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科技学院
2008级思想政治理论课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号
成绩
指导教师
2010 年 9月 1 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很久,但是具体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经过详细的调查,我发现了一些弊端,并对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原因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建议。相信在以后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道路上,我国能够越走越好,形成良好的制度。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语: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定教师签字:
年月日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各个基层实施的如何,我们却不是很清楚。通过对我村及其周围村庄中小学的调查发现: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升学压力过大,学业负担过重,学校仍以“分数”作为其教育教学评比的核心和根本标准,甚至还成为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标准。所以,改变单纯以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的做法,重新建立新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师队伍,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增加教育投入,合理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监管力度,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关键词:素质教育 现状 提高 改革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过程
2010年的暑假,为了响应学校“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踊跃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的号召,在选定实践课题的情况下,我就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分工合作,从7月20号到8月25号,分别对我村小学及周边村庄加城镇的五个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详细走访调查。其中涉及了对各所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的考察,师资力量的考察,教学成绩情况,教育评价政策,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创新教育情况等诸多问题的考察与研究。我们坚持每天六个小时的工作量,骑自行车去往各自的目标学校,经过与学校领导说明来意和协商,他们基本上都能积极地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策划书的内容逐项进行参观调查,然后做好记录。然后就是对老师和家长的访问调查,由于我的婶婶就是我村小学的老师,在对她进行访问时,帮助我获得了比较真实的信息,对报告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最后,经过详细的调查,对个别老师的走访和为期五天的统一整理分析,我发现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实施仍存在很多的弊端,经过总结,得出我的报告与分析。
二.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是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严重。调查显示,认为语、数、外课程更重要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参加语、数、外课外班的学生占到了15.2%;认为考试对自己压力很大的学生占32%。
2.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级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师有80℅,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家长占59%,给孩子选择学校的首要标准是“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的家长占85.9%。很多人认为,中小学所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智力为主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发现,违背了教育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是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调查显示,现在学生最欠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多数学生已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于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
4.是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从小学生高年级到初中、高中,他们的休息时间都不充足,目前基本上都达不到要求。在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活动,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而实际上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学校生活枯燥等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5.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选拔教育“精英”教育。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人。
6.是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长,现在的家长和学校更注重学习而忽略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肥胖等现象普遍,有的学校甚至减少体育活动来进行文化课的补充学习。
三.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陈旧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使读了大学又怎样?还不得自己找工作,并且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不读书也一样可以找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家长的封建意识还是比较浓的,“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们心中难以脱胎换骨。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中,倘若在教学上没有得到几张“花纸纸”、“硬壳壳”,那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3.教育经费不足,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
教育,事关国计民生,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也就实现不了和谐社会。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拿我们调查的这几个学校来说,学生活动场地狭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活动设施,必备的教学用具及实验器材缺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只能进行部分演示实验,当然就更没条件进行学生实验了,没条件做的实验,只能由教师讲解,可想而知,这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一天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就无所涉及了,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4.教师素质的制约,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农村学校,教师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虽然工作时间长,但老龄化严重,虽然在工作中掌握了不少教学经验,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极深,信息闭塞,知识老化,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教育和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大变革也感到力不从心。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追本溯源,标本兼治,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施,才能使教育走上正常轨道。
四、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过对资料的分析,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办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申明学校工作的任务及指导思想,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师生教育观念正确、教育发展态势基本良好的难得条件,大力营造适应创新教育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学校可运用例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师管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消除制约素质教育的一大瓶颈。时下,各种针对教师的培训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大都没有多大实效,许多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有些培训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大多数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
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过去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就是看升学率怎么样,社会口碑,学生择校,领导督学,无不以此为是。由此可见,教育质量评价导向是实现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根本导向。正因为这样,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
第四,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最后,第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展兴趣阅读,以便为其奠定坚实的创新能力发展基础;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高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师负担过重,选修课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可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统筹区域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实现部分教学设施和选修课教师的共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站在一片繁荣的新世纪里,我们既要为教育事业呈现的喜人局面而满怀欢欣,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都切实行动起来,我们的教育必能趟过这片沼泽地,走向欣欣向荣。
第二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实习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
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李赞20092513105
摘要: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各个基层实施的如何,我们却不是很清楚。通过对我的实习学校调查发现: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升学压力过大,学业负担过重,学校仍以“分数”作为其教育教学评比的核心和根本标准,甚至还成为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标准。所以,改变单纯以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的做法,重新建立新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师队伍,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增加教育投入,合理使用经费,加
强经费监管力度,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关键词:素质教育 现状 提高 改革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过程
2012.3.5开始的为期两月的实习,在农村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特殊价值。而在素质教育的推进过程中乡镇中小学是一个有难度的群体,要想更快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在乡镇中小学的实施状况,教师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因此我在教育实习期间,对莱阳市羊郡初级中学的师生针对素质教育的实施状况问题进行了调查。
我采用口头访问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在几个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分工合作,从3月6号到4月25号,分别对我校小学及周边村庄加城镇的五个中小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详细走访调查。其中涉及了对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的考察,师资力量的考察,教学成绩情况,教育评价政策,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创新教育情况等诸多问题的考察与研究。
二.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是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严重。调查显示,认为语、数、外课程更重要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参加语、数、外课外班的学生占到了15.2%;认为考试对自己压力很大的学生占32%。
2.是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级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师有80℅,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家长占59%,给孩子选择学校的首要标准是“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的家长占85.9%。很多人认为,中小学所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智力为主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发现,违背了教育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是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调查显示,现在学生最欠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多数学生已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于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
4.是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从小学生高年级到初中、高中,他们的休息时间都不充足,目前基本上都达不到要求。在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活动,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而实际上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学校生活枯燥等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5.是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选拔教育“精英”教育。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而忽视其他大多数人。
6.是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长,现在的家长和学校更注重学习而忽略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肥胖等现象普遍,有的学校甚至减少体育活动来进行文化课的补充学习。
三.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陈旧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使读了大学又怎样?还不得自己找工作,并且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不读书也一样可以找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家长的封建意识还是比较浓的,“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们心中难以脱
胎换骨。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中,倘若在教学上没有得到几张“花纸纸”、“硬壳壳”,那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3.教育经费不足,落后的教育设施的阻碍
教育,事关国计民生,农村教育,直接关系农民、农村和农业的发展。目前,城乡教育的差距,仍在不断扩大,没有教育公平就谈不上社会公平,也就实现不了和谐社会。教育是前瞻性的事业,它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设施一定要赶上教育的发展要求,那种仅靠几本教学书籍,几支粉笔培养人才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然而,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设施让人担忧,近年来,许多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的配置状况较前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与时代向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现有设施的有效利用方面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拿我们调查的这几个学校来说,学生活动场地狭窄,有的学校甚至没有活动设施,必备的教学用具及实验器材缺乏,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只能进行部分演示实验,当然就更没条件进行学生实验了,没条件做的实验,只能由教师讲解,可想而知,这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一天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以外就无所涉及了,素质教育又从何谈起呢?
4.教师素质的制约,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高低对素质教育会产生直接影响。农村学校,教师素质高低参差不齐,有的教师虽然工作时间长,但老龄化严重,虽然在工作中掌握了不少教学经验,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影响极深,信息闭塞,知识老化,面对迅猛发展的信息教育和突如其来的教育教学大变革也感到力不从心。
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而影响素质教育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追本溯源,标本兼治,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实施,才能使教育走上正常轨道。
四、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过对资料的分析,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办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申明学校工作的任务及指导思想,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师生教育观念正确、教育发展态势基本良好的难得条件,大力营造适应创新教育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学校可运用例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师管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消除制约素质教育的一大瓶颈。时下,各种针对教师的培训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大都没有多大实效,许多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有些培训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大多数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
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过去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就是看升学率怎么样,社会口碑,学生择校,领导督学,无不以此为是。由此可见,教育质量评价导向是实现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根本导向。正因为这样,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
第四,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最后,第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展兴趣阅读,以便为其奠定坚实的创新能力发展基础;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高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师负担过重,选修课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可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统筹区域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实现部分教学设施和选修课教师的共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站在一片繁荣的新世纪里,我们既要为教育事业呈现的喜人局面而满怀欢欣,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都切实行动起来,我们的教育必能趟过这片沼泽地,走向欣欣向荣。
第三篇: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小编推荐)
2012寒假作业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社会实践主要内容:
我国的素质教育已经提倡了很久,但是具体的实施情况却不容乐观,其中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经过详细的调查,我发现了一些弊端,并对存在的弊端进行了原因分析,然后根据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建议。相信在以后的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道路上,我国能够越走越好,形成良好的制度。
关于课题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各个基层实施的如何,我们却不是很清楚。通过对我镇及其周围村庄中小学的调查发现:推进素质教育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学生的升学压力过大,学业负担过重,学校仍以“分数”作为其教育教学评比的核心和根本标准,甚至还成为决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标准。所以,改变单纯以升学率为标准评价学校的做法,重新建立新的素质教育评价制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师队伍,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增加教育投入,合理使用经费,加强经费监管力度,是农村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调查过程
2012年的寒假,为了响应学校“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踊跃参加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的号召,在选定实践课题的情况下,我就农村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的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从1月11号到1月17号,分别对广东佛山中小学共5所学校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详细走访调查。其中涉及了对各所学校的教育基础设施的考察,师资力量的考察,教学成绩情况,教育评价政策,素质教育政策的实施情况,学生的创新教育情况等诸多问题的考察与研究。我坚持每天五个小时的工作量,坐公交车去往各个目标学校,经过与学校领导说明来意和协商,他们基本上都能积极地给予我们支持与帮助。在参观学校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策划书的内容逐项进行参观调查,然后做好记录。然后就是对老师和家长的访问调查,由于其中三间是我曾就读过的中学与小学,在对它们的领导进行访问时,帮助我获得了比较真实的信息,对报告的准确性提供了依据。最后,经过详细的调查,对个别老师的走访和为期五天的统一整理分析,我发现素质教育在农村的实施仍存在很多的弊端,经过总结,得出我的报告与分析。
二.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以书本为中心,传授文化知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头脑中早已形成了思维定式,其影响是深远的。站在形势发展需要的角度看,传统教法有其弊端,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
长期以来,由于考试成绩是评价学校、教师、学生的惟一标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重考试科目学习,轻非考试科目学习”的现象严重。调查显示,认为语、数、英课程更重要的学生占绝大多数;参加语、数、英课外班的学生占到了23%;认为考试对自己压力很大的学生占48%。
2.重智育、体育,轻德育、美育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上级评价教师工作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考试成绩的教师有80℅,最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家长占59%,给孩子选择学校的首要标准是“教学水平高,升学率高”的家长占85.9%。很多人认为,中小学所进行的智育,不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智力为主的智育,而是搞题海战术,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发现,违背了教育规律,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重文化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培养,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调查显示,现在学生最欠缺动手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生往往缺乏学习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多数学生已习惯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习惯于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
4.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
从小学生高年级到初中、高中,他们的休息时间都不充足,平均每天只有6小时的睡眠时间,目前基本上都达不到要求。在疲劳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活动,严重的影响了学生的健康,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而实际上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学校生活枯燥等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5.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
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还是选拔教育“精英”教育。学校和教师往往把教育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身上,并且多数学校都有设立重点班,从而忽视了其他大多数人。
6.学生体质和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指标有所下降。
随着学习压力的增长,现在的家长和学校更注重学习而忽略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肥胖等现象普遍,有的学校甚至减少体育活动来进行文化课的补充学习。
三.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1.陈旧思想观念的影响
当今,学生和家长在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认为读书无用,即使读了大学又怎样?还不得自己找工作,并且不一定找得到好工作,不读书也一样可以找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家长的封建意识还是比较浓的,“传宗接代,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们心中难以脱胎换骨。另一种倾向是把考试升学当作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大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升学,才能使子女就业”,于是,将老师和学生推向“应试”教育,这样就严重束缚着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思想,再加上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认为“搞素质教育就是换汤不换药”,教学的成效最终还得看学生考试分数的高低,所以,教师们仍然热衷于“应试”教育,旧的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2.教育评价机制不完善,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教育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建立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实施素质教育将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都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校和教师的主要手段,家长和社会也是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对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评价标准。只要升学率高,考试成绩好,学校就成为名校,教师的声望也随之提高,成为名师,优质生源蜂涌而至,名校越办越好,领导对名校刮目相看,在各种利益分配时,无不向名校倾斜。农村中小学在生源大战中,必然处于劣势,因留不住优质生源而越办越差,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目前,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由于没有制定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督导评估办法,多数学校依然在使用应试教育的评估方法,素质教育仍然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中,倘若在教学上没有得到几张“花纸纸”、“硬壳壳”,那将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教师的荣辱得失完全系于“升学率和考试成绩”这一把硬尺子,统考、排名次之风依然盛行,使片面追求升学率和考试成绩的热潮难以降温。如果“以分定优劣”的传统评价观不改变,“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与教师的切身利益挂钩,教师们也只能把分数奉为圭臬,埋头苦干,永远不能跳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四、对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经过对资料的分析,我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要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召开家长会、办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申明学校工作的任务及指导思想,提高全民对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得到家长和社会对素质教育的理解和支持。另外,各级党政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利用师生教育观念正确、教育发展态势基本良好的难得条件,大力营造适应创新教育的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其次,学校可运用例会、专题讲座等形式,组织教师集中学习,使教师充分认识和理解素质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认识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加强教师管理,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教师培训计划,逐步提高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素质是消除制约素质教育的一大瓶颈。时下,各种针对教师的培训名目繁多,层出不穷,但大都没有多大实效,许多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有些培训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所以大多数只是走走过场,搞搞形式而已。
再次,教育主管部门要改变把升学率和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成效的主要手段,制定出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过去看一所学校办得好坏,就是看升学率怎么样,社会口碑,学生择校,领导督学,无不以此为是。由此可见,教育质量评价导向是实现素质教育转轨的一个根本导向。正因为这样,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评估机制。
第四,加大对教育的经费投入,加强基础教育硬件设施的建设,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最后,第六,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搭建平台;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开展兴趣阅读,以便为其奠定坚实的创新能力发展基础;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高中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教师负担过重,选修课教师严重不足的问题,可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统筹区域内中小学教育资源,实现部分教学设施和选修课教师的共享。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一直是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站在一片繁荣的新世纪里,我们既要为教育事业呈现的喜人局面而满怀欢欣,也不能忽视它所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所有关心教育的人都切实行动起来,我们的教育必能趟过这片沼泽地,走向欣欣向荣。
第四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
《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
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调查结果具有较强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权威性,是对全国各地素质教育现状的综合评价,能客观地反映全国各地素质教育的现状。现就收到的问卷情况分析如下: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与了解
“你对素质教育是否了解” 26.7%学生 “了解”,73.3%学生 “不清楚”; “你认为素质教育能否在你们学校实施”,98.3%学生 “能”,1.7%学生 “不能”;“你认为素质教育是否会使你的成绩下降”,没有学生认为“肯定会”,13.3%学生 “不一定”,6.7%学生 “会有影响”,31.7%同学“不影响”,48.3%学生 “可帮助提高成绩”。可以看出素质教育实施多年以来,很多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概念仍然十分模糊,说明素质教育在全国的实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二正确定位,让学生的个人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
在被问及“你认为中学生应该注重哪方面的培养(多选)”时,有13.3%的学生选择了“人文知识”,有28.3%的学生选择了“科学知识”,16.7%的学生选择了“艺术素养”,8.3%的学生选择了“计算机技能”,而65%的学生选择了“团队协作与自立能力”,8.3%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在被问及“在学校期间是否应该重视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时,100%的学生认为是“应该重视”;在被问及“你自身的时间技能和创造精神如何”时,10%的学生认为“很好”,28.3%的学生认为是“好”,55%的学生认为是“一般”,6.7%的学生认为较差。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学生都希望个人的素质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自身的特长也能够得以发展,但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较差的问题十分突出。这更加突出了素质教育实施的必要性,也反映了现在部分地区的教育不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现状,广大学生对素质教育的渴求,是对现在广大地区严重的应试教育的拷问,值得教育部门深思。
三教师寓讲于练,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效率,减少作业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被问及“你现在每天上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时,15%的学生认为是“以讲为主”,85%的学生认为是“老师讲与学生练相接合”,没有学生认为是“完全老师讲”和“完全学生练”;在被问及“你对学校或者老师利用假期、双休日为你补课或辅导什么看法”时,46.7%的学生认为是“好,可以提高我们的成绩”,18.3%的学生认为是“不好,占用了我们的休息时间”,35%的学生认为是“不好,不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在被问及“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你一般情况下多久完成”时,有51.7%的学生认为是“一个小时”,26.7%的学生认为是“一个半小时”,8.3%的学生认为是“两个小时”,13.3%的学生认为是“两个半小时”;在被问及“课表中的劳动技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课是否被利用上其他课”时,78.3%的学生认为是“是”,21.7%的学生认为是“否”。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已经由以讲为主向讲练结合过渡,作业量适中,多数学生都希望通过补课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同时也看出,现阶段教师占课的现象十分严重。这说明素质教育已经在教师层面初步实施,但是课堂效率还不够理想,也反映出很多教师依然没有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对一些可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考察课乱占乱用选择十分严重。这些情况与问题就要求在将来的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再进一步提高课堂的效率来提高教学质量,而不应该通过靠一味地拼时间来提高成绩。
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被问及“你对学习的态度是”时,30%的学生认为是“很感兴趣”,61.7%的学生认为是“有点兴趣”,6.7%的学生认为是“不感兴趣”,还有1.6%的学生认为是“很讨厌”;在被问及“你对当前的学习生活有何感想”时,56.7%的学生认为是“学习虽苦,能为将来打基础,值得”,21.7%的学生认为是“学校生活丰富多彩,喜欢”,8.3%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太苦太累,希望改善现状”,也有13.3%学生认为是“学习基础太差,有点自卑”;在被问及“你学习上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时,有33.3%的学生认为是“自己的惰性,缺乏毅力”,有48.3%的学生认为是“不懂得学习的方法,想努力却使不上劲”有10%的学生认为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感觉学习没有用处”,还有8.4%的学生认为是“学习基础太差,丧失了信心”;在被问及“你学习的目的和动力是什么”时,有36.7%的学生认为是“掌握知识,让自己成为有用的人才”,有1.7%的学生认为是“父母逼着学,没有办法”,有61.6%的学生认为是“为将来有一个好的工作和前途”。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被动,感觉学习苦,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这就要求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引
导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让学生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快乐高效、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学习和个人素质双丰收。
五以学生为本,选择适当的成绩公布方式
在被问及“你对现在的考试是否希望考试后排名次,并且公布”时,有53.3%的学生选择了“希望,那可以促进我的学习”,16.7%的学生选择了“无所谓”,有30%的学生选择了“不希望,那样会打击我学校的积极性”;在被问及“每次考试后,你认为学校应该用什么方式公布成绩”时,有41.7%的学生认为是“公布全年级的名次和成绩”,有18.3%的学生认为是“公布全班成绩和名次”15%的学生认为是“只公布全班成绩,不公布名次”,25%的学生认为是“只发给个人试卷,不公布成绩”。可以看出学生对成绩的公布方式分歧很大,这就要求学校在公布学生成绩时,应该以学生为本,让不同的学生以他没可以接受的方式知道自己的成绩,这样既可以让一部分学生知道自己的成绩后,能对以后的学习有所鼓励,又不会打击那些考得比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毫无顾虑的学习。
六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排除学生的心理困扰,改善学生及师生之间关系,让学生在学校里健康的生活
在被问及“你觉得学习竞争压力大吗”时,有26.7%的学生认为是“很大”,有50%的学生认为是“较大”,有18.3%的学生认为是“一般”,仅有5%的学生认为是“基本没有”;在被问及“你是否存在以下问题(多选)”时,有41.7%的学生存在“心理素质不佳易生气”的问题,有50%的学生存在“不以摆脱烦恼”的问题,有36.7%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的问题,有51.7%的学生存在“受到委屈时自己生闷气”的问题。可以看出,现在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心理素质差,心理问题严重,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这就要求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一下一考定胜负的中考和高考模式,探索一种让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接受的教学模式。同时每一所学校里都应该配备心理咨询师,并且开设心理课,让每一个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能够找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的生活。
在被问及“你认为你与本班同学相处得如何”时,41.7%的同学认为“比较和睦”,58.3%的同学认为“一般”;在被问及“当你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希望如何排解”时,78.3的同学选择“找知心朋友寻求帮助”,有15%的同学选择“得到老师的心理指导”,还有6.7%的学生会“自己憋在心里,不找任何人”;在被问及“当你遇到困难时会怎么办”时,33.3%的学生选择“自己
独立解决”,40%的学生选择“向同学寻求帮助”,11.7%的学生选择“向老师寻求帮助”,10%的学生选择“向父母求助”,5%的学生选择“顺其自然”。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关系还不够和睦,师生关系一般。这说明在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与师生关系。当学生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应及时向老师同学求助,使困难得到及时解决,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校园里健康地生活。
七开设素质拓展课,让学生在游戏中拓展个人素质
在被问及“你是否听说过素质拓展营”时,0%的学生回答是“很了解”,50%的学生回答是“听说过,但不了解”,50%的学生回答是“没有听说过”;在被问及“作为中学生,你对素质拓展培训是否感兴趣”时,60%的学生认为是“很感兴趣”,36.7%的学生认为是“一般”,3.3%的学生“没有留意”,没有学生认为是“没有兴趣”;在被问及“如果现在中学附近设立素质拓展训练营,你是否愿意参加”时,有55%的学生认为是“一定参加”,有40%的学生认为“不一定,要看情况”,仅有5%的学生选择“不参加”;在被问及“参加这个素质拓展营,你希望达到哪些目的”(多选)时,有13.3%的学生认为是“减压”,有3.3%的学生认为是“情商管理”,6.7%的学生认为是“团队建设”,55%的学生认为是“潜力开发”,41.7%的学生认为是“人际交往”,3.3%的学生认为是“其他”,可以看出绝大部分中学生对素质拓展训练知之甚少,但他们对素质拓展训练却有浓厚的兴趣,绝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参加这项活动来发掘自己的潜力,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与素质教育所倡导的“让学生全面发展”是统一的,而“寓学于乐”又是绝大多数学生所期望的。这说明,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开设一门素质拓展课是很有必要的,很受欢迎的,这也能使学生在游戏中拓展自身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通过向家长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发现94.4%认为学生在校期间应该重视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但是接近50%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会使学生的成绩下降,还有部分家长对一些公立学校管理不严格,学生学不学由自己管理的现象表示担忧。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全面发展,但他们又很矛盾,担心素质教育会使孩子的成绩下降。这说明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素质教育,而且要让家长很好地了解,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使得学校与家庭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素质教育才能顺利实施。
今年是山东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年,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访谈,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素质教育改革表示欢迎。素质教育改革增加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的校园生活
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通过今年山东省的高考,我们可以发现今年虽然是山东省实行素质教育改革的第一年,但是今年的高考重点线是理科582分,文科584分,而去年的理科573分,文科593分。可以看出,山东省的绝大部分中学生都没有出现不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现象,实行素质教育也没有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因此,山东省实行的素质教育改革对于全国其他省份推进素质教育改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也说明了素质教育改革的可行性。
总的来说,这次大范围的问卷调查,让我们对当前各地的素质教育现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们很客观的“看”到了我们想象中的素质教育与现实中的差距,同时希望我们的问卷调查对以后其他省份的素质教育能有所帮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也是如此,所以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在校园里取得全面协调的发展,这就要求各地应加快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学校应该班“一切以学生为本”学生满意的教育。
第五篇: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
高二五班于冰
为进一步了解我旗中小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新时期学生的新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主动性,进行了此次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理想与追求、自我认识、基础文明、心理调节等方面。
一、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无庸质疑,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是历史上最优秀的一代,他们的独立性很强,不来虚的,失去了崇高的理想,但却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
1、功利的学习目的,务实的人生态度。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一个体现人生价值取向的郑重的问题。调查显示,接近半数的学生把金钱、地位和安逸的生活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这种表现在声调城市学生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城市小学、初中、高中学生选择为自己而学习的比例均大大超过农村学生)。不能简单地把这种倾向作为个人主义来批判,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个人/重视个人权利以及自我价值的倾向。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2、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
(二)基础文明
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以渐入人心。另外,进入90年代以来,学校德育的方向从高高在上的政治说教转向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十余年扎扎实实的工作,目前以初见成效。
(三)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水平显著提高。
在大家的观念中,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溺爱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把独生子女们戏称为“小皇帝”、“小太阳”,以为他们是被惯坏的一代,事实上家长们只是在家务劳动方面有惯孩子的倾向,但在学习方面却从不马虎,要求之严,标准之高,都是以前的家长无法比拟的2、家长对初中生管得最严。
如果队把“对孩子百依百顺”的家长作一个纵向比较,会发现小学与高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初中。小学生年龄小,高中生已不太需要家长操心,而初中的孩子界于懂事与不懂事之间,代际冲突比较突出。
3、对子女不管不问的家长仍占一定比例。
这一部分孩子多出自离异家庭,父母双方都不愿意尽监护责任,有的跟着爷爷奶奶过,有些干脆脱离家长的监护。由于长期得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对人对事十分冷漠,而且有很强的反社会心理。
(四)自我感觉
1、只有六成学生感觉幸福。
生活在新世纪这一代青年人所拥有的物质财富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对未来的选择也是前所未有的广阔和自由。在上一代人的眼里,他们是最没有理由抱怨或侈谈“不够幸福”的一代人。然而现实生活中,在社会各行各业的改革都步履艰难的背景下,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的离异、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由于缺乏对正确幸福观的宣传教育,使得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存在着种种误区。
由于年龄和地域的差别,青少年对于生活幸福的理解也不同。据数据表明,城市青少年的幸福感略高于农村青少年的,农村初中生认为自己不幸福的比率最高,这可能和农村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压力较大有关。
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目中,幸福还表现为一种自由。说白了,就是获得说想说的话,做想做的事的权利。他们在家庭和学校里受到纪律的约束,无法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己的愿望,使他们产生不幸福感。对于高中学生,则更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和支持,尤其是来自父母方面的。
2、小学生最幸福,初中生最不幸福。
其实教育者的责任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从小让他们感知人生的美好,这种情感的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学业压力仍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
学业压力是孩子们最大的负担。主要表现在:1.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另外,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中包括与教师的关 系问题、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与父母的关系问题等。另外还有一些青春期心理问题,如:青春期闭锁心理、早恋等。
二、几点建议
1、协调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力量,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教育的氛围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合力。
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政府要对影响学生成长的不利得因素加以监管,要在社区中加大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活动场所建设,要鼓励兴办民间的旨在培养青少年多方面能力和对各种问题学生进行帮助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进行各种教育咨询服务的中介机构。教育部门要积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在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同时要做好家长的引导和教育工作。
2、力戒教育的功利倾向,让学生走出应试教育的阴云,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自然的成长。
3、德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努力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
德育应该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进程而不断发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要有研究意识、改革精神和创新能力。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德育目标是课程目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德育就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渗透,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作
用。德育也要对自己的理念、内容、方式、手段进行反思,从时代特征出发,努力弘扬主旋律,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发展需求出发,努力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心理学化。教育者更要反思自己的教育素养,高度重视教师对学生影响力正在降低的问题,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善师德状况,提高业务水平,改善教育行为,用丰富、美好、高尚的优秀文化去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