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_给别人一把钥匙
19世纪早期,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里,坐落着一个由石墙围起的古老教堂,里面有精美的雕刻、彩绘玻璃和一架华美的管风琴。管风琴向来以宽广的音域和饱满的音色被赋予“乐器之王”的美称。
这一天,教堂里正在干活的一位老管理员,忽然听到教堂避难所的橡木门上传来敲门声。他打开门,看到一位穿军装的士兵站在台阶上。
“先生,您可以帮我一个忙吗?”士兵说,“请允许我弹一个小时的管风琴好吗?”
“很抱歉,年轻人,”管理员回答说,“除了我们自己的管风琴演奏者外,不允许外人弹奏它。”
“但是先生,贵教堂的管风琴闻名遐迩,我远道而来,只为了能亲眼见到它、弹奏它,仅一个小时!”
老人犹豫了一下,悲伤地摇了摇头。
“好吗?”士兵请求道,“我的指挥官只允许我请假24小时。过几天我们将开拔到另外一个省,在那里将有一场残酷的战斗。恐怕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次弹奏管风琴的机会了。”
老管理员不情愿地点点头。他打开门,招手让士兵进来,然后从衣袋里取出一把钥匙递给他:“管风琴锁着呢,这是钥匙。”
士兵用钥匙打开管风琴华丽的琴盖,然后弹奏起来,宏伟的音符如一排排波浪从管风琴金色的音管中翻腾而出。老管理员震撼了,他的眼中闪动着泪花,在门口的长椅上坐下来。
不到几分钟,教堂门口已经聚满了附近教区的村民,他们朝里窥视,纷纷摘下帽子踏进避难所来倾听,优美的旋律在避难所回荡了一个小时。拥有天才手指的风琴弹奏者完成最后一个音符后,双手从键盘上抬起。
士兵放下琴盖锁好,当他站起转过身来的时候,惊讶地发现教堂里坐满了人,村民们是暂停手中的活儿来听他演奏的。那个士兵谦逊地接受着人们的称赞,然后从过道中央走过,把钥匙归还老管理员。“谢谢。”年轻人感激地说。
老人起身接过钥匙,“谢谢你!”他一边回答,一边握住年轻士兵的双手,“这是我年迈的双耳听到过的最动听的曲子,请问,你叫什么名字?”
“我叫费利克斯,”士兵回答道,“费利克斯·门德尔松。”
老管理员听到这个名字时,眼睛睁大了。眼前的这个士兵,20岁以前就已经是享誉欧洲大陆最著名的作曲家了。老人注视着这个士兵离开教堂消失在村庄的小路上,他喃喃自语道:“我差一点儿因为没有给他钥匙而错过这支美妙的乐曲!”
给别人一把钥匙,就是为自己的心灵开启了一扇门。常常给予别人一个力所能及的帮助,你
将获得震撼心灵的回报。
第二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_人生的距离
有两个农人,他们在村庄的后面种了5亩玉米。很瘦的农人十分讲究每棵玉米的株距和行距,并且每穴只留一棵茎肥叶壮的苗子,其余的全都拔掉。
而稍胖的农人就不同了,他竭力缩小每棵玉米的行距和株距,间苗时特别留意给每穴都留下了两棵玉米苗。他报指一算,如果每棵玉米只结一个玉米穗,到秋天邻居只能收获1000个玉米棒,而自己则可稳稳收获2500个玉米棒。
初夏,玉米苗长成了浓绿浓绿的玉米林。
瘦农人见了大吃一惊:“你怎么留了这么多玉米苗,秋天能收获什么?”胖农人不屑地答:“玉米苗留得多,到时候我收的肯定要比你多。”瘦农人说:“留足了行距和株距,玉米地里能洒进阳光吹进风,玉米才能长得壮长得好,你这样种玉米恐怕收不到。”
忽然一夜刮起了风,那风其实不算很大,每年夏天都要刮几场的。翌日清早,胖农人赶到地里一看,呆住了:大风把他的玉米全吹倒了,就像用车碾过一样。别说秋天收更多的玉米,就连种子也很难收回了。
沮丧的胖农人想,这回瘦农人的玉米损失也一定很大,可结果却是恰恰相反,瘦农人的玉米一棵一棵长得直直的、壮壮的,一棵也没有被风吹歪。
瘦农人说:“我把行距和株距留足,风都从空隙里溜走了。我这行距,别说是昨夜那场风,就是风再大些玉米也绝不会有损失的。”
是的,离得太近,或许一阵轻风一场细雨都容易使我们彼此受到损失和伤害。给风留下足以溜走的空间,给雨留下足以流走的距离,那么还有什么流言飞语能把我们轻轻击倒呢?
保持我们友情的行距和株距,这是我们能够收获友情果实的唯一秘密。
第三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_大蛇的教训
一条大蛇为害人间,伤了不少人畜,以致农夫不敢下田耕地,商贾无法外出做买卖,大人无法放心让孩子上学,到最后,每个人都不敢外出了。
大家无奈之余,便到寺庙的住持那儿求救,大伙儿听说这位住持是位高僧,讲道时连顽石都会被点化,无论多凶残的野兽都会被驯服。
不久之后,大师就以自己的修为,驯服并教化了这条蛇,不但教它不可随意伤人,还点化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而蛇也在那天仿佛有了灵性一般。
人们慢慢发现这条蛇完全变了,甚至还有些畏怯与懦弱,于是纷纷欺侮它。
有人拿竹棍打它,有人拿石头砸它,连一些顽皮的小孩,都敢去逗弄它。
某日,蛇遍体鳞伤,气喘吁吁地爬到住持那儿。“你怎么啦?”住持见到蛇这副德性,不禁大吃一惊。
“我„„我„„我„„”大蛇一时间为之语塞。“别急,有话慢慢说!”住持的眼神满是关怀。
“你不是一再教导我应该与世无争,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要做出伤害人畜的行为吗?可是你看,人善被人欺,蛇善遭人戏,你的教导真的对吗?”“唉!”住持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我只是要求你不要伤害人畜,并没有不让你昂首吐信地吓吓他们啊!”“我„„”大蛇又为之语塞。
真正有效的沟通,是要用心去领悟对方的话语。不理解别人的话,很多时候就会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误会,甚至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第四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_友谊之旅
克特和我的深厚友谊,是我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幸经历的,所有关于同伴的真正意义——信赖、关心、冒险,以及其他所有在我们仓促熙攘一生中,友谊所能拥抱的事物,都在克特和我的深刻友谊中具体展现。
我们的友谊开始于多年前。当时我们就读于不同的高中,是因为体育竞赛而认识的,我们对彼此的运动技巧都很欣赏。随着时间流逝,我们成了最好的朋友。克特在我的婚礼上担任伴郎;几年后,他和我妹妹的室友结婚时,我也当他的伴郎;他还是我儿子尼古拉斯的教父。不过,最能展现我们的友情,巩固我们友谊的那件事,发生至今已经超过25年。当时我们都才20岁出头,还都是无忧无虑的年轻小伙子。
那次我和克特一起去参加一个当地“游泳球类俱乐部”举办的赌彩金比赛。克特赢得门票对号奖,获得一只美丽的新表。我们两人一面开着各种有关这次赌赛的玩笑,一面走向我们的车子,克特突然转身对我说:“史蒂夫,你刚才喝了几杯鸡尾酒,车子还是我来开好了。”起先我以为他在开玩笑,但我们两个比起来,克特一向比较聪明,我还是尊重他清醒的判断。
“好主意!”我说着把钥匙递给他。
我在驾驶座旁边的椅子上坐定,克特也坐上驾驶座。他说:“我可要靠你帮忙了,因为我不太确定从这里到你家要怎么走。”
“没问题。”我说。
克特发动车子,我们顺利上路。车子照旧先颤动着颠了一阵子,不时还熄火得重新发动。接下来的10公里路,我指点方向——现在左转、慢下来、右边很快就到、加速,等等。克特开着车,走起来仿佛有百里长,不过重要的是,那天晚上我们平安到家。
十年后,克特在我的婚礼上诉说我们的坚定友谊,同时透露那晚我们开车回家的事情,令四位宾客的眼里全都充满了泪水。这个故事有什么稀奇呢?我们明白自己不该开车时,都会把钥匙交给别人——至少我希望如此。但我的朋友克特是个盲人,他一生下来眼睛就看不见,而且那天晚上以前,他从来没有坐过驾驶座。
如今克特是纽约通用公司的顶级主管,而我在全国各地旅行,教导业务员如何和客户培养长期稳固的情分与友谊。我们两人对彼此的信赖及甘为对方冒险的情谊,一直持续在我们的友谊之旅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意义与喜悦。
我们两人对彼此的信赖及甘为对方冒险的情谊,一直持续在我们的友谊之旅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意义与喜悦。
第五篇:(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激励学生自信坚韧的励志故事_保住自己的“裤头”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量级人物,他提出“致良知”一说,强调“心明即是天理”,倡导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所谓“万物一体”的境界。
王阳明早年因反对朝廷宦官,一度被贬为贵州龙场(修文县治)驿丞。在此任上,他捕获了当地一个罪大恶极的强盗头目。该头目平时明火执仗,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在受审时,他很爽快地对王阳明说:“我犯的是死罪,要杀要剐,任你怎么处置,只请你不要和我谈道德良知。像我这种人是从来不谈这个的,甚至连想都没有想过。”王阳明当即就说:“好的,今天我不和你谈道德良知。不过,天气这么热,我看在审案前我们还是把外衣脱了吧。”强盗头目原先是被捆绑着的,脱外衣意味着松绑。于是,赶紧说:“好!好!脱外衣。”脱去外衣后,王阳明又说:“还是热,再把内衣也脱了吧。”强盗头目当然不会在乎赤膊,于是就脱内衣。这时,王阳明再说:“还是热得不行,我们再把外裤也脱了吧。”强盗头目也说好„„庭上庭下两人身上都只剩下一件裤头。而此时王阳明更进一步,说道:“干脆我们把裤头也脱了吧,全身赤裸更自在„„”一听说连裤头也要脱,强盗头目赶紧说:“这可使不得!万万使不得!”面对此情此景,王阳明当即来了一番水到渠成的因势利导:“为什么‘使不得’?这是因为在你心中最后还剩有那么一点儿羞耻感。而这点儿羞耻感又何尝不是‘道德良知’的某种表现呢?一个新生儿是决不会在乎自己光屁股的,可见就是像你这样十恶不赦的家伙,我照样可以和你谈‘道德良知’„„”为此,强盗头目心服口服,在王阳明所标举的“道德良知”感召下,全盘将自己的种种罪行一一如实供出„„
这个小故事,提示人们在做人和处世中,哪怕是一个十足的坏人,是一个不屑于“道德良知”的自暴自弃者,但从人性角度看,他仍然可能尚未泯灭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那么一点儿“良知”(当然,这世上也确实有那么一些人是彻头彻尾的人面兽心)。虽然“他”很坏,坏到头上生疮,脚底流脓,全身各部位简直一无是处,但倘若“他”还是不愿脱去自己身上最后仅剩的那片“裤头”,那么,“他”最后还是保留了一分自救、自赎的可能性,或者说在沉沉黑夜中尚有那么一丝微弱的亮色,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最后一丁点儿昭示。哪怕这一丝“亮色”可能微弱到几乎可忽略不计,但有这一丝“亮色”,就会有逆转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