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研究生实习作业
小组实习作业
小组组长:徐金鹏
组员:徐金鹏孙金林徐婧媛姜永岗 支欢欢 杨常青
分工情况:
小组长分配任务及审核小组作业
姜永刚杨常青负责搜集重要的图书
徐金鹏负责搜集重要的期刊
徐婧媛负责搜集重要研究机构
孙金林支欢欢负责搜集学科领军人物及重要著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田径学科知识库
一、重要图书
1田径运动技术 孙南,马元康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年出ISBN7-81051-981-6
2田径运动高级教程刘建国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ISBN7-5009-2357-0
3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理论和方法郑建岳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年出版ISBN 7-81100-177-2
4奥林匹克田径俞继英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ISBN 978-7-5009-1986-5
5中国田径运动百年文超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年出版ISBN 7-5009-3070-
4二、重要期刊
田径中国田径协会主办ISSN 1000-3509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ISSN 1000-677 中国体育科技国家体育总局体育信息研究所ISSN 1002-9826 体育学刊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ISSN 1006-7116体育与科学江苏体育科学研究所ISSN 1004-4590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北京体育大学ISSN 1007-3612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ISSN 1000-5498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ISSN 1001-9154
三、重要研究机构(有网址请附网址)
中国大学生田径协会
四、学科领军人物及重要著述(图书及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
1、作者: 冯晓劲
篇名:对普通高校田径选项课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改革设想被引1042、作者:周志雄;王保成篇名:奥运战略与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的研究被引783、作者:周志雄;王保成篇名:奥运战略与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培养的研究被引 784、作者:王保成;吕乙林;张凡;苏斌;席凯强;靳继成;冯晓东;毕长
年;李越萍;周志雄
篇名:我国田径运动后备力量的现状分析被引 735、作者:詹建国
篇名:我国田径运动社会化、市场化、职业化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 736、作者:曹景伟;李军
篇名:论当今世界优秀田径运动员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数的项群特征 被引 727、作者:宋广林;张天德
篇名:普通高校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成绩滞后原因剖析
被引 65
第二篇:2011研究生实习作业
实习作业
一、仅凭第二代身份证,你能进入国家图书馆开架阅览室查阅文献吗?
要想外借国家图书馆的中文图书,你需要办理什么样的证件?
二、通过国家图书馆计算机目录检索系统(OPAC),查找出两本2008年以后出
版的你所学专业的中文图书(纸本书),并且:
1、用文后参考文献的格式记录本书的信息
2、注明本书的ISBN、价格、主题词、中图分类号
3、指出本书在书刊保存本库的索取号
4、这两本书在本校图书馆是否有收藏(纸本书或电子书)?如果有纸本书 收藏,馆藏地?索取号?如果没有收藏,请利用“读秀知识库”查找出 这两本书的目录,并利用“图书馆文献传递”获得部分原文
三、本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中,“电子图书数据库”有几种?认真阅读各种电子
书的“使用说明”后,从中查找中你感兴趣的几本书,进行“阅读”、“摘录”、“下载”等操作
四、请解释“第一宇宙速度”,并用文后参考文献的表达方式说明其出处
五、或通过纸本刊或通过电子刊,认识、了解你的专业期刊,列出当中的核心期
刊3种,包括刊名、ISSN号,并特别注意其出版机构
六、本校图书馆电子资源中,“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有几种?对这几种期刊数
据库自行进行比较。包括:
1、选择3种你的专业期刊,看看在这几个系统中是否都被收录?如果都被
收录,看看哪一个收录的时间年代更长、更全?与印刷版的滞后期更短?
2、各种数据库在检索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3、对你感兴趣的文章进行全文阅读,看看哪种阅读器的功能更多、更方便?
4、注意每种数据库对检索结果的分析,你更偏向哪一个?
七、国家图书馆书刊保存本库是否收藏中文期刊《科学通报》?有无该刊1997
年第15期?索刊号是什么?该合订本的条码号是什么?本期第三篇学术文章的题目是什么?作者的单位?参考文献有多少篇?
八、在周育红等撰写的期刊论文“中国数字图书馆研究发展趋势的数学模型研究”
一文中:
1、论文中的关键词是否包含了“灰色动态模型”?
2、本文有参考文献多少篇?
3、第4篇参考文献的作者是哪个单位的?
九、本校图书馆是否收藏了ISBN 7-302-08907-8 的图书?
1、馆藏地?
2、索书号?
3、本书共有多少章?
4、文后参考文献共有多少篇?其中第8篇著录有错误,请纠正它
十、查找与你专业学习相关的中文期刊文章若干
1、通过浏览题录、文摘、全文后,选择出你认为最相关的3篇文章
2、记下其中的关键词,便于你今后不断地检索相关的文章
3、另外使用其中的英文关键词,试着利用外文数据库中的“Ei Compendex Web 工程索引网络版数据库”进行检索,看看你会等到什么样的结果?你能找 到你感兴趣的文章全文吗?
十一、查找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的硕士生谢宇的学位论文。并说明:
1、学位论文的题名、作者专业、导师及中英文关键词。
2、通过这篇论文的“引言”了解这一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回答,国 内主要代表性的研究是什么?
3、用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表达这一学位论文
4、用“谢宇”学位论文中出现的英文关键词,在“ProQuest博硕士论文全 文数据库”中查找相关1篇文章,试着浏览一下国外的学位论文
十二、进行原文传递的用户注册过程,当被批准为合法用户后,尝试着利用原文
传递服务来获得你需要的文献(请说明申请单号码)
例如:当你阅读某篇文献时,其文后的某篇参考文献正是你所需要的,但
在现有的馆藏中又找不到原文,你看看你能否通过原文传递服务把这篇原文找到?
友情提示: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举例如下:
1、图书类型
张惠惠.信息检索[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2、期刊论文类型
李晓东,张庆红,叶瑾林.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1):101-106,453、学位论文类型
游毅.基于图书情报学期刊引文状况的统计调查[D].郑州大学,2009
作业完成后,请提交至我的邮箱,务必注明班级、学号、姓名
jiangshan@bistu.edu.cn
第三篇:研究生作业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期末测试题目
论文题目自拟,主题是有关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其矫正的或者中学生人格发展与积极人格培养的。论文格式完成,以《教育研究》发表的论文格式为准,字数在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条以上。
教育学原理
一、作业
1.谈谈你对中小学生发展时代特点的认识。2.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具有哪些特征。3.试述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4.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活动
【主题探究】
1、教育目的是国家和个人对教育培养和形成怎样的人的要求,是他们对教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的设想。
2、教育目的是主观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三、期末考核
本学期期末考核采取小论文形式,请同学们从下列五个话题中选择一个撰写一篇课程论文:
1.学习化社会的教育特征。2.教育的文化功能。
3.你所在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4.学校教育制度创新的思考。5.课业负担与学生的生活。具体要求:
1.在不改变所选题目原义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对自己的具体题目和内容做适当调整。
2.主题集中,切实立足教育实际,思路合理,内容丰富,论据详实,逻辑严密,观点明确。
3.结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规范,不少于5000字。
语文名师教学研究
一、活动
1、用所学教学理论分析李镇西教学艺术。
2、李镇西语文教学艺术的现实意义。
二、期末考核题目
写一个主题教学设计,并予以分析其特色。
要求:体现某一教学理念,必须为自己的独创,抄袭将记作零分。字数不少于5000字。
课程与教学论
一、活动 主题探究
主题:反思作为一种行动研究,是高度个人化的思维活动,是对个体独特的教学情境的重构过程。与其他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相比,教学反思有哪些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这些优势的发挥,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保障?结合您所在学校的具体情况和您自身发展的现实状态,设计一套可行的增强自己教学反思能力的方案。
任务:写一篇教学反思与同事相互交流评阅。(反思可以在不同层面进行,可以有一篇是技术层面的,但必须有一篇是观念层面、解释层面或解放层面的。)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写教学反思,坚持开展反思性教学。
建议:对照专家型教师和优秀教师的行为表现和特征;观摩优秀教师课堂教学视频。
二、作业
简述美国学者古德莱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
二、作业标题:期末考核题目 作业要求:
课程与教学实践调研报告一份,字数不少于5000字。提交截止日期:2014年1月5日
第四篇:研究生政治理论作业(精选)
1.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说明“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的重大意义。
答: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国的理论来自于好几百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对于我们国家的建设中国人没有前人的经验,只能靠自己一步一步实践摸索总结,虽然在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短短的立国时间里却走了不少弯路,即使是成绩斐然的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主义建设者们也认识到必须准确把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实践才能证明人的思维具有客观真理性。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经历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建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经历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以及现在的习近平主席30多年来一如既往的改革,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最初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逐渐认识到经济与思想理论并重,再到现在全面深化改革都证明了实践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者都重视实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首要的和最基本的观点。改革是社会主义者的必备品质,邓小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典范,他与时俱进, 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社会实践和认识。邓小平是一位具有极其丰富的革命和建设经验的领导者,他一生的活动领域涉及党、政、军以及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而且一直是处理全局的领导者。他把实践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为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等;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思想;胡锦涛的科学发展观都是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来的理论,并进一步指导人们的实践。习近平主席领导下的全面深化改革也是以实践为标注,紧抓前人改革成功的实践理论经验,继往开来,不断取得更大的成就„„这些都说明“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的真理性”,只有如此,实践认识实践,才能把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变成指导实践的理论。
2.结合实践谈谈你对“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一命题的理解。
答:合理的或合乎理性的,在黑格尔哲学中,是指合乎历史必然性的,合乎黑格尔的绝对理念发展趋势的,合乎辩证发展的。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指出,黑格尔的“凡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使保守派感到欣喜若狂,而使激进派感到愤怒,因为黑格尔并没有得出“凡是现存的都是要灭亡”的结论,这是黑格尔的保守性,但按照黑格尔的辩证法必然要得出这样的革命性结论,这是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其实,黑格尔用保守性的话语说出了非常革命性的结论。黑格尔哲学的双重性(保守性与革命性),与德国资产阶级的双重性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对德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性)的反映。因此,我们从黑格尔给出的结论作为前提条件,就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1)凡是合理的都具有历史必然性,都是要变成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具有其历史必然性,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即使是现实当中我们认为它不合理的,也有其存在的历史必然性。(2)按照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现实的东西都具有历史必然性,如果现实的东西不具有历史必然性,它就是要灭亡的。这告诉我们,对于现实之中存在的不合理的东西,要相信它终有一天是要灭亡的。(3)黑格尔的保守性却得出现存的一切都是暂时的,都是要变化的。也就是说,现实的合理的东西即使具有历史必然性,它终有一天会丧失其历史必然性,变为不合理的东西,矛盾的一方走到它对立的一方,即合理的转化为不合理的,然后不合理的也是必然要灭亡的。(4)现实的一切,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是要灭亡的,也就是万事万物没有不变化发展的。这个推论是黑格尔辩证逻辑的必然结论。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了哪些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序言中表述了以下基本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马克思主义是在总结前人的经验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马克思前瞻智慧得出来许多划时代的思想!马克思为了清楚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开创性的提出唯物史观,客观认识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马克思指出:“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2)社会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在《序言》中,马克思深刻阐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一般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总之,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两个社会的基本矛盾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但同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又会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产生巨大的影响。这样,马克思不仅科学地揭示了推动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动力和基本规律,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革命的物质根源,论证了社会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3)社会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
在《序言》中马克思揭示了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客观进程,“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与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也就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推动着社会形态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合乎规律自然历史过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4)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取代的历史命运。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胎胞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因此,人类社会的史前时期就以这种社会形态而告终,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形态。
4.根据《费尔巴哈论》谈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及其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与联系。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不要把它误解为基本内核+合理内核。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第二章第九段揭示:黑格尔哲学基础的“绝对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它不过是“上帝”的代名词;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世界,此外并不存在任何精神世界;意识和思维是人脑的产物。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是:物质是本原,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思维、意识是客观物质的反映。
《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在于阐明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要准确把握《费尔巴哈论》的中心思想,区别马克思哲学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才能真正认识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辩证实质。
马克思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黑格尔哲学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一切旧唯物主义一样认为物质具有可感知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含义指自然界和历史的一切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本质属性:客观实在性和可改造性。这是辩证思维的结论,即从个别与一般的对立统一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对立统一关系确定物质的。“在黑格尔那里 ,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世界的发展“只是概念的自己运动的翻版”,即发展的本体是精神。马克思哲学认为“概念的辩证法„„是现实世界的辩证运动的自觉的反映” ,即发展本体是物质世界。
黑格尔的哲学体系宣布发展有终点,即绝对概念的运动“直到绝对概念终于在黑格尔哲学中又完全地达到自身为止。”所以,黑格尔的发展观(宇宙观)是形而上学的。合理内核是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和形而上学发展观中的一个辩证观点和方法,它被“过分茂密”的体系“闷死”,是不彻底的,“这个方法在黑格尔的形式中是无用的。”马克思哲学的唯物辩证发展观是“关于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的唯物辩证性质是彻底的,它是有用的。合理内核作为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并不是拿过来就行了,而是“扬弃”,即根本否定它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质的规定性,吸取其辩证观点方法作为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材料。
可见,马克思哲学是新世界观,与基本内核、合理内核有本质区别。同时,马克思哲学以唯物辩证的思维方式实现了哲学发展史上思维方式的变革,根本区别于费尔巴哈哲学、黑格尔哲学和一切旧哲学,成为哲学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5.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谈谈认识和体会。答: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这是因为:第一, 这两对矛盾是历史观基本问题的展开,涉及到人类社会生活基本结构的三大领域,规定了任何一个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第二,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正是这两对矛盾的交互作用,推动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第三, 这两对矛盾是社会其他一切矛盾的根源,规定和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正确处理这两对矛盾是解决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基础。第四,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联系,构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发展的规律。因此,把握了社会基本矛盾,也就从根本上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普遍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并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是利用理论,认识到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正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不论是处于改革的哪个阶段,我国领导阶层都牢牢抓住生产力这一根本。反过来,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也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最终解决,还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交互作用,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总是从生产力发展到生产力解放的循环往复过程,是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又从基本不适合到基本适合的过程,是矛盾不断产生又不断解决的无限过程。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不断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量变的递进,形成了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实现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也有矛盾,导致我国在发展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而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让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经过我国改革开放后的高速发展事实证明这点。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
第五篇: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业
信息学院黄浦博201304704064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
一、结合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们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
心理解?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所强调指出的:“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正
确理解和深刻把握党的十六大报告的这一精神,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推进社会主
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做主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的一
部分,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表现形式,所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核心是以民主集中制的人
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为绝大多数人享有的民主,这与历史上任何剥削阶级占统
治地位的、少数人的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政治制度上,确立了工人
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国体,确立了与国体相适
应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从我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来看,近代以来,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到
国家事务中,民主权力不断扩大。而我国的每一次民主政治改革其根本目的都是保证人民民
主权力得到更加充分的运用。从理论层面看,我们党在九十多年的历史中,不断实现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每一次飞越,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而人民当家作主是充分实现人民利益的最佳途径。从制度层面看,我国的各项政治制能
够充分反映群众愿望,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些政治制度都服务于人
民有效行使国家权力,参与国家事务,服务于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
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就会脱离正确方向。因此说,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二、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历史进程,谈谈你对健全社会主
义协商民主制度意义的认识。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的形成和确立,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和奋斗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
人民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政治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
物。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是党从坚持走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适应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时代要求。把社
会主义协商民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要求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具有里程碑
意义。它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
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
向,拓宽有序政治参与渠道,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独特优势;有助于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进行系统、综合的反映,促进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有助于推动改进
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
色和优势;有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
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在中国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包括民主党派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自觉的、历史的选择,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