑假,我开始了自己为期一个月的见习生活。
这个学期放假之后,我有幸来到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最开始报名的时候,我报的是两个星期的导医项目,就在要开始的前几天,得知可以有20个名额可以去科室帮忙,于是自己就报了名,有幸被分到了妇科,开始了小菜鸟的第一次的见习之旅。
7月19日,无比兴奋的来到了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分到了妇科治疗室,才去的时候,因为自己才大一,还什么专业知识都没学到,相关的知识,就学了个系统解剖学和组织学与胚胎学,还因为自己当时为了考试而学,没怎么认真的学,所以更是不了解这些。
第一天,带我的老师让我在一边看着,先熟悉熟悉环境,看了一天之后,明白了大致的一些流程。后来就开始帮着弄一些简单的,不需要专业知识的。渐渐的,老师也开始教我做一些简单的,比如取纱布啊什么的。妇科治疗室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对面就是人流室,所以一般没事的时候我就去人流室帮帮忙,记得我第一次见做人流的时候,我整个人懵了,全身冒冷汗,受到了刺激,觉得就这么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刮出来后,就是一滩血水,加点看不清的组织块,那时候就觉着生命真的真的很脆弱。在人流室见习的时候,虽然不能真正的上台,只能在旁观看,但这也很满足了,我们也很理解老师这样做的理由,因为每一个小小的步骤都需严格操作不容出错,这关系着病人的生命,因此我深刻体会到了手术中无菌要求的严格程度,从穿衣到戴手套,每一步都严格要求自己,以达到真正的无菌操作。同时也看到了麻醉师怎样进行腰麻,全麻的过程,老师也为我们讲解了注意事项!在妇科治疗室的时候,我觉得最精彩的部分就是看老师做的宫腔镜,就是把一面小镜子放到宫腔里进行观察,平时没有接触过,我想就是等我以后学习到妇科的时候,课本上的知识肯定没有自己亲身体会过的那么印象深,那么直观,那么真实。在看宫腔镜的手术室,最直观的感受到了宫腔里面的结构以及一些不正常的形态,我看到了宫腔粘连,宫腔息肉,还有一些宫腔里面的包块,以及子宫上长的肌瘤。印象最深的是宫腔粘连的手术,镜子放进去的时候,里面本来是肉色的吧,但是因为粘连了,里面白茫茫的一片,一点都看不见里面的正常形态,然后就需要把这些粘连带用剪子剪开,真的就像是在一个新的领域开天辟地一样。
三个星期过后,被调到了门诊部帮忙,在门诊部的时候,就帮忙维持秩序,开始的时候,自己真的真的很烦,感觉患者总是吵啊吵的。这个时候,就懂得了沟通的重要性。沟通,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都可以增进前行者的力量、信心与勇气;可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化解矛盾,分享快乐与幸福,增进团结与友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谐。可什么是沟通的第一步?学会倾听。在很多时候,我们只注重了自己的表达,而忽视了倾听别人的建议与感想体会,也就浪费了走向成功的机会。一位哲人说得好?“成功属于善于倾听的人。”这一点对于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很有借鉴意义。
在医院里,不管是跟着师姐,还是跟着主任,还是跟着进修的老师。她们都是从事很久的,无论在专业领域这方面,还是与人沟通交流这方面,都有很多的经验,跟着她们可以学到很多,让我收获颇丰。
很快,见习的一个月就过去了,见习的一个月来,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每天面对着老师如鱼得水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怨叹,怨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怨自己在见习前没有好好学习,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惨了学生,更可悲的是,我们只能获得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此时对抗疾病的材料,只要不断翻书,真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啊。因此,学习科学知识,尤其是生命攸关的医护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更深的理解。
一个月的见习生活,让我学到了在学校里几年都学不到的东西!就像老师和我说的:“你们大一就来是个很好的机会,虽然现在相关的专业知识还没学到,但你现在亲眼见过了,到学习的时候,其他人还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但你自己就已经见过了,就学的比别人轻松。还有以后实习的时候,自己就有经验,上手快。”所以我会将以难忘的亲身体会作为新的起点,把学到的知识带到学习、生活、工作中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有所成,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临床操作水平,去适应一种新的环境,开始一种新的生活,展示一种新的人生。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在第一次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领悟到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实践的考验,再多的理论也只是纸上谈兵!最重要的是,大学的基础知识很重要,期间老师传授看病经验的时候,一直讲的都是基础知识。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更好的为以后学习各种知识,各种操作做铺垫。全面发展也很重要,以后我们不仅要专业知识过强,还要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沟通、交流。
最后,感谢见习期间帮助我,辅导我的师哥师姐们,老师们,还有对我给予信任的患者们,感谢学校提供见习机会,我将脚踏实地学好专业知识,虚心求教,争取早日当上一名合格的医生。
第五篇: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临床医学导论》心得
姓名:羊义广
学号:1025100100 医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艺术性和道德性的学科,我们医学生就要做这方面的“科学家”、“艺术家”和“道德家”。
为期5周的《临床医学导论》课就这样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30节课,但老师们丰富的专业知识,严谨求实的态度,以及对临床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奉献精神都深深的打动了我,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启迪„„
《临床医学导论》是一门过度课程,是连接医学基础知识与临床专业知识的桥梁。虽然当初读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豪壮医学生誓言时我为之动容,但临床医学,是研究诊断、治疗疾病和医患关系的学科群,他作为一种应用科学,是建立在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数学、基础医学等学科基础上的。《临床医学导论》这门课程让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早期对临床医学有全面的了解,初步进入医生角色,提高对医学的学习兴趣,是连接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这门课程犹如一剂强心剂,使我们迸发出学习的动力,帮我们摆正了自己的位置,认清自己的目标,那就是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
首先《临床医学导论》给我们介绍医学发展史,作为一名医学生,了解医学起源、发展以及医学模式是首要任务。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了解了原始社会的原始医学、古代奴隶社会的东方医学、古希腊医学。还有中世纪以防治疫病为主的欧洲医学,以及日新月异发展的当代医学。这些都让我感到了医学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也让我为人类祖先在过去的岁月中与疾病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智慧而自豪。同时我认识到了医学模式的重要性,作为医学科学和卫生发展的历史总结,它必然随着人们对医学与健康及其影响因素认识的深化不断的发展和变,对今后的临床指导和相关总结有重要的意义。
老师们还教导我们,作为一名医学生,知识要广,专业要精。所谓知识广是指要对医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因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能只了解局部而忽略整体;而专业要精则是指要对你将来从事的专科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所谓术业有专攻。还要做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两手抓两手硬,他说曾经我们过去只重视临床技能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学习,结果培养出来的却是“杀人机器”。聂正怀等老师用他们的一个个真实的病例告诉我们有许多方面是要多加注意的,要如何成为严谨求实的合格医生。因此为了掌握精湛的医术,我们应该做到:重视理论课的学习,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基础课,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重视实验课的学习,培养医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培养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研态度;重视实习,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
李小安、常山等老师教导我们要善于观察病人,他们说在不同的时间段里,病人可能有不同的状况出现,因为机体是动态的,对于不同的病人,我们也要有不同的看法。常山老师还说一个病症我们要有多种看法。这些话对我们以后很有帮助和启发。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情商,态度决定一切,这不仅指对待学习和知识的态度,还指对待病人及患者家属的态度。智商决定你是否能看好“疾病” 而情商才决定你是否能看好“病人”,因此只有扎实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还是不够的,医学的目标不应当是狭义的健康,而应该定位于人的尊严。医生应当维护患者要求生命尊严的权利和能力。医生不但是要让人体面地活,更要对无力救治的患者细心照顾,让患者体面地离开。能不能与病人的相处的好这也是判断是否是优秀医生的重要标准之一,这也是医患关系得以缓解的手段之一。只有更多的减少医疗纠纷,才能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来照顾需要照顾的病人,从而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培养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对待职业上要真情、热情、全心全意;对待病人上细心、精心、耐心、诚心 ;对待病情上要科学、客观、公平、公正。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清楚了医生的使命,必有的素质,培养过程以及医生的标准是根本要求。懂得了医务工作的责任是神圣而伟大的,正如老师教导的那样我们应为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具备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完成医学生向医生角色的转化,做一名合格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