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矿系统工程总结
1.系统: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在有机整体。
2.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的工程技术。它是系统科学中直接改造世界的工程技术。
3.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就是根据确定的目的,利用最优化的结果和各种资料,用技术经济的观点对比各种替代方案,考虑成本与效果之间的关系,权衡各个方案的利弊得失,选择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现实中可行的、良好的或满意的方案。
4.最小割集:能够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小限度的事件集合称为最小割集。
5.采矿系统工程:采矿系统工程是根据采矿工程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以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综合优化问题的采矿工程学科分支。
顶上事件:将易于发生,且后果严重的事故作为顶上事件
系统三个必备条件:
第一、系统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所组成,要素是构成系统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系统
存在的基础和实际载体。
第二、要素和要素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有机联系,在系统内部和外部形成一定的结构或秩序,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整体与要素、要素与要素、整体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机制。
第三、任何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这是整体具有不同于各个组成要素的新功能,这种新功能
有系统内部的有机联系和结构所决定。
系统分析:利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和确定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抓住系统中需要决策的若干关键问题,根据其性质和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掌握可靠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提出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通过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整理出完整、正确、可行的综合资料,从而为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
系统决策:在一定环境下,结合系统的当前状态和将来的发展趋势,一局系统的发展目标在可选策略中选取一个最优策略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解答:
1.可靠性与可靠性主要评价指标? 答: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指标:衡量产品可靠性的指标很多,各指标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其中最主要的有四个,即:可靠度R(t);不可靠度(或称故障概率)F(t);故障密度函数f(t);故障率λ(t)。可靠度R(t):把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概率定义为产品的“可靠度”。
故障率λ(t)是衡量可靠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含义是产品工作到t时刻后的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概率,即产品工作到t时刻后,在单位时间内发生故障的产品数与在时刻t时仍在正常工作的产品数之比。
2.系统分析的要素和步骤? 要素:a.目的:目的是决策的出发点,为了正确获得决定最优化系统方案所需的各种有关信息。b.替代方案:为了实现某一目的,总会有几种可采取的方案或手段,这些方案彼此之间可以替换。c.模型:模型是对实体系统的抽象描述,它可以将复杂的问题化为易于处理的形式。d.费用和效益:费用和效益是分析和比较抉择方案的重要标志。E.评价基准:其是系统分析中确定各种替代方案优先顺序的标准。
步骤:1.问题构成与目标确定;2搜集资料探索可行方案;3.建立模型;4综合评价;5.检验与核实。
3.决策构成要素及主要原则? 答:要素:1.决策主体:决策主体可能是个人或组织,一般由组织的领导者担任,其任务是对各决策方案进行评价并进行选择。2.决策方案:进行系统决策时,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决策方案可供选择,方案的制定包含对系统属性的描述和系统目标的确定。3.决策目标:进行系统决策的目的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决策后的效果评价以决策目标为依据。4.决策结果:每个决策方案都会产生决策结果,通过对决策结果的分析来评价系统决策的成败。原则:1.可行性原则:为了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决策中所提供的方案在技术上和资源上必须是可行的。2.经济性原则:决策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最大利益。3.信息性原则:信息的采集和利用贯穿着决策的整个过程。4.系统性原则:只有将决策过程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考虑才能保证决策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4.系统建模基本理论? 1.黑箱理论:将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变化看成黑箱,通过控制系统可控因素的输入、观测系统的输出来模拟系统所实现的功能、确定系统运行规律的方法。2.白箱理论:控制系统模型的输入和输出来引起系统状态的变化,描述系统规律。3.灰箱理论:对内部构成和各构成要素之间联系情况只有部分清楚。
5.故障树分析:采用逻辑的方法,形象的进行危险的分析工作。
故障树计算步骤:1.确定所分析的系统2.熟悉所分析的系统3.调查系统发生的事故4.确定故障树的顶上事件5.调查与定上事件有关的所有原因事件6.故障树作用7.故障树定性分析8.定量分析9.安全性评价 6.系统评价的原则: 1.评价的客观性,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决策,评价好坏直接影响到决策的正确与否,评价必须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际;
2.要保证方案的可比性,替代方案在保证实现系统的基本功能上要有可比性和一致性; 3.指标构成系统,评价指标自身硬为一系统,具有系统的一切特征,必须反映系统目标。系统建模的原则:
1.现实性,模型必须立足于现实系统,否则建立的模型是没有意义的; 2.准确性,模型中所使用的各种变量、数据公式、图表等信息要准确,模型还要准确反应系统的本质规律;
3.可靠性,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且有一定的精确度; 4.简明性,模型表达方式简单、明确,变量选择不能过于繁琐,模型数学结构不宜过于复杂。5.实用性,方便用户、易于进行处理和计算; 6.反馈性,开始时构建初步模型,并逐步细化,最终达到一定精度; 7.鲁棒性,对现实问题的变动有一定的不敏感型。采矿系统工程的发展展望:
1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看,采矿系统是一个多目标、多因素、多变量的、随机性因素很强的、生产对象和作业环境变化很大的、多种技术相互作用下的复杂的动态系统。在采矿系统的决策中需要并且向着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方向发展。
2多项内容的综合分析决策 采矿系统在系统结构上普遍地具有多层次、多环节,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又因不同地区的矿山开采的矿产资源条件均不相同,而造成同项内容的系统各异性,在解决和处理某一决策问题时,需要并且向着多项内容综合分析决策的方向发展。
3.计算机运算与可视化功能的密切配合 采矿系统工程决策的结果经常需要体现在工程设计图上,而且醒目的图像显示将成为交互式工程设计的有效手段,动画显示及虚拟现实技术将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4.采矿系统工程理论与采矿工程实践的进一步结合 采矿工程的实践推动着采矿系统成工程研究方法的发展,随着采矿实践发展的需要,兼收严格优化方法的优化功能与非严格优化方法的灵活实用性将成为一种趋势。
5.新型学科及边缘学科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将继续迅速发展 一些新兴学科、边缘交叉学科理论或技术,这些新兴领域的迅速发展将与传统领域逐渐融合交叉,是采矿系统工程呈现出新的面貌。
6.跨学科的联合研究 随着系统研究对象的不断扩展,跨学科的研究工作已成为客观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二篇:采矿系统工程(模版)
1.说明系统、系统工程、采矿系统工程的概念和区别
答: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系统的工程技术。采矿系统工程指:应用建模、仿真等技术时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进程。
2.影响矿山产量规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简述优化矿山产量规模的主要方法及核心问题
答;主要因素:①市场需求②资源条件③技术条件④经济条件⑤其他条件。主要方法①泰勒准则:把境界内的矿石储量点服务年限归纳为经验公式,简介的给出一定储量条件下的最优规模。②优化矿山生产能力的准则应使矿山投资取得不低于平均利润的经济效益③通过计算各种规模条件下矿山累计投入量和累计利润从而计算出各种规模的利润率,最后找出利润最高的规模为最佳经济效益规模④最小费用法:以单位投资成本、单位单位经营成本和产量规模值率,最后找出最低成本规模为合理规模。⑤优化矿山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的目标应便于矿石储量的终值最大。⑥矿山最优服务年限或生产能力的确定用使其净现值或内部收益达到最大。核心问题:要建立矿山开采成本与产量规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者是收益规模的函数关系,然后取得最大值
3.举例说明一定的开采工艺系统可能对矿山产量规模构成的约束条件
答:以安家岭矿的圈定可采储量1500Mt的情况下合理产量规模的问题为例。分析说明:矿山最优产量规模不仅与技术、经济因素有关,还与环境内圈定的储量规模密切相关。储量规模越大,一定产量规模下的绝对经济指标越好。但储量规模过大时,单位经济效益指标变差,说明矿田储量与合理产量规模之间存在合理匹配关系。安家岭在选定的开采工艺及可实现的产量规模条件下,其原圈定的境界范围过大,应该分开,即每采区可采储量500-550Mt当年产量为15-20Mt时,可使单位储量净现值和年均净现值达到或接近最优值。
4.简述采区设计优化准则的选取及对模型建立的影响
答:最优化准则的选择:①单指标时:单目标决策法比较简单实用,所采用的指标为采区吨煤生产费用最小,其优化方法为非线性规划②多指标时,指标可有:a.采吨煤生产费用低b.采区生产压力大c.采区巷道掘进工程量最小d.采区准备时间短.e.煤炭资源损失小、采出率高f.有利于采区接替和生产稳定,采区服务年限长g.便于生产管理。同时生产的采煤工作面少h.采区生产系统安全可靠。对模型建造的影响:多目标的8项指标均采用时优化模型比较复杂;工作量大,而且一些指标之间相互关联不完全独立,还有的指标难大量化,所以采用多指标时往往只从中选取几项。
5.矿井设计方案优化为什么要采用多目标决策? 答:在矿井开拓方案的优化准则的指标中,最优性准则有折算费用最低或利润最高或劳动消耗最低,其后又加入时间对投资和费用的影响等。但是在实际上,在矿井设计方案选择的决策中,都是从多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使用单目标决策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因此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
6.在矿压规划中采用0-1规划和目标决策的作用是什么?试结合数学模型进行分析 答:“0-1”作用:在编制矿区生产发展长远规划时,主要任务之一是确定生产矿井改扩建和新建矿井的数量和规模。其作用是①考察矿区投资、总产量和经济效益三只之间的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关系。确定如何合理使用资金使其发挥最大效益②在有限的投资条件下,确定如何满足矿区总体要求③确定在满足矿区总产量增长幅度下,所需的最低资金等问题。“目标规划”的作用:①目标规划是:多目标决策问题最优化、多种求解方法中最有效的一种②检测各矿井改扩建前、后的产量效益、成本及改扩建、新建的投资分配,还可以预测生产矿井不改扩建的产量、成本③模拟产生矿区规划可行方案,对方案进行综合分析。7.层次分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层次分析的结果为什么要进行一致性检验? 答:主要特点: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某一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并通过排序结果分析和解决问题。原因: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人们认识上的多样性,可能产生片面性,要求每一个判断矩阵都具有完全一致性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对因素多、规模大的问题更是如此。为此,在考察层次分析法得到的结果是否基本合理时,需要在各排序过程中进行一致性检验。
8.如何模拟采煤机生产过程,能够得出那些结果? 答:以采煤机运行为主体的采煤工作面生产状况模拟适用于采用最小时间事件步长法,即模拟采煤机开动生产和因故障停顿两种事件的交替变化,用以反映工作面出煤情况。模拟的初始状态定为工作面生产班的开始时间,采煤机停在工作面下端,然后由交接班事件的固定停顿,采煤机开始运行,发生故障停机,故障消除后再次运行等,直至一班时间结束再进入下一班,直至给定的班数模拟完毕。结果:每班的煤炭产量、进刀数、推进度、开机停机时间和开机率经若干个班的模拟,可得出平均的班产量、日产量、日进度、开机率等。9.说明采矿系统工程的应用范围 答:①矿床赋存条件的分析与评价②矿山开采设计规划③矿山生产工艺系统④矿山建设及项目评价⑤矿山压力及边坡稳定⑥爆破工程等其他方面
10.矿井采煤方法优选包括哪些内容,采用什么方法得出什么样的结果?
答:包括采煤工艺、设备和回采巷道布置、相互关联为一体的两项内容。采用采煤方法选择决策支持系统的方法,其针对不同的煤层地质条件,建立相应的模型,提出所需的数据,确定评价的方法,最后汇集形成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
11.试列举你所见矿业系统中的若干种排队现象,并分析采用排队论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的适用性,如用问题试提出改进的解决途径。答:①矿山采掘系统运输系统的排队论②矿井掘进工作面上穿孔、爆破、装载、支护等各个工序常见到依次等待的排队问题。运用埃尔朗分布的有限顾客循环排队模型。图像有以下特点:当k=1时为复指数分布函数 当k增大埃尔朗分布图像由不对称逐渐向对称型过渡。当k≥30近似于正态分布,当k→∞时,变为确定型分布。可是一般的埃尔朗分布属于完全随机与完全确定之间的中间型分布,其具体特征数由阶数k所规定。在实践中以根据矿山实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不同阶数埃尔朗分布分别拟合各项作业时间等参数,从而形成埃尔朗分布的循环排队系统。这种排队模型摆脱传统的负指数分布模式可能成为用排队论方法解决矿山工艺配合问题的一条新途径。
12.编制矿山采掘工程计划的数学规划诸法(如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目标规划等)得特点是什么?试结合其数学模型分析。并对诸法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进行探讨。答:①整数规划的特点:一般是针对某一开采时间建立的。但由于待采矿块集合往往很大,过多不易于求解。其数学模型为:。由于矿山采掘工程计划课题的动态复杂性,上方法的通用性尚有不同的看法,如近年来有研究用拉格朗日参数化方法求解整数规划的模型是不敛的,也不可能得到采掘工程计划的最优解。②动态规划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每个开采阶段可能有若干个决策,相应的剥采进度计划可行方案,而以某一可行解为起点,又派生出下一阶段若干个可行决策,由此逐个不断发展下去,不同阶段的决策集合将形成多个策略,而动态规划的任务即在众多决策中寻优。该方法的可行性决策数将随着开采阶段数的增加呈指数关系迅速增大,给计算机造成“维数障碍”。解决途径:⑴N-best争相删减法⑵优化方案删减法⑶分组修剪法③目标规划的特点:目标规划适用于解决多目标优化问题,而且由于引起了偏离变量和目标值的概念。在对系统进行优化时,除了可以实现对目标的极大化极小化这两种优化方式之外,还采用了“尽量接近目标”,“最好超过目标”和“最好低于目标”这三种优化方案,从而增加了决策的灵活性,再者目标优化级的划分,便于对系统按层次进行分析并作出综合优化决策。目标规划的数学模型如下:
系统研究方法: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据模拟、相似材料模型试验
系统: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具有某些功能的有机整体。
系统工程:是从整体出发合理开发、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的工程技术。
系统的特征:目的性、集合性、相关性、阶层性、整体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系统分析:指应用建模、仿真等技术对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为选择最优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采矿系统工程:是根据采矿工程内在的规律和基本原理,以系统论和现代数学方法研究和解决采矿工程综合优化问题的采矿工程学科分支。模型:为了对某个系统进行研究,需要构筑一定的信息体系
建立模型要求:客观性、准确性、简明性、通用性。动态系统:系统的状态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反之,是静态系统。封闭系统:指与环境不发生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系统。反之为开放系统。
矿山产量规模的影响因数:市场需求、资源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其他条件。规模经济:指建设项目在一定的范围内扩大生产规模而使单位生产成本下降获得的利益。规模经济理论: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采区设计内容:一是选择采煤方法、采区机械装备;二是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系统及其主要参数。采区设计优化内容:采区类型,采区巷道的数目和位置、联络巷道形式,采取走向和倾斜长度、采煤工作面长度和区段数目,同时生产的工作面数目和采区生产能力等
采区设计优化思路:以采区巷道布置及其主要参数选择为核心。
最优化准则可取指标:1.采区吨煤生产费用低2.采区生产能力大小3.采区巷道掘进工程量小4.采取准备时间短5.煤炭资源损失小,采出率高6.有利于采区接替和生产稳定,采区服务年限长7.便于生产管理,同时生产采煤工作面少8.采区生产系统安全可靠
采区设计优化方案模型的构成:1.采区类型与巷道布置方案2.技术可行方案的初选3.参数区间 矿井设计优化方案模型的构成:1.通用模型的编制方法2.近水平煤层矿井设计方案优化模型结构3.缓斜煤层矿井设计优化模型结构
矿井设计优化方案模型存在问题和改进途径:1.优化模型的结构2.投资和费用的计算3.优化与模拟的结合4.应用软件的开发。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特点:把复杂问题中的各种因素,通过划分为相互联系的有序层次使之条理化,根据对某一客观现实的判断就每一层次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定量表示,利用数学方法确定表达每一层次的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并通过排序结果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服务模式:1.单服务排队系统2.C个服务员一个公共队列3.C个服务员C个队列4.单服务员串联系统 排队论分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服务机构 可靠性:指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特点:1矿山生产系统是一个“人—自然—机器”系统;2矿山设备及生产系统的可靠性比一般系统低;3影响矿山生产系统可靠性的不确定因素多;4矿山工程项目开发周期长,难以预先进行必要地可靠性试验,而设计方案一经实施就难以变更,大大缩小了可靠性调剂余地;5很难建立一个完整通用的可靠性数学模型来求解系统可靠性;6在对矿山生产系统进行可靠性与费用综合权衡时,其合理尺度难以确定。维修度:在规定时间,规定条件下,恢复到规定功能的能力。
矿山生产系统可靠性研究内容:可靠性数据的采集与统计分析,可靠性量化指标的选取与计算,确定研究方法与手段,建立可靠性数学模型,求解设备或系统环节及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提高矿山生产系统可靠性的方法与途径。
网络图:由工序、事项及线路组成。工序:指在完成某项工程的过程中,在生产工艺或组织管理上相对独立的活动。为时间段
事项:指工序的开工或完工,是相邻工序在时间上的分界点。
第三篇:系统工程总结
第一章
1.系统的定义
系统可被定义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由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2.系统的特性
集合性
相关性 阶层性
整体性
目的性
环境适应性 3.系统工程定义
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
4.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
一般系统论、大系统理论、经济控制论、运筹学
第二章
1.系统分析基本过程(简答)
阐明问题
谋划备选方案
预测未来环境
建模和估计后果
比较备选方案 2.系统工程方法论
1.霍尔三维结构(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总体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的特点,是系统工程基本工作过程的集中体现。
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并认为现时问题基本上都可以归纳成工程系统问题,应用定量分析手段,求得最优解。霍尔三维结构具有研究方法上的整体性(三维)、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知识维)、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时间维与逻辑维)和系统工程工作的问题导向性(逻辑维)的特点。2.切克兰德方法论
切克兰德方法论的核心是“比较”与“探寻”,它强调从“理想”模式(概念模型)与现实状况的比较中,探寻改善现状的途径,使决策者满意。两种方法比较
• 霍尔三维结构和切克兰德方法论均为系统工程方法论,均以问题为起点,具有相应的逻辑过程。• 两种方法论的不同点为:
霍尔三维结构主要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而切克兰德方法更适合社会经济和经营管理等软系统问题的研究;
前者的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而后者的核心内容是比较学习。 前者更多关注定量分析方法,而后者比较强调定性或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的基本方法。
第三章
1.结构模型定义
所谓结构模型,就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统的模型。2.邻接矩阵
图的基本的矩阵表示,描述图中各节点两两间的关系.3.可达矩阵
用矩阵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4.邻接矩阵,可达矩阵,解释结构模型的计算(重点)
第四章
1.建模过程中的因素分析(P59)
现实事物在模型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三类: 可以忽略其影响的因素.对模型起作用但不属于模型描述范围的因素。模型所要分析和研究的要素或因素。
第一类因素在模型中可以忽略不计;第二类因素作为制约条件来考虑;第三类是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的因素,是构成系统模型的主要内容。2.系统模型的原则和步骤
• 基本原则:
现实性
简洁性
适应性
强壮性 • 步骤: 1.形成问题 2.选定问题 3.变量关系的确定 • 4.确定模型的数学结构及参数辩识 5.模型真实性实验 3.分析模型的方法
图解法
拟合法
经验法
机理法 4.莱氏人口模型的计算(练习题)某企业根据预测前一年(t=0)统计可知,该企业共有技术人员300名.其中:技术员140名,助理工程师100名,工程师(包括高级工程师)60名.现企业规定在技术员中每年有30%的人数可晋开为助理工程师,有l0%的人数因种种原因而调离该企业,余下的60%技术员继续担任原职,在助理工程师中,每年有30%晋升为工程师,30%调离,而余下的40%继续留任;在工程师中,每年有60%留任,40%调离和退休.同时,该企业每年招收大学毕业生80名以补充技术员队伍.试预测今后5年内该企业技术人员的拥有量及其职称的分布情况.
第五章
1.因果关系图画法 2.反馈回路
在自然现象中,存在着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一些原因与结果总是相互作用。原因引起结果,而结果又作用于形成原因的环境条件,促使原因变化,这样形成了因果关系的反馈回路。
反馈回路的基本特征:原因和结果的地位具有相对性,即在反馈回路中将哪个要素视作原因,哪个要素视作结果,要看分析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定。
第六章
1.关联矩阵方法(P160)
2.层次分析法中用判断矩阵求相对重要度(P172)
第四篇:系统工程总结
1:市政工程:一般属于国家的基础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各种公共交通设施,给水,排水,电力通信,城市防洪,环境卫生及照明等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的用水量分类:综合用水(包括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建设用水),工业企业用水,市政用水,官网漏损水量,未预见用水,消防用水。
3:城市中每个居民日常生活所用的水量范围称为居民用水量标准,单位常用L/人.日计。4:城市用水量预测的主要的基本方法:人均综合法,单位用地指标法。
5:水源保护的原则:a.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口,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B.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C.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米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D.水厂生产区的范围硬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米范围内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畜饲养场,渗水厕所等,应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和绿化。
6:输水管线的走向和具体的布置原则:a.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当地地形条件,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确定输水管的位置。B.定线时力求缩短线路长度,尽量沿现有或规划道路定线,少占农田,减少拆迁,减少与河流,铁路,公路,山丘的交叉,便于施工与维护。C.选择最佳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努力避开滑坡,岩层,沼泽,侵蚀性土壤和洪水泛滥区,以降低造价和便于管理。D.规划时考虑近远期的结合和分期实施的要求。7:管线与管线的分类: 分类 干管 分配管(配水管)接户管(进户管)管径 >200mm >100mm(大城市150~200mm)>200mm(视用户用水量定)8:树状网与环状网的优缺点:
树状网:构造简单,长度短,节约管材和投资,但供水的安全可靠性差,并且在树状网末端,因用水量小,管中水流缓慢,甚至停留,致使水质容易变坏,而出现浑浊水和红水的可能。一般适用于小城镇和小型工矿企业或城镇建设初期。
环状网:环状网中,任一管道都由其余管道供水,从而提高了供水的可靠性。环状网能降低管网中的水头损失,并大大减少水锤造成的影响。但环状网由于增加了管线的总长度,使投资增加。环状网用在供水安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地区。
在城市给水工程管网布置中,常是由环状网和树状网相结合的。一般城市中心地区布置成环状网,而郊区或城市次要地区,则布置成树状。
综合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可由平均日负荷率,月不平衡负荷率,季不平衡负荷率三者的乘积乘以8760而求得。15:城市电压的八个级别:500kv,330kv,220kv,110kv,66kv,35kv,10kv,380/220v.通常城市送电(区域电源至城市电源变电所)电压为500kv,330kv,220kv,高压配电(城市电源变电所至城市变电所)电压为110kv,66kv,35kv,中压配电电压为10kv,低压配电电压为380/220v。电源变电所的等级一般为35kv或者35kv以上,对于大中城市而言,通常以220kv~500kv变电所作为电源变电所,而对于规模较小的城市和城镇,其电源变电所的进线电压等级通常为110kv或35kv。
多数城市是:220/110/10/0.38kv;东北是:220/66/10/0.38kv;西北多是:330/110/10/0.38kv;上海,天津是:220/35/10/0.38kv。
大城市:多电源,高压深入市中心,单环或者双环。(高压采用双环与多环深入市中心)
中等城市:多电源,高压,采用环状或者半环。
小城市:单电源,高压,采用多回线放射式。16:市区送电线路和高压配电线路有下列情况的地段可利用电缆线路:(1)架空线路走廊在技术上难以解决(2)狭窄街面,繁华市区高层建筑地区及市容环境有特殊要求(3)重点风景旅游地区的某些地段(4)对架空线严重腐蚀的特殊地段。低压配电线路有下列情况的地段可采用电缆线路:a.负荷密度较高的市中心区b.建筑面积较大的新建居民楼区、高层住宅区c.不宜通过架高线的主要街道或重要地区d.其他技术经济比较,采用电缆线路比较合适
23.如果一个城市采暖平均负荷有600MW,平均负荷系数0.6,工业负荷800MW,热化系数取下限0.52,计算该城市的主热源规模,辅助热源规模是多少? 解:供暖最大负荷=供暖平均负荷/平均负荷系数=600/0.6=1000MW 则该城市的主要热源规模=(供暖最大负荷+工业负荷)X热化系数=(1000+800)X0.52=936MW 所以,该城市的辅助热源=供暖最大负荷—主要热源供暖负荷=1000—936=64MW 24.例如,某城市规划人口规模为80万人,规划建设用地为78km2,该城市邮政局所总量配置为:规划人口密度=80万人/78km2=10256人/km2,其邮政局所服务半径为0,71~0.8km(取其半径为0.75km),该城市邮政局所配置总量=78/π*0.752=44处
9、排水分类:按来源和性质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
污水排放系数: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的污水排放量与用水量(平均日)的比值。面积比流量:城市单位面积排出的污水量(L/s.104m2或L/s.ha)10.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
合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一个管渠内排除的系统。
直排式合流制:管渠系统的布置就近坡向水体,分若干个排水口,混合的污水经处理和利用直接就进排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对水体污染严重,但管渠造价低又不设污水厂所以投资省,这种体制在城市建设早期多使用,不少老城区都采用这种方式。特点:投资省、污染大、无污水厂;
适用:小污染、大水体、建设初期、老城区 截流式合流制:在早期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临河岸边建造一条截流干管,同时,在截流干管处设置溢流井设污水厂。晴天和初雨时,所有污水都排送至污水厂,处理后排入水体。当雨量增加时,混合污水的流量超过截流干管的输水能力后,将有部分混合污水经溢流井溢出直接排入水体。这种排水系统比直流式有了较大改进。但在雨天,仍有部分混合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污染较严重,为了进一步改善和解决污水厂晴雨天水量变化较大引起的管理问题,可在溢流井后设置晴雨调蓄池,待雨停之后,将积蓄的混合污水送污水厂进行处理,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可以考虑使用就地式处理混合污水调蓄池,将混合污水就地处理排放。但投资大,截流式合流制多用于老城改造和干旱地区。特点:投资较省、污染不大、有污水厂; 适用:干旱地区、旧城改建
分流制: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分别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各自独立的管渠内排出的系统,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
完全分流制:分设于水和污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和利用。后者汇集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特点:投资大、污染小、有污水厂。适用:新建地区、重要工矿企业。不完全分流制:只有污水管道系统而没有完整的雨水管渠排水系统,污水经由污水灌渠系统排到污水厂,过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或小河,然后进入较大的水体。特点:投资较省、污染小、有污水厂;
适用:地形起伏且水系健全地区、新建城市 城市建设初期,根据情况,采用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式合流制、不完全分流制,逐步向完全分流制过渡。要因地制宜,一个城市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排水体制是很正常的。11.排水管网布置要求
因地制宜。地形地貌和竖向设计、现状管网条件、路网情况 短捷节约,系统清晰(羽毛状)、管道短捷、与道路坡向结,避免反坡,各管线避免交叉 合乎规范,坡度(雨水管纵坡千分之一,污水管、纵坡千分之三)管径(给水100豪米到200豪米。污水管300——400)、埋深(不超过6米,超过六米加提升泵站提升或分区设计)间距。一般一米 管位
排水坡度纵坡不大于8%,最好0.3%-6% 12.污水处理厂位置:厂址必须位于集中给水水源的下游,并应设在城镇,工厂区及居住区的下游和夏季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厂址于城镇工厂和生活区位置有300米以上距离,设卫生防护带。
13.城市排水系统的布置形式以及适用情况:正交式布置: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垂直相交,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平行敷设,使用与地形平坦略向一边倾斜的城市。平行式布置:污水干管与地形等高线平行,而主干管与等高线基本垂直,适用与城市地形坡度很大,可以减少管道的埋深,避免设置过多的跌水井,改善干管的水利条件。不同城市如何因地制宜
干旱地区与多雨地区城市——排水与水资源利用 山区与平原城市——排水与防洪防涝
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城市——排水系统的性能与造价 滨水与非滨水地区城市——水系的保护与建设
17:城市燃气的发展方向:a.优先使用天然气,b.合理利用液化石油气,c.发展完善煤制气,d。大力回收工矿余气。
18:我国燃气的四种类型:天然气,人工煤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气。
燃气的分压级别:(1).中压燃气管道:a.0.2
=4.0mpa 19:煤气厂布局:(1)在城市边缘,主导风向下风向,并有足够的防护空间,300m以外(2)良好的交通,电力条件,避开高压走廊,(3)邻近协作企业为运输,公用设施,三废处理创造条件。
液化石油气厂布局:(1)在城市边缘或外围,一个城市有几个厂,应根据城市规模而定。(2)要求有足够的防护空间,根据厂的规模进行确定,少则百余米,多则四五百米。(3)地势平坦开阔,最小风频上风向(有小爆炸性,危险性)(4)气化站和混气站位于负荷中心,要求足够的防护空间和平坦开阔的地势。
20:燃气输配设施:(1)燃气储配站(2)燃气调压站(3)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燃气储配站的功能:(1)储存必要的燃气量,以调峰(2)使多种燃气进行混合,达到适合的热值等燃气质量指标(3)将燃气加压,以保证输配管网内适当的压力。厂外储配站的位置一般设在城市与气源厂相对的一侧,即对置储配站。
布置调压站时主要考虑的因素:(1)调压站供气半径以0.5km为宜,(2)调压站应尽量布置负荷中心。(3)调压站应避开人流量大的地区,并尽量减少对景观环境的影响。(4)调压站布局时应保证必要的防护距离。
21.集中供热普及率:是指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面积与需要供热的建筑面积的百分比。何种情况下采取集中供热:1.有现成经济的热源2.有大量集中用户和稳定的热负荷3.城市条件有利于热源建设.22.热电厂供热能力的确定应遵循“热电联产,以热定电”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区供电状况和热负荷的需要,选定不同的热化系数,从而确定热电的供热能力。
热化系数:是指热电联产的最大供热能力占供热区域最大热负荷的份额。一般来说,以工业热负荷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8~0.85,以采暖热负荷为主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52~0.6,工业和采暖负荷相当的系统热化系数宜取0.65~0.75.平均负荷系数由下式求得:
热电厂布局:1.靠近热负荷中心2.供热半径4~5公里3.要有一定的防护距离
锅炉房选址:1.便于燃料贮运和灰渣排除,并宜使人流和煤、灰车流分开;2.有利于自然通风和采光;3.位于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4.全年运行的锅炉房宜为居住区和主要环境保护区的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季节性运行的锅炉房宜位于该季节盛行风的下风侧。5.有利于凝结水的回收;6.锅炉房位置应根据远期规划在扩建端留有余地。
25.邮政通信枢纽选址原则:1.枢纽在火车站一侧,靠近火车站台2.有方便接发火车邮件的邮运通道,3.有方便出入枢纽的汽车通道4.有方便供电、供水、排水、供热的条件5.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良好6.周围环境符合邮政通信安全7.符合城市规划要求8.在非必要而又有选择余地时,局址不宜面临广场,也不宜同时有两侧以上临主要街道。
邮政所选址:1.局址应设在闹市区、居民聚集区、文化游览区、公共活动场所、大型工矿企业、大专院校所在地,车站、机场、港口及宾馆内应该设邮电业务设施2.局址应交通便利,运输邮件车辆易于出入3.局址应有较平坦的地形,地质条件良好4.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城市管线综合规划
(管线种类)
按工程管线性质和用途分类:给水管道(包括工业。生活。消防给水等管道)、排水管道(雨水、污水、降低地下水等管道和明沟)、电力线路(高压输电。高低压配电。生产用电、电车用电等线路)、电信线路(电话、有线电视、有线广播、电报、网络)、可燃或助燃气体管道(燃气、乙炔、氧气等管道)、热力管道(蒸汽、热水等管道)、空气管道(新鲜空气、压缩空气等管道)、灰渣管道(排渣、排灰、排泥、排尾矿等管道)、城市垃圾输运管道、液体燃料管道、工业生产专用管道
按工程管线输送方式分类:光、电流管线(电力、通信)、压力管线(给水、燃气、供热)、重力自流管线(排水雨水,污水管道
按工程管线敷设方式分类:架空(电力、电信、供热)、地下敷设(直埋和综合管沟、适用于所有管线)、地铺管线,(雨水沟渠)按工程管线弯曲的难易程度:可弯曲(电力电缆、电信光电缆、给水管道、燃气、热力)、不易弯曲(排水管道、电力管道、电信管道)
27.管线综合的技术要点:平面布置:1.满足本系统布局要求2,满足管线水平间距要求3尽量敷设于道路下4尽量敷设在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下5平行于道路红线6减少交叉穿越;竖向布置:1满足埋深或高度要求2满足管线垂直间距要求
28.避让原则:压力管让重力管(不同管线)可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不同管线)小管让大管(同类管线)分支管让主干管(同类管线)
29.管线共沟敷设原则(综合管沟):1.集中布置多条管线,热力管不应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共沟,不宜布设燃气管;2.宜同沟布设电信电缆、低压配电电缆、给水管、供热管、雨污水管,其中雨水管应布置沟底;3.综合管沟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管路宜在机动车道下 30.管线综合规定
1由道路红线至中心线,管线顺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燃气输气、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2.庭院中由建筑边线向外,管线顺序为:电力、通信、污水、燃气、给水、供热
3.道路红线大于等于30米时,宜双侧布置给水配水管和燃气配气管,道路红线大于等于50米时,宜双侧布置排水管。
4.管线相交时。自上而下宜为:电力和通信、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污水。交叉点各类管线高程应根据排水管高程确定。
架空管线中,同一性质的管线宜合杆架设。
架空管线宜设在人行道上距离缘石不大于1米的位置,有分隔带的宜布置在分隔带内。31.综合术语:
1.管线水平净距:指平行方向铺设的相邻两管线外壁之间的水平距离。
2.管线垂直净距:指两条管线上下交叉敷设时,从上面管道外壁最低点到下面管道外壁最高点之间的垂直距离。
3.管线埋设深度:指地面到管道底(内壁)的垂直距离,及地面标高减去管底标高 4.管线覆土深度:指地面到管道顶(外壁)的垂直距离 5.同一类别管线:指相同专业,且具有同一使用功能工程管线 6.综台管沟:指不同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7.专项管沟:指敷设同一类别工程管线的专用管沟。
第五篇:系统工程总结
《系统工程概论》课程总结
一、学科内容
系统工程概论这门学科主要讨论了各种系统工程和大规模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原理,并通过讨论系统工程的需求、定义,引出描述系统工程过程的生命周期模型。引出描述系统工程过程的生命周期模型。在对系统工程生命周期各过程和系统管理进行阐述的同时,对表达、分析和解释方法的实际应用做了大量的讨论。通过许多丰富的、真实的案例,让学生领会和掌握系统工程方法和问题求解技术。
具体包括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结构模型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系统动力学方法、系统评价与检验、系统工程案例等内容。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系统科学与工程的基本原理、系统工程活动的总体组织管理框架与系统工程技术方法。
二、学科应用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系统工程的方法来解决,它为处理复杂问题提供了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在社会、经济和生产中都有非常实用的价值。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要对某些事物进行评价时,可以用系统工程中的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等多种评价方法进行建模,能够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在生产中在确定产品的产量及上市时间等一些要素时也可以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进行决策。在经济方面,系统工程也给出了非常科学的方法,例如博弈论就是系统工程学的产物。可见,这门学科在实际生活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三、心得体会
学完这门学科是我了解到生活中的很多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其实都有科学的解决办法,就像我们做的数学题一样,每种问题都有适合自己的模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在做事情时要行全局考虑,不能拘泥于小节,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还让我认识到:学知识不能纸上谈兵,要到实际生活去运用和实践,这样才能体会其真正的内涵,做到活学活用。
四、课程建议
首先,我觉得老师的讲课风格很好,虽然是选修课但能抓住同学们的眼球。常常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既能让同学理解课上的知识,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起同学学习的兴趣,并且在课上给同学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同学踊跃发言也是很好的教学的方法。
除此之外,让同学在课堂上进行PPT演讲,不但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给同学自我展现的机会,我很喜欢这个教学环节。但在这方面我想向老师提一个小小的建议。通过这九个班的演讲情况,我发现大家演讲的内容都是系统评价方面的知识,我觉得这样有些单调。因此,我建议以后老师可以尝试在每章结束后让同学对本章的知识进行演讲,可以是老师给出题目,也可以让同学自己选择,这样,同学演讲的都是不同章节的内容,可以使演讲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上只是我一些浅薄的建议,只是我的个人感觉,仅供老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