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农业综合开发低产田改造项目水利工程管护责任书
***乡农业综合开发低产田改造项目水利工程管护责
任书
***年我乡**个村实施了农业综合开发低产田改造项目,为加强对农业综合开发低产田改造项目滴灌工程的管护,进一步使水泵房及配套地下主管道及地面的配套设施,在为项目区农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程中正常运行使用,并发挥长期效益。做到明确职责,认真管护,特签订此管护责任书;
1、本着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项目所建水泵房及地下管道、地上配套设施,由乡人民政府委托所在村委会管理,乡主管领导及乡水主管站为第一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水泵房及地下管道、地上配套设施使用的直接责任人,由乡水管站、乡纪检委、村民代表大会负责监督。
2、村委会对水泵房及地下管道、地上配套设施有使用和管理责任,负责渗渠及渠系建筑物的日常保养、维护和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自然损坏,由管理单位负责组织维修,费用由使用的村委会承担。
3、村委会要爱护水泵及地下管道、地上配套设施,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操作,必须有专人看护管理,并组织农民定期对水泵房及地下管道、地上配套设施进行保养、维护,并向农民做好宣传工作,使农民自觉管护。做到确保不使水泵房及地下管道、地上配套设施因人为损坏。如因管理不当,造成水泵及地下管道、地上配套设施损毁,将要追究责任者2倍以上的处罚。
5、水泵房及地下管道、地上配套设施严禁非管理人员操作使用,否则第一责任人(乡主管领导、乡水管站)承担50%的经济赔偿,直接责任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承担50%的经济赔偿。
乡管护指导单位:(盖章)年月日
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盖章)年月日 村级管护单位;
负责人:
(签字)年月日
负责人:
(签字)年月日
负责人:
(签字)年月日
项目监督单位:
负责人:
(盖章)年月日
第二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办法
扎勒木特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
管护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确保扎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设施正常运转,长期发挥效益,根据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并结合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特点和我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是由国家立项、实行专项投资,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为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而兴建的基础工程设施。其建后管护是指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建设管理及竣工验收后的运行管理和维修服务工作。第三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遵循“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实行专业管护和群众管护相结合,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做好管护工作。
第四条 各村(队)要建立规范、科学、操作性强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管护 机制,做到建好一处、管好一处、用好一处,确保发挥工程长远效益。第二章 管护对象
第五条 国家和省批复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部分工程设施均属管护对象。主要包括土地治理项目中产权属于国家和集体,且直接为项目区群众服务的各类工程设施,以及产业化经营项目中有财政无偿投资形成的资产。项目竣工验收后交付使用,且产权转为私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由其拥有者负责管护。
第六条 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包括水利工程、种子工程、林木工程、农业机械设备、农业技术设备及在项目区设立的农业综合开发标志。水利工程主要包括支、斗渠、涵管、排灌沟渠、农业机械作业道路、田间配套建筑物、农田设施等。种子工程主要包括优良品种推广,良种基地。林木工程主要包括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片林及苗圃。农业机械设备主要包括农机和农具。标志主要包括附着在工程建筑物上的农业综合开发标志与编号。第三章 管护组织与制度
第七条 乡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全乡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的管护组织管理工作,监督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人。
第八条 乡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与管护主体、管护主体与管护责任人分别签订管护合同,明确管护范围,量化管护指标,细化管护责任,将管护人员报酬同管护考核结果挂钩。第九条 项目区管护机构要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学习考勤制度,做到程序严密,标准明确,责任到人,操作性强。在管护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各项工程设施管护制度,并采取多种形式向项目区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增强群众管护意识,共同做好管护工作。第四章 管护责任和措施
第十条 乡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的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全乡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建后管护工作。要将项目工程管护作为开发工作的重要内容,坚持经常抓,抓具体,抓出成效。
第十一条 已建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按照有关设置农业综合开发固定标志的要求,划界、设桩、竖牌、立牌。主要工程设施统一设置农业综合开发标志牌,实行统一分类编号,注明工程名称、建设地点、时间、投资总额、建设规模、受益范围、管护单位、管护责任人等。
第十二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依法进行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项目区标准田块不得改变整体形象,不得随意征用和转作他用,如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确需征用,需依法报批,并有建设单位按规定进行补偿。
第十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机耕路、作业道改作农田或擅自缩小路面,不得在道路上开沟取土或建房,不准堆放其他杂物和设障,不准挖取道路上的沙石挪作他用。不准在排灌沟渠上乱开口子、乱筑档子、修建建筑物、任意取土、挖填渠道或种植农作物,影响通水。
农田排灌沟渠要保证“三度”(宽度、深度、坡度)完好,及时维护清淤,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排灌通畅。加强道路养护,保证路面平整,无积水坑。加强对桥、涵、闸等田间建筑物的经常性管护,确保项目工程长久发挥作用。第十四条 所有竣工验收的项目工程,按建设合同,由工程施工方负责合同规定期限内的维修,管护工作。质保期满后,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组织相关人员对工程完好情况进行复验,对不能履行管护责任或出现质量等问题,要酌情扣减建设方质量保证金。
第十五条 支、斗渠可移交水管所或项目区所在村,办理资产转移手续,明确职责,制定管护目标,签订管护责任书。要指定专人管理,并签订管护责任书。
第十六条 干支渠、衬砌防渗渠道,明确职责,制定管护目标,签订管护责任书。
第十七条 农田防护林,可实行承包或者拍卖,在村、农户和承包人之间以一定比例进行受益分成;也可实行分户管理,风险抵押,也可由农户或个人承包,一次性买断产权,合同期内有管理经营权。
第十八条 大中型农业机械移交乡镇。各类机械应逐一落实管护责任和承包合同,实行统一使用管理和维修保养。其他配套农机、植保机具等,由专人管理,实行签发领用使用证制度,要有专门保管库房,每次使用后交由库房保管,确保设备安全,减少机具损失和丢失。
第十九条 种子基地、优良品种等,移交项目所在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管理,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进行检查。建在城区范围内的,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落实管护责任,可将产权移交给项目所在地相关部门,由其进行管护,也可进行拍卖、租赁、承包等。
第二十条 巩固、推广科技成果,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含量。第五章 产权归属
第二十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完成立项开发的全部工程任务并通过验收合格后,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对项目工程负责登记造册,分类编号,建立档案。
第二十二条 所有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中直接为项目区群众服务的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由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项目工程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及时移交给项目所在乡镇政府,办理权益移交手续,明确产权归属和管护责任。
第六章 管护资金
第二十三条 各项目乡、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广辟资金渠道,落实资金来源,逐一建立经济自立的工程养护管理机制。要按照“谁受益、谁负担”、“以工程样工程”的原则,筹集项目工程运行管护费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形成的资产运营受益,应用于工程运行管护和滚动开发。
第二十四条 对机耕路、渠道、建筑物等公益性工程的维修费用,可通过村级“一事一议”解决。
第二十五条 对因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工程损毁,可按程序积极申报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资金补助,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通过专项项目的形式进行维修和维护。
第七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各项目乡、镇要认真贯彻执行本办法的各项条款,不断修订和完善各项项目工程的具体管护办法。对认真落实管护办法、管护工作成绩显著地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七条 项目实施单位(部门或乡镇)都要成立机构,健全制度,明确责任,强化措施,认真开展管护工作。对于不负责任,制度不严,管护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责任,给予处罚。对损坏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设施的行为,要迅速予以坚持制止,责令其赔偿损失并限期补救。对管护工程渎职失职的,要追究责任,严肃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将定期开展检查评比,实行奖优罚劣、奖惩兑现。对各项管护指标达到规定标准的管护人员,兑现其全部报酬。对各项管护指标超过规定标准、管护工作成绩突出和管护工作中有功人员,兑现其全部报酬并颁发一定数额的奖金。对未完成管护指标甚至造成工程一定损失的,酌情扣发报酬并责令其赔偿损失,采取措施限期补救。对连续两年不能达标的管护人员予以撤换。扎勒木特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〇年十月八日
第三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书
广东省高要市莲塘镇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建议书
高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二OO六年八月
一、项目概要
1、项目背景。莲塘镇是高要市的农业重点镇之一。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建设,莲塘的农业已迈入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格局。根据中央、省、地方关于进一步优化调整农业产业布局的要求,今后将有愈来愈多的耕地调减出来种植各种经济作物。如何开发土地潜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强耕地适种性,是我镇今后农业发展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加强我镇目前仍较大面积的中低产农田改造,解决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建立高标准的农田生产区,是提高水稻单产,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范围和提高经济效益,进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镇属平原低朗镇,大部分耕地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田间排灌系统配套差,排灌设施残旧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效益的提高。为此,经认真的勘察和分析研究,2007年我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计划在新塘塱进行0.7万亩连片中低产田改造,以提高该塱区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2、项目范围、规模、内容和工期。我镇农综土地治理项目计划改造中低产田0.7万亩,总投资399万元,计划对新塘塱0.7万亩的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建设方面将以水利设施建设为重点,并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主要项目为修建硬底化排灌沟渠20.5公里,开挖疏浚渠道18公里、兴建桥涵闸陂槽10座,改造排站1座;修建机耕路5公里,改良土壤0.4万亩,种植农田防护林0.01万亩。此外还有培训及科技示范推广方面的工作。项目工程实施将安排在2007年秋季至来年的初春期间进行,基建项目约需3-4个月工期,即由2007年11月-2008年 2月。
3、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项目共需投入资金399万元,资金来源分别为:中央财政资金153.46万元,地方财政资金153.46元(其中省级资金122.76万元,地市级资金15.35万元,县级资金15.35万元),项目区镇、村及群众自筹资金92.07万元。
4、效益。项目的实施,首先可大幅提高项目区的经济效益,预计项目区改造后的粮食单产将较改造前提高150kg,年增加产值126万元,并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其次是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通过培训农民的科技意识和现代农业意识,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均对项目区农民及周边地区农民产出强烈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此外,通过项目区的综合治理及有关生态工程建设,可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5、组织领导和管理。镇成立领导小组,由镇委副书记亲自抓,镇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的实施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及我市制定的有关农综开发项目工程、资金、招投标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对项目进行管理,确保工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资金使用及财务处理规范合理。
二、项目区概况
1、自然概况
莲塘镇位于高要市城区西南面,距离肇庆市区10公里。建设中的广肇高速公路横贯全镇,镇内莲江公路直达高要市区并与省道肇江线和国道324线相接,全镇总面积125平方公里。属平原低朗镇,地势平坦开阔,是高要市农业 大镇之一,合计耕地面积为4.05万亩,是高要市粮食生产重要镇,我镇计划在2007年进行中低产田改造的新塘塱具有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塱区开阔,连片种植面积大的特点。
我镇地处低纬北回归线之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450mm,一年中4~9月降雨量最多,约占全年总雨量的85.5%,历年平均降雨日数148.5天。雨量充沛、热量丰富、阳光充足、夏长冬短、温度适中是我镇气候的主要特点。
土地资源方面,我镇属平原低朗镇,以平原丘陵为主。地形、地质复杂,土地资源丰富。土地类型分为水(旱)田、旱地、山地三大类。目前莲塘耕地4.05万亩耕地(不含山地水果、茶、桑、药材等用地)的作物占用情况为:粮食作物1.84万亩,蔬菜1.5万亩,花卉0.01万亩,水果(耕地)0.3万亩,药材(耕地)0.1万亩,其他经济作物0.3万亩。随着今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耕地的开发将进一步加强。由于我镇历来是高要市粮食生产重要区镇,近年来积极发展蔬菜、水产、畜牧、水果、花卉等城郊农业。在做好耕地资源保护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我镇将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加强硬底化排灌渠道建设,改土增肥,发挥耕地潜力,提高耕地产出率,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改造我镇的中低产农田,提高全镇农业的整体经济效益。
2、社会经济状况。
莲塘镇总人口52302人,其中农业人口为48685人,农业劳动力19415人。全镇下辖20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通过多年的努力,我镇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到2005年我镇已形成1.84万亩粮食,1.5万亩蔬菜,0.8万亩水果,1.05万亩水产,8.4万亩林产品及畜牧 业等六大农业商品基地,发展了100多户具有一定规模和经济效益的农业种养大户,建立了高要市莲塘万亩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体现出具地方特色和科技生产的高标准农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农业生产格局。2005年我镇农业总产值约2.4亿元(现行价),农民人均纯收入4850元。我镇设点在新塘塱0.7万亩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的总人口10743人,农业劳动力4300人,下辖16条自然村,主要以插植水稻和少量经济作物为主。
3、基础设施现状。
⑴水利骨干工程现状:莲塘镇新塘塱有控制塱区防洪排涝及灌溉用水的中小电排站、泵站2个,但不少电排设备老化,排灌能力低,难以迅速有效地对塱区进行排灌。近年来,我镇加大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的投入,修筑和加固新兴江堤及各水库防洪堤围工程,兴建了一批截洪渠,有效地提高了塱区的防洪能力。灌溉方面,由于该塱区较平缓开阔,有蓄水量较大的水库及众多大小山塘作灌溉水源,如秦帝咀、五尺峡等水库,还有神符冲,坳边冲等塱区内外大小河涌作塱区灌溉水系。总体来说,计划实施中低产改造的新塘塱,可供利用的灌溉水源是充足的,但水利骨干工程则相对较薄弱,配套较差。
⑵田间工程现状。由于客观原因,新塘塱的田间工程硬底化渠道较少,排灌渠道左弯右曲,连贯性差,加上缺乏管护,渠道大小不一,淤塞严重,无法对塱区进行快速排灌,水的利用率也低。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区内农田高低、大小不一,加上机耕路配套差,严重影响了基地化生产和机械化耕作的开展。
三、项目区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我镇作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点,水资源十分丰富,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水源充足。一是年降雨量大。全镇平均年降雨量达1450毫米;二是过境客水丰富。新兴江主干流全经我镇,全长14公里,年总流量达18亿立方米,稳定我镇的水资源供给。
2、大小水库、山塘较多。我镇现有小型水库3宗、山塘6宗,共计控制集水面积34.7平方公里,总灌溉库容900万立方米。
3、项目区正常情况下利用降雨和陈帝咀、五尺峡、石碑等水库水基本满足生产用水,如遇严重干旱时可提取新兴江水灌溉。
我镇由于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在汛期如遇暴雨,往往因河涌侧贯,加上排灌系统及设备差而造成洪涝灾害。只要完善水利设施建设,可不断提高供水能力,完全可以满足今后发展的用水增加。通过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推广节水工程,提高渠系水的利用率,就可以逐步解决农业用水供需矛盾问题。
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项目区农业和农林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现代农业耕作的要求不相适应。相当部分土地的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控制塱区的电排站设备老化,排灌能力低,一旦遇到洪水及特大暴雨,往往因排洪除涝慢而造成减产甚至失收。水利设施落后是造成项目区产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
②土壤地力下降与粮食创高产要求不相适应。由于近年农民大量施用化肥而忽略增施有机肥,致使土壤肥力普遍下降,有机质和N、P、K的含量严重不足,土壤理化性状变差、板结、酸化等问题较为突出。同 等的投入,粮食增产幅度却越来越低。
③区内的农业结构与市场发展需要不相适应。我镇所规划的新塘塱,除水稻外,还十分适合发展经济作物,但由于排灌设施未完善,未能进一步开发,目前仍局限于水稻种植和少量经济作物种植,土地潜力远未能充分发挥。
④标准化农田建设跟不上形势及生产发展之需。由于缺乏规划,加上各家各户分散种植,既不利于排灌,也不利于耕作,机耕路不配套则造成机械化难以操作的原因,以上都影响到区内产业布局安排,不利于今后规模化经营,基地化生产的实施。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我镇现有耕地4.05万亩,目前用于种植水稻的有1.84万亩,种植蔬菜及水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耕地已达2.21万亩。从现有的1.84万亩水稻田来看,由于受排灌设施配套不完备,部分设备残旧老化,田间排灌渠系硬底化程度低,造成仍有相当一部分农田灌溉条件较差,生产水平较低。4.05万亩耕地中,约有1.05万亩是属于骨干工程完好率较高(80%以上),田间工程配套较好(配套率85%以上),灌溉保证率较高(90%以上)的高产农田。其余的3万亩农田则受上述制约因素影响的中低产农田,粮食生产长期在300—400公斤徘徊,需进行改造治理,其中适宜进行连片治理(丘陵区2000亩,平原区18000亩)的农田近2万亩。为提高经济效益,确保高产稳产,今后要加强以水利工程为重点的改造治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的形成,继续做好农田基本建设。实施农综开发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通过综合治理,立体改造,可全面提高项目区的整体农业经济效益。因此,项目区的建设实施是十分必要的,作用是十分重大的,一可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二可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三可促进农业区域化、基地化、集约化生产的形成;四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我镇土地的治理项目有以下有利条件:
①农业资源条件较好。我镇的项目点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实施改造改造增加粮食单产的潜力很大,并可增强塱区发展立体经济的能力,对指导我镇改低工作有积极意义。
②有一定基础的水利设施和排灌系统。我镇项目点有大小电排站、泵站2个,通过对现有排灌站的设备进行改造,清理河涌,可大大改善项目区的排灌功能,尤其是修建硬底化排灌系统,可彻底改变排灌状况。
③农民有改低的愿望和积极性。近年,我镇农民对种植优质高效的经济作物积极性较高,但由于水利设施滞后,制约了生产的发展。因此,农民对改低的积极性很高,都愿意自筹资金和投工投劳支持政府部门统筹协调这项目的建设。
可知,在我镇新塘塱实施农综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是改变我镇农业生产现状,解决妨碍生产发展因素,建立高标准粮产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的一项有效措施。进行该项目建设,既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五、项目规划设计
(一)指导思想。以提高粮食单产和扩大土地的适种性为目标,以改造中低产田为重点,采取水利、农业和科技措施,实行综合治理,连 片改造,连片开发,改善项目区内生产条件,应用推广科技成果,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多种经营能力,做到改造一片,提高一片,成功一片,把项目区建设成为“鱼米之乡”。
(二)选项原则。
1、有0.7万亩耕地可连片开发,且开发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能较快形成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
2、有丰富的可利用水资源。
3、项目区有一定的水利设施基础。
4、项目区设在农民收入较好且稳定,容易落实自筹资金的村委会。
5、项目区村委会农民改低愿望强烈,开发热情高。
(三)建设标准。
1、水利方面:
①防风、:能抵御十级台风。
②灌溉:排灌配套完善,做到排灌自如,旱涝保收。③治渍:地下水位降到田面50cm以下。④治涝:十年一遇日降雨量3天排干。
2、土壤条件:
要建成耕作层2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达3%以上,含氮0.3%以上,土壤理化性状良好且无毒质。
3、机耕路:田间机耕路全面达到相通,拖拉机、收割机可自由进出,道路、机耕路配套好。
4、田间实施林网化。
5、良种良法:全面采用优质高产良田,实行粮食高产规范化栽培 及抛秧技术,做到精耕细作。
6、产量高:要逐步建成亩产达到吨粮田。
(四)建设规模和规划布局:2007年我镇农综土地治理项目改造中低产田0.7万亩,总投资399万元。根据我镇的生产现状和项目选择的原则,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设在我镇新塘塱,农田整治按“排得出,灌得进”要求,规划每1000亩面积设臵一条硬底化主灌渠,200亩面积设臵硬底化支灌渠,同时合理配套主排渠和副排渠。在“渠相连”的基础上实现“路相通”,塱区中心纵横各修筑一条3米宽的机耕路,并配套好桥、涵、闸等渠系建筑物,使机械不但能在塱区行走自如,还能方便上下农田。塱区四周及机械路两旁种植防护林,同时配合农田平整,田间规划及改土增肥等措施,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标准化农田格局。
六、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一)开发任务。改造中低产田0.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45万亩,改良土壤0.4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25万亩。通过开发改造,使项目区每亩年增产稻谷150kg,年增加粮食105万kg,年新增产值126万元。同时,通过种植各种蔬菜及稻菜轮作等,可进一步提高项目区的经济效益。
(二)建设内容。我镇的项目区建设以整治水利设施为重点,并配合有关农业措施,林业措施和科技推广措施,实行综合改造治理,其中:
1、水利措施。
(1)开挖疏浚排灌渠道(5m3/s以下)18km共计14400m3。①现有排灌渠道比较狭窄、渠底浅不利于排灌必须进行扩宽加深 共计8km。
②利于今后农田排灌水方便、通畅,实施排灌渠系分家,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开挖,共计10km。
(2)衬砌渠道20.5km,采用渠底铺混凝土,两侧砌砖衬水泥面,确保渠道坚固耐用,同时每段主排灌渠道每相隔150米修建一座桥涵闸渡槽等渠系建筑物共计10座。两者需完成土方7277.5m3、石方247.2m3、砼方1487.76m3、砖方4886.84m3。
(3)改造泵站、排灌站1座。现有配臵的排灌设备已残旧老化,排灌功率较低,远未能适应现有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计划改造现有设备,新增一台2000千瓦/时的抽水泵机组,起到速排速灌的效用。
(4)输变电线路配套1.5km。部分输变电线路出现老化不够过流,未能适应改造排灌设备电流过流的需要,必须要更换一部分线路,共计1.5km。
2、农业措施。
①改良土地。在进行水利设施整治的同时,按照高产农田的标准要求,对项目区的0.7万亩中低产田进行增肥改土,拟对每块低产田连续三年推行增施石灰、磷肥、农家肥,冬季种植绿肥及稻杆回田等措施,以全面改良项目区土壤的理化性能提高土地肥力。
②机耕路。项目区共修建机耕路5公里,机耕路宽5米,路面铺石粉。按项目区现时机耕路状况,完成工程建设需挖填土方7329m3。
③农业科技推广:计划在项目区建立水稻高产栽培示范片0.25万亩,通过示范推广,增加优质粮种植面积0.25万亩,开展镇级和村级 干部、群众科技培训班共2500人次,并健全镇、村的农技网络,增强农民的科技技能,提高项目区的科技贡献率。
3、林业措施。营造0.01万亩农田防护林网,完善农业生态环境。
七、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1)投资依据:基建工程投资估算主要依据当前农村实际田间工程建筑成本和劳工价而制定。项目管理费用及科技培训费用估算则依照项目前期正常运作和在项目点内实行农业科技推广各自所需费用标准来确定。
(2)投资估算:根据项目设计规划,资金来源构成及当前的工程造价进行估算。2007年0.7万亩中低产田改造共需投入资金399万元,分别用于:①水利设施工程335.15万元,其中开挖疏浚渠道18km,投资17.5万元,衬砌渠道20.5km投资299.15万元,修建渠系建筑物10座投资10.5万元,改造排灌站1座投资6万元,配套输变电线路1.5km投资2万元。②农业措施工程45.5万元,其中改良土壤0.4万亩投资15.5万元,建机耕路5km投资30万元。③林业措施投资4万元,营造农田防护要0.01万亩。④科技推广投资10.25万元,其中技术培训2500人次,投入5万元,示范推广立项2项共计5.25万元。⑤前期工作费4.1万元。
2、资金筹措方案。
根据国家农综办及市农综办有关文件对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配套要求,我镇新塘塱0.7万亩中低产田改造所需的399万元资金按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自筹资金为1∶1∶0.6的比例构成,分别为:中 央财政资金153.46万元,省级财政资金122.76万元,(地)市级财政资金15.35万元,县级财政资金15.35万元,自筹资金92.07万元。由于项目区涉及的村委会有较好的经济基础,且农民要求低改的积极性高,故完全可以通过镇府、村集体和农户筹集该部分资金。
八、综合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我镇项目区合共改造中低产田0.7万亩,按照“项目规划”及“增产措施”,预计项目区三年内的粮食亩产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50kg,年增加粮食105万kg,按优质谷1.4元/kg计,年增加产值达147万元。同时,项目区由于条件改善,可逐步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预计改造后3年,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使项目区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实行稻菜轮作、种植优质、高产、价值高等经济作物,以进一步提高农业总产值,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预计整个项目区年种植业产值可达到3220万元(以一半种稻,一半种蔬菜计算),年增加产值2380万元(与单一种稻比较)。短期经济效益和中、长期经济效益均较显著。
2、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的基础条件和生产条件,调动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并通过科技培训和良种良法推广,创造良好的科技促生产的氛围,从而为项目区农业今后向深层次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项目区还将以其高质量的建设,高标准的农田基础设施,科学的生产管理及机械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而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形成强烈的辐射带动作用。此外,项目的实施,还推动项目区逐步建设和完善一个从品种选育、改土增肥、栽培管理到产、供、销一条龙的服务体系,推动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生产的迈进,可见,实施本项目,是促进农民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
3、生态效益。项目实施后,改造中低产田0.7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0.7万亩,新增除涝面积0.3万亩,改善除涝面积0.45万亩,改良土壤0.4万亩,扩大良种种植面积0.25万亩,营造防护林0.01万亩,通过开发改造,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九、组织实施和运行管护
1、组织机构设臵。镇成立了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由镇委分管农业的副书记任组长,农办、财政所、水利会、林业站及审计站等部门领导为成员,镇农办具体组织,协调项目的工程建设和管理。
2、实施管理。项目实施和管理均严格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有关文件制度要求及市制定的《高要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程管理暂行办法》、《高要市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办法》和《高要市农业综合开工项目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办法》等有关制度,并按有关要求对各环节实行严格管理,采取一切措施确保开发任务完成,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3、运行管理与维护。项目竣工验收后即移交投入使用,由市农综办与镇办理移交手续,落实管护主体,镇水利会协调村委会做好渠道定期疏浚清淤除草及保养维护方面的管理工作,并按照“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的原则筹集项目运行管护费用,确保工程能更长时间发挥其效能。
十、环境影响与评价
1、环境现状分析。①根据农业部门调查,近年农户大量施用化肥 而忽视了增施有机肥,致使土壤肥力普遍下降,有机质和N.P.K含量严重不足,土壤板结、酸化,理化性变差,导致农业产量偏低。②项目区水利设施老化,易涝易旱,农业生态环境较差。③由于长期进行水稻种植,少有轮作,致使项目区病虫害较严重。④农田防护林较少,抵御台风能力较差。
2、项目实施对环境的影响。水利设施的改造和农田防护林的营造,并不会产生污染,反而会改善当地的小气候,解决项目区的涝旱问题,加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良性化发展。
3、对策及措施。项目区0.7万亩中低产田通过连续三年推行增施石灰、磷肥、农家肥及冬季种植绿肥,稻草回田,使土壤理化性能得到改善。其次,通过对水利设施,农业措施和林业措施的建设,使项目区有条件发展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和水产养殖,实行稻菜或稻鱼轮作,从而减少项目区的病虫害,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十一、结论
①本项目投资见效快。项目区水稻产量较改造前每年亩增稻谷150公斤,年增加粮食105万公斤,增加产值126万元。与此同时,项目区由于条件改善,还可发展稻菜轮作,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②项目的实施符合当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项目完成后,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及生态环境等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促进我镇经济发展,增加社会产品及农民收入,并将带动邻近各镇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③本项目改造中低产田的主要措施是修缮水利设施,营造农田防护 林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点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第四篇:禄丰县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规划
禄丰县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规划
前 言
2009年2月11日,云南省召开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了加快全省中低产田地改造的相关工作。
会议认为,省委、省政府决定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这一重大措施,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抓手。粮食安全是大事,农民持续增收是难事,要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就必须切实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我省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区域分布不均,水利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主要是工程性缺水,要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确保粮食稳定生产、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会议强调,当前正值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关键时期,全省要自下而上,条块结合,以县为单位综合发改、财政、国土、水利、农业、烟草等部门的项目和资金,按照“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编制规划。要精心指导实施改造项目,实行和强化领导、部门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的分片包干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确保项目建设按质按量如期完成。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水利建设重点,实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使改造后的中低产田地达到田、水、路、林配 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标准。要加大资金整合及投入力度,确保形成建设合力,共同推进项目实施。各地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上来,统一到省委两次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专题会议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增强新形势下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下最大的决心,花最大的力气,作最大的努力,推动中低产田地改造迈上新的台阶。
同时楚雄州委 州政府《关于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的意见》明确指出,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意见》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保护耕地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举措来抓。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治水改土为中心,地力建设为基础”和方针,采取工程、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实行山、水、田、林、路统筹规划与综合治理,大力开展以中低产田地改造为重点的高稳产农田地建设。中村乡项目区内的中低产田改造,主要是改善农田灌排及交通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一、耕地现状概述
(一)地理位置
中村乡地处禄丰县北部,位于东经101°56′至102°08′,北纬25°11′至25°26′之间,东临和平镇,西壤一平浪镇,南接金山镇,北界武定县猫街镇和元谋县花同乡,东西横距20.8公里,南北纵距25.3公里,国土面积301.7平方公里。
(二)气候条件
中村乡境内的气候属于高原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变化平稳,年差较小,日差较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湿分明,温热兼备,气候垂直变化显著,类型复杂,属典型的立体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5.6℃,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8.2℃,最热月为6月,平均气温21.6℃,年差13.4℃,大于10℃,全年积温5694℃,多年平均日照天数为2215小时,全乡多年无霜期为2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907.6mm,雨季分配不均匀,多年平均雨季开始为5月中旬,全年雨天70—80天。
(三)灌溉条件
中村乡境内森林茂盛,水土涵养极好,水资源十分丰富,全乡境内现有一件小
(一)型水库、十一件小
(二)型水库及一条中型灌区的灌溉主沟渠,库塘蓄水总量为580万m,年灌溉沟渠引水量为1170万m,有效灌溉面积 1.17万亩。
(四)经济社会状况
中村乡2008年工农业总产值16214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620万元,占59.3%,在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产值
334771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9.6%,财政自收收入741万元。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人均粮食产量507公斤。
(五)现有耕地面积及分布情况
中村乡总耕地面积20783亩,其中:水田10959亩,旱地9824亩。分布在全乡九个村委会,中村村委会总耕地面积4547.42亩,其中水田2878亩,旱地1669.42亩;河西村委会总耕地面积2473亩,其中水田2048亩,旱地425亩;叽拉村委会总耕地面积2557亩,其中水田1142.793亩,旱地1114亩;棠海村委会总耕地面积3529亩,其中水田1985亩,旱地1544亩;七峰村委会总耕地面积1303亩,其中水田453亩,旱地850亩;阿勒村委会总耕地面积2226亩,其中水田837亩,旱地1389亩;鲁支村委会总耕地面积1962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地1362亩;山前村委会总耕地面积1172亩;其中水田409亩,旱地763亩;峨山村委会总耕地面积1014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734亩。
(六)已建高稳农田地面积及分布情况
中村乡已建高稳农田地面积5703亩,其中叽拉村委会已建沟池2893亩,阿勒村委会已建管池190亩,七峰村委会已建沟池230亩,山前村委会已建管池382亩,河西村委会已建管网217亩,全乡已建水窖597个,覆盖1791亩。
(七)中低产田地面积、分布及主要障碍类型 中村乡中低产田地面积15080亩,其中中村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4469亩,其中水田2878亩,旱地1591亩;河 西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2211亩,其中水田1832亩,旱地379亩;棠海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2999亩,其中水田1985亩,旱地1014亩;七峰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1061亩,其中水田352亩,旱地709亩;阿勒村委会中低产地田面积1688亩,其中水田837亩,旱地851亩;鲁支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1106亩,其中水田600亩,旱地506亩;山前村委会中低产地田面积532亩;其中水田355亩,旱地177亩;峨山村委会中低产田面积1014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734亩。由于中村乡只有中村和河西两村委会地处坝区,其余七个村委会都处于山区和半山区,多数农田地离水源地较远,但因引水干渠不完善,是顺坡依照地势开挖成的土沟渠,渗漏水严重,容易倒塌,到了用水的时候又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修复,渗漏水严重,加之项目区灌溉沟渠不配套,农田存在漫灌现象,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 受建设资金紧张的限制,水资源一直未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现状供水状况较差。项目区河流为西河流域元江水系星宿江西河,中村乡境内西河流域段全长80公里左右,径流面积70平方公里,河流从北向南流经峨山、山前、鲁支、阿勒、河西、中村等六个村委会,从阿勒住北顺流而上分为两岔河流,其中最长一条至项目实施点总长为65公里,河床宽度为15至35米,河床狭窄,河岸大部分为土堤,防洪标准底。由于项目区水利设施不健全,严重影响项目区的农业生产,一是田间沟渠配套设施不完善,呈现漫灌漫流之现状,且均为土沟渠,灌溉及排涝功能低,不能做到速灌速排。加 之项目区土地较平,项目区位于低洼地带,因沟渠的排涝功能不健全,到雨季来临时,河水上涨,淹没河两边的大部分农田,同时雨水停滞在田中,造成水稻缺氧而死。但到旱季,枯草杂土堵塞沟渠,土沟渠又是渗漏水严重,灌溉水不能合理地输送到田间,农户每年都要花费大量的劳力去清挖沟渠,这样,既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又花费了群众的劳力。二是因田间机耕路不畅,造成了肥料、粮食的搬运仅靠人背马驮,加重了农户的劳动负担。正是由于田间沟渠不配套、机耕路不畅的因素,延误了农作物(水稻、小麦)按时栽种、灌溉,造成了农作物单产低、品质差、群众收入低的现状,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三是中村乡属于山区和半山区,地势不开阔,小冲沟发育,每年汛期,洪水来临,降雨迅速汇流入河,水位上涨,漫过土河堤,造成河两边的农田受灾,泥砂涌进农田,洪水淹没庄稼,收成无望,使得当地群众收入减少。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因洪灾造成当地经济损失达30万余元。
(八)高稳产农田地建设成果、经验及存在在问题 2008年以前,中村乡主要是结合烟田建设项目对中村的5个村委会16村小组 3912亩的农田和8个村委会1791亩旱地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一是通过对农田灌溉沟渠的改造,大大在节约了水资源,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了较大限度的利用,群众能够按时栽种农作物,为农作物高产稳产提供了保证。二是减少了沟渠维护的投入。虽然中村乡一直努力争取项目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但由于项目资金有限,很多基础设施都还未能得到改造,很多农田地由于水源不能得到保证,使农作物不能高产稳产,减少了农民的收入。
二、中低产田改造的重大意义
禄丰县中村乡是典型的山区或半山区中低产田农业种植基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主要依靠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以来形成的种植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制约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快灌区种植结构调整,对于区内调整产业结构、解决农民增收、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十分必要而紧迫。
水利基本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障粮食安全生产、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节水增效的迫切要求,对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灌区生态环境、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扎扎实实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关系到灌区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
项目区由于受地理条件,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的限制,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缓慢,受水利条件的影响很大,经过分析总结,该项目的实施,能有效解决和改善山区农业用水难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水是农业的命脉,农业离不开水的实情,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旱灾造成的危害,促进当地农业的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禄丰县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的规划建设,围绕提高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水利建设重点,实施沟、渠、田、林、路综合治理,使改造后的中低产田达到水、田、林、路配套,节水、节劳、节资、高效,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标准。进一步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加供水能力,改善供水条件,打牢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提高项目区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解放生产力,促进新农村建设,改善生态和社会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对加快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确保粮食安全,增加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农民收入增长”为根本要求,以小工程、大规模、高效益为突破口,坚持治水、改土并重,工程措施和生物农艺措施相结合,以水利为基础、山区为重点、农田为中心、农民为主体,投入为保障,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安排、连片推进,将中低产田地改造成为能排能灌,旱涝保收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目标任务
中村乡2009年规划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5900亩,项目涉及受益中村及河西两个村委会的18个村民小组1067户5335人。通过项目的实施,将使全乡的高稳产农田面积达到 11603亩以上,项目受益区农民人均拥有1亩以上高稳产农田(地),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需要。
通过土地平整、灌溉水源与田间渠网、田间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生物、农艺措施,实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改造后达到云南省中低产田地改造建设标准要求,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实现能排能灌、保水保土保肥、旱涝保收,全面提高我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基本原则:
1、坚持高标准规划、大配套建设的原则。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以“渠成网、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树成行、旱能灌、涝能排、园田化、生态化”为标准进行高规格、集中连片规划,并实行项目集中、资金整合,把农业、国土、水利、扶贫、烟草、农业综合开发等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整合起来,切实做到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针对山区、半山区和坝区不同的特点,按照平坝区、丘陵区和山区工程模式,本着“强化山区、完善坝区,突出重点、效益优先”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多措并举,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农艺措施,进行田、水、路、林综合治理,加大中低产田地改造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
3、坚持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按照“政府大投入、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要求,以政府补助为引导,以各部门相互配套,集中资金投入为主,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广泛动员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共同参与改造
4、坚持统一规划、分别实施的原则。把各有关部门项目实施的要求与全省的实际结合起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资金、统一选项、统一验收,分项负责、分别实施,形成统分结合、部门协调、全面推进的良好格局。
四、总体布局
中村乡中低产田地面积15080亩,其中:中村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4469亩,其中水田2878亩,旱地1591亩;河西村委会中低产田地面积2211亩,其中水田1832亩,旱地379亩。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实施面积5900亩,解决中低产田5900亩,其中水田4620亩,旱地1280亩。2009年解决的5900亩中低产田占全乡的中低产田39.12%,占项目区的中低产田88.32%,项目建设类型为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建设。
五、主要建设内容(一)工程技术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
(1)改善农田排灌系统建设。主要措施:一是新建、改建、扩建以三面光为主的排灌沟渠;二是维护、整修、加固老旧沟渠及河堤。
(2)加强农田配套设施建设。新建、拓宽和整修机耕道路,实现农机具方便、畅通进场作业。
2、生物农艺措施
(1)实施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实现农田有机物质良性循环;实施合理轮作和间作套种,推广配方肥、生物肥、有机肥等科学施肥技术。
(2)针对作物需肥特性和土壤养分缺失状况,实施测土配方施肥;积极开展农田土壤地力及农田环境动态监测,按要求采集土壤、作物样本进行分析化验;推广优良品种、配方施肥和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积极推动农机作业,实施农业丰收计划。
(3)技术支撑体系建设:人才的培养,通过科技培训,使农民的科技意识得到增强。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规模
中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项目涉及中村村委会和河西村委会,田间渠系配套工程实施5900亩。结合灌溉沟渠的现状和作物的全年需水量,确定改造田间主干渠2210米,设计流量为0.5m/s,净断面为1m×1.2m。改造田间支沟11790米,设计流量为0.0375m/s,净断面为0.3m×0.4m。修建2条排砂沟,一条长770m,另一条长360米,设计流量为0.5m/s,净断面1m×1.2m。共计改造配套沟渠14360m(不包括长770m的排砂沟),建设类型为C15混凝土三面光沟。整治河道270米,需衬砌河床护堤540米,采用M7.5浆砌石衬砌。另外修建宽3.5米、厚0.15 米的泥结碎石路面机耕路长11200米,其中:单沟夹一路长8690米,双沟夹一路长2510米,机耕路边沟总长13710米。道路及沟渠的险
333沟险段采用M7.5浆砌石进行防护。土地平整155亩。
(三)质量标准
1、坝区改造标准
我乡坝区中低产田地改造标准。一是田间渠系配套完整,路渠、桥、涵、配套齐全,能排能灌能机耕,适宜水旱轮作,形成“沟成网、路相连、渠相通”的标准化农田;灌溉保证率达到75%以上,防洪标准不低于10年一遇,排涝标准不低于5年一遇。二是田面平整,耕作层深厚(≥20cm),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土壤养分含量高(二级以上),土壤结构良好,无污染和土壤障碍因素。
2、山区改造标准
我乡山区中低产田地改造标准。一是变跑土、跑水、跑肥的“三跑地”为保土、保水、保肥的“三保地”,减少水土流失,使其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二是土地基本平整,台面宽在3m以上,墒面坡度在5度以下,耕作层大于18cm,土壤有机质大于2%,土壤养分含量在三级以上,土壤肥力较高;三是沟、林、路、池(窖)、管配套齐全,确保1次以上保苗水。
六、中低产田地改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工程概况
2009年中村乡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位于禄丰县北部,距县城13Km,距镇政府0.5Km。项目区涉及中村和河西2个村委会,改造面积为5900亩。
本工程建设主要内容为:在利用好项目区内原有渠道和机耕道路的基础上,将道路不通、渠系不配套的农田建成道路畅通、渠网配套、有涝能排、遇旱能灌的高标准优质稻基地,并在项目区进行无公害生产体系和农业机械化体系建设,推广优质稻的新品种和高效的栽培技术,同时开展科技培训。工程拟建三面光沟渠14360米,衬砌河床护堤540米,配套泥结路面的单沟夹一路8690米,双沟夹一路2510米,道路及沟渠的险沟险段采用M7.5浆砌石进行防护,土地平整155亩。主要建设工程量:C15混凝土7237.35m,C20混凝土66.32m,M7.5浆砌石6795.75m,钢筋制安1.03t,泥结碎石39200m,开挖土方23219.12m,回填土方697m,土地平整155亩。
(二)编制依据 1、2009年中村乡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项目规划书概算按2008年7月份的价格水平编制。
2、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预算定额》;
3、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4、水利部水总(2005)389号文颁发的《水利工程概预算补充定额》;
5、云南省水利厅、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云水规计
233
3【2005】116号(关于下发《云南省水利厅工程设计概(估)算编制规定》(试行)的通知);
6、水利部SL 328-2005《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 7、2009年中村乡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项目规划书、图纸及工程量等。
(三)基础单价
1、人工预算单价
按云水规计【2005】116号文规定,引水及灌溉渠系工程:工长4.91元/工时;高级工4.56元/工时;中级工3.87元/工时;初级工2.11元/工时。
2、材料预算价格
(1)主要材料:水泥到禄丰县奕标水泥厂采购,距项目区运距13Km,365元/t,钢筋到禄丰县城采购,距项目区运距13Km,5000元/t,其它材料按禄丰县城市场价加运杂费为主材预算价格。预算价格见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表。
(2)次要材料:次要材料预算价格参照楚雄州工程建设材料价格信息分析确定。
3、施工用电、风、水单价
经计算,风、水、电预算价格如下:
电价:0.80元/kw.h,水价:0.6元/m,风价:0元/m。
4、施工机械台班费计算
14 施工机械台班费执行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颁发的《水利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
5、砂石料预算价格(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由中村乡水管站现场调查提供)
块石:到中村采石厂场购买,距项目区运距2Km,45元/m;
碎石:到禄丰县竹箐口采石场购买,距项目区运距25Km,60元/m;
砂料:到禄丰县竹箐口采石场购买,距项目区运距25Km, 浇筑砂60元/m,砌筑砂60元/m。
(四)编制方法
按云水规计【2005】116号文规定的标准和方法计算。
1、建筑工程:建筑工程按设计工程量乘以工程单价进行编制,工程单价根据设计图纸及施工方法,采用水利部水总(2002)116号文颁发的《水利建筑工程概算定额》进行分析计算。根据建筑工程定额的规定,结合实际,参照本地实际工程情况,得出平均单价:C15混凝土340.95元/m,C20混凝土395.86元/m,M7.5浆砌石184.95元/m,钢筋制安7533.82元/t,泥结碎石路面15.67元/m,开挖土方5.52元/m,回填土方4.23元/m。
2、各种费率的取费标准为:其它直接费为基本直接费的2%,现场经费为基本直接费的7%,间接费为直接费的4%,3323
333企业利润为直接费、间接费之和的7%,税金为直接费、间接费、企业利润之和的4.77%。
3、其它费用:工程监理费和工程管理费按整项工程的财政无偿资金的2%计。
(五)资金筹措方案
全州改造中低产田地项目建设所需补助资金,主要依靠整合中央有关农田建设资金和省级农业、水利、发改、农业综合开发、国土、扶贫、烟草等部门相关资金,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的原则,依据规划,按照分解的任务,形成合力,强力推进。同时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政府、社会等多渠道投入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由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中低产田地改造专项补助资金,采取民办公助、发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鼓励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种养殖大户等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中低产田地改造;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引导群众通过“一事一议”筹资投劳,发挥主体作用增加投入,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水务体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改革,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探索建立供水服务新机制,拓宽是低产田地改造投入渠道,确保各项任务目标如期实现。我乡2009年中低产田改造建设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477.41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354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23.41万元。项目实施面积为5900亩,整个项目投 资为809元/亩,财政无偿资金600元/亩。
1、工程措施需投入资金452.73万元,其中:群众自筹121.41万元,财政资金331.32万元。具体建设内容是:三面光沟渠14360米,衬砌河床护堤540米,配套泥结路面的单沟夹一路8690米,双沟夹一路2510米,道路及沟渠的险沟险段采用M7.5浆砌石进行防护,土地平整155亩。需完成C15混凝土7237.35m,按340.95元/ m,计246.76万元,M7.5浆砌石6795.75 m,按184.95元/ m,计125.69万元,土方开挖23219.12m,按5.52元/m,计12.82万元,土方回填697m,按4.23元/m,计0.29万元, C20混凝土66.32m,按395.86元/ m,计2.63万元,泥结碎石路面39200m,按15.67元/m,计61.43万元,钢筋制安1.03t,按7533.82元/t,计0.78万元,土地平整155亩,按150元/亩,计2.33万元。
2、生物农业措施需投入资金17.6万元,其中:群众自筹2万元,财政资金15.6万元。具体建设内容是:
(1)生物农艺措施推广投资12.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10.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万元。推广种植优质稻5409亩,按每亩大田需种子14公斤,种子款20元,需投资10.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9.1万元,群众自筹1.7万元;优质水稻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100亩,每亩种子款20元,肥料补助100元,防治稻温病、白叶枯病、稻飞虱农药 2
323
3款80元,投资2万元,财政无偿资金1.7万元,群众自筹0.3万元。
(2)农业技术支撑体系。在2009年开始组织项目区的科技人员、村委会成员及村民小组长进行优质稻示范种植及配套技术措施的专题培训1场次,农技中心在项目实施期间,对示范种植优质稻组织开展优质稻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及其它有关技术的户长培训会2—3次,培训5000人次。同时农技中心在项目区实施无公害优质稻栽培技术和植保科技培训1000人次。共计培训6000人次,每人次投入8元,投资4.8万元,其中:财政无偿资金4.8万元。
3、工程监理费及管理费需投入资金7.08万元,其中:群众自筹0万元,财政资金7.08万元。财政无偿资金补助标准为600元/亩,5900亩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财政无偿资金总额为354万元,工程监理费及管理费按整项工程的财政无偿资金的2%计,为7.08万元。
七、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1、通过2009年中低产田的改造,完善灌溉沟渠及机耕路建设配套工程,水资源利用率可提高到80%,按每亩水稻泡田需水量为165m,生长期用水量为500 m,抗旱30天用水量为85 m,水稻合计用水量为750 m/亩,工程未实施前水资源利用率是60%,受益面积5900亩水稻有效灌溉,需水量是737.5万m。工程完工后水资源利用率达到80%,5900
333
3亩水稻有效灌溉,需水量是553.1万m。工程实施前后相比对项目区5900亩耕地进行大春作物水稻的有效灌溉可节省用水184.4万m。
2、建设5900亩高稳农田地,按种植5000亩水稻,通过配套各项科技措施,达到亩产56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水稻亩产增30公斤,可增产稻谷15万公斤,按现行价1.90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28.5万元;按项目区种植烤烟900亩计,以项目区现有烤烟亩产增15公斤,可增产烤烟1.35万公斤,按现行价16元/公斤算,农民种植烤烟年增加产值21.6万元;在大春农作物种植中,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可增加50.1万元。种植小春农作物中,按油菜种植面积为3000亩计,亩产达21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油菜亩产增20公斤,可增产油菜6万公斤,按现行价4.2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25.2万元,小麦种植面积为2900亩,亩产达310公斤,以项目区现有小麦亩产增30公斤,可增产小麦8.7万公斤,按现行价1.7元/公斤算,年增加产值14.79万元,在小春农作物种植中,项目区农民纯收入可增加39.99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区农民纯收入每年可增加90.09万元。
3、通过河道整治,保护了高产高效农田,使得项目受益区的沿河两旁150亩农田不受水灾,每年大小春两季将增加粮食产量8万公斤,按1.5元/公斤计,年增加农民收入12万元。
4、通过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每亩农作物每年可节约常规施肥量6—10公斤(折合纯氮),每年每亩共节约
33成本64元,5900亩可节约和减少不合理施肥3.54—5.9吨,节约成本总额37.76万元。
(二)社会效益
1、通过对项目区的沟渠、机耕路的配套建设,解决了项目区灌溉引水难、运输难,水资源利用率低、农业用水成本高的现状,通过洪道整治,能有效地防制水患,保护农田。
2、该项目实施后,不论种植何种农作物,均可以做到旱涝保收,能将现有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在小春生产中,将可取得不可低估效益。
3、增加农村就业机会,工程建设将需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在建设期内吸收了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就地转移剩余劳动力开辟了途径,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对项目区5900亩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的实施,将改变项目区群众过去落后的农业生产用水状况,将使受益区农作物用水得到充分保证,极大地减轻了农业种的劳动强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4、通过秸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推广改变了群众长期偏施氮肥的传统做法,有效控制了氮肥用量,氮、磷、钾配合施用的面积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和传统施肥相比,在提高肥料利用率、增强作物抗性、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等方面都显出配方施肥的优越性。
5、通过技术体系建设的技术培训、新技术、新品种的示范推广,提高了群众科学种田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益,可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通过项目实施,能有效地防治水灾,实现优质粮食生产的综合开发,推广无公害栽培,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品对环境的污染和在农产品中残留量,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人们的食物安全。
八、中低产田地改造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中低产田的改造,是关系我乡农业长远发展和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要事。为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乡党委成立了中村乡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乡党委副书记杨宏武担任,副组长由乡人民政府副乡长毕海金担任,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中村水利水土保持站,负责全乡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的项目规划和实施指导工作。办公室主任由中村水利水土保持站站长张林担任,副主任由县委政研室副主任晏永明担任。我乡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本着“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各负其责、各投其资,共同建设、各计其功”的原则,建立统筹协调的工作机制,日常工作由中村水利水土保持站承担。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和资金安排,由乡政府负责,依据县下达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分建设计划,对各项资金进行统筹,避免重复安排、重复投资。
(二)科学编制规划
我乡根据全乡的总体规划,组织农业、水利部门,会同 发改、财政、国土、扶贫、烟草等相关部门,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编制了中村乡中低产田地改造规划。为了确保中低产田地改造目标任务落实到位,并有序推进,下部我乡还将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和部署,进一步制定好中低产田地改造的具体实施方案。
(三)稳定资金投入
中低产田地改造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加强投入是保证。我乡要加大中央和省下达有关部门资金整合力度,同时乡人民政府还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引导项目区农民投工投劳,扩大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投资规模和实施范围。
(四)严格绩效考核
乡、村两级都要把中低产田地改造纳入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奖惩办法,乡、村行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负责人,严格履行行政问责“四项”制度。每年上半年要组织有关部门对上一年中低产田地改造任务完成、资金投入等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兑现相关奖励,并将考核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安排建设项目、下达补助资金的重要依据。
(五)强化项目管理
严格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规定,强化项目管理。我乡将按照相关规定,规范资金、项目、质量、档案等管理工作,建立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乡财政 所要加强对中低产田地改造专项资金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六)加强舆论宣传
我乡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对中低产田地改造、耕地质量提高在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进行广泛宣传,为中低产田地改造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加强对土肥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技术培训,大力宣传普及和推广经济实用、操作简便、效益明显的中低产田地改造技术,不断提高我乡中低产田地改造的技术水平。
中村乡人民政府 2009年6月8日
第五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工作,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已建成的工程正常运转并长期发挥效益,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29号)等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国家立项的地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建成的各类工程(以下简称“农发工程”),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的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参照国家有关灌区水利工程管护规定执行。
第三条 农发工程管护按照“建管并重”、“谁受益,谁负责”、“以工程养工程”以及“市场手段与政府补助相结合”等原则进行运行管护。
第四条 农发工程管护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绩效考核内容之一,地方各级特别是县级农业综合开发办事机构(以下简称“农发办事机构”)应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做好农发工程管护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第二章 工程管护范围
第五条 农发工程管护范围包括以下内容
(一)水利工程:小型水库、山塘、拦河坝、灌排站、机电井及其配套设施等;灌排渠道及配套建筑物;节水灌溉工程及配套设施等。
(二)农业工程:农田机耕路、农业机械;用于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的仓库、晒场等工程设施和配套设备;用于牧区草场改良的围栏、青贮窖、饲料加工及牲畜棚圈等。
(三)林业工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配套工程设施等。
(四)其他工程及其配套设施、设备,农发项目区公示牌、农发工程标志等。
第三章 工程管护主体
第六条 根据受益范围和受益对象,合理确定农发工程管护主体
(一)受益范围跨乡镇的水利工程,由县级水利部门直接负责或委托所属工程管理单位进行管护;用于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的仓库、晒场等工程设施和配套设备,由县级农业部门直接负责或委托所属农技推广单位进行管护;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及配套工程设施,由县级林业部门直接负责或委托所属林业管理单位进行管护。
(二)受益范围跨行政村的水利工程,由乡级水利管理单位直接负责或协助村民委员会进行管护;受益范围跨行政村的农田机耕路、草场围栏等以及农发项目区公示牌、农发工程标志,由乡级有关单位直接负责或协助村民委员会进行管护。
(三)受益范围明确为某一行政村的,项目工程由村民委员会直接负责或委托受益范围内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进行管护。
(四)已明确归属个人(企业)管理的喷滴灌设备、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农田防护林、青贮窖、饲料加工以及牲畜棚圈等,由受益农户(企业)负责管护。
(五)鼓励利用市场方式确定管护主体。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村民委员会征求受益农民代表同意的前提下,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业主负责制等多种方式落实农发工程管护主体。
(六)按照“村民自治管理”的原则,有条件的地方应引导和帮助受益农民按照受益范围,以灌区或项目区所在乡、村为单位自愿组建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发工程管护协会,负责统一管护项目区农田水利、农业和林业等各类农发工程。
第四章 工程管护经费
第七条 农发工程管护经费的筹集
(一)县级农发办事机构按照土地治理项目计划中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总额的1%比例计提工程管护经费,专项用于农发工程管护。
(二)财政投入形成的农发工程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取得的收入,2 优先保证用于农发工程管护。
(三)鼓励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筹集管护资金,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地方各级财政根据财力情况和实际需要,安排农发工程管护补助资金;乡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通过从集体收益中安排或在工程收益中按适当比例提取;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或农发工程管护协会,采取“村民一事一议”等形式,积极筹集管护资金,用于农发工程管护。
(四)村民委员会组织受益农户投工投劳,参与修复项目区公益性农发工程,但应符合“村民一事一议”有关要求,不得加重农民负担。
第八条 农发工程管护经费的管理
(一)农发工程管护经费由县级农发办事机构统筹安排和管理,实行分账核算、专款专用。当年结余经费可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二)通过财政资金以外的其他形式筹集的管护经费,根据实际情况可由乡级政府有关单位或村民委员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
第九条 农发工程管护经费的使用范围
主要包括在工程设计使用期内的公益性农发工程及设备的日常维修,必要的小型简易管护工具和运行监测设备购置等。不得用于购置车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补贴等行政事业费开支。
第十条 由县级行业主管部门和产权已明确归属个人(企业)负责管护的农发工程,管护经费原则上由其自行解决。
第十一条 农发工程管护经费的使用申报和审批
由农发工程管护主体提出用款计划申请,经所在村民委员会和乡级政府审查同意,报经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审核批准后,依据批准的用款计划,按县级财政报账制度有关规定支付资金。省、地级农发办事机构负责对工程管护经费审批和使用情况的定期检查监督。
第五章 工程管护责任
第十二条 各类管护主体应按照有关部门行业规定的标准和要求认真开展管护工作,保证农发工程正常运行,持续发挥效益。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应切实做好工程管护的组织管理、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
第十三条 各类管护主体应严格遵守法律和行政法规有关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收取有关费用,不得擅自将工程及设备变卖,不得破坏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工程权属改变需报县级农发办事机构批准。
第十四条 通过承包、租赁、拍卖、业主负责制等市场方式取得农发工程管护权的管护主体,除必须认真履行合同,依法管理经营,为项目区农民提供优质良好服务外,还必须服从政府防汛抗旱的统一调度,并接受项目区乡、村各级组织和县级农发办事机构的监督。以财政补贴方式购置的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应优先保证为项目区提供良好服务。
第十五条 县级农发办事机构应认真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建管结合的要求,应鼓励和支持管护主体提前介入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的相关环节,为农发工程管护奠定良好基础。
(二)农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应与管护主体及时办理工程登记移交手续,明确管护主体职责,落实管护责任和义务。
(三)在县级行业主管部门配合下,研究制定和完善农发工程的各项管护标准和具体制度,加强对管护主体工程管护的指导与监督,主动帮助管护主体解决管护工作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搞好农发工程运行的监测评价工作。
(四)主动配合项目区乡级政府认真做好农发工程管护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确保工程管护资金真正发挥作用。
第十六条 对于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和第十四条规定的管护主体,县级农发办事机构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应提交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十七条 省级农发办事机构,农业部农发办事机构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办法,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本办法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