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
浅谈教师的人文素养与人文教育
新课改以来,举国上下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同时,“如何培养出适应新课改的优秀教师”,也成了人们讨论思考的话题。其中如何培养并提高现代教师的人文素养,更是备受社会的关注。
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那么有资料记载的人文素养又指的什么呢?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人文,是指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人文的概念包含了“人”与“文”两个方面,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对文化的关切。“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东西。所谓“素养”,一般来说,就是指人们后天形成的知识、能力、习惯、思想修养的总合。“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人文素养主要是指“除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的其他文化修养与素质”(李林《高校教师人文素养的现状及思考》)。
“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对学生未来的志向抱负、人格品性将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因此,人们对教师的人文素养要求甚高,所谓“己不正焉能正人”,教师的学识多少,人格好坏,修养高低将直接决定学生人文素养的水准。新基础教育的创立者叶澜教授提出“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强调把学生当“人”,不当作“物”,把教育的过程当作生命活动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关注他们的未来,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师爱与智慧的阳光。
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先提高我们自身的个人的人文素养才能去引导我们的学生。那我们的人文素养现状如何?怎么提高人文素养呢?
具我们所知现在老师的素养并不一样,良莠不齐,对知识,德育等各个方面的理解也大相径庭。因此,全国各地基础教育水平也有很大的差距,同一地区,不同地方的教学水平也很是不一,有的造成资源浪费,有的入不敷出,和老师的付出不能成正比。实在是造成社会各界的担忧?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教育教学的质量,还影响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也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教师的人文素养越高,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越有成效;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越深入,教师的人文素养越能得利有效的发展。
教师作为当今社会的“文化人”、“文明人”,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而新课程改革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只有具备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 1的现代教育观念,在教育与管理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当作有情感的、鲜活的、思想性格各异的、独立的人。然而有一些教师在急功近利、追求实效、“知识至上”的价值观驱导下,无暇关注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导致广大的教师群体人文素养普遍缺失,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人文知识薄弱。一些教师仅仅对本学科的知识点有较好的把握,不能够在人文知识,社会价值、人生目的与意义、道德理想、审美趣味等方面给予知道,导致学生们缺乏对整个社会的关注,不能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己任。缺乏人文知识使教师丧失了理想的意义,而缺乏理想的教育活动会给各个方面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2.传统文化知识不足。教师不能够在课余时间进行多方面系统知识的学习,比如一些名胜著作,不能够给学生准备足够多的知识粮食,在某种意义上,其作用是有限的。改革开放以来,在教师培养中往往注重对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强调,而忽视对在职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
3.缺乏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往往也是创造力的源泉。“哲学是人文的核心,艺术是人文的外在表现。”(夏欣《教育中国》)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师范教育只偏重对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教学,在艺术修养塑造方面仅局限于艺术专业的学生。培养出来的教师,往往缺乏创造性,在教学上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很难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现代教育中,人文素养不仅是健全人格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因此没有较高人文素养的教师,不可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另外,教师具有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可使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其教学效果和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领悟水平。我们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为祖国的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怎样才能不辜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的称号,如何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培养合格未来社会公民的责任,是每个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并要用实践作出回答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要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升华自己对待工作的热情,俗话说:“给人一滴水,自己需要一桶水。”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接受的信息广,这就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有更加广博的知识和教育技巧,做一个复合型的教师。教师必需善于读书,学会学习,与时俱进。要养成勤耕不辍、终身学习的习惯,从而真正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我们教师能够成长为能师、经师乃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关键。那么对于教师人文素养参差不齐的现状,我们又该如何提高呢?
1.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因为只有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才会视教书育人为己任,才会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科学文化的传授与人文精神的培育紧密结合起来。为师者首先是为人者,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老师,会把自
己的精神融入教育事业中,与事业一起成长、成功,与学生一起提高、升华,因而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作为班主任,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值得学生尊敬、信赖与欢迎的老师,成为一位学生认可的、保持着一颗童心的朋友。亲其师而信其道,尊其师而奉其教,敬其师而效其行,这就是教育的逻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有这样的老师,就会产生一种无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师生之间因此能营造出平和、融洽的气氛。
2.抛弃自己的弱点,吸收他人的长处。教师可以通过听评课和研讨中,学习如何开拓创新,拓宽自己文化的视野,提高自身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将新理念实实在在地贯彻在教育教学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新知,学习优秀教师们的教学经验,学习如何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上开拓创新、将新理念实实在在地贯彻在教育教学中。如此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自己文化的视野,提高自身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使自己不断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所教学科有更强的理解。
3.教师也要不断的学习。利用闲暇时间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养,尤其是要提高人文素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科学精神。在我国,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也要学会在汲取西方文化的基础上,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中汲取营养,学会思考。这样,教师才能远离平庸和浮躁,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精神生活的指导者,让学校和教师的管理更有效,教育更成功。才会使我国的基础教育更进一步。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立足社会、生存发展的一项基本素质,教师的心理素质不能满足于平衡心理、愉悦生活的层次上,他更要以健全的心理素质去操纵课堂教学和课外教育活动,以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理智去准确生动地感染学生,以自然真实的情感表达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以形式多样的心理技巧增进教育教学的成效。
此外,教师要自觉关注自身的命运与价值,思考人生的意义。教师职业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摒弃片面追求物质而轻视人文的肤浅的功利主义,逐渐培养对人文学科的兴趣,不断地学习、积累人文知识,涵养人文底蕴和精神素质,把自己的体会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检验、丰富自己的认识,提高自身修养。
关注精神生活,尊重精神价值,这是人文精神最深刻的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承担起人文关怀的重任并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努力加以实现,以无愧于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总之,努力读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这是教师成功的必备条件,是教师成长为能师直至优秀教师的必由之路,也是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关键。
第二篇: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职业礼仪在教书育人中的重要性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规范的教师礼仪不仅能使师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和教育要素, 也是师德师风的社会价值得以实现的一种基本途径。它不仅有利于维护教师的职业尊严,构建师生互相信任理解的教育渠道,也有利于增强教师行为的道德示范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道德情感。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是育人的园丁,是道德的楷模。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形象和表现出的礼仪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作为教师应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仪容、衣着等,要处处“为人师表”。即教师应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师的穿着要整洁、朴素,不必入时,但必须得体。教师还应该用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学生,呈现给学生朝气蓬勃的形象。教师的良好外在形象是学生对老师的感性认识,那么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广博的知识等内在素养,就是学生对老师的理性认识。后者远比前者更为重要,对学生的影响也更为深刻和久远。首先,教师的道德不同于其他行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劳动自始至终是人与人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教育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比其他行业的道德要求更高。教师应具有敬业精神,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的劳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奉献。
其次,教书育人,以教在先,教师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不懂专业知识,则只会误人子弟。一个教师仅仅具有潇洒的外表,而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素养,那么他的形象是不可想象的。一般说来,教师的学识越丰富,教学水平越高,学生所付出的时间越少,得到的东西越多,学生学得越易,兴趣越高,效果也越好,这样的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自然非同一般。只有品行端正、知识渊博的教师才会给学生留下美好的印象,才会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影响。“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生的心里,教师就是榜样。作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承认个体的差异,对学生一视同仁,以“宽容”之心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有错误的学生;办事要公道,不徇私情。要分清是非,主持正义,赏罚分明。教师尊重、关怀和
理解学生,是建立新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影响。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和礼仪,注重自己的人格和道德方面的修养,并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以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每位教师应该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对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这个角度出发,遵循教师礼仪,加强师德修养。
第三篇:教师人文素养1
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经过这期对《教师人文素养的新修炼》的学习,我受益匪浅。
人文的主题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和幸福为本,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性格和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它表现为教师在日常教学管理中对学生的尊重和对学生成长的关心,表现为教书育人的强烈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教师如何提升人文素养》中,感受很深,认识了传统备课存在的问题,传统备课比较注重掌握大纲、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形成了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具的理念去衡量,传统的备课有着明显的缺陷。其习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关注的是“课”而不是学生,注重的是“传授”而不是互动,过于依赖教案,因此存在不少的问题。例如,重形式而轻实效;重教法轻学法;重课前备课轻课后反思等。“有效备课”是有效教学理论中派生出来的观点。按照“有效备课”的理念,课备得好不好,主要得看备课的效益高不高,是不是能促进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否则,即使教师把课备得再周详,再合乎格式,教案书写得再工整,也只能是“低效备课”。如果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照搬教参,抄袭现成教案,就只能称为“无效备课”了。“有效备课”首先要给教案松绑,少一点形式主义,少一点官僚主义,给备课管理一个宽松的环境。其次,“有效备课”主张把备课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解学生、研读教材,尤其是构思教学设计上,引导教师从一般性备课转变到对教学设计的思路上来,实施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和教师自我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
教师要始终把“一切为了学生”作为标准,作为教师要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的创新中,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不依靠大量的作业和考试增加学生负担,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开发其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其在创造、开发、想象的过程中更好地使其知难而进,而最终达到学生的求知欲,使教学以全新的面貌运用到学生的身上,得到最有效的教学效果。
教师人文素养的提升
物理组
韩昌国
第四篇:重塑教师人文素养
重塑教师人文素养
——《教师的十大素养》读后
《教师的十大素养》一书提出了以下一些观点。
1、什么是人文素养?
2、当今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人文素质却出现滑坡、背离的现象。
3、教师的人文素养及教育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警示我们:教师的人文素养提高,教学活动中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提高国民综合素质,增强我国未来国际竞争实力的最重要条件
那么,什么是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指人类文明在个体身上表现出的深层次的内化结构,是受人类优秀文化熏染而反映出来的人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综合表现。人文素养表现为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的精神态度,以及善于慎对自我、尊重他人、关爱社会、呵护环境的心理品质。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促进身心健康;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具有高尚的、深厚的人文素养的教师,会以文明来滋养文明,以高尚来感召高尚,以自身的智慧和崇高境界来奠定学生的智慧和境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正在成为崛起的大国。然而,一个大国之所以谓之“大”,除了经济因素
外,是要有强有力的文化精神的支撑和推动的。但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年代里,中国的精神文化却在持续滑坡。社会的急剧世俗化,急功近利的拜金主义,以及普遍价值的失范和原有意识形态下的理想与信仰的丧失,滋生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人情淡漠甚至不再讲天理道德,缺少良知,特别缺少个人尊严这一观念,表现为中国人普遍缺少诚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如学校考试中作弊现象盛行,高考集体舞弊几乎年年发生,屡禁不止,假文凭漫天飞;注重享受,金钱至上思潮泛滥,幻想一步登天,急功近利乃至投机取巧,为一夜暴富不惜铤而走险。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道德之上,尔虞我诈,立于个人尊严基础上的诚信轰然倒塌,造成恶性循环。在金钱面前,道德、仁善尽失,违法事件频传,大头娃娃、山西黑煤窑死伤人事件时有发生,造假贩假,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商品经济条件下物欲追求的普遍化,产生了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放弃精神的超越和对崇高精神的追求,重视物欲享乐,是导致人文精神失落的一个重要现实因素。
帕斯卡尔说,“人只是一棵脆弱的芦苇,却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人类的高贵和尊严在于他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他是自己精神生活的主人。而我们面对的“现代化”的事实却是,“人”越来越成为“物”和“规范”的奴隶。“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正在全面退却。为了满足物质欲望,忘了亲情、友情和爱情,成为工作狂,顾不得品味生活和享受生活,将宝贵的生命消耗在残酷的商场或官场的拼杀和人际争斗中,消耗在对财富的疯狂追求中。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造成了理想主
义的弱化,致使实用主义盛行一时。“能捞就捞,捞一把算一把;不捞白不捞,白捞更要捞。” 有什么样的人文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国民素质,人文精神的水平反映并制约着国民文化素质的优劣。而13亿人口的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保证我们民族生存和发展最重要条件。我们的青少年一代本是祖国的花朵,民族未来的希望,但是在当下社会,为了让孩子将来可以多赚钱以满足物质欲求,我们正在残酷地剥夺孩子的童年。他们将来不一定能得到的金钱和幸福,将他们美好的花样年华消耗在周末各种才艺班的奔波中,消耗在各种技能的学习和习题的演练中。更为严重的是,我们还看到浙江金华学生徐力弑母、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伤熊”、云南学生马加爵残杀同学……这一桩桩、一件件怵目惊心的事说明,我们的教育由于价值取向的偏差,培养出了一批拥有丰富知识但缺乏人性的单面人!
人文教育,担负着文化传承与心灵塑造的重任,是学生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的使命是人文精神的承传者。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国民素质的竞争。哪个国家拥有了高素质的国民,哪个国家就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高素质的人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相当高度的人文素养。蔡元培先生一直坚持认为,教育乃“养成人格之事业也。而这种高度的人文素养的养成、人类人文精神的传承,尽管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则是教师。教师不仅以科学的教育方法塑造学生,还以自己的言行影响、感化学生,使学生中受到熏陶。教师的学识、各种观念、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职务就是
以自己的榜样来教育学生。好的教师榜样,给学生留下公正、正义、理智、热情、坚强、果断的印象。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养,教师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在挖掘学生潜能的同时,尊重学生的自由和价值。而且,只有在相当的人文素养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对社会上流行的种种现象和思潮进行相对正确的评判,也由此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向真、向善、向美。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人文精神,去追求职业的崇高,进而以此感召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到心灵”,才能达到“人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萧山区体育路小学王健儿
2010年3曰
第五篇: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人文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的人文素养就是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在教师的日常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维模式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
教师,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称,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育人。教师的人文素养关系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会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人文素养,有助于教师陶冶审美情操,提高生活品质,调节心理状态;有助于教师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逐步养成健全美好的人格、提升高尚的精神境界;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关爱学生,使所有学生能够健康成长并具有完善的人格。
教师的人文素养由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共同架构而成。其中,教师的人文知识是教师人文素养的基础,在内化、积淀人文知识的基础上所凝练、升华而成的人文精神,是教师人文素养的核心,为人文素养的外显和发挥作用提供着价值导向和支撑。教师应具有广泛的兴趣,健康幽默的情绪,平静愉快的心境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教师广泛的兴趣,不仅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酷爱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还表现在满腔热情指导一切对学生有益的活动;教师特定的职业活动,要求教师要有自我控制情绪的能力,并应以积极的情绪去感染和激发学生;教师活泼开朗的性格也是一种积极的教育因素,教师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积极乐观、热爱生活、勤奋工作的风貌,都会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培养。同时也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作为一名新教师更要有不断提高素养的意识。要多阅读、多反思、多写作,勤于笔耕。而人文知识的自我学习、人文素养的自我提升的方法,自古至今皆然,就是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书使人明智”尤其是读好书。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另一方面,教师的读书品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阅读品格的积极成长。
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涵、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教育人文性的决定性因素。人文素养修炼将促进教师人文精神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提升教师师德水平的意义,将促进教师对实践知识的领悟和把握,促进教师教学智慧的发展,促进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幸福感的提升。
作为教授英语这门学科的老师,人文素养也是英语新课程极其重要的培育目标之一。在英语课堂中可以通过依托教材内容、借助合理评价、利用影视媒介、精选学习方式等途径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和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