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6号韩芬兰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我爱篮球》
《我爱篮球》教学设计之二
黄陂研子小学 罗文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积累本课生词,并学会运用。
2、通过充分的读,不同形式的读,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画出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感受作者在追求梦想中的欢乐与自豪。
教学重难点:
1、描述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2、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
3、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体验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教学重难点:描述自己最深刻的场景。
教学过程:
一、激发生活经验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现在老师调查一下,哪些同学喜欢篮球?你们为什么喜欢篮球呢?
2、学生畅谈与篮球的故事,或者打篮球时的感受。从你们的眼神里、你们热情的讲述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篮球的热爱。你们能大声的告诉老师你们爱篮球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中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爱篮球,而且也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但是她仅仅是喜爱篮球吗?在她的故事中还包含着怎样的情感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些什么内容?(作者喜爱篮球,在周日无人,酷暑的天气打篮球;为了打篮球,铰辫子;最后一次投篮。)板书:酷暑打球;铰辫子;最后一投。
3、读了课文,还有什么让你读不懂的地方?
预设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4、质疑:哪些地方读不懂?解释词语:投入、倾注、洗礼、付出、奔突
投入:形容做事情聚精会神。
倾注:(感情、力量等)集中到一个目标上。
洗礼:比喻重大斗争的锻炼和考验。
付出:交出。
奔突:横冲直撞;奔驰。
5、再读读这个句子,思考:作者想通过这句话表达什么情感呢?(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6、学生讲述。学生给予评价。
7、师总结:那么这篇文章是怎样具体地来表现作者热爱篮球呢?请大家再次仔细地读课文,先来读读酷暑打球,勾画出描写作者热爱篮球的句子。
(1)预设:讲述作者寻找篮球场景
A、抓住句子“周日的校园里,没人。酷暑的操场上,没人。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①学生自主谈感受,师评价。
②师:如果光读这一句,我们还不容易读出作者对篮球的热爱,咱们联系一下前两句读一读。③学生自己读,谈感受。(要求联系重点词语,周日,酷暑,来谈)酷暑什么意思?(非常热的夏天。)这个季节大家一般都在干什么?
④作者在一个大家都休息的周日,而且还是酷暑的季节,跑到学校去打篮球,足见她对篮球的热爱。指导感情朗读。
B、“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光辉灿烂的地方。”
①学生自主谈感受。
②光辉灿烂是什么意思?
③指导感情朗读。
C、关键词“变幻无穷”怎样变幻无穷?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下文谈。为了寻找篮球的动作“攀、跨、再跨、跳、站、翻身、奔向、跑”
D、同学们,通过大家对酷暑打球这件事的研读,咱们看到了那个在烈日下认真打球的作者。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什么是全心的投入,什么是忘我的倾注,你们读懂了吗?
回到重点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指导朗读。
三、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重点句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4、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体会重点句子的表达方式并学会仿写。
2、体会作者不仅仅只是对篮球有着喜爱之情,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追求梦想,从中得到快乐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主要从酷暑打球这件事中,了解到了作者对篮球的热爱。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看看
你们还能不能从其他的事件中了解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二、重点研读。
1、师:你们还从哪件事情的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
讲述场景为篮球做出牺牲——铰辫子。
句子:我那时是怎么了?就是给洋娃娃剪辫子我也下不了手的!然而,我剪自己的辫子连一点儿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让你感受到作者对篮球的热爱?(连一点感觉也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3)这几个句子是对作者的什么进行的描写?要知道那个年代的女孩,有的把自己的辫子比什么看得都珍贵,可这个时候她竟然一点感觉也没有,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该句子。
(5)回到重点句子。师:还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热爱篮球呢?
2、讲述离开篮球却恋恋不舍的场景。
句子: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
(1)学生自主汇报,师评价。
(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对篮球的热爱?(冲、抢、运)
(3)天知道怎么回事?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回事吗?(是作者热爱篮球的心情,让她忍不住,不顾医生的嘱咐,冲了上去。)
(4)指导感情朗读。
(5)回到核心句子,指导理解。
3、师:同学们,通过我们联系上下文的内容,终于了解了这个句子真正的感情。但是,这篇课文表达的仅仅是“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让我们认真地读读文章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不,这篇文章不仅仅只表达了“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还表达了我热爱生活,热爱自己所做的每件事情。)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爱是什么?是全心的投入,是忘我的倾注,是纯真的洗礼,是勇敢的付出,是奋不顾身的追求,是无可阻挡的奔突。”
你能模仿这样的表达方式,写一段话吗?
三、小结。
我们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板书设计:
酷暑打球投入、倾注
2、我爱篮球铰辫子爱是洗礼、付出
最后一投追求、奔突
《我爱篮球》教学反思之一
《我爱篮球》是当代著名作家陈祖芬写的一篇散文。文中小女孩对篮球的全身心投入,对篮球的热爱感动了我。我也相信能感动学生,毕竟,许多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学,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规范学生的表达,尽量在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中,告诉学生如何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如在回答“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时,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到主要句子和次要句子,不管学生找到哪一句,我都是给足时间,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体会。赵高俊找到“屋子小小的,放着不起眼的桌子、体育用品。不过对于我,有篮球的地方就是最光辉灿烂的地方”这句话,在谈体会,能抓住“不起眼”和“光辉灿烂”两个词比较:那么大的桌子、体育用品都我都不放在眼里,我的眼里只有篮球,对于我来说,有篮球的地方就是最美丽的地方,可以看出我是多么喜欢篮球呀!我及时肯定回答问题抓住了重点词,进行对吧谈感受,很特别。大家向他学习。在接下来,像回答问题总是啰嗦、表述不清的孙威、舒琳等同学也表现突出。在交流“我”铰辫子这两句话时。我特意请班上的李玲同学来回答她剪辫子的感受,我从同学的口中了解到,她因为被迫剪掉辫子还哭过一场。她能从中体会到“我”对篮球的喜欢远远超过了女孩子对引以为傲的辫子的喜欢。并让其他同学联系自己的经历,有没有喜爱一样东西喜爱到这种程度,好几个学生都讲到了类似的经历„„正是课堂上这一次次的感同深受,所以在教学“爱是什么?爱是„„”这个难点时,大部分学生能联系前文,谈自己对爱的理解。
在课堂上,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时,还要进行方法的指导,让他们回答问题时,更有信心,他们才能自主地参与课堂中,学有所获。
第二篇:——《我爱篮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爱篮球》教学设计与反思
本次中小学体育组反思型校本教研活动牢固树立“健康的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根据学校统筹安排,在市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现行新课程教材中选择一节课----《篮球》作为载体,由钟恒炳老师承担执教任务,洪士嘉、陆士权等四位老师共同参与,经历了“选定课题——设计学案——一课多试”的基本历程,采取了“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教学反思——行动跟进”的教学策略。
一、课题的确定:为何选择水平三《篮球》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课题?
首先,我们认为:无论选择哪一课题,必须有利于体现我校“体验学习”核心思想,即让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感悟、学会妥协、学会共享;在精心设计的体验平台中让学生自己来生成、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篮球活动与其他各项体育活动相比较,学生在原有运动水平和外界事物的影响下,更加具有参与体验和实践的主动性,更能体现“体验学习”的思想。
第二,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篮球活动一方面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更有利于体育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此项活动社会基础较好,课外、假期中经常可以看到三五群的孩子、成人在进行活动,学生在参与、观看此比赛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篮球教材的选择比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课程教学的理念。
第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选择篮球来进行课堂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水平三(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懂得一点篮球知识,身体也开始长高、长壮,他们乐于、向往篮球运动。
最后,从篮球运动的体育运动和课程教学价值来看,此项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全面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各项社会适应能力和意志品质。
二、“一课多试”的过程。(包括: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
1、原行为阶段:由上课教师本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原有教学经验进行设计,作第一次试课。课的设计和理由为:
(1)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篮球明星的精彩挂图和表演,引导学生向明星们学习,积极自主地开展篮球基本技能的练习。学生们在“星”的影响下,在“无限制”的条件下,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同时各项篮球基本活动的开展也充分地活跃了学生的身心。
(2)教师引导,切入学习主题。学生在偶像的影响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原地运球、左右手交换运球、行进间直线运球等多项运球的练习来巩固知识与技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让学生做适当的展示与表演,给学生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3)教学设疑,传授技能。如果在比赛中有人挡住了你运球的路线时你该怎么办呢?学生思考,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曲线运球的练习。通过教师的精彩表演与学生的仔细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元为进行曲线运球的尝试与探究练习,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碰到的困难。运球过障碍与曲线运球的运用,这两个练习的开展把曲线运球的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4)篮球游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教学中,我还安排了角篮球这一游戏。组织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各项篮球技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各种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课的结尾,用篮球放松操来进行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恢复,加上教师,自我和同伴的相互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果。
2、新设计阶段:自我反思,找出差距,调整原教学设计,产生新方案的阶段
(1)同伴帮助、讨论:①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问题,如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为达成教学目标的环节应多用一些时间;一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如学生的自主玩球时间可以少化一些。②优化教学环境,合理布置学习场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方面值得探讨。③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环节设置应加强,以便更好地突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特出强调学生的安全性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力求消除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2)专家(慈溪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邹旭铝老师)的引领: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②每个活动环节应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③部分教学环节,如游戏《角篮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起到效果应值得探讨。
(3)自我反思,对原教学设计作出调整并进行第二次试课。
①教学环节的调整与理由:删除课堂导入时使用的“利用学生喜爱的篮球明星的精彩挂图和表演,引导学生向明星们学习,积极自主地开展篮球基本技能的练习”为“持球钻山洞游戏”。理由:“篮球明星”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不大,有好多学生不太了解这些明星,教师在激情,学生的反应欠强烈,没有起到榜样示范的效果。同时与体育课堂教学原则“教师应精讲,学生应多练”相悖,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受益”相符。游戏《角篮球》的练习方法与规则,已与篮球比赛规则相符,学生在进行游戏时由于不熟悉规则,出现了很多次争议和规则模糊的情况。将《角篮球》改为曲线运球接投竹筐篮。理由:学生的技能与规则形成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水平三的学生进行综合性游戏规则意识还不够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违反规则事情经常发生。投竹筐篮游戏能充分体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理念。②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语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获得知识、技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③教学环境的改换。第一次试课地点安排在学校新建体育馆,由于五(4)班学生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环境,当老师宣布分小组进行已掌握篮球技能的练习时,8个组的学生全被那漂亮的篮球架吸引了,都挤在一块儿进行投篮练习,于是场面一片混乱(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问题)。同时本堂课学生人手一球进行运球练习,球撞击地板的声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第二次试教改换环境至室外篮球场。
3、新行为阶段:再次自我反思,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现新行为的阶段。
(1)第二次试教后经过同伴的讨论,确定各个教学环节,并对各环节进行加工调正。如规定学生的活动区域和队列队形的调动方法。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自主练习、探究练习时教师应加强引导。
(2)形成了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①利用体验学习教学法的策略。“体验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可以用“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来概括“体验学习”的主题思想,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育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去获取知识。本课的教学过程推行实践为主,体验为主的教学策略,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体现。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本课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在固定的团体内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学习知识、形成各种能力。③评价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本课教学在每个环节的结尾都安排了组内的相互评价内容,从课堂评价来看学生学习的结果,体验学习的有效性。【反思】
1、对校本教研做法的体会。反思型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教学反思——行动跟进”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把握教材和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的挖掘的能力,设计创造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一课多试”可以促进了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受教育者,更是在“完美”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2、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体会和一些还在思考的问题。
(1)本次活动的开展使执教者本人及教研组内参与活动的所有成员都受益非浅。在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下,为执教者提供了教学的范例。正如评课时大伙掏出的心理话:专家和同伴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的设计方法必将影响我们以后的教学生活。(2)本次活动后还在思考的一些问题:①在课的引入过程中能否把教师引导学生讲的一句“请跟我起大声喊:我爱篮球”放到课的结尾。在课后小结时,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喊出来。②在教学环节“玩球练习”时,能否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展示。
第三篇:我爱篮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印象深刻的场景,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挚爱与狂热的追求。
3、理解重点句子,学会句子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挚爱与狂热的追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你最喜欢什么运动?谈谈你在运动时的真切感受。生交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作者对篮球的酷爱。
二、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文章写了哪几个印象深刻的场景?
1、交流。
2、小结、指导:
①在酷暑的操场上“我”独自忘我地投篮。
②班级女子篮球队中“我”带头剪掉辫子。
③最后一次漂亮的投球。
三、学习1—4自然段。
1、生自读1—4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作者对篮球的爱?
2、交流、指导重点句:
a、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我双手攀住……屋子里了。
b、篮球:圆滚滚、鼓蹦蹦……变幻无穷。
c、哦,篮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满头大汗。
d、……我剪自己的辫子连一点感觉出没有……篮球了。
3、抓住句子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4、指导:对篮球的忘我和勇敢。
5、齐朗读1—4自然段。
6、小结: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酷爱篮球。
四、生自读课文5—7,说说课文中从哪些地方对篮球和酷爱?
1、生交流、指导。
2、小结:我最后一次漂亮的投球。
3、齐朗读7自然段。
五、回顾全文、研讨:
作者为什么写这几个场景?表达自己对篮球的酷爱。
师指导学生作者典型选材的方法。
六、朗读第8自然段。
1、生交流:谈谈自己对这部分的理解。
2、师指导小结:
运用设问和排比句式,写出了对“爱是什么:的回答,告诉人们不管年龄大小,都要有所追求,只有不断追求美好的东西,才会永远年轻。
3、齐读这一自然段。
4、自己试着仿写一段话。
5、体会课文表达的仅仅只是“我“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
6、交流、引导:不仅对篮球的喜爱,更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7、朗读训练8—9自然段。
七、课后拓展。
交流:说说我们在成长中应该有怎样的追求。
板书:
独自一人打篮球
带头剪辫子
最后一次漂亮的投篮
酷爱篮球
对生活
理想的追求
第四篇:我爱篮球教学设计
【案例背景】
反思型校本教研活动当代学者熊川武教授定义为: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之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简单的讲反思型校本教研活动就是教师专业成长过程等于教师教学经验积累加上教学反思的过程。
【案例描述】
本次小学体育组反思型校本教研活动牢固树立“课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思想,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宗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最终目的。根据学校统筹安排,在市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 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现行新课程教材中选择一节课----《篮球》作为载体,由钟恒炳老师承担执教任务,洪士嘉、陆士权等四位老师共同参与,经历了“选定课题——设计学案——一课多试”的基本历程,采取了“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教学反思——行动跟进”的教学策略。
一、课题的确定:为何选择水平三《篮球》作为本次教研活动的课题?
首先,我们认为:无论选择哪一课题,必须有利于体现我校“体验学习”核心思想,即让学生参与体验和实践,在体验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感悟、学会妥协、学会共享;在精心设计的体验平台中让学生自己来生成、建构起自己的知识。篮球活动与其他各项体育活动相比较,学生在原有运动水平和外界事物的影响下,更加具有参与体验和实践的主动性,更能体现“体验学习”的思想。
第二,根据新课程教学理念,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篮球活动一方面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更有利于体育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此项活动社会基础较好,课外、假期中经常可以看到三五群的孩子、成人在进行活动,学生在参与、观看此比赛时需要这方面的知识。篮球教材的选择比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课程教学的理念。
第三,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看,选择篮球来进行课堂教学比较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水平三(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懂得一点篮球知识,身体也开始长高、长壮,他们乐于、向往篮球运动。
最后,从篮球运动的体育运动和课程教学价值来看,此项活动能发展学生的全面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各项社会适应能力和意志品质。
二、“一课多试”的过程。(包括:原行为、新设计、新行为三个阶段)
1、原行为阶段:由上课教师本人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原有教学经验进行设计,作第一次试课。课的设计和理由为:
(1)激情导入,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的开始利用学生喜爱的篮球明星的精彩挂图和表演,引导学生向明星们学习,积极自主地开展篮球基本技能的练习。学生们在“星”的影响下,在“无限制”的条件下,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激发。同时各项篮球基本活动的开展也充分地活跃了学生的身心。
(2)教师引导,切入学习主题。学生在偶像的影响下,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原地运球、左右手交换运球、行进间直线运球等多项运球的练习来巩固知识与技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让学生做适当的展示与表演,给学生表扬与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教学设疑,传授技能。如果在比赛中有人挡住了你运球的路线时你该怎么办呢?学生思考,教师开始引导学生进行曲线运球的练习。通过教师的精彩表演与学生的仔细观察,学生以小组为单元为进行曲线运球的尝试与探究练习,教师巡视帮助学生解决碰到的困难。运球过障碍与曲线运球的运用,这两个练习的开展把曲线运球的课堂教学推向高潮。
(4)篮球游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教学中,我还安排了角篮球这一游戏。组织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各项篮球技能,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各种情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5)课的结尾,用篮球放松操来进行放松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恢复,加上教师,自我和同伴的相互评价,肯定学生学习的成果。
2、新设计阶段:自我反思,找出差距,调整原教学设计,产生新方案的阶段
(1)同伴帮助、讨论:
①把握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分配问题,如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为达成教学目标的环节应多用一些时间;一些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环节,如学生的自主玩球时间可以少化一些。
②优化教学环境,合理布置学习场地,提高学生的练习密度方面值得探讨。
③学生练习过程中的交往,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环节设置应加强,以便更好地突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④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应特出强调学生的安全性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力求消除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安全隐患。
(2)专家(慈溪市教研室体育教研员邹旭铝老师)的引领:
①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多使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②每个活动环节应加强学生的规则意识教育。
③部分教学环节,如游戏《角篮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否能起到效果应值得探讨。
(3)自我反思,对原教学设计作出调整并进行第二次试课。
①教学环节的调整与理由:删除课堂导入时使用的“利用学生喜爱的篮球明星的精彩挂图和表演,引导学生向明星们学习,积极自主地开展篮球基本技能的练习”为“持球钻山洞游戏”。理由:“篮球明星”对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不大,有好多学生不太了解这些明星,教师在激情,学生的反应欠强烈,没有起到榜样示范的效果。同时与体育课堂教学原则“教师应精讲,学生应多练”相悖,与新课程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受益”相符。游戏《角篮球》的练习方法与规则,已与篮球比赛规则相符,学生在进行游戏时由于不熟悉规则,出现了很多次争议和规则模糊的情况。将《角篮球》改为曲线运球接投竹筐篮。理由:学生的技能与规则形成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水平三的学生进行综合性游戏规则意识还不够强,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违反规则事情经常发生。投竹筐篮游戏能充分体验新课程“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理念。
②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的教学语言,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获得知识、技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③教学环境的改换。第一次试课地点安排在学校新建体育馆,由于五(4)班学生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环境,当老师宣布分小组进行已掌握篮球技能的练习时,8个组的学生全被那漂亮的篮球架吸引了,都挤在一块儿进行投篮练习,于是场面一片混乱(分析:学生的年龄特征的问题)。同时本堂课学生人手一球进行运球练习,球撞击地板的声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第二次试教改换环境至室外篮球场。
3、新行为阶段:再次自我反思,化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现新行为的阶段。
(1)第二次试教后经过同伴的讨论,确定各个教学环节,并对各环节进行加工调正。如规定学生的活动区域和队列队形的调动方法。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自主练习、探究练习时教师应加强引导。
(2)形成了以下有效的教学策略:
①利用体验学习教学法的策略。“体验学习”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和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同时可以用“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来概括“体验学习”的主题思想,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育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去获取知识。本课的教学过程推行实践为主,体验为主的教学策略,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体现。
②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本课教学以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主要方式,学生在固定的团体内互相帮助、合作交流学习知识、形成各种能力。
③评价与体验相结合的教学策略。本课教学在每个环节的结尾都安排了组内的相互评价内容,从课堂评价来看学生学习的结果,体验学习的有效性。
【反思】
1、对校本教研做法的体会。反思型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通过“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教学反思——行动跟进”的教学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把握教材和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刻的挖掘的能力,设计创造出更合理更科学的教学方案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一课多试”可以促进了教师教育经验的积累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受教育者,更是在“完美”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体验了活动的乐趣。
2、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体会和一些还在思考的问题。
(1)本次活动的开展使执教者本人及教研组内参与活动的所有成员都受益非浅。在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下,为执教者提供了教学的范例。正如评课时大伙掏出的心理话:专家和同伴的一些建议和活动的设计方法必将影响我们以后的教学生活。
(2)本次活动后还在思考的一些问题:
①在课的引入过程中能否把教师引导学生讲的一句“请跟我起大声喊:我爱篮球”放到课的结尾。在课后小结时,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喊出来。
②在教学环节“玩球练习”时,能否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展示。
第五篇:我爱我家 教学设计与反思
《我爱我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认识家庭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抚养我们的辛苦。认识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增强学生热爱家庭和父母的情感。教学重点:
体会父母的爱心与亲情,学会理解父母,感恩父母。教学难点:
如何真正认识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如何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课前准备
收集相关的音乐,让学生准备自己与家人之间发生的故事。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教学法法,讨论学习教学法,点拨指导教学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都有自己的家,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家是我们每个人永远依恋的的地方,那么我们爱自己的家吗? 学生回答:我爱我家
老师板书课题《我爱我家》 活动一:我讲我家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家又是不一样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自己的家里都发生了那些让你难忘的事呢?请同学们互相分享一下。
(找几个有不同家庭状况的学生讲自己家里发生过的故事,这样更具有代表性)听了几个同学家里的故事,我们每个同学有什么感想呢?是不是更爱自己的家了呢?对家是否有更深刻的理解了呢?
学生发言交流。得出家庭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
老师总结:家是一个港湾,是第一所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使我们尽情享受亲情和温暖。设计意图: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讲述与倾听的结合来感受家庭的快乐和趣味 活动二:爱的无悔
播放韩红演唱的歌曲《天亮了》,并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听了这一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想?
(学生讨论,老师提问,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老师总结:父爱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是不计回报的。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听音乐和听音乐背后的故事,是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活动三:听“丢丢的故事”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但是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幸福的,每个孩子都是快乐的。下面我们听丢丢的故事。
播放故事内容,老师提出问题
1、你认为丢丢有家吗?
2、丢丢的妈妈爱他吗?
(听了这个故事,先由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再回答)
老师总结:爱一种责任,父母抚养孩子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法律的规定,不履行抚养义务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让学生认识爱是什么?爱是一种责任 活动四:说说我的责任
我们每个同学都是家庭中的一员,我们对家庭又有哪些责任呢?(学生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老师总结:我们要理解父母,热爱父母,和父母共同努力创造我们幸福的家。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在相互交流中,认识自己在家庭中应承担的责任 小结
我们今天的题目是《我爱我家》,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家”是什么,又通过丢丢的故事感受了“爱”是一种责任。我希望我们每个人都爱自己的家,在感受家庭温暖的同时,不要忘记献上自己的一份爱,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教学反思:本节教学内容较简单,学生以理解,学生参与性较强,讨论激励,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使学生在感受家的温暖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与家人沟通的能力。通过故事的讲解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家的含义和家人的重要性。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课堂语言组织不够规范,课堂活动把握的不够好,教学方式不够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