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访资料
姓名: 王梦学号: 2006060529性别: 女生日: 1988政治面貌: 团员
籍贯: 湖南省长沙县民族: 汉族身高: 160 CM 学校院系: 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行政管理学历: 本科外语水平: 英语四级计算机水平: 全国二级
个人简历:
1994-2000 长沙县梨塘小学、杨桥小学学习委员、组织委员
2000-2003 长沙县暮云中学组织委员、卫生委员
2003-2006 宁乡县第一中学宣传委员、校报成员
2006-2009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校团委素质拓展工作部干事、部长(两届连任)、楚源素质训练学校常务副校长(两届连任)
兴趣爱好: 唱歌、积极有意义的体育活动、看书写作、公益活动
能力特长: 公文写作、组织协调
所获荣誉:
2007年担任金鹰报“无车日”宣传人员,获“环保宣传积极分子”称号
被评为2007—2008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百名优秀共青团干部”
被评为2007-2008年度楚源素质训练学校杰出贡献者
获2007-2008年度年湖南师范大学十佳素质拓展工作先进个人的称号
2008年获中期专业优秀奖三等奖
2008年获七十周年校庆“优秀校庆志愿者”的称号
2008年代表学院参加太极拳比赛获团队三等奖,并获校学生太极拳比赛“优秀运动员”称
被评为2008—2009年度湖南师范大学“楚源素质训练学校先进个人”
2008—2009年度获湖南师范大学“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工作先进个人
被评为2008—2009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百名优秀共青团干部”
被评为2008—2009 年度湖南师范大学“百名优秀志愿者”
2009年在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街道科大佳园实习,代表四方坪街道参与开福区“庆祝建国60周年,多党合作制度确立60周年”统战知识竞赛获一等奖,因实习工作表现突出获感谢信一封
社会实践:
2007年9月 担任金鹰报社环保宣传人员,主要负责从师大至杜甫江阁路段的环保宣传、分发手册,讲解环保所需要注意的具体事宜
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 成为华硕硕市生团队成员,长期参与笔记本上架率调查、电脑配置配件调查和产品的推广
2007年12月至2008年11月 在四方坪移动营业厅工程部小区担任家教老师,教授全科,主教数学。同时辅导两个初二的学生
2009年3月 应聘讲师助理至长沙晴森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参与员工内部培训
2009年7月 在长沙市开福区四方坪街道办事处科大佳社区实习,负责办公室工作,包括资料管理、材料收发和接待工作等。
素质拓展部是共青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委员会的下属职能机构,是学院团委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服务高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适应广大青年学生成长成才、就业创业的迫切需要而建立的重要职能部门。自成立以来,素质拓展部在开发我院学生人力资源,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技能培训等几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同学成才成长。
一、部门职责素质拓展部主要负责“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在我校的具体实施工作。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爱好和能力,对他们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进行设计指导,并就学生完善素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建立成才目标,引导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参加各种素质拓展活动。根据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需求,广泛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以及其它有益于学生素质提高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训练和帮助。建立完善、客观的记录学生素质发展变化情况的青年学生人力资源能力评价体系,重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量化评价指标,引导和激励学生更好地进行素质拓展。素质拓展部职责还包括争取劳动、人事等部门对大学生的政策支持,完善大学生就业准入机制,畅通用人单位的信息反馈渠道,推动社会对大学生素质拓展及其评价体系的认同等。
二、具体工作介绍素质拓展部以职业设计指导、素质拓展训练、建立评价体系、强化社会认同四个
环节为纵轴,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创新与创业训练、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几个环节为横轴展开工作。具体工作如下:
1、宣传调研活动
通过橱窗、校园网络、院报等途径宣传贯彻团中央、教育部、学院党委对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提高广大师生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不定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关于素质拓展进行情况的调研,积极征求广大团员青年的意见和建议。
2、管理利用大学生素质拓展广场
素质拓展部与其他部门配合,不定期在大学生素质拓展广场举办各种形式的素质拓展活动以保证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的同时提高广大团员青年的综合素质水平。
3、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体系的完善与实施
积极配合学校筹建“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中心”,重点建设“大学生素质拓展网站”。成立大学生素质拓展研究中心,对素质拓展活动进行理论研究和评估,不定期进行素质拓展培训及开展素质拓展外化活动,争取在推进素质拓展计划的同时,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以便更好的指导长期的实践活动。
落实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的推行工作,强化证书认证环节,完善了网上认证系统。做好届毕业生素质拓展证书认证试行工作,使校毕业生先于全国其他高校进入了“双证”时代。
师大素质拓展训练成校园时尚
夜幕降临,湖南师大木兰路上的大学生脚步匆匆。“你去上什么课?”“食品DIY与营养。你呢?”“上学期我学了化妆,这学期报了女性礼仪,真的不错呢!”“是啊,上了几次课,我都学会做酸奶和面包啦!”说话的大学生,是要赶着去参加师大楚源素质培训学校的课程。创办于2002年5月的湖南师大楚源素质训练学校,是全国高校第一所以提高大学生生存技能、职业技能和发展潜能为目标的第二课堂学校。说起当初创办“楚源”的目的,校团委书记、“楚源”校长何旭娟告诉记者,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成立“楚源”就是要帮助广大学生完善知识能力结构,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
“楚源”的宗旨是“教学生之所用,育社会之所需”。如工学院针对女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但不知如何化妆、塑造新形象而开办了形象设计班,外国语学院分校开设了英语口语、英语纠音课程,文学院分校开设了普通话课程,体育学院分校开设了体育舞蹈课程等等。课程设置的实用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保证教学效果,除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授课外,部分课程还选拔了一批相关学科中拔尖的博士、硕士和高年级本科生授课,他们与学员年龄相仿,既能与学员打成一片,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能起到激励和示范作用。
作为一所课外素质训练学校,“楚源”紧紧抓住训练这一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素质和能力。法律诊所训练班组织学员到岳麓区法院旁听,到望月湖社区开展“现场法律援助”;食品DIY与营养训练班,让学员们现场自制酸奶、面包等食品;形象设计训练班则手把手教学员化妆美容、服饰着装、形体姿态,提升气质。而户外素质拓展训练更绝,利用周末走进山林,开展寻宝、叠罗汉等拓展游戏,培养学员的专业素质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训练,学员们提高了素质、增强了自信。普通话训练班学员滕小伟来自山区,说话带着浓重乡音、吐字不清,从来都不敢大声说话,他说:“训练班把我从自卑的黑暗中拉出,我勇敢地参加了班级干部竞选,还当上了团支书。”参加野外生存与户外拓展训练课程的曾结珍,先后两次组织同学深入云贵川等西部边远山区调研农村教育,还应邀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署组织的国际会议。
5年多来,“楚源”先后开设了包含职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等三大模块的83门素质训练课程,累计举办292个素质训练班,训练学员20031人次。一些精品课程如食品DIY与营养、文物赏析、证券投资、英语口语、法律诊所、体育舞蹈、POP广告画、公关礼仪、多媒体应用与制作、网络管理与维护、形体、美化生活等,报名十分火爆,每期都要严格限定人数。今年秋季开学,全校原计划开设41个训练班,招收2525人,由于报名学生太多,最后不得不开了60多个班,总共招了3495人。
如今在湖南师大,课余时间到“楚源”参加各种素质拓展训练已经成为了一种校园时尚,连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周边高校的不少学生,也慕名前来找熟人报名。去年教育部专家组在该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时,了解到“楚源”的办学成绩后,连连赞叹。前不久,“楚源”还被评为“湖南省首批青年文化优秀单位”。
第二篇:新闻采访学自考资料
新闻采访学笔记(蓝鸿文版)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对象
1、新闻采访学是以新闻采访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2、新闻采访学是以记者的新闻采访实践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3、新闻采访学是研究记者采访规律的科学。
第二节新闻采访学研究的历史概述
第三节学习新闻采访学的目的和方法
(一)记者篇
第一章记者的历史
记者是因为新闻传播的需要,伴随着报纸的产生而出现的。“访友”、“访事”、“报事人”、“访员”“采访”
和业务素质能力都应比一般记者高出一筹。
特约记者和特派记者的区别:特派记者的编制属于编辑部,是社、台的工作人员;特约记者则不属于编辑部,是社、台以外的工作人员,应约完成社、台一定的报道任务。
聘特约记者的目的:
一、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二、弥补记者力量的不足;
三、发现人才,为报道增色。第三节地方记者
一、地方记者和记者站的源流 两条线索:
1、从近代报刊发展“防事”、“访员”开始;
2、先发展地方通讯员,再派记者常驻某一地方。
记者站是新闻单位的派出机构。目的:为了加强新闻单位同地方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联系,及时上,完成一定的数量,保证一定的质量。
记者的三项职责,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抓住采写新闻报道这一主要矛盾,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这两项任务带动起来。比如,记者去某地采访新闻,在采访中发现某一重要情况,又不宜公开报道,便可写成内参稿,向上反映;又如,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同群众接触,就可以利用这个条件开展组稿等群众工作。记者只有将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事物本身的逻辑,辨证地处理好三者的关系,便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反之,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顾此失彼,其结果必然影响到全面发挥记者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方面,要强调记者把采写新闻报道看作是记者的首要职责;另的做法,因为尚不成熟,记者可先写成内参,供领导机关参考。
5、记者经过调查研究,对某些问题形成一些新的看法,为慎重起见,也可以先作为内参稿,送领导机关参阅。
6、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被反映对象的变化。
7、要警惕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记者反映情况。第三节做群众工作
记者做群众工作,一般只限于结合自己的采访活动,或者在自己分工采访的地区、部门,重点做好通讯员的工作。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它既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又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来办。实行专业新闻工作者同业余新闻工作者相结合的路线。
我党的新闻事业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原理,历来注意发动群众,要提高政治鉴别力,分清是非,辨别虚伪。在错综复杂的斗争面前,善于保持清醒的头脑。
6、政治敏感性。即在新闻宣传中要有很强的政治敏感,善于辨别政治风向。
7、政治远见。即在新闻宣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高瞻远瞩。第二节理论修养
【记者的理论修养】是指记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即马克思主义水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结晶,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对个人来说,它是我们行动的指南。记者要提高理论修养的原因:
1、历史的经验教训,因为理论水平不高,不仅会导致报道的思想水平不高,而且会导致在理论上犯错误,分不清真假马克思主义,处,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3、在采访和日常生活中,心中要装着群众
第三节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新闻的真实性,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坚持这个原则,是党性在新闻问题上的一个具体表现。
防止新闻失实,就记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原则,增强工作责任感,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用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作指导,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和反映客观事物。同时,把认识提到这样的高度:坚持新闻真实性,不仅仅是个工作需要的问题,而且是个职业道德问题。
第四节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 廉洁奉公,是党和政府对一切公“记者”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梁启超主办的《清议报》
记者称谓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最后以“记者”作为规范的称谓和国际上一致起来,反映了人们对记者职业特征认识上的变化。
意大利威尼斯,是资产阶级报纸的发源地,也是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诞生地。日报的发展,成为19实际西方职业记者队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电子媒介的崛起 “无冕之王”
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
1、他们首先是无产阶级革命家。
2、他们热爱真理,几十年如一日为真理而战。
3、他们热爱人民,是人民的忠实代言人。
4、他们尊重事实,重视调查研究。
5、他们学识渊博,并有专攻。
6、他们写得既多又快。
7、他们掌握了多种外国语言。第二章记者的类型
第一节专业记者与机动记者
一、【专业记者】
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领域的记者。如专门采访报道农业领域的记者,称农业记者。新闻单位之所以设这样那样的专业记者,一是为了使各个领域的采访报道都有专人负责,从而能及时地、多方面地传播各个领域的新闻信息,深入研究各个领域的专门问题,以适应各行各业对报道的需要,并满足各方面读者对报道的要求;二是有利于记者积累和掌握某一领域的专门知识,培养记者成为报道某一领域的专家。
专业记者的特点:专。即要非常熟悉他报道领域的专业情况、专业知识和专业政策。
二、【机动记者】
机动记者不像专业记者那样只报道某专业领域的事情,也不像地方记者那样常驻一个地方,他们有点类似特派记者,甚至有时外出采访就是以特派记者的身份出现,直接受总编辑或记者部调遣与指挥。他们的任务不固定,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称得上是“满天飞”。
特点:机动灵活,随时出击。除了完成一些重要的报道任务和调查任务之外,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也往往落在他们肩上。机动记者要胜任自己的工作,政治和业务两方面的素质都应有较高的要求,政治水平要高,新闻敏感性要强,知识面要广,工作经验要丰富,写作要快,身体要好。
第二节特派记者与特约记者 【特派记者】是因特殊采访任务的需要,受编辑部特别派遣的记者。
历史经验证明,委派特派记者要充分注意到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从特派记者肩负的使命来看,特派记者的政治素质反映当地的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报道当地的重大细嫩,开展当地的通讯工作。
二、记者站记者编制类型
1、记者编制属报社。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中央一级大报和某些省委机关报,其记者站的记者,编制属报社。记者站一般配备一至三名记者。
2、记者编制归地方。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各部、委、局新创办的报纸,在各省、市、自治区建的记者站一般由当地有关部门挑选配备,编制属当地有关部门。
3、双轨制。一部分记者站,仍按原来的体制,由报社派出记者到记者站工作,定期轮换,编制属报社;一部分记者站则采取新的做法,由当地党委指定当地一、二同志为报社驻站记者,编制属当地,组织关系、户口、供给等均当地管辖,报社只在业务上管理和指导,叫做合办记者站。这两种做法同时在一家省报实行,称作“双轨制”。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建站,纵向建站与横向建站记者站在整顿中前进
第四节驻外记者
【驻外记者】指受国内新闻单位派遣,常驻国外采访的记者。三个阶段:清末、民国初期、新中国时期
常驻国外的记者和临时出国采访重大国际性活动的记者,他们的报道给国内受众打开了一扇扇窗户,让人们看到国际间频繁的交往,看到世界斗争的格局,看到和平与进步的潮流不可挡;透过一扇扇窗户,人们还看到我国在国际关系中所处的地位,看到我国外交政策取得的辉煌成就,看到我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有的记者不仅通过自己的报道,让中国人民更好地了解世界,而且通过自己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意见,帮助我国政府发展了外交关系。要求:良好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十分熟悉我国的外交政策,要有丰富的国际知识,要有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面前应付自如的能力,要熟练地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等等。
第三章记者的职责
记者共同的职责,一是采写新闻报道,二是反映情况,三是做群众工作。这三项职责,不是记者主观愿望的产物,而是由我国新闻媒体的性质和任务,以及记者在编辑部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对记者的要求。第一节采写新闻报道
采写新闻报道,是记者的首要职责。
原因:记者只有源源不断地供给编辑部新闻,才能保证通讯社正常发稿,报纸正常出版,广播、电视正常播出。这是新闻媒体运转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意味着在通常情况下,记者要以较多时间、较多精力,放在新闻报道一方面,又要求记者正确处理好三项职责之间的关系。
记者在履行采写新闻报道这一职责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采写新闻报道责任重大,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
新闻报道具有传递信息、宣传政策、宏扬先进、传播知识、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等功能。经验证明,新闻报道搞好了,会起到利党利国利民利社会的作用,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搞不好,出了偏差和错误,小则殆误工作,造成局部损失,大则祸国殃民,后患无穷。
二、记者要发挥作为新闻报道主力军的作用
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1、要重视采写新闻。这里说的新闻是指纯新闻,即消息。在各种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基本的体裁。从记者这一方面来说,多写消息,可以增强新闻敏感,培养记者捕捉新闻的能力,训练作者写得快、写得短等。
2、要非常敏锐,不漏报重大新闻。漏报重大新闻,不是小事,至少是严重失职。
3、要会打大仗、硬仗。对一些重大的、紧迫的、困难的报道任务,记者要勇于承担,主动出击。
4、要在新闻报道上不断地开拓创新。
5、要在思想作风、职业道德、采访写作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报道组和通讯员作出榜样。
三、要正确处理好记者与编辑部之间的关系
1、服从编辑部的调遣。
2、从实际出发。
3、发挥主观能动性。
4、处理好和编辑的矛盾。
5、要定期向编辑部报告工作,重要问题要及时请示,以争取编辑部领导的支持。
6、建立记者与编辑轮换制度。
第二节反映情况
【反映情况】是指以写“内参”稿的形式,反映那些不宜公开发表,但对编辑部和党政领导机关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情况。
内参的起的作用不亚于公开的新闻报道,并且是公开的新闻报道不可代替的。党中央领导同志看了内参后,对反映的许多重要情况亲自批示,对促进问题的解决,推动实际工作,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要做好反映情况工作,在具体操作上,要注意哪些问题?
1、要及时反映情况。情况贵在及时。
2、要如实反映情况。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如果反映的情况不实,党的领导机关据此作出决策,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记者一定要慎用手中反映情况的权利,对反映的情况,要反复核实,并说明资料来源,以做到对事实负责。
3、要贯彻全面反映情况的方针。要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作全面的反映和分析,力戒片面性。可以帮助党政领导机关全面地了解下情,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4、对工作中一些带实验性依靠群众,把做群众工作看作是办好新闻事业的基础,并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贯彻这个方针,是编辑部全体人员的责任,记者作为编辑部的外勤工作人员,更责无旁贷。如何作好群众工作?
1、做群众工作要有长计划、短安排。
2、要协助当地党委开展通讯工作。
3、要经常联系一批骨干通讯员。
4、把编辑部每个时期的宣传意图、报道要点,告诉给自己经常联系的骨干通讯员,以便他们及时掌握,进行报道。
5、组稿。
6、和通讯员合作写稿。
7、征求通讯员和广大读者对宣传报道的意见,并把这些意见反映给编辑部,以利宣传报道工作的改进。
8、给通讯员讲课。
9、关于读者来信、来访问题。
10、为搞好报纸发行,开展群众工作。
第四章记者的修养
【修养】指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记过长期锻炼和培养而达到的一定水平。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最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政治修养,理论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道德修养。第一节政治修养
新闻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这种性质,决定了记者应有较高的政治修养。实践证明,一个记者的政治素质差,修养不够,就很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很难胜任自己的采访报道工作,更不要说成为出色的记者了。从政治和业务的关系来看,记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饱满的政治热情,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新闻业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记者应着重从哪些方面来提高政治素质,加强政治修养?
1、政治立场。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无产阶级立场,也即党和人民的立场。
2、政治方向。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二是坚持改革开放。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还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
3、政治观点。即在新闻宣传中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所谓正确的政治观点,是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观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要体现在各种具体的问题上。在处理政治与经济、政治与文化、政治与军事等各种关系时,既要反对脱离政治的倾向,又要防止空喊政治口号、用政治代替一切的倾向。
4、政治纪律。即在新闻宣传中要增强纪律性,自觉地按照党的新闻宣传规律办事。
5、政治鉴别力。即在新闻宣传中在报道中出现混淆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情况,这方面有十年**的教训;
2、宣传中常常出现片面性的问题,和理论水平不高、思想方法片面有关;
3、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等,都需要在理论上给以说明;
4、读者的思想水平越来越高,识别能力越来越强,他们对报道中有一丁点儿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很快就能识别出来。第三节知识修养
记者知识修养的标志,主要看他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既要博,又要专。
从记者工作的需要出发,我们把记者要博的知识结构分为五个层次:
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
2、文学知识(这是基础知识)、历史地理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统计学知识、心理学知识。
3、自然科学知识。
4、新闻业务知识。
5、外语知识。第四节专业修养
记者的专业修养包括的内容主要是:一要学好新闻学;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
一、要学好新闻学。这是对记者的起码要求。
二、要有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一专多能,是业务上的多面手。独立作战能力包括采访能力和写作能力。采访能力主要包括社会活动能力,发现新闻的能力,调查研究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判断事物的能力等。
新闻写作能力的要求:要讲究语法、逻辑、修辞;要掌握新闻写作规律;要重视语言。
第五章记者的道德
【道德】通常指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用来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新闻职业道德产生和发展的历史简要回顾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关系时的行为规范。《中华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工作着职业道德准则,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全国性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内容:
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
4、维护新闻的真实性;
5、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
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第二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记者职业道德的核心。
记者怎样才能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落到实务员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对一切公务员的期望。
“有偿新闻”的表现形式:广告式新闻;拉广告,用新闻作交换;“三包”;“红包”;“重奖记者”;出卖版面等。
“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种表现,也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在我们新闻队伍中的一中反映。其危害:一是破坏了新闻报道的客观标准,党性原则。二是破坏了党的新闻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优良传统和良好形象。三是腐蚀和新闻队伍。四是被坏人利用。
怎样杜绝“有偿新闻”,保持请正廉洁的作风?
一方面要提高自律意识;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记者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社会监督之下,并建立和完善这方面的制度。提高新闻工作者的待遇也可考虑。
第五节道德与法律边缘问题 诽谤。故意捏造事实并加以散步,损害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侮辱、诽谤他人,既是不道德的行为,又为法律所不容。揭人隐私。也是不道德,触犯法律的行为。
抄袭剽窃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第六节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 记者由于工作需要,接触领导机关多,参加会议多,看文件多,比较多地知道党和国家的秘密。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既是模范地遵守宪法的问题,又是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的保密制度的问题,也是个职业道德问题。泄密有两种,一种是过失泄密,一种是故意泄密。
过失泄密,大多是由于记者缺乏保密观念,又分不清什么是该保守的秘密造成的。防止泄密的方法是,学习保密规定,增强保密意识,对拿不准的问题,多想有关部门请示,不要擅作主张。如何增强保密观念?
首先,由于记者能较多地接触党和国家的秘密,就容易成为国外情报机关收买的对象。记者要充分认识到这种情况,提高警惕,增强保密观念,遵守保密纪律。其次,不能放松世界观改造,要在思想上筑起防腐防变的长城。
(二)采访意识与原理篇
第六章采访性质
第一节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采访的对象是客观事物,新闻采访的基本性质,是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活动。记者的工作,必须从调查研究开始,有结束于调查研究,采访的过程,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首先是调查,占有大量材料;其次是研究,认真消化材料。光调查不研究,认识只能停留在感性阶段;只有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做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工作,认识才能从感性阶段上升到
理性阶段,并且拿这对事物的理性认识,再深入调查。感性认识只解决现象问题,理性认识才能解决本质问题。我们的新闻报道不应该是感性认识的产物,而应该是理性认识的结果。所以要一面调查,一面研究,调查中有研究,研究中有调查,如此反复循环,一次比一次深入,直到弄清客观事物的真相和本质为止。这一切表明,新闻采访工作就是调查研究工作。
新闻采访与其他调查研究的共同点:
从指导思想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作指导。
从目的看,各行各业的调查研究都是为了解决问题。特点: 处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既要深入采访,又要精心写作,二者都不能偏废。但是采访同写作相比,采访毕竟是第一位的工作。
第七章采访意识
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又是随着新闻时间的发展而发展的。新闻采访报道意识是指现代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意识,即:信息意识,受众意识,监督意识,未来意识,竞争意识。政治意识也在其内。第一节信息意识
一、信息一词的渊源和涵义 申农认为:“信息就是消除或减少接受一方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二、树立信息意识涉及新闻采访报道的几个理论性问题
1、新闻和信息的联系和区别 信息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它民主政治的体现,反映了历史的进步。
一、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记者要树立和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意识,首先要认识新闻舆论监督是由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又是党和人民在新时期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把“舆论监督”四个字些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是从党的十三大开始的。1992年10月12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又指出:“强化法律监督机关和行政监督机关的职能,重视传播媒介的舆论监督,逐步完善监督机制,使各级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置于有效的监选择发表时机的艺术,即选择最佳时机发表的艺术;掌握“度”的艺术,即掌握分寸,不说过头话,使批评恰如其分,令人信服,无懈可击;运用报道方法的艺术。抓典型报道。批评性报道愈是典型,愈有影响力和震撼力。抓对比报道。在报道时,将同类事物在同样条件下的正反双反加以对比,形成鲜明反差,既有表扬,又有批评。这种表扬,因有被批评一方陪衬,显得更具有说服力。
抓跟踪报道。被批评者接受了教训,改正了错误,记者还有责任作后续报道,从中看出批评的结果,也说明我们的新闻批评不是消极的,而是积极的,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与人为善,治病救人。
发生的事情。
要搞好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从根本上说,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关嗲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不能代替我们对各种事物的未来发展作出具体的回答,但它们可以指导我们研究未来,预测未来。除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外,还应该学点未来学。第五节竞争意识
一、竞争的目的与态势
报纸具有商品属性。竞争是和商品生产相联系的,发展市场经济,竞争不可避免。竞争是好事,对一家新闻媒体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更好地提高政治质量和业务质量,办出特点,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电报,听传达报告。
3、报道计划送当地党委或政府征求意见。
4、跟党政负责同志去基层搞调查研究。跟的好处是:
——可以即使掌握情况,发现典型。
——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工作的意见,以及指导思想形成的过程。这比在机关里听他们谈情况,谈意见,往往生动得多,深刻得多
——可以具体地观察到党政领导同志对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所持的态度,以及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
5、重要报道和内参稿,送党委或政府领导审阅。一是为了核对事实,使事实准确无误;二是为了掌握恰当分寸三是为了更好地反
1、求新性。新闻采访的最主要目的是向大众传播新闻。记者主要是为了进行新闻报道或写作内参而从事新闻采访活动。采访的客体不论是人类社会中的事物变动,还是自然现象,记者要极力关注和了解掌握的都应该是具有新闻价值的、广大受众感兴趣的事实;注重事实的新鲜性和传播意义。
2、突击性。新闻讲求试销,这就决定了新闻采访活动往往受时间的限制,应力求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高质量地晚车功能新闻采访任务,这也是记者的难点之一。新闻采访十分讲究时间、速度,也是新闻竞争的需要,尤其当今新闻传播技术日新月异,国内外新闻竞争日趋激烈,新闻采访的突击性特点越发明显。
3、灵活性。同一般的调查研究相比,新闻采访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随着采访的深入,新闻线索的发展,情况的变化,只要具有新闻价值,采访过程中,记者在诸多方面就可以灵活应变、当机立断或是增加新闻采访内容;或是扩展采访范围;或者是变换采访对象;或者是跟踪新的新闻线索……
4、广泛性。一般的调查研究通常相对固定于有关的行业范围或专业领域。而记者的新闻采访的活动,却具有广泛性。即表现为:接触范围大,涉及面广;采访对象和内容广泛;题材广泛,受众需求广泛。
5、连续性。新闻媒介要源源不断地向广大受众提供新闻报道,传递新的信息,记者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采访,掌握各种各样有意义的新闻事实,写出一篇篇报道。对于重要的新闻事件,特别是重大的突发性新闻事件,记者需要持续追踪采访,进行连续报道。对于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新闻题材,对于社会“热点”,记者需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持续的采访,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进行系列报道。第二节采访决定写作
采访决定写作,这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唯物主义认为,存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存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存在,用这个观点来看新闻报道,则是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完成一篇报道,必须经过两个阶段:采访阶段和写作阶段。采访在先,写作在后,采访为写作搜集事实,着重解决新闻如何从群众与实际中来的问题;写作则是把采访搜集来的事实加以表现,着重解决新闻如何到群众与实际中去的问题。可见,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结果和归宿,离开了采访,写作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从这个意义上说,采访对写作起决定性作用。采访决定写作,还表在采访的广度和深度,决定写作的广度和深度,采访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成败。包括了被称作新闻的消息,却又不能和新闻划等号。而新闻又不是传播所有的信息,它只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
2、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功能 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说不能称作新闻。传播信息与削弱和淡化新闻的政治作用是没有必然联系,一条具有重要政治作用的新闻,往往就包含着重要的政治信息。作为传播者来说,不是为传播信息而传播信息,他在传播信息时,是有选择的,是受一定的政治立场支配的。另外,新闻除了传播信息的功能外,还有引导、监督、传播知识等功能,这些或者是新闻本身固有的功能,或者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闻的嬗变逐渐形成的功能。新闻的各种功能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渗透、互相依存、相互为用的。
3、开发与传播信息资源的关系 传播信息,首先要开发信息,没有开发,就没有传播。
三、记者在开发和传播新闻信息中的具体运作
1、广辟新闻信息源。
2、增大新闻信息量。
3、传播正确的信息。
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
5、让信息增值。
6、快速传递信息。
7、重视信息反馈。
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第二节受众意识
【受众意识】对不同类型新闻媒体和记者来说,是指在采访报道中,报纸记者心目中要有读者观念,广播记者心目中有听众观念,电视记者心目中要有观众观念。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是搞好采访报道的需要,也是办好报纸、广播、电视的需要。
一、记者树立和强化受众意识,归根到底要解决为受众服务和服务得更好的问题
二、为受众服务得更好的几个基本点
1、报道要看读者对象。涉及到报纸读者对象的定位。个性越鲜明,越有特色,越受到读者欢迎。
2、报道要满足读者正当需要。读者关心的事多讲,不关系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多讲,不感兴趣的事不讲或少讲;读者不熟悉的事物多讲,熟悉的事物不讲或少讲;读者应该知道但尚未意识到的事多讲,不应该知道的事不讲。
3、报道要对读者负责。一是传播的内容,包括信息、政策、经验、事件,等等,应该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党和政府各方面工作,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人民的团结,有利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利于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二是传播的事实,要真实、准确;三是传播的观点,要正确。
4、报道要引导读者。
5、报道要重视读者参与。第三节监督意识
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专制独裁者不仅不尊重舆论监督,还要扼杀舆论监督。重视新闻舆论监督,是督之下。”在党的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又说:“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江泽民同志还利用传媒抓的典型,推动舆论监督,指导工作。1998年10月7日,国务院总理朱容基视察中央电视台。他指出,舆论监督非常重要。他说:“《焦点访谈》节目越办越好,受到了全国人民的欢迎”。他赠给编辑、记者四句话:“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一切表明党和政府对舆论监督的高度重视。舆论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需要,是反腐倡廉、扶正祛邪、净化社会空气的需要。加强舆论监督,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新闻舆论监督,主要是对党和政府工作的监督,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监督,对社会的监督。
树立和强化新闻舆论监督意识,包括丰富的内容。首要的是要认识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及其特点。
新闻舆论监督不仅仅是批评性报道这种形式,它还包括其他形式,如受众来信反映意见、提出建议等。但不可否认,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针对时弊、错误和问题的批评性报道,始终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心事,一种有力的武器。
批评性报道,其突出特点首先是公开性。它不同与内部监督,也不同于局部在一定范围内的监督,它是面向全社会的监督。与公开性伴生的是揭露性。批评什么,总要摆事实,无的放失的批评是不可想象的。因此,批评性报道又总和揭露批评对象的缺点或错误联系在一起。批评性报道一旦公之于世,最易引起社会和广大群众关注,不胫而走,迅速扩散,可见,这种报道又有极强的扩散性。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使得批评性报道具有特殊的威慑力。
批评性报道的威慑力是无形的,它不象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党内监督那样由有关部门直接去处理一件事或一个人,但它的影响却是很大的,而且可以转化为其他监督,从无形到有形,使被揭露批评的对象受到应有的处理。
批评性报道的影响愈大,愈加重记者的责任,愈要求记者深入采访,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揭示问题的真相,不能有任何疏忽或失误。
三、要知难而进,迎着矛盾上
四、要争取党领导支持,揭露和解决矛盾
新闻舆论监督的谜底和党政领导机关要搞好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
五、要掌握批评报道艺术
批评报道的艺术,主要表现为:第四节未来意识
未来意识,是一直能够现代科学意识,是指人类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来认识未来,对未来作出选择和控制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重要特征,表现为超前,或者预见。
一、树立未来意识,重点要落实在搞好预测性报道上,给受众展示一个未来世界
预测性新闻,就时态来说,是指对事物未来发展趋势作的报道,即前瞻性报道,这和那些着眼于过去的报道,即回眸性报道是不同的。虽然前瞻与回眸都立足于当前,但它们毕竟是相反的两极,不过这两极也不是绝对排斥的。前瞻不能割断历史,回眸也可以展望未来,它们互有渗透,当然,又各有侧重。
预测性报道也区别于预告性新闻。预告性新闻所报道的是那些将要发生又一定要发生的事情,具有必然性,确定性。
预测性新闻带有不确定因素,这是因为预测本身就包含了不确定性。预测的结果,一般有三种可能:正确;基本正确;错误。预测失误,是因为没有考虑到他们设想未来发展趋势背后的一些因素的变化。
预测性新闻尽管带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因素,但从总体来看,它对人类生活至少能祈祷鼓舞、指向、警示三种作用。这也正是这类新闻能在新闻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受到重视的原因。
所谓鼓舞作用,即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描绘事物发展的美好前景,给人以鼓舞,给人以希望; 所谓指向作用,即指出事物的走向,如专家预测明年将流行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服装,这对服装时常就有指向作用;
所谓警示作用,即在指出人类未来将取得某些成绩的同时,又指出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和危险,以警示世人采取对策。在指出危险的时候,要注意一个问题,即科学依据,以免发生误导,引起恐慌。
二、预测性新闻的种类
就预测的客体对象而言,有形势发展预测新闻,经济发展预测新闻等
就预测的范围大小而言,有宏观预测新闻和微观预测新闻
就预测的时间长短而言,有短期预测新闻、中期预测新闻和长期预测新闻
就预测的主体而言,有关于权威部门的预测报道,有关于专家的预测报道还有关于记者自己的预测报道
三、预测性新闻的采访与写作
1、重根据。在新闻中,要交代预测的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动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根据。
2、重比较。比较法是预测性新闻写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事物将怎样发展,摆出几种可行的方案,分析其优劣利弊,反复加以比较,选出最佳方案。
3、重辨证。预测性新闻写作忌用肯定语气,因为所写的都是尚未出人才,出知名度;对新闻工作者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更好地出效率,出成绩,出精品,上水平,成为新闻战线的强者;对于我国新闻事业来说,通过竞争,可以注入活力,优胜劣汰,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记者竞争的舞台
记者的舞台,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两种。有形舞台,是指国内外记者云集的舞台。无形舞台,即使没有竞争对手在场,也应立足于竞争,写出最好的报道,做出最好的成绩。
三、竞争的多方面 【独家新闻】指独家发布的新闻,人无我有的新闻;或者说,大家都应该采访得到的新闻,而别人没有察觉,没有采访到,惟独你察觉到了,又采访到了。这种新闻不是一般的新闻,而是比较重要的新闻,富有特色的新闻,引人注目的新闻。抓独家新闻,要求记者有较强的新闻敏感,较强的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以及采访中锲而不舍的精神。
竞争虽有方方面面,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四、竞争要注意的问题
1、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行为。一是弄虚作假,捏造所谓“独家新闻“,制造轰动效应。二是重金收买重要新闻,垄断采访权,以达到独家发布的目的。
2、形成合力。
第八章采访原则
第一节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是新闻采访工作的组织原则
一、党报记者多年形成的传统
二、为什么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要依靠地方各级党委或政府
这是由我们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工作需要决定的。
首先,从我们新闻新闻事业的性质来看,我们的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其次,从工作需要来看,记者在采访中也有必要依靠各级党委或政府。另外,党和政府的领导掌握全局,最熟悉本地本部门的情况,同本地区本部门的群众有密切的联系。记者要了解全局情况,也必须依靠各级党委和政府。
三、地方记者要接受双重领导 实行双重领导,这就防止了在领导关系问题上容易出现的两种片面性:要么片面强调报社领导,忽视地方党委;要么片面强调地方党委领导,忽视报社领导。第二节地方记者怎样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
一、关键是主动
地方记者依靠地方党委或政府开展工作,关键是主动,把自己看作当地的一分子,深入当地生活,不把自己置于“客人”地位。
二、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领导的途径
1、争取党委同意,列席党委或政府的有关会议。目的是了解党政领导意图,掌握全局情况,发现新闻线索,搞好报道。
2、经党委同意,阅读有关文件、映当地的实际,提高报道和内参稿的质量。
6、力所能及地承担当地党委或政府交给的任务。
7、地方记者还要起新闻单位与地方党政之间的桥梁作用。
8、接受报社委托,争取地方党委或政府支持,筹备记者会。
三、地方记者要正确处理同地方党委关系中容易出现的矛盾
1、多写与少写的矛盾。一般地说,地方党委或政府对地方记者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当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和主要经验报道出去。有的记者站发稿量太少,地方党委或政府难免有意见。
2、登与不登的矛盾。有时候,地方党委或政府从本地工作粗法,希望上级新闻单位的常驻记者发某一方面的报道,但从全局来看,这样的报道难于登出来。记者要向当地党政领导解释清楚。
3、好与不好的矛盾。有时候,记者送地方党委或政府审的稿件,审稿的同志认为写得好,为了鼓励记者,甚至在稿上写“感谢XX记者”,编辑部认为写得不怎么好,甚至有不用的危险,解决这个问题,只需编辑部把稿子退给记者,提出意见,让记者修改就行。
4、批评方面的矛盾。记者要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但对实际工作中违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问题,对违法乱纪行为,对不正之风等,也要敢于揭露和批评,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扶正祛邪,都是党和人民的需要。对于批评中的具体问题,要分别不同情况妥善处理
1、批评地方党委或政府,或批评其中某一领导成员,稿件一定要送地方党委或政府审阅,听取他们的意见。
2、有些批评稿批评的对象是当地党委或政府下属单位,为慎重起见,最好也送当地党委或政府过目,以保证批评准确无误,同时也便于当地党委或政府掌握下情。
3、有些记者写批评一般单位的稿件,顾虑较少,但涉及到批评地方党委或政府或其中某一领导成员的错误时,就顾虑较多,应当相信当地党委是会按照党的原则办事的,是会遵守《关于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的,是能正确对待舆论监督的。
第九章采访路线
正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
深入实际,是指深入客观实际。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工作重点不同,深入客观实际也应有所侧重。今天的重点,是要深入改革开放和社会汉族仪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及围绕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所进行的工作实际。深入群众,是指深入人民群众,特别是深入人民群众的主体——广大的工人、农民、士兵和知识份子。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即群众路线在记
者采访中的具体体现。这条采访路线,是由我们的新闻报道要反映和指导客观实际决定的,是我们的新闻报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需要。它的思想理论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也创造新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丰功伟绩,本身就是重要新闻。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伟大斗争和主观世界的活动,是记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源泉;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新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第一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 第二节怎样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
一、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看采访作风问题。培养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应该看作是记者队伍的一项重要建设。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记者,作为党和人民的记者,其作风在世界上的记者中应该是最好的。
从记者工作的需要看,记者应该具备哪些采访作风呢?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战斗敏捷的作、不畏艰险的作风,是记者最需要具备的几种采访作风。这些采访作风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第一节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首先,记者走到哪里,应该主动去接近哪里的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同呼吸、共命运,不自恃特殊。
其次,记者联系群众,要讲究方法,有一套接触群众的本领。第三,联系群众,还要广交朋友。
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设备。当我们强调记者采访报道要有战斗敏捷的作风时,不要忘记一个前提:把事实弄清楚。我们要在事实准确的前提下求快,不是为快而快。要解决准确和快的矛盾。为此,要练好采写基本功,增强业务熟练的能力。
第四节不畏艰险的作风
不畏艰险的作风,是指在采访中为了职业的需要,不怕艰苦,不怕危险。
记者是一种危险的职业。一是政治上要担风险,二是有些任务有一定危险,要求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去采访。保护自己也是报道的需要。
(三)采访方式与方法篇
第十一章采访方式
最基本的采访方式: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体验采访,电话采访,因特网采访。其中直辟蹊径,征得采访对象同意,用书面进行采访。
2、采访对象在外地,记者抽不出时间分身前往,但又必须采访,这时,书面采访可以成为记者的替身。
3、记者在无法接近采访对象的情况下,书面采访往往成为传递信息、达到采访目的的一种特殊手段。
4、书面采访可以突破时空界限,在同一时间内采访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许多人。
5、书面采访是进行补充采访的一种方式。
三、书面采访的具体操作
第一,要说明采访意图,讲清为什么非要进行这次书面采访不可,表示出恳切之意,以引起对方重视,从而乐于接受书面采访。第二,要设计好问日。善于根据主观需要和采访对象的情况提出术的掌握。二是掌握外语,提高外语阅读能力。
其次,树立“法制”观念,了解并遵守与网络相关的法规。
最后,树立“网络规范”的观念,有序操作。
第十二章采访方法
第一节上下结合【自上而下的采访方法】是指记者在到达采访目的地之后,先和领导机关接触,了解领导意图,了解全面情况,从中发现新闻线索,然后再逐级深入下去。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可以使记者较快地掌握情况,选准采访对象,有目的地深入,避免盲目性。只有把自上而下的采访和自下而上的采访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情况,弄清一个事物的本来面目,避免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遇到复杂的问题,一次上下结合还弄不清楚,需要反复要和基点保持密切联系。
第三节交叉采访与跨行业采访
一、交叉采访
【交叉采访】就是记者在采访第一条新闻的同时,就顺便为第二条、第三条新闻搜集材料。待到第一条新闻采访结束,第二条、第三条新闻的材料已搜集了一部分或大部分。
交叉采访要讲究交叉的艺术。每一次交叉,应像弹钢琴那样,有先有后,有主有次。
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好办法。
二、跨行业采访
两种情况:一种是,记者的采访任务涉及到另一个行业,需要跨行业采访。另一种情况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了非本行业的重要新闻,只要时间允许就应该跨行业采访。
第四节易地采访
到实际中去
立志做有出息的记者,就应该严格要求自己,高标准要求自己。深入贵在自觉。不只在口头上,更重要的在行动上,真正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实际中去,深入到群众中去。而要做到这一点,又取决于记者要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感,不怕困难,不怕艰苦,不怕挫折。
二、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从根本上说,就是记者直接接触新闻源。这是记者认识采访对象,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需要。
为何强调记者要深入新闻正在发生的现场?
一是记者可以目睹新闻发生的全过程,作出更真实、更生动、更有头有尾的报道。读者更乐于接受这种目击式的报道。
二是电视发展到今天,可以在现场直播,有图象,有声音,报道与新闻的发生发展同步,把观众带到现场。
三是“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记者报道新闻,就是写活的历史。第三节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一、要正确处理好采访领导机关和深入基层的关系
采访领导机关是为了更好地深入基层,深入基层又反过来又是为了更好地领会领导机关的意图,检验领导机关的工作,从而更全面地认识一个事物。
二、要正确处理好形体深入和思想深入的关系
形体深入是思想深入的前提,但不等于思想深入,所谓思想深入,是要深入要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特征,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三、要正确处理好报道实际工作和关系实际工作的关系
记者关系实际工作,在通常情况下是通过采访报道来体现的;在特殊情况下,可以参加一定的实际工作,边工作边报道。
第十章采访作风
【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工作作风,也是记者的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在爱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它同采访路线、采访原则密切相关。要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要贯彻依靠党委的组织原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同时,一个良好的采访作风也可以保证方式方法的运用。事实证明,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好,不仅有利于搜集到他所需要的材料,更好地完成报道任务,而且走到哪里,就会受到哪里的干部和群众欢迎,甚至在他走后,人家还念念不忘;反之,一个记者的采访作风不好,就会脱离群众,拒人于千里之外,不能很好地完成报道任务。不仅如此,记者的采访作风好坏,还关系到他所在新闻单位的声誉;如果他是驻外记者,并能影响到外国人对我们国家的看法。依次,不能小第二节深入调查研究的作风
一、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要带主观框框调查。所谓带主观框框调查,是指“按图索骥”式的调查,这种调查,用事前想好的框框去套实际,合则取,不合则舍,结论不是产生在调查研究的末尾,而是在它的先头。这种调查,和友谊弄虚作假在性质上虽有所不同,但它是在主观主义作风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调查研究的大忌。
二、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
不但要了解事物的现在,而且要了解事物的过去,即事物发生、发展的历史。
不但要了解矛盾的普遍性,而且要了解矛盾的特殊性,要研究事物的特点。
不但要了解事物的内部联系,而且要了解事物的外部联系,不是从个别事例上去把握事物,而是从事实的总和上去把握事物,从中找出规律性的。
不但要了解事物梗概,而且要了解事物的细微末节。
尤其需要进行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情况:一是重大的典型报道;二是比较复杂的问题;三是弄虚作假,对付上级检查团检查;四是反调查。
第三节战斗敏捷的作风
一、强化竞争意识,树立时间观念
强化竞争意识(见第七章)随着通讯技术的进步和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新闻竞争已进入分秒必争。
在新闻时效上竞争,是时间观念的较量,采写本领的较量,技术装备的较量。要突出一个“抢”字,抢采、抢编、抢发,训练抢新闻的本领,在这方面要有地点拼搏精神和过硬的采写基本功。
二、分别不同新闻类型,在采访时采取不同对策
事先预知的事件性新闻,这一类新闻在什么时候发生,时间将如何进行,一般事前都是知道的,完全可以做好准备工作。只要准备得充分,在事件进行过程中,又采得快,写得快,就能争取到发稿时间。
突发事件是难以预料的。事前要做好充分准备很有困难。
三、晚报记者打“时间差”
晚报同日报比较,在时效上的优势,能发当天上午发生的新闻,打“时间差”。在晚报第一版要闻版,尽量多发当天上午发生的新闻。
四、发稿快的有效办法
1、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记者养成在采访过程中打腹稿的习惯,一旦采访结束,落笔就快。
2、多写短新闻。特别是突发事件新闻,写得短一些,就会发得快一些。先发短新闻,把信息尽快传递出去,详情再续发。
3、分段发稿。面采访和视觉采访为最基本的基本。
第一节直面采访
【直面采访】是指记者直接棉队采访对象进行采访,或称面对面采访。
特点:记者通过口头提问,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了解客观情况,搜集新闻素材。
类型:一是直接面对个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即个别采访;二是直接面对群体采访对象进行采访。原则:
一、平等
上至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记者因职务需要,都可能接触。作为采访者,记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也没有上下级之别。总之,就是要不卑不亢。
二、因人而异
访问要从实际出发,不但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记用一个模式去套。
三、主动权
所谓主动权,主要指要紧紧把握采访意图,主动体温,因势利导,步步深入;遇到意想不到的情况,能沉着应战,机智处理;恰当地掌握时间等。
掌握主动权,重要的一环是要正确处理研究访问对象和调整自己的关系。
访问的过程,是相互研究,适应对方,又互相调整的过程。记者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可,应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主动去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处理好研究采访对象和调整好自己的关系。
第二节视觉采访
视觉采访,就是用眼睛采访。记者在采访时,要善于把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等人体的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为采访服务。有时候,视觉采访是和直面采访同步进行的,访问时,不仅口问,还要眼看。视觉采访可以独立进行,随时随地都可以观察周围的事物。
一、认识和发挥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
1、接受信息;
2、发现线索;
3、识别美丑;
4、辨别真伪;
5、洞察本质;
6、捕捉情景
二、视觉采访与视觉新闻
所谓视觉新闻,无非是形象化、立体化,有典型细节,生动的画面,读来有声有色,使人能够具体地形象地看到你所报道的事实的真实面貌。这样,新闻就可以克服枯燥和概念化的缺陷,更好地适应今天这个电视发达的时代。
第三节书面采访
【书面采访】是指记者在同采访对象不能面对面交谈的情况下,通过书面提问的形式进行采访,得到书面答复。
二、在哪些情况下可用书面采访
1、在采访对象没有时间亲自接受记者面访的情况下,记者不妨另问题,问题要明确具体,掌握问题的恰当数量,以便得到你希望得到又可能得到的材料。
第三,要给对方答复一个限期,并给对方的答复以反馈,写信向对方的支持表示感谢。第四节体验式采访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
一、弘扬优良传统
有计划有目的组织记者去各行各业搞体验式采访,在报纸上开辟专栏,陆续发表记者的体验式报道,是体验式采访在新时期的新发展。体验式采访已成为记者队伍思想作风建设的一个有效举措。
二、怎样搞好体验式采访
1、选好体验点。一要考虑报道需要,二是考虑尽量同自己平时分工采访的行业结合起来,三要考虑有利于记者锻炼。
2、甘当小学生,老老实实向采访对象学生产技术,学劳动本领,学他们好思想、好风格。
3、不是为体验而体验,体验的最终目的是要写出更好的报道;要把体验和采访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体验中采访,在采访中进一步体验。
4、一次体验采访的时间是长一点好还是短一点好,要视需要而定。
5、体验式报道要有体验式的特点,记者的参与意识较浓,笔尖要带感情,写出自己的感受,而这正是打动读者的关键所在。形式不拘一格,通讯、日记、札记等体裁都可用,贵在创新。第五节电话采访
电话采访,最大的优势是快捷。
二、在哪些情况下宜用电话采访
1、联系采访
2、重大事件,搜集反应。
3、突发事件,快速报道。
4、热点话题,广泛调查。
5、留下悬念,需要追踪。
6、咨询专家,释疑解惑。
7、传闻颇多,澄清事实。
三、电话采访的具体方法
1、要有一套查电话号码的本领。
2、做好电话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拟出要提的问题。问题要简明扼要,以便对方理解,易于答复。
3、通话后,要自报身份,讲明采访意图,争取对方的合作。
4、要有礼貌。
5、尽可能记下对方谈话的语气,甚至感情色彩。
6、核实。
第六节因特网采访
一、因特网的由来和传播信息的优势
二、怎样在因特网上采访
1、了解最新信息。
2、拓展消息来源。
3、运用网络进行调查。
4、通过电子邮件进行采访。
5、收集背景资料。
三、应该树立的几种观念
首先树立“补课”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一要加强对信息技多次。
第二节点面结合一、对点面结合的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讲,人们认识一个事物,总要经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这样两个过程。这个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就是特殊和普遍的关系,反映在采访上就是点和面的关系。
从狭义上讲,点面结合这种活动方法,是基于典型报道和综合报道的需要。
【点上的采访】是指记者深入一点的采访活动,也即考察一个典型的活动,人们通常把这种活动叫做“下马观花”。这是典型报道的需要。特点:深入细致,调查系统周密。
【面上的采访】是和点上的采访相对而言的,是指了解面上的情况。这是综合报道的需要。综合报道是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率下,把许多点的具有不同特色的情况综合起来。
了解面上的情况,有两种做法:一是通过采访有关的领导机关,达到了解面上的情况的目的。二是亲自跑一些地方,作“走马观花”式的采访。能增加感性认识。既要“走马观花”又“下马观花”起到的作用:一方面,可以多跑些地方,多看看,多掌握些情况,这就便于比较,进行综合分析,不囿于一地之见;另一方面,“面上找题目,点上作文章“,在面上发现了问题,再深入到点上去作文章,找答案,这样的文章就更有针对性。
二、蹲点调查与建立采访基点 解剖麻雀和采写调查的异同点 同:要求深入细致
异:第一,采写典型一般事前都有具体线索,而蹲点调查往往在下去前只有一个总的意图,而无具体题目,具体题目是在调查中产生的;第二,采写典型,一般限于一人、一事、一单位,而蹲点调查的范围要广得多,主要类型有两种:一是对社会各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系统的周密的调查;二是专题性的调查;第三,采写典型,要考虑时效,蹲点调查一般不必赶时间,记者可以安下心来搞调查研究;第四,采写典型,要共诸于世,蹲点调查的结果则不尽相同。
蹲点调查,解剖“麻雀“,是记者深入了解社会情况、认识社会的好方法。
记者除了蹲点调查外,还应该花费一些力气建一两个采访基点。这些基点,可以是记者蹲点调查的点,也可以是记者经常报道的点,还可以是记者参加实际工作的点,或经常了解群众思想情况、研究实际问题的点。它是记者的“根据地”。
如何建立采访基点:
要选择好点。点要有一定的代表性。
要下本钱。要抬头看面。【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度降低等。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用一定时间易地采访。
易地采访的好处:开阔记者的眼界。外地来的记者,有比较,有新鲜感,能帮助本地记者发现新闻,搞好报道。易地采访,便于记者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易地采访,因为跑的地方多,掌握的情况多,还可以发现一些老蹲在一个地方不易发现的带规律性的东西。易地采访回来,可以向当地党委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易地采访应注意的地方:
1、易地采访一般以专题采访为宜。
2、记者初到一个地方,情况不熟,更应谦虚谨慎,在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有了把握再写。
3、对当地记者要尊重,平等相待,不以特派记者自居。
4、不与当地记者抢新闻。
5、利用易地采访机会,学习外地记者的长处。第五节抽样调查
【抽样调查】是一种比较经济可行的方法,她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然后依据调查的结果对全部研究对象作出估计和判断,以达到对全部研究对象认识的目的。抽样调查方法在新闻领域的运用,主要目的着眼与调查研究对象的数量,向受众提供科学的数据。不仅增强了新闻报道的说服力,使新闻报道奉为生命的客观、真实的本质特点得到更好的再现,而且给受众对事物的认识在观念上量化,同时又给决策部门提供了决策的可靠依据。
完全客观化的“精确新闻”相当于一份抽样调查报告。其核心就是强调搜集和处理新闻素材的手段完全科学化,以数字上的精确分析来体现客观性。
主要形式:一是对媒介受众情况的调查;二是调查结果被引用于传统的报道形式中,以加强说服力;三是以“精确新闻”形式出现的抽样调查报告。
精确新闻的来源,多半是专业社会调查机构受媒体委托进行的调查,它的表现形式和一份完整的抽样调查报告差不多。
特点:调查主题紧跟受众的兴趣点,调查的题目可大可小。相反,在社会学领域中,抽样调查方法多运用于研究者感兴趣的主题,为社会和社会学理论研究服务,不一定强调紧跟当前形势。
(四)采访重点与环节篇
第十三章采访重点
什么是“七新”?为何说采访报道的重点要放在抓“七新”上?如何抓“七新”? 【所谓“七新”】,是指那些具有新
闻的价值的新动向、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新风尚、新人物和新问题。
要把采访报道的重点放在抓“七新”上。这是根据党的工作多年的经验,根据新闻媒体的现实需要得出的结论。因为,如果说记者在采访什么方面有什么规律可循的话,这“七新”应该说是带规律性的,它大体概括了采访报道内容的基本方面,反映了我们的新闻媒体密切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对党和政府的工作,对全国人民,更好地引到引导、组织、鼓舞、教育、批判和推动的作用。
(一)抓新动向
动向,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或趋向。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有的矛盾解决了,有的矛盾一时没有解决,甚至发展成为一种值得注意的动向。新闻媒体有责任把那些事关大局的新动向揭示出来,提醒人们注意,报道新风尚的最好方法是对比。对比,反差鲜明,既表扬了好的,也批评了差的;对比,可以竖比,也可以是横比。
新风尚蕴含着真善美。抓新风尚的报道,实际上就是在弘扬真善美。
(五)抓新经验。经验是人类的创造,实践的总结。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过程中,不断碰到新的矛盾,又在不断探索解决新矛盾的途径,新矛盾的解决,就产生了新的经验。经验作为精神财富,一旦被更多的人所认识所掌握,便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前进。我们的记者在历史上曾经传播过许多重要经验,这些经验对革命和建设都起过重要作用。今天,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任务,传播新经验仍然应该是记者报道的一个重要课题。
抓新经验,首先是发现新经验,按照获取新闻线索的不同途径划分,新闻线索来源的类型主要有三种:(1)“固定型新闻线索”是指从固定可靠的渠道获得的新闻线索。固定型线索是新闻记者所获得的大量新闻线索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固定的线索来源渠道,是记者“信息来源网络”中的主干。固定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文件;领导同志的指示、讲话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总结和简报等材料;重要的会议;有关活动的通知或请柬;通讯员的来稿或提供的线索;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编辑部的报道计划、提示。(2)“再生型新闻线索”是指从社会传播媒介传播的“社会信息”中发掘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选择性强,需要对社会信息进行认真地分析、发掘。一般说来,一个新闻事件、一个新闻事实,一旦经过传播媒介报道,便成为“社会掌握新闻价值理论。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判断什么是新闻,什么是重要新闻,什么是重中之重的新闻。否则,大量新闻线索摆在面前也会视而不见,更谈不到该用多大力量去做这些新闻。
3、要胸有全局。一件事有无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有多大,要拿到全局上去衡量。所谓全局,是指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所能影响到的环境空间。它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也可指一个行业、一个系统、一个领域。有些事情,从一个城市看是有意义的,可放在全国考虑就微不足道了;相反,有些看来是在一个地区发生的小事,却能在全世界引起轰动。所以,全局观念是培养记者新闻敏感的重要一环。
4、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培养训练新闻敏感,和思维方式也有密切关系。如果我们认识事物的思维方式很单一,很封闭,就不可能适应事物的复杂性、多样
1、要有一个好的创意。有了一个好的创意,策划就成功了一大半。好的创意来自对国情、省情、县情的非常了解,来自对党中央精神的把握,来自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度热情,来自善于集中群众的指挥,来自同行的挑战,来自创造性思维的充分调动。
2、要有一个实现策划的好环境。领导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3、要会公关。有些新闻报道策划,涉及面广,不仅需要得到传媒领导的支持,而且需要得到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
第十六章采前准备
如何作好临时性采访准备工作?
1、明确采访目的。记者每一次采访,首先要明确目的性:为什么要进行这次采访,这次采访的意义何在,重点要解决什么问题,写做的报道是给什么人看的,估计会引起什么反响,等等,这样做,是为了减少采访的盲目性,明,临时性准备工作和经常性准备工作之间存在着辨证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如何设计采访方案?
设计采访方案,要以采访内容或问题为核心。而确定采访内容或问题,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去设计:
1、围绕新闻中心,搜集有关的新闻事实、背景、观点、信息。
2、围绕新闻事件,了解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高潮、结束,以及新闻事件发生的原因、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3、围绕新闻人物的个性特点及精神追求,挖掘富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情节、细节、个性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等。
4、围绕新闻价值要素,寻找特点、选择角度及挖掘新意。
5、然后在此基础上辐射相应的最理想的采访方式、采访对象、采访时间、采访地点、应变措施等项。
6、当然,采访方案在具体实施的目的在于促进矛盾的解决。抓新动向,有赖于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善于透过个别看一般,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一般人尚未察觉或没有完全察觉到的时候,就紧紧抓住它。
首先,要关注政治新动向。新闻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工作,记者在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政治。其次,要关注经济新动向。经济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政治稳定、国力强弱的大问题,因此,经济领域的动向除了跑经济的记者关注外,其他记者也应该关注。第三,要关注社会思想新动向。社会思想包括的范围很广,记者要明辨是非、处处留心才能捕捉到好新闻。
第四,要关注国际新动向。一些国际上的动向,由于和我国关系密切,需要我驻外记者和国内记者相互配合进行报道;有些国际上的重大动向,把握它是为了投入更大的报道力量,加强报道。总之,抓新动向要有全面观点。动向有正面和负面、积极面和消极面之分。抓负面、消极的动向,是化负为正,化消极为积极,促进矛盾的转化;抓正面、积极面的动向,是弘扬正面的东西,发展积极因素,促其健康成长。
(二)抓新事物。
新事物,是指社会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那些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能给人们指明前进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事物。一要善于发现新事物发现新事物,记者要有对新事物的敏感。二要敢于支持新事物。敢不敢支持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形诸文字,形诸报道,这是记者区别于一般干部支持新事物的特点。三要热情扶持新事物。
(三)抓新成就
抓新成就,是指抓各行各业的新成就,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成就。采访报道新成就的目的,在于通过活生生的事实,宣传党的正确领导,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威力,宣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宣传科学的成就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宣传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宣传我国国力的增强……以教育鼓舞全国人民,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报道新成就,一个是以小见大,从人们生活中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切入,以人民生活方面的小变化反映国家的大变化;二是以大见小。即以重墨着力宣传重大工程、重大项目的建设情况,以反映国家欣欣向荣的大好风貌。
(四)抓新风尚。
社会主义新风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抓新风尚主要是抓树新风的典型。在树新风中,先进个人和先进群体的典型作用,在于它具有广泛的群众性,能更好地表明我们社会文明的普遍程度。发现新经验,要靠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实际、群众、基层,是新经验的“源”。其次是传播新经验,传播内容主要是经验创造者和经验接受者;前者指经验创造人和经验本体,后者专指那些接受经验并付诸实践的对象。不对他们报道,经验报道就无从谈起。
传播经验的报道,在写作时,一要注意语言,二要注意表现手法。语言是思想的载体。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更好地反映经验,为读者易于理解和乐于接受,是应该很好考虑的问题。
(六)抓新人物。
在新闻宣传工作中,我们常说报道新人新事。这个“新人”,是一个内容较广的概念,凡是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的人物,都可以称做新人。先进人物和新人不是同一个概念,但先进任务一般都具有新思想、新道德、新风格、新创造、新事迹等几种特征,所以理应属于新人物之列。不仅属于新人物,而且是新人物的突出代表。抓新人物主要是抓先进人物的报道。抓先进任务报道的目的,在于弘扬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先进实际,使广大群众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在大面积上让更多的人提高到先进水平。
(七)抓新问题。
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抓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引起社会的关注,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促进矛盾的解决。旧矛盾解决了,新矛盾又在前头,矛盾不断地解决,推动着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
实际工作和实际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从新闻媒体所肩负的任务来看,记者应着重抓好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着重抓对实际工作有指导意义的新问题;二是着重抓对生活具有影响意义的新问题;三要着重抓对社会具有警钟意义的问题。
第十四章新闻线索
第一节发现新闻线索的渠道 【新闻线索】是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正式、扩展和深化的信息。它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新闻采访的方向。新闻线索的意义:
1、新闻线索提示哪里有新闻,促使记者进入对新闻的“有意注意”状态。
2、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活动的向导,使记者能迅速直奔采访的具体目标、采访对象。
3、新闻线索的质量可能决定新闻报道的质量。新闻线索的具体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它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缺陷:可信性有待证实;比较简略;大多只反映现象。
获取新闻线索主要有哪几种类型?简述它们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来源? 信息”,往往没有再做报道的必要。但是,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社会信息中便可能发掘出再生型新闻线索:只简要报道了新闻事件的梗概,需要进一步做详细的报道和说明;只报道了新闻事件的某一方面,而受众还期望了解其他的方面;已有的报道开掘不深,需要进一步揭示新闻事件的本质、意义;广大受众希望了解同已有报道相关的事物、人物等有关情况;已报道的重大新闻事件、新闻人物等,又有了新的变化或发展;补充有关事实内容,或变换写作形式,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再生型线索的主要来源: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新出版的书刊;新上演的电影、电视剧、戏剧等;各种广告;受众对社会信息的各种反馈:如来信、电话、建议或评论等;因特网或信息互联网络(3)“随机型新闻线索”是指新闻记者处处留心、随机捕捉的新闻线索。其特点是随机而遇、不期而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梢纵即逝;同时,可能因为中间环节过多,准确性低,有的甚至可能是面目全非。因此,要正确充分利用“随机型新闻线索”,新闻记者既需要具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及时把握,更需要深入采访,认真核实,力戒新闻失实。尤其是使自己成为“全天候记者”。随机型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街谈巷议;记者同人们的随意交谈;受众来信、来访电话中所接触的线索;记者在完成既定采访任务中所接触的线索;记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体验、感受等;另外,新闻机构通过各种奖励形式,促进广大群众积极提供新闻线索。此类新闻线索,可称为“有偿型新闻线索”。
第二节增强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是指新闻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或指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怎样培养新闻敏感?
1、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新闻不能脱离政治,新闻总是为一定政治服务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新闻敏感就是政治敏感在新闻问题上的反映。一个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越高,他的新闻敏感性就越强。
2、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新闻价值的新闻理论。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去研究各学科的理论,但不能代替各门学科的理论。因此,我们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在培养训练新闻敏感这个问题上,又特别要学习和性、多变性,就不可能在更广阔的空间去发现新闻。我们要掌握科学的现代思维方式了。思维方式有多种类型,其中对记者发现新闻最有用的是:多向思维、侧向思维、反向思维和比较思维、超前思维等。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构成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用以衡量、判断客观事物的变动是否能够构成新闻的标准或尺度。
第十五章新闻策划
【新闻策划】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通讯社新闻、报纸、杂志、广播电视节目等)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员工构成、内部管理、资产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进行运筹和规划。第一节正确认识新闻策划
一、新闻策划是不是制造新闻 新闻报道策划不能与制造新闻混为一谈。所谓新闻报道策划,是指在承认新闻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这一前提下的策划。新闻报道策划是按照新闻规律办事,实行新闻资源的最佳组合和配置,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它使我们的新闻报道在改造客观世界中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要正确认识三个区别和联系
1、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线索的区别与联系
两者是不同的概念,新闻报道策划不受某一具体线索的限制,可有的策划却是受某一具体线索的出动而酝酿成熟的。此外,即使那些不受某一具体线索限制的策划,在策划方案出台后,在实施方案过程中,也还要再去发现具体线索,方能完成采写任务。
2、新闻报道策划与“点子”的区别与联系
一次成功的新闻策划,往往是从有了好“点子”开始的。把策划等同于“点子”是把策划简单化了,但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必然联系,也小觑了“点子”的作用。
3、新闻报道策划与报道计划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记者在新闻报道策划中的位置和作用
一、位置:实施者与参与者 第一层次是总编辑策划。第二层次是部主任策划。第三层次是记者策划。
二、作为实施者与参与者的作用 一方面努力去完成总编辑和部主任有关新闻报道的策划;另一方面,开动脑筋,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抓住有意义的主题,精心策划,同时又关心全局,对整个媒体的新闻报道策划提出积极建议。
第三节新闻报道策划的具体运作
一、新闻报道策划的两种类型:报道型、报道兼其他活动型。
二、新闻报道策划要把握的环节 提高采访的自觉性。
2、熟悉采访对象。在同采访对象接触之前,应尽可能熟悉采访对象的一些情况。
3、学习的党的方针政策。情况是基础,党的方针政策是武器,是衡量一个事物的准绳。采访的过程,应该是记者学习、理解、消化党的方针政策的过程。学习党的方针政策要从准备工作开始。即使你对报道的有关方针政策已经很熟了,也不妨重温一下。常常有这种情况,在重温中受到启发,产生了新的主题,大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如果报道的是新问题,对这方面的方针政策又从未接触过,那就更需要学习了。并且,记者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不能满足于弄懂条文,要掌握精神实质。不然就会在新闻宣传中出现片面性。
4、充实新知识。根据采访对象不同的专业知识北京,有针对性地扩充新知识,是采访准备的一个重要环节。
5、准备一些新问题。把要问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准备好。
6、设计作战方案。采访如打仗,仗怎么打,从哪里开始,选择什么做突破口,怎样往纵深发展,怎样扬长避短,夺胜全胜,事前应设计作战方案。
7、物质准备。文字记者传统的物质准备,无非是采访本、钢笔、铅笔、名片、介绍信之类。今天还要加上:照相机、微型录音机、移动电话。远离编辑部的采访,还应带上必备的资料、书籍,以供随时查阅。是否做好物质准备,出发前要进行检查,不仅检查有没有遗漏应带的东西,还要检查带的东西有没有毛病。
为什么说临时性的采访准备和经常性的采访准备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采访准备工作有临时性和经常性的两种。所谓临时性的,指在接受某项具体报道任务时,根据具体报道任务的需要所进行的准备工作。这样的准备工作,目标明确,具体;所谓经常性的,指平时的积累,比如跑工业的记者,对工业生产的情况就要经常关心,经常积累,至于工业方面的政策和知识,也要注意学习。跑其他战线的记者亦然。这样的准备工作和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比较起来,目标虽然不那么具体,但却是报道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好了,一旦某项报道任务到来,再围绕具体的任务做准备,那就称得上是“锦上添花”了,是打有准备的仗了。如果碰到紧急任务,立即就要奔赴新闻发生的现场,没有时间去慢慢准备,也不会感到两手空空。还应该看到,记者的采访任务是一个接一个的,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也是一次接一次的,这些临时性的准备工作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反过来又充实了经常性准备工作的内容。这表过程中,记者还应当善于根据可能变化的实际情况,随即应变,适时做出必要的调整或补充,以求最圆满地完成采访任务。
第十七章访问规程
【访问】是记者通过与被访者的谈话,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方式。
访问,是记者经常的大量的采访活动。访问,是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环节。发现新闻线索、采访前的准备工作、开座谈会、观察等环节,都和访问有关。访问,是采访这门艺术中与人打交道的环节,是最能体现艺术的。记者应该如何提问?所谓开放型问题和闭合型问题?
1、访问中,记者所提的问题通常不宜太大、太空泛或太笼统。要善于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小问题,一个又一个地提问,并且记者始终要考虑如何提问才能更便于采访对象回答。常见的方法是:(1)由易到难。先提采访对象熟悉的、容易回答的问题,然后逐渐问到复杂的、有一定深度、难度的问题;而那些要害问题、敏感问题,往往放在访问的最后阶段提出为好。(2)由近及远。先从最近发生的事情问起,然后由及及远。这有利于引发采访对象的回忆或联想。(3)由此及彼。先从采访对象最熟悉、最有深切感受的话题谈起,然后旁及其他,弄清事物之间的联系。(4)由表及里。先从具体事实、具体情形和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问起,然后再深入探讨事物的本质。另外,记者还要善于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特点和根据访谈的不同阶段,恰当采用和灵活穿插开放型问题或闭合型问题。
2、【开放型问题】即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我发挥、畅所欲言,而不是采访对象明确回答某个具体问题。对于社会经验较丰富、善于表达的采访对象,或是采访对象已经充分进入角色,访问谈话渐入佳境之后,记者适宜多采用开放型问题。
3、【闭合型问题】即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点的具体问题,甚至有的只需回答“是”或“不是”。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或不善于言辞的采访对象,或是访问谈话的初始阶段,记者适宜多采用闭合型问题。闭合型问题尤其适宜运用与挖掘典型的细节和核实材料。
记者提问的方式有哪些?
1、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正面提问的好处是,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一般适用于采访领导、外宾或习惯了接受记者采访的对象,当然对有交情的朋友,更不需要转弯抹角。
2、侧问。有些问题,对第一次见面的采访对象正面提出来,效果往往不好,但可以侧面入手,经过迂回,再回到正面题目上来。
3、反问。即从逆向提问。这种方式运用得恰当,可以促使对方思考,非回答你不可,但要注意提的问题不要引起对方反感。
4、设问。为对方设身处地着想,提出一些假设的问题,启发对方思考,帮助对方会议。要设问得好,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工作经验。但在设问时,要注意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对方,诱使对方按照自己设想的一套去谈。
5、追问。这是提问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把握事物的矛盾,循着对方谈话的脉络,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弄个水落石出。但要注意不要把追问变成追逼。
6、故问。即明知故问。这是为了从多方面印证某个问题采取的一种策略。电视采访明的故问,往往是借采访对象之口向观众做出某种交待,这比记者直接说出来似乎更好一些。是比较重要、为读者关心的问题,表明编辑部重视的程度,有利于影响舆论。
为了解情况、搜集材料而召开的座谈会,有哪些好处?
1、有利于较快地掌握各方面的情况。
2、有利于迅速搜集各方面的反应。
3、有利于了解争论双方的意见。
4、有利于弄清事实真相。
5、有利于解决某些矛盾。
局限性:有些不便扩散的问题,就不便放在座谈会上谈;还有些问题,需要细谈,座谈会人多,每人发言的时间有限。第二节怎样开好座谈会
1、参加座谈会的人,要慎重选择。
2、参加座谈会的人数要看具体问题而决定。
3、为了收到好的效果,要开有准备的会。
4、要开展讨论。
5、要善于启发引导。
6、自始自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精
五、观察中联想
1、纵向联想,即历史的联想。
2、横向联想,即同类事物之间的联想。
3、纵横交错的联想。
第二十章追踪采访
第一节追踪采访的特点
1、这为了回答报道给读者留下悬念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2、又是根据读者提出的问题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3、还是为了根据读者提供的新闻线索所进行的一种采访。
4、并且是和着眼事物新变化、新发展的一种采访。
5、可见,追踪采访不是简单获取信息的那种采访,它是记者沿着事物发展轨迹所作的一种深层次的采访,一种弄清底细的采访,一种寻求新答案的采访。
6、一般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新闻,多数表现为一次性的,追踪采访写出的报道,往往突出问题,有一性的,但多数是多次性的,连续不断的,层层递进的,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
访的要求
1、排除思想障碍 思想障碍之一:提问是“给领导出难题”
思想障碍之二:怯场
思想障碍之三:把记者分成三六九等
2、要做充分准备
3、竞争表现在“抢”字上
“三抢”:抢座位、抢提问、抢发稿
第二十二章突发事件的采访与报道
【非突发事件】是指那些人们预知的,安排好的,在正常情况下发生的事件。
【突发性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带有异常性质、人们缺乏思想准备的事件。
新闻媒体重视突发事件的采访报道的原因:一是因为重大突发事件关系重大,二是因为受众关注,三是因为这方面的报道能起到及【旅行采访】是指记者选择特定 的路线,以旅行方式在沿途进行 的采访、考察活动。这是一种流动性大、见闻广、带有一定艰险性,但却富有魅力和情趣的一种采访活动。把采访、考察的成果写成的通讯,就旅途通讯。旅途通讯不仅包括旅游通讯,还包括非旅游通讯。
旅途通讯的五种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中外文化交流价值、美学价值 旅行采访的要求:
1、精心策划;
2、重大的旅行采访活动,出发前要作好思想、知识、物质以及前后方的联络与配合等各方面的准备;
3、把“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结合起来。
4、两个依靠:依靠沿途党委和政府,依靠各地群众;
5、要有持久吃苦的精神;
6、一路走,一路写。对旅途通讯写作的要求:
1、总体构思。总体构思包括总的主题思想,大的框架,要达到的7、借问。即借别人对某人某事的评价,想采访对象提出来,请采访对象答复。
8、激问。就是通常所说的激将法,提出带刺激性的问题,激得对方不答便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激问只在一种很特殊的情况下才使用。
所谓记者在采访中的积极思考是如何体现的?
1、采访对象是否有情绪、或对某个问题很敏感,是否说了心里话,是否有埋伏?
2、这件事或这个人的特点是什么,谈话中体现得怎么样?
3、已经获得的事实材料哪些内容还要深入采访,应如何深入探询?
4、重要的问题是否弄清楚搞详细了?关键性的内容、个性化语言等是否记准了?
5、访问的后期要初步考虑可以表现什么新闻主题,采用什么新闻体裁合适?
6、据此,认真考虑已掌握的事实材料是否够用,是够还缺些什么需要继续询问?
采访中,记者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热情的方法有哪些?
在采访中,记者在专心倾听的同时,还要适时做出反馈,以不断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的热情。常用的方法有:
1、以表情示意。记者可以通过真挚的表情即“形体语言”向采访对象做出反馈。诸如:点头;手势示意;发出会心的微笑;表现出关注的神情;或者是体现理解、同情、赞赏等神情。
2、目光交流。目光交流可以使记者同采访对象保持心灵上的沟通,传达反馈信息。
3、简短的赞语。在专心倾听采访对象谈话的过程中,特别当他读了一段时间后,记者不妨适时地以“是”、“对”或“有道理”等简短的赞语加以呼应,以提高对方谈话的兴趣。
4、适时的插话和提问。根据访问现场情况,记者适时地简要插话或提问引导,也是不断激发采访对象谈话热情的有效方法。但记者插话或引导要合时宜,不要轻易打断采访对象的谈话,应适时利用对方谈话的停顿、间歇的机会进行。必要的插话或引导也不要长篇大论,不要喧宾夺主。
第十八章开座谈会
区别于个别访问,【开座谈会】是记者邀请一些人,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本着同一主题向参加座谈的人进行采访。
第一节开座谈会是行之有效的采访方法
开座谈会,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报道座谈会,座谈会本身就构成新闻;二是通过座谈会了解情况,搜集资料,不报道座谈会本身。
报道以座谈会的形式出现,通常神。
7、座谈会结束后,记者要及时整理好材料。对会上的发言进行分析与综合;二是如果需要,有的马上要写成报道,或写成内参;三是在座谈会上谈得不清楚或不深的问题,可以通过个别访问来解决;四是调查会上发现了新闻线索,会后要跟踪追击……
第十九章善于观察
第一节对观察的基本要求 对观察的6点基本要求:要敏锐、要独特、要准确、要抓住要害、要抓特点、要深刻。
一、观察要敏锐
记者这种职业,要求他观察问题非常敏锐,对每天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迅速做出反应。这不只是为了表明态度,更重要的是要及时引导舆论,引导受众。
二、观察要独特
独特,是指记者在观察事物时要有独特的视角,不流于一般。视角独特,才能见人之未见,才能得影。
三、观察要准确
观察要准确,是指我们观察事物时要符合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走样。准确,是新闻报道的第一位要求。
四、观察要抓要害
抓要害,即抓主要矛盾。记者在观察问题时,一眼就能抓住要害,才能高人一筹。
五、观察要抓特点
这是基于新闻报道的需要。每一篇报道都应该有自己特点的东西。读者不喜欢一般化的东西。只有抓住特点,才能区别事物。
六、观察要深刻
新闻报道不光要求事实的真实,还要求本质的真实。第二节观察术
一、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
二、粗细结合,以细为主。
三、用眼睛调查数据。
四、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
在观察事物时,要注意抓特征。这是新闻报道所要求的。报道中揭示出事物的特点来,才能区别其他事物。一般化的报道,就没有把事物的特点揭示出来。怎样抓事物的特征?孤立地看一个事物,不易抓住特征,这需要把同类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纵的比较,即时间顺序的比较,历史的比较。
横的比较,这个人同那个人比,这件事跟那件事比,这个单位同那个单位比,这个地区同那个地区比,中国同外国比。
通过纵横比较,连贯起来思索和观察,特点和差别就可以找出来。比较要有可比条件,把条件大体相同的同类事物放在一起比。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放在一起比,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把条件相差太悬殊的两件事放在一起比,虽是同类事物,但说服力不强。有头有尾的。这样的报道独具魅力,引人注目。
第二节追踪采访的种类
一、人物追踪采访
1、追踪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
2、两种类型:单一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单一,采访较易;另一种是众多的人物追踪采访,线索繁多,采访起来较难,要靠集体力量。
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有新闻通讯、专栏的组合报道形式等
二、事件追踪采访事件追踪采访,一般是在事件发生后,为弄清事件发生的真相,追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和结局,所进行的采访。这是一种进行式的采访。这种采访写出的报道也是进行式的,有头有尾,有过程,有矛盾,有冲突,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三、其他追踪采访
除人物追踪采访、事件追踪采访外,还有问题追踪采访、新事物追求采访、名胜名城追踪采访等。
(五)采访种类与积累资料篇 第二十一章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的采访
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是当今世界新闻领域两个不同的称谓,但实质没有多大区别,二者都是有关机构或个人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提供情况的一种方式,都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一种展现,都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两者的差异还包括这样的内容:记者招待会可以发布新闻,也可以不发布新闻,纯属礼节性的招待记者,新闻发布会则必须发布新闻。
第一节记者招待会和新闻发布会简史
第二节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采访的特点和要求
一、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的特点
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是举办一方——即“新闻源”,经过充分准备,主动向记者发布新闻的一种形式。记者采访,一般都是记者主动去找“新闻源”,而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则是“新闻源”主动邀请记者,向记者发布新闻。其次,“新闻源”不是向个别记者发布新闻,而是面向新闻界,向一批记者发布新闻,向一个记者群体发布新闻。这个群体,包括中外记者、各种媒体的记者。第三,“新闻源”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一般一至二小时。这些特点,决定了记者采访记者招待会或新闻发布会要有很强的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
【所谓参与意识】是指记者不能因为“新闻源”棉队一批记者发布新闻,又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发布新闻,记者面临着一个竞争的问题,要有很强的竞争其实,把握时机提问。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时传递信息,促进问题解决的作用。
第一节突发事件的种类和特点
一、突发事件的种类
1、突发的自然灾害事件。这类事件包括地震、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沙暴、台风等
2、突发的政治事件。武装冲突、武装起义、国家元首被刺杀等
3、突发的恶性交通事故。火车相撞、飞机失事、车祸等
4、其他,如火灾、劫机、爆炸等。
二、突发事件的特点
1、突发性
2、异常性
3、破坏性
4、紧迫性
第二节对突发事件采访的要求
一、关心形势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从渐变到突变的过程,有些突发事件在突发前是有征兆的。
二、反应灵敏
不少突发事件是人们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的,为此要求记者在事件发生后反应敏锐,迅速判断实践的性质和新闻价值,及时调整采访任务,投入报道。
三、有紧迫感
突发事件的采访,具有紧迫性,特别是那些严重危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件,关系国家命运前途的事件,往往十万火急,要求记者有紧迫感,打破常规,迅速奔赴事件发生的现场,突击进行采访。
四、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第三节突发时间的报道
1、关于急报、缓报、不公开报的问题
急报:大多数突发事件,包括重大突发事件,都是可以公开报道的,而且要急报,分秒必争,尽快把信息传递出去,让人民知道,让党知道,让政府知道,以便采取对策。
缓报:有些重大突发事件,情况一时不明,从政治上考虑,缓一点报,也是需要的。缓报不等于不报,而是弄清楚情况后再报。不公开报:这种情况是极少数的。凡不宜公开报的,应写成内参,向党或政府反映。
2、关于如实报道的问题
采取如实报道的方针,既是对实际负责,也是对历史负责。
3、关于从积极着眼报道的问题 报道突发性的自然灾害,一方面要报道人民生命财产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遭受损失的情况,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要报道党和政府怎样领导人民抗灾救灾,重建家园的情况。报道前者,是为了让人们认识灾害的破坏性、严重程度,对灾害不掉以轻心;报道后者,是为了鼓舞人民群众的斗志,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把坏事变成好事。
4、关于“后者居上”的问题
第二十三章旅行采访与旅行通讯 目的等。需要利用系统思维。
2、写作的着重点:写特点,写变化,写发现,写问题。
3、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熔为一炉,既给人以思想的启迪,又给人以知识,读起来行为盎然。
4、表现手法:叙述、描写、议论、抒情
5、表现形式:不拘一格,注意创新
6、第一人称。
第二十四章隐性采访
【显性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完成一定的采访任务而亮明自己的身份和意图的一种采访形式。【隐性采访】是指记者为了完成某一特定的采访任务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的一种采访方式。又叫“秘密采访”或“暗访”。
第一节隐性采访的必要性
社会情况是复杂的。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用显形采访的办法不灵,采访对象不仅不会推心置腹地同记者讲真心话,反而心生疑窦,多了戒备,从而设置种种障碍来对付记者,使记者了解不到真实情况。在这种时候,隐性采访这种方式能达到了解真实情况的目的。运用隐性采访这种方式是有条件的。
第二节隐性采访的类型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类型
1、侦察型
在今天,更多地表现对人民内部某些违法犯罪行为的侦察,或者说对社会某些阴暗面的侦察。
2、体验型
是指记者作为被服务的对象,去体验某些服务行业的工作,不亮明记者身份。
3、验证型 先明察后暗访
二、隐性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1、暗访与明察的关系,把暗访与明察结合起来,无论是暗访,还是明察,都有一定局限性,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使之全面。
2、要处理好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关系。
隐性采访有显性采访不可代替的作用,但不能滥用。它要受两个制约,一是法律制约,二是道德制约。不能借口隐性采访,任意侵犯公民的名誉权、隐私权。涉及危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涉及违法犯罪的事情,是可以“偷拍”的,因为这是舆论监督赋予记者的权利。即使不是新闻记者,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他也有责任来维护公众利益,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如果不是涉及公众利益的个人隐私,“偷拍”就违反了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另外,还要注意不要侵犯企业法人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五章积累资料 第一节积累资料的目的
1、为采访报道服务
2、为将来在一定时候写专著作准备
第二节长期坚持方法多样
第三篇:农村学前教育采访资料
2011年8月4日10时,市教委主任周旭将与广大网民就重庆大力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进行在线交流,欢迎网友提问。[2011-8-1 10:00:00]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重庆市政府网在线访谈。[2011-8-4 10:04:11]
主持人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有效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引起了网民的广泛关注。去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今年6月30日,我市又制定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2011-8-4 10:04:46]
主持人 今天,我们邀请到市教委主任周旭接受重庆市政府网专访,就我市“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进行现场解读并回答网民提问。参加此次在线访谈的嘉宾还有市教委基教处处长邓沁泉,市教委基教处副处长吴薇,欢迎你们。[2011-8-4 10:04:59]
周旭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很高兴到重庆市政府网与大家一起来探讨我市学前教育发展有关问题。首先,我代表市教委,感谢大家对我委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欢迎我们的网友能够给我们提问题,我们也尽可能的把问题回答清楚。[2011-8-4 10:08:22]
主持人 国务院、市政府都出台了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并把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一项紧迫任务。请问周主任,为什么要把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放在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1-8-4 10:08:38]
周旭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重基础。学前教育就是基础中的基础。对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可以用“三个工程”来概括。[2011-8-4 10:09:57]
周旭 首先,发展学前教育是事关人的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在过去的认识上重视还不够。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学前阶段是人的体格发展、语言发展、习惯养成、潜能开发的关键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将为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011-8-4 10:10:11]
周旭 其次,发展学前教育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学前教育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第一阶段,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够一开始就接受公平的良好的教育,发展好学前教育,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2011-8-4 10:10:28]
周旭 第三,发展学前教育是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的战略工程。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如何能够让学前教育作为一个基础性的教育,我们如何把它做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强调,“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发展好学前教育,对于提高重庆市民的整体素质、增强重庆核心竞争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2011-8-4 10:10:43]
周旭 所以,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前,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都把学前教育的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抓好抓实。[2011-8-4 10:10:59]
主持人 “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在全国都普遍存在。请问周主任,重庆学前教育发展的现状怎样?主要存在哪些问题? [2011-8-4 10:12:52]
周旭 直辖以来,我市学前教育得到稳步发展。但是,学前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目前,全市在园儿童70.9万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但低于同为直辖市的京津沪和其它发达地区近20个百分点。[2011-8-4 10:15:05]
周旭 主要问题体现在“四个不足”:一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均衡,部分区域规划布局滞后,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匮乏;二是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不能满足公益、普惠的要求;三是财政投入不足,社会力量投资规模偏小;四是幼儿教师数量不足,师资素质有待提高。[2011-8-4 10:15:23]
主持人 请问周主任,在“十二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目标任务是什么? [2011-8-4 10:16:11]
周旭 我们学前教育发展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十二个字,那就是“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具体地讲,到2013年,我们要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乡镇中心幼儿园或中心校附设幼儿园,城镇普惠性社区幼儿园达到城镇幼儿园总数的60%;全面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78%,基本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2011-8-4 10:18:02]
周旭 到2015年,我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0~3岁婴幼儿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保教质量明显提高。[2011-8-4 10:18:53]
主持人 高质量学前教育的关键是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幼教教师队伍下面请周主任介绍一下,我市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上有哪些主要措施? [2011-8-4 10:20:24]
周旭 应该说我们在“十二五”的整个教育发展规划中是非常强调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关于“十二五”幼儿师范的教师队伍,我们也有一个专门的优化规划方案,《关于“十二五”期间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将着力从三个方面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 [2011-8-4 10:21:50]
周旭 一是加大对6所高师院校、30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扶持力度,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努力培养“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的幼儿教师。[2011-8-4 10:22:07]
周旭 二是建立4个市级、40个区县级幼儿教师培训基地,三年内对全市3万名幼儿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确保每人完成不少于216学时的培训。[2011-8-4 10:22:24]
周旭 三是建立学前教育奖励表彰机制,每年表彰100名幼儿园优秀园丁,五年内培训学前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科带头人各100名、市级骨干教师500名、区县级骨干教师2000名,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优秀幼儿教师群体。[2011-8-4 10:22:37]
主持人 谢谢周主任。我现在给各位网友提醒一下,大家可以在重庆市政府网在线访谈专栏里,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直接跟市教委周主任和市教委基教处邓处长、吴处长进行交流,移动用户还可以向市政府网站发送短信提问,短信号码是:12345,内容为“zxft”+问题,通过这些方式都可以参与。[2011-8-4 10:23:26]
已经有很多网友在向周主任提问题了,现在就请周主任与网友进行在线互动交流。[2011-8-4 10:24:07]
网友:农村幼儿园很少,交通又不方便,农村上幼儿园难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2011-8-4 10:25:22]
周旭 农村地区“入园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学前教育资源的普遍不足,因此,扩大资源是当前农村地区发展学前教育的首要任务。未来五年,我市将通过以下四种途径来化解农村地区“入园难”问题。[2011-8-4 10:25:57]
周旭 一是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有建园需求的地方,适度新建一批幼儿园。
二是采取“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方式,支持乡镇和村委会充分利用闲臵的校舍和富余公共资源改扩建一批幼儿园或幼儿班。[2011-8-4 10:26:11]
周旭 三是依托中心小学附设一批幼儿园,依托村校附设幼儿园或幼儿班。
四是在人口稀少的偏远、贫困山区,依托乡镇中心幼儿园,提供灵活多样的学前教育服务,确保每一名农村适龄幼儿都能进幼儿园。[2011-8-4 10:26:25]
网友:我有点担心,目前在农村大量的建设幼儿园,会不会像以前的一些希望小学一样,过几年就没有人去读书了? [2011-8-4 10:28:35]
周旭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编制学前教育“十二五”建设规划时就已经考虑到。一方面,我们按照“农村以改扩建为主、适度新建”思路,积极稳妥地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在三年时间内,通过新建和改扩建,确保我市每一个乡镇至少有一所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附设幼儿园。[2011-8-4 10:29:28]
周旭 另一方面,我们将严格按照“集约资源、节约成本”的原则,严格规范幼儿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布局幼儿园校点,认真测算校点规模,防止因大量新建幼儿园造成教育资源闲臵浪费或产生新的教育债务。[2011-8-4 10:29:55]
网友:我在重庆打工好多年了,请问周主任,我的娃儿以后能不能在我们住处附近上幼儿园哟? [2011-8-4 10:31:11]
周旭 这位网友家长请放心,你们担心的问题也是我们正着手要解决好的问题。
保障每一个儿童都有幼儿园上,是我们的重要职责所在。随着重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将大量增加。我们将严格按照《重庆市城乡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导则》设臵幼儿园(点),并结合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和户籍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学前幼儿生源预测机制,重点在旧城改造、公租房建设以及二环内主城拓展区,合理设臵幼儿园,满足新增城镇人口、转户居民子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其他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园需求。[2011-8-4 10:32:27]
网友:如今想上优质幼儿园,得提前一两年排队,还不一定报得到名。听说有的家长娃儿都还没生就要到好的幼儿园去报名,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2011-8-4 10:33:29]
邓沁泉 你反映的这一问题我也听说过。这说明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给予了很高的期望,都想孩子一开始就接受到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亟待提高。我们想一个是要鼓励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水平。同时,也要正确的看待幼儿园办学的质量和水平,不要盲目追跑所谓的名校、名园。[2011-8-4 10:40:32]
邓沁泉 在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质量这方面,我们有这么一些思考:一是支持本地的优质幼儿园通过兼并、联办、办分园等形式,实行优质教育资源的集团化管理。[2011-8-4 10:41:52]
邓沁泉 二是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重点引进和培植一批优质幼儿园,扩大优质资源的覆盖面。三是开展城乡幼儿园帮扶活动,加强城乡幼儿园园长、教师双向交流,发挥好优质幼儿园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加强对各级各类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和指导,促进学前教育整体水平不断提高。[2011-8-4 10:41:57]
网友:我市有许多楼盘,没有按照规定配套建设小区的幼儿园和学校,想问一下教育部门在规范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2011-8-4 10:42:40]
邓沁泉 这位网友提得很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是城镇幼儿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建小区规划配套幼儿园,这是一项强制性的政策,国家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和使用,有着明确的规定。所有的小区都应该按照建设规模、入住人口的数量来配套与之相匹配的学前教育资源。我市将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 [2011-8-4 10:44:37]
邓沁泉 一是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建设上,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到与小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对未按规定配套幼儿园的小区,规划部门不予审批,建设部门不予验收。二是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使用上,将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由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三是在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上,严厉禁止挪作他途,我市将对闲臵和挪作他用的小区配套幼儿园进行清理整顿,恢复办园。[2011-8-4 10:45:46]
网友:周主任,请问私人办幼儿园需要哪些手续,政府有没有什么优惠政策? [2011-8-4 10:46:40]
周旭 谢谢这位网友对重庆教育的关爱与支持。公办、民办并举是学前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我市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鼓励支持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办民办幼儿园,或者申办其他类型的幼儿园都有准入的标准和申报的程序,请有需求的社会团体,或者个人要向当地政府教育部门进行咨询,主要涉及的政策有这么一些: [2011-8-4 10:49:14]
周旭 2007年,我委出台了《重庆市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管理办法》,对园点的规划布局,办园资质和申请程序、办园标准都作出了明确规定。2008年,我市就出台了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十条”政策,这次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对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2011-8-4 10:50:23]
周旭 比如,在民办幼儿园新建、改扩建用地上,可采用划拨方式取得,在一些行政性、服务性收费及供电、供水、供气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教育劳务收入,可免征营业税。又如,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并给予适当倾斜。[2011-8-4 10:50:40]
周旭 当前,市财政局、市工商局及市微型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等相关部门还在进一步研究出台将民办幼儿园纳入微型企业扶持的办法,这将为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融资平台。投资举办幼儿园正当其时,我们鼓励并积极支持企业、公民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办民办幼儿园,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2011-8-4 10:51:00]
网友:周主任,我是一名民办幼儿园教师,在评定职称等方面我们和公办幼儿园教师有哪些不同? [2011-8-4 10:51:47]
周旭 民办园幼儿教师是幼儿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按照国家和市政府相关规定,切实保障民办园的幼儿教师合法权益。[2011-8-4 10:52:36]
周旭 在工资待遇上,我们将配合有关部门尽快完善相关政策,确保民办园幼儿教师按照劳动法相关规定获得的“五险一金”,以及工资待遇的按时足额发放。这些政策规定,还将纳入对民办幼儿园办园评估。[2011-8-4 10:52:45]
周旭 在评优晋级上,我们将进一步推行民办幼儿教师人事代理制度,确保民办园幼儿教师在职称评定、评优晋级等方面享受公办园幼儿教师同等待遇。[2011-8-4 10:52:53]
周旭 在专业素质提升上,民办幼儿园教师将与公办幼儿园教师一样免费接受业务培训,并纳入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管理体系,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2011-8-4 10:53:03]
网友:政府文件中多次提到普惠性幼儿园。请问普惠性幼儿园是什么样的幼儿园?它的普惠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2011-8-4 10:54:40]
周旭 “普惠性幼儿园”是一个新生概念,它至少包括三个类型的幼儿园:一是公办幼儿园;二是集体或单位举办的公办性质幼儿园;三是提供普惠性服务的民办幼儿园。[2011-8-4 10:55:16]
周旭 “普惠性幼儿园”应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达到市教委规定办园基本标准;二是面向社会大众招生;三是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接受政府指导价。因此普惠性幼儿园一定是公益的、有质量的幼儿园,其收费将不高于同类公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这点请广大网友放心。[2011-8-4 10:55:22]
网友:我是一个民办幼儿园的园长,请问如果要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将有哪些支持政策? [2011-8-4 10:56:27]
周旭 其实这个问题刚才已经讲到了,主要是要办普惠性的幼儿园,首先要达到办园的标准,同时是要针对广大民众的家庭幼儿招生,再就是收费要与国家公办园的按级收费标准一致,同时政府也给予政策所规定的经费和支持。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是缓解当前“入园贵”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引导更多的民办幼儿园办成公益的普惠性幼儿园,并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2011-8-4 10:56:51]
周旭 在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方面,我们将对其采取减免租金、实施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适当奖励,并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上给予专项补助。[2011-8-4 10:57:03]
网友:如果家庭比较贫困的儿童,如果想上幼儿园,政府能不能给予相应的资助? [2011-8-4 10:59:21]
周旭 幼儿园的学前教育现在没有纳入义务教育,当然市政府考虑到城乡困难家庭幼儿入学的一些实际情况,所以已经在市政府出台的加快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决定中提出了要对城乡低保家庭幼儿、孤儿和残疾幼儿等学前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将给予生活补助,经费由市和区县(自治县)财政按比例共同分担。我们支持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逐步减免在园贫困幼儿保教费,提高生活费补助标准,确保贫困家庭幼儿不因贫困而失学。我们也希望社会各界、企事业单位及个人捐资助学,帮助贫困家庭儿童接受学前教育。[2011-8-4 11:01:47]
网友“伤不起”:目前幼儿园的赞助费太高了,而且不断在上涨,人民群众有点“伤不起”的感觉。请周主任交流一下这个问题。
[2011-8-4 11:04:24]
周旭 学前教育是非义务阶段的教育,公办幼儿园将按照国家幼儿园等级与收费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实施等级管理和收费政策。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核算,收费备案”制度。[2011-8-4 11:08:37]
周旭 学前教育资源不足“入园难、入好园更难”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市一级幼儿园220所,占幼儿园总数5.4%。随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我们在努力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同时,也积极采取措施提升各级各类幼儿园办园质量。[2011-8-4 11:11:25]
周旭 一是扩大普惠学前教育资源,二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三是加强收费管理。通过3-5年的时间,逐步解决学前教育老百姓所关心反映的问题和矛盾。[2011-8-4 11:12:15]
周旭 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各级政府加大投入推进的事情,我们也在市级财政中今年拿出了3亿元,区县级财政也在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前不久我去合川的时候,合川就启动了15个园的建设。永川提出来三年学前教育一年完成,就是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同时我们也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支持,目前我们也争取到了开县、云阳、酉阳、黔江、巫溪等五个区县纳入国家中西部学前教育推进试点项目,也争取到了中央的专项资金4000万,加上地方配套资金,在这五个地区要新增17个幼儿园,解决近5000农村适龄儿童入园的问题。这项工作我们还要积极做,还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对我们的支持,因为我们贫困家庭的幼儿和流动人口的子女入园,新建园区的建设,改扩建还有包括幼师培训都需要资金,我们也希望继续加大力度向中西部转移。[2011-8-4 11:13:48]
网友:现在一些中班、大班在布臵家庭作业,小孩一天到晚在幼儿园不是在玩而是学习,感觉负担太重了。[2011-8-4 11:14:42]
周旭 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是严重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都是要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让孩子享受快乐童年,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2011-8-4 11:15:37]
周旭 2007年,市教委出台了《重庆市幼儿园一日活动行为细则(试行)的通知》,对幼儿在园的生活、运动、游戏、学习等活动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促进幼儿心身健康和谐发展。在整个学前教育阶段,都不得布臵家庭书面作业。[2011-8-4 11:15:50]
周旭 我们坚决反对那些拔苗助长、违反儿童身心健康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市教委将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加强对幼儿园保教常规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我们也希望各位家长改变“上幼儿园就必须识字算术”的错误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有一个快乐、幸福的童年。[2011-8-4 11:16:10]
网友:现在一些人租一间房子、随便请一两个人就办一个幼儿园,完全是为了赚钱,你们怎样管理? [2011-8-4 11:17:03]
周旭 随便租一间房子,随便找几个人就办一个幼儿园,这个情况肯定是不对的。幼儿园办园有准入的标准,市教委也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出台了《幼儿园登记注册管理办法》,也出台的关于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通知等文件,同时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也对办园许可要进行前臵的一些检查,在安全环境、消防设施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政策要求,所以随便租房找几个人办园的情况是不能够取得幼儿园的办学许可证,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那就属于非法办园,需要整改,如果整改也不能够达到标准的,继续非法办园的就要依法予以取缔。[2011-8-4 11:19:29]
网友:同样都是公办幼儿园,但是幼儿园之间的收费有时候会相差一两百块钱,他想问一下这是什么原因? [2011-8-4 11:20:22]
周旭 按照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合理分担教育成本的原则,2009年底,经市政府同意,市教委、市财政局、市物价局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公办幼儿园收费行为的通知》,将原卫生保健费、专项教育实验费和代收费中的水电费、学习用品费、文娱活动费、体检费、卧具折旧费等7个项目归到保教费中,开设伙食的收取伙食费,在正常在园时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理由再收费任何费用。[2011-8-4 11:21:13]
周旭 目前我市公办幼儿园实行按等级收费制度,示范、一级、二级、三级幼儿园保教费的收取标准分别是每人每月500元、400元、300元、200元,伙食费每人每月100—260元/不等。目前,我们有33个区县在此标准基础上,收费下调20%—50%。民办幼儿园按照教育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价格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后执行。[2011-8-4 11:21:30]
主持人 网民提问非常的积极,参与我们的在线访谈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在市政府网站在线访谈专栏里,可以在线提交自己关心的问题,可以直接和市教委的周主任进行一个交流,同时移动手机用户还是可以发送手机短信来进行短信提问,发送的短信号码是“12345”,内容就是“zxft 问题”,发送就可以了。[2011-8-4 11:21:47]
网友“幼儿教师评职称”:教委领导好,我是一名农村小学附属幼儿园的老师,今年在市职改办评职文件里规定里有五种可不受岗位控岗数申报职称高一级的情况,其中之一就是任职以来3次以上考核为优秀者,想请问一下这一条适不适合于初级职称申报中级职称,在年龄上有什么限制?今年把这个单独列出来有什么意义?感觉这好象为单位老教师评上职称做的一个规定。[2011-8-4 11:22:32]
周旭 目前,我市幼儿教师的职称评定纳入小学教师职务职称评审系列,各地按当地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岗位设臵和职数限制。因此,各地在市级职称评定的相关政策要求下,制定本地的具体评审办法。你的问题可以具体咨询当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2011-8-4 11:26:58]
网友:我是一名农村的幼儿园教师,具有职业中专幼师专业毕业证的学历,工作也有几年了,请问一下怎样才能取得幼师资格证? [2011-8-4 11:27:41]
周旭 我委每年在春季和秋季举办两次教师资格证书考试,你可以在当地教委报名,参加教师资格证书系列的幼儿教师资格考试,合格后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2011-8-4 11:29:44]
网友:我的小孩在私立幼儿园,每一个学期都需要交一些保险费,据幼儿园方面说是意外伤害之类的东西,而且学校规定是统一都要缴,想问一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2011-8-4 11:30:11]
周旭 教育部门的规定很明确,就是幼儿的各种保险费一律由家长自愿向保险公司缴纳,幼儿园不做硬性规定,本着自愿的原则。[2011-8-4 11:30:32]
网友柱子:幼儿教育感觉和学前教育不是一回事,因为学前教育是上小学一年前,不超过两年,小孩在2-4岁之间才上幼儿园,主要功能是有利于身心发展的方式来对小孩有一个照顾,教委在这方面是不是研究和考虑过? [2011-8-4 11:30:58]
周旭 这首先是一个概念性的问题,幼儿园是向3-6岁的幼儿进行集体的保育教育机构,主要的功能就是科学保育教育好孩子,同时为家长能够放心工作提供便利条件。幼儿园确实要遵循幼儿发展的身心规律和年龄特点,以游戏为基础活动,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快乐成长。我们也强调幼儿园不能小学化,把小学教授的一些知识下放到幼儿园,对于幼童来讲,最主要的是让他们能够身心愉快的在园里生活、成长。
学前教育也不等同于学前一年的教育,是对出生至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进行教育。为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规定,包括我们也出了一个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行为细则,已经很明确,学童在那儿该做什么、幼儿园该教什么、该怎样管理,这些都是非常明确的,也比较具体。[2011-8-4 11:33:56]
网友“请教如何选择幼儿园”:我的小孩马上要上幼儿园的了,但是在选择幼儿园的问题上非常伤脑筋,能不能请教一下周主任,如何来选择幼儿园? [2011-8-4 11:34:35]
周旭 幼儿园是要就近入园,因为本身小孩很小,接送也方便一些。当然,家长的这种心情我们是理解的,想上一些好的幼儿园,有的时候就舍近求远,但是我们认为实际上因为幼儿园的性质不是以学习知识为主,就是把孩子照看好,让孩子能够愉快的在那儿去生活、娱乐,所以这点我想随着市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随着不断的加大对幼儿园建设的力度和不断的改善学前教育的条件,包括办园的条件,进一步的去进行行业的治理,加大幼儿园标准化、规范化的建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在幼儿园之间有差距,但是这个差距今后会逐渐地缩小,所以我们还是建议大家遵循就近入园的原则,方便接送;二是选择有办园资质的幼儿园,三是考虑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特色等等。同时家长可以带着小孩一起实地考察综合了解,选择适宜的幼儿园。[2011-8-4 11:37:27]
主持人 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的在线互动环节就告一段落,现在我们再请周主任给网友说点什么。[2011-8-4 11:38:26]
周旭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任务也十分艰巨,市教委深感责任重大。在市委、市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周密策划,稳步实施,切实把这一惠及上千万百姓的重大民生问题解决好,加快构建“广覆盖、保基本、多形式、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非常感谢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同时也感谢网友们对教育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一定努力工作,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谢谢大家![2011-8-4 11:39:00]
主持人 非常感谢周主任回答网友这么多的问题,也感谢网友这么积极的参与。因为时间关系有些问题没有现场作答,我们将把这些问题提交市教委认真研究,大家共同努力,推动学前教育发展。本次访谈到此结束,谢谢大家![2011-8-4 11:43:42]
第四篇:高级新闻采访与写作资料
一、阅读与写作
《人民日报》上一篇口述新闻(文化遗产保护、日本地震/核电危机等)
1、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分析此文章是什么类型的新闻?此种类型文体有何特点(优缺点)? 答:是口述新闻。特点:
(此乃老师特色总结,跟以下ABC是一个意思)人物专访,记者整理 口述实录,新闻标题 说事议事,灼见真知 原汁原味,短时新奇
A由记者或当事人讲述,以主人公第一人称叙述为主要叙述角度,原生态的语言表达,不宜面面俱到 B适合会议报道、突发事件领导指挥发言等 C注意生动感人的细节
2、跟体验式报道或其他新闻有何区别或相同点?
答:体验式采访需要身临其境,身体力行,感同身受。需要记者换一个角色,带着采访主题来体验生活。体验式采访更贴近新闻源,展现最真实的材料。
3、改成常规消息报道该如何改?
消息:依照事实去写,不要随意加个人的评论和想法。一般新闻题材的格式为倒金字塔,不要有过多的累赘。
4、据此篇口述新闻写一篇评论。
二、论述
(范敬宜)什么是会议新闻
一般来说,会议新闻不容易写得有可读性,往往给人以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印象。但是那种认为会议新闻必然呆板、枯燥的看法是不全面的。范敬宜认为“会议上精神最集中,议论最集中,信息最集中,如果记者留心捕捉,细心研究,几乎每个会议都可以写出好作品来”。同时,他又建议说,要把会议新闻写活,新闻记者要有主动工作的精神,注意抓会议上鲜活的东西。
对典型报道的要求
1、可信。就是先进典型的事迹、经验要力求真实,有说服力,避免导向错误。这就要求宣传报道反映的事实全面、客观,防止顾此失彼和片面性。
2、可亲。以前,我们的新闻宣传塑造的典型往往是“高、大、全”的形象,要么是“完人”,要么成了“神仙”,不太讲究宣传艺术,报道不近人情,贴近性比较差。好的典型报道需要记者深入生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这也是范先生自己反复强调的“离基层越近,离真理越近。
3、可读。就是要写出文采来,“缺乏文采,就难以卒度”。这就要求记者在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但是,重视文采并非意味着滥用华丽的词藻。
三、学习体会
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收获、遗憾和建议
第三套试卷题型:改错+简答+论述+体会+写作
一、改错
1、故宫文物失窃案有什么错误?错词错句错字
2、对残疾人该如何描写、称呼?
对有身体伤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3、对涉及港澳台的报道有何原则?
.①香港、澳门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在任何文字、地图、图表中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其称作“国家”。尤其是多个国家和地区名称连用时,应格外注意不要漏写“(国家)和地区”字样。②对台湾当局“政权”系统和其他机构的名称,无法回避时应加引号,如台湾“立法院”等。不得出现“中央”“国立”“中华台北”等字样,如不得不出现时应加引号,如台湾“中央银行”等。台湾“行政院长”等均应加引号表述。台湾“清华大学”“故宫博物院”等也应加引号。严禁用“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称呼台湾地区领导人,即使加注引号也不得使用。
③对台湾地区施行的所谓“法律”,应表述为“台湾地区的有关规定”。涉及对台法律事务,一律不使用“文书验证”、“司法协助”、“引渡”等国际法上的用语。
④不得将海峡两岸和香港并称为“两岸三地”。.不得说“港澳台游客来华旅游”,而应称“港澳台游客来大陆(或:内地)旅游”。“台湾”与“祖国大陆(或'大陆')”为对应概念,“香港、澳门”与“内地”为对应概念,不得弄混。不得将台湾、香港、澳门与中国并列提及,如“中港”“中台”“中澳”等。可以使用“内地与香港”“大陆与台湾”或“京港”“沪港”“闽台”等。“台湾独立”或“台独”必须加引号使用。台湾的一些社会团体如“中华道教文化团体联合会”“中华两岸婚姻协调促进会”等有“中国”“中华”字样者,应加引号表述。.不得将台湾称为“福摩萨”。如报道中需要转述时,一定要加引号。
4、中华民国总统、行政院等的提法有没有错误?(如上)
5、现在新闻界在搞什么专项活动?
二、简答
1、采访提问的四点。
A一个原则:有效提问。A从尊重采访人开始B从共同话题开始C从打哈哈开始。B两个问题:①封闭式,“是不是”、“好不好”,能证实或澄清基本事实,进一步追问细节;把握采访方向,限制对方绕圈子②开放式,“怎么样”、“为什么”,适用采访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或知情人知晓事情具体情况,能使对方情绪放松。
C三个角度:①正面提问,提问到追问②反面提问③侧面提问,旁敲侧击
D四个不问:不提冗长问题,不提重复问题,不提漫无目的问题,不提伤人感情问题
2、梁衡的12345写作法。
A一杂拌儿:新闻战线上一位具有卓越成就的“多面子”
B采访两法:①掌握好“三点一线”——政策、形式、事实②出门跌一跤,也抓一把土。
C写作三得:①写消息七分肉三分骨②写通讯用“内核外延法” ③写评论要“大喝一声,慢慢道来。” D读懂四书:社会、大自然、历史、自己。
E五字口诀:形、事、情、理、典。形、事为实,情、理为虚,再加上用典。
3、体验式采访应注意些什么?
A要事先策划,记者的参与是为了获取更有力的事实,而非制造新闻,因此要把握住新闻真实性的底线。B要防止片面性,当记者进入某一角色后,不能被一人一事牵着鼻子走,产生片面的同情心和亲和力;而应站得高,看得广,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
C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既要积极主动、千方百计搞好新闻采访,又要途径正确、方法得当、行为规范。
三、论述题
范敬宜、梁衡认为写好评论的要点 ①范先生谈到:“群众中蕴藏着丰富的智慧。要想写好新闻评论,绝对不能仅仅翻书本、找资料,或者在书斋里苦思冥想,在网上搜索现成的事例,必须迈开双脚,到人民群众中寻找鲜活的思想、鲜活的表达、鲜活的语言。”他认为,作品要代表最大多数的人,要用最基层的事感动最高层的人,作者就必须“把根扎在最厚的土层里”,汲取“最肥沃的养分”。
②梁衡先生也曾经提出,一篇言论要写出个性,最低需要符合“四有”标准,即有一个属于自己悟到的新观点,有一个自己精心挑选的例子,有一个贴近的比喻,有与文件不同的语言。
四、学习体会
五、写作
1、校内新闻事件:就业洽谈会/答辩/毕业酒会等
2、国内外大事件评论
期末论文“攒”出来
又到了学期末的时候,因为学期末是撰写论文的“高峰期”,一些学生纷纷寻找撰写期末论文的出路。于是,许多学生交给老师的都是复制粘贴的产物,对于论文抄袭现象,学生也表示很无奈,“很多时候抄袭并不是因为不诚实,而是由于抄袭往往是唯一的出路。”
“攒”原意是聚拢、集中,现在往往是指用复制粘贴的办法摘抄别人的成果。很多高校的课程,都是以论文作为结业形式的,而很多课程往往集中在一起结束,这就造成了学生在一至两周的时间内要写出多篇论文,有的甚至要求在课程结束前完成,而且每篇论文往往规定参考书目和字数。一位同学向记者讲述了她在完成期末论文时的遭遇:这学期共有五门课程需要提交论文,其中三篇为专业课论文。每篇论文字数要达到3000字以上,表明参考材料出处„„没办法,大多是从网上找资料,再自己进行自由组合,或者把别人的论文翻译成自己的。
如此“攒”论文的大有人在,我们在谴责论文抄袭的时候,不禁要思考,大学生是否就写不出原创的论文呢?首先,网络的普及与信息时代到来。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不仅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更为他们抄袭论文提供了便利。用百度搜索关键词,就可以轻松在查询结果中选择合适的文章进行抄袭。在如此轻松的方式下,很少会有人去认真原创一篇论文。其次,学生学术水平有限。大家知道,学术论文必须以深刻的学术素养为基,一篇论文要写出独创的观点,没有深入的研究是不大可能的。学生原创了一篇之后,往往不如“攒”出来的精彩,自然拿不到高分,也就没人会去原创了。
对于论文的抄袭、拼凑,很多老师都知道但却没有解决之法。在明知道是复制、粘贴过来的文章,也会予以通过的原因有二:一是仔细看太麻烦,教师不愿“浪费”时间;二是不敢得罪学生,根据学校规定,学年末学生要给老师评教打分,不合格者会被解聘、扣奖金。
与其如此,不如改变一下期末考核方式。写一篇“攒”出来的专业论文,不如交一份心得体会、学期收获来得更有意义。无论是平时作业还是期末考核,一律堂上闭卷完成,绝不放到课后滋生麻烦。这样,对学生来说,他们不用“攒”了,哪怕是用了谁的文章、观点,也是他记忆的;哪怕是口水话,也是他自己的;还杀他们若干脑细胞,加快新陈代谢,有益智力开发;更让他们短时间内完成一门考试,也对课程有了思考。
第五篇: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一章:新闻采访
“采访”一词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
1、新闻采访定义:
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新闻写作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2、新闻采访的特点(与一般调查研究比较):
(1)目的的差异性:新闻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及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2)时间的限制性: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3)项目的突发性:面对突发事件。(4)需要的广泛性:职业、年龄、性别、经历、学历等等使人们对新闻有多层次广泛性的需求。(5)知识的全面性:配合人们需求,综合性应用学科,多联系。(6)活动的艰辛性
3、新闻采访的活动方式:
(1)个别访问(具体深入、主动权);(2)开座谈会(信息广、全,高效,中大型报道);(3)现场观察(主要方式)(生动细节,感染力);(4)参加会议(大量信息线索)(5)蹲点(升入调查,时间周期长);(6)查阅资料(解释性阶段);(7)改写(补不足);(8)问卷(令人信服);(9)电话采访(便利迅速,补其他采访之不足)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直接转载信息;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博客、MSN交流;查阅收集资料非即时:电子邮件;即时:qq,微信)
4、新闻采访从性质上分类:
(1)常驻采访: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时间长、题材广,全局观念,外语、社交能力,尊重文化差异);(2)突击采访: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进行采访活动(闻风而动,忙而不乱,经验和临场发挥能力);(3)交叉采访: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采访活动(避免重复找人、路途,投入少,收效高,统筹安排,主次分明);(4)巡回采访: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采访(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主题,要求思路灵活,高写作水平);(5)隐形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揭露性、批判性);(6)异地采访: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开阔眼界、取长补短)
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四个基本要求:从新闻工作的性质与实践要求出发,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通常概括为,坚持真实性、坚持思想性、坚持时间性与坚持事实求是说话。
1、坚持真实性:
(1)定义: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被称为准确性。
(2)具体要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五要素俱全:who、where、why、when、how)
2、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不能改变)
3、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却是无误(包括数字、历料、背景材料,小心引用,不确定不采用)
4、新闻中涉及的人物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5、讲究分寸、留有余地(两方面,既要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让人生疑。)
(3)新闻报道失实的原因:
客观:新闻不自由(媒体为党和政府垄断,失去了竞争对手),新闻体制不健全 主观(记者采访不足):
1、初步接触,不明要求;
2、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3、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4、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5、追求生动、合理想象;
6、急功近利、夸大事实;
7、移花接木、偷梁换柱;
8、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新闻失实三大坚持:(思想性、时间性、用事实说话)
2、坚持思想性:
(1)定义:思想性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取向;(2)思想性得以实现客观条件:传播信息;
(3)思想性强的关键:抓准问题(抓社会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4)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增强可读性(引而不发,含而不露;借用知识,纠正偏见;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3、坚持时间性:
(1)定义:时间性即及时迅速地报道新闻
(2)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
1、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
2、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
3、通讯、交通设备更新缓慢;
4、发行渠道的单一
(3)克服的环节:
1、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
2、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
3、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4、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
5、简化审稿制度;
6、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7、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4、坚持用事实说话:
(1)定义: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
(2)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1、新闻的本源是事实(事实是新闻最基本的内涵,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新闻一定得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2、事实胜于雄辩(事实具有不容置疑、无可辩驳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虚造的内容笼统、空洞)
(3)怎么用事实说话:
1、精选事实(这是较好用事实说话的前提和保证);
2、多细节,少议论;(议论要依托事实,成为点睛之笔,不能喧宾夺主;细节能传神);
3、多理解,少晦涩(深入浅出,扩大受众范围);
4、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感染力,要求事实即五“w”真实和形象背景真实)
第三章:采访的第一阶段(采访前期)
报纸的产生过程:兴趣(先天构成,后天培养)→敏感→线索→采访→写作→编辑→排版→印刷→发行→产品
1、新闻敏感的培养:
(1)定义:新闻敏感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即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能力(能力、主观、可培养)
(2)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称作记者的政治敏感或者叫政治洞察力;主要内容是当新闻事实出现时,记者应当马上将它们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编辑部的报道意图联系起来考察,看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发展当前形势有何积极意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新闻工作是一项政治性较强的工作,新闻记者应该以政治家的眼光和态度去认识事物,并从中掘取能够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进步的“珍宝”);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受众(指记者面对新闻事实要迅速估量出其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
3、迅速判断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找出被表象甚至假象掩盖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迅速判断在同一性质的诸多事实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迅速在对事件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对新闻事实发展的趋势和本质做出科学分析);
(3)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1、要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发现判别新闻的依据);
2、要立足全局看问题(把事实置于全局考虑、比较,鉴别出有价值的新闻);
3、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4、要不断增强知识素养(拓宽知识);
2、新闻价值的感知:
(1)定义:新闻价值是事实构成新闻诸要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可否成新闻的尺度;(尺度、客观、不可培养)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1、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即对人的影响力,是新闻价值的主要因素和核心因素(西方以趣味性为新闻价值的核心和基础,我们是重要性);
2、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平常人+平常事=0;不平常人+平常事=新闻;平常人+不平常事=新闻;不平常人+不平常事=重大新闻);
3、时新性:是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有时间性(快是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才有新闻价值),新鲜性(题材新鲜)两方面含义;
4、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这种接近主要指地理、职业、年龄、心理及利害关系等方面的接近);
5、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的基础和试金石,但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刺激和低级趣味);
3、新闻线索的获取:
(1)定义:新闻线索即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2)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1、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2、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3、通过记者的耳闻目睹;
4、通过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5、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6、通过互联网搜索;
(3)使用新闻线索时的注意事项:
1、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2、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3;讲究适宜,不要大材小用;
4、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4、采访准备的周到:
(1)平时准备:
1、理论的准备(政治理论);
2、政策的准备;
3、情况的准备(有多手准备新闻素材);
4、知识的准备: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地交谈;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有助于避免犯知识性错误;
(2)临时准备(针对一次具体的行动):
1、收集新闻事件和人物的相关资料;
2、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3、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整纲目目;
4、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第四章:采访的第二阶段(采访中期)
1、提问技巧的掌握:所谓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
(1)提问的三种形式:
1、正面提:即提问要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种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干部、学者、演员、运动员、外宾等;一般回答条理多,具体内容少,因此要有详细周密的大纲;
2、侧面探: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适用于想谈但一时对往事不能产生回忆的采访对象,方式有接近性启发引导,相似性启发引导,对比性启发引导;
3、反面激: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适用于因谦虚、顾虑、不屑等种种原因不愿谈的采访对象,方式有激问和错问(不可离道德太远);
(2)提问的注意事项:
1、提问宜简洁;、问宜具体;
3、提问宜间接;
4、提问宜深刻;
5、提问宜自然;
6、提问宜节制;
2、现场观察的注重:
(1)定义:现场观察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事实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即记者用眼睛进行采访,强调现场观察及是强化视觉功能;
(2)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作用:
1、能核实新闻事实的虚伪,增强新闻的可信性;
2、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3、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4、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条件,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5、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3)现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1、明目的(明确目的以集中注意力,提高效率);
2、多指教(提效率);
3、抓特点;
4、选地点(选择要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要选择适宜的视角,增强是视觉的敏锐程度,应尽量接近观察目标,缩短视觉的空间,避免其他感官干扰);
5、善用脑(抓住有价值的材料);
(4)当场笔录的强调:
要求:应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因为采访时记者要记住采访对象所述的事实和保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单靠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根本不行,得靠长时记忆,而一心不能二用)
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
1、记要点;
2、记易忘点;
3、记疑问点;
4、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5、记观察所得;
6、记记者的联想;
记录的注意事项:
1、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
2、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第五章:采访的第三阶段(采访后期)
1、验证材料的严密:
(1)原因:由于客观事物的错综复杂,加上采访对象或多或少地受到心理情绪、表达能力、周围环境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以及记者采访技能的不熟练程度等
(2)方法:
1、投入记者智力(不能直接通过采访对象验证时);
2、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三角验证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三个信息来源核准即当事双方,第三者(其他人),把事实差错消灭在采访阶段)
2、笔记整理的迅速:电话、录音、笔记
1、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
2、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坐上自己熟悉的标记,如△、☆、√等。
3、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分局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4,或是甲、乙、丙、丁,或是a、b、c、d。
4、剩余材料的积累:
每次采访所得的材料,真正用进新闻报道的只是一部分,许多材料则暂时派不上用场。此时,记者应当结合平时的材料积累工作,善于把这些暂时不用的材料累积、储藏起来,以供日后使用。(学习过程是材料和资料的积累过程)
(1)作用和意义:搞好材料或资料的累积的作用和意义在于: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未来;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2)搞好资料累积的方法:
1、勤奋读书、勤于摘录;
2、养成习惯、持之以恒(3)资料分门别类:纸质文本;电子文本原则:
1、指向原则(即收集资料应该有明确的方向);
2、优越原则(善于分析资料,去粗取精)
3、统筹原则(即对资料要从上下、纵横各个方面统筹兼顾);
4、价值原则(收集的资料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5、及时原则(发现有用的资料应立即做成卡片);
6、认真原则(资料的准确性力求丝毫不差);
7、全面原则(对某一问题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
8、求新原则(注意收集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
9、系统原则(即要求系统整理、合理编码);
10、持久原则(即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
第六章: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 新闻写作的八大环节:新闻主题,新闻材料,(新闻角度,新闻语言),新闻结构,新闻导语,新闻背景,新闻结尾
1、新闻主题:
(1)定义:即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2)新闻与主题:
1、坚持一篇新闻一个主题的新闻报道原则;
2、意在笔先,采访阶段就要选择、提炼主题
(3)提炼主题:
1、提炼主题依据两个因素(对全局的清晰度,对全局了解的越清晰,主题提炼越顺手;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2、深化、提炼主体的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硬化”(以事实为前提;决不可把非本质、非原貌的东西,添油加醋地去硬性迎合形势的需要);不要分散空泛(主题要集中具体);不要雷同浅薄(要鲜明深刻,不要流于一般,不可轻易雷同);
2、新闻材料:
(1)新闻材料定义:构成新闻事实的各种原始情况、资料的总称。
(2)分类:第一手材料(记者亲临现场通过观察、访问等方式所获得的材料,无需任何中转环节,真实可信,通常是独家材料、视角);第二手材料(记者通过当事人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第三手材料(记者通过知情者口头或书面提供所得的材料)
(3)材料的选择态度:
1、采访阶段材料的选择在紧紧围绕主题、保证真实和显现价值、符合政策的基础上,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即以少胜多,以十当一,多多益善;
2、而在写作阶段,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后,能用一个材料说明问题就不用两个,以一当十,以质取胜。
3、新闻结构:
(1)定义:即消息写作中对材料组合与段落安排的特定设计方式。
(2)常见消息结构:倒金字塔式,时间顺序式,悬念式,并列式(后三种使用较少)(3)倒金字塔式结构:按重要性递减顺序安排材料和段落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最常用,字数在600-800间,起源于19c60s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主要特点:
1、打破叙事常规;
2、呈“头重脚轻”之势,内容按重要性依次递减。
4、新闻导语:
(1)定义:消息的开头段落,即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
(2)格式:它的位置固定,在电头/消息头(本报讯)后。导语结束后要与主体分开,主体开始另起一段。(电头/消息头的作用:
1、证明报纸内容的来源与版权(这家媒体版权所有,独家新闻);
2、让读者一眼看出也这是一篇消息,消息前的本报讯是体裁标志);
(3)特征:导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是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议论组成的新闻的开头段落。
(4)作用:即导读、导听。导语是新闻与受众之间的第一感应媒介,往往集消息之精粹、写作者灵巧,诱导受众读听下文。
(5)导语的产生背景和历史沿革:第一代导语:新闻五要素俱全,战争促进诞生,1889年3月30日美联社记者约翰唐宁的消息被公认为诗标志性的导语;第二代导语:新闻要素式导语,20c30s产生,40s取代第一代导语;(它选取新闻要素中的一两个放进导语,先声夺人)第三代导语:表现形式灵活多变的导语(丰富型,延缓式导语),不涉及新闻主要内容,只设置一个悬念;第四代导语:21c世纪初,又人提出第四代导语—流线型导语(突出事实中最吸引人的一点,强调自由性和吸引力)
(6)类型:
1、叙述型(通过朴实、间接地语言将新闻中最主要新鲜的事实直接叙述出来,分直叙式导语,概括式导语,使用频率最高);
2、描写型(大笔勾勒,用简洁洗练的语言,通过白描式描写手法,集中简练在现事件中最有特色的现场情景,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3、议论型:概述事实的基础上记者直接出面予以评论,对受众影响较大,较少使用。有引语式(借他人之口发表评论),设问式(针对事实提出某个尖锐问题),评论式(借助事实,作精当评说)三种表现形式。
(7)写作要求:
1、实(事实;态度朴实、扎实);
2、简(简洁的以几十个字概述主要事实);
3、活(用生动、具体、形象的简洁文字概述新闻主要事实)
5、新闻背景:
(1)定义:与新闻人物及事件形成有机联系的相关环境和历史条件。紧扣why展开,对形成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因果关系、诸种矛盾之间内在的辩证联系
(2)类型:
1、衬托型(即深度性背景材料,即提供一些鲜为人知、更接近实物本质与真相的材料,与一般性的材料做对比、衬托,以增强新闻报道的厚度);
2、解释型(即诠注性背景材料,提供材料帮助受众解惑释疑);
3、启示型(即引发性背景材料,记者不直接议论、解释,只客观地摆出一些材料,却含义深远)
(3)运用:在运用时通常无固定模式,只需讲究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注意有目的、又针对性地灵活穿插即可。背景材料提炼要精练,讲究点到为止,万不可枝蔓横生,喧宾夺主。主体或结尾部分,决不能放在导语中。
6、新闻结尾:
(1)定义:消息最后的自然段落(2)结尾考量:结尾若好(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寓意深刻,回味无穷),当然需要;结尾不好,宁可不要。
第七章:各类新闻(指消息)的写作【按内容/题材分】
1、会议新闻: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采写要求: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坚持报道原则,讲究灵活机动
2、经济新闻: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要求: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与政策;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能判断、预见问题;能提出、交谈问题;能解释说明问题;善于从业务技术堆里跳出来:抓能力,抓事实,抓角度,抓趣味,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
3、人物新闻:用消息形式报道任务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是消息,要加本报讯,人物通讯、人物专访、人物特写等体裁不加本报讯)
特点:短(6、700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快,活,强
要求:路子要宽,选人要准;突出重点,忌大忌全;避免雷同,突出个性;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4、人物通讯:较详细地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新闻体裁(深入采访,挖掘细节)
要求:主题明确,特点鲜明(人物特点的捕捉);精心选材,富有气息(有时代气息,强烈的现实意义);抓好情节,带动全篇(抓住特色情节进行张弛有度的艺术处理);重视环境,兼顾整体(人物和社会环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言一行都是对社会环境的自然反应)
5、专访:对新闻人物或单位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写问题)向气象局专家谈雾霾问题 分类:人物专访(对新闻人物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问题专访、事件专访
特点:针对性(相对而言选择的人事及问题更有明确的背景和强烈的现实性,提问也有目的性)、代表性(人、事具有典型性)、适合性(合适的环境合适的问题)
要求:
1、精心选择人物(有权威的人来回答问题,选择的原则是由事选人,即因事件、问题、专题等而选择);
2、准确把握时机;
3、合理安排观察;
4、注意谈话纪实(尊重事实真相和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强加自己想法;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
5、控制访谈方向(不被对象牵着鼻子走,准备精心,设计多套方案)
6、事件通讯: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要求记者选择某一典型事件,全面、客观地反映其来龙去脉,集中、深刻地揭示其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分类:以表扬歌颂为题材(时代精神、社会风尚、思想境界、道德水准);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警醒,驱邪扶正);介于两者之间(揭示社会生活、工作中的问题,引起思考、热议,启发思路)
注意事项:
1、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突出新闻价值强);
2、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通常为负面新闻);
3、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提炼一个集中、深刻的主体统率全文,思想性较强,新闻价值高);
4、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讲究具体形象,可感可触);
5、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揭露问题把我分寸);
5、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事情发生是有延续性、连续性的)
7、教育新闻: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注意事项:
1、知识广博,见多识广;
2、密切联系,善交朋友(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诚恳、尊重、主动);
3、视野开阔,面向社会(教育事业牵动千家万户)
8、社会新闻: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即工作、上班时间以外发生的新闻。
特点:广泛性、知识性、趣味性、突发性、思想性
要求:
1、闻风而动、刻不容缓;
2、利用空闲,捕捉线索;
3、研究社会,多思好奇;
4、广交朋友,建立热线;
5、讲究趣味,反对庸俗;
6、力求辩证,客观全面;
7、注重导向,提升品位;
从形式上划分:综合/动态新闻
1、综合新闻:对同类事物或一个事物的多个侧面进行归纳、综合的新闻报道
特点:
1、新闻事实有一定的隐蔽性;
2、直截了当表达记者观点;
3、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事物和人物;
4、注重背景材料的交待,注重导语的写作;
5、时效性不像动态新闻那样强。(内容丰富,归纳性、总结性强,时效性不一定强。“做”出来的,记者可不去现场采访,查资料也可)
2、动态新闻:迅速、及时地反映最新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一事一报
特点:
1、最新发生、变动中的新闻事实;
2、重要性为其价值(最主要);
3、以突发事件为主要内容;
4、客观叙述事实,不做总结归纳;
新闻体裁:消息、通讯【(人物、工作、时间、风貌),(时效性差,生动活泼)】、新闻、评论(分级别)