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华南师大高等教育管理学试题
2010年高等教育管理学试题
一、简答(5*10=50)
1.简述管理的定义及功能
2.简述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
3.谈谈马克斯。韦伯关于官僚行政组织特征的描述
4.简述彼得*圣吉关于学习型组织的七项行为准则
5.简述高校管理中人际沟通的四种方式
二、论述(2*25=50)
1.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历史
2.论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的基本激励策略
第二篇:高等教育管理学作业
国际化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国际化—同济大学的案例分析(预期成果)
王友粮 1334828 tel:*** 摘要:国际化是同济大学立足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培养国际化人才,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同济大学为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国际化人才在促进学生国际交流、引进外国优秀师资、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加强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为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全面展现并践行了建设“可持续发展”大学的办学理念,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人才竞争加剧的时代要求、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但如何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走出一条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体现高校自身发展特点的国际化道路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国际化人才 高等教育国际化 同济大学
一、有关国际化人才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涵要素的辨析
有关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界和人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少学者对国际化人才的标准、内涵要素、培养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探讨。就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而言,许多专家和学者从内涵、历史与现实、发展动力、未来趋势等诸多方面业已开展了许多研究。为了对本文探索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在关系和客观规律,有必要对国际化人才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概念、内涵要素进行简单辨析。(1)国际化人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知识要素的全球流动对高等教育提出的巨大挑战就是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要求具备国际交流能力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的人才,即国际化人才。然而究竟什么样的人才才称得上真正意义的国际化人才,国际化人才须具有什么样的标准。对于国际化人才的理解学界和职业界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学者个人也对其有自己的表述。例如张化新,梁瑜霞,高 萍认为“国际化人才的内涵要素包括:国际意识、通晓国际规则、熟知国际文化礼仪、能够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之中”[1]。李媚,朱志良,于瑞云从“国际化思维”、“外语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海外经历背景”、“跨文化交际能力”、[2]“创新精神”、“七巧板精神”、“抗挫折能力”、“世界眼光中国立场”九个方面提出了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人才学专家王通讯提出“国际化人才是指能够在国际间施展才干、发挥作用的人才,其类型涵盖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国际化人才是一种素质表现”[3]。而当前学术界对国际化人才比较普遍的定义是是“具有较高学历、懂得国际通行规则、熟悉现代管理理念,同时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及跨文化沟通能力的人才。”在2010年国家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提出“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4]这些表述都大体阐述了国际化人才的特定内涵要素,指出了国际化人才的关键特征。综合前人研究成果,本文认为,国际化人才是指拥有现代“国际素养”的人才,这种“国际素养”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敏锐的国际意识、宽广的国际视野、达到国际水平的知识能力结构、高超的的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坚定开明的现代国际精神。(2)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当今时代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大趋势,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的含义涉及面很广,人们对此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美国学者哈路里把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教育视为同义语,认为国际教育不仅应当包括课程、学者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与社区的各种合作计划、培训及广泛的管理服务,还应当包括“明确地赞同、积极的态度、全球的意识、超越本土的发展方向、并内化为学校的精神气质”。我国学者汪永铨主编的《教育大词典:高等教育卷》把教育国际化界定为:“各国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5]。舒志定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大学教育面向世界,以具体多样的高等教育活动为载体,吸收、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为核心,建设、改造高等教育管理模式,促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完善为目的。”[6]北大学者陈学飞则把高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界定综合起来加以概括性考察,认为对它的界定是从四种不同的角度和方法进行的,分别是“活动方法”、“能力方法”、“精神气质方法”和“过程方法”[7]。综合海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本文为了探讨国际化人才培养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关系,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界定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在世界相互联系和依赖的背景下,通过一些列高等教育活动以培养具有“国际素养”的国际化人才为核心特征,以学生国际交流、国际师资流动、国际化课程建设、国际合作办学等为主要内容的历史过程。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
(1)高等教育的本质和使命决定了大学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
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以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为目的,而高等教育相对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则以其培养人才的高规格和高层次为特点而使自己以“高等”为名与其他教育相区别。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使命随时代、国别、地域的变化而赋予了不同的内容,比如人类社会早年的古希腊柏拉图的“学园”以培养奴隶社会治国安邦的哲学王为最高理想,中世纪大学以培养适应特定职业需要的文士、律师、神职人员、医生为主要任务,而现在社会则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各行各业高级专门人才为使命。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职能已经为社会和学界所普遍认可,而人才培养仍然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功能。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国家和社会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8],高等教育和人类社会其他领域一样,伴随着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可逆转地成为了工业革命以来全球化进程的一部分。特别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高等教育国际化在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的驱动下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大趋势而为欧美发达国家所认可。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多年时间里,高等教育国际化经历了“从接触、到争论、进而认同并勇于实践国际化的历程”[9],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了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内容,没有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就没有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途径和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学校教育,也有非学校教育。很多地方也进行了许多实践探索,比如上海为了培养适应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国际化人才实施了专家出国学术休假制度、与香港互派公务员制度、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经受锻炼、立专业证书国际互认制度等多项举措,培养了大批知识产权、国际经贸、法律等领域的高级专业人才。而大学仍然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首要阵地和主要承担着。大学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所具有的规模大、质量高、目标名曲、组织到位、科学有序方面是任何其他组织无法比拟和逾越的。(2)国际化人才标准的内在规定性要求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特征的信息时代,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最重要载体理所当然地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和关键环节,这就使得人才的竞争和全球流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人才的国际化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国际化的人才主动融入全球人才竞争进而在国际发展大潮中赢得发展主动权成为各主权国家的不二选择。
国际化人才因其特有“国际标准”的内在规定性要求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首先,国际化人才是具有“国际性”特点的人才,这种人才无论是主体意识、知识构成、能力结构、思维方式、精神禀赋、情感态度都应是国际化的,而不是局限于狭隘民族、国家、地域特色的,而这些“国际素养”的习得迫切需要人才培养走国际化道路,使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评价鉴定依据国际通行准则和水平进行变革。其次,国际化人才在层次上往往表现为“高层次性”,真正符合国际标准的国际化人才往往是高学历、熟悉国际通用语言和文化、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创造精神和国际合作精神,这些能力的获得必需经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和培育、国际交往的真切实践体验,一个没有受过高等教育、没有“国际经验”的人称为国际化人才是荒谬的,也是不可能的。最后,当下语境下国际化人才实际上内蕴着“现代性”的显著特征。我们提倡人才培养国际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最根本的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符合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顺应了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潮流,是不可规避的,这种“现代性”实际上就是科学性,即代表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3)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有效途径已经被实践所证明
大学是探究高深学问和追求真理的场所,知识和真理的普遍性和无边界性本质上要求大学的学者共同体跨越国界寻求合作和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质上是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学术经历的学者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过程中探究真理、追求更高层次的文化融合和思想碰撞,以期共同发展人类真知。一部高等教育发展史就是一部学者交流史,一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历史,也是一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历史。
国际化人才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定内涵,也有不同的标准,只要是在当时符合所处时代的“国际性”、“高层次性”、“现代性”等特点的人才都属于该时代的“国际化人才”,只不过这种国际化人才的规格和具体标准随时代的整体演进向更高层次发展。在古希腊古罗马的“游学”、“游教”,如智者派漫游希腊世界讲述雄辩术就是古代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典范,这不仅促进了希腊的学术文化的繁荣,也奠定了西方世界学术自由的传统。中世纪大学是真正的国际性机构,在课程、学分承认上具有世界性,入学没有国籍限制,鼓励学者跨国学习、交流,中世纪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扩展到人员交流的国际化、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学习结果评价的国际化等初具现代意义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式,中世纪大学培养了大批具有“国际素养”的知识精英,奥古斯丁、但丁、霍布斯都是中世纪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杰出成果。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培养以
二、同济大学走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2001年加入WTO以来,在邓小平“三个面向”方针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日益深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济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又是处于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的985重点建设高校,综合实力处于国内高水平大学前列,在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基本构建了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知名高水平大学的整体框架,将“国际化”定位学校发展的一条基本路径。在具体策略实施和操作层面,同济大学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不断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
(1)创造条件推进学生的国际流动,培养学生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国际交流能力。
学生的国际流动是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生的国际流动既包括本国学生“走出去”,即本国学生出国学习、生活和交流,也包括外国学生来本国接受高等教育,即留学生工作。
1、同济大学公派和自费出国学生的方式、数量及层次分布情况(具体数据还待于收集、分析、整理,最好在描述的基础上绘制一张小图)
同济大学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学生交流交换、国际会议、夏令营和竞赛等形式派遣学生出国交流。
多种形式出国交流(与德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等世界著名大学开展双学位、联合培养和学生交流交换。实施“3个600计划”,即每年争取达到与国外大学实现600个双学位,600个学分互认,600个短期互换的交流规模。同时加强与台港澳地区大学合作,实施“3个300计划”。结合学校卓越实践行动和学生创新基地建设,鼓励学生赴海外参加国际会议、夏令营和竞赛等交流计划,同时设立国际交流奖助金,采取多种形式资助来自中低收入家庭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资助和扶持在我校主办各类国际性会议、学生论坛、展览和夏令营,充分发挥学生组织和外国留学生的作用,举办国际文化节、艺术节和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扩大国际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济大学十二五规划,需具体访谈相关人员了解实施情况。)
2、同济大学来华留学生培养的数量和层次分布情况(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比例分布?)
(2)多方合力吸引国外优秀师资,传递现代国际先进理念和精神。
师资力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关键要素之一,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它决定了高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影响着学校的学科发展方向和水平。实践已经证明必将继续证明,一所学校要提高整体办学实力,必须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所高水平大学必须不断推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近年来,同济大学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主要由本国培养和外国引进两种途径。
1、同济大学本国培养优秀师资以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的重大举措
2、同济大学引进外国师资的情况 外籍教师的引进(通过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引进国际知名大学教师、博士后和博士来校任教,利用海外教学科研资源服务于国际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国际教师在师资队伍中的比例,争取从目前的2%提升到4-5%。——十二五规划)和留学生的交流)
(3)按照国际标准世界水平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培养学生达到国际水平的知识能力结构。(国际课程平台)
1996 年, OECD 将“课程国际化”(internationalization of curriculum)定义为“一种为国内外学生设计的课程, 旨在培养学生能在国际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工作环境下生存的能力”。近年来同济大学为了更好地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满足国际学生多方面了解中国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和生存能力,积极推进国际化课程建设。同济大学的国际化课程建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帮助来华留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更好地适应留学生活,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宣传、展示中国风采,传播中华文化,同济大学结合自身学科优势和现实基础,推出了有同济特色的8门针对留学生的通识类课程。即《中国历史与文化》、《中国社会经济》、《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国城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跨文化交流概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这些通识课程增进了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赢得了广大留学生的一致好评。
2、同济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国际交往能力,培养符合国际水准的国际化人才,推出了一系列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这类专业课程涵盖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其中本科生国际课程包括经济与管理学院、软件学院两个学院和信息技术工程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两个专业。研究生国际课程主要是国际硕士学位课程,包括5种硕士学位课程,即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硕士学位、“城市设计”硕士国际课程、企业管理硕士国际课程、软件工程国际硕士课程、结构工程国际硕士课程。这些国际专业课程的开设,提高了学生的和国际学水平和学术交流能力。
(4)加强与国际组织、主权国家、世界著名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同济大学联合发挥各种力量国际组织共同培养国际化人才。目前,同济大学和许多国际重要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2002 年 5 月,同济大学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协议,成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该学员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培养高层次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并积极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组织的地区或全球环境保护项目。2007 年 5 月,同济大学成立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上海)。该中心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合作,服务于亚太地区的缔约国,面向中国及亚太地区国家世界遗产的管理者、政府官员、教育者和技术人员,开展世界文化遗产管理方面的培训和研究工作,培养了一大批传承、发展世界文化遗产的专门高级人才。同济大学不断加强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合作,搭建旨在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教学、科研平台。截止目前,已建成7个国际合作平台即:中外合作办学中德学院、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中意学院、中德工程学院、同济-联合国环境署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研究和培训中心、中芬中心。
四、同济大学国际化办学的特征分析和问题(尚需进一步收集数据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同济大学的国际化办学实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高等教育国际化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愈加凸显(2)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方式走向多渠道、多层级。
(3)学校自身和院系在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中的自主性愈加明显(4)国际化进程中学生参与数量剧增,参与主体层次下移。
当然,同济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办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同济大学培养国际化人才在数量、规格和效益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假设,待事实、数据验证)
(2)同济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国外人才培养形式借鉴居多,而在涉及到人才培养关键性要素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体制方面借鉴与学习不足。
(3)同济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与国内其他大学表现出明显的趋同性,在体现同济特色、对接上海发展战略方面有待于加强和提高。
结语: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应对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国际人才竞争加剧的时代要求,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和必由之路。同济大学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与其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世界高水平大学的目标是紧密相连的, 但是距离建成一所国际化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等学府还有一段距离,其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规格、模式和经验还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发展、提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不必要也不可能在中国完全复制其他高等教育国家的现有经验,我们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必须充分借鉴吸收世界先进办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探索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特点,适应同济大学自身办学特色,全面对接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战略部署的特色化高等教育国际化路子,这将是我们今后仍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化新,梁瑜霞,高 萍《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年 11 月,第 42 卷第 6 期,Nov.,2012,Vol. 42,No. 6 [2]李
媚,朱志良,于瑞云《国际化人才标准及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分析》,《计算机教育第》第22期23——25页 [3]王通讯《.人才国际化目标及国际化人才内涵》中国人事报/2006 年/1 月/16 日/第 003 版 理论与探索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30)[2013-05-04].http:edu.ifeng.com/news/detail-2010-07/30/1859314.shtml.[5]汪永铨《教育大词典:高等教育卷》
[6]苏志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特征与启示》,《外国教育资料》,1998年第3期
[7]陈学飞:《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历史到理论到策略》,《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11期
[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54—255页
[9]卢江滨李晓述《中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践行与展望—以武汉大学为例》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 62卷6期
第三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管理学模拟试题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管理学A.缺乏决策力B.不善于拒绝A.一般原理B.职能C.理论2.建设性冲突的特点。模拟试题 一.概念: 1.管理学
2.信息
3.直接控制
4.领导
5.组织结构
二.填空题:
C.政策程序要求不清晰D.未D.方法E.技术 能恰当授权 ___。
7.ABC时间管理法主要是为素有:
A.抓住关键因素B.确立项目策D.法律E.地理位置 C.自我评价D.以上都不是 3.医院组织系统可分为:
3.通缉设计的基本步骤。
2.影响护理管理的组织外部因 A.行政机构B.风俗习惯C.政
8.组织内各部门必须服从它的A.党群组织系统B.行政管理 上一级部门领导的命令和指挥组织系统C.临床业务组织系统 是___原则要求。
D.护理组织E.医技组织
A.目标一致B.管事跨度C.分 相结合下列项目的评估:
工协作D.集体统一与分权管理4.在计划的估量形势阶段,应作4.医院的基本功能。9.研究表明,100位主任以上A.社会需求B.社会竞争C.计
E.服务对象
1.组织的基本原则---------的管理者每年要用__周的工划方案D.组织的资源情况----------,------------,作时间处理冲突。------------------------------,A.3B.6C.4.2D.5 5职务说明书一般包括:,10.下列哪些因素不是保健因A.素质能力要求B.求职意愿5.护理质量内涵包括内容。
C.工作内容D.工作关系E.奖
6.责任制护理体现以下内容:性D.个休性E.以病人为中心
六.论述题:
A.基础理论B.专科理论C.基1.计划的意义。E.基本技能
--------------------------。素。--------------,------------D.工作环境-------。三.单项选择题: 从_____开始。世纪末D.19世纪初 父”。D.赫茨伯格 次为___。感D.自我实现
级为:___。
2.冲突的四个阶段:A.工资B.福利C.成就感惩制度
----,---------------,------16.ABC时间管理法中BAA.整体性B.连续性C.协调
A.必须完成的B.很重要C.较7.基本功训练包括:
1.管理发展成为一门科学,是重要D.可暂时搁置 A.18世纪初B.18世纪末C.19__。
17.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_本知识D.专业骨干人才培养 A.制定高阶层领导总目标8.下列哪些因素使冲突的可能 D.检查评价
A.团体越大B.成员年纪越大
2.___被称为“管理过程之B.制定目标体系C.组织实施性加大:
A.泰罗B.法约尔C.韦伯18.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C.各部门小组目标越多D.员
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行动,是工参与度越低E.人员流动性越
大 几种:
2.护理部主任的基本职责。
A.策略B.政策C.程序D.规9.护理常用的控制标准有以下19.根据医院管理标准,二级A.时间B.程序C.质量D.消
3.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第三层___。A.安全B.自尊C.爱和归属则
4.人是具有多种需要的复杂的医院病床数不少于___张。耗E.行为
“社会人”,是生产力发展最活A.100B.80C.12010.据控制活动的性质分类,可跃的因素是__原理的思想基D.90 础。
与管理D.系统原理 本的职能。划
在因素___。
分为:
20.认为组织和组织成员的行A.预防性B.预先C.更正性固有的性质的观点属___学五.简答题:
A.系统理论管理B.行为科学1.非正式沟通容易发生的情况。科学
A.人本原理B.行为激励C.参为是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是一种D.过程E.结果 5.__是全部管理职能中最基派。
A.组织B.领导C.控制D.计管理C.权变理论管理D.管理 6.下列哪项不是浪费时间的内四.多项选题:
1.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第四篇:高等教育管理学课程思考题
高等教育管理学思考题(2011年)
1.学习高等教育管理学的意义何在?
2.高等学校的职能和管理体制是如何演变与发展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3.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
4.高等教育管理的特点有哪些?本质特征是什么?
5.为什么说管理与服务的矛盾是高等教育管理两重性的一种反映?并举出一个案例加以具体说明。
6.弄清行政事务、学术事务、行政管理、学术管理、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等概念,行政管理与学术管理有何关系?为什么在学术管理中,除了学术权力之外,要加进行政权力?大学的学术事务如何决策?
7.简述高等学校的学科和事业单位双重权力的矩阵结构?
8.为什么说大学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
9.怎样理解高等教育科学发展观中的“以生为本”?
10.试述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内容,请你谈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经验和教训。
11.查阅文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的完整表述,并谈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中有关高等教育发展政策的体会?
12.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如何进行高等教育战略规划与管理?
13.用斯沃特(SWTO)分析法,分析某单位发展战略?
14.试述高等教育体制的内涵,高等教育体制构成要素有哪些?
15.比较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几种类型的利弊?你认为我国属于哪种类型?
16.谈谈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7.请谈谈政府对高等教育宏观管理的必要性?
18.试述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与加强政府的管理辩证关系
19.试述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基本特征?
20.简述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动因、原则与主要任务。
21.你认为我国应建立什么样的现代大学制度?
22.谈谈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特点以及如何处理好教学与行政的关系?
23.如何在去行政化的背景下发挥高校管理干部的作用?
第五篇:管理学试题
相关同学:
1、课程大作业必须手写,独立完成,字迹工整,如相互抄袭或网上抄袭,期末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2、课程大作业必须用A4纸进行答题,其中首页用A4纸下载打印学院给定的作业答题纸,注明题号,并认真填好学习中心、年级、专业、学号、姓名等信息。
3、课程大作业必须在期末考试前交给学习中心的老师(班主任),并在成绩单上签到。课程大作业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7%。逾期未交,期末考试成绩记为零分。
厦门大学网络教育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管理学原理(本科)》课程期末大作业(A)卷
学习中心:年级:专业: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欧洲人有一个风趣的谚语,“什么是天堂:英国人当警察,法国人下厨房,意大利人谈情说爱,德国人搞管理。什么是地狱:法国人当警察,英国人下厨房,德国人谈情说爱,意大利人搞管理”。引发这种议论的原因和背景在于(C)。
A.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的差异。
B.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C.各国的文化传统的差异。
D.仅仅是一个玩笑,不具有可信性。
2.泰罗被尊称“科学管理之父”。关于科学管理,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A.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B.通过动作研究,制定标准操作方法。
C.工人是社会人。
D.实行职能工长制。
3.关于波特“五力”分析模型的说法,下列哪项不正确(A)
第1页,共5页
A.与县级家电代理商相比,国美具有更强的讨价还价能力
B.茶饮料与咖啡是替代品关系
C.刚刚进入某一行业的企业称为新进入者,会对行业产生一定威胁
D.手机行业有众多生产商,因此该行业的竞争强度大于垄断行业的竞争强度
4.阿里巴巴集团的CEO并非技术人员出身,他的经历说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技能是(A)。
A.执行技能B.人际技能
C.技术技能D.思想技能
5.下列不属于一般环境要素的是(D)
A.政治法律B.社会文化
C.经济D.管制者
6.根据需要层次理论,将下列需求按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A)
a工会活动b每月得到维持基本生活的工资c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
d被评为本月最佳员工e工作的挑战性
A.b c a d eB.c b d e a
C.b a d c eD.b a c e d
7.负责对整个组织作战略决策,并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人员应定义为(A)
A.高层管理者B.中层管理者
C.基层管理者D.非管理雇员
8.目标具有下面的用途,除了(C)
A.激励组织的员工
B.促进良好的规划
C.保证员工对组织的承诺
D.为员工的工作指明统一的方向
9.玛丽是一位管理者,她最近将市场预测部和广告部合并起来成立市场部,请问其运用的是下列哪一种职能(D)
A.领导B.授权
C.控制D.组织
10.“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句话最能说明哪条管理原理(D)
A.任何领导者都不免要与无能之辈共事
B.搞好企业,就不可避免地要解聘无能的人,让“熊兵”下岗
C.当好领导的关键,是要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把“熊兵”培养成“熊将”
D.搞好企业,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合格的企业家
11.(A)不属于支持强化社会责任观点
A.承担社会责任会给企业带来长期利润
B.企业拥有各种资源,企业应当出力解决
C.企业也是社会公民,通过援助社会可以提高企业形象
D.企业在社会中的责任是为股东创造利润企业
12.下列哪一项是梅奥等人在总结霍桑试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D)
A.职工是自然人
B.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导向的,而动机则是由需要引起的C.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D.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13.认为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使用的“最好的”管理学派是(A)
A.权变理论学派B.系统理论学派
C.管理科学学派D.管理过程学派
14.密执安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各自辨析出两种相似的领导行为类型:员工导向的行为和工作导向的行为。其区别在于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认为(C)
A.绝大多数领导是员工导向的B.绝大多数领导是工作导向的C.领导应当能够在两种行为中都表现出高水平
D.领导要么是员工导向的,要么是工作导向的,但不会同时做到两者
15.以下关于领导概念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有效的沟通是领导职能得以发挥的前提
B. 领导是一个影响过程
C.领导者是依赖强制力影响他人行为的人
D.领导的作用在于激发下属的潜力来实现组织目标
16.麦克利兰的三种需要理论认为个体在工作中有三种主要动机,除了(D)
A.成就需要B.权力需要
C.亲和需要D.归属需要
17.迈尔斯和斯诺提出的适应战略模型不包括(A)
A.前瞻者B.分析者C.防御者D.适应者
18.公平理论认为,影响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因素是(B)
A、工资B、比较结果
C、工作条件D、晋升机会
19.下列理论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的是(C)
A、期望理论B、目标设定理论
C、马斯洛需求层次D、公平理论
20.“亡羊补牢”属于(C)
A.前馈控制
B.即时控制
C.反馈控制
D.同期控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授权的基本过程是规定职责、授予权力和__监督检查_________。
2.管理幅度越小,组织的管理层次就越多,这种类型的组织结构称为___高耸型结构________。
3.管理方格理论认为理想的管理行为类型是(9,9)型,即____九九管理方格理论_______。4. 那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活动或被企业活动所影响的人或团体称为___利益相关者________。
5.在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中,有一类领导把精力高度集中在工作上,非常重视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不太重视组织中人的因素,这是____任务_______型的领导方式。
三、判断题(用T 表示正确,用F表示错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官僚组织模式认为理想的组织应该具备明确的劳动分工、清晰的指挥链、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没有距离、通过考核来挑选组织成员等特征。(F)
2.影响组织设计的因素包括技术、环境、组织规模和战略。(T)
3.随着组织变得更加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现代管理已经主要是一门艺术而几乎不再是科
学了。(F)
4.泰勒的管理原则包括劳动分工、权威性、纪律性、命令一致性和平等性。(F)
5.赫伯特·西蒙认为管理的本质就是决策。(T)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10分)
2.比较需要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为什么后者的理论比较受欢迎?(10分)3.梅奥的霍桑试验有什么意义?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人际关系学说包含哪些内容?(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