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19第十九章 管理信息系统
第十九章 管理信息系统一、名词解释题
1.管理信息系统,是指服务于管理领域的信息系统,它是由管理者计划和设计的,用来为
他们提供所需要的专门信息,以有效地履行管理职能的信息系统。
2.信息系统,是用于获取、组织、存储、处理和传输信息的系统。
二、简答题
1.管理信息系统有哪些构成要素?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数据存储设备,运算,控制与网络通信设备,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2.简述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及基本条件。
答:系统开发的三个阶段是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
系统开发的基本条件有: ①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②配备专门人才;③选用计算机主机和外围设备。
3.简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有哪些?
答:①价值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②人力资源管理与知识管理系统;③物流管理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④供应链管理系统;⑤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4.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答:①确立全面的、正确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②全员参与、管理者支持;③做好基础工作;④再造业务流程,优化组织结构;⑤扩展应用领域,实现综合集成。
三、论述题
1.结合实例论述管理信息系统与技术对组织管理的影响与作用。
答: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增强了管理者协调和控制组织行为的能力,帮助管理者更有效地作出决策。管理信息系统对组织的影响与作用包括:促进管理方式变革;导致组织结构扁平化和沟通水平化;触发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和保持组织的竞争优势。
① 促进管理方式的变革。
② 导致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沟通水平化。
③ 触发业务流程再造。
④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具有快速响应能力,先进的管理信息
系统和信息技术成为提高组织的竞争力的有力武器。
此外,通过增加水平信息流、打破分各部门的壁垒,计算机网络能够使管理者提高质量和顾客响应度,并更加勇于创新。
第二篇: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读后感
这学期读了由张建华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的《管理信息系统》,读完之后感觉受益匪浅。
本书内容总共分为五个篇:基础理论篇,系统开发篇,系统管理篇,系统应用篇,系统选型篇。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顾名思义,他肯定会包含三个基本组分:管理、信息、系统,即管理理念与方法、信息科学技术、系统科学思想与策略。然而,通读全书,我明白了,关系信息系统不是3个基本组分的简单堆砌,而是各组分的有机整体;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系统科学思想与策略为方法指导,将成熟的信息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方法与理念相集成,从而建立起来的能够有效的实现将先进管理模式与方法由“理念”层面成功导入“实践应用”层面系统化支撑平台。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广阔的概念,是一个具有“社会-技术”双重属性的复杂信息系统,是个涵盖多学科只是交叉性学科。MIS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讯技术加强企业的信息管理,通过对企业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设备、技术等资源的调查了解,建立正确的数据,加工处理并编制成各种信息资料及时提供给管理人员,以便进行正确的决策,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目前,企业的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及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与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的接轨,企业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得信息必将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的办公及管理都将朝着高效、快速、无纸化的方向发展。
一个完整的MIS应包括:辅助决策系统(DSS)、工业控制系统(IPC)、办公自动化系统(OA)以及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知识库和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的接口。其中,特别是办公自动化系统(OA)、与上级机关及外界交换信息等都离不开Intranet的应用。可以这样说,现代企业MIS不能没有Intranet,但Intranet的建立又必须依赖于MIS的体系结构和软硬件环境。
基于Web的MIS系统是对传统MIS系统概念上的扩展,它不仅可以用于高层决策,而且可以用于进行普通的商务管理。通过用户的具名登录(或匿名登录),以及相应的权限控制,可以实现在远端对系统的浏览、查询、控制和审阅。随着
Internet的扩展,现有的公司和学校不再局限于物理的有形的真实的地域,网络本身成为事实上发展的空间。换句话说,“数字化生存”归根到底就是“网络化生存”,网络将成为人们之间交流和通讯的最直接,也是最便捷的工具。
基于Web的MIS系统,弥补了传统MIS系统的不足,充分体现了现代网络时代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因特网必将成为人类新社会的技术基石。基于Web的MIS系统必将成为网络时代的新一代管理信息系统,前景极为乐观。
在现代化管理中,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缺少的帮手,它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企业管理现代化中,组织、方法、控制的现代化离不开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和网络逐渐应用于现代管理之中。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企业有必要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这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所以我觉得学习管理信息系统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篇:管理信息系统
认识管理信息系统 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MIS),1985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大学的著名教授 戈登.戴维斯(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提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件、硬件以手工作业为基础,利用分析、计划、控制、组织、协调、指挥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的系统。它具有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运行,管理和决策的功能。”①从上述概念,我们可知管理信息系统要以人为主导,是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管理、决策的具有强大功能辅助工具。这个概念虽然在1985年提出,在今天科技飞速发达的今天依旧不过时,这个概念抽象出管理信息系统的本质,如今变化的只是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基本理念是没有变化的。
为何要应用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各种形式的经济部门,同时各经济部门的深度和广度也在不断增加;并且随着经济全球化,全球企业呈现大型化、多部门发展。这直接带来的是企业的管理十分复杂、信息收集难度极大,上层决策相当困难,因此利用其他工具辅助成了一种必然,其他社会组织的需求也带动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讯息发展。当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几乎所有组织都为管理信息系统的优势和魅力所折服。其优势如下:
一:通过全球互联形式,建立庞大、便查、及时的信息库,可以做到随时了解企业或组织的各项动态,成为公司总部或者高层的耳眼。②
二:可以通过扩展决策信息,决定决策步骤和方式增加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③
三:完善的员工管理。企业可利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招聘管理,培训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工作时间和绩效的管理来对每个员工进行个性化、跟踪式管理,既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员工的优点和潜能,又可以减少对每个员工的管理成本。四:减少运行成本,增加竞争优势。在销售过程中可以利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库存分析表格(DBMS),对年销售量/额、平均库存成本、年毛利润、边际毛利润以及每件产品的利益百分比来分析以达到减少运行成本的目的。④ 管理信息系统的用用范围举例。
管理信息系统的用用范围相当广,主要有: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商业贸易、工程造价管理、物业管理、房地产投资决策等等。
以上是对管理信息系统简单的介绍,多是个人的想法和查阅资料,如有不同见解欢迎大家指正。
参考书目:
①王恒山主编 《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P1
②段爱玲主编《管理信息系统》 第二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 P3-P4
③ 【美】戴维.M.克伦克 著,李北平等译 《管理信息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 P32-P33
④ 【美】丽萨.米勒 著 姜锦虎等 译 《管理信息系统案例-应用软件辅助决策》P4 西安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管理信息系统
1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信的知识。
信息的特征: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全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信息量的公式:H(x)=-∑ P(Xi)log2P(Xi)P(Xi)概率;
2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按其组成可分为自然系统、人造系统和复合系统三大类。系统具有整体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
3信息系统在一个组织的全部活动中存在各式各样的信息流,而且不同的信息流用于控制不同的活动。若几个信息流联系组织在一起,服务于同类的控制和管理目的,就形成信息流的网,称之为信息系统。
4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计算机软硬件、网络通信设备以及其他办公设备,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以企业战略竞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5 MRP-II是一种在对一个企业所有资源进行有放的计划安排的基础上,以达到最大的客户服务、最小的库存投资和高效率的工厂作业为目的的先进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ERP突破了MRP-II的局限,把供需链内的供应商等外部资源也看作是受控对象集成进来,并且把时间作为一项关键的资源来考虑。
6数据处理是指把来自科学研究、生产实践和社会经济活动等领域中的原始数据,用一定的设备和手段,按照一定的使用要求,加工成另一种形式的数据的过程。数据结构是指数据的存储结构及在此结构上的运算或操作。数据结构严格地又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7计算机网络是用通信介质把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和其他网络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的系统。
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网络的链路和节点在地理上所形成的几何结构。一般有总线型、星型、环形、混合型
8制定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确定规划的性质--搜集相关信息--进行战略分析--定义约束条件--明确战略目标--提出未来的略图--选择开发方案--提出实施进度--通过战略规划BSP是一种能够帮助规划人员根据企业目标制定出MIS战略规划的结构化方法。BSP作用:确定出未来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开发子系统的先后顺序。对数据进行统一规划、管理和控制,明确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关系,保证信息的一致性。
BSP工作步骤准备工作--调研--定义业务过程--业务工程重组--定义数据类--定义信息系统总体结构--确定总体结构中的优先顺序--完成BSP研究报告企业流程重组对企业过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企业当代关键的性能指标获得巨大的提高。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开发管理信息系统有两种策略“自下而上”优点:可以避免大规模系统可能出现运行不协调的危险,缺点是不能像想象那样完全周密,由于缺乏从整个系统出发考虑问题,随着系统的进展,往往要作许多重大修改,甚至重新规划、设计。“自上而下”的开发策略强调从整体上协调和规划,由全面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从探索合理的信息流出发来设计信息系统,但这种开发策略要求很强的逻辑性,因而难度较大。在实践中,先自上而下地作好MIS的战略规划,再自下而上地逐步实现各系统的应用开发。
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法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开发方法、CASE方法。
12原型法的基本思路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凭借系统开发售货员对用户需求的理解与用户共同确定系统的基本要求和主要功能,在强有力人、软件环境
支持下,给出一个满足用户需求的初始系统原型,然后与用户反复协商修改,最终形成MIS系统
13管理信息系统分析的任务是在充分认识原信息系统的基础上,通过问题识别、可行性分析、详细调查、系统化分析,最后完成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或称逻辑模型设计。
14可行性分析的任务明确开发应用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可行性分析的内容管理上的可行性、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可行性 15调查方法可以采用召开调查会、访问、发调查表、参加业务实践
16数据流程图是一种能全面的描述信息系统逻辑模型的主要工具。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信息系统流程图与数据流程图区别:信息系统流程图是以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为基础绘制的。应当指出,从数据流程图变换成信息系统流程图并不是单纯的符号改换,信息系统流程图中仅表示的是计算机的处理流程,而并不像数据流程图那样还反映了人工操作那一部分。因此绘制信息系统流程图的前提是已经确定了系统的边界、人一机接口和数据处理方式。从数据流程图到信息系统流程图还应考虑哪些处理功能可以合并,或进一步分解,然后把有关的处理看成是系统流程图中的一个处理功能。
17功能结构图按功能从属关系画成的图表,图中每一个框称为一个功能模块。18数据字典主要是对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处理逻辑、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等六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定义
19系统设计的主要工作
1、总体设计,包括信息系统流程图设计、功能结构图设计和功能模块图设计2代码设计和设计规范的制定
3、系统物理配置方案设计,包括设备配置、通信网络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选择等4数据库存储设计,包括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的安全保密设计等5计算机处理过程设计包括输出设计、输入设计、处理流程图设计及编写程序设计说明书 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
20按文件的用途分类:主文件、处理文件、工作文件、周转文件、其他文件
21输出设计的内容:
1、有关输出信息使用方面的内容,包括信息的使用者、使用目的、报告量、使用周期、有效期、保管方法和复写份数等
2、输出信息的内容,包括输出项目、位数、数据形式(文字、数字)3输出格式,如表格、图形或文件4输出设备,如打印机、显示器、磁带、光盘等5输出介质,如输出到磁盘还是磁带上,输出用纸是专用纸还是普通白纸等
22输入设计的原则:控制输入量、减少输入延迟、减少输入错误、输入国产尽量简化。提高效率和减少错误是两个最根本的原则
23总调:包括两部分,主控程序和调度程序调试(即用直接送出预先安排计算结果的联系程序替代原功能模块);程序的总调(即将主控制和调度程序与各功能模块连接起来进行总体调试)
39.系统实施的主要内容包括物理系统的实施、程序设计与调试、人员培训、数据准备与录入、系统切换和评价等。
40.计算机系统的实施:从计算机产品中选择最适合应用需要的品牌,购置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原则是能够满足MIS的设计要求。包括:①计算机系统是否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②系统是否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③能否得到来自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等。
41.程序设计的目标:①可维护性②可靠性③可理解性④效率(最后才是效率)42.分调:即将一个功能内所有程序按次序串联起来进行调试。
43.系统切换:①直接切换法(老系统停止运行)②并行切换法(老系统不停止运行,利用老系统对新系统进行校验)③试点过渡法(逐步代替整个老系统)
第五篇: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
MIS的开发方式有自行开发、委托开发、联合开发、购买现成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几种形式。一般来说根据企业的技术力量、资源及外部环境而定。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
不可行的开发方法:组织结构法,机械的按照现有组织机构划分系统,不考虑MIS的开发原则。
数据库法,开发人员从数据库设计开始对现有系统进行开发。
想象系统发,开发人员基于对现有系统进行想象为基础进行开发。
可行的开发方法:自上而下(Top__Down),从企业管理的整体进行设计,逐渐从抽象到具体,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设计思想。自下而上(Bottom__Up),设计系统的构件,采用搭积木的方式组成整个系统,缺点在于忽视系统部件的有机联系。
两者结合是实际开发过程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 进而从逻辑模型求得最优的物理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这种螺旋式循环优化的设计模式体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的设计思想。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
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MIS的标致。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目前使用的开发方法有以下两种:
1.瀑布模型(生命周期方法学)
结构分析、结构设计,结构程序设计(简称SA—SD—SP方法)用瀑布模型来模拟。各阶段的工作自顶向下从抽象到具体顺序进行。瀑布模型意味着在生命周期各阶段间存在着严格的顺序且相互依存。瀑布模型是早期MIS设计的主要手段。快速原型法(面向对象方法)
快速原型法也称为面向对象方法是近年来针对(SA—SD—SP)的缺陷提出的设计新途径,是适应当前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及对软件需求的极大增长而出现的。是一种快速、灵活、交互式的软件开发方法学。其核心是用交互的、快速建立起来的原型取代了形式的、僵硬的(不易修改的)大快的规格说明,用户通过在计算机上实际运行和试用原型而向开发者提供真实的反馈意见。快速原型法的实现基础之一是可视化的第四代语言的出现。
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MIS时,工作重点在生命周期中的分析阶段。分析阶段得到的各种对象模型也适用于设计阶段和实现阶段。实践证明两种方法的结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