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程》读书报告(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19:14: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学教程》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学教程》读书报告》。

第一篇:《管理学教程》读书报告

《管理学教程》读书报告

班级:信管102姓名:周伟强 学号:2010082

42第一章 管理的挑战

第二章 古典管理思想的演进

第三章 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四章 组织环境和组织文化

第五章 计划工作与目标的设置

第六章 战略管理

第七章 有效的决策

第八章 组织工作的基础

第九章 组织变革

第十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十一章 管理与领导

第十二章 激励

第十三章 沟通

第十四章 控制

第十五章 创新

第十六章 新世纪的管理

一、引言

《管理学》作为一门规范的专业课程,只有五十来年的历史。我是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以前一直以为管理学与我无关。但这一学期我选修了管理学课程,并从《管理学》这本书的阅读和学习中,让我真正了解了管理学的本质和意义。书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汲取了古今中外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的精华,系统地阐述了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尤其是其中管理案例的讲解浅显易懂,会让人联想到许多类似的问题,并且不限于管理学的范围,可以延伸到其他领域,如数学问题的解决,软件的开发利用以及日常生活中。书中内容包括:管理概述,管理历史,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管理职能。

二、概述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在近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和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共6页 第1页

20世纪初诞生的管理学随着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的努力,理论与实践均呈现出空前的繁荣,流派叠出,新理论新思想不断产生,人才辈出。哈罗德·孔茨曾写过两 篇著名的论文《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61年)和《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1980年),对1980年前的管理学领域内精彩纷呈的理论、主张等作过一个 精辟的归纳与分析。他认为到1980年为上,管理学至少已发展有十几个学派,典型的有:古典学派、行为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行为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学派等等。

管理即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以人为中心来协调各、种资源,以便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是以处理组织中的各种人际关系为核心的一种过程。管理还具有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四个职能,在任何一个管理过程中都会体现这些职能,职能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投入与产出之比是管理的效率,即使组织资源的利用成本达到最小化,它反映资源利用的程度,即力求以最少的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充分的利用资源;一个组织目标的实现程度就是管理的效果,效率和效果体现的是管理工作的好坏和有效性。管理工作中为了使个人的努力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往往就需要协调,包括各个部门、每个成员、各种资源等之间的有机结合。管理者和操作者在管理工作中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管理者需要履行四大职能,并且拥有直接下属,负有直接指挥和协调他人工作的职责;而操作者不具有这样的职责,也没有下属。但是现在的一些团体组织,管理者和操作者界限模糊。例如一个篮球队中,队长担任管理者,同时也要上场打球,而队员是操作者,许多时候,球队的一些策略的计划和实施还需要队员们的参与,有时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每个队员可能还要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目标。所以,管理者可能执行操作者的任务,操作者也会负有管理者的职责。但是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却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工作的是否顺利展开,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是否令人满意,这都取决于管理人员是否具备必须的管理技能,例如,技术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以及优秀的品格、修养等。管理的过程是发生在一定的环境中,这种环境有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技术环境以及自然地理环境等。各种环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组织的发展及管理,并且这些环境不是稳定的,而是变化的。例如,一个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能力的不断增长,可能会改变一个企业的发展目标及策略,以使自己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其管理自然也会随之变化。各地区政治制度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也会引起组织的管理方式、理念等不同。环境可以说是一种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和力量,在管理工作中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其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更增加了管理的难度。

只要有组织有团体有协作的地方就会有管理活动的存在,所以管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组织,解决的问题也是组织中所出现的管理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组织内部的、外部的,而这些因素的不可控性使得管理具有不确定性,无法定量精确。管理思想是在人类漫长的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把各种管理思想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形成管理理论,并且又反过来运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完善理论。所以管理学的理论是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在应用上也有很强的实践性。在我看来,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它拥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是建立在无数的实践基础上,是对一般性组织的研究所得,揭示了管理活动的本质,有规律可循,有普适性。但这门科学与其它科学不同,它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可以说它是一门独特的具有艺术性的科学。

在计划职能中,尤其对决策我的印象非常深,因为决策在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具有导向性作用,贯穿于一个管理过程的始终。一个科学的决策针对于未来环境的不可预知性,可以决定一个组织或者企业的成功。书中列出了决策的两种典型定义,我比较赞成第二种,决策即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内容、方向和方式的选择与调整过程。它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决策的内容也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定。决策是一项复杂的活动,需要我们对制定的目标、当前存在的问题、经验、环境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的分析、比较、评判,以此作出一个科学的决策,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而在此决策实施过程中的信息反馈可能会即时调整该决策。所以决策具有目标性、可行性、选择性、满意性、过程性及动态性。在此我想到曾经班级的秋游活动。当时,辅导员,希望通过此活动来增加各班级成员的交流与团结合作,但秋游的活动安排却让大家讨论了不少时间,主要有三种意见,一种是去东湖划船,一种是去植物园,另外就是去森林公园烧烤。虽然大部分同学都想去东湖,但由于划船费用较高,并且人员不能全部集中,所以就放弃该方案;去植物园可能会安全集中些,但由于秋季许多好看的品种都已凋零,季节上不适合。最后选择了去森林公园烧烤,首先费用合符预算,其次人员可以集中一块有利于交流,并且烧烤的过程需要大家的合作,也比较有趣,公园内还有其它可以玩的项目。这是一个班级决策的过程,它具有决策的显著特点,具有目标性、可行性、满意性等特点。同时这也是一个群体决策,因为是由我们大家在一块共同讨论的,不是某个人作出的决策,从此也可以看出群体决策的特点。群体决策可以借助更多人的经验与智慧,提供更多更完整的信息,因此可以提出更多的替代方案,特别是当群体的组成成员是来自于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具有不同性格的时侯,该优点会更加凸显;其次,群体决策由于是群体成员共同参与的结果,可增加对解决方案的认同和承诺程度,实施起来更加容易接受。但同时群体决策也有其弊端,通常较费时,且易增加成本:群体的组成本身需要耗费时间,且群体间为了达成共识,也相当费时,效率没有个人决策好;另外群体决策有时会产生责任的含糊,在个人决策中,谁应该对决策的结果负责是非常明确的,但在群体决策中,由于群体成员共同分担决策的责任,往往造成责任的模糊与逃避。该书中,对决策的各种类型,决策模式、决策方法等也都做了详细了讲解。决策不仅

存在于企业的运行中,也存在于各种团体机构里,甚至对我们个人来说,每天可能都要做一个对自己的发展有意义的决策,可以说决策无处不在又非常重要。

21世纪管理学所面临的课题

1、组织的资源由以劳动力、土地、资本为主向转以知识与信息为主传统的资源如劳动力、上地、资本和自然资源支撑了20世纪的发展。但有人说,到21世纪,知识与信息将成为发展的最大资源。假定这一说法成立,现行的资源配置模式是否应该放弃,未来的资源配置模式又应该如何?90年代风行欧美的组织改造理论与实践,似乎是先知先觉者的先行行为,然而确实有其历史的背景和未来的呼唤。

2.组织的成员由经济人向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转变在物质不甚丰富而又在逐步丰富的20世纪中,大众迫于生计更多地像一个追逐利益的经济人,经济学家们以 此构造了他们的理论体系和现实的经济体系,然而在物质甚为丰富、人类生活有了大步提高之后,人们也许开始摆脱经济人的头衔,此时不仅经济体系需要重构,对人们工作努力的驱动源恐怕也需要重构。现在不也有许多管理者在号称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似乎在寻找一种未来的范式吗?

3.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加速发展的环境变化速度愈来愈快,一些巨大的僵化的组织已不能敏捷地变化自己以适应环境,从而导致衰落乃至消亡。新世纪的到来使得一些肩负组织重托的人不得不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而担心,于是便有“第五项修炼”一说,以针对现时组织。然而使组织真正成为有学习能力,有超然思维的有机体又谈何容易。21世纪中有哪些组织能真正成为这样的组织,从而保持不败的地位呢?

4、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 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 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 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

5、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 梁,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体?

6、组织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整体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 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们将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那些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 时还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是天方夜谭?

7.组织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也要发展。然而 20世纪的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人们不禁要大声地问: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21世纪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支撑这个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也应有自己的答案。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类一样,然后才能有发展。21世纪 中企业应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8、组织内部由分工走向综合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专业化分工大发展的世纪,人类从专业化分工获得了巨大的收益,20世纪的文明可以说是专业化分工的文明。然而分工愈深愈细愈有可能偏离本原要旨,使综合性的问题难以处理和解决,如大至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变薄的问题,小至一个企业拓展新市场的问题。21世纪可能 是重返综合的世纪,人类或许可从综合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企业或许能在综合中获得新生,管理学或许要创造综合性的理论与方式方法。

三、分析

管理是有效地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从历史上看,经过了两次转折,管理学才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第一次转折是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意在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使人们开始认识到管理在生产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第二次转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们看到,不依照管理规律办事,就无法使企业兴旺发达,因此要重视管理人员的培养,这促进了管理学的发展。

管理也日益表现出它在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管理是促进现代社会文明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与科学和技术三足鼎立。管理是促成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关键 的因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管理在现代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经济的发展,固然需要丰富的资源与 先进的技术,但更重要的还是组织经济的能力,即管理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作为“第三生产力”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先进的技术,要有先进的管理与之相适应,否则,落后的管理就不能使先进的技术得到充分发挥。管理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过实践可验证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实践是培养管理者的重要一环。而学习、研究管理学也是培养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掌握扎实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并可缩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长过程。目前 我国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因此,学习、研究管理学,培养高质量的管理者成为当务之急。

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会化大·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四、结语

管理学的知识几乎每天我要接触也非常熟悉的东西,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意义,甚而一点也不了解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但是看完《管理学》这本书后,我明白了,我对我每天的生活环境有个更深的了解,也不会再糊里糊涂。管理学确确实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的人,只要他需要学习,需要工作,需要和人打交道,就必然涉及到管理学的领域。我们不仅要学习管理学的理论,还要学会在生活中灵活的应用它,这对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的与人交往、更好的生活等方面都会有很多的好处。

第二篇:《民间文学教程》读书报告

《民间文学教程》读书报告

报告人:胡月馨

一、编者简介 刘守华,教授,男,1935年8月出生,湖北仙桃市人。1957年在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从事民间文学研究40多年,共出版学术论著十余种,在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刘守华现任华中师范大学民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主编、亚洲民间叙事文学学会理事、湖北省道教学术研究会副会长等职。主编的《民间文学导论》于1995年获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承担的国家教委人文社科“八五”课题《比较故事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1998年获全国高校第二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获中国民间文艺学最高奖项“山花奖”一等奖;承担的中华社科基金“八五”课题《中国民间故事史》(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以其原创性与宏大规模获得海内外学人一致好评,获全国高校第三届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所主持的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九五”重点课题《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以及主编的新教材《民间文学教程》均在2002年问世。

陈建宪,男,汉族,湖北省麻城市人,1954年6月生。1982年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本科毕业,1988年在华中师大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4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华中师大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中师大文学院副院长,华中师大民间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民俗学专业硕士点指导组组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神话学和民俗学。主要论著有《神祗与英雄--中国古代神话的母题》(三联书店,1994)、《神话解读--母题分析方法探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玉皇大帝信仰》(学苑出版社,1994年)、“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民间文学论坛》1996年第3期)等,译著有《中国文化象征词典》(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世界民俗学》(第一译者,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第一译者,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年)等。社会兼职: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获得的主要奖励有:

1、《神话解读》获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文艺理论著作“山花奖”二等奖(个人奖,2001年)。

2、《中国洪水神话的类型与分布》获湖北省社科成果三等奖(个人,2001年)。

3、参编教材《民俗学概论》获国家图书提名奖(集体奖,1999年)。

4、参编教材《民间文学导论》获国家教委第三届高校优秀教材

一等奖(集体奖,1996)。

5、获湖北省文联第三届“文艺明星”(文艺理论)称号(个人奖,1997年)。

6、《适应现代文化发展,改进民间文学教学》,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集体奖,1997年),等等。1997年被评为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先进指导教师。获得的科研项目主要有:

1、国家社会科学青年基金,“中外洪水神话形态之比较”,1993-1996,0、75万元。

2、教育部“九五”规划课题,“中国神话多元一体格局研究”,1998-2001,经费2、2万元。

3、华中师大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文化学》多媒体教学研究。

4、企业赞助项目,《文化学概论》网络课件。

二、编著背景

这部高校文科教材《民间文学教程》,是由华中师大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室同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定,用两年时间编撰而成的。

华中师大民间文学专业曾于1985年和1993年,先后出版过由刘守华主持编撰的两部民间文学教材:《民间文学概论十讲》和《民间文学导论》(湖南师大等校参与合作),在教学实践中均有良好效果,后一种还在1995年获国家教委主办的第三届全国高校教材评奖中获一等奖。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教材亟待更新。

1998年经由出版社与主编议定出版计划,主编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室竭诚与中南民族大学、荆州师范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暨南大学、辽宁大学、山西大学、西北民族学院、浙江师范大学、吉首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十所高校联合编写,历时两年,从编写体例到理论评述,都作了较大突破与创新。事实上,这部教材的出版虽然只有很短的出版计划,但作为一门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发展史的权威媒介,其产生与应用已有相当长的时间。这部教材的最早雏型是刘先生于1985年出版的《民间文学概论十讲》,当时我国民间文学学科还处在恢复与起步阶段。八年以后,在此基础上编写了新教材《民间文学导论》(合作编写)。教材补充了国内的新成果,吸取国际学界大量的理论、方法,教学性强,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一致好评,并获得国家教委第三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1995)。如今又已八年,二十一世纪已经到来,时代正急剧变化,学科自身也有了较大发展,高等院校的教学实践也呼吁更切合时代需要的教材,于是,《民间文学教程》在优秀教材的基础上应时而出。由此而论,她并非一时之著,而是一部展示我国民间文学学科历程、凝聚刘先生及其合作者智慧的已近二十个春秋的教学用书。

三、主要内容

本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文化观,特别强凋: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出发,重视多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对中国民间文学的贡献;在重视吸取本学科国际成果的同时,着力突现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新成就;以现代文化的宽广视野审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使它具有现代人文学科的品格。简言之,即从“新”、“深”、“实”三方面去努力:充实国内外民问文艺学发展的新成果(如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提高理论深度,增强教学实用性与社会实践性,使之适合以中文系本科生为主的多层面教学的需要。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分别为通论和作品选。上卷先综述民间文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后分述各种民间文学的具体情况,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史诗、民间叙事长诗、民间歌谣等等,最后讲述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鉴赏和史略。下卷分种类选录了各民族的代表作品,如神话中既有纳西族的《祭天古歌》,也有汉族的《女娲》等等,不一而足。

四、评价

“教学针对性与可行性强,是《教程》的首要特点。教材的第一要义是满足教与学的需求。„„教程注重基础理论,编写体例灵活、理论与作品兼顾,突出学科的社会实践性,教学针对性很强。教材分上下两卷,上卷为理论阐述,下卷为代表作品,这也是我国现行民间文学教材首次将理论与作品融为一体的编写体例,对于学生将理论与作品参照起来学习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而且也弥补了许多高校民间文学作品类资料严重不足的教学现状。„„既重视吸取国际学界最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又注重凸现我国民间文学学科二十世纪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的代表性成果,这是教程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另外,这部教材还以现代文化的宽广视野审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注重学科的交互融通,在当代人文学科的背景下广泛采用交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既体现出民间文学独特的学科综合性特征,也顺应了当代人文学科边缘交叉的学术主潮,使教材的理论深度与方法视野都得到较人拓展。最有代表性的学科交叉性研究是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

1方法的研究与运用。”○

“上卷的通论中,17个章节分别从民间文学学科界定、概念、基本特征、体裁、田野作业、发展简史等多个角度进行不同层面的阐释。阐释过程中,注意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格局出发,重视多民族共同体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民间文学的价值和特色;在重视吸取本学科国际成果的同时,着力凸现中国现代民间文艺

学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成果;以现代文化的宽广视野审视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使它具有现代人文学科的品格。整个阐述具有体系完备、视野宽广、新颖深刻、切实尚用的特点。„„下卷的作品选编,应该说依然是该教程的最大特色之一,强烈地体现出了其实用性、科学性、完整性的特点。精选的78篇民间文学作品,都是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代表作。所选作品兼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色,还考虑到典籍记录的和80年代以来“三套集成”田野作业的搜集成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作品的编选解决了民间文学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即能够让学生系统阅读到各类作品,从而对民间文学各体裁样式及重要作品增加感性认识。同时,作品的选择还富有时代性,比如选录了当代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大量新故事和新民谣,还选录了近些年来民间文学界新发现的或比较关注的一些民间文化样式,比如选择了土家族的傩戏演唱文本。这样一来,所选的作品既具有研究性特色,又具备教学资料的辅助作用,还可作为民间文学优

2秀读物独立使用。”○

读完本书,个人觉得收获颇丰,在了解民间文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结合具体作品更深入理解。例如,在基诺族神话阿嫫腰白造天地里,阿嫫腰白从一个庞然大物里出来,把这个庞然大物一半用手撑起,成了天;一半踩在脚下,成了地。这同汉族的盘古开天辟地大同小异,反映出氏族社会中人们对宇宙、生命、自然现象的认识程度与把握方式大致相同,他们把天地形成过程和生活经验艺术地联系起来,充满原始意味,富有质朴的哲理和久远的艺术生命力。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等在不同的民族中也有共同性,如主人公大都是普通人,既非王公贵族也非士子富商,大都是贫苦百姓。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牛郎是个无父无母,总受嫂嫂欺负的可怜人,却好运地与天上的仙女结为夫妻。说明创作主体为下层人民的民间文学,表露的是下层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孙正国《一个兼容人文精神与学术品格的教学平台——评刘守华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教○

程>》,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0月

2田茂军○《走向学科现代性——评刘守华、陈建宪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西北民族研究》,2003年第1期

3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第1版

第三篇:管理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近期,我阅读了陈春花所著的《中国管理10大解析》,通过对这本书的仔细研读,我学到了许多更有实践性的管理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在中国企业中加以利用。该书分10个章节,每个章节阐述一个问题。下面就是对这本书的一个内容概括:

第一章:管理的解析

在这一章开始作者就提出如何正确理解管理,主要从5个方面理解:管理是决策制定者;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是一个过程;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而为一;管理就是让一线的员工得到资源并可运用资源。对于企业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织管理,作者说,组织要是一个实体,在组织中需要用目标、责任、权力来连接;组织里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这一点是与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所不一样的;分工是组织管理的根本方法,分工主要是分配责任和权力。本章中作者还提出了她自己所提倡的管理观:(1)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就是要功劳不要苦劳,要关注能力不要关注态度,要关注才干,把品德作为基本条件;(2)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而且必须是等分,成为一个平衡的等边三角形;(3)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定位决定管理定位,要确保管理水平匹配经营水平,不能让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作者觉得正确的管理思维定式应该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即要对老板进行管理获得资源,对员工要负责任,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机会。本章最后,作者对企业的5项管理内容进行了罗列和说明: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第二章:组织的解析

在这章中作者始终围绕的是组织关系的问题: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要实现这一的关系必须做到:第一,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第二,“绝不让雷锋吃亏”;第三,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在此,作者引出了“组织生态环境”这一概念,主张个人与组织共建生态系统,个体要与组织环境有良好的关系并要产生持续且稳定的价值。在对组织外部环境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如今的企业组织面临的全新事实:(1)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2)组织的经营环境已不再是稳定的状态;(3)组织中不再存在明确地杠杆。所以,作者给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管理者要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2)组织需要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3)在组织内部要打破均衡的状态;(4)实现组织学习。

第三章:组织结构的解析

首先,作者分析了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和局限性。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长寿,但现在的企业或其他组织都面临着“追求效率和追求长期适应能力”这两者间的深刻矛盾。作者提出,组织结构需要做全新的调整,企业才会具备面向市场的能力稳定的组织结构可以带来高效率,但是我们除了要关心效率之外还要关注企业的长期适应能力,稳定的组织结构反而会削弱企业面向市场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其次,组织结构也发挥一定的管理作用,它所要解决的是权力与责任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组织结构要依据责任而不是权力来设定(中国的很多企业都会在这里犯错误),组织结构可以重新建立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心理契约。再者,作者对现如今比较流行的两种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总部与分部组织结构和存在海外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对这两种组织结构的设计分别提出了建议。

第四章:企业文化的解析

本章开篇就提出了优秀中国本土企业一贯体现的企业文化:中国理念,西方标准。理念是建立在文化背景基础之上的,在我国特有的背景之下,我们只能选择中国理念,至于标准,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人做事的一丝不苟、遵照流程、不讲人情、完全符合标准。因此作者认为要实现这样的文化关键是要进行3个转变:从“以人为本”向“以执行为本”转变;“以岗位为本”向“以目标为本”转变;“以职能导向”向“以流程导向”转变,两者

兼容。在本章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企业文化之旅:企业家文化→团队文化→企业文化→竞争性文化,企业也经历从生存导向到规则导向、绩效导向、创新导向、再到愿景导向这5个阶段。中国的企业文化大体上是企业家文化,是一种伪文化。在企业管理之中文化管理处于最高层次,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涉及文化建设,所以,作者指出中国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热”先放一放,回到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上来努力。第四部分作者罗列了她在教学过程中人们经常提出关于企业文化的九个问题。最后,作者阐述了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文化可由载体看出;生活的状态是文化的标志;文化就是思维方式;文化就是达成共识;企业文化最终是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企业责任也是其文化的一部分。

第五章:企业转型的解析

市场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转型中,为此企业也必须不断地转变和改革,要生存,就要为变革做好准备,作者探析我国的一些变革效果不是很好的企业得出原因:变革没有放在市场上,没有了解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变革要求。因此,作者提出转型需要重新定义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从以下的四个方面来考虑企业转型:战略要素、文化要素、产品要素、组织及制度要素。企业要学会放弃自己的习惯,否则市场会放弃你。在“中国的‘大象’能够跳舞”这一标题之下作者列举了联想和TCL转型的成功案例。企业转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文化转型,在本章中,作者花了较多笔墨阐述了企业文化如何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家如何领导出企业的文化以及利用企业文化转型来创建竞争优势的方法。

第六章:企业领袖的解析

作者给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本章中她认为最为一个企业的领袖必须要具备以下10个方面的优良素养:脚踏实地;承担,承担,再承担;做能做之事;充满激情;执着而不固执;从小做起;执着于质量;自省、自励、自学、自律;要有政治素养;永远保持一个积极地心态。总结1984-2004年得英雄领袖时代,作者还总结出中国优秀企业家群体的特征:在外部,他们始终走在行业的前端,主动引领行业的各项战略;不断创造新市场,把握新动机;同时,他们尊重每一个决策,不以个人意愿为导向;在内部,他们表现出“发展自己,发展他人”和“企业长期发展的使命感”的根本特质。最后,作者提出,作为企业家,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各种能力都需要具备,但是企业家有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实干性,要引领“务实管理”。

第七章:经理人的解析

本章,作者以营销经理人为例,对经理人的角色加以定位:经理人不是思想者而是实践者。这里的核心内容就是经理人要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到行动者。围绕这一点,作者提出了职业经理人所需的“七项修炼”:管理道德修炼;管理职能修炼;核心能力修炼;实干家修炼;角色转换修炼;管理老板修炼;培育人才的修炼。

第八章:企业特性的解析

任何管理都需要符合企业的特性,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出现不同的特点:创业阶段(直线型组织架构的特点)、成长阶段(职能型的特点)、发展阶段(事业部制的特点)、持续发展阶段(董事会制的特点)。本章中,作者还重点探讨了韩国的三星集团,从中总结出我们可以向三星学习的东西:以品质取胜;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用人之道;取他人之长;危机意识;重视对社会的回报。

第九章:战略的解析

战略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战略变为行动的能力,所以,战略要回归到经营的基本元素上,回归到战略的思维上,回归到最基本的层面上。作者界定的经营本质的基本元素包括:顾客价值、有竞争力的合理成本、有效的规模、具有深度人性关怀的盈利。至于战略的思维就是要回答自己要做什么并选择不做什么。最终战略要务本,以归零的思想思考基本面,做最基本的项目,让基本面成为企业团体的力量。

第十章:中国企业未来的解析

本章中作者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问题和中国企业的成长方向。对于企业我们只需要一个指标:持续的获利能力;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做到多元化;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业绩导向、创新导向和愿景导向的逐步提升;在企业内部要保证价值分享成为可能;中国的企业不要一味追求做大,在空间坐标中做正确的事情,成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作者提出中国企业要建立在8项商业本质之上:行事基于战略、谦卑的英雄领袖;适应变革和基于知识的管理;基于价值链的营销方式;强调一致性的利益共同体;造就基于创新的企业文化;基于创造顾客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善于体认趋势的快速反应机制;开放而敏感的辨认航向。我的感受与体会:

此前,我读过的很多管理类的书籍都是偏向于理论性的,难免会觉得有点枯燥乏味,但是《中国管理10大解析》这本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它虽然也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但是作者精辟的分析和她独到的观点深深地吸引我,使我一气呵成地将其读完仍意犹未尽。

首先,我觉得作者之前从事的企业管理工作对这本书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经历渗透在书本中给读者一种很真实的感觉,里面的许多观点以及案例分析都很有实践性。比如,作者在提到企业情感问题时将中国的企业和美国企业进行了对比,中国的企业往往会以情感为导向,而美国企业则以绩效为依据,以情感为导向会造成组织机构的不严谨以及执行力度的不到位,最终造成企业的涣散。可见这些都是作者在她的企业管理工作中不断观察、总结和归纳出来的。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还对一些不曾熟悉的管理名词有所掌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它是指个人根据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关于双方责任的各种信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会发现,在不断寻求新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组织无法履行或者不能很好的履行所有它们承诺给员工的责任,从而导致心理契约违背现象的产生,这不仅会对员工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对企业来说也非常有害。员工是企业的根本,所以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双方的良性互动,如可以建立开诚布公的沟通体系、确定公平的结构准则等。我觉得上面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及小企业等普遍忽视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它们利润的攫取是建立在压榨员工的基础上的,员工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企业中不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存在,这加大了管理难度也有碍于企业创新,对企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

本书作者的观点对我的思想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前,我一直都比较认同我国很多优秀企业提出的做大做强的口号,可是经过作者的分析,我也觉得那样的思维不是很科学。企业的成长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用去可以追求每年的利润率提高多少,也不用咬着牙说一定要在几年之内挤进世界500强,企业所遵循的规律其实应该是相信宿命论,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应该了解市场规律,懂得价值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中都做好正确的事情就足够了,成长是必然也是顺其自然地进行着的。读这本书以前,我一直都将企业战略理解为一种很深奥的高层的构想,其实,战略就是要搞清楚企业要做什么和什么不能做,明确了“做什么”这个问题,才不会在企业发展中掉入陷阱,引发失误;而对企业来说,实际不能做的事情远远多于能做的事,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就是不做别人手里的事情,有些事一定要砍掉,保证一两件事能够做成功,即做到专而精。

《中国管理10大解析》陈春花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学生姓名:仇慧

学号:20114210045

第四篇:管理学的读书报告

管理学读书报告 管理学是一门极富挑战性的科学,它既充满了无数先贤和大众的传统智慧,更包含着后来者对无数未知领域的艰辛探索。仅从21世纪初的经历的几年来看,人们无不深刻地感受到今天来自各方面管理的严峻挑战。管理科学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它出现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大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企业,一个家庭;甚至到每一个人,都处在管理学的范围之内并受其影响,可以说管理现象遍布着整个人类社会。自从人们开始组成一个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群体中个体努力必不可少的因素。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管理学知识,提升管理技能,不断深化对管理的认识,是在21世纪成长成才的重要一步,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管理科学的学习。我所阅读的管理学教材是由本校曾坤生教授担任主编的《管理学》(应用型),而恰好这本教材也是我“4+0”双学位课程的教材,目前正处在学习的进程当中。《管理学》这本教材,全书分为十八章,每个章节论述一个管理学的重要知识点。第一章的总论,对管理进行了概述,什么是管理?用比较正式的说法就是,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组织对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及其过程。管理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为活动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管理的本质也在于对资源的有效配置。然后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特征和二重性,现代管理学及其知识体系和学习现代管理学的主要方法:建模和实践。管理学是一门高度重视实践的学科,这也是由管理学的性质决定的,脱离实际高谈阔论,不仅做不好管理工作,更无法实现管理的创新与发展。学习管理学知识,就是要学习好管理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并尝试运用这些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本书第二章和第三章分别介绍了管理思想的演进和管理道德,自第四章开始,就开始逐步介绍管理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本书的每一章,都以一个管理的故事出发,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管理科学原理的应用。第四章,管理决策,书中强调决策的重要作用,无论是进行计划、组织还是领导和控制,各项管理职能的开展都离不开决策。通过各种标准划分决策类型,提供多种情况下适用的决策方法。接着通过对管理环境的分析,着重阐述管理决策的一般过程和一般方法。第五章,书本介绍了管理基本原理,并通过联想集团的人才资本管理案例来介绍系统原理的基本原则和人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我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职工这一企业最重要的资源,而这个原理在风险管理中的人力资本风险暴露中也有相应提及,引入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在后面又相继介绍了责任管理原理、效益和效率管理原理和权变管理原理,从明确职责,提高效率和注重管理工作弹性三个方面阐述了管理原理思想。第六章和第七章分别阐述了管理 主体和管理客体,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富有领导责任的和影响力的人,是管理活动的出发者和执行者。管理客体是管理活动的作用对象,这个概念的范围比较大,并且具有不稳定性。这两章通过对这两类角色的分析阐述,从而揭示出管理活动中主客体的相互关系和管理本质。第八章现代管理系统及其环境,运用现代理论分析方法,阐述了现代管理系统的构成,所谓管理系统,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和子系统,按照管理的整体功能和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接着分析管理组织面对的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书中特别强调在面对国际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外部环境时,也要同步进行内部环境特别是企业文化的建设。组织内部的文化环境研究就是要分析该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能否被组织成员接受,对员工的日常行为是否起到了凝聚、引导、约束、激励和辐射的作用。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逻辑的思维推理和科学分析的方法计算,书中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各种分析方法如兰德型系统分析,问题分析技术和潜在问题分析技术。第九章到第十二章,本书开始逐个分析第一章中提到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种管理职能,计划,就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的目标机器实现途径的策划与安排,组织概念中介绍了组织的结构特性,所谓组织结构就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关于领导的概念,亨利.法约尔将管理的职能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中国学者周三多认为:“领导就是指导、带领、引导和激励下属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国外的学者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定义为:“一般可以简单地解释为影响力,或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不论各种表述如何,这些定义都肯定了一个现象就是领导趋向于创新,管理者习惯正确地做事,领导者注意做正确的事。在这个方面上对于领导者领导职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什么是控制?控制就是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的衡量和校正,其目的是确保组织的目标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控制体现在管理过程中的方方面面,通过控制保证了所有行动的正常开展与进行,从而达到组织追求的目标。第十三章介绍了现代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丰富管理思想和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理论转化为现实的中介;管理方法是实现目标,提高绩效的手段;管理方法能够使管理过程得到有效的控制;管理方法体现了管理者的管理艺术;管理方法也是调动被管理者能动性的纽带。通过各种管理方法的不断运用,才能实现管理职能,完成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

截止到此文完成,我阅读《管理学》这本教材只进行到十三章,后面还剩有十四章目标管理,第十五章创新管理,第十六章管理效率,第十七章全球化视野下的新管理四章还未完成。一是源于在报了双学位的情况下,各科课程相对较紧,学习任务相对重一点,确实抽不出更多时间来细细研读;二是管理学作为一门交叉性的社会科学,它汇集了经济学、政治学、哲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内容,内容比较跨度大而且相对而言某些管理学知识不容易理解,比如系统工程方

法和层次分析法,需要一定的数学功底,一些管理学概念也需要不断揣摩才能领悟到真正的意思。总结前面十四章的阅读所得,我认识到管理科学在当今经济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并且初步学习到了基本的管理学知识。本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对人的定位和企业的改革创新机制。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中的“经纪人”到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学说中的“社会人”概念,体现在管理过程中对职工,对管理客体的认识在不断提高,从而相应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法也随之不断变革,更加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书中所列举的案例,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中也含有大量经营不善的企业,通过管理机制的改革创新,一举扭转战局,化险为夷,并让公司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由此观之,中国的企业在现今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加深的大背景下,应该积极关注企业的职工和管理机制,不断吸取同类型企业成功的经验,改革创新,积极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在挑战中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

参考书目:主编/曾坤生副主编/李军《管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年出版(21世纪管理学教材)篇二:管理学读书报告范例

课程名称 管理学

任课教师 邢以群

题 目 《企业的人性面》读书报告

姓名学号 杨曦 3110101975 年级专业 人文科学试验班1106 所在学院 求是学院丹青学园 2012-10-24 《企业的人性面》读书报告

杨曦

1、书目:

书名:《企业的人性面》

作者:[美]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版次:2008年3月第1版。

2、全书提要:

《企业的人性面》(the human side of enterprise)一文,最初是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行为科学家、人性假设理论创始人、x-y理论创立者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ouglas mcgregor,1906~1964)于1957在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第五届校友聚会日上发表的演讲,随后发表在美国《管理评论》杂志上,后于1960年出版成《企业的人性面》一书,进一步阐释了其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思考。在科学管理思想暴露不足、劳资关系紧张的社会背景下,它极大地推动了人际关系运动的研究热潮和行为管理思想学派的发展。

全书主体共分三部分:管理的理论假设、y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管理能力的开发。层层紧扣,环环贯通,由理论到实践,由传统到创新,始终围绕着“最有效地管理人员的方式是什么?”这一根本命题。除主体外,前部分为资深学者格尔圣菲尔德的注释和埃德加·沙因、沃伦·本尼斯等管理大师的题序;后部分为结语、附录等。这些字字珠玑、精辟入里的评注和补充,对于深入、全面、客观地理解麦格雷戈的理论起到了重要作用。

3、心得评论

“未来二十五年,最伟大的科学发展将产生在社会科学领域,而不是自然科学领域”、“工业已拥有为人类的物质利益而利用自然科学和工艺技术的基本诀窍,我们现在必须学习如何利用社会科学来使我们的人的组织真正成为有效。”?? 读着这些话,不免令人心中充满激动的憧憬。的确,这是工作和责任的时代,是市场的世纪,更是管理的世纪。只有通过有效的管理,才能实现以最少资源成本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类无限欲望,才能实现借助组织力量来更好达成个体目标同时借助人力资源来更好达成组织目标,才能让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的整个市场高效有序运转,让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最大化地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那么,究竟怎样的管理方式是最有效的呢?这一简单而深刻的问题为历代管理学家、企业家所孜孜不倦地探求,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学子需认真思考的。麦格雷戈在本书中开门见山地提出了它。他认为,由于人有寻求需要满足的特性,因而最适当的管理方式是创造一种能满足人需要的组织环境,借以影响或诱导其为组织目标服务。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当下一级需要获得基本满足后,追求上一级需要就成了驱动行为的动力。在现代社会条件下,随着经济科技等发展进步,员工的低级需要已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传统管理手段已无法再充分发挥激励作用,因而有效管理的关键便在于激发和满足其高级需要。基于此,他提出了著名的x-y理论:传统的“x理论”基于完全“经济人”假设,主张处罚、奖赏及“严格而公平的管理”;“y理论”则基于完全“社会人”假设,主张激励的方式,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相结合。

诚如其学生评价:“麦格雷戈总能理解那些打动实际工作者的东西。”y理论的应用即是如此:1)分权与授权;2)扩展工作范围;3)参与式管理与咨询式管理;4)绩效考核;5)其他

方法(如:改善职工关系等)。

在生活、学习、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它的价值。以我个人的校会经历为例:校团委布置整个大任务给主席团,主席团分配给各部门,各部长又分派相应工作小组完成;分权与授权有效实现了人尽其用、各尽其长,在执行上级任务的同时也能享有一定自主发挥权,而指引者就是对组织目标的共同追求。每周定期举行例会,每位成员都参与协商,充分表达自我意愿,得到充分尊重,实现自我价值。每月末进行干事考评,自我鉴定考评表分设“上月工作回顾、心得体会建议、给部长的话、部长寄语”四栏,有效培养了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掌控能力,也加强了沟通和凝聚力。在这样的组织环境下,成员的高层次需要被激发出来,工作成为了个人需要满足的源泉。当然,从“x”向“y” 的转变,其进步性自不必言说。但“x理论”绝非一无是处,“y理论”也非尽善尽美。我认为这两种观念都是基于人性假设的管理思想,都是实现有效管理这一目标的方法,视情况协调运用方是正道。在我看来,它们在共同启发社会、启发学者、管理者去关注“人”这一因素。管理活动是人、事、物的有机统一体,个体的人是构成组织的核心要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管理绩效。管理的本质就在于通过对人的正确认知,采取相应方法,实现管理目标。“成功管理的因素固然繁多,但最重要的莫过于拥有预见及控制人性行为的能力。”

4、结语

与其说《企业的人性面》为我们提供了说明书般的答案,不如说它为世界提供了回答不完的极富价值的问题。至今读来,仍为其思想的前瞻性、逻辑的严密性、理论的应用性而由衷地感到赞佩。怪不得主编杨斌称之为“心作”,也怪不得该著作被看成是学者的理论标准、从业人员的行动手册。它带给我的最大震动是使我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科学特别是管理学对人类文明已经作出和即将作出的巨大贡献,带给人们美好的展望和与强大的激励,“只要我们将同样的热情投入到企业的人性面建设中,不仅能获得卓越的物质成果,还将加快迈进美好社会的步伐”。是的,面对这样的前进,我们一定会采取行动。

同时,它也让我进一步明白了管理思想的重要性: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直接关乎管理绩效。我也意识到,不论何种思想何种理论,都有其存在、流行的社会环境背景;管理活动是具体的、运动的,在应用思想时也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灵活变通,一切以目标为导向。

当今世界,企业的人性面建设已取得很大进展,人本主义的管理思想在商、政、学各界都得到一定贯彻。但相信我们可以做的还有很多很多。

5、参考资料

1、[美]道格拉斯·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第1版。

2、邢以群:《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3、杨东涛:《人性洞察:管理的一个重要维度——评<企业的人性面>、<超y理论>》,载于《管理学家》.2008年8月刊。

4、杨吉:《<企业的人性面>:你读懂了吗?》,载于《伟大ceo必读的50本书》.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版。篇三:管理学名著读书报告 管理名著导读

读书报告

题 目: 《质量免费》的读书报告

院系名称: ** 学院 专业班级: *******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生姓名: 学 号:

学生姓名: 学 号:

目 录 1.文献来源信息...............................................................................................................3 1.1 来源信息简介.....................................................................................................................3 1.2 外界对本书的评价.........................................................................................................4 2.文献主要内容和作者主要贡献..........................................................................5 2.1 作者的成长背景,主要作品,观点...................................................................6 2.2 文献主要内容....................................................................................................................9 2.3 文献结构............................................................................................................................11 3.问题的拓展及思考..................................................................................................12 3.1 作者所讨论问题、观点和论证方法的总结...............................................12 3.2 与此问题有关的新闻报道、学术论文对此问题的看法..................16 3.3 自己的观点、评价和提出依据..........................................................................26 4.结论..................................................................................................................................29 1文献来源信息

1.1来源信息简介

书 名:

作 者:

丛 书 名:

isbn:版 次:

出版发行: 页 数:装 帧:

开 本:

《质量免费》 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b.crosby)著 “零缺陷之父”、”世界质量先生”、”伟大的管理思想家” 杨钢 林海 译 典藏大师克劳士比作品 年5月第一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平装 开 9787300072524 2006 300 16 1.2外界对本书的评价 《质量免费》:引发美国、欧洲的质量革命 被译成25种语言,全球销量达250余万册。

《质量免费》是管理学的经典名著,也是哈佛、沃顿、耶鲁等商学院mba的必读物。在20世纪80年代,《财富》评出的世界500强中,大约40%的企业要就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求教于菲利普·克劳士比的咨询公司。

“在克劳士比的倡导下,“零缺陷”已经成为国际卓越企业的工作标准。本套丛书是克劳士比“零缺陷”心路旅程的全息记录,是大师智慧在中国的第一次完美呈现。它将为关注质量管理的读者展现知名企业的成功案例,为那些雄心勃勃致力于提高质量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解析“零缺陷”的奥妙,掌握利润和竞争优势的来源!hpa的传奇故事更是详细而完整地解剖了管理层如何运用14个步骤

推动组织改进的全过程,而质量管理成熟度方格又提供了一种让管理者决定其组织的质量过程何去何从的方法。由此你将理解质量不仅是免费的,它还是一棵货真价实的摇钱树。当追求更高的产品质量已经成为商业和制造业的一股蒸蒸日上的革新动力的时候,菲利普·克劳士比写下了《质量免费》这本畅销书。

克劳士比先生至今在全球已出版 15本畅销书著作,《质量免费》(quality is free)由于引发一场美国以及欧洲的质量革命而备受称赞,该书的销量已超过250万册,被译成16种文字。2 文献主要内容和作者主要贡献 菲利浦?克劳士比(philip crosby)对世人有卓越贡献及深远影响,被尊为“本世纪伟大的管理思想家”、“品质大师中的大师”、“零缺陷之父”、“一代质量宗师”。在半个多世纪的质量管理文献中,克劳士比是这个领域内被引用得最多的作者之一。克劳士比的著作被公认为是质量与管理科学中最好的著作。

美国《时代》杂志誉为“本世纪伟大的管理思想家”,是他开创了现代管理咨询在质量竞争力领域的新纪元。

克劳士比先生在管理领域的卓越贡献,以至于美国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耶鲁大学管理学院等专门开设了“克劳士比管理哲学”(crosbyism)课程,美国多所著名机构也把克劳士比先生誉为 “全美首席管理咨询大师(在品质竞争力领域)”。更重要的是,由于率先提出“第一次就做对”理念,并掀起了一个时代至上而下的零缺陷运动。

克劳士比“改变了美国人做人做事的方式” ——美国《 奥兰多哨兵报 》 克劳士比先生影响了美国二十世纪众多的质量领袖和企业家,在今天,为了继续推进克劳士比先生提倡的现代管理理念,众多组织如美国竞争力协会及美国质量学会都分别设立“克劳士比奖”以鼓励那些为质量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作为管理大师,克劳士比先生率先引发了全球工商界的质量革命

对克劳士比先生的评价,一直都存在着两种声音:质量控制理论与统计学派的不解与不屑之音、商界和管理实践派的拥戴与呼唤之声。这一点都不奇怪,正如福布斯集团主席把它称之为“管理理论的一次伟大的跨跃”——当人们热衷于用“传统的智慧”争论“针尖上到底能站几个天使”的时候,克劳士比却当头棒喝:天使本来就不应该站在针尖上;当人们在冥思苦想“第 3 次做对与第 5 次做对谁更经济”的时候,克劳士比却快刀斩乱麻:第一次做对是最便宜的。克劳士比先生所掀起的是一场席卷全球的“质量革命”浪潮,深具颠覆性的力量。

美国《秘书》杂志是这样描述的,“克劳士比是全球最知名的工商界哲学家,是他推动了全球的质量运动。”

而耶鲁大学管理学院 a.t.斯维思教授却这样表达的,“克劳士比在质量运篇四:管理学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近期,我阅读了陈春花所著的《中国管理10大解析》,通过对这本书的仔细研读,我学到了许多更有实践性的管理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如何在中国企业中加以利用。该书分10个章节,每个章节阐述一个问题。下面就是对这本书的一个内容概括:

第一章:管理的解析

在这一章开始作者就提出如何正确理解管理,主要从5个方面理解:管理是决策制定者;管理是一门学问;管理是一个过程;衡量管理水平的唯一标准是能否让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合而为一;管理就是让一线的员工得到资源并可运用资源。对于企业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织管理,作者说,组织要是一个实体,在组织中需要用目标、责任、权力来连接;组织里的人是公平而不是平等,这一点是与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所不一样的;分工是组织管理的根本方法,分工主要是分配责任和权力。本章中作者还提出了她自己所提倡的管理观:(1)管理只对绩效负责,就是要功劳不要苦劳,要关注能力不要关注态度,要关注才干,把品德作为基本条件;(2)管理是一种分配,分配权力、责任和利益,而且必须是等分,成为一个平衡的等边三角形;(3)管理始终为经营服务,经营定位决定管理定位,要确保管理水平匹配经营水平,不能让管理水平超过经营水平。作者觉得正确的管理思维定式应该是;向上管理,向下负责。即要对老板进行管理获得资源,对员工要负责任,提供成长的平台和机会。本章最后,作者对企业的5项管理内容进行了罗列和说明:计划管理、流程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和文化管理。

第二章:组织的解析

在这章中作者始终围绕的是组织关系的问题:组织内的关系是奉献关系。要实现这一的关系必须做到:第一,工作评价来源于工作的相关者;第二,“绝不让雷锋吃亏”;第三,激励和宣扬组织的成功而不是个人的成功。在此,作者引出了“组织生态环境”这一概念,主张个人与组织共建生态系统,个体要与组织环境有良好的关系并要产生持续且稳定的价值。在对组织外部环境加以分析的基础上,作者总结出如今的企业组织面临的全新事实:(1)组织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2)组织的经营环境已不再是稳定的状态;(3)组织中不再存在明确地杠杆。所以,作者给企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管理者要学会混沌的思维方式;(2)组织需要构建自己的弹性能力;(3)在组织内部要打破均衡的状态;(4)实现组织学习。

第三章:组织结构的解析

首先,作者分析了组织结构的重要性和局限性。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够长寿,但现在的企业或其他组织都面临着“追求效率和追求长期适应能力”这两者间的深刻矛盾。作者提出,组织结构需要做全新的调整,企业才会具备面向市场的能力稳定的组织结构可以带来高效率,但是我们除了要关心效率之外还要关注企业的长期适应能力,稳定的组织结构反而会削弱企业面向市场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其次,组织结构也发挥一定的管理作用,它所要解决的是权力与责任关系是否匹配的问题,组织结构要依据责任而不是权力来设定(中国的很多企业都会在这里犯错误),组织结构可以重新建立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心理契约。再者,作者对现如今比较流行的两种组织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探讨:总部与分部组织结构和存在海外分支机构的组织结构。对这两种组织结构的设计分别提出了建议。

第四章:企业文化的解析

本章开篇就提出了优秀中国本土企业一贯体现的企业文化:中国理念,西方标准。理念是建立在文化背景基础之上的,在我国特有的背景之下,我们只能选择中国理念,至于标准,我们应该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人做事的一丝不苟、遵照流程、不讲人情、完全符合标准。因此作者认为要实现这样的文化关键是要进行3个转变:从“以人为本”向“以执行为本”转变;“以岗位为本”向“以目标为本”转变;“以职能导向”向“以流程导向”转变,两者 兼容。在本章的第二部分作者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企业文化之旅:企业家文化→团队文化→企业文化→竞争性文化,企业也经历从生存导向到规则导向、绩效导向、创新导向、再到愿景导向这5个阶段。中国的企业文化大体上是企业家文化,是一种伪文化。在企业管理之中文化管理处于最高层次,只有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涉及文化建设,所以,作者指出中国企业应该把“企业文化热”先放一放,回到企业管理的基本问题上来努力。第四部分作者罗列了她在教学过程中人们经常提出关于企业文化的九个问题。最后,作者阐述了对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文化可由载体看出;生活的状态是文化的标志;文化就是思维方式;文化就是达成共识;企业文化最终是企业员工的行为习惯;企业责任也是其文化的一部分。

第五章:企业转型的解析 市场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和转型中,为此企业也必须不断地转变和改革,要生存,就要为变革做好准备,作者探析我国的一些变革效果不是很好的企业得出原因:变革没有放在市场上,没有了解市场需求和顾客的变革要求。因此,作者提出转型需要重新定义企业的管理方式,相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从以下的四个方面来考虑企业转型:战略要素、文化要素、产品要素、组织及制度要素。企业要学会放弃自己的习惯,否则市场会放弃你。在“中国的‘大象’能够跳舞”这一标题之下作者列举了联想和tcl转型的成功案例。企业转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业文化转型,在本章中,作者花了较多笔墨阐述了企业文化如何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家如何领导出企业的文化以及利用企业文化转型来创建竞争优势的方法。

第六章:企业领袖的解析

作者给中国的企业家精神定义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本章中她认为最为一个企业的领袖必须要具备以下10个方面的优良素养:脚踏实地;承担,承担,再承担;做能做之事;充满激情;执着而不固执;从小做起;执着于质量;自省、自励、自学、自律;要有政治素养;永远保持一个积极地心态。总结1984-2004年得英雄领袖时代,作者还总结出中国优秀企业家群体的特征:在外部,他们始终走在行业的前端,主动引领行业的各项战略;不断创造新市场,把握新动机;同时,他们尊重每一个决策,不以个人意愿为导向;在内部,他们表现出“发展自己,发展他人”和“企业长期发展的使命感”的根本特质。最后,作者提出,作为企业家,创新能力,领导能力,各种能力都需要具备,但是企业家有一个最根本的东西就是实干性,要引领“务实管理”。第七章:经理人的解析

本章,作者以营销经理人为例,对经理人的角色加以定位:经理人不是思想者而是实践者。这里的核心内容就是经理人要从管理者的角色转变到行动者。围绕这一点,作者提出了职业经理人所需的“七项修炼”:管理道德修炼;管理职能修炼;核心能力修炼;实干家修炼;角色转换修炼;管理老板修炼;培育人才的修炼。

第八章:企业特性的解析

任何管理都需要符合企业的特性,根据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企业的组织结构应该出现不同的特点:创业阶段(直线型组织架构的特点)、成长阶段(职能型的特点)、发展阶段(事业部制的特点)、持续发展阶段(董事会制的特点)。本章中,作者还重点探讨了韩国的三星集团,从中总结出我们可以向三星学习的东西:以品质取胜;产品设计以人为本;用人之道;取他人之长;危机意识;重视对社会的回报。

第九章:战略的解析

战略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企业的竞争力来源于战略变为行动的能力,所以,战略要回归到经营的基本元素上,回归到战略的思维上,回归到最基本的层面上。作者界定的经营本质的基本元素包括:顾客价值、有竞争力的合理成本、有效的规模、具有深度人性关怀的盈利。至于战略的思维就是要回答自己要做什么并选择不做什么。最终战略要务本,以归零的思想思考基本面,做最基本的项目,让基本面成为企业团体的力量。第十章:中国企业未来的解析 本章中作者分析了中国企业的持续竞争力问题和中国企业的成长方向。对于企业我们只需要一个指标:持续的获利能力;在专业化的基础上做到多元化;企业文化建设要实现业绩导向、创新导向和愿景导向的逐步提升;在企业内部要保证价值分享成为可能;中国的企业不要一味追求做大,在空间坐标中做正确的事情,成长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作者提出中国企业要建立在8项商业本质之上:行事基于战略、谦卑的英雄领袖;适应变革和基于知识的管理;基于价值链的营销方式;强调一致性的利益共同体;造就基于创新的企业文化;基于创造顾客价值的核心竞争力;善于体认趋势的快速反应机制;开放而敏感的辨认航向。我的感受与体会: 此前,我读过的很多管理类的书籍都是偏向于理论性的,难免会觉得有点枯燥乏味,但是《中国管理10大解析》这本书给了我不一样的感受,它虽然也是建立在理论基础之上,但是作者精辟的分析和她独到的观点深深地吸引我,使我一气呵成地将其读完仍意犹未尽。首先,我觉得作者之前从事的企业管理工作对这本书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这样的经历渗透在书本中给读者一种很真实的感觉,里面的许多观点以及案例分析都很有实践性。比如,作者在提到企业情感问题时将中国的企业和美国企业进行了对比,中国的企业往往会以情感为导向,而美国企业则以绩效为依据,以情感为导向会造成组织机构的不严谨以及执行力度的不到位,最终造成企业的涣散。可见这些都是作者在她的企业管理工作中不断观察、总结和归纳出来的。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我还对一些不曾熟悉的管理名词有所掌握,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心理契约”这一概念,它是指个人根据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关于双方责任的各种信念。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会发现,在不断寻求新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组织无法履行或者不能很好的履行所有它们承诺给员工的责任,从而导致心理契约违背现象的产生,这不仅会对员工造成情感上的伤害,对企业来说也非常有害。员工是企业的根本,所以企业要想方设法提高双方的良性互动,如可以建立开诚布公的沟通体系、确定公平的结构准则等。我觉得上面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我国的很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及小企业等普遍忽视的问题,很多情况下,它们利润的攫取是建立在压榨员工的基础上的,员工的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在企业中不能以主人公的身份存在,这加大了管理难度也有碍于企业创新,对企业发展产生了很大的阻力。本书作者的观点对我的思想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前,我一直都比较认同我国很多优秀企业提出的做大做强的口号,可是经过作者的分析,我也觉得那样的思维不是很科学。企业的成长其实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用去可以追求每年的利润率提高多少,也不用咬着牙说一定要在几年之内挤进世界500强,企业所遵循的规律其实应该是相信宿命论,真正需要做的事情不是做大做强,而是应该了解市场规律,懂得价值规律;在时间和空间的坐标中都做好正确的事情就足够了,成长是必然也是顺其自然地进行着的。读这本书以前,我一直都将企业战略理解为一种很深奥的高层的构想,其实,战略就是要搞清楚企业要做什么和什么不能做,明确了“做什么”这个问题,才不会在企业发展中掉入陷阱,引发失误;而对企业来说,实际不能做的事情远远多于能做的事,所谓“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就是不做别人手里的事情,有些事一定要砍掉,保证一两件事能够做成功,即做到专而精。《中国管理10大解析》 陈春花著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学生姓名:仇慧

学号:20114210045篇五:管理学读书报告 关于学习《管理学》的读书报告 《管理学》第二版这本书是由周三多教授(主编)和陈传明教授(副主编)合著,该书于2005年11月有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面向21世纪教材和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核心教材。该书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汲取古今中外人类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积累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精华,系统的阐释了管理的基本原理和职能,建立了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的管理学新体系。全球化、知识化、人本化和信息化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21世纪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基本知识素养,该书还特别阐释了全球化管理、管理理论、决策方法、企业资源计划。结合20多年来中国的企业管理实践,该书在每一篇结束时均列举有相应的中国企业管理的小案例。该书既吸取了当今世界管理学的前沿成果,有紧密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既体现教材的科学性和系统系,有突出了管理学的时代性和实用性。

首先该书对管理作的定义为:管理是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本书是依据多数人的做法,根据管理职能来编排本书内容。所不同的是本书讲述的管理职能有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因此全书内容由六篇构成,其中第一篇总论篇讨论了管理学的研究基础;其余五篇—— 决策与计划篇、组织篇、领导篇、控制篇、创新篇,依次介绍五种管理职能。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论。主要介绍了一些基本的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和管理者技能;接着阐述古今中外早期的管理思想,主要有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第三节主要介绍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首先介绍一些基本的道德观念和影响管理者道德的因素;接着又提出一些提高员工道德的途径。最后主要围绕两种社会责任观进行论述,古典观认为企业不应当承担社会责任,而社会经济观认为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并且能从有所收益。

第三章只要介绍全球化经营的内涵、动机和特征以及影响企业全球化经营的因素,最后阐述几个有代表性的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模式。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在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本章主要介绍了信息的内涵及特征,以及管理过程中获取信息的手段和过程。最后例举了几种典型的信息化管理模式:mrp、erp等。

第五、六、七章主要介绍决策与计划职能。关于决策书中主要说了两种决策观,我个人比较认同第二种决策观即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人们的决策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环境因素、组织自身因素、决策问题的性质、决策主体因素。既然决策要受到这么多因素的影响,那么人们就应该尽可能的科学决策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因此选择正确的决策方法也尤为重要。该书中,对决策的各种类型,决策模式、决策方法等也都做了详细了讲解。决策不仅存在于企业的运行中,也存在于各种团体机构里,甚至对我们个人来说,每天可能都要做一个对自己的发展有意义的决策,可以说决策无处不在又非常重要。

有了决策之后企业就应当进行详细的计划编写过程,计划可以有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战略计划和战术计划。计划的制定也要考略组织所处的环境如何,待计划编制好了之后就要进行计划的执行阶段了,在执行计划这个阶段,有几种重要的执行方法:目标管理、滚动计划法、网络计划技术。

第八、九、十章主要论述管理的组织职能 第八章组织设计。主要围绕如何来进行组织的设计来论。首先说明组织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专业化分工、统一指挥、控制幅度、权责对等、柔性经济原则。其次,组织设计还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即环境、战略、技术与组织结构,第三,组织的部门化这一节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和特征,主要包括:职能部门化、产品或服务部门化、地域部门化、顾客部门化、流程部门化、矩阵型结构、动态网络结构。最后,还介绍了管理幅度与组织层级的关系以及组织层级设计中的授权问题。

第九章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从四个大的方面来作论述,分别是:根据组织需求制定人力资源计划、组织招聘员工、对员工进行培训、绩效考核。

第十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首先讲述组织变革的动因、类型和目标。其次,由于组织变革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我们就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对组织变革进行引导。书中主要讲述了组织变革过程中会遇到压力和阻力以及解

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第三节主要说明组织文化的功能和特征以及组织文化对组织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另外,还介绍了一些塑造组织文化的途径。

第十一、十二、十三章主要论述管理的领导职能 第十一章领导概论。管理的组织职能是对组织资源进行配置,但如何让他们运作起来就需要管理的领导职能来完成。首先首先说明什么是领导,领导的作用有哪些。第二节主要领导风格的类型,这个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第三节对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导理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有:领导特性论、管理方格论、菲德勒权变理论、路径—目标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第十二章激励理论。主要讲了激励的需要理论和激励的过程理论。前者主要包括: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x理论和y理论;后者主要包括: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强化理论。

第十三章主要讲沟通。沟通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织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沟通类型,他们对组织有利也有弊。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组织中的沟通可能会沟通不畅而引发一些组织冲突,如何有效管理冲突是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十四、十五章讲述管理的控制职能

尽管组织的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职能都付诸了实施,但是仍然不可避免组织的活动会出现偏差,这时就需要组织的控制职能。控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第二节主要讲述控制的过程,第三节讲如何进行有效控制。第十五章主要讲控制方法。分别讲述了:预算控制、生产控制、财务控制。综合控制方法主要包括:标杆控制和平衡计分卡控制。

第十六、十七、十八章论述管理的创新职能。本篇主要讲创新的作用、企业的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创新

个人认为这些章节可不去做详细的论述。因为管理者都清楚墨守陈规必然会导致失败,都懂得创新的力量,所以他们自然会想着如何去进行创新。而且管理者在执行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都有创新的的影子,比如,引进新的生产技术、研发新产品、组织变革等,都可以看成是组织在进行创新。

在这里我要引用其他教科书里的一些观点:“管理有规律,管理无定式。有规律反映了管理的科学性的一面,而无定式则反映了管理的艺术性的一面,也正

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这些几乎每天我要接触也非常熟悉的东西,但我从来没有想过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什么样的意义,甚而一点也不了解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但是看完《管理学》这本书后,我明白了管理学确确实实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不管是从事什么行业的人,只要他需要学习,需要工作,需要和人打交道,就必然涉及到管理学的领域。我们不仅要学习管理学的理论,还要学会在生活中灵活的应用它,这对促进自身的发展,更好的与人交往、更好的生活等方面都会有很多的好处。

第五篇:现代管理学案例教程

一,名词解释

1,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领导、控制

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计划:管理者确定目标、预测未来、制定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3,决策:就是组织为了解决一定的问题,在两个以上可能方案中选择一个或几个较为合理的,并把其付诸实施的过程。

4,战略管理:是根据企业所处的环境条件(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能力)确定企业发展方向

和目标,并给予实施的整个管理过程。

5,人力资源管理:指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与调配,使人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

6,领导:一种影响力,影响个体、群众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的过程。7,激励:指激发人的行动动机的心理过程,是一个不断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循环的动态

过程。简言之,就是在工作中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

8,沟通: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

9,控制:由管理人员对组织实际运行是否符合预定的目标进行测定,并采取措施确保组织

目标实现的过程。

二,填空题

1,管理者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基层管理者三种类型。

2,管理者需要具备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3,决策的方法通常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模拟决策法、决策树法。

4,留人的基本原则有感情留人原则、事业留人原则、待遇留人原则。

5,领导者的影响力由权力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构成。

6,根据马斯诺需求理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

7,激励的本质是双赢,就是让激励的主体(企业管理者)和激励对象(员工)能实行双赢。8,沟通包括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语言沟通、电子媒介四种类型。

三,简答题

1,信息沟通中有哪些障碍?怎么克服这种障碍?

答:信息沟通的障碍有:(1)由信息发送者造成的障碍;(2)信息传递中造成的障碍;(3)由信息接受者造成的障碍;(4)人际关系对信息沟通的障碍;(5)过量的信息造成的障碍。相对的克服方法有:(1)信息发送者必须对他想要传递的信息由清晰的想法,要有认真的准备和明确的目标性,并制定实现预期目的的计划;(2)在信息沟通过程中,要尽量减少重复,缩短信息传递量,以减少信息传递中的失真;(3)有效的信息沟通,不仅是发送者的职责,也是接受者的职责。因此,信息的接受者,尤其是上层管理者要学会“聆听”;(4)通过建立特别委员会、召开定期会议等方式,形成常规沟通渠道,加强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信息沟通;(5)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克服信息沟通障碍。

2,人力资源管理包括哪些内容?

答: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组织设计与职务分析、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员工录用、员工激励、人员培训、绩效评估、薪酬管理、跨文化人力资源管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劳动关系管理等方面内容。

3,简述激励的过程。

答:激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从个人的需要出发,引起欲望并使内心紧张(未得到满足的欲求),然后引起实现目标的行为,最后再通过努力后使欲望达到满足。

4,简述控制的过程。

答: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三个基本环节的工作。

四,案例分析。

1,联合制造公司总经理的一次会议?

问题一:在这次案例中,构成沟通障碍的除了语言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因素?

答:构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原因是总经理典型“一言堂”的领导作风,她对下属发表意见都认为持有不同意见,在会议上下级根本不发言。

问题二:假若这次会议由你安排,你打算怎样来保证双向的沟通?

答:如果保证会议双向沟通应该做到(1)会议前告知与会者会议议题提纲,希望大家踊跃

发言,提出新看法,让与会者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发言。(2)会议开始主持人首先让言辞激烈平时领导最不看重的人发言,并表示赞许,引起大家发言。(3)会中允许讨论。领导认真听取别人发言,让人把话说完,不要轻易表态,不要“戴帽子”、“上纲上线”,申诉谩骂发言者。(4)会议结束时领导总结发言,表扬肯定发言人主动积极的态度,吸取下级意见中合理科学的内容进入到决策方案,允许保留不同意见。(5)会议结束后如果有时间,可以对会议没有解决的问题进行个人私下商讨,征求不便于会议上说明的意见。

2,这笔奖金应该怎样分配?

问题一:请剖析山花煤矿的奖金为什么不起激励作用?

答:山花煤矿安全奖金是按管理级别分五档发放,工人一律发5元,与矿领导500元比相差100倍,与一般管理人员200元相比差40倍,极不公平。不仅不起激励作用,反而加剧干群矛盾,引起工人反感,引发安全事故,是典型的发钱办坏事的错误做法。奖金发放违背了“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没有体现涉及安全责任大的干部和职工多拿多得,反而是没有涉及安全责任干部多拿奖金。制定奖金方案体现矿领导意志,主观武断,根本没有听取和反映工人意见。反映矿领导漠视工人利益和主观粗暴的工作方式。

问题二:如果你是矿区负责人,你认为应该怎样分配这笔安全奖?

答:合理发放安全奖可以采用:(1)明确奖金发放目的是达到巩固已有成果,促进安全管理进一步提高。(2)奖金发放贯彻“责权利”相一致的原则,安全管理责任大贡献大的人员应重奖。(3)制定奖金方案增加科学性和民主性。分析绘制矿山安全管理岗位责任系统图,以此作为发放奖金的依据。吸收工人代表(工会)参加制定奖金方案。(4)借鉴其他矿山发放安全奖的成功经验。(5)安全奖发放和实施矿山安全管理制度有机结合,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下载《管理学教程》读书报告(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学教程》读书报告(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报告

    《普通语言学教程》读书报告 一、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 我读的语言学的书是珍藏本《普通语言学教程》。这本书是瑞士的著名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编著的,由沙·巴......

    管理学读书报告范例(最终5篇)

    课程名称管理学任课教师邢以群题目《企业的人性面》读书报告姓名学号杨曦3110101975年级专业人文科学试验班1106所在学院求是学院丹青学园2012-10-24《企业的人性面》读书报......

    《质量管理学》读书报告(全文5篇)

    《质量管理学》读书报告 ——ISO9000族标准的产生及企业中实施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朱兰博士在1995年提出了 “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正如其所言,质量和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

    读书心得《管理学》

    王冠星 20091527102《管理学》读书心得管理学是当前非常热门的学科,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有很大引导作用,对个人或企业的成长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当今时代,我国改革开放进行......

    管理学读书心得

    《高级管理学》读书心得 管理是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它包括4个含义:1.管理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2.管理的工作本质是协调;3.管理工......

    管理学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摘 要 本书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各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编写者借助长期从事管理学基础研究与教学所累积的教学经验,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

    管理学读书心得体会(精选合集)

    《管理学》读书心得体会 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题记 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学是适应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产生的,它的目......

    公共管理学读书书目

    公共管理学读书书目及影视作品 《理想国》柏拉图商务印书馆 《政治学》 亚里士多德商务印书馆 《利维坦》霍布斯商务印书馆 《政府论》(上、下)洛克商务印书馆 《论法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